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敏達多辯才 兼富甲一方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說苑‧雜言》載,孔子曾親口說:「賜之敏賢於丘也。」賜指子貢,名端木賜。敏即思想敏銳,思維靈活。丘指孔子。孔子作為儒學開宗第一人,學問之淵博自然也是第一流的,卻認為自己的聰敏不如一個弟子,可知這位子貢的聰慧敏捷確然舉世無雙。孔子在世時,門下弟子三千,達者七十有二。子貢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幾乎是最特別的弟子。

《論語》之中,子貢與孔子的互動對話記載最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有關子貢的傳記描寫最為詳盡,篇幅最長。子貢之敏,在學問、在外交、在商道,且在「言語」一門猶為突出,成為孔子讚賞的十大弟子之一。

尊師重道,勤思好問,與孔子結教學相長之善緣;他心繫故土,妙語護國,在人間成五國運勢之興衰;他還精通商道,樂善好施,為後世樹「儒商」始祖之傳奇。子貢聰穎而古道熱腸,彷彿一枚質地真純的璞石,在恩師孔子的諄諄教誨下,一步步打磨成溫潤如玉的謙謙賢士。


子貢(網路圖片)
敏於學 切問近思

衛都朝歌是子貢的故鄉,曾為殷商王朝的四代陪都,那裡多生活著先朝遺民。加之衛國實行「通商惠工」的政策,此地商業氛圍非常濃厚。生於商人家庭的子貢,自小耳濡目染,隨家族經商,對商道已頗有領悟。

相傳子貢十七歲拜師孔子,隨孔子遊於列國,二十多歲繼承祖業,成為一方富賈。他豐富的人生經歷遠不止於此,學習、經商期間,子貢還擔任魯、衛之相,出使四方,是一位富貴賢達、縱橫天下的儒士。

子貢的這一切成就,離不開孔子的悉心栽培;而他學習的途徑,則主要是向孔子發問。在《論語》中,子貢名字出現的次數遠多於其他弟子,其主要內容便是師徒的二人的問答。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顏淵》)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矣!」(《學而》)

他有志於學,以衛國大夫孔文子為例,請教孔子學習的方法。孔子為他歸納兩點:天分高且熱愛學習,不以向地位、學識不如自己的人求教為恥。他有出仕經歷,在政事上希望有所作為,孔子回答:糧食充足,武備修整,百姓信任足矣。同時,他還苦心告誡子貢,為政萬不可失信於民。

子貢經商致富,更希望富而有德,便問,如果做到貧窮而不諂媚,富貴而不驕縱是不是就足夠了?孔子則對他提出進一步的期望,貧窮而快樂,富貴而懂得禮儀是更好的。子貢由此及彼,聯想到《詩經》的句子,再次發問,是不是就像不停地打磨玉石一樣,君子也要不斷地提升道德境界?孔子見他有如此悟性,喜而讚曰:「這樣,我可以和你談論《詩經》了!」

子貢所問之事,大抵圍繞學問、政事、商道三方面展開,都是與他生活息息相關之事。而孔子也總是諄諄教誨,傾囊相授。勤思好問,無疑是他掌握儒學真傳的秘訣,而天資聰穎又讓他從現實人事出發,提出具體而具現實意義的問題,暗合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育理念。他不僅得到老師真誠而詳盡的解答,這一次次的對話內容更作為儒家精華收入典籍中供後世借鑒。子貢發問,不僅讓他儒學上精進不已,更讓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變得親切而淺顯,惠及後人。

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子貢也很想了解老師對自己的評價,便在某一天虛心請教孔子,得到「瑚璉之器」的雅稱。「瑚璉」是古時祭祀時盛黍稷的禮器,極為尊貴華美。在孔子看來,子貢已成大器,是堪當大任的國家棟樑。這似乎已是最高的讚美,然而孔子也有「君子不器」的說法。《易經》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大道無形,器物有形,人若局限於某種具體事物的功用中,就無法繼續提升,領悟更高的大道。子貢的才識與修養雖然出類拔萃,但學無止境,不可廢止。孔子簡潔的一言,語出雙義,不僅鼓勵子貢的成就,而且對他提出更上一層樓的殷切期望。


