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恪也因「歷任將軍、立功塞外」而被提拔為左相。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步輦圖-閻立本/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步輦圖》 唐太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ADzxL0


想了解幾百年前的外國人?《職貢圖》告訴你 | 琉球 | 安南 | 倭國 | 大紀元

2020-10-30_1529167a4c139b97127d758d47dbaa0cf0b908-600x5022020-10-30_152932

想了解幾百年前的外國人?《職貢圖》告訴你 | 琉球 | 安南 | 倭國 | 大紀元


【文史】閻立本識英才 狄仁傑忠心復唐室(上)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23日, 2018
唐朝閻立本《職貢圖》,畫中所繪是唐太宗時,爪哇國東南有婆利國、羅剎二國前來朝貢,途中又與林邑國結隊,於貞觀五年抵達長安,畫中顯見「異方獻寶,萬方來朝。」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提起閻立本,很多人知道他是畫家,並不知道他還當過宰相。皆因畫名太盛,光焰遮住了官銜。
閻立本(601—673),是初唐著名畫家,他特別擅長刻畫人物神貌,時人譽為「丹青神化」,史稱「工於寫真」。閻立本傳世畫作有《凌煙閣功臣圖》、《秦府十八學士圖》、《歷代帝王圖》、《蕭翼賺蘭亭圖》,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則是《步輦圖》,畫的是貞觀十五年(641年)春,吐蕃使者祿東贊拜見唐太宗的情景,當時已官至刑部侍郎的閻立本,在宮廷見證了「漢藏和親」的重大歷史事件,並用畫筆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
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圖為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公有領域)
閻立本是遠超宮廷畫師的最好的畫家,這一事實有目共睹且眾所周知。此外,他還是個成就非凡的工程學家,閻立本與其兄長閻立德先後出任將作大匠,包攬了唐初宮殿、宗廟、陵墓的設計、繪畫和工藝。
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仕宦多年的閻立本被擢升為右相,正式當上了宰相。正巧,姜恪也因「歷任將軍、立功塞外」而被提拔為左相。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的順口溜不脛而走。
他任期內的大事是(668年8月)唐軍破平壤、滅高句麗的捷報,唐朝疆域在唐高宗統治時期最大。公平地講,閻立本當宰相雖無突出政績,但平穩過渡也不差,至少不是劣跡昭著的奸相。他載入史冊的大功一件就是慧眼識英才,為大唐的復興發掘並保住了砥柱之才——狄仁傑。
閻立本像,攝於西安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千里走單騎/Wikimedia Commons)
滄海遺珠
狄仁傑(630—700)早年憑藉科舉入仕,在汴州(河南開封)擔任判佐。麻煩的是初出茅廬就被小吏誣告,恰逢(661年)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專門考核地方官吏政績的大臣),他親自受理審查了這個案子,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找到了自己尋求良久的治世之才。
閻立本對狄仁傑說:「我是一個肖像畫家,在我心中自有想畫之人與不想畫之人,想畫的人物中,見其第一眼便有衝動下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你就是極少數之人、非畫不可之人。」
他讚歎道:「仲尼云『觀過知仁矣』,足下可謂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意思是從你狄仁傑的所謂過錯來看,你是個好官,是被埋沒的珍寶啊!(後世遂用「滄海遺珠」比喻埋沒人才或被埋沒的人才。)
閻立本事後對其近臣坦言:「被我凝視而毫不動容的人,實在從未見過。」當時的狄仁傑是個從七品下的小副官,被不小的罪名陷害,面臨前途斷送的迎頭重擊,居然毫不慌亂,更無一絲萎靡猥瑣之色。他目光如炬,坦蕩磊落,極為沉著冷靜,閻立本為其膽識氣度所打動,更因其德才兼備而對其愛惜如寶。
於是,閻立本保薦狄仁傑到并州都督府當法曹。猶如伯樂對於千里馬的知遇之恩,正是閻立本的慧眼識英才,狄仁傑才沒被冤枉埋沒,得以嶄露頭角,此後一身的才華抱負有了施展的空間,最終成為一代賢臣名相。
清宮殿藏本狄仁傑畫像。(公有領域)
斗南一人
比起之前的判佐,法曹的級別高了很多,不但管監獄,還負責徵收罰款等等。擔任法曹對狄仁傑來說是個極好的鍛煉,他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典章和法律制度,接觸到眾多案件和服刑人,對他斷案能力的培養、行政經驗的積累,都大有助益,為其日後施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在并州一幹就是十多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做得非常出色。同僚和上司都覺得狄仁傑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
