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墓碑/淡水外僑墓園-淡水馬偕墓園/大清欽賜雙龍三等第一寶星德國人巴恩士之墓/清明節阿淡水馬偕墓的外僑墓園/外僑墓園因為宗教信仰及職業不同,區分為4區,分別是東區基督教徒,西區以商人為主,北區為官員,南區則是天主教徒,葬於此處的外國人扣除不詳者,共計有10多國別,職業以傳教士居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GPbS9l


天外天劇場確定不登錄任何文資身份/台中市天外天劇場,曾被譽為「宏壯華麗與東京寶塚無二」的建物,「該處未被台中市政府列為文化資產,而原地主想進行都市更新,所以有被拆除的危機。」 天外天劇場:原為吳鸞旂私人戲院後由其子吳子瑜出資擴建為天外天劇場/日治台灣最繁榮安定的「跳舞時代」──1930年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日治時期阿里山寺舊照---方尖碑

 


 

太平 吳鸞旂年代:1922墓園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lD3Wl6

[台中]寧靜中的巴洛克 - 太平吳鸞旂墓園 @ 影像逆旅,讓心出走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5rEu

圖片搜尋結果

吳鸞旂

住所:台中廳藍興堡台中街117番地

資產:約九十萬圓

經歷:1895 地方招安委員

1889 台中縣參事

1901 台中廳參事

台中市協議會員

特殊事蹟:

1897年授敘勳六等及紳章

資料出處:

台灣總督府:台灣列紳傳, (中文) 1916/04/20 P.195

連雅堂序:人文薈萃, (中文) 1921/07/20 P.195

File:Taipung Wu's Cemetery.JPG

找吳家墓園,得先找到「東方大鎮」,因為,吳鸞旂墓園就位在太平市東方大鎮社區內,想進去參觀還得先換證。

<九二一修復紀念>

吳鸞旂墓園有著全台最大規模也最豪華的巴洛克式墓園,坐落於太平車籠埔附近的冬瓜山麓,以往有著別墅花園、荔枝園,拱橋與亭台,然因為時間變遷,吳家敗落,在土地開發之下,現也只存墓園、拱橋與亭台遺跡。加上之前九二一整個墓園全毀,最近才又重新修復得以呈現舊有風貌。

說起吳家,在台灣可是首區一指的大家族,與霧峰林家、板橋林家齊名,早年因為劉銘傳任知縣黃承乙在台中建造台灣府城,當時的霧峰林家林朝棟負責修築城垣,吳鸞旂則為建城經理,負責計畫籌款建城。後來因為劉的內調以及耗費鉅資而中斷,省城移往現今之台北城,然而當初建城與規劃至今依然影響著台中,台中公園裡的「望月亭」即是昔日北門遺留下來的地標。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方尖碑源自於神秘古國埃及,算是崇拜太陽神的產物,古埃及人發現從方尖碑的尖端看...太陽,太陽光會因視覺上的限制看...起來更耀眼,光芒更為明顯,後來這方尖碑則用來做和太陽神 不太相關的事,例如︰變成紀念碑、宣告或記念品之類的,所以吳家將方尖碑用在墓碑上 絕對是大膽新潮的用法……

埃及式方尖碑

File:Louxor obelisk Paris dsc00780.jpg

方尖碑是古埃及的另一件傑作,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徵。方尖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頂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銅或金銀合金包裹,當旭日東升照到碑尖時,它象耀眼的太陽一樣閃閃發光。
方尖碑一般以整塊的花崗岩雕成,重達幾百噸,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說明這種石碑的三種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獻太陽神阿蒙)、紀念性(常用以紀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裝飾性。同時,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國權威的強有力的象徵。從中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們在大赦之年或炫耀勝利之時豎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對的豎立在神廟塔門前的兩旁。現雖已知早在古埃及第四王朝即有方尖碑,但當時遺物無存,僅知道碑不超過3米,也不優美。現存最古老完整的方尖碑屬於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約前1991—前1786年)法老辛努塞爾特一世(約前1971—前1928年)在位時所建,豎立在開羅東北郊原希利奧坡里太陽城神廟遺址前。這塊方尖碑高20.7米,重121噸,是辛努塞爾特一世為慶祝他的國王加冕而建的。
開鑿和豎立方尖碑是一項艱巨工程。據記錄,從石礦開鑿出這種獨塊石料,從亞斯文運到底比斯,費時7個月。在路克索的海特西朴蘇女皇陵中就有描繪從尼羅河上用駁船運送方尖碑的圖畫,到達目的地後,人們將方尖碑抬上一個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後將它豎直立於基座上。
全世界現有源自古埃及的方尖碑29座,其中埃及本土現保存有9塊方尖碑。義大利則擁有11座埃及方尖碑,是全球最多的,義大利的方尖碑多是古羅馬時期被從埃及運往羅馬帝國的。其他的埃及方尖碑包括:法國1座、以色列1座、土耳其1座、波蘭1座、英國4座、美國1座。

