郭台銘籍貫山西,關公信仰也來自山西,山西晉商白銀帝國全國知名,(山西地區文化稱三晉文化) 姜太公的外孫-唐叔虞為晉國始祖,三晉文化體系中尚公、尚法、尚賢的特色,唐叔虞作為晉國立國創業的始祖,作為三晉文化的創世人,其歷史功績不可磨滅/晉商又稱晉幫,指的是「山西商人」「晉」是山西的簡稱。晉商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富可敵國,曾經一度壟斷中國票號匯兌業,曾有「中國威尼斯商人」之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SFbkAd

山西省地圖  https://goo.gl/maps/3dPSoxMSUVs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東周時代,晉國被韓、趙、魏三氏族等晉大夫勢力所瓜分的事件。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始封三家為諸侯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一般情況以本年作為戰國元年。
晉無公族
周代各諸侯國通常都將公室子孫分封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緣關係作為公室的屏衛。而晉國驪姬之亂時,晉獻公卻逐殺諸公子,從此晉國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史稱「晉無公族」。到晉成公時以「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趙盾又將各家異姓大夫代為公族,晉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對於作亂的異姓卿大夫沒有可靠的制約力量。
六卿
晉文公、晉襄公時,狐氏、趙氏、先氏、郤氏、胥氏等氏族頗有權勢,以後又有韓氏、魏氏、欒氏、范氏、荀氏等強大世族。春秋中期以後,十餘家卿大夫控制了晉國政局。經過激烈兼併,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趙、魏、韓、范、智、中行氏六家,稱為「晉國六卿」。
三家滅智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兩大夫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其中以智氏最強。擔任正卿的智伯荀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拒後,於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趙氏,並脅迫韓、魏兩家出兵合圍。趙襄子退居晉陽固守。智伯圍困晉陽兩年,而不能下,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派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十六年(前453年),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是為晉陽之戰。此戰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三家分晉
周考王七年(前434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由周天子封趙烈侯、魏文侯、韓景侯為諸侯,是為三家分晉,與晉侯並列。此即資治通鑑中春秋戰國的分界點。
周顯王二十年(前349年),韓、趙二家瓜分晉靖公殘餘的食邑,晉國徹底滅亡。
-------------------------------
田氏代齊,又稱田成子取齊[1],指中國歷史上戰國初年田氏篡奪姜姓成為齊國諸侯的事件。前386年,天子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宗廟絕祀,被田齊完全取代。
奔齊
齊桓公十四年,陳國內亂,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齊桓公欲封公子完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職。陳公子完,媯姓,至齊國後改為田氏,為齊國田氏之祖。
興起
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等世族合力消滅當國的慶氏,之後田氏、鮑氏合作,滅欒氏、高氏二氏。
田桓子對齊國宗室「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宗室與國人的支持。
齊景公時,公家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
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宗室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即齊悼公,自立為宰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代齊

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恆(田成子)殺齊簡公(齊悼公之子)與諸多公族宗室,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
前391年,田完十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前386年,田和自立為國君,流放齊康公於海島上。
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
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太公香火斷絕。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史家遂稱姜姓時期的齊國為「姜齊」,乃作分別
-----------------------------------------
田氏代齊,姜氏公族為何被屠殺殆盡?
2016-10-04 由 農夫播 發表于歷史
在春秋戰國歷史上,田氏代齊絕對是最出人意料的歷史事件。一個外來戶卻取代自己老闆,成了新國君!但是,你知道麼?在田氏代齊的最後時刻,田氏開啟了對姜氏公族的公開大屠殺,姜氏皇族基本被屠殺殆盡!
