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戰爭-茶黃制夷-”是對付任何蠻夷國家的不二法寶/Carraway’s英國第一家賣茶葉Carraway's Grocery store, London - 1717年/茶文化/Twinings(博物館)& Whittard& F&M三家百年茶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NB4qSL


減肥藥「Wegovy」在全球熱銷「減肥神藥」一藥三效  https://bit.ly/3Sh8hB0

茶葉戰爭/大黃-瀉藥/茶葉跟大黃「以茶制夷」/大黃是我國的四


鮮為人知的三個側面:不完美的英雄林則徐
屁滾滾人神道 YLib 遠流博識網 - 遠流網路書店 - https://goo.gl/PpGxo9
茶葉戰爭/大黃-瀉藥/茶葉跟大黃「以茶制夷」/大黃是我國的四  「茶葉 大黃」的圖片搜尋結果

中國茶可分為六大系: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

http://newsletter.sinica.edu.tw/file/file/21/2167.pdf
  在晚清時代,世界上其餘國家也有服食鴉片的吸毒者,但只有中國人使用吸食的法子。鴉片吸食大約是明末荷蘭人傳到台灣,再經由海峽傳到大陸。雍正、嘉慶等朝曾幾度查禁鴉片,但吸食之風卻始終未曾根絕。到1837年,中國的鴉片進口已從1796年的幾百箱增加到4萬箱,每年流失白銀達數千萬兩,民間也是煙館遍佈,烏煙瘴氣,甚至綠營士兵也多吸食鴉片,軍隊戰鬥力之孱弱可想而知。
  這時候,禁煙的呼聲終於佔據了主流,道光皇帝也下了禁煙的決心。於是,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進入了朝廷的視野,多年來,他一直以精明廉潔、雷厲風行的形象出現,並且也是長期支持禁煙的重臣之一。詔書下達,林則徐遂作為欽差大臣趕赴廣東禁煙,從此走上「英雄之路」。
  林則徐禁煙的事略已為多種書籍記載,本文不再贅述,概言之,他1839年3月10日作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至5月21日共收繳2萬零291箱鴉片,並於6月中逐日全部銷毀。這次禁毒的成績與效率,在今天看來,仍是相當了不起的。
  關於林則徐,我們長期將其作為一個「高大全」的歷史英雄來看待,因此,他在「高大全」意外的一些側面,也有意無意地被人們忽略了。在這裡,我想談談在林則徐在廣州禁煙及隨後的外交、軍事行動中的一些不為人熟知的事情,以勾勒出他的側面輪廓。如我將在文末闡述的,林公的這些側面輪廓,也許不很好看,但只會使他的形象更加全面、真實、生動。
  一、林則徐偏見的側面
  「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
  林則徐曾被譽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也確實擔得起這個稱呼。在廣州期間,他組織人手翻譯外文新聞紙,節譯政治、軍事等書籍,甚至首次選譯了當時通行的《國際法》。
  林則徐並且相信西醫,1839年,他曾向廣州教會醫療協會求助,看有沒有根治鴉片癮的藥物。但是這所協會也許不是最好的求助地方,因為其第二大董事查頓,就是當時英人在中國最大的鴉片販子。後來,林則徐提議,對在18月內無法戒除鴉片癮的中國人,處以死刑。
  林則徐自己還使用西醫療法。也是1839年,他因小腸疝氣而拜訪了一位叫彼德•帕克的傳教士的診所。這位畢業於耶魯大學的醫師給林則徐安了疝帶,緩解了他的痛苦,而且送給他5條疝帶——這是彼德的全部存貨。
  但任何人都難免有時代局限,相對開明的林則徐也不例外。
  比如,他認為洋人士兵因為腳上有綁腿而無法彎曲膝蓋。1839年9月,他給皇上的奏摺中說:「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這實際也是當時通行的一種荒謬見解,洋人腿不能彎曲,故只長於海戰,一登岸就無可作為。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定海淪陷後,林則徐鼓勵軍民奮勇殺敵,仍然認為英國人膝蓋不能彎,「一僕不能復起」,可任大家宰割。對洋人的堅船利炮,林則徐也有著奇怪的幻想:「英國要攻中國,無非乘船而來,它要是敢入內河,一則潮退水淺,船膠膨裂,再則伙食不足,三則軍火不繼,猶如魚躺在干河上,白來送死」。
  基於這些偏見,林則徐相當小看英軍的陸戰能力,他在官湧主持修建的兩座炮台,也根本沒有防禦敵方從側後發起地面攻擊的措施。結果,戰事一起,英軍很快就在港口戰艦和登陸部隊的夾擊下,陷落炮台。事後,英軍一位官員還很納悶地在一封信裡告訴友人:「真奇怪,這些炮台完全沒有防禦地面攻擊的設施,就像是歡迎我們回家的擺設」。
  更奇特的是,林則徐認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無從我國進口的大黃、茶葉以輔食,將會消化不良而死。在與道光的一份奏稿中他寫道:「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而在一份擬交英女王的文書中,他又再次強調:「大黃、茶葉、湖絲等類,皆中國寶貴之產。外國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
  這些偏見,難免會使林則徐自信心「爆棚」,加上對國際外交慣例的不熟悉,從而做出一些莽撞的事兒來。
  二、林則徐莽撞的側面
  有個中國船夫僅僅因為身邊帶著一封歐洲文字的信件,就被處死。
  在林則徐廣州禁毒的行動中,部分海外史家對其兩個做法略有微詞,認為實在莽撞了。
  一是他在禁煙初期,對廣州外國商館進行封鎖,嚴密隔離一切外僑。這種做法實在是一竿子打倒一船人,被隔絕的人中,不少並未染指鴉片貿易。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林則徐此種做法,實際上已釀成了一個不小的外交事故。這就好比如今廣州有一些外人從事販毒,政府卻直接把各國大使館封查,並軟禁所有人員。當然,在林則徐那個時代,中國連專門的外交部門都沒有,更別談外交準則了,林則徐做出如此強項的舉動,出於禁毒心切,也可以理解。
  當時的廣州外國商館可謂瀰漫著「林氏恐怖」,有個中國船夫僅僅因為身邊帶著一封歐洲文字的信件,就被處死。同時,食品,甚至於一桶水,都不能被帶進商館。封鎖中途,交涉到矛盾激化時,林則徐還找工人去商館周圍砌牆,徹底將商館變成監獄。直到英方商業代表義律妥協,才解除封鎖。


以茶制夷的觀念演變——乾隆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上)
文/周重林、太俊林
茶葉、大黃……天若生此二物為我朝控馭外夷之具也。──趙翼
  「以茶制夷」的思想,是中原王朝自唐宋以來的一貫觀念,在明代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清代不過承襲了這一治國思潮,一切有跡可循。晚清重提這一論調,慘遭後世嘲笑之處在於:這個時候的「夷」,是涉洋過海而來的其他人種,而非歷史上與中原王朝一直聯繫緊密的少數民族。然而,於大清國政界和知識界而言,像英國這樣的外夷,與其他少數民族沒有什麼區別,產生這種想法,大約跟他們與中國相鄰的另一個「外夷」俄羅斯長期打交道不無關係。
  在「以茶制夷」的觀念上,乾隆時期的歷史學家趙翼有一段很著名的言論:
  中國隨地產茶,無足異也。而西北遊牧諸部,則恃以為命。其所食膻酪甚肥膩,非此無以清榮衛也。自前明已設茶馬御史,以茶易馬,外番多款塞。我朝尤以是為撫馭之資,喀爾喀及蒙古、回部無不仰給焉。
  太西洋距中國十萬里,其番舶來,所需中國之物,亦惟茶是急,滿船載歸,則其用且極於西海以外矣。俄羅斯則又以中國之大黃為上藥,病者非此不治。舊嘗通貢使,許其市易,其入口處曰恰克圖。後有數事渝約,上命絕其互市,禁大黃,勿出口,俄羅斯遂懼而不敢生事。今又許其貿易焉。天若生此二物為我朝控馭外夷之具也。
  前一段,趙翼總結的是明清以來中原王朝對西北民族採取的茶葉政策,後一段則將茶葉政策推廣到俄羅斯和英國等其他國家。
  明代「以茶制夷」的思想可謂被從頭貫徹到尾巴。明太祖朱元璋對渝蜀王朱椿時說:「國家榷茶,本資易馬。邊吏失譏,私販出境:惟易紅纓雜物,使著人坐收其利,而入中國者少,豈所以制戎狄哉?」他的意思很清楚,國家壟斷茶葉,目的是用茶換戰馬。現在邊關鬆懈,私茶出境,拿我們有用之物,換些個無用的東西,讓別人盡收其利,而自己吃虧,這怎麼能夠體現「以制戎狄」呢?為此,他推出了茶葉的金牌制度,最終形成了「茶貴馬賤」的貿易格局,把利益和控制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在明嘉靖年間,政府已然將「以茶制夷」的政策玩得爐火純青。嘉靖年間的戶部尚書梁材有一番高論:「蓋西邊之藩籬,莫切於諸番,諸番之飲食,莫切於吾茶。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故嚴法以禁之,易馬以酬之。禁之使彼有所畏,酬之使彼有所慕。所以制番人之死命,壯中國之藩籬,斷匈奴之右臂者。其所繫誠重且人,而非可以尋常處之也。故在當時茶法通行,而無阻滯之患。」
  在明代,西北乃至西南遊牧民族離不開華夏之茶,政界和知識界早就對此達成共識。他們認為只要控制住茶葉,就能控制住人群與疆土,而茶葉所到之處,也成為中原文化上的疆域。
  嘉靖之所以不願意給後蒙政權的俺答汗開茶馬互市,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一旦蒙古人掌握了茶葉,他們就會與藏族及其他遊牧民族形成聯盟,那麼「以茶制夷」的政策就會失控。
  這點,不妨看看朱棣時代著名學者解縉的言論。他在〈送習賢良赴河州序〉的文章裡訴說了一個因茶而形成的文化疆域,明朝在河州設置陝西都司和茶馬司,「控西夷數萬里,跨崑崙,通天竺,西南距川,入於南海」。這不是明廷實際控制的疆域,而是對茶傳播而想像出來的疆域。而朱元璋的治邊策略,就是力圖用茶去打通西方。
  清代在滿蒙藏聯盟的背景下,加上康熙、雍正及乾隆的文韜武略,解縉的想像區域成了清廷實際控制的區域。而茶葉也慢慢演變成特別供給物資,而不像之前僅僅是「茶馬貿易」的品種,但其作為國家戰略物資的屬性依舊沒有改變。
  解縉認為,中國貨中最好的就是茶,好比他們認為番人貨中最好的就是馬一樣。茶之於夷人,如同酒醴之於中國人。因為茶馬貿易,許多夷人也開始學習中國的知識,對中國也有了嚮慕之心,那麼茶的作用就很顯然。茶有著「夷夏之交,義利之辨,寅賓尚忠信而篤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
  解縉的構想基於兩個重要前提:一是茶必須只有明廷(中原)才能提供;二是夷番必須嗜茶如命。這樣一來,茶便作為媒介,帶來了觀念的變化。
  西邊(夷番)──茶──中心(華夏)
  西邊(野蠻)──茶──中心(禮儀)
  西邊(藩籬)──茶──中心(堂奧)
  隨著茶的傳播,華夏與番夷有了更深入的往來。通過貿易、文化等滲透,最終在心理上獲得西邊的認同,中心也隨著茶而發生空間上的遷移,最後形成了一個無形的茶葉疆域與茶葉貿易圈。
  日本學者濱下武志的研究表明,中國之所以拒絕與那些外夷貿易,是因為其自身就有一個朝貢貿易圈,他們不需要通過英國人就能達成很好的貿易循環,而並非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1907-1991)等人所言「西方的衝擊造成中國和亞洲的近代化」。這個貿易圈裡,有朝鮮、越南、泰國等傳統附屬國,也有俄羅斯和日本這樣與中國只有朝貢關係但獨立的國家。中國近代之所以落後了,是因為以中國為核心的朝貢貿易體系發生了危機,最終促成中國近代化的轉型。朝貢貿易圈就是後來的經濟學家所謂的「亞洲經濟圈」,只是傳統研究更多側重其禮儀和政治層面。
  一七九三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節馬戛爾尼來到中國,向皇帝提出與中國進行貿易的請求。乾隆帝也寫下了一段著名的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絲斤、瓷器,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所資,並沾餘潤。」
  趙翼說茶天生是我朝控馭外夷之具,正是傳統「以茶制夷」觀念的產物,強調的是控制,是皇權的威懾力,而非只是貿易賺點銀子。而大黃控外夷之根據,則源自關閉恰克圖互市的實踐。
  一七二七年(雍正五年),中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自此恰克圖就成為中俄貿易的市場。後來因為俄羅斯窩藏中方罪犯加上俄羅斯人在邊境搶劫,乾隆曾三次下令關閉恰克圖市場,分別為一七六二至一七六八年(乾隆二十七至三十三年)、一七七八至一七八○年(乾隆四十三至四十五年)、一七八五至一七九二年(乾隆五十至五十七年),加起來有十五年之久。這十五年裡,大清對俄羅斯進行了貿易制裁,外禁皮毛輸入,內禁茶葉輸出,使俄羅斯至少損失了五百萬盧布。
  一七五○年(乾隆十五年),乾隆就點出了俄羅斯的死穴:「俄羅斯地雖富庶,而茶布等物,必須仰給內地。且其每年貿易,獲利甚厚,不能不求我通市。中國因得就所欲以控制之。」
  清代研究俄羅斯的著名地理學家何秋濤也談到,他寫《朔方備乘》是為了達到「知夷制夷」的目的,為大清抵禦沙俄侵略提供全面的依據和參考。談到中國貿易的時候,他高度總結為八個字:「彼以皮來,我以茶往。」回顧中俄兩國的貿易史,會發現確實如此。(待續)