瑚璉之器(網路圖片)
敏於辯 折衝樽俎

思維敏捷反映到語言上,就成了能言善辯。子貢敏而善辯,形成善於應對、嫻於辭令的優點。因而,他與孔子的互動時常變成一場辯論。《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

難道真是孔子比不上徒弟嗎?子貢曾說過,拿牆作比喻,自己的學問只到肩膀那麼高,人們能夠窺見牆內居室的美好;孔子的學問高至數仞,一般人卻看不到牆內宗廟殿堂的莊嚴富麗。他發問是為了求知,並非和老師一爭高下。同時,他還以使者的身份遊說列國,憑藉珠璣妙語扭轉天下大勢,印證孔子「瑚璉之器」的論斷。

在子貢任職魯國時,齊相田常欲作亂,卻忌憚幾位重臣的勢力,準備派他們的軍隊攻打魯國。孔子聽說後,召集門下商議救國對策,前幾位徒弟請求出使齊國,都被拒絕了,直到子貢站出來,孔子才把重任交付於他。

子貢入齊,以「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為由,勸田常棄魯攻吳。齊攻魯,肯定會成功,但國君會因此驕傲,功臣會更加顯貴,毫無功勞的田常就會被疏遠;若伐吳失敗,士兵傷亡,朝中沒有強臣對抗,那麼田常的地位就更加鞏固了。田常被他說得心動,但又擔心中途轉攻吳國會遭到懷疑。子貢再出一計,自請遊說吳王,勸他攻齊救魯,這樣田常就能趁機出兵。

在吳國,子貢勸說吳王夫差:「王者不絕世,霸者無彊敵。」若魯國滅亡,齊國變強,將威脅到吳國安危;若吳國救魯,不僅可以自保,還能提高仁義的聲望。此時,正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準備反攻吳國的重要時期,而吳王對於他有所懷疑,準備先攻打越國。子貢看出他的顧慮,便提議以吳王名義派越國出兵攻齊,不僅能考驗越國的忠心,還能削弱其實力,一舉兩得。

子貢第三次出使,來到越國。勾踐親自驅車拜訪子貢,恭謙有禮。子貢直言越國面臨的危機,勸他替吳伐齊,並為他謀劃戰後的復國計策。勾踐大悅,接受子貢所有的建議。最後,他又出使晉國,告知國君吳、齊即將開戰,一旦吳國勝利,便會兵臨晉國。他希望國君厲兵秣馬,未雨綢繆。佈置好一切之後,子貢才安心返魯。

戰事的發展一如子貢所料,吳王敗齊,繼而兵加晉國;吳、晉爭雄,吳師大敗;越國趁機復仇,滅吳三年後,爭霸一方;魯國卻在各大國的紛爭中安然無恙。故《仲尼弟子列傳》載:「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因子貢的辯才流傳於世的傳奇更是不可盡數。魯哀公六年(前489年),孔子困於陳、蔡,絕糧七日。正是子貢孤身使楚,不僅借來糧食,並說動楚王「興師迎孔子」,保全孔子師徒的性命和尊嚴。

魯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吳王夫差私自扣留衛國國君衛侯,並打算把他流放到海邊。為營救故鄉的君王,子貢再次臨危受命。入吳後,他先會見太宰伯嚭,從民心所向出發,將吳、晉進行對比,向其遊說。這番言論傳到一心稱霸的吳王耳中,切中其要害,迫使吳王即刻放歸衛侯。一場國難頃刻冰釋。

《韓詩外傳》載,孔子一日與子路、子貢、顏淵在戎山遊覽。談及個人志向時,子貢答曰:「得素衣縞冠,使於兩國之間,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糧,使兩國相親如兄弟。」孔子慨然讚歎:「辯士哉!」子貢堅守孔子的治世理念,捍衛仁義博愛的儒學精神,將一生所學行於天下。他錦心繡口,每每在危難關頭扭轉乾坤,盡顯其大智大勇!