同僚鄭崇質的母親年邁且長期臥病在床,而鄭崇質偏偏接到去邊陲工作的調令,狄仁傑表示願意代替鄭崇質出行。長史藺仁基非常感動,聯想到自己與司馬李孝廉之間的不和,深感慚愧,主動與李孝廉和解。他還經常對人稱讚狄仁傑道:「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古人認為紫微星是皇帝的象徵,而北斗七星是諸侯大臣的象徵。藺仁基誇狄仁傑是天下臣子中最賢能的。後世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
斷案如神的「平恕」
上元二年(675年),狄仁傑被調到了長安擔任大理寺丞。大理寺是古代掌管刑獄的中央審理機關,而丞,級別是從六品上,分管中央部門、京師及地方州縣的司法案件的複審。
狄仁傑勤勉仁厚,明察秋毫,剛正果決。很快,他出類拔萃的斷案才能就發揮出來了,儀鳳元年(676年),狄仁傑創造了一年斷案17,800起的紀錄。這意味著一年不休息的話,平均每天要斷案49起,令人驚歎不已。
更神奇的是,一年內處理完畢歷年大量積壓的舊案,涉及上萬人,事後竟然一個喊冤的都沒有,倒是釋放了不少被冤枉的無辜百姓。如此廢寢忘食、全身心投入且高效優質地工作,使狄仁傑成為朝野上下欽佩的斷案如神、懲奸除惡的大法官,贏得了廣泛的讚譽。狄仁傑從此名聲大震,被當時的人稱頌為「平恕」,即公正無私、持平寬仁之意。
可惜沒有記載這些案件的詳細史料,古代傳統史書對道德風範和國家大事的重視要勝過刑偵斷案。這一空白也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在唐代和後世文學以及民間故事中,狄仁傑被演繹為大眾仰望且津津樂道的傳奇「神探」。(荷蘭漢學家高羅佩編寫的《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也譯為《大唐狄公案》,在海外廣為流傳,因此,這個被藝術化的形象,在歐洲與福爾摩斯具有同樣的知名度。)
狄仁傑立像。(公有領域)
上諫皇帝 下惜民眾
狄仁傑斷案公道,還體現在不畏強權、嫉惡如仇上,就算是皇親國戚犯了法,他也要寫檢舉信給皇帝,絕不徇私枉法,就連皇帝做了錯事,他也敢於犯上直諫,進行勸阻。
儀鳳元年(676)九月,唐高宗下令誅殺兩位誤砍昭陵(太宗陵墓)柏樹的將軍(權善才和范懷義),狄仁傑上奏辯護,認為二人罪不至死。高宗大怒:「他們砍伐昭陵柏樹,置我於不孝之地,必須處死!」 狄仁傑直言道:「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在場的朝臣個個大氣不敢出,而狄仁傑卻泰然自若,他要高宗考慮後世的評價。之所以不敢奉命處死善才,是唯恐皇上陷入不仁不義之中啊!高宗聞言怒氣漸消,免去了兩位將軍的死罪。
狄仁傑的正直忠貞難能可貴,唐高宗把狄仁傑從大理寺調到了身邊,升任侍御史(負責審查百官)。他恪守職責,彈劾了兩位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寵臣,自此朝廷風紀肅然。
狄仁傑為官清正廉潔,始終保持體恤百姓的本色。調露元年(679),唐高宗準備偕武后前往汾陽宮,中途必經妒女祠。民間傳說衣著華麗的人經過妒女祠,會招風雷之災。當地官員打算徵發數萬民夫,另外開闢一條御道。
當時任知頓使(亦稱置頓使,掌管皇帝旅途食宿等事務)的狄仁傑道:「皇帝出行,有千乘萬騎扈從,風伯為之清塵,雨師前來灑道,還怕什麼妒女之害?」於是停止了徵發徭役。狄仁傑既妙言了天子至尊,又避免了勞民傷財。 唐高宗得知後,由衷讚歎:「狄仁傑真是個大丈夫啊!」
武則天慣用佛教為自己皇權的合法性造勢,晚年時還要花費數百萬造一座大佛像。狄仁傑勸她說,這麼做損害的一定是百姓,耽誤農時,也是放棄國家根本。既費官府庫財,又耗人力,如今邊境尚未安寧,應放寬徭役,免去不需急辦的事務,如果一方發生災難,到時又用什麼去救濟呢?武則天只好作罷。
唐高宗李治。(公有領域)
赴豫州 刀下救人
高宗去世(683)不到一年,武則天就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改立淪為傀儡的幼子李旦,自己臨朝稱制,重用其侄子武三思(任兵部、春官尚書)、武承嗣(當宰相)。李旦上表讓位,武則天為謀奪江山社稷,大殺李唐宗室和不附己的文武大臣,甚至不惜殺害親骨肉。反武浪潮洶湧,先是徐敬業在揚州起兵,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聞名天下。接著,李氏皇族琅邪王李沖、越王李貞起義,但都被鎮壓,慘遭屠戮和滅門。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魯王李靈夔等也全部遇害,紀王李慎被關進大牢後流放病死。唐之宗室幾乎被翦除殆盡,幼弱倖存者也被流放嶺南,其親黨數百家也被誅殺。參與起兵的皇族後裔更是被武則天改姓為「虺」。
688年9月,武則天派宰相張光輔率十萬大軍圍攻豫州,唐太宗的兒子越王李貞兵敗自殺。作為新赴任的豫州刺史,狄仁傑看到屠城後的悽慘景象。張光輔縱容將士趁機暴斂,以殺降冒功,亂黨家屬人數居然高達五千多人。
武則天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餘口。司刑使催逼狄仁傑行刑,但狄仁傑認為判決有誤,拒不執行。事關五千人身家性命,作為當地父母官,不能不慎重。他質問宰相張光輔,為何要縱容將士姦淫濫殺、敲詐勒索,把豫州變成了人間囚城?「您就不怕怨聲沸騰,直衝九霄雲天嗎?!」
狄仁傑上奏武則天,認為一旦按此定罪,將牽連甚廣,並一再為反叛家屬求情。後來這些家屬被免去死罪,發配豐州。他們遙望遠方哭著跪謝狄公的救命之恩,到達豐州後,他們又為其立碑,以頌恩德。 而狄仁傑因得罪張宰相,被貶為復州刺史。@#(待續)