新版茶葉與大黃的故事
2016/7/22 新公民議會
1830 年左右鴉片進口的比重漸漸升高,清朝專家想要找出一個杜絕鴉片輸入的方法。
我們身不在當時,無法體會為什麼各路專家包括林則徐、琦善、包世臣等人經過調研後出現一個共通的想法,那就是:「西方人極度需要清朝的茶葉、大黃【中藥材,原產於甘肅、四川、青海】的程度遠超過清國對鴉片的需要。」
參考:什麼是大黃?
琦善說法如下:
「外夷土地堅剛,風日燥熱,且夷人每日以牛羊肉做為口糧,不易消化,若無大黃,則大便不暢,夷人將活活憋死,故每餐飯後,需以大黃茶葉為通腸神藥。」
從順治到乾隆年間,茶葉與大黃確實是清朝在北方貿易的強勢貨品,到了 1830年又在廣州聽到這樣的說法,有點把海上來的歐美白種人當作蒙古人2.0, 準噶爾人 2.0 看待。
研究中國的美國學者 Hosea Morse (1855~1934) 敘述如下「在中國人心目中一直存在這樣一個看法,認為只有中國能供應西方人維生所需的茶葉和大部分的大黃」,翻出1851年上海地區報紙上這篇文章,白話說法如下:
來自西方的外國人都愛好牛油和奶油,耽於這種奢侈嗜好的結果造成了結便的毛病,這毛病只有靠大黃和茶才能洗他們的腸胃,恢復他們的精神。一旦把這些東西予以剝奪,他們便會馬上病倒……… 如果我們停止了與夷人通商,他們的國家變會馬上發生騷擾和混亂,這就是他們為什麼必須要我們貨物的第一個理由。
這兩樣商品,其中大黃一年僅出口一千擔上下,清朝不算是獨家供應商,但是他們確信外銷量高達 50 萬擔的茶葉是獨家商品。
一派主張乾脆海禁,比較溫和的一派主張茶葉、大黃要收實收白銀,最強勢的一派包括林則徐則把茶葉、大黃視為比鴉片更強勢的商品,他寫信給英國女王大意如下:「我朝若不出售茶葉、大黃給英國,看妳們怎麼活下去!?」
後續的故事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這問題出在 1830 年的市場調研做得太荒唐了!永遠高估自己,低估對手。當時中國茶葉確實獨霸一方,日本正在鎖國,綠茶無法大量出口,印度紅茶尚未栽種成功,問題是難道沒有茶葉就會像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書中說的「眼睛瞎掉,腸道堵塞,腹中漲滿糞便無法排出,最後全部死光光。」,除了柏楊形容的這句話邏輯有問題,外國有一種商品叫咖啡,做市場調查的清廷可能從沒聽過吧?
過了將近 200 年,在現代資訊流之下,我相信中國政府決策層掌握的資訊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幕僚制也能減少專斷造成的錯誤。
可怕的是當年不知有國,不知有夷的農民子孫,在 1990 年起在偏差資訊加上愛國主義教育的狼奶下,長輩戲稱這輩沒吃過苦頭的愛國青年為「小粉紅」,在南海事件發生之後,這幾天除了包圍美國 KFC, Apple專賣店,「小粉紅」呈現的想法跟當年「茶葉與大黃」差不了多少,整天在微信上放這樣的消息 :
不去台灣旅遊,台灣經濟就會崩潰
不買日本的家電,日本經濟就會崩潰
不買菲律賓的香蕉,菲律賓經濟就會崩潰
不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經濟就會崩潰
很多我以為是低頭工作不問政治的年輕人,最近都秀出了紅臂章。
這時,我只能低調不出聲。


道光十九年,為了杜絕鴉片氾濫問題,上諭「其茶葉、大黃是否為該夷所必需,倘欲斷絕,是否堪以禁止,不至偷越之處,並著悉心訪察,據實具奏。」
翻成白話就是:英國人是不是要茶葉跟大黃?如果沒這個東西他們是不是會後果嚴重,若禁止外銷,有辦法防止走私嗎?林則徐你查清楚,然後回報給我!
林則徐答:「日以牛羊肉磨粉為糧,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
也就是說英國人一定要茶葉跟大黃,沒這兩個東西他們會便秘到死,如果英國人不聽話,我們就用這個懲罰他!
對抗英國海戰,林則徐先生提出中國史上最聰明的作戰方式:訓練自殺炸彈猴炸英國海船、請武林高手施展水上飄登艇殺敵、請忍術高手潛水鑿船……不勝枚舉。
其智力堪稱中國歷史第一人。
談完了他的「智」,再來談談他的「信」,與英國海戰,英國有兩艘船,中國統計有二十九艘船,打完之後英國輕傷一艘,中國損失戰艦一艘、沉沒三艘,其他全部陣前逃亡。
林則徐上報:「徹底擊潰英夷。」
與英國於澳門海戰,中國沉船兩艘,英軍受傷四人,林則徐上奏「接戰六次,全勝。」其誠信度高達百分百,以其誠信的程度來上奏軍情,清朝對外戰果如此輝煌,不意外。
再來提他對國際事務的處理方式。
英國是來貿易的,不是來打仗的,就算要打也沒想過能打贏中國,把軍力投射半個地球遠,然後維持軍隊數千公里的補給,來對抗四億人口的大國,除非十九世紀的英國可以召喚小叮噹。
擊潰中國是不可能的任務,英國沒那麼笨,只是要短期獲利,迅速將中國逼上談判桌,要求中國開港貿易,這是足夠的,而歷史上的英國也就做到了這點。
當年清朝有一種說法沒被採納,應該是許乃濟提出的,就是與其焚燒鴉片、禁止鴉片來得罪英國人與吸煙的百姓,不如在關稅上提高鴉片的稅率,使英國賣鴉片也無利可圖,自然能杜絕鴉片與白銀外流的問題,不過清朝還是選擇了禁煙政策得罪英國。
其實會選禁煙不意外,因為許乃濟還提出「國內廣植鴉片,使英國無利可圖」,如果扣除後面這個論點,其實他的方法應該可以解決大部分鴉片問題,但清朝最大的問題不是選擇禁煙,而是選擇林則徐來禁煙。
當時煙是透過進口銷往中國的,在通商時由洋行代理販賣,換句話說,這些煙在中國商人手上,這些商人是貿易商、代理商,他們只負責販售然後抽成,貨物的所有權在英國手上。
如果林則徐把煙給搶了,那麼就是這些賣鴉片的奸商要賠錢,因為你管理貨物卻把貨物給弄丟了,林則徐最好是你敢代理我就敢抄你貨,反正那個年代管你人權!抄到你賠英國賠到脫褲子,看誰敢再賣!
如果真的這麼做,英國跟代理商求償,代理商賠了,事情也就落幕,可是偉大的林先生,竟然同意讓代理商先將鴉片交還給英國,然後再從英國手中拿回來銷毀。
這時林則徐得罪的可不是毒販洋行、自己把幾個毒販推出去斬首就算了,而是把他鬧成國際事件,一個國家的官員「搶劫」他國商人的財物,把貿易問題變成國際問題,然後變成戰爭問題,最後還打輸。
接著香港被奪,卻謊稱戰爭勝利,1839年劍橋中國史就寫,俺英國在今年拿到了香港啦。可是中國在林兄欺上瞞下的深厚功力下,根本不知道香港早就淪陷。
直到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時,中國才傻傻發現,幹,原來香港早就被英國實質佔領啦?只是公文上還沒正式承認而已。中國歷史在這三年欺瞞之下,將香港割讓記載於1842年,這就讓實際損失領土的林兄從千古罪人變成禁煙英雄啦!
再回來看前面講的,為何戰爭會輸?因為人家鐵甲戰船打你的廢渣,火砲射程算好好,航行速度又贏你,這樣能贏才有鬼!
如果說林則徐跟當時多數中國人一樣,不知道外國船堅砲利的威力,那也就罷了,問題是林則徐不知道這點嗎?他當然知道。知道了為什麼還打?因為我有武功高手、我有炸彈猴嘛!
不要覺得可笑,當時林則徐真的派炸彈猴跟募集武林高手,結果下場很明顯,歷史課本都有寫,只是沒有寫給你看真正的林則徐。
結果明知道可以在談判桌上解決的事情,偏偏要打仗,明知道會輸,偏偏還要打,結果咧,啊不就打得很爽?問問現在的網友們,當年的清朝有沒有本事跟英國開戰?如果是你,你熟知英國與中國工業實力的差別,你會主戰還主和?
欺上瞞下、統兵不力、昏瞶無能的林則徐老兄,因主戰而成了歷史上的大英雄。熟知英國實力,力勸道光和談,力勸道光將林則徐革職、力勸不可與英國開戰的琦善咧?
被「幹你娘,天朝怎麼可能打輸英國佬,有種來打啦!」的鄉民罵成叛國賊,罵到比秦檜還不如,現在歷史上對他的評價還是一面倒的貶抑。還有人罵他漢奸咧!
琦善:「幹你娘,老子是滿人,漢什麼鬼奸?」
知道林則徐不可用,知道這傢伙應該嚴懲的道光,快樂的將林則徐發配邊疆,然後就被鄉民罵成昏君啦、無道啦,將我們偉大的戰爭英雄林則徐給踢開,好個清朝袁崇煥兼岳飛啊,嗚。
結論是啥?林則徐根本就是人生勝利組,做了一堆腦殘事,卻得來民族英雄、英烈千秋這樣的歷史評價,難道還不能說他的人生是無盡的勝利嗎?
到現在,歷史課本會跟你說林則徐是怎樣的人嗎?除了禁煙之外,有沒有提過他的腦殘事蹟?他的人生難道不算成功嗎?


茶葉戰爭/大黃-瀉藥/茶葉跟大黃「以茶制夷」/大黃是我國的四  

撞開中國國門的鴉片戰爭,本質上是一場茶葉戰爭
Posted on 2016-07-04 in 歷史
中學課本告訴我們,鴉片戰爭是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從人均GDP世界第一淪落到西方列強輪番欺辱的地步,是因為西方的資本主義在迅速發展,而封建制度走到了盡頭。
課本里沒告訴我們的是,鴉片戰爭,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場茶葉戰爭。
我們知道,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是因為白銀的大量外流,巨大的貿易逆差導致他們不得不想方設法扭轉局面。
那麼這個逆差到底是從何產生的呢?因為茶葉。
茶葉在英國成為所有階層的流行飲品開始,英國就成為了中國的活體錢包。然而英國人銷往中國的紡織品、香料等,卻找不到市場。為了扭轉這個局面,英國人開始向中國輸出鴉片。鴉片,除了在中國製造了成批癮君子外,更導致了大量的白銀向英國回流。林則徐受命前往廣州銷毀鴉片,儘管採用了「以茶葉換取鴉片」的策略,但銷煙行動還是讓許多商人血本無歸。被斷了財路的英國人,心生不滿,虎門銷煙半年後,鴉片戰爭爆發。
清末貴族吸食鴉片
虎門銷煙
在鴉片剛剛入侵中國的時候,不少官員曾提出解決之道。這就要講到中國自唐朝以來一以貫之「以茶制夷」的思想:
如茶葉大黃,外國所不可一日無也,中國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則夷人何以為生?——林則徐
外夷土地堅剛,風日燥熱。且夷人每日以牛羊作為口糧,不易消化,若無大黃,則大便不暢,夷人將活活憋死。——琦善
外夷於中國內地茶葉、大黃,數月不食,有瞽目塞腸之患,甚至不能聊生。——周頊
簡單概括就是:這些夷人整日吃牛羊,不喝中國茶就會死,所以用茶葉就可以制服他們。
這種想法今天看來覺得好笑,但在當時人的眼裡,卻是有理有據的:
一是歷史依據。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有了用茶葉制衡蒙古人的經驗,後又有乾隆以茶制裁俄羅斯。在後來19世紀末,英國人覬覦西藏,想用茶葉來鉗制西藏也是一個思路
二是條件成熟。英國已經養成了舉國飲茶的習慣。在英國,不論性別年齡,也不分種族,每人每年平均消費1磅以上的茶葉,由此可以判斷他們是難以離開茶葉的。
英國下午茶
但是清朝官員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經過了工業革命脫胎換骨的日不落帝國,是一個盛產探險家、植物獵人的海洋國度,是一個熱愛飲茶但絕非「不喝茶就會死」的國家。
天朝上國的自滿、對異域的不了解、國力的衰敗,這場資本主義工業強國與封建王朝的戰爭,一開始便已寫好了結局。
在鴉片戰爭前,中國的禁菸運動已經讓英國人心有餘悸,而清政府「以茶制夷」的想法又讓英國人心懷隱患,他們擔心在茶葉問題上受制於中國。從那時起,他們就不斷在海外開闢茶園,希望能夠擺脫對中國茶葉的依賴
最終,他們做到了,一批批的茶樹茶種被先後運往阿薩姆,就在林則徐前往廣東禁菸的路上,英國阿薩姆茶葉公司成立,一個全新的茶葉王國在印度破土而出。
東印度公司裝載阿薩姆紅茶
清政府自以為握住蠻夷命脈、觸發鴉片戰爭並深深影響著國運的茶葉,不僅失去了國際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地位,更逐漸喪失了話語權,直至今日都未能徹底翻身。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g82gly.html


歷史故事:乾隆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
“以茶制夷”的思想,是中原王朝自唐宋以來的一貫觀念和治國思路。晚清承繼這一論調,卻忽略了這個時候的“夷”,是涉洋過海而來的其他人種,而非與中原王朝一直聯繫緊密的少數民族。