敏於商 疏財尊儒

與同門弟子相比,子貢最特殊的地方或許是他善於經商,積累千金之富。他生於商人家庭,對理財謀利具有卓越的天賦。他還拿出自己的積蓄,在曹、魯兩國之間做生意,很快成為孔子眾多弟子中的首富,春秋末期乃至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一位儒商。

那麼,子貢致富的途徑是什麼呢?《論衡‧知實》載:「子貢善居積,意貴賤之期,數得其時,故貨殖多,富比陶朱。」孔子也讚他「億則屢中」。子貢善於囤積居奇,能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預測物價,通過低進高出的買賣方式獲利。而每次出馬,他都能準確把握市場的動向,很快獲得大量財富。

子貢的饒益讓他的社會地位越發尊貴,出入皆乘坐四馬並轡的軒車,攜帶厚禮結交諸侯大夫,甚至與各國君主分庭抗禮。成為天下巨富的子貢,並未偏離儒學的軌道,相反地,他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虔誠地行儒、尊儒,並多次慷慨解囊,資助孔子和同門遊走列國,渡過一個個難關。子貢已是學識精深的儒者,而兼濟天下的使命感,更讓他為儒學的傳揚做出功不可沒的貢獻。

返觀孔子諸位高徒,有從政治國者,如子路、子游、冉求;有從教著書者,如顏回、子夏、子張;有隱士修身者,如原憲;還有尊儒從商者,即子貢。他們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卻都共同豐富並發揚了儒家文化,其中對比最鮮明的當屬顏回與子貢二人。

顏回,窮居陋巷,安貧樂道,孔子讚之以「賢」;子貢富可敵國,樂善好施,孔子讚之以「達」。孔子最推崇顏回的賢德,也同樣稱讚子貢的學養。可知儒學一門,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亦是開放而極具包容性的。學問的高低、人心的善惡,與擁有的財富和聲望無關,只要懷求索之心,人人都可走進儒林藝海,讀四書五經,習文武六藝,培養儒家「仁義禮智信」的美好品德。

學問、從政、從商,子貢幾乎是一心多用,在每一方面都努力做到盡善盡美。而此三者又是相互助益,在他身上呈現完美的統一。孔子的儒家學說教他如何做一個好官、好商人,是子貢為人處世的核心準則;而子貢的大富大貴讓他成為各國貴族關注的焦點,讓更多的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儒學的熏陶。他不需走入深山修養身心;也無需散盡家財彰顯安貧樂道的品性。子貢已大隱於紅塵俗世,在權力與金錢中尋找到一條修行之路,成為一代大儒,兩千餘載之後仍受世人景仰。今人把品德高尚的富商們褒揚為「端木遺風」,正是對子貢最深長的懷念。@*