【文史】閻立本識英才 狄仁傑忠心復唐室(下) | 大紀元 - https://goo.gl/5gAZJ6

虎口脫險當縣令
690年9月,67歲的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唐為周。毒如蛇蠍的她大搞酷吏政治,鼓勵告密構陷,剷除異己,殘害忠良。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在朝廷內外形成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武則天共有75位宰相,被賜死或死於獄中的有15人,被流放的9人,不得善終者占宰相總數的三成。
692年正月,僅做了四個月宰相的狄仁傑就被酷吏來俊臣誣為謀反,奪職下獄。狄仁傑坦言:「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得到口供滿意而歸,只等擇日問斬了。
期間,有人跑來跟狄仁傑說:「您曾與楊執柔同在禮部為官,只要牽連他入獄……」狄仁傑當即拒絕,怒斥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讓我狄仁傑做如此不義之事!」 說完以頭撞柱,血流滿臉,來勸他的人嚇得趕忙溜走。
狄仁傑趁機拆被撕帛寫冤狀,藏在棉襖夾层裡,對獄卒說:「天熱了,把棉襖給我家人,拆掉棉絮再送來。」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持帛書向武則天訴冤。武則天親自召見狄仁傑,詢問他為何承認謀反。狄仁傑道:「我如果不承認造反,已經死於酷刑了。」此後,武承嗣多次請求誅殺狄仁傑,但都被武則天拒絕。
狄仁傑死裡逃生,被貶到彭澤(江西北部)當縣令。彭澤遭遇旱災,狄仁傑為民上疏請求免除賦稅,為民請命,為囚請赦,濟民解困澄冤……是金子總會發光,他走到哪裡都是當地老百姓的福氣,以前(686年)他受排擠外放為寧州(甘肅寧縣)刺史,因妥善處理民族關係,深受老百姓的愛戴。
不戰而屈人之兵 保境安民
696年,契丹首領孫萬榮率軍攻陷冀州,進而又攻打瀛州,河北震動,史稱營州之亂。名將王孝傑在東硤石谷(唐山附近)全軍覆沒,墜谷而亡。中原岌岌可危,武則天只得把貶為彭澤縣令的狄仁傑調到河北任魏州刺史,前去平息戰亂。
前任刺史害怕契丹突然來襲,把老百姓全部遷入城內,修牆補具,堅壁清野,固守城垣。弄得人心惶惶,恍若大難臨頭。與此做法相反,狄仁傑上任後打開城門,讓百姓如常生活,返田耕作。「契丹軍尚在遠處,不必製造緊張氣氛。」 狄仁傑泰然自若地笑道,「敵人膽敢來襲,吾自有良策拒之。」 百姓聽了大為高興,將士們見狄大人勝券在握,士氣大增。
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田園牧歌景象,耕地織布,放牛養雞,家家炊煙裊裊……契丹人如霧裡看花,摸不著頭腦,但繃緊的弦也放鬆下來。聽說大名鼎鼎的狄仁傑來了,一度所向披靡的孫萬榮懾於其威德,竟不戰自退。
魏州百姓歡欣鼓舞,編出歌謠來歌頌這位愛民如子、英明卓越的狄大人,當地民眾還為狄仁傑建造生祠。這是繼寧州、彭澤之後,老百姓為他建造的第三座生祠。
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次年,突厥南下侵擾,68歲的狄仁傑挂帥出征,突厥軍迅速逃回漠北。(突厥可汗默啜也非常敬畏狄仁傑,所以從不與之交兵。)狄仁傑又擔任河北道安撫大使,他奏請赦免被突厥劫持利用的百姓,一律不加追究。狄仁傑嚴禁官兵擾民,廣行仁政,發放糧食救濟窮人,招撫流亡,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穩定了局勢,保境安民,政績斐然。
唐室砥柱
狄仁傑是在太宗的貞觀之治中長大的,對大唐感情深厚,在冤獄中也以「唐室舊臣」自居。他二度為相,已是生命中的最後三年。武則天對這位「國老」的倚重和信服遠超其他大臣,狄仁傑的話,她多半聽得進去,也會掂量著做。狄仁傑也等到了相對成熟的時機,竭盡心力地抓緊完成這最後的使命。
武承嗣、武三思緊鑼密鼓地想趁女皇行將就木之時,把太子的地位爭奪過來。由誰來繼承帝位,立子還是立侄?這拖延已久的大事迫在眉睫,已經不能再迴避了。
狄仁傑犯顏直諫:「太宗皇帝不避風霜,冒著刀林箭雨,平定天下,創立大唐基業傳給高宗,先帝又把皇子託付給陛下。聽說陛下想將皇位交給外姓之人,這恐怕既違背天意,也不是先帝和天下臣民的意願!請陛下想一想,母親和兒子、姑媽和侄兒,到底誰與誰親?」
武則天說:「這是我的家事,您就不要摻和了。」狄仁傑搖頭道:「王者以四海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為四肢,猶如一個整體,況臣備位宰相,豈得不預知乎!」 他進一步啟發她:「立兒子為太子,皇位由兒子繼承,陛下百年之後牌位送到皇家祖廟,陪伴先帝,代代相傳;皇位如由侄兒繼承,我從未聽說過侄兒當皇帝,把姑媽牌位送到皇家宗廟去的!」狄仁傑的話讓武則天焦躁晦暗的心敞亮起來。她最怕死後被清算,還政於親兒子,恢復皇后身分與高宗合葬,才是身後千載的歸宿。