方尖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CJSqim

「埃及式方尖碑」的圖片搜尋結果「埃及式方尖碑」的圖片搜尋結果「埃及式方尖碑」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埃及式方尖碑」的圖片搜尋結果「埃及式方尖碑」的圖片搜尋結果「埃及式方尖碑」的圖片搜尋結果「埃及式方尖碑」的圖片搜尋結果「埃及式方尖碑」的圖片搜尋結果

=================================

===================

墓園古蹟留後世,吳鸞旂何許人也 @ 阿孚叔叔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ep1LpS

---------------------------------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太平】愛奥尼亞柱之國.吳鸞旂墓園 @ 沒有‧主題樂園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MXP1e

簡介:以洗石子技巧表現西洋式柱頭的罕見近代家族墓園
建築樣式:陵墓
  墳墓建築以臺中大里吳鸞旂家族墓園最具規模,墓仿西洋式,有尖形的白色大理石碑,背後為精細之洗石子高牆,以希臘柱式及花草裝飾;另外較著者姐霧峰林氏祖墳,係以精湛的洗石子技術仿傳統閩南木構造建築而成者。竹山林月汀墓亦甚少見,為三開間之洋式建築,兩側設有水泥座椅,山牆上亦有豐富的洗石子花飾。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吳鸞旂墓園為現存台灣最壯麗、最豪華的墓園,俗稱吳家花園。除了吳氏其人一生的事蹟足資憑弔外,這座佔地寬廣的西式墳墓林木成蔭,蒼翠嫩綠,昔日亦為遊客的最佳去處。 二、時代之遠近:   吳鸞旂墓園建於日據時期的大正十一年(西元1922年)。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吳鸞旂,台中人,為光緒年間的監生,也是當時東大墩的首富,曾於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督造台灣府城。其一生耿直果斷,熱心公益,日人據台之時,曾任台中縣參事等職。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這座現存台灣最豪華的墓園,墓塚前有寬大的洗石子護牆,牆上浮雕文藝復興風格的圖像,排柱林立,弧形山尖中央更以草葉花環為飾。護牆前立方尖碑形大理石碑九座,主碑左右立較小的石方碑各四座,為吳氏的側室及後人之墓。左右各有高大的曲手環抱,前設西式水泥座椅,弧形踏階,以及塑有圖案的牆面,格局寬敞宏偉。 五、數量之多寡:   吳鸞旂墓園為全省指定為古蹟的十八座陵墓之一。 六、保存之情況:   保存相當良好,並無重大損壞。 七、規模之大小:   吳墓為現存台灣列為古蹟中最壯麗、最豪華的古墓,除墓塚、主碑之外,另有較小的石方碑四座。 八、附近之環境:   墓園占地寬廣,遍植荔枝,林木成蔭,蒼翠嫩綠,但近年新式公寓逐漸增建,環境逐漸破壞。
日期:
年代:1922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81年5月22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台中縣
地理位置:台中縣太平鄉車籠埔段車籠埔小段10地號

0 (30)  

各代先祖及元配,吳景春、吳鸞旂、吳東碧、其女吳燕生等均葬於此處。於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5月22日公告為三級古蹟[1]。
吳鸞旂,為清光緒年間的監生,也是東大墩的首富。光緒十三年(1887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議定於建築臺灣省城,吳鸞旂出任總理一職[2]。1921年(日本大正10年)吳鸞旂過世,在中國大陸經商的獨子吳東碧返國,遵照其父遺囑建造祖墳、花園於太平莊內。吳家花園佔地十餘甲,四周修築粉牆,園內建有廳堂、噴水池、石橋、亭台樓閣等及種植五百多棵荔枝樹,當年規模不下於霧峰林家。墓園自日大正十一年(1922年)3月動工,昭和二年(1927年)10月時落成[2]。
吳家子孫後來多移居美國。「吳家花園」早已不復見,改為豪華別墅住宅後,僅存墓園、拱橋[3]。1992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時造成墓塚正立面體崩落,2001年由臺中縣文化局委託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規劃修復,2003年6月工程完工,恢復墓園原貌。
建築
墓塚前有寬大的洗石子護牆,牆上浮塑文藝復興風格的圖象,排柱林立,如神殿外觀,弧形山尖中央更以草葉花環為飾,中塑「吳」字為標記,並間有壁柱,兩側有高大的曲手環抱。護牆前豎立大理石方尖碑十座,正中央最高,為全墓園的中心。
碑額題地望:「龍溪」;中題:「吳景春公同嫡配林純仁太夫人、鸞旂公同嫡配許號爾昭夫人之墓」。


