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七福神/八仙彩上的為何不是八仙 而是九仙-南極仙翁八仙/全世界第一張Cosplay照,道教長老扮八仙/「八仙彩」,上頭有幾人?答案是九人。因台語有「七成八敗」的說法,若上頭只有八仙恐不吉利,故加上南極仙翁,除討吉利,也有「道之極數」的意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IxvkRj

扮仙是台灣傳統戲曲文化當中相當重要的開場戲,與古典音樂的序曲有所不同(序曲原是為了等待來賓陸續就座避免先到來賓無聊),而扮仙戲在台灣的重要性,有一句台語俗諺:「誤戲誤三牲」,意思是指沒有扮仙,所有的祭祀科儀都無法進行,足見扮仙戲的重要性。
簡介
扮仙戲又被稱為吉祥戲,通常出場的人物(神仙)都有其象徵意義,例如最常見的福祿壽三仙,可以明顯看出其意涵,扮仙戲同時也是向神明表達人們心中的祈願,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吉祥戲賜福給人們,因此扮仙在台灣的宗教信仰、民間習俗中仍相當神聖。
台灣宗教活動─繞境過程當中,到了有請戲班的廟宇,該戲班就會快點演出扮仙戲,就算是正在演出正戲,也得快點改演扮仙向神明祈願,由這點更可以看出扮仙在台灣人的心中是向神明表達心願相當重要的媒介。
通常扮仙又分為神仙戲與人間戲,其中又有一定公式,通常也有其意涵或目的。例如;三仙戲+加官+金榜,此安排最為常見。
民間請戲團時機
在早期的台灣社會當中,民眾要請戲班來演戲甚是不易(不論是歌仔戲或布袋戲),通常都是村中的大事才有機會,通常是由廟方「撿丁錢」集合民眾的捐獻作為酬謝戲班的費用,扮仙、演戲過程相當重大且謹慎,早年民眾也相當尊敬戲班演師、演員,也更顯扮仙的重要性。
在地廟宇大拜拜(謝平安、祭典...等特殊情形)
在地廟宇神明生日
民眾還願(信徒可能在廟中向神明祈願,如今心願得償後,請戲班演戲酬神)
洗門風(該人犯錯、犯罪,認罪後願意公開道歉,請戲團演戲給眾人看的道歉方式之一)
打賭輸了(打賭輸了之後,以請戲團娛樂眾人作為代價)
神仙戲種類
通常扮仙戲的神仙戲,劇目分為三大類,為三仙戲、八仙戲、天官戲,並以三仙戲最為常見,若請戲團的人沒有特殊要求,通常會辦三仙戲為主。另演出劇目也有些限制,例如;位階較低的神明不能接受高階神明的祝壽,也就是說一般神祇通常不得接受天官戲(天官為紫微大帝),以免錯了天界的次序,故在戲目的選擇上也有著許多技巧,但在台灣南部就無此分別,且南部特別喜歡天官戲(排場大又熱鬧),戲金也有所差別,天官戲最貴,八仙戲次之,因此三仙戲為扮仙戲中的基本款。  
三仙戲
出場人物為:福仙─天官紫微大帝(也有一說為周文王)、祿仙─石崇、壽仙─南極仙翁(也有一說為彭祖)、喜神(有些劇團為魁星)、麻姑、財神(有些劇團為白猿)、一對男女童子。
劇情為天官紫微大帝邀請兩位老仙前往華堂祝壽,福祿壽三仙各自帶來三位不同的神仙、寶物前來祝壽。
(又細分為三仙、三仙白、三仙會,其中三仙會最為隆重時間長達45分鐘)
八仙戲
出場人物為:瑤池金母娘娘、一對男女童子、八仙(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曹國舅、韓湘子及藍采和)。
劇情為藩桃大會已到,瑤池金母邀請八仙前往華堂慶賀,八仙吟詩、拜壽後,瑤池金母準備瓊漿、仙桃與八仙同飲,八仙各個大稱好酒,大醉、大笑相扶而歸。
(又細分為大醉八仙、太極圖、藩桃會)
(戲中特色為會灑平安糖、平安酒到台下,平安糖代替藩桃,平安酒則是八仙醉酒後瓊漿滴落凡間,象徵神恩雨露均霑)
天官戲
出場人物為:天官大帝、福仙、祿仙、壽仙、喜仙、兩位神將。(南詞天官)
現今歌仔戲多辦南詞天官,所需人員較少,劇團較能負荷,但與原本的天官戲已有所不同,據布袋戲專家表示,一般天官戲相當隆重、盛大,光是男童就需要五尊,一般小劇團根本沒有五尊男童,因此通常都以其他方式替代或象徵,現今已難看到傳統的天官戲了。也因天官戲隆重,通常長度為一小時,故天官戲之後通常不再演正戲只有扮仙。
(又細分為天官賜福、五福天官、富貴長春)
另有一曲送子張仙,通常是為祈求得子或是喜獲麟兒時所演出的謝神戲,劇情為送子張仙(相傳為文昌帝君)與註生娘娘的對話。但因現在多以上述三大類為主,目前此劇已越來越少被演出。
人間戲種類
  通常人間戲都會有兩劇作為搭配,但長度大多不長,因此也不會佔用神仙戲太多時間,如同簡介所說,扮仙是人們心中的祈求,除了重要的神仙戲之外,還會以人間戲作為輔助(類似補充說明),同樣也是表現人們的心願。
金榜:又稱為「尪某對」或雙喜臨門,劇情為小生受到金榜題名,小生返鄉後與小旦感謝天地恩德,共同拜謝天地,不但象徵團圓,同時也代表觀眾可以準備欣賞正戲了,故通常為整個扮仙戲的結尾。
加官:又稱為「啞巴仙」,歌仔戲演員會戴面具或「咬面劇」,所以過程也不會有口白或詞,通常走四角步後會展開寫著好話的布條,大多為「加官進祿」、「當朝一品」、「升官發財」。且跳加官時全體演員也都不說話以表尊重。
封王:
封相:
卸甲:
私仙文化
  時代改變,民眾的收入也比早年較為提高,也因為文化的變化、發展,現今請戲班扮仙酬神的機會增加不少,故也衍生這樣的「扮私仙」文化,通常由大家集資或廟方出資所辦的第一場扮仙戲叫做「公仙」,顧名思義是為公眾祈福所演的扮仙,私仙則是民眾看到戲班有再扮仙或是將要扮仙,覺得神明對他有所保佑、護持所以私下包紅包給戲班,請戲班再演一次扮仙以叩謝神恩,所以稱為私仙。
  一般來說公仙最為隆重、慎重,通常扮仙時間會以30分鐘為主,給整台戲的出資者最多的祝福(廟方酬神為祝福全體信眾、私人還願則祝福該家庭或公司),此時劇團如果接到信徒要扮私仙,為避免時間拖過長,通常就會扮「快仙」,且會以扮仙戲的基本─三仙戲為主,若是大廟在慶典或活動當中,通常一整天早、中、晚場都在扮私仙,故要加速演出而形成了「快仙」。
  其中布袋戲的「快仙」劇情流程不變,僅是速度、節奏加快(通常分為15分、10分、7分、3分之差別),而歌仔戲則是福祿壽三仙都先定位,福仙念過祝賀詞後,僅有喜神、麻姑、財神拜壽,而老三仙不起身拜壽也不唱詞了。(通常兩分鐘左右)
特殊風俗
  上述重覆提到扮仙的重要性,其中業界又有個不成文規定,扮完仙若因不可抗拒之因素(地震、颱風、停電......等)而無法演出正戲,此時就可以收戲金(表示完整演出了),若扮仙還沒演完,則視為未完成,尚不可收取戲金,故戲班領戲金是以扮仙是否完成為基準,也更顯扮仙的重要。
  現代劇團、戲班也都相當敬業,若真因特殊狀況扮完仙後無法演出正戲,會另外則期演出,將演出時間補足。(不另收戲金)