武則天做了一個夢,便讓狄仁傑解夢。關於這個夢,史籍記載有兩種說法:
1. 武則天夢到自己下雙陸(古代一種棋盤遊戲),卻始終不能贏。狄仁傑道:「雙陸不勝,是因為沒有子了,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動,天下就危險了。」
唐周昉《內人雙陸圖》局部。(公有領域)
2. 武則天夢到一隻大鸚鵡,兩翼全部折斷。狄仁傑道:「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現在只有廬陵王(李顯)、相王(李旦)二子,只要起復二子,即可振翅高飛。」
狄仁傑還用事實證明立子復唐的正確和重要。「依臣看,天意和民心都沒有厭棄大唐。北方告急,梁王武三思公開招募勇士,一個多月還沒有招足一千,後來廬陵王出面招募,不到十天功夫,就有五萬人報名。 由此可見,現在要立太子,非廬陵王不可!」 武則天雖面露怒色,但也明白是民心向背的問題。
就連她派侄孫武延秀與突厥可汗默啜之女和親都慘遭拒絕,默啜還羞辱道:「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兒邪?!」 接著帶十萬騎兵大舉南下,揚言「奉唐伐周」,武則天大受刺激。
邊境戰亂時,武則天本想讓武氏子弟帶兵立功,鍍金上位,但她的幾個侄子沒一個爭氣成器的,除了整人害人、拍馬溜鬚、奢侈淫樂,什麼都不行。不僅連打敗仗,張皇逃竄,還激化矛盾,濫殺無辜邊民,名聲很臭,不得人心,繼位也保不住武周,天下必亂。
臣民仍思念著大唐,武則天逐漸醒悟,派使者將李顯祕密接回洛陽。她將李顯藏在帳後,然後召見狄仁傑,故意說起廬陵王之事。狄仁傑懇請意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則天便將李顯喚出,厲聲道:「皇太子還給你!」狄仁傑拜謝說:「太子回朝,但卻無人知曉,人言紛紛,如何才能讓人相信呢?」武則天便先將李顯安頓在龍門,然後按禮節隆重地將他迎回宮中。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悅。
舉薦賢才
狄仁傑文能當宰相,武能破契丹,還很會舉薦人才,這對光復唐室起了很大的作用。最突出的是桓彥范、張柬之、敬暉、姚崇、竇懷貞等數十人,這些人受任後業績顯赫,都位至公卿。其中張柬之、姚崇更是名垂青史的賢相。
狄仁傑高瞻遠矚,知人善用,唯才是舉,舉賢不避仇。他表示,舉薦賢才是為國家著想,並不是為個人打算。契丹猛將李楷固兵敗來降,有人主張處斬。狄仁傑則認為李楷固可謂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授以官爵,他必能感恩效節。後來李楷固率軍討平了來犯之敵,凱旋而歸。講起來,李楷固還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李光弼的外祖父呢!
狄仁傑曾向武則天兩薦張柬之,「您若一定要找出類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荊州長史張柬之了。」 不久武則天又讓他舉薦人才,狄仁傑說:「我不是推薦張柬之了嗎?」武則天回答:「我已給他升官了。」狄仁傑道:「我所推薦的是相才,不是一般的司馬。」於是,張柬之在狄仁傑去世後升為宰相。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與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敬暉等人,發動政變,率左右羽林軍從玄武門入宮,誅殺女皇男寵張易之、張昌宗,81歲的武則天不得不退位。接著,太子李顯登基,是為唐中宗,恢復了大唐國號,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狄仁傑生前安排張柬之這步棋,敲響了武周的喪鐘,大唐復興的序幕展開,狄公應是含笑九泉。
狄仁傑為官大半生,鞠躬盡瘁,為社稷民生和大唐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勞。他身居宰相之位,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有一定的匡正;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為人處事自有一股以正壓邪的凜然氣概,被譽為「唐室砥柱」。@#
---------------------------------
姜恪(?-672年3月21日),秦州上邽(今甘肅天水)人。
姜維後裔,祖父姜遠曾為秦州剌史。父姜寶誼為左衛大將軍。唐高宗永徽年間姜恪因戰功升為左相,閻立本因善繪事而為右相,時人評論說:「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姜恪過世時爵位為永安縣公,應是承襲自其父,但諡號無載。
孫姜知友。
---------------------------------------------------