---------------------------------

瑚璉在古代的意思是:古代宗廟盛放黍稷的祭器。比喻治國的才能。   在現代漢語中“瑚璉”一詞極少用。有時給人起名使用。   就像瑚璉一樣的子貢(二)   ──才如天健:子貢事蹟集述之一   孔子說子貢像瑚璉一樣。   瑚璉,是宗廟盛黍稷即小米、黃米的。但是它絕非一般的盛食器,而是上至周王、諸侯,下至卿大夫,置於大堂之上、宗廟之中、黃泉之下,極為尊貴、超絕華美、實有大用,貯能裕養,因而可以和鼎相配而且同用,只是尊貴稍次並欲世代享有、須臾不離並永遠留傳的大寶禮器。   孔子以瑚璉比子貢,是說子貢對於國家社稷,乃是大器、具有超才、足堪重用、貯可裕養,容重厚德。可見對子貢的評價之高之精之美之妙,在孔子獲評的學生中堪稱獨一無二。   從記載子貢事蹟的種種史料看,足以證明孔子的評價毫無虛言,而是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僅舉其中一例,當我們翻開太史公司馬遷的不朽巨著《史記》時,讓我們赫然在目的是,太史公竟不惜筆墨、高調詳盡、罕見少有地分別在《孔子世家》、《 仲尼弟子列傳》、《貨殖列傳》中為子貢大書特書,足見孔子對子貢的所評極是。   才如天健之一:子貢超傑非凡的語言才能。   我們都聽說過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又有七十二賢人,到了唐玄宗開元八年,唐朝又封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遊和子夏等十位賢人為十哲,子貢當然也位列其中。孔子的這十位弟子,《論語·先進》對他們給予了分類和排位,其中言語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宰我和子貢。在孔子的學生中,子貢最是能言善辯,因而口才最佳,這一點孔子是高度肯定的。因此,當魯國位列卿大夫之首的季康子,問子貢能否從政時,孔子就很乾脆地回答說,子貢辯才無礙,政事了然,從政哪會有什麼困難?這就是“季康子問…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子)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論語.雍也》)甚至十哲中政治才能第一的冉有(即冉求)有時想提問題都不直接問,反請子貢去問老師,即“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論語.述而》)就是當老師的孔子也常常辯不過子貢,《史記.孔子世家》就說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此外《孟子.公孫醜》也說:“子貢善為說辭”。《列子.仲尼》則說孔子承認:“賜之辯,賢於某也”。   有這樣的一段話更使我們看到子貢辯士的風采,當孔子問子貢之誌時,子貢答:“賜願使齊、楚合戰於漭瀁之野,兩壘相望,塵埃相接,挺刃交兵;賜,著縞衣白冠,陳說其間,推論利害,釋國之患,唯賜能之,使二子者從我焉”。對此,孔子評道:“辯哉”。(《孔子家語》)由上可知,子貢確實具有超傑非凡的語言才能。   才如天健之二:子貢超傑非凡的外交才能。   太史公司馬遷在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專為孔子的眾弟子作傳,但所用筆墨最多的非子貢莫屬,其中濃墨重彩的又是展示子貢為救孔子所說的“墳墓所處、父母之國”的魯國而出使齊國、吳國、越國和晉國,分別向田常、夫差、勾踐、晉君遊說,子貢在分析五國的內外形勢後,憑藉他那無礙辯才,因勢利導,最終各個擊破,保衛了魯國。對此,太史公司馬遷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說:“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孔子人生所遇最大的危機最大的考驗莫過於陳、蔡之間的被圍,孔子和弟子們窮困至極,不但不可行動,更嚴重的是糧食都斷絕了,跟隨的人或餓得起不來或是病倒了。為此,連子路都發脾氣,子貢也臉色難看,別的弟子就更是滿懷怨恨。於是,孔子派子貢到楚國去,好一個子貢竟不辱使命,成功地說服了楚昭王,楚王旋即派兵去迎孔子,終於挽狂瀾於即倒。   其後,孔子到了楚國,楚昭王甚至都要將書社地七百里封給孔子,只是在楚令尹子西的阻攔下,方才作罷。對子貢的外交才能楚王與子西都給予了最高的評價,因此令尹子西問楚王:“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曰:無有。”(《史記.孔子世家》)   《韓詩外傳》有兩段話寫得好,活脫脫地展示了子貢外交辯士的風采。一段是孔子問子貢之志,子貢答:“得素衣縞冠,使與兩國之間,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糧,使兩國相親如兄弟。”對此,“孔子曰:辯士哉!”另一段是孔子問子貢之願,子貢答:“兩國構難,壯士列陣,塵埃漲天,賜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糧,解兩國之難,用賜者存,不用賜者亡。”   按《史記.貨殖列傳》的記述,孔子死後,子貢在外交上又取得了更加輝煌的成就,他的敏捷的才思、無礙的辯才再加上財力,所到國家,諸侯都無不與之分庭抗禮。   才如天健之三:子貢超傑非凡的政治才能。   孔子非常肯定子貢的政治才能,因此魯國首席卿大夫季康子問孔子:可以讓子貢搞政治嗎?孔子說:賜這個人,辯才無礙,政事了然,搞政治有什麼困難呢?即季康子“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論語.雍也》)子貢也確實屢次出任魯國或衛國的政治高官,因此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寫道:“子贛既學於仲尼,退而仕於衛”,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又說子貢“常相魯衛,…卒終於齊”。意思說子貢常常擔任魯國或衛國的相即執政大臣,最後死於齊國。   子貢是從“鄙人”受教於孔子,成為一個辯才無礙、政事了然的士。他首先是從怎樣做一個真正的士,向孔子請教的,“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論語.子路》)   我們知道衛國是子貢的故鄉,魯國既是老師孔子的“父母之國、墳墓所處”又是子貢求學、生活、做事的第二故鄉,子貢非常想把魯、衛兩國治理好,在孔子教導下,他是最先知道仁政和去嘗試施行仁政的政治家。開始子貢只從做人的角度認為管仲不仁,為此他向老師孔子例舉了有關事實,可是沒想到老師並沒有表揚他,相反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統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非仁,並大贊特贊管仲,他充滿感情、激動地說,管仲相齊國,桓公得以稱霸諸侯,並以周之德之文匡正了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這恩賜,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就將披散著頭髮衣襟左開了。