茶葉戰爭/大黃-瀉藥/茶葉跟大黃「以茶制夷」/大黃是我國的四  
乾隆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
“以茶制夷”的思想,是中原王朝自唐宋以來的一貫觀念和治國思路。晚清承繼這一論調,卻忽略了這個時候的“夷”,是涉洋過海而來的其他人種,而非與中原王朝一直聯繫緊密的少數民族。然而,於大清國政界和知識界而言,像英國這樣的外夷,與其他少數民族沒有什麼區別,產生這種想法,大約跟他們與中國相鄰的另一個“外夷”俄羅斯長期打交道不無關係乾隆曾三次下令關閉恰克圖市場以及通過閉關控制海路,實施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均大獲全勝。
以茶制夷
“以茶制夷”的觀念上,乾隆時期的歷史學家趙翼有一段很著名的言論:
中國隨地產茶,無足異也。而西北游牧諸部,則恃以為命。其所食羶酪甚肥膩,非此無以清榮衛也。自前明已設茶馬御史,以茶易馬,外番多款塞。我朝尤以是為撫馭之資,喀爾喀及蒙古、回部無不仰給焉。
太西洋距中國十萬里,其番舶來,所需中國之物,亦惟茶是急,滿船載歸,則其用且極於西海以外矣。俄羅斯則又以中國之大黃為上藥,病者非此不治。舊嘗通貢使,許其市易,其入口處曰恰克圖。後有數事渝約,上命絕其互市,禁大黃,勿出口,俄羅斯遂懼而不敢生事。今又許其貿易焉。天若生此二物為我朝控馭外夷之具也。
趙翼總結的是明清以來中原王朝對西北民族採取的茶葉政策,後一段則將茶葉政策推廣到俄羅斯和英國等其他國家。
明代“以茶制夷”的思想可謂被從頭貫徹到尾巴。明太祖朱元璋曾對渝蜀王朱椿時說,國家壟斷茶葉,目的是用茶換戰馬。現在邊關鬆懈,私茶出境,拿我們有用之物,換些個無用的東西,讓別人盡收其利,而自己吃虧,這怎麼能夠體現“以製戎狄”呢?為此,他推出了茶葉的金牌制度,最終形成了“茶貴馬賤”的貿易格局,把利益和控制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在明代,西北乃至西南游牧民族離不開華夏之茶,政界和知識界早就對此達成共識。他們認為只要控制住茶葉,就能控制住人群與疆土,而茶葉所到之處,也成為中原文化上的疆域。
這點,不妨看看朱棣時代著名學者解縉的言論。解縉認為,中國貨中最好的就是茶,好比番人貨中最好的就是馬一樣。因為茶馬貿易,許多夷人也開始學習中國的知識,對中國也有了向慕之心,那麼茶的作用就很顯然。茶有著“夷夏之交,義利之辨,寅賓尚忠信而篤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他在《送習賢良赴河州序》的文章裡想像了一個因茶而形成的文化疆域,明朝在河州設置陝西都司和茶馬司,“控西夷數万裡,跨崑崙,通天竺,西南距川,入於南海”。
解縉的構想基於兩個重要前提:一是茶必須只有明廷(中原)才能提供;二是夷番必須嗜茶如命。這樣一來,茶便作為媒介,帶來了觀念的變化。
清代在滿蒙藏聯盟的背景下,加上康熙、雍正及乾隆的文韜武略,解縉的想像區域成了清廷實際控制的區域。而茶葉也慢慢演變成特別供給物資,而不像之前僅僅是“茶馬貿易”的品種,但其作為國家戰略物資的屬性依舊沒有改變。
隨著茶的傳播,華夏與番夷有了更深入的往來。通過貿易、文化等滲透,最終在心理上獲得西邊的認同,中心也隨著茶而發生空間上的遷移,最後形成了一個無形的茶葉疆域與茶葉貿易圈。
乾隆三次對俄貿易制裁
日本學者濱下武志的研究表明,大清之所以拒絕與那些外夷貿易,是因為其自身就有一個朝貢貿易圈,他們不需要通過英國人就能達成很好的貿易循環。這個貿易圈裡,有朝鮮、越南、泰國等傳統附屬國,也有俄羅斯和日本這樣與中國祇有朝貢關係但獨立的國家。中國近代之所以落後了,是因為以中國為核心的朝貢貿易體係發生了危機,最終促成中國近代化的轉型。
1794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節馬嘎爾尼來到中國,向皇帝提出與中國進行貿易的請求。乾隆帝也寫下了一段著名的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絲斤、瓷器,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所資,並沾餘潤。”
趙翼說茶天生是我朝控馭外夷之具,正是傳統“以茶制夷”觀念的產物,強調的是控制,是皇權的威懾力,而非只是貿易賺點銀子。而大黃控外夷之根據,則源自關閉恰克圖互市的實踐。
1728年,中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自此恰克圖就成為中俄貿易的市場。後來因為俄羅斯窩藏中方罪犯加上俄羅斯人在邊境搶劫,乾隆曾三次下令關閉恰克圖市場,分別為1762-1768年、1778-1780年、1785-1792年,加起來有15年之久。這15年裡,大清對俄羅斯進行了貿易制裁,外禁皮毛輸入,內禁茶葉輸出,使俄羅斯至少損失了500萬盧布。
1750年,乾隆就點出了俄羅斯的死穴:“俄羅斯地雖富庶,而茶布等物,必須仰給內地。且其每年貿易,獲利甚厚,不能不求我通市。中國因得就所欲以控制之。”
回顧中俄兩國的貿易史,會發現確實如此。
根據郭蘊深在《中俄茶葉貿易史》中的記載,1672年,東西伯利亞向中國輸出了13000張貂皮,但帶回去的茶很少。1692年,俄羅斯一支私人商隊從中國帶回去300箱茶葉,這比以往增加了不少。18世紀初期,毛皮是俄國的主要出口商品,佔其對外貿易總值的80%以上。1728年,俄羅斯一支商隊帶出了210萬張毛皮,在北京銷售了100多萬張松鼠皮,20萬張銀鼠皮,15萬張狐皮,10萬張貂皮。
1755-1762年年間,俄國進口了6000普特普特(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的茶葉,主要是白毫、珠蘭和綠茶,進口了5000-7000普特的磚茶。1762-1785年,每年從恰克圖輸出的茶葉近3萬普特,佔清朝全部出口商品總值的15%,茶葉成為繼棉布之後的第二大出口產品。1789年出口茶葉為46997普特,1799年出口茶葉為52343普特,1800年出口茶葉達到69580普特。茶葉貿易讓西伯利亞這個貧寒之地變得富裕起來,茶葉成了他們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了恰克圖俄國商人財富的重要像徵。蘇聯學者西林說:“每個商人都只用茶葉來炫耀,他們把來客沒有見過的各種類的茶葉一種接一種地拿出來給他喝。”
茶葉貿易讓恰克圖成為著名的北方小鎮,生意興隆。“恰克圖”來自蒙語詞,意思是“有茶的地方”。1800年,俄國從恰克圖貿易中徵收了715364盧布的關稅,佔俄國全國關稅的20%,一個恰克圖的收入抵得上俄國三個省的收入。
華中茶葉加工,主要銷售俄羅斯,1785-1792年,乾隆的閉關讓俄國人不得不付出三四倍的價格去購買其他國家商人販運來的茶葉:1普特中國茶價值11盧布,而西歐運來的茶卻要52盧布以上。
制俄帶來閉關
1791年,乾隆下令粵海關全面禁止俄羅斯毛皮進口:“俄羅斯需用內地大黃、茶葉等物,刻不可離。若私販皮貨至粵,自必易換該國必需之物,透漏出洋,是名為閉關,仍不能全行禁絕。”
俄羅斯皮貨貿易恰克圖市場被關閉後,粵海關就成為俄羅斯與華貿易的唯一通道。乾隆僅僅憑藉一份海關報告就能看到問題所在,充分說明了開通唯一進出口通道的好處。
關閉恰克圖市場,俄羅斯的支柱產業毛皮產業受到重創,又因為得不到茶葉,西伯利亞出現乞討之人,三次閉關差點讓俄國人與中國人打起來。但1788年,他們還是罷免了袒護肇事者的總督,1789年處理了槍殺中國人的卡倫巡兵案,1791年,他們低頭認錯,要求開市。乾隆也賣了個人情,1792年,恰克圖市場重新開放。
乾隆的貿易制裁政策,其實是從解縉的思想發展而來,只不過前者是收,後者是擴而已。要製人於命,也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要自己能控制(提供)他人需要的物資(茶葉、大黃);二是要有可以控制的渠道。
於大清而言,陸路尚可嚴加控制,但控制海路卻顯得力不從心,海路呈現更為複雜的特點。從乾隆關閉寧波海關也可以看出這一問題。
從順治到康熙,大清有兩次影響巨大的禁海政策,第一次是為了防範盤踞台灣的鄭成功,第二次則是擔憂沿海居民和海外交往帶來不測變化。
當時浙江提督武進升匯報說,前來求通商的英國人,不僅有漢語流利的洪仁輝,還有廣東籍的中國人,最關鍵的是還有40名沒有髮辮的澳門小廝。這40名小廝引起了乾隆的警覺,大清對澳門失控,要是再出現一個澳門,勢必帶來更壞的影響。
1756年8月4日,乾隆對閩浙總督喀爾吉善表達了自己的擔憂。1757年2月25日,乾隆帝給喀爾吉善的上諭裡又寫道:“浙省寧波雖有海關,與廣省迥異。且浙民習俗易囂,洋商錯處,必致滋事。若不立法杜絕,恐將來到浙者眾,寧波又成一洋船市集之所。內地海疆緊要。”因為貿易所創造的利益,並非天朝所看重,否則何來“閉關鎖國”的政策?閉關之後,才有1758年的英國使團訪華。
1841年1月,浙江巡撫劉韻珂給道光的建議中,談及開放寧波的壞處,他擔心敗壞民風的思路與乾隆大致相同。
對俄羅斯的控制正是陸路與海路雙軌進行,在陸路閉關不成後,乾隆關閉海路最終導致俄羅斯就範,達到了貿易制裁的目的。儘管其中有俄羅斯皮毛的作用,但對大清而言,這無非是再次強化了茶葉、大黃可以製夷的觀念。
這段歷史會讓人聯想到之後的鴉片貿易牽扯出來的茶葉問題,只是時過境遷,大清再不是那個盛氣凌人的大清。當晚清再次重提以茶黃制夷的時候,儘管也採取了封關禁煙的政策,但等待他們卻是船堅砲利的英國人。
摘自《茶葉戰爭茶葉與天朝的興衰》


 

File:Rheum rhabarbarum.2006-04-27.uellue.jpgFile:Rhubarb07.JPG

大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如何讀生物分類框 大黃

波葉大黃 R. rhabarbarum

波葉大黃 R. rhabarbarum

科學分類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蓼科 Polygonaceae

屬:大黃屬 Rheum

種:R. rhabarbarum

二名法

Rheum rhabarbarum

L.

雜貨店陳列的大黃

波葉大黃鮮品

(Rheum rhabarbarum)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熱量

88 kJ(21 kcal)

醣類

4.54 g

糖1.1 g

膳食纖維1.8 g

脂肪

0.2 g

蛋白質

0.9 g

維生素

葉酸(維生素B9)(2%) 7 μg

維生素C(10%) 8 mg

維生素E(2%) 0.27 mg

維生素K(28%) 29.3 μg

膳食礦物質

鈣(9%) 86 mg

鐵(2%) 0.22 mg

鉀(6%) 288 mg

鈉(0%) 4 mg

鋅(1%) 0.1 mg

其他成分

水93.61 g

單位

μg = 微克 · mg = 毫克

IU = 藥學國際單位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RD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資料庫

大黃,又稱作生大黃、熟大黃、生將軍、生錦紋、酒軍、黃良,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一般從粗短的根莖種植。大黃長有三角形的大葉,葉柄肥厚。花形細小,聚集成花序,顏色從綠白色到玫瑰紅色。

在中國的文獻裡,「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但在歐洲及中東地區,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品種。大黃的葉片富含草酸,不適宜食用,但可藥用,在中國,大黃的主要用途就是作藥用。此外,它的莖可作食用,一般用於製作餡餅或為其他食物帶來餡餅的味道,因此又有「Pie Plant」 之稱。[1]目前最常見的大黃品種,是由英國皇家園藝學會分類的Rheum × hybridum。

藥用

大黃是中醫常用的通便瀉火藥物,「藥性峻利」,「性大苦大寒」[2]。其根部用作瀉藥的歷史,至少有5000年[3],不論是傳統的中醫藥或是中世紀時期的阿拉伯世界及歐洲的藥方中均有提及[4][5]。 大黃能夠令口腔和鼻腔的黏膜具有收斂作用(astringent effect)[6]。大黃的根和莖含豐富的蒽醌類化合物,例如:大黃素(emodin)、蘆薈大黃素(Aloe 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及大黃酸(Rhein)等。這些化合物部分有輕瀉的作用,只要三匙就能令腸胃裡的廢物清除乾淨,所以亦有於減肥瘦身。[來源請求]然而,也基於同樣理由,孕婦應該忌吃,以免引致流產。

食用

大黃的莖可食用,例如:跟覆盆子與糖一起煮四小時,可以作甜品、果醬或西式餡餅的餡料。

毒性效應

大黃的花

大黃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其葉片。大黃的葉片含有草酸,是一種存在於許多植物的酸,但也是一種腎毒性和腐蝕性的酸性有毒物質。大黃的半致死劑量(LD50)以純草酸對大鼠的影響作計量,大約為每公斤體重 375 毫克[7],換算至一個約 65 公斤的人,大約需要 25 公克的份量。另外,口服的最低致死劑量(LDLo)約為 600 mg/kg[8]。不同品種的大黃,其葉片的草酸含量亦有所不同,普遍的含量約為 0.5%[9]。根據這個比例,一個普通人若要吃下致半致死劑量的草酸,需要食用約 5 公斤的大黃葉,而最低致死份量亦要 10 公斤的大黃葉。這個份量顯然不太可能會達成。不過,為安全計,烹煮大黃時,應避免與含有蘇打的其他食品一起烹調,以免植物內的草酸跟蘇打產生化學反應,產生水溶性的草酸化合物,令毒性加重[10]。 不過,除了草酸以外,大黃的葉子還含有一種至今仍未被確認的有毒物質[11],可能是蒽醌苷(亦作番瀉葉苷)的一種 [12]。

大黃葉柄的草酸量只佔整片葉的大約2-2.5%[13],相對於葉片,其毒性顯得更低,因此可放心食用。


 