------------------------------------

扮 仙

所謂的「扮仙」顧名思義就是戲劇演員扮演天上神仙,向神明祈求賜福。 任務為祝賀人間喜慶,其祝賀方式為帶寶物來,並各講一段吉祥話。扮仙戲是民間演劇活動中的開場戲,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臺灣民間無論任何劇種在正戲上演之前,一定先扮仙為信徒祈福,然後再表演正式戲文

台灣 地方戲劇的演出, 多數分成下午、晚上兩場,下午場通常以扮仙 戲為主,剩下時間再演個短劇;晚上場則全部是戲劇故事。所謂扮仙 戲,就是利用寺廟慶典與神明聖誕的日子,以吉祥的戲劇人物演出戲情,說唱吉利福壽的慶祝詩詞,這些戲劇人物會依據延請者的目的或廟神.村落大姓,而有所不同,一般寺廟慶典與神明聖誕,演天上的福祿壽星; 道教宮觀則演八仙; 如果地方人士的壽誕,企業家的慶賀或政治升官,就會以歷史上真人真事的吉祥人物,來表達真正的祈求。

扮仙戲的傳統演出大約有:慶成、祝壽、還願、祭煞等等。在信士的觀念裡,扮仙是最重要的,藝人曾說如果扮仙完畢,即使沒有演戲也照拿戲金;更產生一種專扮仙的情形, 如進香團的「車頂布袋戲」即一路到底都是扮仙。

(一)三仙的祝福

《三仙會》、《三仙白》主要腳色有福、祿、壽三仙及魁星、麻姑、白猿,《三仙會》多出值年、值月、值日及值時四位功曹,由劇中腳色可看出民眾的希望。 描述寺廟神明千秋華誕,福祿壽三仙下凡前往慶賀,其過程是:福仙上臺唱「崑頭」、唸定場詩,作自我介紹並說明今日乃某廟宇某神明千秋華誕,祂邀請二位老仙一同前往祝賀,然後祿仙、壽仙上臺一同駕祥雲前往祝賀。到了華堂,福仙獻魁星祝福信徒金榜題名、一門雙魁。祿仙獻麻姑祝福主人壽比南山龜鶴遐齡,壽仙則獻出白猿祝福主人長生不老。拜壽完畢,三仙各歸天曹。最後並合唱道:「榮華富貴千年享,福如東海壽南山,福祿財喜永流傳」。三仙白無唱腔,所有過場均以嗩吶吹牌,故其時間相當自由;一般三段演完約在廿分鐘左右。 在扮仙過程中另有一相當重要的儀式即─獻七星金(燒用七張壽金疊成者),其獻金時間並未見共通性。

福仙據說是周文王,文王有百子,多子在傳統觀念中就是福氣;祿仙據傳是富可敵國的石崇;壽仙是八百二十高壽的彭祖。福祿壽三仙代表民眾希望有福氣、有財富和長壽。福祿壽三仙所獻之寶也有其象徵義,福仙獻魁星,「魁星祝壽獻秋闈,獻出月丹桂蕊,御筆親點狀元郎,果然一門點雙魁」,魁星所代表的是功名,象徵人民希望狀元高中、一門雙魁;祿仙獻麻姑,「麻姑祝壽獻瓊漿,獻出瑞氣滿廳堂,慶祝南山萬年壽,龜鶴遐齡二八丈」,麻姑獻壽代表民眾希望長命百歲;麻姑是麻秋的女兒,麻秋天性兇暴,命百姓修築城牆,日夜不得休息,直到清晨雞啼才收工,麻姑心生憐憫,於是常常假裝雞叫,她一叫,群雞也都跟著叫,修城工作則可提早收班,後來被父親發現,要以重鞭處罰,麻姑就逃到牟川姑餘山修道,在北石橋飛昇上天成仙,受封為真人。 壽仙獻白猿。

傳說於7月l8日王母娘娘壽誕日,麻姑在珠絳河畔以靈芝釀酒,獻予王母娘娘,是稱麻姑獻壽。「白猿祝壽獻蟠桃,獻出長生永不老,福祿壽仙齊下降,好個麒麟萬丈高」,白猿獻蟠桃象徵希望長生不老。

由《三仙會》、《三仙白》的腳色、台詞觀之,其實是象徵民眾對福氣、財富、長壽以及功名的希望,透過演員假扮的神仙作仲介,以戲劇的呈現方式向神傳達人民的祈求。

(二)八仙的祝福

扮仙戲中出現八仙的戲碼有《醉仙》、《蟠桃會》和《太極圖》等三齣,其中《蟠桃會》與《太極圖》劇中八仙只是配腳。從醉仙劇中眾仙所吟詩句,「海屋添壽不等閒,飛鵝萬丈碧波天,多少靈芝生瑞草,年年白鶴獻壽添,今日跨鶴離海島,錦上添花實仙景,麻姑進酒並雙爵,慶賀人間福壽綿」。詞中的靈芝、瑞草象徵祥瑞,白鶴代表長壽,末兩句則直指爵位、福壽。

在醉仙劇中,最特殊的是瑤池金母宴請八仙時,八仙將餅乾、糖果擲給觀眾,使凡人共享神仙所吃的食品,神仙與凡人之間達到交融的境界。在八仙醉倒後神仙也回復人性,呂洞賓調戲何仙姑,醉態可掬步伐漫跚,彷彿人神之間並無差別,神仙也具有人性。 

(三)天官的賜福

扮仙戲與天官有關的戲碼有《天官賜福》、《太極圖》、《富貴長春》、《五福天官》等劇。在《天官賜福》劇中,天官奉玉旨帶領天上星君賜福積善之家,其中南極星君「將太極圖為壽,願其福壽綿長,壽添海屋」;天祿星掌理人間祿爵「特來筵前獻富貴萬年春」;月德張仙「特送麒麟兒為嗣,願其子孫奕世,瓜瓞綿綿」;天喜星「喜得加冠之喜,進爵之喜,喜事重重,滿門喜慶」;牛郎星則「願其年年如意,歲歲平安,稻生雙穗,五穀豐登」;織女星「敬獻天絲一端,願其蠶桑茂盛,彩帛豐盈,錦繡綾羅」。由眾星君所賜內容幾乎涵蓋民眾生活所需,除福壽、祿壽、富貴之外尚包括農業生產與布帛服飾,至於隨後出場的魁星則代表「五子登科」。

《太極圖》劇中賜福天官邀請東方老仙與八仙參加蟠桃大會。至華堂天官帶牛郎、織女星前來慶賀,「牛郎星年年五穀豐登,織女星絲帛豐盈」;東方老仙則帶南、北斗星代表「世年雙」與「節節高」。八仙則獻上白猿象徵「白猿獻財寶,長生永不老。」

《富貴長春》劇中賜福天官率五福神,五花神賜福積善之家,五福神獻上「堆金積玉滿銀箱,榮華富貴世無雙,金銀滾滾財源茂,贈金贈銀滿庫倉」;天官則「進爵三公積善堂,榮華富貴喜氣揚,玉堂金馬人堪羡,兒孫代代立朝綱」;五花神則折取蓬萊山頂四季珠花,象徵「富貴長春」之兆。在劇中所反映的是人民對財富、爵位與富貴等期望。