姜恪(?-672年3月21日),秦州上邽(今甘肅天水)人。
姜維後裔,祖父姜遠曾為秦州剌史。父姜寶誼為左衛大將軍。唐高宗永徽年間姜恪因戰功升為左相,閻立本因善繪事而為右相,時人評論說:「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姜恪過世時爵位為永安縣公,應是承襲自其父,但諡號無載。
孫姜知友。
--------------------------------------------
姜維-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姜太公後裔28個常見姓氏/姜太公對中華文明的八大貢獻/姜太公發明筷子。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tBlJHb
------------------------------
姜恪——戰功擢左相
2017年08月30日 唐朝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22 次
本    名:姜恪
所處時代:唐
出生地:甘肅天水
性    別:男
姜恪——戰功擢左相
  姜恪,唐朝時期秦州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姜維後裔,祖父姜遠曾為秦州剌史。父姜寶誼為左武衛大將軍。姜恪因戰功升為左相,閻立本因善繪事而為右相,時人評論說:“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662:以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鐵勒道安撫使,左衛將軍姜恪副之,以安輯其餘眾。
  665:兼司戎太常伯、永安郡公姜恪同東西台三品。
  670:七月,薛仁貴大非川敗績,九月,姜恪為涼州道行軍大總管,以伐吐蕃。
  671:姜恪為侍中,閻立本為中書令。立本既輔政,但以應務俗材,無宰相器。:時【姜恪以戰功擢左相】,故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嘲。
  672:去世。
-----------------------------------------------
姜恪,唐朝時期秦州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姜維後裔,祖父姜遠曾為秦州剌史。父姜寶誼為左武衛大將軍。姜恪因戰功升為左相,閻立本因善繪事而為右相,時人評論說:“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姜寶誼,秦州上邽人。父遠,仁週為秦州刺史、朝邑縣公。寶誼游太學,受書,業不進,去為左翊衛,以積勞遷鷹揚郎將,領府兵,從高祖督盜太原。及起兵,授左統軍,下西河、霍邑,以多,爵累永安縣公,歷右武衛大將軍。
----------------------------------------------
姜恪,唐朝時期秦州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姜維後裔。姜恪(?-672年3月21日),姜維後裔,祖父姜遠曾為秦州剌史。父姜寶誼為左衛大將軍
祖父姜遠曾為秦州剌史。父姜寶誼為左武衛大將軍。姜恪因戰功升為左相,閻立本因善繪事而為右相,時人評論說:“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
這些傳世之作都是馳譽丹青的閻立本所畫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u62vrK