一、前言

中藥的瀉下藥,按其作用不同分攻下藥、潤下藥和峻下逐水藥三類。攻下藥:氣味多屬苦寒,如大黃、芒硝,瀉下清熱作用較強,常用於熱積便秘,配熱藥也可治寒積便秘;潤下藥:多為植物果仁,如火麻仁、郁李仁,含有油脂,能潤燥滑腸,瀉下力較緩,適用於年老體虛、熱病後或婦女胎前產後的便秘;峻下逐水藥:如大戟、芫花、甘遂等,作用峻猛,能引起劇烈腹瀉,使大量水分從腸道排出,有些峻下逐水藥兼有利尿作用,適用於消除胸水、腹水。

習慣性便秘或是痔瘡所使用方劑中經常有大黃與芒硝合用,二者是臨床常用於瀉熱通便、攻下破積的藥對,為大承氣湯及調胃承氣湯的主要組成。大黃苦寒,善於瀉熱毒、破積滯而蕩滌腸胃,是峻下熱結之要藥;芒硝鹹寒,善於潤腸燥、軟堅結而瀉下通便。二者相須,攻下之力大大增強,作用迅速且猛烈,臨床上主要用於胃腸實熱證。

二、大黃

據《中華中藥典》記載為蓼科植物北大黃Rheum pelmatum L. (掌葉大黃)、南大黃Rheum officinate Baill(藥用大黃)或其同屬別種植物去外皮之乾燥根莖。

1、所含成分:(1)蒽醌衍生物:為主要成分,含量2%-5%。包括游離蒽醌,如大黃酸(rhein)、蘆薈大黃素( aloe-emodin )、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ol)等;結合蒽醌,如大黃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glucoside)、大黃素-葡萄糖苷(emodin-glucoside)、蘆薈大黃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glucoside)、大黃酸-葡萄糖苷(rhein- glucoside)等。 (2)大黃鞣質:主要為葡萄糖沒食子酸,亦含有游離沒食子酸。1

2、藥理活性:(1)瀉下:蒽苷能刺激大腸,增加其推進性蠕動而促進排便,作用較緩和,瀉下作用隨加熱時間的延長而減弱,服後6小時左右排出軟泥狀糞便或粥狀稀便,緩下一次後即止。排便前後可無腹痛或僅有輕微腹痛。與行氣藥(如厚朴)合用,能加強瀉下和減少腹痛的副作用。(2) 抗菌:近年來研究發現大黃具有強的抗菌活性。(3) 其他:大黃所含成分還有健胃(苦味健胃)、收斂(鞣質收斂,故用大黃致瀉後常出現便秘傾向)、止血、鎮痛解痙、降低血中尿素氮濃度及利膽、保肝、抗炎、降脂等活性正在研究中。2

三、芒硝

據《中國藥典》記載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經加工精製而成的結晶體,主要成份為硫酸鈉(Na2SO4.10H2O),元明粉則為芒硝經風化的乾燥品即無水硫酸鈉。2功能為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用於實熱積滯,腹滿脹痛,大便燥結,腸癰腫痛,用法一般不入煎劑,待湯劑煎得後,溶入湯液中服用。瀉下作用是由於硫酸鈉不易被腸壁吸收,在腸內溶解於水後形成高滲的鹽溶液,使腸道保持大量水份,擴張腸管,引起腸蠕動增強而排便,因此,芒硝屬於機械刺激性瀉藥。一般於服藥後4-6小時排便,無腸絞痛等副作用。2

四、大黃加芒硝

《藥品化義》云:「大黃,專攻心腹脹滿,腸胃蓄熱,積聚痰實,便結瘀血,女人經閉。蓋熱淫內結,用此開導陽邪,宣通澀滯,奏功獨勝。如積熱結久,大便堅實秘固,難以取下,又借芒硝味鹹軟堅,兩者相須為用。」這種配伍後具有強大瀉下通便作用。3大黃與芒硝兩者均可入血分,能除血中的伏熱,通血中的瘀蓄,配合桃仁、桂枝等組成桃核承氣湯,可治療熱與瘀血互結,證見少腹急結、神智錯亂如狂的太陽膀胱蓄血證,多用於婦人經閉、腹中癥瘕積塊。4

五、結語

大黃與芒硝均屬瀉下藥,可治一般習慣性便秘和某些器官的炎症。但藥力既猛,又有毒性,用時須十分謹慎,並注意劑量、配伍和禁忌,絕不可隨便使用。5


 


 

中藥大黃的功效 大黃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2016-01-15 11:34:46
說起大黃我想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草藥,大黃味道特別清香,用手摸一下有一種沙粒感,大黃的主要功效就是可以保護肝臟,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那麼大家知道大黃還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下面面我就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一、大黃的功效: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二、大黃的作用:大黃能增加腸蠕動,抑制腸內水分吸收,促進排便;大黃有抗感染作用,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其次為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於鞣質所致,故瀉後又有便秘現象;有利膽和健胃作用;此外,還有止血、保肝、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茶葉戰爭/大黃-瀉藥/茶葉跟大黃「以茶制夷」/大黃是我國的四
三、大黃的應用:
1、積滯便秘。本品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能蕩滌腸胃,推陳致新,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熱,故實熱便秘尤為適宜。常與芒硝、厚朴、枳實配伍,以增強瀉下攻積之力,為急下之劑,用治陽明腑實證,如大承氣湯(《傷寒論》);若大黃用量較輕,與麻仁、杏仁、蜂蜜等潤腸藥同用,則瀉下力緩和,方如麻子仁丸(《傷寒論》)。若里實熱結而正氣虛者,當與補虛藥配伍,以攻補兼施,標本並顧。如熱結而氣血不足者,配人參、當歸等藥,方如黃龍湯(《傷寒六書》);如熱結津傷者,配麥冬、生地、玄參等,方如增液承氣湯(《溫病條辨》);若脾陽不足,冷積便秘,須與附子、乾薑等配伍,如溫脾湯(《千金方》)。
2、血熱吐衄,目赤咽腫。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常與黃連、黃芩同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瀉心湯(《金匱要略》)。現代臨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療效。若與黃芩、梔子等藥同用,還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證,如涼膈散(《和劑局方》)。
ADVERTISEMENT
3、熱毒瘡瘍,燒燙傷。本品內服外用均可。內服能清熱解毒,並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使熱毒下泄。治熱毒癰腫疔瘡,常與金銀花、蒲公英、連翹等同用;治療腸癰腹痛,可與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本品外用能瀉火解毒,涼血消腫,治熱毒癰腫疔癤,如用治乳癰,可與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黃散(《婦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瘡糜爛,多與枯礬等份為末擦患處(《聖惠方》)。治燒燙傷,可單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調敷患處。
4、瘀血證。本品有較好的活血逐瘀通經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熱,為治療瘀血證的常用藥物。治婦女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者,常與桃仁、土鱉蟲等同用,如下瘀血湯(《金匱要略》);治婦女瘀血經閉,可與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氣湯(《傷寒論》);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常與當歸、紅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
5、濕熱痢疾、黃疸、淋證。本品具有瀉下通便,導濕熱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濕熱蘊結之證。如治腸道濕熱積滯的痢疾,單用一味大黃即可見效(《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或與黃連、黃芩、白芍等同用;治濕熱黃疸,常配茵陳、梔子,如茵陳蒿湯(《傷寒論》);治濕熱淋證者,常配木通、車前子、梔子等,如八正散(《和劑局方》)。此外,大黃可「破痰實」,通臟腑,降濕濁,用於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臥,大便秘結者,如礞石滾痰丸(《養生主論》)。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875nRP.html


 

中藥大黃的副作用都有哪些

來源: 尋醫問藥網  作者:  2015-04-24 10:07:48  編輯:陳雯

  說到清熱解毒的中藥,我們也能說出幾種,比如金銀花,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等,大黃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那麼大黃有沒有副作用呢?有沒有毒性呢?下面我們的中醫專家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黃的副作用,了解一下吧。

  大黃毒性介紹

  大黃為常用中藥,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的功效。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撲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炎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癥。現代醫學證明,本品具有導瀉、利膽、保肝、抗潰瘍、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目前對於大黃國內文獻尚未見有明顯的毒性報導,但是近年來國外學術刊物較多地報道了大黃素及其??類化合物的腎毒性和致癌性。如何正確、全面、深刻認識和評價大黃素及其??類成分的安全性,是新藥研究和評價雙方都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大黃的副作用:

  大黃除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外,曾有報道2例老年患者因長期服用(2年)大黃蘇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嚴重的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下降到5-5.6g,當減少用藥量並補充鐵等維生素C後恢復正常。通過炭末在腸道內轉運時間和排泄時間研究以及腸道內水分測定等證明,大黃作用部位在大腸,是一種大腸性致瀉劑,而鐵主要在大腸中吸收,認為導缺致鐵的原因可能為,大黃導瀉作用乾擾了鐵的吸收;大黃鞣酸可能與Fe結合成不溶性復合物,妨礙了吸收;蘇打中和了胃酸;乾擾了鐵與維生素C螯合,妨礙了鐵的吸收。還有報道1例哮喘病人服大黃蘇打4片後,出現皮膚癢疹、紅斑,哮喘加重,經斑貼試驗證實為大黃致敏。

  大黃用藥禁忌

  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均應慎服。

  如用本品瀉下通便,煎服時應後下,或用沸開水泡汁,否則藥效會減弱。

  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由於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

  大黃的副作用有哪些呢?以上為大家介紹了大黃的毒性,也為大家介紹了大黃的副作用,雖然大黃有很多的好處,但是也有很多的副作用,大家在服用的時候要注意。


 

減肥中藥效果比一比

陳潮宗

逛街、看電視、上網的時候,目光總是會被那些號稱「一週迅速減重!」、「減肥不受挨餓之苦!」的減肥茶深深吸引,服用後可能「減重成功,不再復胖!」也可能是拉肚子、狂排尿,換來一身虛脫感,雖然減下兩、三公斤,但是正常飲食後,體重又吃回來了。

我們知道減肥階段可以分為食前、食中、食後,「食前」就是指抑制食慾,「食中」為降低身體對於熱量的吸收與囤積,「食後」就是促進糞便、水分的代謝,像拉肚子的方式只做到了「食後」這一個階段,所以效果不彰。

中藥減肥常利用瀉下、利水滲濕、消食、養血滋陰、清熱、理氣這一類功效來減肥,這些藥材如同一個個「元件」一般,例如體質虛弱的減肥者,要理氣兼養血補身,否則體質更虛;火氣大者要瀉下搭配清熱藥,對於不同體質,搭配組成的減肥方就不一樣。現在,一一來解析各類減肥藥材,如果手邊有減肥茶,拿起來對照茶中到底是什麼成分、有何功效?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做個聰明的減重者,喝減肥茶不能盲從!

一、 瀉下藥

凡能攻積、逐水,引起腹瀉或潤腸通便的藥物,稱為瀉下藥,其主要功用有三,

一為通利大便,排除腸道內的宿食積滯或燥屎;二為清熱瀉火,將實熱壅滯以瀉下方式解除;三為逐水退腫,使水邪從大小便排出。

依照藥效強弱分為攻下藥、潤下藥和峻下逐水藥,潤下藥作用緩和,各種體質均可使用,攻下藥、峻下逐水藥效峻烈,易傷正氣,對久病正虛、年老體弱、孕產婦、月經期等均禁用。

1. 番瀉葉

類別:攻下藥。

性味:甘、苦,大寒,質黏而潤滑。

歸經:入大腸經。

功效:能進入大腸經瀉積熱而潤腸燥,適用於熱結便秘、排便不順者。但服量不宜過大,一日劑量為 12 毫克以下,可以以食品處理,如果一日劑量超過 12 毫克就必須視為藥品來管制,需要登記許可證才能販售,而且服用過量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副作用,市售許多減肥茶,常常加入這個成分,服用後可能出現嚴重腹瀉。

2. 大黃

類別:攻下藥。

味性:苦寒。

歸經:入脾、胃、大腸、心包、肝經。

功效:大黃清熱解毒、促進腸道蠕動、通便等功效。據研究,大黃可加強大腸蠕動,抑制大腸內水分吸收,以促進排便。又能瀉下泄熱,用於火熱亢盛、目赤暴痛等症,另有降血壓、抗腫瘤等功效。

使用時,大黃有特殊的氣味,而且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變成黃色。患有慢性消化道潰瘍者、孕婦或餵母乳的婦女禁用,因藥效會進入乳汁中,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

3. 火麻仁

類別:潤下藥

性味:甘,平。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功效:火麻仁即大麻的種子,中藥房都買得到,可以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老人及產後便秘,兼有滋養補虛、補血作用,但是不宜長期服用;臨床上常用於體質較為虛弱者、津血枯少的腸燥便秘,適合習慣性便秘、老人及婦女產後便秘、高血壓等症,長期腹瀉者慎用。

二、利水滲濕藥

凡功能通利水道、滲除水濕的藥物,稱為利水滲濕藥。主要功能為利尿、排除蓄積在體內的水濕,對於濕溫、黃疸、濕瘡等水濕為患,亦有治療作用。

1. 茯苓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有利尿、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化痰等功效,治療尿少導致全身水腫、腳氣水腫、喉嚨痰多、激烈活動時會有嘔吐感,能寧心安神,所以能治心悸健忘、失眠等症。尿多、遺尿者不適用,但是四神湯中含有茯苓,所以多喝點四神湯也可以。

2. 澤瀉

性味:甘,寒。

歸經:歸腎、膀胱經。

功效:有強力利尿的作用,並有清火瀉熱之功效,可預防脂肪肝的形成,並有降血壓、降血糖、及抑制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特別適合中、高度肥胖患者服用,中藥「六味地黃丸」含有此成分。若頭暈耳鳴、腰膝無力、怕冷、面色發白等症者忌服。

3. 玉米鬚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膀胱、肝、膽經。

功效:利水消腫,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膽等症;可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近年來常用於糖尿病、高血壓、肝炎等病症。

三、消食藥

能消化食積的藥物,稱為消食藥。除了能消食化積,促使脾胃功能恢復,還有健脾開胃作用,服用後有時感覺「更餓!」主要用於食積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嗝氣、泛胃酸、噁心嘔吐、食慾降低、泄瀉或便秘等症。

1. 山楂

性味:酸、甘、微溫。

歸經: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為消化食積停滯常用要藥,尤其能消化油膩肉積,且 具有降壓、調節心肌、增加心臟收縮幅度、擴張血管及降低膽固醇等作用,兼治療動脈硬化性高血壓。 胃弱脾虛、消化性潰瘍及無食積者忌用。

四、養血滋陰藥

凡具有補虛扶弱作用,功能治療人體虛損不足的藥物,稱為補益藥。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並增強體質,消除衰弱的症狀,對於體虛減肥者,能夠補身且不易胖。

1. 何首烏

性味:苦、澀,微溫。熟制則味兼甘。

歸經:入肝、腎經。

功效:有補肝益腎、益精血,消腫止痛、潤腸通便、解毒等功效,主治腰膝酸軟疼痛、筋骨酸痛、遺精、高血脂等症。防止膽固醇在肝臟內沉積,有減輕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故可降血壓、降血脂,適合脂肪型肥胖、重度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肥胖者服用。腹瀉者慎用。

2. 枸杞子

性味:甘,平。

歸經:入肝、腎經。

功效:有滋補肝腎、強筋健骨等功效,治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遺精、眼睛乾澀等症狀,能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助減肥,腹瀉者忌用,但本身熱量不少,所以不能吃太多!