「田氏占據了地方」
田乞讓門客給自己戴綠帽子生下了70多個兒子後,田氏人丁興旺。生育能力大增。加上,田氏當時已經把持朝政,因此不斷的安插田氏的這些假兒子,基本是生一個安排一個。到齊宣公時代,齊國70多座城池的一把手,當時叫大夫,基本上全是田氏的人。所以說,當時田氏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主宰。完成了從下到上的奪權。
「殺光了姜氏公族」
而這還遠遠不夠。因為,在當時齊國,姜氏公族幾百年的發展和繁衍,公族遍布齊國,而且很多人威望很高,掌握地方權力,是田氏代齊最大的障礙。因此,除掉姜氏公族是必須要做的事。從齊宣公開始,田氏也開始剪除姜氏公族的行動,在中央層面不斷的羅織罪名,很多時候就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公開的屠殺姜氏公族,經過幾十年的屠殺,到齊國最後一個國君齊康公時代,姜氏公族幾乎被屠殺殆盡,齊康公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成為刀俎魚肉。
「齊康公被逐大海」

到田和時代,田氏基本上完成了奪權的一切準備,取代齊國成為時刻可以進行的事。終於,公元前386年,田和覺得時機成熟,以齊康公經常不上朝為理由,將齊康公強行遷移到東部沿海的海島上,並派人看押,廢除君號。而給予的待遇也僅僅是一個小城的食邑,保證齊康公餓不死而已!而自己強迫周天子冊封自己為齊國國君。自此完成了田氏代齊。
可悲的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姜氏徹底斷祀,也徹徹底底退出齊國舞台,何其可悲!幾百年的姜氏被覆滅,這也許是現在姜氏仍然痛恨田氏的原因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ojzz2o.html
-----------------------------------------------------------------


春秋戰國時代
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
 春秋末年,霸政局面近於尾聲,中國逐漸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即七雄競爭的戰國時代。本來春秋初年之大小諸侯國有一百數十個,後經不斷兼併,小國漸被消滅。戰國初期,大小國家只餘下二十來個,其中又以韓、趙、魏、楚、燕、齊、秦最為強大,號稱「戰國七雄」。燕、楚、秦是春秋舊國,韓、趙、魏則由瓜分晉國而形成,齊國之國名依舊但國君卻已易姓為田。「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正是由春秋進入戰國時,政治權力重心從諸侯下移到卿大夫的典型表現。
 晉國本是春秋時代之強國,長期稱霸於中原。但至春秋末年,其政權逐漸操於卿大夫之手。晉國之卿原有十餘族,到公元前458年,只餘下智、趙、韓、魏四家,而智氏獨擅朝政。公元前453年,韓、趙與魏聯合起來攻滅智氏,三分其地。從此晉君成了韓、趙、魏三家之傀儡。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韓、趙、魏三國正式形成。
 齊國原係周室分給功臣姜尚之封邑,在桓公時曾盛極於一時。到了春秋、戰國之交,姜氏之國亦大權旁落,漸為卿大夫田氏所控。公元前386年,周室冊命田和為侯,過了幾年齊康公卒,姜氏遂絕其祀,齊國全部為田氏所統治。史稱「田氏代齊」,因僅國君易姓,國名未變,故戰國時代之齊國往往被稱為「田齊」。
 韓、趙、魏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使春秋末期大夫專政奪權的局勢發展到一個高峰,而他們的「篡逆」居然被周天子所承認,說明封建秩序及其觀念已蕩然無存。因此我們將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晉作為戰國時代的開端
----------------------------------
姜氏齊國的歷史就此結束---田氏代齊
    歷史思潮  >>>  歷史的迷雾
  齊國原系周室分給功臣姜尚之封邑,姜尚即之姜子牙,他是周武王的開國功臣,為周王朝的興起立下了不朽之功。周武王將它封在營丘(山東臨淄北),國號齊。這里是薄姑之民的故地,也是一股巨大的抗周勢力。武王讓他在這里鎮撫薄姑之民,其封疆東至海濱,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山東沂水縣北)、北至于無棣(山東無棣)。它也是周王室控制東夷的重要力量同時周王還授予他征伐違抗王室的侯伯的權力。