《五福天官》劇情與《天官賜福》類似,描述玉帝命賜福天官率領福、祿、壽、財、喜五福神,下凡賜福給人間積善之家,天官「賜你善家春富貴,福祿雙全壽綿長」。福神帶五福祝其「世代纘纓登金榜,瓜瓞綿綿及子孫」;祿神帶有金甲神賜其「祿位廣大指高陞,子孫代代出公卿,世代纘纓稱極品,滿門富貴最昌盛」;壽神帶有「百壽圖」前來敬獻「壽比南山日日新,百年偕老祝遐齡,生子及孫孫生子,一堂歡喜言語頻」;財神帶五路財神前來祝其「堆金積玉堂當積門,榮華富貴實堪祿」;喜神則帶著一團和氣前來「喜得子貴與妻賢,一團和氣萬萬年,無憂無慮真幸福,一日清閒一日仙」。最後眾仙齊賀積善人家「榮華富貴萬萬年,福祿壽財喜神齊下凡界,各獻祥瑞,但願得福主門庭永運降」。在《五福天官》中所反映人民祈求福祿壽、功成名就、子孫滿堂、祿位高昇、壽比南山、榮華富貴、子貴妻賢及一團和氣等期望。

(四)註生娘娘的賀禮

在扮仙戲的神仙戲之中,大體上是以福祿壽三仙和賜福天官為主導,唯有《金牌仙》因特殊「任務需要」而以註生娘娘、張仙等送子之神為主。

《金牌仙》劇中,玉帝命註生娘娘送文曲星下凡投胎到人間積善之家,這是表示天上星辰可投胎轉世到人間。而張仙奉註生娘娘之命護送文曲星下凡,途中遇到太白金星與太上老君言其「因城隍奏道凡間積善甚多,玉帝見喜,命我特送福祿壽金牌下凡」,「特送麟兒下凡投胎」表示積善之家是由賞善罰惡的地方神城隍所呈奏。

太白金星與太上老君又謂:「只為人間行善事,天賜福祿壽金牌到他家」,「此子本是財子貴,當朝一品封王侯」,表示唯有行善方有福報,而且為善將庇蔭子孫。《金牌仙》通常在結婚、彌月演戲酬神時演出,它代表民眾祈求麟子、望子成龍的期盼。

(五)《封王》、《封相》及《卸甲》的象徵意義

在神仙戲中觀眾透過天官、三仙下凡賜福予民眾;在人間戲中則反映民眾對歷史上因功受封者肯定,並期望自己也能效法其行獲此殊榮。質言之,無論韓擒虎封王、蘇秦封相或郭子儀卸甲,都是模擬傑出的歷史人物功成名就的故事,勉勵觀眾亦當效法古人行徑。 

(六)加官

加官其實是象徵官位節節高昇之意,代表職位的昇遷。 跳加官在京劇、崑劇及閩南各劇種都有。跳加官的劇中人物就是狄仁傑,他是唐朝第一位開科狀元,有一次唐明皇在梨園中閒遊,看見狄仁傑的兒子狄光,以父為榮,頭帶面具,手執朝冠,歌云「唐朝一品」隨舞,此即後來戲曲的辦仙「跳加官」,狄仁傑乃成為「祿」神。扮仙的第二段為跳加官,演員著紅蟒,口咬面具,手持奏板,俗稱啞口大仙,於表演中持紅布條,向觀眾亮出「加官晉祿」、「當朝一品」的祝福語。 在台灣梨園禁忌中有拿加官面具不得開口說話,否則將會失聲;又有加官面具雙眼鏤空處,不可戳刺,否則演員會失明之說。

(七)雙囍

金榜所代表的不僅是鍾景期金榜題名的故事,劇中鍾景期 又叫鍾濂,是中國唯一文武雙科狀元,穿狀元服代表金榜題名,葛明霞則穿鳳冠霞披,表示洞房花燭,二人比肩同進同出,代表闔家團圓。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和闔家團圓正是民眾所期待的。 俗稱尫婆對,

一般民間所言人生有四大樂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在金榜劇中已有金榜題名與洞房花燭兩大樂事,而其它兩大樂事則是由以口白方式唸出。「小生:今日你我夫妻相會好有一比。小旦:好比什麼?小生:好比久旱逢雨。小旦:他鄉遇故知。」於是人生四大樂事都已齊全。

金榜最後一段,是小生小旦拜謝天地神明保庇,並唱道:「這是老爺積德有,蒼天不負貧窮人」,反映的是高中狀元亦得心存感恩之心,感謝天地神明庇佑;其次,即使家境貧窮,但有志者事竟成,皇天必定不負苦心人。

台灣扮仙戲中可以看出,扮仙戲其實是反映人民對未來的期望,民眾假藉神仙為仲介向神明祈求福報,或以歷史人物故事影射信徒的期望。

在扮仙戲劇情中,我們也能歸納民眾祈求的項目,包括福氣、祿位、長壽、功名、富貴、升官、喜氣、祥瑞、財富、生貴子和闔家團圓等希望。而一般庶民的希望,在扮仙戲中幾乎已經全部涵蓋,難怪民間演戲時總是以扮仙為第一要務。

扮仙時必須視主神位階決定扮仙戲碼,比如土地公、有應公、大樹公和石頭公等位階較低之神祇,不可扮天官戲,因為擔心小神承受不起,可見即使神仙世界也是階級分明。

扮仙通常是在戲上演之前,首先由團主介紹劇團名稱,再說明今日乃某神千秋華誕,眾弟子(或某人)誠心向神明謝戲全台,希望神明庇佑眾弟子(或某人)闔家平安、大賺錢等吉祥語,祝福的內容包涵人間所有祈求。唸完之後燒金紙、燃放鞭炮才開始扮仙。

扮仙的過程是先演神仙戲,再演人間戲。人間戲通常選擇《加官》、《封王》、《封相》或《卸甲》其中一折,再加《金榜》組合而成。

扮仙完成之後,劇團稍作休息以便演員改妝、更換戲服,再演出正戲。

扮仙的類型有「公仙」與「私仙」兩種。仙就是由廟方或族群出資扮仙,為所有信徒酬神祈福。 扮完公仙之後,經常有信徒為個人還願、祈福,要求劇團為其扮仙,此為「私仙」,表示為私人所扮之意。扮私仙之前,團主會先報出扮仙者之姓名、地址及扮仙目的,並祝福他一切順利之後才開始扮仙。 扮仙次數通常不只一場,有時候扮仙所花費的時間比正戲表演還長,尤其是作醮、開廟等重大慶典,或神明壽誕當天,往往一整個下午都在扮仙,根本沒有演出正戲。然而,民眾都認為扮仙比演戲重要,因此戲可以不演,仙可不能不扮。

一般酬神戲演出,戲班的酬勞來自三部分,一是雙方所議定的戲金;二是觀眾或廟方執事者所貼之賞金;三是扮仙所得之紅包。 由於民眾熱衷於扮仙,因此扮仙所得的紅包也是劇團一大收入。在重要廟會中,扮仙場次必然激增,因此請主往往將戲金壓低,而戲班在不敷成本的情況仍然會接受請戲,因為扮仙所得足以彌補戲金之不足。梨園諺語有「加官禮恰濟過戲金銀」,就是形容跳加官(扮仙)的收入反而比戲金多,此外「醉仙半棚戲」,意謂表演「醉八仙」的禮金是戲金的一半,可見扮仙收入之豐。 在廟會中,每當神駕返廟,則正戲立即停止演出,改演扮仙戲以示莊重。

民眾子弟社團拜館互訪時,是以排場扮仙為禮;一般廟會、節慶,初一、十五,寺廟所播放的也是扮仙音樂。 扮仙戲的劇情都是描述神仙賜福和加冠晉祿的故事,扮仙戲的台詞、唱詞都是吉祥語,扮仙戲也呈現人民對未來的希望。扮仙內容反映台灣人民的價值觀及其人生追求的目標,在扮仙戲中民眾透過演員假扮的仙,向神表達他們對未來的期望。