 

華盛頓紀念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qsGGyG

Place de la concorde - Paris sous la Neige

32408884115_1ab3cafd9f_bimgp9305_dxob898d1aeb9a585800e9b491ebfbeadd32017-06-19_123750  ogw4smimages (69)32408884115_1ab3cafd9f_bimgp9305_dxo  

============================

吳鸞旂(1862年-1922年),字泮水,號魯齋,祖籍福建龍溪[1],臺灣彰化縣藍興堡(後改隸臺灣縣)出身[2]。他是臺灣中部的著名仕紳,與林獻堂之父林文欽為表兄弟[3]。
吳鸞旂公館的更樓
吳鸞旂出生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捐納為貢生,時人稱「吳部爺」,日後臺灣巡撫劉銘傳於今臺中興建臺灣省城時,他亦有參與工事並任職[1]。
日本時代初期,吳鸞旂被任命為招安委員,並因此事在明治三十年(1897年)獲頒勳章(六等),不過在此時期其子吳子瑜(吳東碧)[註 1]則避至中國大陸;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時,任臺中縣參事[2][1]。
吳鸞旂於大正十一年(1922年)去世後,其子吳子瑜始返臺,並依其父遺囑在太平東瓜山吳家花園興建墓園[1]。
註釋
^ 吳子瑜,亦名吳東碧,字少侯,號小魯,光緒十一年(1885年)生,民國四十年(1951年)逝世,其女吳燕生為著名詩人[1]。
吳鸞旂墓園:臺中市古蹟,實為吳家家族墓園。吳鸞旂與其父及各自的嫡配夫人同葬,但其父吳景春在漳州遭太平天國軍襲擊,屍骨下落不明,僅為衣冠塚,而吳景春夫人林純仁與吳鸞旂夫人許爾昭則為骨罈,吳鸞旂本人則是棺木[1]。
天外天劇場:原為吳鸞旂私人戲院後由其子吳子瑜出資擴建為天外天劇場。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台中 北門樓 吳公館更樓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Ksf3rY

更樓的造型為兩式門樓,在門旁有一對聯:「欲登高處窺四野,且聽譙樓報幾更」,歇山式加上
燕尾翹起的屋頂,上層為門房,四周有小欄杆和花磁磚片裝飾,壁上磚工細緻,401328751_m401328538_m401328273_m401328221_m401328199_m401328565_m  

==========================

百大家族(069) 太平 吳鸞旂家族
169百大家族
吳鸞旂(1862-1922),字泮水,號魯齋,祖籍福建龍溪臺灣彰化縣藍興堡出身。

是清末及日治時期臺灣中部的著名仕紳,與林獻堂之父林文欽為表兄弟。

吳郡山家族主要分布區─臺南、彰化及臺中等三個縣市,尤其著重於彰化平原的開發。

入彰的發展,則包括吳文海入墾湳港西莊及水漆林莊、吳文清建立水漆林莊吳郡山館業、吳世同入墾東螺西保

十三甲、吳師舜建立十三甲館等,以及租業的管理與紛爭。

並及於當時亦屬彰化縣轄境,今為臺中縣太平鄉車籠埔的吳鸞旂一支。


吳鸞旂祖父吳國圭到中部發展時成就非凡,擁有大量土地財產,吳母林氏繼承吳景春田產,又善於理財,

因此吳鸞旂得以獲得福蔭。

據載吳鸞旂是林澄堂的丈人,他的母親則是景山公(林奠國)的妹妹,算是霧峰林家是女婿,
後來二大家族後來都成為當時中部豪族。

光緒十五年吳鸞旂援例捐貢為貢生,所謂貢生者乃介於「進士與舉人」中間的一種科舉功名,傅鶴亭謂:
「富而好學,能文善書,年弱冠補博士弟子員,世代書香,惟冀可久,家設私塾,歲延西賓」。
臺中老一輩人多稱其為「吳部爺」。
清光緒十五年(1889)八月臺灣建築府城時,巡撫劉銘傳任命臺灣知縣黃承乙,棟字軍統領林朝棟,監生吳鸞旂
等負責監督府城工程,並任吳鸞旂先生為總理。吳氏為便於招待官員及賓客,乃擇址於今本市東區大智路三十號間,
興建佔地千餘坪之公館(後人稱為吳鸞旂公館),並在該公館正門之上建有古色古香之更樓一座。
更樓亦謂鼓樓,即譙樓之俗稱。其設計建築下為門,上為樓用以遠眺守望,並敲鑼擊鼓以報時刻,故有更樓之稱。