  齊國是一個大國,在諸侯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力量,至齊桓公姜小白時“九會諸侯,一匡天下”成為公認的霸主,盛極一時。春秋末年,霸政局面近于尾聲,中國逐漸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即七雄競爭的戰國時代。本來春秋初年的大小諸侯國有一百數十個,后經不斷兼并,小國漸被消滅。戰國初期,大小國家只余下二十來個,其中又以韓、趙、魏、楚、燕、齊、秦最為強大,號稱「戰國七雄」。燕、楚、秦是春秋舊國,韓、趙、魏則由瓜分晉國而形成,而這時的齊國,姜氏之國亦大權旁落,漸為卿大夫田氏所控。
  在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聯合鮑氏以及大族欒氏、高氏合力在齊滅了當國的慶氏。之后田氏、鮑氏又共滅欒、高二氏。田桓子繼而討好公族與國人:「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國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從而取得了公族與國人的支持。
  至齊景公時,公室腐敗,剝削沉重。田桓子之子田乞,即田僖子,采取了一些爭取民心的有效措施。他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于是“齊之民歸之如流水”,田氏借此增強了勢力。這就是所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
  田僖子,與齊舊貴族國惠子、高昭子產生了嚴重的矛盾。國、高二氏當權,田氏在表面上盡職于齊國公族,「偽事高、國者」,暗地里卻組織力量,準備推翻國、高二氏。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為國君。田乞發動政變,趕走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為國君。田乞自立為相,掌握了齊國的政權。
  田乞死后,其子田恒(田常)代立為齊相,是為田成子。田成子繼續采用田僖子所制定的政策,用大斗出、小斗進的辦法大力爭取民眾。田氏陰行德于民,取得了極好的效果,當時流傳的民謠唱道:「嫗乎采芑,歸乎田成子」。公元前481年,田成子發動武裝政變,殺了齊簡公和許多強宗貴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了政權。田成子又通過「修公行賞」等等親民政策,成為國民人心所向,使齊國國君實際上變成了傀儡。公元前391年,國相田和將齊國國君齊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一城之地作為他的食邑,田和成為了齊國實際上的國君。
  公元前386年,周室冊命田和為齊侯,正式將他列為諸侯。過了幾年齊康公病逝,姜氏遂絕其祀,齊國全部為田氏所統治。史稱「田氏代齊」,因為僅國君易姓,國名并未改變,故戰國時代的齊國往往被稱為「田齊」。
  韓、趙、魏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使春秋末期大夫專政奪權的局勢發展到一個高峰,而他們的「篡逆」居然被周天子所承認,說明封建秩序及其觀念已蕩然無存。因此我們將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晉作為戰國時代的開端。 
------------------------------------------

三家分晉是怎麼回事 三家分晉的原因是什麼
2016/06/21 來源:歷史趣聞
三家分晉是哪三家
中國歷史中,春秋末年的時候,韓家、趙家、魏家它們三家一同去瓜分晉國。晉國從獻公的時候開始,就有了規定,規定不許設立公子或者公孫當貴族,所以當時晉國的公子和公孫們只好都離開了晉國,然後去其他國家展開自己的仕途,然後就是有了後來大家所說的晉國是沒有公族的。
三家分晉圖
因為晉國的政治制度是排斥公族的,所以導致了異姓人和國姓人之中的卿大夫有了權勢,而且國家的政權也漸漸地被他們這些人所掌握和控制。到了春秋中期的時候,當時的政治局面已經發展到10幾個卿大夫的家族完全控制晉國的政治局面。在經過了不斷地吞併和戰爭博弈,一直到了春秋晚期的時候,全國只剩下了韓和魏,趙和范,智和中行這6家在當時最大的宗族,一起並稱作六卿。這6個代表了新興發展勢力的宗族勢力,一起和晉國的舊貴族鬥爭,鬥爭異常的激烈,鬥爭的結果就是造成了舊貴族慢慢地變得沒落。