清末時期民間信仰很盛行,風俗崇尚迎神 賽會,街頭巷尾、村莊、社區一年數次,一年的積蓄多用於迎神演戲的開銷。 很多村落只有在神明生日時才會請歌仔戲劇團或布袋戲來表演,既是神明生日,就必需祝賀,所以「扮仙」意即假扮仙人來祝賀的意思。演變至今, 「扮仙」成為一種不變的儀式,在每場正戲開演前都要「扮仙」。

獻金的作用有謂給當地的「好兄弟」、有謂可除穢、亦有稱敬神者。當金在燒時需拂過戲台上演出的道具,故對戲團而言,獻金可能是最重要的過程。

 歌仔戲的扮仙戲皆取材自北管,內容由神仙戲和人間戲兩部份所組成。神仙戲大都描述某神祗壽誕,由三仙、八仙、天官或各星君聯袂前往祝賀的情節。人間戲則是演出人世間的吉祥故事,多為歷史人物功成名就、封官晉爵的內容。

--------------------------------

台灣扮仙戲的象徵意義(一)
一、緒論

台灣傳統戲劇的演出型式有野台、內台、電視、電影等型態,其中又以野台型式最為普遍。而台灣民間野台式的演劇活動歷來與宗教信仰、歲時節慶、生命禮俗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質言之,民間演戲多因廟會、神誕、酬神、還願、婚喪、彌月等名目,因此,民間演戲除基本的娛樂功能之外,更具有祈福酬神的宗教意義。傳統戲劇多在外台表演且非純粹表演藝術,而為宗教儀式之一部分,俗諺說:“誤戲誤三牲”,意謂耽誤演戲等於耽誤祭典儀式,可見演劇活動在廟會慶典中的重性。

台灣民間演戲習俗,凡是與宗教信仰有關之演出,在正戲開演之前,必先表演一段“吉慶戲”,民間俗稱為“扮仙”。吉慶戲普遍流傳在中國各地,比如廣東的“例戲”、江浙地區的“討彩戲”或“口彩戲”、莆田的“弄仙”、閩南、台灣地區的“扮仙戲”等。

所謂的“扮仙”顧名思義就是演員扮演天上神仙,向神明祈求賜福。扮仙戲是民間演劇活動中的開場戲,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台灣民間無論任何劇種在正戲上演之前,一定先扮仙為信徒祈福,然後再表演正式戲文。傳統戲劇外台演出除非是由政府主辦之藝文活動或商業性質之促銷活動,否則一律要表演扮仙戲,但即使是純粹藝文活動或促銷活動,假如在廟口表演,也不能免俗必須先扮仙再演出正式戲劇。近年來台灣廟會有以露天電影取代傳統戲劇之情況,而在播放影片之前仍須先播放一段扮仙影片才能開始放電影,可見扮仙在台灣演劇活動中之重要性。本文試就扮仙戲的內容及其在台灣民間所象徵的意涵提出討論,藉以了解扮仙在演劇活動中之必要性與象徵意義。

二、 扮仙戲的介紹

(一)扮仙戲的特色

傳統戲劇在野台的表演多與宗教節慶有關,而在演出之前先為神明祝賀並為信徒祈福成為必要之程序。因此野台戲劇表演可分為兩個部分:一為扮仙戲,一為正戲。而兩者之間並無任何關連。

台灣的扮仙戲除了皮影戲使用潮調之外,其它劇種都使用北管音樂,演出時唱腔唸白皆用“官話”,戲劇音樂、曲調也都使用北管(有西皮、福路、崑腔) ,而且無論北管戲、歌仔戲、客家戲、九甲戲、傀儡戲、布袋戲都是使用同一程式,扮完仙之後再使用不同的語言、音樂曲調表演自己所屬的劇種。

扮仙戲都是一些情節簡單、內容單調的短劇,演出時間通常在二十分至三十分鐘之間。它的藝術性不高但宗教儀式性極強,扮仙主要目的是向神明祝賀、祈福,而非供人觀賞。

扮仙戲的內容是神仙戲和人間戲兩部分組成。神仙戲的劇情大都是描述某神明壽誕,而三仙、八仙、天官或各星君連袂前往祝賀的故事。人間戲則是演出人世間的吉祥故事,劇情都是敘述歷史人物功成名就、封官晉爵的內容。

(二)扮仙戲的戲碼

台灣傳統戲劇無論任何劇種在演出前必然要以扮仙戲作開場,而民間最常演的扮仙戲是《三仙白》、《三仙會》,其次為《醉八仙》、《天官賜福》,再其次為《蟠桃會》、《富貴長春》,而《大拜壽》、《太極圖》、《五福天官》及《金牌仙》則較少演出。

至於演齣戲碼是由廟方決定,如廟方未指定,戲碼則由劇團自行決定,但劇團多選擇《三仙白》及《三仙會》,因為三仙所需演員最少,因此最普遍。因為其它戲碼演員人數較多,相對增加成本。

台灣各地扮仙戲的曲調、文詞皆有所差異,此或為在流傳過程中有所增減改變,或為傳統劇本充斥錯別字而扭曲其原意之故。但大體而言,各地扮仙戲情節、台詞、唱曲都大致相同,以下僅介紹民間常演扮仙戲的故事大綱,以了解各種扮仙戲主要內容。

1.《三仙會》

劇情描述某寺廟神明千秋華誕,福祿壽三仙下凡前往慶賀,其過程是:福仙上台唱“昆頭”、唸定場詩,作自我介紹並說明今日乃某廟宇某神明千秋華誕,祂邀請二位老仙一同前往祝賀,然後祿仙、壽仙上台一同駕祥雲前往祝賀。到了華堂,福仙獻魁星祝福信徒金榜題名、一門雙魁。祿仙獻麻姑祝福主人壽比南山龜鶴遐齡,壽仙則獻出白猿祝福主人長生不老。拜壽完畢,三仙各歸天曹。最後並合唱道:“榮華富貴千年享,福如東海壽南山,福祿財喜永流傳”。

2.《三仙白》

其劇情大意與《三仙會》相同,但《三仙白》只有唸白,並無唱腔,《三仙會》有加四功曹,《三仙白》則無。

3.《大醉八仙》

某神千秋華誕,瑤池金母邀八仙前往祝賀,祝賀完成後金母取出萬年瓊漿宴請眾仙,結果八仙喝得酩酊大醉,醉步蹣跚神情可愛。表演過程是瑤池金母上台唱【點絳唇】,並說明今日乃某神生日將邀集八仙前往祝賀。之後漢鍾離、李鐵拐、張果老、曹國舅、呂純陽、韓湘子、藍采和及何仙姑上場唱【粉疊兒】,而後齊至瑤池請出瑤池金母,一齊駕著祥雲前往華堂慶賀。到了華堂眾仙各吟詩一首祝賀,之後瑤池金母取出萬年瓊漿,排開酒筵開飲,台上眾仙並將餅乾、糖果等食物丟給觀眾,使台上台下共享喜氣。最後八仙皆醉倒兩兩相扶下台。

4.《天官賜福》

劇情描述,賜福天官率領天上諸星君,下凡賜福人間樂善好施之家,以彰積德之報。表演內容為值年、值月、值日、值時公曹出台,恭侯天官降臨,天官出場謂其掌人間福祿,今奉玉旨率領眾星君下凡賜福樂善好施之士,後老人星、天祿星、月德張仙、天喜星、牛郎星、織女星出場,與天官駕祥雲下凡賜福。老人星賜其福壽綿長;天祿星掌理人間祿爵,特來獻富貴萬年春;月德張仙送麒麟兒願其瓜瓞綿綿;天喜星賜其喜事重重,滿門喜慶;牛郎星則賜五穀豐登,織女星獻天絲願其彩帛豐盈。之後魁星、財神像徵功名成就、財源廣進。賜福完畢一同拜壽後,眾星君各歸天曹。