【文史】陳誠出使西域 永樂大帝聲威日隆 | 明成祖 | 朱棣 | 威德遐被的永樂大帝 | 大紀元 http://tinyurl.com/y3yz349v


【十字路口】中共干預台大選 十大手法揭密(上) | 世界的十字路口 | 台灣大選 | 大紀元 http://tinyurl.com/yy8zpmbg
【十字路口】中共干預台大選 十大手法揭密(下) | 世界的十字路口 | 台灣大選 | 大紀元 http://tinyurl.com/yygpb6hp


職貢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古代中國,職貢圖用來記載周邊國家進貢時各進貢使者的特點。
南朝梁蕭繹的《職貢圖》為傳世最早的職貢圖,原作創於526年-539年間,現存為宋人摹本的殘卷。右到左:滑嚈噠人、波斯、百濟、龜茲、倭(日本)、狼牙脩、鄧至、周古柯、呵跋檀、胡蜜丹、巴伊提、且末。
傳唐閻立本的《職貢圖》描繪唐太宗時婆利、羅剎與林邑國等前來朝貢的景象。蘇軾題畫詩閻立本《職貢圖》:貞觀之德來萬邦,浩如滄海吞河江。音容傖獰服奇魘,橫絕嶺海逾濤瀧。珍禽瑰產爭牽扛,名王解辮卻蓋幢。粉本遺墨開明窗,我喟而作心未降。魏徵封倫恨不雙
職貢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JpeCpD

2020-03-27_222332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a/Tribute_Bearers_by_Yan_Liben_and_Yan_Lide._Palace_Museum%2C_Beijing.jpg

799px-Tribute_Bearers_by_Yan_Liben_and_Yan_Lide._Palace_Museum,_Beijing2020-03-27_222426

職貢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職貢圖》或《貢職圖》是由梁元帝蕭繹繪製的,且為中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職貢圖,圖中描述了三十五國使者的形象和特徵。根據史載資料推斷,此畫創作於526年~539年。《職貢圖》原圖已不存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職貢圖》為宋人摹本的殘卷。殘卷長200.7cm,約為原圖長度一半,僅保留了當中的十二國使者
職貢圖 (蕭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wGhZWE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8%81%8C%E8%B4%A1%E5%9B%BE_(%E8%90%A7%E7%BB%8E)#/media/File%3AZhigongtu_full.jpg

2020-03-27_223115


航海霸權人物介紹

RBzexBat554I3oys6fkw-_bGgPiPT5dE161580816_285220833003121_423943

航海霸權人物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