六卿它們分別採取進行新式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此增加自己的實力。在6卿之中韓家、趙家、魏家的改革就特別的徹底,而且有效。後來趙家又把范氏和中行氏給滅了,以此強迫他們從晉國逃出來。到了春秋末年的時候,智氏的勢力是最強的,趙國想辦法,它聯合了韓家和魏家一同消滅了智氏。由此一來,晉國長時間被卿大夫長期兼并的戰爭可以說告了一段落了,三家得到了周威烈王的冊封,成為了諸侯。到了公元前376年的時候,韓家、趙家和魏家廢除了晉國歷史上最後的君王,也就是晉靜公。以此,最終他們三家完成了分晉的歷程。三家分晉其實是新舊勢力的相互鬥爭的過程,同時也是春秋時代過渡到戰國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
三家分晉是怎麼回事
在春秋末年的時候,韓家、趙家、魏家三家一同去分權於晉國。晉國從獻公的時候,就有一些政治規定,法律規定不許設立公子和公孫當貴族,所以當時晉國的公子和公孫們只好都離開了晉國,去其他國家開展自己的仕途,謀取別的國家的官職。後來大家所說的晉國是沒有公族的就是這個原因。
三家分晉圖
因為晉國的政治制度上是排斥公族的,這就導致了異姓的卿大夫有了自己的權勢,而且國家的政權和財富也漸漸地被他們這些人所掌握和控制。
當時在一些異性的家族之中,智家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政治實力都是最好的,勢力處於晉國裡面的第一位。但是韓國趙國和魏國他們三國的改革效果比較好,實力也漸漸增強起來,所以他們不滿足於被當作人臣,要想有自己的國家。於是他們三家一起聯手滅了最強大的智家,使得收回了被奪取的土地。他們三家也把其他兩個小姓家族也一同消滅。這樣,當時的局面就形成了在晉國韓家趙家和魏家三足鼎立的場面。因為他們三家怕晉氏族人東山再起,重新奪回政權,所以劃分了晉國,分成三國。
在公元前403年的時候,韓家、趙家和魏家三家去見周威烈王,要求也可以說是逼迫,把他們這三個家族全部封為了諸侯。因為當時的國力貧困弱小,周威烈王也沒有自己的力量去控制他們,看到劃分晉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實,就只能順水推舟,最終把這三家正式冊封成為了諸侯。
三家分晉的原因
歷史有時候是驚人的相似,有時候也是有巧合的,所以正所謂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戰火連天,天下動盪不安,時局不穩。在魏國蜀國和吳國三個國家分立經過幾十年之後,最後統一均歸於晉國。在公元前403年時候,也就是春秋時期,那個中原地區曾經稱霸多年的晉國已然變得分裂,分成了韓國、趙國、魏國,也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三家分晉」。
三國分晉圖
三家分晉」在歷史上有非同一般的歷史意義,它是春秋時期從此進入戰國時期的標誌。在春秋時期,很多弱小的諸侯國都被大的諸侯國兼并。有一些國家內部也發生了很多的變革,漸漸使這些大權落到了幾個關鍵性的卿大夫的手裡。
當時比較強大的晉國,一直到了春秋末期,國王的權力漸漸開始變得衰落,實權是由晉國六家的卿大夫分別把持著。在後來的爭權奪勢,明爭暗鬥下有兩家卿大夫被其他四家給打敗了,逃離了晉國,然後只剩下了智家和趙家,韓家和魏家,其中智家實力最強。分晉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晉侯早就被架空了,代替他作為晉國的權威的一部分勢力也被消滅了。這使得趙家魏家韓家三家可以相互制衡,因為無論是哪家,他們都不願去攻打其他一家,實力相當,而且都不願意再當晉候的手下,再做他人的臣子。所以,三家分晉國得以實現。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RQK2oa.html



作者:萧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11898/answer/2739636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秋戰國以三家分晉為界,只是說法中的一種,而且未必是最主流的說法。春秋戰國界限,常見的有這麼幾種。最常見的,是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以周元王元年(前476年)為起點,前此則為《十二諸侯表》。《六國年表》提到及田常殺簡公而相齊國,諸侯晏然弗討,海內爭於戰功矣。三國終之卒分晉,田和亦滅齊而有之,六國之盛自此始。顯然司馬遷是把田氏代齊、三家分晉同樣視為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只不過前者是個漫長的過程,齊簡公的死在前481年,這一年也是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春秋》絕筆。