北管戲《天官賜福》與京劇《天官賜福》內容雷同。

5.《蟠桃會》

瑤池金母千秋華誕,齊天大聖孫悟空、八仙、二郎神楊戩等均前往祝賀,途中孫悟空巧遇八仙,並與二郎神發生爭執,後經老仙勸解,三人才一齊前往拜壽。表演過程是,孫悟空出場謂其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押在五指山,幸被唐三藏搭救,隨其赴西天取經回來,被封為齊天大聖。今瑤池金母壽誕祂也將前往祝賀。而後八仙陸續出場,孫悟空則調皮地模仿八仙動作,到了聚仙橋,二郎神楊戩出現,孫悟空譏笑祂的妹妹華山聖母私配凡夫沾辱天庭,雙方針鋒相對正要開打之際,所幸老仙出面化解衝突,邀兩仙一同前往拜壽。

《蟠桃會》原是北管戲《寶蓮燈》其中一折,但通常用作扮仙戲單獨演出。

以上所引《三仙會》、《三仙白》、《醉八仙》、《天官賜福》及《蟠桃會》五齣戲碼為台灣民間常見之扮仙戲,另外尚有《富貴長春》 、《五福天官》、《太極圖》幾種扮仙戲,但內容與前面幾出都大同小異。《富貴長春》是敘述賜福天官率福、祿、壽、財、喜等五福星君,下凡人間賜福予積善之家。《五福天官》也是敘述賜福天官奉玉旨率領五福星君,賜福樂善好施之家。其中福神賜予福氣,祿星帶金甲神,壽星帶百壽圖、財星帶五路財神,喜神帶一團和氣賜予積善之家。《太極圖》內容演出賜福天官邀集東方老仙、八仙等同往慶賀蟠桃大會。到了華堂之上,天官獻上牛郎、織女星,東方老仙獻上南、北斗星,八仙獻白猿以示慶賀。《金牌仙》則是描述註生娘娘奉玉帝之命,送文曲星下凡投胎到人間積善之家。張仙奉命親送文曲星下凡,途中遇見太白金星送福、祿、壽金牌,與太上老君送麟兒,三仙於是一齊前往賜福給積善之家。

(三)人間戲戲碼

扮仙戲可分為神仙戲與人間戲兩部分,神仙戲是天上神仙、星君下凡賜福的內容,人間戲則為歷史人物​​功成名就闔家團圓的故事。人間戲種類有《加官》、《封王》、《封相》、《卸甲》及《金榜》,其中《金榜》是必演之戲,其它戲碼則以組合方式演出。

一般而言,《三仙會》、《三仙白》之後是接《加官》再接《金榜》;《天官賜福》則接《封相》再接《金榜》;《富貴長春》之後接《卸甲》再接《金榜》。以下僅就人間戲劇情作概略介紹。

1.《加官》

又稱“跳加官”,演員著官服、戴官帽,口咬面具,手持奏版上場,後場僅以單皮鼓、梆子和響盞三種打擊樂器伴奏。加官在亮相、走四角之後,打開寫有“天官賜福”、“加官晉祿”或“當朝一品”的布條,向觀眾展示。加官俗稱“啞吧仙”,因表演時演員以口咬住面具,沒有唱腔也沒有唸白之故,梨園諺語有“跳加官歹開嘴”俚語。

加官系唐代宰相狄仁傑之民間傳說:唐明皇在位時,在宮中命文武百官分扮腳色粉墨登場,狄仁傑因年紀老邁羞於妝扮,只得戴上面具表演,即為跳加官之由來。此說只是民間傳說不可信,因唐明皇即位之時(西元七​​一二年),狄仁傑已過世(西元七00年),自然不可能擔任唐明皇之宰相。但基於唐明皇對梨園之貢獻,因此民間關於戲劇傳說,如戲神西秦王爺唐明皇扮演醜腳,命百官扮戲等傳說,都推說是唐明皇。

2.《封王》、《新封王》

劇情描述韓擒虎平定番亂凱旋歸來,受封為“定國公”的故事。韓擒虎為隋大將,隋文帝命之為滅陳先鋒,率兵攻入建康,俘陳後主,進位上柱國,但史實上並無平定番亂受封為“定國公”之事。

《封王》與《新封王》故事情節相同,但使用曲牌不同。《封王》通常在《醉八仙》之後演出,但如演《封王》則不必跳加官。

3.《封相》

劇情敘述蘇秦說服六國,合縱對抗秦國,並受封為六國丞相之故事。蘇秦為戰國時代縱橫家代表人物,奉燕昭王之命入齊從事反間工作,防止齊國謀燕,齊湣王末年被任為相國,當時秦昭王約齊湣王並稱東西帝,蘇秦勸說齊王取消帝號合縱攻秦,後因反間身分暴露被車裂而亡。歷史上並未有蘇秦封六國丞相之史實,但民間傳說則有蘇秦掛六國相印之說。

《封相》通常在《天官賜福》之後演出。

4.《卸甲》

描述唐代大將郭子儀奉命平定安史之亂,班師回朝皇帝封為中書令,並在望春樓設酒筵慰勞,席中皇帝欲親自為郭子儀卸下戰甲以示君王養士尊賢,因郭子儀再三懇辭,皇帝乃改命李白、龔敬二臣作陪。

5.《新卸甲》

郭子儀率領五個兒子平定安史之亂凱旋回京,至長亭李白、高力士前來迎接,郭子儀請兒子先行回家,自己則上朝晉見皇上,到了朝廷皇帝大喜封他為汾陽王,不料郭子儀長期征戰,因換袍而得卸甲風寒,昏倒在金階之上,皇帝乃脫下龍袍為之覆蓋,並加封萬代公侯。

郭子儀平安史之亂,封中書令、汾陽王均屬史實,但皇帝是否親自為卸甲,或以龍袍加身則不得而知。

《卸甲》通常與《富貴長春》聯演,先演《長春》後加《卸甲》,最後再以《金榜》收尾。

6.《金榜》

劇情描述鐘景期狀元及第後,回家與夫人葛明霞團聚,夫妻拜謝天地的故事。

《金榜》又稱《尪婆對》,為扮仙中必演之一段,取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及闔家團圓之意。此外,在戲劇結束之後,也要再出場向觀眾行禮致意,一為感謝觀賞,二為祝福觀眾闔家團圓。

 