3. 黃耆

性味:甘,微溫。

歸經:入脾、肺經。

功效:有滋補強壯、利尿退腫、消炎等功效,主治體虛肥胖、水腫、中氣不足、活動易喘、糖尿病等症。若有咽乾舌燥、手腳發熱、小便黃、大便乾結等症者忌服。

4. 白朮

性味:苦、甘,溫。

歸經:入脾、胃經。

功效:有健脾除濕、利尿、健胃等功效,主治肢體浮腫所形成的肥胖、水腫腹痛、腹瀉等症。喀血、流鼻血及容易疲勞,並有頭暈耳鳴、健忘、腰膝酸軟、遺精等症狀者勿用。

五、清熱藥

凡以清解裏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清熱藥,藥性皆寒涼,即是《內經》所說:「熱者寒之」。

1. 荷葉

性味:苦,平。

歸經:入肝、脾、胃經。

功效: 其氣清芳,新鮮者善清夏季之暑邪,清熱瀉火, 能降低血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其生物鹼對高血脂症的肥胖病人很有幫助。

2. 決明子

性味:甘、苦、鹹,微寒。

歸經:入肝、膽經。

功效:能清肝明目,清泄肝膽鬱火,又能疏散風熱;有潤腸通便作用,能治療大便燥結;決明子之水、醇水、醇浸出液,藥理上有降壓作用,抽取物能促進胃液分泌作用。年來用於高血壓病而呈現肝陽上擾、頭暈目眩等症。

六、理氣藥

凡能調理氣分、舒暢氣機的藥物,稱為理氣藥。何謂氣滯?指的是氣機不暢、氣行阻滯的証候。多因為冷熱失調、精神抑鬱、飲食失常以及痰飲濕濁等因所致,與現在常見之不良生活作息相符,所以理氣藥非常適合現代人使用。

1. 玫瑰花

性味:甘、微苦,溫。

歸經:歸肝、脾經。

功效:氣味清香,善能疏肝理氣而解鬱,主要適用於肝氣鬱結、胸悶鍄痛及肝胃不和、脘腹脹痛、噯氣則舒等症,由於可以疏肝理氣、和血散瘀,促進氣血運行順暢、排除體內廢物,增加新陳代謝率。

2. 枳實

性味:苦,微寒。

歸經: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有通便、幫助排氣、利尿消腫等功效,主治上腹部脹滿疼痛、腳氣水腫、大便乾結等症,在「食前」階段可以抑制食慾,達到減重效果。孕婦及慢性腸胃炎者慎服。

3. 陳皮

性味:辛、苦,溫。

歸經:歸脾、肺經。

功效:行氣除脹滿、燥濕化痰、健脾和中;能行氣寬中,用於胸膈痞滿、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等症。 無濕、無痰、無滯者忌用。

報導約有 90 %的人都想再瘦一點,減肥可稱得上「全民運動」!從報章雜誌、親朋好友的介紹,購買某些來路不明的減肥茶來服用,號稱某某功效,且無副作用,許多人聽信「無副作用」就認為是 100 %安全保證,事實上,最近發生許多中藥摻西藥或禁藥的新聞事件,或者是某些藥材過量,這些事件最常發生在減肥食品上。而且,您還不知道,長期服用以大黃為主的減肥中藥,易損傷脾胃功能,女性易出現皮膚乾燥的現象;或是加入過量的番瀉葉,增加減肥效果,卻損害健康。所以,服用中藥減肥茶還是要小心謹慎,對症下藥,避免副作用,否則浪費金錢,還失去健康,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中藥「大黃」不傳之秘

Posted on 2016-09-29 in 健康

大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其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具有瀉下攻積、祛瘀通經、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效。那麼,大黃在臨床上主要適用於哪些病證呢?臨床應用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臨床中藥學專家鄭虎占教授今天就來為大家講解中藥大黃的臨床應用!

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本品苦寒沉降,功能瀉下攻積,祛瘀通經,清熱解毒,利濕退黃,臨床常用於瀉下通便。

臨床應用大黃,除了要掌握其主治病證外,還應熟知其藥性、炮製品種、用法用量、適宜脈象、常用配伍等內容,方可保證合理用藥。

藥性

大黃性沉而不浮,大下有形積滯;性走而不守,大瀉無形之熱,乃是一味以通便為途徑,而達到攻除燥屎、瘀血、食積、熱毒等邪氣之目的的要藥。以其藥力峻猛,如將軍之過關斬將,故有「將軍」之稱。又因其瀉下力強,攻邪易於傷正,用時應從小劑量開始,以便暢為主要觀察指標,不效遞增,免傷正氣。

主治病證

臨床常應用大黃治療陽明腑實證、濕熱便秘、濕熱痢疾、濕熱黃疸、熱毒癰腫、瘀血內阻等病證。

實熱證患者,如五六日或七八日不大便,高熱不退,下午為重,陣陣汗出,入夜譫語,循衣摸床,腹部脹滿,痞硬拒按,舌苔黃厚或黃褐焦黑,脈象重按有力,此為燥屎與熱邪結於腸胃之陽明腑實證。可用生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等,通便泄熱,便通則熱退證緩。

現在很多人喜食辛辣煎炸之品,因此臨床常見到內熱素盛,大便乾結(大便全程乾燥,非先干而後稀溏),數日一行,甚則肛裂帶血,形體壯實,脈滑有力,舌苔黃厚的患者。可用生大黃、枳實、厚朴、生地、玄參、麥冬、威靈仙、槐角等清熱滋陰,行氣通便,便通則止服。

除了治熱結便秘外,大黃還可治療外傷後引起之便秘,可用生大黃20g,放入保溫杯中,加沸水250mL,加蓋浸泡10分鐘後,加入芒硝10g,攪拌至完全溶解後去渣。藥液晾至40℃左右,取汁200mL灌腸,保留20~30分鐘再排大便。如無效,可間隔3~4小時再灌腸一次,直至排便。

另外,如用於兒童便秘,屬於實熱者,也可用生大黃粉10g,加白酒調成糊狀(對酒精過敏者忌用),外敷肚臍,用紗布覆蓋固定後,再用熱水袋熱敷10分鐘,每日一次,連用1~3次。便通則止。

大黃既治便秘,亦治痢疾。當痢疾初起,濕熱蘊結大腸,大腸傳導功能失司,見下利膿血、里急後重、舌苔黃膩,脈象滑數等,可用生大黃、木香、當歸、白芍、檳榔、白頭翁等,攻除腸道濕熱,邪去則痢止。此即「通因通用」之法。

大黃內服可以導熱毒自大便排出體外,外用則可解毒消癰排膿。內服常與芒硝、牡丹皮、桃仁、冬瓜仁、紅藤等同用,如大黃牡丹皮湯治療急性闌尾炎有效。外用治甲溝炎,取生大黃適量,烘乾研末,用醋調勻(小兒可將醋稀釋),外敷患處,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痊癒為止。

大黃具有清熱利濕之功,與梔子、茵陳、垂盆草、金錢草、虎杖、黃柏、茯苓、澤瀉等同用,可治陽黃(急性黃疸型肝炎,黃色鮮明如橘子色)有效,如茵陳蒿湯。

大黃的活血化瘀功能體現在,可導離經之血由大便排出,與桃仁、芒硝、桂枝、甘草等配伍,治療下焦蓄血之少腹硬滿、如狂或發狂、脈沉實等,如桃核承氣湯。我在臨床以此方為主治療精神分裂症屬於瘀血阻滯者有效;大黃與土鱉蟲、水蛭、桃仁、杏仁、生地、黃芩、甘草等配伍,可治虛勞而內有干血之肌膚甲錯等,如大黃蟄蟲丸,我以此方為主治療牛皮癬、濕疹日久而虛瘀並見者取效。

曾治一銀屑病病患者,發病10餘年,皮損泛發,厚硬脫屑,微癢,大便偏干,脈沉澀,舌黯苔薄黃。處方以生地30g、熟大黃3g、土鱉蟲3g、杏仁6g、桃仁6g、黃芩6g、生甘草10g、厚朴6g、皂刺3g、白花蛇舌草30g、生山楂10g為主,隨證加減,連服月余,病情緩解。

炮製品種

大黃法定的飲片有生大黃、酒大黃、熟大黃和大黃炭四種。其中生大黃瀉下力量峻猛,攻下方中,多用之;酒大黃系用黃酒拌潤,然後炒干使用的製品,因酒性升提,故酒大黃長於清上焦熱邪,瀉下力量稍緩,凡熱毒上攻之咽喉腫痛、目赤脹痛、牙齦疼痛等可用酒大黃;熟大黃是用黃酒燉熟或蒸熟的製品,瀉下力量和緩,老人、小兒、體弱患有便秘時適宜,又長於入走血分,攻除體內瘀血時可用熟大黃;大黃炭長於止血,可用於大腸有積滯的出血病證。

常用配伍

大黃的常用配伍有:大黃配芒硝,通便力強。大黃屬於刺激性瀉藥,能促進腸蠕動,而芒硝能提高腸道滲透壓,增加腸道水分,鬆軟大便,二藥配伍,瀉下之力增強而且快速,故有「大黃無芒硝而不瀉」之說。大黃配甘草,清熱止嘔,治療胃熱上沖之「食入即吐」者(食物進入胃中不久就吐出)。大黃配硫黃,一寒一溫,名顛倒散,二藥等分配伍,研細末,涼水調如細麵糊,夜塗晨洗,治療酒渣鼻、痤瘡有良效。

脈象特徵

臨床使用大黃,應把握脈象特徵。以脈沉實有力或滑數者適宜。正如《本草從新·卷四》所說:「峻利猛烈,長驅直搗,苟非血分熱結,六脈沉實者,切勿輕與推盪。」脈弱便溏者,應慎投,《傷寒論》第280條云:「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

用法用量

《中國藥典》載大黃用量為3~30g。臨床應用大黃,不同的劑量,其治療作用各有偏重。《金匱要略》治療黃疸的三首方中,大黃因治療病證的部位不同而用量有別。如病位在上的心中懊惱或熱痛,大黃用一兩(梔子大黃湯);病位在中的寒熱不食、心胸不安、小便不利等,大黃用二兩(茵陳蒿湯);病位在下的腹滿、小便不利而赤,大黃用四兩(大黃硝石湯)。所以,病位在上者用量宜小,在下者宜大,當靈活掌握。

大黃入湯劑內服以瀉下通便,宜後下,以加強瀉下之力。《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四期·第三卷》:「凡氣味俱厚之藥,皆忌久煎,而大黃尤甚。且其質經水泡即軟,煎一二沸藥力皆出,與他藥同煎宜後入。」大黃研末服用,瀉下力尤強。《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四期·第三卷》又謂:「若軋作散劑服之,一錢之力可抵煎湯者四錢。」我將大黃粉碎,裝入0號膠囊,每服1~3粒,一日2次(用量及服藥次數,根據患者體質,以大便量稍有增加為宜),連服2個月,有降低血脂作用。僅供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小兒、老人、孕婦、哺乳期、月經期、體弱者均當慎服。下之則傷陰,長期服用大黃,可傷損陰津,反致繼發性便秘。現代研究發現,大黃的導瀉作用會「干擾鐵的吸收,造成缺鐵性貧血等」,還有致誘變作用。應予注意。

藥理研究表明,大黃有瀉下作用,對多數革蘭氏陽性菌與某些陰性菌均有抑制作用;還有保肝,利膽,利尿,降肌酐,促進尿素氮排出,降血脂,解熱,抗炎,止血,抗血栓形成,抗腫瘤等作用。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ealth/qp6g4y.html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心包、肝經。

功效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疽,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扑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禁忌脾胃虛寒、氣血虛弱、陰疽、產後、月經期及哺乳期均慎服,孕婦禁服

大黃又有金不換等別名。以根及根莖入藥。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裡,「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

大黃是我國的四大中藥之一,又名火參、金木、破門、綿紋等。在我國傳統醫學中應用已久,始載於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因其色黃,故名。大黃性味苦寒,藥性峻烈,素有「將軍」之稱。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千金方》稱大黃為錦文大黃;《吳普本草》稱大黃為黃良;李當之《藥錄》稱其為將軍;而《中藥材手冊》則稱之為川軍。藏語叫「君木扎」。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濕熱的功能。廣泛用於治大便秘結、癰腫、疔瘡、目赤腫痛、痄腮、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淤血經閉、產後腹痛、跌打損傷、濕熱洩痢、黃疸、水腫、中風痰迷等,有蕩滌胃腸,推陳致新,安和五臟之功。

大黃的藥材故事

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藥用,但在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