司馬遷以此後新的周王即位,作為《六國年表》的起點,也就是前476年。這是傳統上最主流的看法。郭沫若於1952年寫成《奴隸制時代》一文,為這一斷限注入了新的解釋:奴隸制的下限應該劃在什麼時期才比較妥當呢?我現在經過了慎重的考慮。把它劃在春秋與戰國之際。依據《史記》,把絕對的年代定在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四七五年。在這之前的春秋作為奴隸社會的默契,在這之後的戰果作為封建制的初期。郭沿用了《史記》的斷限,但對於春秋和戰國的時代意涵,提供了迥異於司馬遷的觀察。他和司馬遷的出入是,對於周元王元年是前476還是475之別,但兩者的絕對年代是一回事。這個說法被官方和主流教材所採用,主流的《歷史年表》都沿用郭說,目前辭書後附的年表基本都是如此。《戰國策》開端以及楊寬的說法。《戰國策》是劉向彙編而成,“以爲戰國時遊士輔所用之國爲之策謀,宜爲國策”。起於公元前455年,“知伯索蔡、皋狼於趙,趙弗與,結韓、魏圍晉陽”,是役奠定了三家分晉的格局。楊寬《戰國史》認為:所謂六國,原是指秦以外的東方六國而言,把秦排除在外,當是沿用東方人敵視秦的習慣,顯然是不確切的。把戰國作為時代名稱,起於西漢末年劉向彙編的《戰國策》,這是確切的,因為連年進行兼併戰爭正是這個時代的特徵。但楊寬同樣認為,對於表明戰國時代的兼併特性而言,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都是重要的事件,楊寬是遵循《戰國策》的故轍,並非認為三家分晉有著比田氏代齊更濃厚的歷史意義。《資治通鑑》的開端。《通鑑》始於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通鑑》第一段就是“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爲諸侯”,司馬光發了一大段“臣光曰”的議論,強調名分的重要,批判周王室確認三晉為諸侯的行為。故三晉之列於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嗚呼!君臣之禮既壞矣,則天下以智力相雄長,遂使聖賢之後為諸侯者,社稷無不泯絕,生民之害糜滅幾盡,豈不哀哉!胡三省注撮其大意,解釋是:三家者,世為晉大夫,於周則陪臣也。周室旣衰,晉主夏盟,以尊王室,故命之為伯。三卿竊晉之權,暴蔑其君,剖分其國,此王法所必誅也。威烈王不惟不能誅之,又命之為諸侯,是崇奬姦名犯分之臣也。通鑑始於此,其所以謹名分歟!  從司馬光的觀念出發,三家分晉是歷史的一大轉折。春秋、戰國是後人對一個時代的概稱。不像朝代更迭,有明確的分割點。以什麼時間和事件作為兩者的分割點,歸根結底取決於各人對這一時代的認識。即便選擇了同樣的敘述起點,也可以是基於不同的歷史觀(司馬遷和郭沫若)。自然也就不存在“春秋戰國是從三家分晉分割而不是田氏代齊?”
---------------------------
作者:萧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11898/answer/2739636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秋戰國以三家分晉為界,只是說法中的一種,而且未必是最主流的說法。春秋戰國界限,常見的有這麼幾種。最常見的,是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以周元王元年(前476年)為起點,前此則為《十二諸侯表》。《六國年表》提到及田常殺簡公而相齊國,諸侯晏然弗討,海內爭於戰功矣。三國終之卒分晉,田和亦滅齊而有之,六國之盛自此始。顯然司馬遷是把田氏代齊、三家分晉同樣視為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只不過前者是個漫長的過程,齊簡公的死在前481年,這一年也是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春秋》絕筆。司馬遷以此後新的周王即位,作為《六國年表》的起點,也就是前476年。這是傳統上最主流的看法。郭沫若於1952年寫成《奴隸制時代》一文,為這一斷限注入了新的解釋:奴隸制的下限應該劃在什麼時期才比較妥當呢?我現在經過了慎重的考慮。把它劃在春秋與戰國之際。依據《史記》,把絕對的年代定在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四七五年。在這之前的春秋作為奴隸社會的默契,在這之後的戰果作為封建制的初期。郭沿用了《史記》的斷限,但對於春秋和戰國的時代意涵,提供了迥異於司馬遷的觀察。他和司馬遷的出入是,對於周元王元年是前476還是475之別,但兩者的絕對年代是一回事。這個說法被官方和主流教材所採用,主流的《歷史年表》都沿用郭說,目前辭書後附的年表基本都是如此。