難道要管仲因為小節而像普通男女那樣,自殺在路溝里而沒人知嗎?這就是“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當子路同樣問孔子時,孔子更是激動而堅定,他乾脆直接地肯定管仲政治上的仁德,他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論語.憲問》)   把對人民、對天下一統有大德的政治家、政治作為稱作仁,這是孔子的偉大發明,他第一次明確了仁不僅是個人品德而且還是政治作為。這首先教育了有政治之才的子貢和子路,繼而甚至還啟發孟子由此入手,專門發揮孔子思想的這一方面,創立專講仁政的學說和門派。聽了孔子的教誨,子貢就躍躍欲試,他問孔子如何推行仁政,孔子進一步教導了他,這就是“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子貢是一個精益求精、精進不止的人,他 ​​就仁政問題再進一步地請教孔子,他問道:“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這裡也使我們和子貢一樣知道孔子之道關於聖與仁的界說與分野。子貢依然沒有滿足,他就政治不可或缺的三要件又向孔子發問,這就是: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好一個辯才無礙的子貢,像連珠炮一樣地發問,看看到底能否難倒孔子,他就政治三要件中誰更為重要,竟似發難一般地追問到底,對此孔子則是毫不含糊地給予了解答。“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寫到這裡不禁令人掩卷沉思,真是問得精彩,答更精彩,不由得看與寫著就更覺精彩!立夫是這樣理解這段問答的,不知對否斗膽寫出,恭請指教。我認為前半段問答是講一般的、正常的情況下政治的三要件,這時三者不可或缺;後半段問答則是講特定的、非正常的情況下,在必須作出取捨時而 ​​不得已的選擇,即不得已時可以去兵,留下民眾能有飯吃以及民眾信任的選項;但無論什麼時候和情況下都不能背棄民眾的信任、讓政治信譽破產而使民不信。   非常遺憾,後來由於春秋戰國相交之際的魯、衛兩國,在政治上根本沒有早先那祥的影響力了,更加上國小而力弱,兩國祇是在諸大國的後面望塵莫及,兩國的史料亦明顯不足,因此有關子貢在魯、衛兩國為政的具體細節都難以敘述了。   才如天健之四:子貢超傑非凡的經商才能。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的《仲尼弟子列傳》和《貨殖列傳》中兩次寫了子貢的經商事蹟。《仲尼弟子列傳》只是略寫:“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家累千金,卒終於齊。” 《貨殖列傳》則是詳寫:“子贛既學於仲尼,退而仕於衛,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間,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糠,匿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埶而益彰者乎?”   在《論衡.知實》中王充說子貢富比陶朱,他寫道:“孔子曰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罪子貢善居積,意貴賤之期,數得其時,故貨殖多,富比陶朱。”   誰是陶朱?知道的人都曉得陶朱即陶朱公,即范蠡在助勾踐滅吳後就功成身退,他用計然之策富家,他到了陶這個地方,叫朱公,後人尊為陶朱公。《史記.貨殖列傳》為貨殖者作傳,先寫陶朱公,再寫子貢。太史公寫道:“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由此,范蠡在十九年之中三次賺取千金,年老後子孫繼業,“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史記.貨殖列傳》)   計然之策如何能變范蠡為陶朱公,如果弄清楚了,可能對搞清子貢的經商之策也有幫助。   計然之策本是計然教越王勾踐以商富國,勾踐用之十年竟國富而霸。《史記.貨殖列傳》寫道:“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帀。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囤積發財,關鍵的道理在於務求把貨物賣光和決不貸款。貨物買賣,對容易腐爛變質,如吃的貨物是不可以留的,更不敢囤積貴的貨物。根據市上貨物的多與少,就知道是貴還是賤。貴的上漲到極度反而要賤了,賤的下跌到極度反而要貴了。貴了就要把它像大糞髒土一樣出掉,賤了就要把它像珍珠寶玉一樣取進。錢財一定要讓它活動、運轉、流通如同流水一樣。   對子貢超傑非凡的經商才能,孔子在世時就已親見,他說子貢不認受窮的命而去囤積牟利,凡進行預測就經常猜中,這就是“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先進》)子貢善於經商,正是由於他超傑非凡的經商才能,方使他成為春秋時代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後來他的財富到了可以和諸侯分庭抗禮的程度。   但是子貢的可貴、可敬,並不僅是因為他富比陶朱,而在於:一是當他有了一些財富時,他知道富而無驕,在孔子進一步點撥他後,他又知道不應滿足於富而無驕,而是繼續向上進入更高的境界即富而好禮。這就是《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遍看今日富豪,富而無驕(不膨脹)尚且少有,知道、願意富而好禮(自覺按規範行事做人)的更是鳳毛麟角,十個當中不知能否有一個。二是《史記.貨殖列傳》寫道:“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埶而益彰者乎?”孔子死後,子貢富可與諸侯分庭抗禮,勢力不可不謂強大,但他卻並未全部自私其財,而是因勢利導去宣揚孔子之名、孔子之道以及為此前赴後繼、連續不斷、不遺餘力,凡此種種才真正是後人大可貴、大可敬、大可讚、大可嘆、大可表、大可學的地方!   子貢問曰(1):“賜也何如(2)?”子曰:“女(3),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4)。”   註釋:   (1)賜:子貢的名。(2)何如:怎麼樣。(3)女(ru3):你。(4)瑚璉(hu2 lian3):像個宗廟之中裝糧食作為祭品的器具。   譯文:   子貢問道:“先生看我端木賜怎麼樣呢?”孔子說:“你啊,像個器具。”子貢說:“什麼器具呢?”孔子說:“像個宗廟之中裝糧食作為祭品的瑚璉。”   說解:   孔子曾經說過“君子不器”,但是,這裡又把子貢比做“器”,其中有深意。一方面是說,子貢不是一般的器具,而是裝祭品的器具,是供神所用的器具,是用很大用處的。但是,這種器具,在夏朝的時候叫做“瑚”,商朝的時候叫做“璉”,周朝的時候叫做“簠簋”,孔子不用當時的名稱,而用前朝的名稱,意思大概是說子貢深得古人之道,卻不能被當時所用吧? 