考古證據證實大黃在中國已經有數千年藥用歷史,後來由旅行者將這種植物從中國帶到歐洲,並成為歐洲甜點和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大黃的根莖是可食用的,多數情況下,酸性葉柄用於製作餡餅,但大黃也可以用於製作蜜餞和紅酒。

大黃收載於《神農本草經》,是一味瀉熱毒、蕩積滯、行瘀血的良藥,倍受醫家的青睞。據統計,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共有36個配伍大黃的方劑。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完素以治療熱病善用寒涼藥而著稱,他的弟子中就有一位叫「穆大黃」的,其河間學派的用藥風格可見一斑。明代醫家張景岳將大黃與人參、熟地、附子並稱為「藥中四維」,創製了40多個含大黃的復方。在中國醫學史上,從宮庭醫案、醫家著作到民間單方,從配伍內服到炮炙外用,大黃都以其瀉熱通便、破積行瘀、解毒止痛的功效被醫家和病患所稱道,劑型有湯劑、散劑、丸劑、膏劑、洗劑等。除此之外,大黃酒、大黃茶等還是養生保健的佳品。但醫界有諺語云:「大黃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說明世人喜進溫補而忌攻下的用藥心理。其實,在辨證施治的前提下,妙用大黃對於一些疑難痼疾常常會有出奇制勝桴鼓相應之效。

大黃的功效

【功能主治】

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治實熱便秘,譫語發托,食積痞滿,痢疾初起,裡急後重,瘀停經閉,症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亦,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

《本經》:"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別錄》:"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

《藥性論》:"主寒熱,消食,煉五臟,通女子經候,利水腫,破痰實,冷熱積聚,宿食,利大小腸,貼熱毒腫,主小兒寒熱時疾,煩熱,蝕膿,破留血。"

《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洩塑滯、水氣,四肢冷熱不調,溫瘴熱痰,利大小便,並敷-切瘡癤癰毒。"

《綱目》:"主治下痢亦白,裡急腹痛,小便淋瀝,實熱燥結,潮熱譫語,黃疸,諸火瘡。"

攻積導滯: 味則大苦,氣則大寒,性沉而降,力猛善走,直達下焦,長於還下。入陽明,能蕩滌胃腸實熱積滯。凡傷寒,溫病,熱結於中。

涼血解毒:味大苦、氣大寒既入氣分,又恤分,有瀉熱涼血之效,故《醫學衷中參西錄》曰:大黃入血分,性呈趨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熱,故目疼,用之皆為要藥。又善解瘡瘍熱毒,以治療毒,尤為特效之藥。其性能降胃熱,並能引胃氣下行,故善止吐衄。」

活血祛瘀:《本草易讀》曰:「大黃,味苦大寒,入太陰脾,厥陰肝經。瀉熱行瘀,決壅開塞。通經脈而破癥結。」功用峻烈,推陳致新,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大黃外用功效:外用亦是一味良藥。如研末可治黃水瘡、濕疹等皮膚病;與陳石灰同炒至桃紅色,研細後撒布傷口,可止創傷出血。配地榆研末油調後外敷,治療燙火傷頗效。

唐·王燾的《外台秘要》中有以大黃為主藥的「九物大黃薄貼」,專門外用治療癰疽發背。南宋·洪邁的《夷堅志·甲志》也載:「搗生大黃,調以美醋,敷瘡上,非唯愈痛,亦且滅瘢。」說明用大黃治療瘡癤疔毒,既能止痛消腫又不留瘢痕。

鑒別應用:

1生大黃瀉下力猛,瀉火解毒力強。用於正盛邪實證。

2熟大黃瀉下力緩。用於正虛邪實證。

3酒大黃兼能散瘀,治上者,非酒不至,用於熱毒上炎所致的目赤、口瘡、牙痛、頭痛。4醋大黃破肝血熱。

其瀉下強弱以煎煮時間長短為轉移,先下瀉力緩,同下瀉力中,後下瀉力峻。如傷寒之承氣湯。

本品與芒硝皆為瀉下要藥,均可入血分,二者相須,攻下之力大大增強,能除血中之伏熱,通血中之瘀蓄,但本品苦寒,善於清熱。破積滯而蕩滌胃腸,為峻下熱結之要藥。芒硝鹹寒,長於軟堅善於潤腸燥,瀉下通便。主要用於胃腸實熱結滯,腹中痞塊等。

大黃的性味歸經

【性味】苦,寒.

1《本經》:"味苦,寒。"

2《吳普本草》:"神農、雷公:苦,有毒。扁鵲:苦,無毒。李氏:小寒。"

3《別錄》:"大寒,無毒。"

4《藥性論》:"味苦甘。"

【歸經】入胃、大腸、肝經。

1《湯液本草》:"入手、足陽明經。"

2《綱目》:"足太陰,手、足陽明,手、足厥陰五經血分藥。"

3《本草經解》:"入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陰心經。手少陽三焦經,兼入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

大黃的作用

大黃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是很突出的。大黃具有很強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夠調節免疫、抗炎、解熱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膽、保肝、瀉下作用。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1) 導瀉。大黃煎劑有明顯的瀉下作用,這種作用受溫度和時間的影響。其熱水浸出液,在酸、鹼條件下或50℃減壓濃縮,瀉下效力 均不受影響。沸水浴常壓濃縮,其瀉下作用僅為原浸出液的1/3。瀉下作用隨加熱時間的延長而減弱。大黃瀉下成分約有20種,包括蒽 醌類和二蒽酮類以及它們的甙類,而主要瀉下成分為二蒽酮類化合物—番瀉甙。番瀉甙A、B、C、D、E、F的瀉下活性相似;8-葡萄糖 大黃酸蒽酮的作用也較強;蒽醌類化合物8-葡萄糖蘆薈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酸,8-葡萄糖大黃酸等均較弱;而大黃酚、大黃素、 大黃素甲醚等幾乎沒有瀉下活性。綜上所述,以蒽酮或蒽醌的作用較強,其中以二蒽酮—番瀉甙的作用最強。瀉下機制是大黃的有效成 分口服後,在消化道內被細菌代謝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謝產物而發揮瀉下作用。進一步研究證明,在哺乳動物消化道菌叢中,99%是厭 氧菌,其中部分細菌如楔形梭狀芽胞桿菌 (clostridium sphenoides) ,具有β-葡萄糖甙酶活性,在與番瀉甙一起培養時,番瀉甙A量隨細 菌生長不斷減少,同時,8-葡萄糖大黃酸蒽酮則增加,12小時達高峰,此後迅速減少,而產生與之相當的摩爾濃度的番瀉甙元A。從而認 為蒽醌葡萄糖甙的二聚體-番瀉甙在還原酶作用下,裂解成單體8-葡萄糖大黃酸蒽酮,再經β-葡萄糖甙酶水解成大黃酸蒽酮,繼續氧化 成番瀉甙元。上述代謝物可直接刺激大腸局部或粘膜下神經叢,使蠕動加強,同時通過抑制Na+、K+-ATP酶而抑制水分的吸收 (較正 常時增加45%) ,產生容積性致瀉作用。大黃瀉下作用的另一個途徑是番瀉甙由小腸吸收後,經肝臟轉化為甙元,再刺激骨盆神經叢而 引起大腸蠕動致瀉,同時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隨血運到大腸,刺激粘膜下神經叢及更深部肌肉的神經叢,或奧厄巴赫神經叢,而使腸運 動亢進,引起瀉下。

(2) 利膽作用。麻醉犬十二指腸給大黃煎劑,可使膽汁分泌增加,降低奧狄括約肌張力。麻醉大鼠十二指腸給大黃煎劑或水醇浸提制 劑,30分鐘內膽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澱粉酶活性則降低,大黃不僅促進膽汁分泌,並使膽紅素和膽汁酸含量增加。人服用大黃 煎劑15g,膽囊明顯增大 (B超測量) 。與動物實驗結果相符。

(3) 保肝作用。大黃對實驗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損傷,SGPT升高達616.0U/100ml,正常對照組為289U /100ml,經大黃治療後,可使SGPT降至325.3U/100ml,肝細胞壞死程度、變性也比對照組輕。進一步研究發現,大黃能顯著逆轉四氯 化碳引起的肝組織脂肪浸潤及纖維化,微粒體腫脹,脊明顯下降,粗面內質網破壞核糖體脫落。此外,還可恢復四氯化碳引起的單胺氧 化酶及琥珀酸脫氫酶活性減弱。表明大黃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確有預防和治療作用。體外實驗證明,大黃煎劑對乙肝抗原 (HBsAg) 有明顯的抑製作用,除去鞣質後作用減弱或消失,同時也證明大黃中意醌類和大黃素對HBsAg並無抑製作用。

(4) 抗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採用大鼠應激性及幽門結紮法兩種實驗性胃潰瘍模型觀察到,給予生大黃、酒燉大黃和大黃炭等藥物均能 預防和治療應激性胃潰瘍出血。明顯縮小出血面積和減少出血灶數量,作用類同西咪替丁,對幽門結紮胃潰瘍大鼠灌服生大黃粉懸液, 可使潰瘍面積縮小,並能降低胃液量,胃液游離酸及胃蛋白酶活性,但酒燉大黃無此作用。採用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損傷模型實驗表明, 大黃煎劑1g/kg、0.5g/kg和0.25g/kg都有明顯保護胃粘膜的作用,還有提高胃壁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防止乙醇對胃粘膜的損 傷作用。

(5) 對腸管平滑肌的作用。電生理研究表明:大黃對結腸的電活動有明顯的興奮作用,特點為群集性放電,峰電頻率明顯增快,幅度明 顯增高,收縮活動增強,阿托品可阻斷大黃對結腸的興奮作用。阻止結腸內水分吸收,加快結腸內溶物的排出而發揮其瀉下作用。提示 大黃瀉下作用是通過腸管中M受體而發揮效應。

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 抗菌。大黃的抗菌譜廣,敏感細菌有葡萄球菌 (白色、檸檬色、金黃色) 、溶血性鏈球菌 (甲、乙) 、草 分枝桿菌、枯草桿菌、痢疾桿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人型結核桿菌、淋病雙球菌、包皮垢球菌、炭疽桿菌, 尤以葡萄球菌、淋病雙球菌最敏感。抑菌有效成分中以大黃酸、大黃素和蘆薈大黃素抗菌作用最強。大黃對腸內厭氧菌脆弱擬桿菌有抑 製作用,該菌可將複合型膽汁酸分解為游離型膽汁酸,增強了對粘膜的刺激性而導致膽囊炎。抗菌作用機制主要是對細菌細胞核酸和蛋 白質合成以及糖代謝的抑製作用。

(2) 抗真菌。大黃煎劑及水、醇、醚提取物在體外對一些致病真菌有抑製作用。對許蘭黃癬菌及蒙古變種、同心性毛癬菌、紅色表皮癬 菌、堇色毛癬菌、鐵銹色小孢子癬菌、大小孢子癬菌、絮狀表皮癬菌、趾間毛癬菌等均有較高的敏感性。稀醇浸出液作用較水或醚浸出 液強。

(3) 抗病毒。大黃煎劑對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製作用。通過雞胚半體內篩選法測定最小有效量為每胚5mg。此外對溶組織阿米巴原蟲、 人毛滴蟲、陰道滴蟲等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抗腫瘤作用。

腹腔注射大黃酸、大黃素對小鼠黑色素瘤有較強抑製作用,大黃酸對艾氏腹水癌也有抑製作用,對肉瘤S180和艾氏癌 皮下型無明顯作用,大黃素對乳腺癌也有抑製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癌細胞的氧化和脫氫。大黃酸對癌細胞的酵解也有抑製作用。

抗炎作用。

大黃對多種動物實驗性炎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給小鼠灌胃大黃煎劑能顯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郭急性滲出性炎症。同 時對大鼠甲醛性、蛋清性足蹠腫脹、小鼠和大鼠的棉球肉芽腫增生,均有抑製作用。但酒燉大黃和大黃炭的作用較弱,可能是由於酒燉 使有效成分流失而大黃炭使有效成分破壞之故。大黃抗炎作用可能是使花生四烯酸代謝途徑內環氧化酶通道受阻,增加羥基花生四烯酸 的生成,而活躍脂化酶通路,達到抗炎作用。實驗研究表明,大黃抗炎作用不是通過垂體—腎上腺素系統,因為切除腎上腺並不影響其 抗炎作用,相反抗炎的同時,並不降低腎上腺中抗壞血酸的含量,而且大黃煎劑不能延長切除腎上腺的未成年大鼠的生存時間和對抗切 除一側腎上腺後致對側腎上腺代償性肥大。故大黃無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對微循環的影響。

給小鼠灌胃大黃醇提取物後,耳郭微循環 (動脈和靜脈管徑) 無明顯影響,但可使血流速度變慢,有顆粒狀紅細 胞聚積體出現,以微靜脈內最明顯;局部滴注不能改變腎上腺素引起的腸系膜微血管的收縮,對胃壁微動脈和微靜脈亦無明顯擴張作 用,出現較明顯的粒絮流,尤以微靜脈為甚。大黃對微循環的影響主要是血流速度變慢,紅細胞聚集,局部血液粘滯性升高而局部血管 不擴張,因而局部止血過程加強。

止血作用。

大黃用於止血,已有悠久的歷史,尤其近年來發現應用大黃治療消化道出血療效確切。各種動物實驗均證明大黃可明顯縮 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其止血有效成分是大黃酚、大黃素甲醚、α-兒茶精和沒食子酸等。它們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脆性,興奮胃腸道 的局部血管,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顯著增加纖維蛋白原活性,降低抗凝血因子Ⅲ的活性,升高α2巨球蛋白含量,競爭性地抑制纖溶酶 和纖溶酶原活化素哎活力。沒食子酸尚可降低纖溶活性。此外,還可增杖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能力,使出血和凝血時間明顯縮短。

降脂作用。

對於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症,大黃醇或水提取物可明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石油醚提取物則無效。

利尿作用。

家兔灌服大黃素、大黃酸30mg/kg,2—4小時後,尿量、排鈉和排鉀量達最高峰,比對照經明顯增多。蘆薈大黃素和大 黃酚的作用較弱。大貴素、大黃酸和蘆薈大黃素對免腎髓質Na+、K+-ATP酶有較強的競爭性抑製作用。