《戰國策》開端以及楊寬的說法。《戰國策》是劉向彙編而成,“以爲戰國時遊士輔所用之國爲之策謀,宜爲國策”。起於公元前455年,“知伯索蔡、皋狼於趙,趙弗與,結韓、魏圍晉陽”,是役奠定了三家分晉的格局。楊寬《戰國史》認為:所謂六國,原是指秦以外的東方六國而言,把秦排除在外,當是沿用東方人敵視秦的習慣,顯然是不確切的。把戰國作為時代名稱,起於西漢末年劉向彙編的《戰國策》,這是確切的,因為連年進行兼併戰爭正是這個時代的特徵。但楊寬同樣認為,對於表明戰國時代的兼併特性而言,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都是重要的事件,楊寬是遵循《戰國策》的故轍,並非認為三家分晉有著比田氏代齊更濃厚的歷史意義。《資治通鑑》的開端。《通鑑》始於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通鑑》第一段就是“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爲諸侯”,司馬光發了一大段“臣光曰”的議論,強調名分的重要,批判周王室確認三晉為諸侯的行為。故三晉之列於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嗚呼!君臣之禮既壞矣,則天下以智力相雄長,遂使聖賢之後為諸侯者,社稷無不泯絕,生民之害糜滅幾盡,豈不哀哉!胡三省注撮其大意,解釋是:三家者,世為晉大夫,於周則陪臣也。周室旣衰,晉主夏盟,以尊王室,故命之為伯。三卿竊晉之權,暴蔑其君,剖分其國,此王法所必誅也。威烈王不惟不能誅之,又命之為諸侯,是崇奬姦名犯分之臣也。通鑑始於此,其所以謹名分歟!  從司馬光的觀念出發,三家分晉是歷史的一大轉折。春秋、戰國是後人對一個時代的概稱。不像朝代更迭,有明確的分割點。以什麼時間和事件作為兩者的分割點,歸根結底取決於各人對這一時代的認識。即便選擇了同樣的敘述起點,也可以是基於不同的歷史觀(司馬遷和郭沫若)。自然也就不存在“春秋戰國是從三家分晉分割而不是田氏代齊?”
作者:林屋公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11898/answer/2742278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上結論:三家分晉(前453)奠定了戰國七雄的基礎,並且銜接了兩部編年體著作《左傳》《通鑑》的時間。用此年作為春秋戰國的分界是最合理的。1、三家分晉其實有前後三件事實:前453年的滅智氏、前403年的立諸侯、前349年的分晉國。雖然立諸侯和分晉國從形式上看起來更有標杆意義,但其實從三家滅智後,晉君就已經徒具虛名了,只佔有絳和曲沃兩個城池。逐鹿天下的戰國七大國實質上已經形成,而盤踞中原的春秋大霸主名存實亡了。金景芳先生於1979年在《中國古代史分期商榷(下)》提出此觀點,並為顧德融、朱順龍《春秋史》等所主張。2、田氏代齊有前後四個事實:前481年的弒簡公、前391年的廢康公、前386年的立諸侯,加上前379年康公去世,姜齊絕祀。前481年同樣更具有實質意義,因為此年田氏獨柄國政。但是姜齊作為東方霸主,一來不具有春秋晉國的影響力,二來也只是一家取代另一家。所以相對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的標杆性明顯要弱很多。此年還發生一件大事,就是《春秋》絕筆,但主要意義還是在文化史領域。3、有趣的是,前453年還是兩部編年史銜接點。主要記載春秋歷史的《左傳》最後一年是前468,但是最後一句卻提到三家滅智;以三家立諸侯為起點的《通鑑》偏偏也要插敘三家滅智。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把《左傳》看作“絕對春秋時期”,《通鑑》先秦部分看作“絕對戰國時期”,而中間這段變革的過渡期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三家滅智。試問除了這件事,還有哪件事更有資格作為分界線呢?4、需要說明的是,古史分期本身是個價值判斷而非事實判斷,所以只能說是否合理而不能說對錯。關於春秋時期下限說法很多,比如《春秋大事表》記錄至前481年,《左傳紀事本末》至前473年(勾踐滅吳),《左傳事緯》至前453年。前481和前473,作為春秋終結未嘗沒道理,但如果考慮銜接戰國的話,還是不如前453有說服力。至於中學教材主張的前475年,採用的《史記》的《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的劃分,但太史公明顯更注重的是“周元王元年”這個符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