--------------------

利民珍事:國庫重地必須管好!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在宋代的大臣中,韓琦是從給皇帝管理左藏庫開始他的朝官生涯,並且成為三朝元老。

韓琦在進入朝廷成為朝官之前,二十歲的時候,就考取進士第二名,並被授為將作監丞,通判淄州。「將作監」是一個負責京城的宮室、宗廟、城廓、官府、橋樑道路等等的營造工作的中央官署,它的首長是大監和少監,「丞」則是他們的助手。而「通判」則相當於知州、知府,或用現代觀念理解為州長,也差不多。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淄州。所以當他進京被任為監左藏庫的時候,才算真正當上了「京官」。

當時,那些參加科舉考試取在前面的人,都願意直接去當顯要的官,而像左藏庫監這樣的官,有點像皇上的倉庫管理員或是帳房,往往不被人們看重。但韓琦不在乎,並盡力去作好這一工作。韓琦認為國庫重地必須管好!不可馬虎、大意。

韓琦到任以前,左藏庫的管理有許多混亂。宦官直接找到皇上,批個條子,就可以從庫中支取金銀布帛,連個璽印都不蓋,事後往往難於查證。韓琦向皇帝奏請把過去的規章制度恢復起來,設計了必要的傳票,設置了專門的機構。這樣提取物資都有憑據,避免了差錯和弊端。

過去各地送來的貴重物品,都得等宦官來驗視以後,才能入庫,但管這事的宦官們,又往往不能按時驗視,有時要在房檐下面放幾天,大家都覺得這樣作不太合適。也是韓琦提出建議,改變了這種作法。

由於韓琦這項工作作得好,所以他很快得到升遷,並得到皇帝的信任。後來他又作過開封府推官和三司度支使,還作過右司諫,是專門給朝臣們挑毛病的官。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他指責宰相王隨、陳堯佐、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在任職期間沒有什麼建樹。結果這四個人在同一天被罷官。可見皇帝對他的信任程度。