對尿素氮的影響。

大鼠餵食含0.75%腺哼Ⅲ飼料造成慢性腎功能不全模型,腹腔注射雅黃水提取物的生理鹽水溶液可明顯降低血尿 素氮和肌酐量,說明大黃對氮質血症有良好效果。其作用機制一方面大黃可使腸道吸收的氨基氮減少,另一方面大黃可抑制體蛋白的分 解,從而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降低。用二氯化汞皮下注射造成豚鼠急性中毒性腎炎模型,灌服大黃水浸劑可使尿素氮降低。

大黃的藥用價值

積滯便秘。本品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能蕩滌腸胃,推陳致新,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洩熱,故實熱便秘尤為適宜。常與芒硝、厚樸、枳實配伍,以增強瀉下攻積之力,為急下之劑,用治陽明腑實證,如大承氣湯(《傷寒論》);若大黃用量較輕,與麻仁、杏仁、蜂蜜等潤腸藥同用,則瀉下力緩和,方如麻子仁丸(《傷寒論》)。若裡實熱結而正氣虛者,當與補虛藥配伍,以攻補兼施,標本並顧。如熱結而氣血不足者,配人參、當歸等藥,方如黃龍湯(《傷寒六書》);如熱結津傷者,配麥冬、生地、玄參等,方如增液承氣湯(《溫病條辨》);若脾陽不足,冷積便秘,須與附子、乾薑等配伍,如溫脾湯(《千金方》)。

血熱吐衄,目赤咽腫。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洩,又具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常與黃連、黃芩同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瀉心湯(《金匱要略》)。現代臨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療效。若與黃芩、梔子等藥同用,還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證,如涼膈散(《和劑局方》)。

熱毒瘡瘍,燒燙傷。本品內服外用均可。內服能清熱解毒,並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使熱毒下洩。治熱毒癰腫疔瘡,常與金銀花、蒲公英、連翹等同用;治療腸癰腹痛,可與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本品外用能瀉火解毒,涼血消腫,治熱毒癰腫疔癤,如用治乳癰,可與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黃散(《婦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瘡糜爛,多與枯礬等份為末擦患處(《聖惠方》)。治燒燙傷,可單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調敷患處。

瘀血證。本品有較好的活血逐瘀通經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熱,為治療瘀血證的常用藥物。治婦女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者,常與桃仁、土鱉蟲等同用,如下瘀血湯(《金匱要略》);治婦女瘀血經閉,可與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氣湯(《傷寒論》);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常與當歸、紅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

濕熱痢疾、黃疸、淋證。本品具有瀉下通便,導濕熱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濕熱蘊結之證。如治腸道濕熱積滯的痢疾,單用一味大黃即可見效(《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或與黃連、黃芩、白芍等同用;治濕熱黃疸,常配茵陳、梔子,如茵陳蒿湯(《傷寒論》);治濕熱淋證者,常配木通、車前子、梔子等,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此外,大黃可「破痰實」,通臟腑,降濕濁,用於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臥,大便秘結者,如礞石滾痰丸(《養生主論》)。

(一)配伍應用

配芒硝,芒硝鹹寒,軟堅潤燥,而瀉下通便。二者相須為用,攻下之力增強。如《本草崇原》「與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熱,而調其腸胃,使之下洩也。」

配枳實,一苦寒,一辛寒,二藥相伍,瀉下行氣並舉,相得益彰。瀉下輔助行氣,行氣輔助瀉下,如《醫方集解》載:「去實熱用大黃,無枳實不通。」

配厚樸,厚樸辛苦溫,辛能行氣,苦能洩實滿,溫能化濕,合用可行氣寬中,疏導腸胃,使中焦得舒,胃腸得暢,瀉實除滿。

配附子,取附子辛熱溫裡扶陽,二藥相伍,大黃走洩,附子取其散寒,可溫下寒實積滯。

配肉桂,肉桂辛熱,益火消陰,散寒止痛,溫補腎陽,兩藥合用,寒熱相濟,性歸和平,扶陽通便。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曰:「平肝之藥以桂為最要,肝屬木,木得桂則枯也,而單用之則失之熱,降胃止血之藥,以大黃為要,胃氣不上逆血既不逆行也。而單用之又失之於寒,二藥並用,寒熱相濟,性歸和平,降胃平肝兼故無遺。」

配廑蟲,廑蟲成寒,破堅逐瘀,療傷止痛,破死血,二藥相伍,取「通以去閉,蟲以動其瘀」之效。大黃廑蟲伍用,出自《金匱要略》大黃廑蟲丸。

配生地,生地甘寒,主清主潤,涼血生津,二藥相伍為用,可治於心胃火熾,氣火升騰,挾血上逆之吐衄。可收火降血寧之效,有增水行舟之功。

配甘草,甘草甘平,和補中焦,調和藥性,二藥合用,可壯其功而杜其弊。《王氏醫存》:「大黃與甘草同用能利小便。」

配丹皮,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之功。相使配對,辛以行之,苦以降之,相輔相成,有通降下行,瀉火散瘀之效。

配桃仁,桃仁苦甘而平,性柔潤,本血分之品,最善破血行瘀,又可潤燥滑腸。二藥配伍,剛柔相宜,大黃專入血分,破血積,下瘀熱,桃仁得大黃,專長氣分,潤腸燥,通積滯。用治產後腰痛,太陽、陽明蓄血證,痛閉經經等。

配赤芍,赤芍色赤,能入營分,通利血脈,祛瘀之功頗佳。二者相使,大黃得赤芍直入血分,而破血中之滯,赤芍得大黃則祛瘀力宏,共奏瀉熱逐瘀,和營止痛之功。如《千金方》神明度命丸,即取二藥,主治「久病,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抱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之證。

(二)方劑制劑

大承氣湯(《傷寒論》):本品、厚樸、枳實、芒硝。主治,陰明熱結,痞滿燥實之重證。

小承氣湯(《傷寒論》) :本品、厚樸、枳實。主治陽明熱結輕證。痞滿實而不燥者。

調胃承氣湯(《傷寒論》) 主治陽明熱結,燥實在下,而無痞滿之證。

大黃丸(《聖濟總錄》) :本品、黃芩、黃連、當歸、赤茯苓、黃芪、干地黃、赤芍葯、柴胡、梔子。治虛勞骨蒸,心神煩躁,大小便難,四肢疼痛。

大黃甘遂湯(《金匱要略》) :本品、甘遂、阿膠。主治婦人產後,水與血結於血室,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面不渴。

大黃當歸散(《張氏醫通》) :本品、黃芩、紅花、蘇木、當歸、梔子、木賊。主治眼胞壅腫,瘀血凝滯不散而漸生翳者。

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 :本品、牡丹皮、桃仁、瓜子、芒硝,主治腸癰膿未成,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脈遲緊者。

大黃附子湯(《金匱要略》) :本品、附子、細辛。主治,寒積裡實。腹痛便秘,脅下偏痛,手足厥逆等。

大陷胸湯(《傷寒論》) 大黃、芒硝、甘遂。主治結胸證。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結,日哺少有潮熱,短氣燥煩等。

大黃黃連瀉心湯(《傷寒論》) :本品、黃連。治邪熱壅滯,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及心火亢盛,吐血衄血。

大黃廑蟲丸(《金匱要略》) :本品、黃芩、甘草、桃仁、蛇蟲、蠐螬,芍葯、干地黃、干漆、水蛭、廑蟲。主治:五勞虛極,贏瘦腹滿,不能飲食,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

大黃洩熱湯(《外台秘要》) :本品、澤瀉、黃芩、梔子仁、芒硝、桂心、大棗、石膏、炙甘草。治心勞熱,口舌生瘡,心滿痛等。

大黃硝石湯(《金匱要略》) :本品、黃柏、硝石、梔子。治黃疸腹瀉,不便短赤,表和裡實等。

金黃散(《外科精義》) 大黃、薑黃、天花粉、黃柏、蒼朮、厚樸、陳皮、甘草、白芷、生天南星。主治外用癰癤腫痛,痰濕流注,下肢丹毒,天皰瘡,乳癰等紅腫熱痛。用清茶調敷;漫腫無頭,用醋或蔥酒調敷;一日數次,適量。

清寧丸(《全國中成藥處方集》) :本品、綠豆、車前草、白朮、法半夏、黑豆、香附、桑枝、槐枝、厚樸、大麥、陳皮、黃芩。主治臟腑積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頭暈耳鳴,大便秘結。日服每次1丸;一日2次。每丸重9克。

大黃附方

治傷寒陽明腑證,陽邪入裡,腸中有燥屎,腹滿痛,譫語,潮熱,手足濈然汗出,不惡寒,痞滿燥實全見者,,以此湯下之:大黃(酒洗)四兩,厚樸(炙,去皮)半斤,枳實(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鬥,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傷寒論》大承氣湯)

治大便秘結:大黃二兩,牽牛頭末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有厥冷,用酒調三錢,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食後微利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牽牛丸)

治熱病狂語及諸黃:川大黃五兩(銼碎,微炒)。搗細羅為散,用臘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計時侯,以冷水調半匙服之。(《聖惠方》雪煎方)

治洩痢久不愈,膿血稠粘,裡急後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大黃一兩,細銼,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服芍葯湯和之,痢止,再服黃芩湯和之,以徹其毒也。(《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湯)

治婦人經血不通,赤白帶下,崩漏不止,腸風下血,五淋,產後積血,癥瘕腹痛,男子五勞七傷,小兒骨蒸潮熱等證,其效甚速:錦紋大黃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鹽二錢,浸一日,切曬;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曬,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黃,去豆不用;一份用紅花四兩,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曬;一份用當歸四兩,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歸,切曬。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取下惡物為驗。未下再服。(《醫林集要》無極丸)

治產後惡血沖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等:錦紋大黃一兩,杵羅為末,用頭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溫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馬墜內損。(《千金方》)

治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大黃、芍葯各二兩。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治大人小兒脾癖,並有疳者:錦紋大黃三兩,為極細末,陳醋兩大碗,砂鍋內文武火熬成膏,傾在新磚瓦上,日曬夜露三朝夜,將上藥起下,再研為細末;後用硫黃一兩,官粉一兩,將前項大黃末一兩,三味再研為細末。十歲以下小兒,每服可重半錢,食後臨臥米飲湯調服。此藥忌生硬冷葷魚雞鵝一切發物。服藥之後,服半月白米軟粥。如一服不愈時,半月之後再服。(《昔濟方》於金散)

去五臟濕熱穢濁。治飲食停滯,胸脘脹痛,頭暈口乾,二便秘結:大黃十斤,切作小塊,用泔水,浸透,以側柏葉鋪甑,入大黃,蒸過曬乾,以好酒十斤浸之,再蒸收曬乾。另用桑葉、桃葉、槐葉、大麥、黑豆、綠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側柏葉鋪甑蒸過曬乾,再蒸再曬。制後再用半夏、厚樸、陳皮、白朮、香附、車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過曬乾,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錢,或為散亦可。(《銀海指南》清寧丸)

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黃各二兩,麻黃四兩。上四味,治下篩,患者以生熱湯浴訖,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強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治眼暴熱痛,眥頭腫起: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芍葯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各二兩。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服。(《聖濟總錄》大黃湯)

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匱要略》瀉心湯)

治虛勞吐血:生地黃汁半升,川大黃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溫地黃汁一沸,納人黃(末)攪之,空腹頓服,日三,瘥。(《千金方》)

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個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再煮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一川大黃一分(生用),黃連一分(去須),麝香一錢(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研入麝香令勻,以生油旋調,塗於鼻中。一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研為膏),川大黃一分(生為末)。上藥相和令勻,以豬脂調塗鼻中。(《聖惠方》)

治奶癰:川大黃、粉草各一兩。上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貼痛處,仰面臥至五更。貼時先用溫酒調(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惡物,相度強弱用藥,羸弱不宜服。(《婦人良方》金黃散)

治癰腫振焮不可觸:大黃搗篩,以苦酒和貼腫上,燥易,不過三,即瘥減不復作,膿自消除。(《補缺肘後方》)

治口瘡糜爛:大黃、枯礬等分。為末以擦之,吐涎。(《聖惠方》)

詒火丹赤腫遍身:大黃磨水頻刷之。(《救急方》)

治凍瘡皮膚破爛,痛不可忍:川大黃為末,新汲水調,搽凍破瘡上。(《衛生寶鑒》如神散)

大黃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用於瀉下,不宜久煎),1—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調敷。

【注意】

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均應慎服。

《本草經集莊》:"黃芩為之使。"

《藥性論》:"忌冷水。惡干漆。"

《本草經疏》:"凡血閉由於血枯,而不由於熱積;寒熱由於陰虛,而不由於瘀血;症瘕由於脾胃虛弱,而不由於積滯停留;便秘由於血少腸燥,而不由於熱結不通;心腹脹滿由於脾虛中氣不運,而不由於飲食停滯;女子少腹痛由於厥陰血虛,而不由於經阻老血瘀結;吐、衄血由於陰虛火起於下,炎爍乎上,血熱妄行,溢出上竅,而不由於血分實熱;偏墜由於腎虛,濕邪乘虛客之而成,而不由於濕熱實邪所犯;乳癰腫毒由於盱家氣逆,鬱鬱不舒,以致營氣不從,逆於肉裡,乃生癰腫,而不由於膏粱之變,足生大疔,血分積熱所發,法鹹忌之,以其損傷胃氣故耳。"

《本草匯言》:"凡病在氣分,及胃寒血虛,並妊娠產後,及久病年高之人,並勿輕用大黃。"

《本經逢原》:"腎虛動氣及陰疽色白不起等證,不可妄用。"