台灣扮仙戲的象徵意義(二)
【扮仙戲的象徵意義】
扮仙戲雖然內容枯燥,卻是台灣演劇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扮仙內容其實就是反映民眾對未來的期待,透過扮仙由神仙同事向神明祈求福分。
(一)三仙的祝福
《三仙會》、《三仙白》主要腳色有福、祿、壽三仙及魁星、麻姑、白猿,《三仙會》多出值年、值月、值日及值時四位功曹,由劇中腳色可看出民眾的希望。
福仙據說是周文王,文王有百子,多子在傳統觀念中就是福氣;祿仙據傳是富可敵國的石崇;壽仙是八百二十高壽的彭祖。福祿壽三仙代表民眾希望有福氣、有財富和長壽。福祿壽三仙所獻之寶也有其象徵義,福仙獻魁星,「魁星祝壽獻秋闈,獻出月丹桂蕊,御筆親點狀元郎,果然一門點雙魁」,魁星所代表的是功名,象徵人民希望狀元高中、一門雙魁;祿仙獻麻姑,「麻姑祝壽獻瓊漿,獻出瑞氣滿廳堂,慶祝南山萬年壽,龜鶴遐齡二八丈」,麻姑獻壽代表民眾希望長命百歲;壽仙獻白猿,「白猿祝壽獻蟠桃,獻出長生永不老,福祿壽仙齊下降,好個麒麟萬丈高」,白猿獻蟠桃象徵希望長生不老。
由《三仙會》、《三仙白》的腳色、台詞觀之,其實是象徵民眾對福氣、財富、長壽以及功名的希望,透過演員假扮的神仙作仲介,以戲劇的呈現方式向神傳達人民的祈求。
(二)八仙的祝福
扮仙戲中出現八仙的戲碼有《醉仙》、《蟠桃會》和《太極圖》等三齣,其中《蟠桃會》與《太極圖》劇中八仙只是配腳。從醉仙劇中眾仙所吟詩句,「海屋添壽不等閒,飛鵝萬丈碧波天,多少靈芝生瑞草,年年白鶴獻壽添,今日跨鶴離海島,錦上添花實仙景,麻姑進酒並雙爵,慶賀人間福壽綿」。詞中的靈芝、瑞草象徵祥瑞,白鶴代表長壽,末兩句則直指爵位、福壽。
在醉仙劇中,最特殊的是瑤池金母宴請八仙時,八仙將餅乾、糖果擲給觀眾,使凡人共享神仙所吃的食品,神仙與凡人之間達到交融的境界。在八仙醉倒後神仙也回復人性,呂洞賓調戲何仙姑,醉態可掬步伐漫跚,彷彿人神之間並無差別,神仙也具有人性。
(三)天官的賜福
扮仙戲與天官有關的戲碼有《天官賜福》、《太極圖》、《富貴長春》、《五福天官》等劇。在《天官賜福》劇中,天官奉玉旨帶領天上星君賜福積善之家,其中南極星君「將太極圖為壽,願其福壽綿長,壽添海屋」;天祿星掌理人間祿爵「特來筵前獻富貴萬年春」;月德張仙「特送麒麟兒為嗣,願其子孫奕世,瓜瓞綿綿」;天喜星「喜得加冠之喜,進爵之喜,喜事重重,滿門喜慶」;牛郎星則「願其年年如意,歲歲平安,稻生雙穗,五穀豐登」;織女星「敬獻天絲一端,願其蠶桑茂盛,彩帛豐盈,錦繡綾羅」。由眾星君所賜內容幾乎涵蓋民眾生活所需,除福壽、祿壽、富貴之外尚包括農業生產與布帛服飾,至於隨後出場的魁星則代表「五子登科」。
《太極圖》劇中賜福天官邀請東方老仙與八仙參加蟠桃大會。至華堂天官帶牛郎、織女星前來慶賀,「牛郎星年年五穀豐登,織女星絲帛豐盈」;東方老仙則帶南、北斗星代表「世年雙」與「節節高」。八仙則獻上白猿象徵「白猿獻財寶,長生永不老。」
《富貴長春》劇中賜福天官率五福神,五花神賜福積善之家,五福神獻上「堆金積玉滿銀箱,榮華富貴世無雙,金銀滾滾財源茂,贈金贈銀滿庫倉」;天官則「進爵三公積善堂,榮華富貴喜氣揚,玉堂金馬人堪羡,兒孫代代立朝綱」;五花神則折取蓬萊山頂四季珠花,象徵「富貴長春」之兆。在劇中所反映的是人民對財富、爵位與富貴等期望。
《五福天官》劇情與《天官賜福》類似,描述玉帝命賜福天官率領福、祿、壽、財、喜五福神,下凡賜福給人間積善之家,天官「賜你善家春富貴,福祿雙全壽綿長」。福神帶五福祝其「世代纘纓登金榜,瓜瓞綿綿及子孫」;祿神帶有金甲神賜其「祿位廣大指高陞,子孫代代出公卿,世代纘纓稱極品,滿門富貴最昌盛」;壽神帶有「百壽圖」前來敬獻「壽比南山日日新,百年偕老祝遐齡,生子及孫孫生子,一堂歡喜言語頻」;財神帶五路財神前來祝其「堆金積玉堂當積門,榮華富貴實堪祿」;喜神則帶著一團和氣前來「喜得子貴與妻賢,一團和氣萬萬年,無憂無慮真幸福,一日清閒一日仙」。最後眾仙齊賀積善人家「榮華富貴萬萬年,福祿壽財喜神齊下凡界,各獻祥瑞,但願得福主門庭永運降」。在《五福天官》中所反映人民祈求福祿壽、功成名就、子孫滿堂、祿位高昇、壽比南山、榮華富貴、子貴妻賢及一團和氣等期望。
(四)註生娘娘的賀禮
在扮仙戲的神仙戲之中,大體上是以福祿壽三仙和賜福天官為主導,唯有《金牌仙》因特殊「任務需要」而以註生娘娘、張仙等送子之神為主。
《金牌仙》劇中,玉帝命註生娘娘送文曲星下凡投胎到人間積善之家,這是表示天上星辰可投胎轉世到人間。而張仙奉註生娘娘之命護送文曲星下凡,途中遇到太白金星與太上老君言其「因城隍奏道凡間積善甚多,玉帝見喜,命我特送福祿壽金牌下凡」,「特送麟兒下凡投胎」表示積善之家是由賞善罰惡的地方神城隍所呈奏。
太白金星與太上老君又謂:「只為人間行善事,天賜福祿壽金牌到他家」,「此子本是財子貴,當朝一品封王侯」,表示唯有行善方有福報,而且為善將庇蔭子孫。《金牌仙》通常在結婚、彌月演戲酬神時演出,它代表民眾祈求麟子、望子成龍的期盼。
(五)《封王》、《封相》及《卸甲》的象徵意義
在神仙戲中觀眾透過天官、三仙下凡賜福予民眾;在人間戲中則反映民眾對歷史上因功受封者肯定,並期望自己也能效法其行獲此殊榮。質言之,無論韓擒虎封王、蘇秦封相或郭子儀卸甲,都是模擬傑出的歷史人物功成名就的故事,勉勵觀眾亦當效法古人行徑。
(六)加官
加官其實是象徵官位節節高昇之意,代表職位的昇遷。