臺灣光復後,吳氏哲嗣吳子瑜先生,將該公館售於顏國大代表欽賢,至民國四十年,本市前任市長楊基先,
倡議籌建臺中孔子廟時,顏氏為表贊助之意,將公館及土地,以半買半贈之價格,讓售臺中市政府,作為興建孔子廟用地。
因市府經費難籌,孔廟始終未動工,光復後這座古宅後被百餘違建戶佔住,後經法院強制拆除,
吳家公館遂成歷史名詞。
如今更樓移置台中公園一隅.......
日治時期,日人為統治上方便,往往拉攏一些地方士紳,吳鸞旂為時勢所迫且為日人攏絡,成為一代新貴。
初期,吳鸞旂被任命為招安委員,並因此事在明治三十年(1897)獲頒勳章(六等),
不過在此時期其子吳子瑜(吳東碧)則避至中國大陸;明治三十一年(1898)時,吳鸞旂擔任臺中縣參事。

吳鸞旂於大正十一年(1922)去世後,其子吳子瑜始返臺,並依其父遺囑在太平東瓜山吳家花園興建墓園。
吳子瑜,亦名東碧,字少侯,號小魯,光緒十一年(1885)生,民國四十年(1951)逝世,
一生風流瀟灑、孺慕祖國之文化與壯麗河山,清末即往大陸住北京,結識名流。
大正十一年(1922),接耗聞返臺奔父喪,遵囑於太平車籠埔冬瓜山興建祖墳,吳家花園是在他手中擘劃完成的。
大正十四年(1924),四月五日冬瓜山別墅建妥,戶籍寄留台中州大屯郡太平庄車籠埔字車籠埔拾番地。
自幼受良好庭訓,喜好詩文,表現優異。大正十四年(1925)自創怡社,昭和元年(1926)加入櫟社,
一生對傳統詩文的推廣貢獻不貲。
嘗與中部櫟社詩人林獻堂、傅錫祺(鶴亭)等人結合,並以自家別墅(吳家花園)為聚會場地擊缽吟唱,以龐大家產
作基礎,結合具姻親關係的霧峰林獻堂先生家族從事當時正風起雲湧的臺灣民族覺醒運動、文化啟蒙運動、議會請願運動,
並爭取臺人經濟自主,創設「大東信託株式會社」等,而吳子瑜始終隱身幕後輸誠捐銀。
昭和十一年(1937),變賣臺灣家,攜子女燕生與京生再到北平擬長居,但不久蘆溝橋事變發生,不得不返臺,
雖時局日緊,仍不時遊走二地間,抗日戰爭爆發後返臺深居「東山別墅」,終日以詩酒悠遊於山水間。

吳燕生,大正三年出生於北平,故取名燕生,卒於民國六十五年,得年六十二歲。
吳燕生人稱「阿狗舍」,阿狗喻有活潑可愛之意。年
輕時侍父研讀詩書,深受薰陶,耳濡目染,古詩造詣頗深。
吳燕生畢生致力於傳統詩學的研究與推廣,即使晚年財產散盡,亦不移其志,孤苦隱居於「吳家
花園」,仍不忘舉辦詩人聯吟,
民國四、五十年代,臺灣中部的傳統詩人與大陸來臺的 文人雅士如張達修與呂佛庭等等,相繼成為吳家花園
上賓,為衰微的傳統詩壇,掀起一陣漣漪。
沿著光興路經過軍營,可見「東方大鎮」社區,這裡曾是吳鸞旂的花園,
原是嫣紅的荔枝園與吳家的墓園,在民國80 年代興建別墅後,
現僅存吳家墓園........
林子瑾台灣台中人,字少英,號大智,別號林鷹,生於1878年,排名為次男;
父林染春,為霧峰林家養子,為台中富豪;母林吳杏元(林獻堂之姑姑),正是吳鸞旂之堂妹,素有文名;
當年林子瑾即出生於吳宅。
林子瑾早年留學日本,深受西方歐、美自由思想的洗禮,曾以林疋筆名翻譯「德國史略」、「俄國史略」等書,
與他有叔姪關係的林獻堂也是櫟社會員,後來他們共同創辦了「台灣文化協會」,以闡揚本土文化。
「櫟社」是日治時期,由臺灣中部的古典詩人林癡仙、賴紹堯等人於1902組成的文人社團。
1922年櫟社成立二十週年鐫刻的碑文是林幼春撰寫,碑記由林大智(少英)題字。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1月19號國籍法頒布22條後,第一個回歸中華民國國籍的台籍菁英就是林子瑾 ;
台中市後火車站大智路開通時,因為經過林子瑾故居「瑾園」,
時任台中市長的林金標先生,便以林子瑾的號大智命名為大智路以紀念這位先賢。
如今, 瑾園仍在......只是凋零 。


IMG_20200102_074959 (1)2020-01-02_111501

地點  https://goo.gl/maps/uRgARm42SfkAvyNU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