【大黃要辨證服用】

在中外醫藥文化的交流中,大黃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絲綢之路的駝峰上,既有瓷器的晶瑩也有藥材的芬芳,大黃經古代波斯帝國的中轉運往西亞和歐洲,收入許多國家的藥典。公元757年,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播中華文化,帶去的藥材中就有名貴的大黃。據清·趙翼的《簷曝雜記》載:當時的俄羅斯以中國的大黃為上藥,病者非此不治。後有數事違約,「上命絕其互市,禁大黃,勿出口,俄羅斯遂懼而不敢生事」。由於大黃名貴一時,致使時人曾將服用大黃當作一種時尚趨之若鶩,不分體質不經辨證濫用大黃或致疾或殞命者屢見不鮮。清·姚元之的《竹葉亭雜記》載:朱閣學翰林素知醫,每日熬大黃濃汁為湯。服大黃十六斤,腹瀉不起。友人為之挽歎云:「大黃為厲,九泉應悔自知醫。」這足以告誡後人,即使是一味良藥,如果不經辨證孟浪服用,也會給健康和生命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值得今人引為鑒戒。

大黃辨真偽

大黃又名將軍、黃良,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莖。每年9—10月間選擇生長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莖,切除莖葉、支根,刮去粗皮及頂芽,風乾、烘乾或切片曬乾即可入藥。其性寒,味苦,具有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的功效,用於治療實熱便秘、譫語發狂、食積痞滿、痢疾初起、裡急後重、瘀停經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赤、痛瘍腫毒、疔瘡、燙火傷等症,是非常常用的一味中藥。

大黃的品種較多,大體可分為北大黃和南大黃兩大類,北大黃為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乾燥的根莖,主要有西寧大黃和銓水大黃;南大黃又名四川大黃、馬蹄大黃,為藥用大黃乾燥的根莖,這兩大類均載入《藥典》。市場上大黃的偽品較多,均為同科植物,如藏邊大黃、河套大黃、華北大黃、天山大黃、信州大黃、土大黃等等,這些品種未入《藥典》,不可做為大黃藥用。

正品大黃:

西寧大黃多加工成圓錐形或腰鼓形,俗稱「蛋吉」;銓水大黃一般為長形,切成段塊,個大形圓者常縱剖成片;南大黃多橫切成段,形如馬蹄。西寧大黃為大黃中的上品,外表黃棕色,可見到類白色菱形的網狀紋理,俗稱「錦紋」,有時可見菊花狀螺旋形「星點」;質地堅硬,橫斷面黃棕色,顯顆粒性,俗稱「高梁碴」,微有油性,近外圍有時可見暗色形成層及半徑放射向的橘紅色射線,髓部中有紫褐色星點,緊密排列成圈環狀,並有黃色至棕紅色的彎曲線紋;聞之有股特殊的氣味,口嘗味苦而澀。銓水大黃、南大黃質地較松,內色較西寧大黃淡,錦紋不太明顯,斷面星點亦排成圈環狀,其他特徵與西寧大黃相似。

偽品大黃:

品種較多,外觀形狀及表面顏色不一,藏邊大黃、河套大黃呈類圓錐形,外表紅棕色、黃褐色;華北大黃、天山大黃、心葉大黃呈類圓柱形,外表為黃棕色、棕褐色或黑褐色;信州大黃多加工成橢圓形塊狀,表面棕褐色。斷面大部分無正品的特徵,橫切面大多無星點;聞之無正品大黃的特異氣味,大多氣微,口嘗味微苦,有的微澀。


 


茶葉戰爭/大黃-瀉藥/茶葉跟大黃「以茶制夷」/大黃是我國的四

中藥「大黃」不傳之秘Posted on 2016-09-29 in 健康大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其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具有瀉下攻積、祛瘀通經、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效。那麼,大黃在臨床上主要適用於哪些病證呢?臨床應用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臨床中藥學專家鄭虎占教授今天就來為大家講解中藥大黃的臨床應用!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本品苦寒沉降,功能瀉下攻積,祛瘀通經,清熱解毒,利濕退黃,臨床常用於瀉下通便。臨床應用大黃,除了要掌握其主治病證外,還應熟知其藥性、炮製品種、用法用量、適宜脈象、常用配伍等內容,方可保證合理用藥。藥性大黃性沉而不浮,大下有形積滯;性走而不守,大瀉無形之熱,乃是一味以通便為途徑,而達到攻除燥屎、瘀血、食積、熱毒等邪氣之目的的要藥。以其藥力峻猛,如將軍之過關斬將,故有「將軍」之稱。又因其瀉下力強,攻邪易於傷正,用時應從小劑量開始,以便暢為主要觀察指標,不效遞增,免傷正氣。ADVERTISEMENT主治病證臨床常應用大黃治療陽明腑實證、濕熱便秘、濕熱痢疾、濕熱黃疸、熱毒癰腫、瘀血內阻等病證。實熱證患者,如五六日或七八日不大便,高熱不退,下午為重,陣陣汗出,入夜譫語,循衣摸床,腹部脹滿,痞硬拒按,舌苔黃厚或黃褐焦黑,脈象重按有力,此為燥屎與熱邪結於腸胃之陽明腑實證。可用生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等,通便泄熱,便通則熱退證緩。現在很多人喜食辛辣煎炸之品,因此臨床常見到內熱素盛,大便乾結(大便全程乾燥,非先干而後稀溏),數日一行,甚則肛裂帶血,形體壯實,脈滑有力,舌苔黃厚的患者。可用生大黃、枳實、厚朴、生地、玄參、麥冬、威靈仙、槐角等清熱滋陰,行氣通便,便通則止服。除了治熱結便秘外,大黃還可治療外傷後引起之便秘,可用生大黃20g,放入保溫杯中,加沸水250mL,加蓋浸泡10分鐘後,加入芒硝10g,攪拌至完全溶解後去渣。藥液晾至40℃左右,取汁200mL灌腸,保留20~30分鐘再排大便。如無效,可間隔3~4小時再灌腸一次,直至排便。ADVERTISEMENT另外,如用於兒童便秘,屬於實熱者,也可用生大黃粉10g,加白酒調成糊狀(對酒精過敏者忌用),外敷肚臍,用紗布覆蓋固定後,再用熱水袋熱敷10分鐘,每日一次,連用1~3次。便通則止。大黃既治便秘,亦治痢疾。當痢疾初起,濕熱蘊結大腸,大腸傳導功能失司,見下利膿血、里急後重、舌苔黃膩,脈象滑數等,可用生大黃、木香、當歸、白芍、檳榔、白頭翁等,攻除腸道濕熱,邪去則痢止。此即「通因通用」之法。大黃內服可以導熱毒自大便排出體外,外用則可解毒消癰排膿。內服常與芒硝、牡丹皮、桃仁、冬瓜仁、紅藤等同用,如大黃牡丹皮湯治療急性闌尾炎有效。外用治甲溝炎,取生大黃適量,烘乾研末,用醋調勻(小兒可將醋稀釋),外敷患處,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痊癒為止。大黃具有清熱利濕之功,與梔子、茵陳、垂盆草、金錢草、虎杖、黃柏、茯苓、澤瀉等同用,可治陽黃(急性黃疸型肝炎,黃色鮮明如橘子色)有效,如茵陳蒿湯。大黃的活血化瘀功能體現在,可導離經之血由大便排出,與桃仁、芒硝、桂枝、甘草等配伍,治療下焦蓄血之少腹硬滿、如狂或發狂、脈沉實等,如桃核承氣湯。我在臨床以此方為主治療精神分裂症屬於瘀血阻滯者有效;大黃與土鱉蟲、水蛭、桃仁、杏仁、生地、黃芩、甘草等配伍,可治虛勞而內有干血之肌膚甲錯等,如大黃蟄蟲丸,我以此方為主治療牛皮癬、濕疹日久而虛瘀並見者取效。ADVERTISEMENT曾治一銀屑病病患者,發病10餘年,皮損泛發,厚硬脫屑,微癢,大便偏干,脈沉澀,舌黯苔薄黃。處方以生地30g、熟大黃3g、土鱉蟲3g、杏仁6g、桃仁6g、黃芩6g、生甘草10g、厚朴6g、皂刺3g、白花蛇舌草30g、生山楂10g為主,隨證加減,連服月余,病情緩解。炮製品種大黃法定的飲片有生大黃、酒大黃、熟大黃和大黃炭四種。其中生大黃瀉下力量峻猛,攻下方中,多用之;酒大黃系用黃酒拌潤,然後炒干使用的製品,因酒性升提,故酒大黃長於清上焦熱邪,瀉下力量稍緩,凡熱毒上攻之咽喉腫痛、目赤脹痛、牙齦疼痛等可用酒大黃;熟大黃是用黃酒燉熟或蒸熟的製品,瀉下力量和緩,老人、小兒、體弱患有便秘時適宜,又長於入走血分,攻除體內瘀血時可用熟大黃;大黃炭長於止血,可用於大腸有積滯的出血病證。常用配伍大黃的常用配伍有:大黃配芒硝,通便力強。大黃屬於刺激性瀉藥,能促進腸蠕動,而芒硝能提高腸道滲透壓,增加腸道水分,鬆軟大便,二藥配伍,瀉下之力增強而且快速,故有「大黃無芒硝而不瀉」之說。大黃配甘草,清熱止嘔,治療胃熱上沖之「食入即吐」者(食物進入胃中不久就吐出)。大黃配硫黃,一寒一溫,名顛倒散,二藥等分配伍,研細末,涼水調如細麵糊,夜塗晨洗,治療酒渣鼻、痤瘡有良效。ADVERTISEMENT脈象特徵臨床使用大黃,應把握脈象特徵。以脈沉實有力或滑數者適宜。正如《本草從新·卷四》所說:「峻利猛烈,長驅直搗,苟非血分熱結,六脈沉實者,切勿輕與推盪。」脈弱便溏者,應慎投,《傷寒論》第280條云:「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用法用量《中國藥典》載大黃用量為3~30g。臨床應用大黃,不同的劑量,其治療作用各有偏重。《金匱要略》治療黃疸的三首方中,大黃因治療病證的部位不同而用量有別。如病位在上的心中懊惱或熱痛,大黃用一兩(梔子大黃湯);病位在中的寒熱不食、心胸不安、小便不利等,大黃用二兩(茵陳蒿湯);病位在下的腹滿、小便不利而赤,大黃用四兩(大黃硝石湯)。所以,病位在上者用量宜小,在下者宜大,當靈活掌握。大黃入湯劑內服以瀉下通便,宜後下,以加強瀉下之力。《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四期·第三卷》:「凡氣味俱厚之藥,皆忌久煎,而大黃尤甚。且其質經水泡即軟,煎一二沸藥力皆出,與他藥同煎宜後入。」大黃研末服用,瀉下力尤強。《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四期·第三卷》又謂:「若軋作散劑服之,一錢之力可抵煎湯者四錢。」我將大黃粉碎,裝入0號膠囊,每服1~3粒,一日2次(用量及服藥次數,根據患者體質,以大便量稍有增加為宜),連服2個月,有降低血脂作用。僅供參考。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小兒、老人、孕婦、哺乳期、月經期、體弱者均當慎服。下之則傷陰,長期服用大黃,可傷損陰津,反致繼發性便秘。現代研究發現,大黃的導瀉作用會「干擾鐵的吸收,造成缺鐵性貧血等」,還有致誘變作用。應予注意。藥理研究表明,大黃有瀉下作用,對多數革蘭氏陽性菌與某些陰性菌均有抑制作用;還有保肝,利膽,利尿,降肌酐,促進尿素氮排出,降血脂,解熱,抗炎,止血,抗血栓形成,抗腫瘤等作用。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ealth/qp6g4y.html


茶葉也有自己的性格,你喝對茶了嗎?
2015-04-27 09:20:33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承德熱點網」微信號:news314
中國人對茶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依賴和嗜好。在唐代甚至更早以前,當時的人們就在世界上首先把飲茶當成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記載說:「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到了今天,在大眾心目中,飲茶除了養生,更成為一種文化,一種陶冶性情的休閒。茶葉品類多樣,每種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看完這篇文章,你喝對茶了嗎?
中國茶可分為六大系: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它們分布在我國的四大茶區,即江北茶區、江南茶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
綠茶
以茶樹的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製成,屬不發酵茶。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有板栗香、花香等清香味。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主要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代表茶有西湖龍井、信陽毛尖、碧螺春等。
紅茶
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屬發酵茶。湯色以紅色為主調,所以取名紅茶。上等紅茶的湯色紅濃、透亮,用白瓷杯沖泡,杯壁上會出現金圈,味道醇和甘甜。
紅茶可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代表茶有滇紅、宜興紅茶等。
烏龍茶
烏龍茶亦稱青茶,屬半發酵茶,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 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的濃鮮味,又有綠茶的清芬香,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
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健美茶。烏龍茶的代表茶,有文山包種茶、安溪鐵觀音、凍頂烏龍茶、武夷大紅袍等。
白茶
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關鍵在於萎凋。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爽,沖泡時有濃郁的清香和淡淡的甜味,湯色淡黃。
白茶有很好的清熱消炎作用,俗語說「三年是茶,七年是寶」。近年流行於歐洲,星巴克最近推出茶系列,首推的白牡丹就是白茶的一種。白茶主要產區在福建省建陽、福鼎、政和、松溪等縣,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等。
黃茶
屬發酵茶,是我國特產。黃茶的製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悶堆過程是黃茶製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於殺青揉捻後乾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於是產生了新的品類——黃茶。
上等黃茶如君山銀針,沏泡時茶葉會三起三落,湯色金黃,滋味淡中帶甜,香氣不明顯。黃茶按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代表茶有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
黑茶
黑茶這是一種生產歷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類,最早始於明代,歷史悠久,銷量很大,是我國邊疆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飲品。黑茶在加工過程中鮮葉經渥堆發酵變黑,故稱黑茶。
黑茶既可直接沖泡飲用,也可以壓製成緊壓茶,如各種磚茶。磚茶適合製作奶茶,將熬制好的磚茶加入熱牛奶,顏色棕紅,不用加糖就有天然甜味。黑茶主要產於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和廣西等省區。因主要銷往邊疆地區,故以黑茶製成的緊壓茶又稱邊銷茶,代表茶有湖南緊壓茶等。
看了這麼多,下次知道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茶葉了吧?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x2e7Q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