跳加官在京劇、崑劇及閩南各劇種都有。加官顧名思義是加高官位,也是祈求升官之意。在台灣梨園禁忌中有拿加官面具不得開口說話,否則將會失聲;又有加官面具雙眼鏤空處,不可戳刺,否則演員會失明之說。
(七)金榜的故事
金榜所代表的不僅是鍾景期金榜題名的故事,劇中鍾景期穿狀元服代表金榜題名,葛明霞則穿鳳冠霞披,表示洞房花燭,二人比肩同進同出,代表闔家團圓。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和闔家團圓正是民眾所期待的。
一般民間所言人生有四大樂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在金榜劇中已有金榜題名與洞房花燭兩大樂事,而其它兩大樂事則是由以口白方式唸出。「小生:今日你我夫妻相會好有一比。小旦:好比什麼?小生:好比久旱逢雨。小旦:他鄉遇故知。」於是人生四大樂事都已齊全。
金榜最後一段,是小生小旦拜謝天地神明保庇,並唱道:「這是老爺積德有,蒼天不負貧窮人」,反映的是高中狀元亦得心存感恩之心,感謝天地神明庇佑;其次,即使家境貧窮,但有志者事竟成,皇天必定不負苦心人。
由台灣扮仙戲中可以看出,扮仙戲其實是反映人民對未來的期望,民眾假藉神仙為仲介向神明祈求福報,或以歷史人物故事影射信徒的期望。
在扮仙戲劇情中,我們也能歸納民眾祈求的項目,包括福氣、祿位、長壽、功名、富貴、升官、喜氣、祥瑞、財富、生貴子和闔家團圓等希望。而一般庶民的希望,在扮仙戲中幾乎已經全部涵蓋,難怪民間演戲時總是以扮仙為第一要務。
【扮仙的規矩】
(一)戲碼的選擇
扮仙戲戲碼的選擇主要是根據以下條件來決定。
1. 戲金多寡
戲金較高時可以選擇腳色較多的天官戲、《蟠桃會》等劇,戲金不多就以《三仙白》充數。其中價碼最高的是《天官賜福》,其次《蟠桃會》和《醉八仙》。
2. 劇團演員人數
一般劇團演員人數多在十人以下,而有些扮仙戲腳色則多達一、二十人,此非劇團所能負擔,因此即使雇主點戲,劇團也無法演出。但一般而言,扮仙戲的演員人數,會與接著要扮演的正戲腳色人數相符,亦即通常由扮仙的原班人員演出正戲。
3. 主神位階的高低
民間宗教信仰大抵是對照傳統政治制度,在政治上最高的是皇帝對應宗教上的玉皇大帝;最基層的村里長,對應宗教上的土地公,因此神也有所謂的神格。其中王爺信仰相當於政治上的王爺、千歲;媽祖(天后)相當於皇后;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則相當於帝王。
扮仙時必須視主神位階決定扮仙戲碼,比如土地公、有應公、大樹公和石頭公等位階較低之神祇,不可扮天官戲,因為擔心小神承受不起,由此可見即使神仙世界也是階級分明。
(二)扮仙的步驟
扮仙通常是在戲上演之前,首先由團主介紹劇團名稱,再說明今日乃某神千秋華誕,眾弟子(或某人)誠心向神明謝戲全台,希望神明庇佑眾弟子(或某人)闔家平安、大賺錢等吉祥語,祝福的內容包涵人間所有祈求。唸完之後燒金紙、燃放鞭炮才開始扮仙。
扮仙的過程是先演神仙戲,再演人間戲。人間戲部分通常選擇《加官》、《封王》、《封相》或《卸甲》其中一折,再加《金榜》組合而成。
扮仙完成之後,劇團稍作休息以便演員改妝、更換戲服,再演出正戲。
(三)公仙與私仙
扮仙的類型有「公仙」與「私仙」兩種。公仙就是由廟方或族群出資扮仙,為所有信徒酬神祈福。
扮完公仙之後,經常有信徒為個人還願、祈福,要求劇團為其扮仙,此為「私仙」,表示為私人所扮之意。扮私仙之前,團主會先報出扮仙者之姓名、地址及扮仙目的,並祝福他一切順利之後才開始扮仙。
扮仙次數通常不只一場,有時候扮仙所花費的時間比正戲表演還長,尤其是作醮、開廟等重大慶典,或神明壽誕當天,往往一整個下午都在扮仙,根本沒有演出正戲。然而,民眾都認為扮仙比演戲重要,因此戲可以不演,仙可不能不扮。
一般情況扮公仙時最為莊嚴隆重,一切按步就班;而私仙時劇團會刻意加快演出節奏,因此往往會愈演愈快,扮私仙的時間通常不及公仙的一半。
(四)扮仙的酬勞
一般酬神戲演出,戲班的酬勞來自三部分,一是雙方所議定的戲金;二是觀眾或廟方執事者所貼之賞金;三是扮仙所得之紅包。
由於民眾熱衷於扮仙,因此扮仙所得的紅包也是劇團一大收入。在重要廟會中,扮仙場次必然激增,因此請主往往將戲金壓低,而戲班在不敷成本的情況仍然會接受請戲,因為扮仙所得足以彌補戲金之不足。梨園諺語有「加官禮恰濟過戲金銀」,就是形容跳加官(扮仙)的收入反而比戲金多,此外「醉仙半棚戲」,意謂表演「醉八仙」的禮金是戲金的一半,可見扮仙收入之豐。
【結論——象徵人民希望的扮仙戲】
扮仙是民間演劇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民間請戲有時劇團因天災、意外事故而無法演出,是否須付戲金是依據有無扮仙作標準,扮完仙即使無法演出也必須悉數付給戲金,如未扮仙則須擇期重演,無須支付任何費用。
在廟會中,每當神駕返廟,則正戲立即停止演出,改演扮仙戲以示莊重。且重要廟會經常因扮仙耽誤正戲演出,甚至無法表演,但民眾卻不以為意,因為扮仙當然比作戲重要。
民眾子弟社團拜館互訪時,是以排場扮仙為禮;一般廟會、節慶,初一、十五,寺廟所播放的也是扮仙音樂。
扮仙戲的劇情都是描述神仙賜福和加冠晉祿的故事,扮仙戲的台詞、唱詞都是吉祥語,扮仙戲也呈現人民對未來的希望。扮仙內容反映台灣人民的價值觀及其人生追求的目標,在扮仙戲中民眾透過演員假扮的仙,向神表達他們對未來的期望,而神人之間在扮仙過程得到交會與融合。

---------------------------------

=========================

阿德戲館 - https://goo.gl/zb0Mal

八仙的基本應是十人(八仙加王母娘娘加童兒),可能也是劇團前場的基本人數(但今天這個童兒需王母娘娘特別照顧)
扮八仙中的王母娘娘,右邊的小朋友可能要扮童兒,但又不太行,只好由左邊的大人帶一下

 


野台----胡撇仔+野台戲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17日, 2017
當盛裝的野台戲藝人,在炙熱氣溫中、賣力搬演「胡撇仔」的胡謅搞笑戲時,他們心中卻仍惦念著後台的幼小子女,在極短促的進出場空檔,將襁褓的幼兒抱起,盡情疼惜…
幾年來創作不斷推陳出新,這回我迷上了台灣大街小巷曾隨處可見的「野台戲」。
當朋友乍聽我有這個念頭,個個露出狐疑的神情,怎麼一個聽慣了西洋歌劇、京劇、崑曲的人,竟會看上了這通俗鄉土、在某些人眼中不登大雅之堂的「野台戲」?!
不同於那已步入殿堂的京劇與崑曲等,野台上的歌仔戲可是道道地地的台灣鄉土劇,更是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最甜美的童年記憶!
單看外觀,當燈光投射在由五彩繽紛帆布包紮起的戲台上,在夜幕低垂的大街小巷,甚至荒郊野地裡,真像一個超現實的花花世界。搭上台上人物信手拈來的獨特造型,即興發揮的戲劇情節,野台戲的張力自成一格,大氣磅礡、渾然天成,相較任何可想見的cosplay,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我就見過一位扮演勾魂婆的男演員,將民間常見的紙錢、香柱往頭上隨意一插,再搭配一朵大紅花,雖然詭異卻韻味無窮。演員臉上塗著白粉及乖張的腮紅,以及那雙空洞無神的雙眼,真是勾魂攝魄,令人不禁打個寒顫。光看這些五光十色襯托下的人物造型與故事情節,野台戲就是個了不起的創作題材。
野台戲來無影去無蹤,它或在一處車水馬龍的路邊,或在一處逼仄、侷促的小巷弄裡,甚或是在山之巔、海之角的廟埕廣場上,恰如夜空中的流星,野台戲能將原本黝暗寂寥的周遭環境霎時變成一座光影繽紛的人間劇場,一場流動的盛宴,具體呈現出文字難以描繪的台灣人文風景。
在每個人都可隨興發表意見且具影響力的後網路時代裡,整體社會將無可避免的日趨庸俗化,當所謂上層結構文化受到擠壓且日趨無力時,我卻在野台戲場域體會到台灣土地最底層、卻最有活力的文化面貌。
除了追尋藝術的肯定與成就,與庶民生活緊密相依的野台戲團,不斷在與嚴酷現實生活搏鬥,當盛裝的野台戲藝人,在炙熱氣溫中、賣力搬演著傳統老戲,或俗稱「胡撇仔」的胡謅搞笑戲時,他們心中卻仍惦念著後台的幼小子女,就連在極短促的進出場空檔,仍會情不自禁地將襁褓的幼兒抱起,盡情疼惜,而就在同時,後台的另一個不起眼角落,往往還放著一個熱氣蒸騰、能填飽一團老小肚皮的大電鍋。
別名「民戲」的野台戲,本就與庶民同在,為此,在諸多藉此維生的劇團身上,總可見到那怎麼也無法掩飾、來自草根的誠懇與稚真,例如他們就深信,自己的演出除了娛樂大眾,更有酬神與供冥界兄弟欣賞的功能,為此即使戲台下空無一人,他們也不會懈怠演出,更會在夜戲完畢後再度扮仙, 只為提醒好兄弟,戲已結束,他們儘可離去。這種敬神如神在的執著與認真,叫我著迷與尊敬。
而我這個不請自來的闖入者,在跟拍期間,更受到他們如自家人般的對待,吃的、喝的除了有我一份,甚至還會叮嚀我騎車慢一點、衣服要穿暖和。 我的「野台戲」拍攝,在台灣特有的人情裡充滿喜樂。
拍攝野台戲讓我有機會窺見一個不熟悉的世界,而許多流轉在戲棚間的俚語,竟能言簡意賅地闡明為人處事之道與敦厚的文化特質,例如:
「戲棚飯桶咖大,不缺給人一個碗、一雙筷。」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樹再大也要有樹根,樹根顧乎著,才會有樹蔭。」
這些沒有任何潤飾、甚至近似粗俗的語彙,卻也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
為了完成「野台戲」專題,我拍了近四萬張影像檔案,更為此耗費了比拍攝期還多數倍的時間去編輯、整修。在多似繁星的影像中,我以野台戲演出的流程來編輯呈現,從扮妝、扮仙、日戲,一路到中場的後台人生,再到晚間、夜戲登場依序呈現。至於拍攝時的點滴與感受,且讓我隨著書的鋪陳向您娓娓道來。
願這個我自己拍得歡喜也感恩的題目,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觀照與參考,讓更多人能順乎人情,以開放的視野來了解早已存在我們周遭的珍寶。
此刻,您不妨回到過去,變身為一位好奇的小小孩,盡量睜大雙眼,如路過一個野台戲現場那般,來欣賞這部以紙本型式演出的「野台戲」吧! (本文摘自《野台戲》一書,時報文化出版)


扮仙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18日, 2017
「日日春、年年春,大家身體健康,在家享和樂,出外保平安,孩子在校會讀書,大人工作賺大錢……」下午吉時一到,戲台報幕聲響起,日戲(正戲)上演前的扮仙就要登場。
野台戲演出大多與宗教節慶有關,為此在日戲上演前都會有為神明祝賀,為百姓祈福的扮仙戲。扮仙戲大多是一種情節簡單、內容平淡的短劇,演出時間通常在二十至三十分鐘之間。它的藝術性不高但宗教性極強,具有一種儀式功能,台灣非公演形式的民間戲曲表演,在正戲上場前,一定會有扮仙戲。
而野台戲最常演的扮仙戲有不需要太多演員的《三仙白》、《三仙會》,或需要更多演員參與的《醉八仙》、《天官賜福》。
演給神明看的「扮仙」往往比能娛樂大眾的正戲還來得重要(正戲可不演,仙不能不扮)。民間規矩,戲班若碰上不可抗力以致於無法繼續演出時,只要扮過仙了,就算完整演出,邀請單位仍得悉數支付酬金。
我很喜歡天人合一、帶有濃厚祝賀與祝福之意的扮仙,某些大型廟會的扮仙更是賞心悅目、美不勝收。明華園天字團在台南鹽埕北極殿的扮仙演出就是個絕例:是夜大雨滂沱,仍驅散不了戲台下民眾的熱情,當莊嚴鑼鼓聲響起,大幕一開,象徵福祿壽的三仙已安坐在舞台中央,在報出神明生日,說了無數吉祥話後,三仙邀請各路仙子,一同前往祝壽。當眾仙來到華堂,花女載歌載舞,文武財神一字排開的陣仗,豐溢壯觀地叫人沸騰不已。而最令人感動的是該團的當家小生陳昭香女士,不因自己是劇團台柱,仍與晚生一起扮演眾小仙,誠心地向保生大帝祝壽。那豐盛卻又隆重無比的氣氛,讓人山人海的廟埕廣場宛如天上人間,只覺得天上的壽誕盛會可能也不過如此。
秀琴歌劇團在十二佃的演出也讓人印象深刻,原來廟方為慶祝建廟兩百年,特別回大陸謁袓迎取香火,由當地子弟組成的宋江陣,自台南機場將香火迎回走進廟埕廣場時,廟方鐘鼓齊鳴,四境煙火燃放,戲台上樂音響起,秀琴歌劇團特地穿上最華美的戲服,以隆重大禮扮仙,那熱鬧又莊嚴的氛圍讓人領教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扮仙雖是人身企盼的終極投射,有時卻也力不從心,我在小琉球驚見在島上演出有段時日的千葉興劇團,當看見幾位老演員在酷熱天氣下,揮汗如雨地穿著厚重戲服扮仙,他們的莊嚴法相及專注眼神仍掩不住身心的疲憊,讓人看得心疼。
扮仙戲最有趣的部分是在結束前都會有例行的灑仙酒,尤其是扮演《大醉八仙》時,在台上喝得酩酊大醉的仙人也會將酒自舞台灑下,雨露均霑地與台下觀眾分享。灑酒之後,八仙更會將廟方或民眾提供的糖果餅乾自舞台上拋下來。當台上的八仙用力地將糖果餅乾甚至是紅包拋下,大人、小孩紛紛以紙箱、水桶搶接的畫面,十分有趣。
我喜歡扮仙,更愛隱含在它背後的祈禱祝賀之意,它在在顯示生而為人及生存的不易。據說小琉球三年一度的王爺慶典前夕,長年在外捕魚的遠洋漁船,都會想盡辦法,加足馬力自全球各地趕回,他們要在野台戲第一個鑼鼓點敲下前趕回為神明慶生,感謝祂一年的保庇。
說來難以置信,據說當慶祝王爺生日的野台戲鑼鼓一開,那一整個星期,二十四小時戲劇演出都不能中斷。而慶典前夕那一個星期,歸心似箭的漁船,在海面上點點出現的盛景,是很讓人難忘的。
每個正戲開演前的扮仙,雖有酬神之義,但更有為信眾祈福的訴求,這一個具高度象徵意義的演出,讓我不免想起,田永成校長曾對我說的經歷。他說小琉球的成年人都記得童年就學時最怕大人來學校找人,那通常是表示家裡出了事。田校長說他有回從教室被喚出,在極度驚嚇中被告知自己的叔叔已海難喪生,而他被喚當下的忐忑心情,讓他這一輩子都無法忘懷。
「四時無災大賺錢……」我在那一個藉著扮仙向上蒼祈盼圓滿人生的戲台底下,衷心祈求天上神明藉著祂子民的誠摯扮仙,保佑所有信眾都平安健康。(本文摘自《野台戲》一書,時報文化出版)


1952年--耕者有其田+扮仙

123731639803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