這時發生了饑荒,他被任為安撫使去慰勞災民。他發現很多郡縣仍在催逼賦稅,而且催得很急;有些官吏到市場上買東西,也不按價給錢。他採取了緩徵賦調的辦法,並對特別困難的百姓給以救濟。對那些貪殘百姓的官吏予以罷免,多餘的淘汰,從而使百姓負擔減輕,社會安定下來。因為他的安撫救濟工作作得好,使一百九十萬災民得以安全渡災。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朝代(不包括幾個分裂時代的一些小國)。漢唐時代那強大的帝國版圖,宋朝是不敢望其項背的。不但北方有契丹國與宋朝長期對峙,西方在如今陝西、甘肅、寧夏一帶的黨項族,也逐漸強大起來,他們的首領李元昊在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稱帝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遼國和西夏經常侵擾宋朝。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李元昊大軍犯宋,進攻延州(今陝西省延安市),宋軍屢敗。韓琦提出了退敵建議,被仁宗採納,並取得了初步勝利。可惜宋軍將領,沒有完全執行韓琦的方案,招致失敗。雖然大家一致認為這不是韓琦的錯,但韓琦還是主動上書作了檢討,並在幾項兼職中,申請免去一職。

韓琦的品德和思想境界,使他在官吏和百姓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人們把他與范仲淹合稱「韓范」,格外尊敬。

韓琦見到宋軍在對遼(契丹)和西夏的戰鬥中,屢戰屢敗,總結了它的原因,並提出了選將帥、明按察、豐財利、遏僥倖、進能吏、退不才、謹入官、去冗食:共八項措施。宋仁宗接受了他的建議。他在定州(今河北省北部長城以南地區)的時候,曾把那裡的一支懶散的隊伍,訓練成一支強勁的隊伍,號稱「中山軍」。

當初忠武軍節度使潘美協助太祖趙匡胤北伐,並坐鎮河東(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濟縣附近)的時候,為了躲避契丹人的騷擾,曾把邊界一帶的百姓內遷。因此,那裡的土地都荒蕪了。韓琦說,這些都是良田,棄而不耕實際上是幫助了敵人。他則反其道而行之,只把距邊界十里以外的地區,作為禁區,十里以內,則駐紮弓箭手禦敵,同時把這些土地,全部重新開墾出來,共墾出近萬項良田。

仁宗死後,英宗趙曙即位為帝,韓琦被任為仁宗山陵使加門下侍郎,還封了衛國公。英宗在位不到四年,就在治平四年(1066)病死了,他的兒子趙頊即位,是為神宗。這時的韓琦又被任命為執判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充安撫使,並有「便宜從事」的權力。

韓琦在六十八歲那年去世。神宗下令輟朝三日,賜家屬白銀三千兩,絹三千匹。
------------
當過兵的都哭了!立委列百件軍中陋習
www.msn.com查看原始檔

© 由 Sanlih E-television Co., LTD 提供
圖/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記者孫振威/台北報導

今日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中,國民黨立委呂玉玲詳細整理從網路上蒐集到的「135項軍中不可思議現象」質詢國防部長馮世寬,內容全都是役男或已退伍網友詬病已久的軍中陋習。呂玉玲認為「募兵要募得到、募得好,這些問題都必須想辦法解決」。

呂玉玲委認為,要從基層開始改革軍中文化,才會讓年輕人願意去從軍。她也期許馮部長可以大刀闊斧的改革,讓軍隊有新的變化 ,變得更好。馮世寬回應,立委所列這些項目「我全都看到了」,他也當場保證在任內一定著手改善「這是我對委員的承諾」。

細看這135項不可思議現象,包括「自己該做的是叫下屬做,下屬做不對只會罵不會幫忙糾正」、「明明人都去休假去了,體溫量測表還是寫得滿滿滿!」等,許多內容皆為國軍由來已久的陋習,字字句句都是基層血淚,觀看直播的網友也評論表示:「督導那是真的無話講」、「這計畫也是認同」,不過也有人反思:「奇怪了,這些事一直以來都有,為什麼現在才提出來?」

對於部長允諾改進,仍有許多人抱持悲觀態度,認為這些在網路上訴苦的國軍弟兄可能會被追查,並表示「這些問題高層根本無感,基層皮要繃緊了」、「在那邊PTT的官兵慘了~開始查水表了~」、你知道現在質詢這些問題,會害死基層單位嗎?」


© 由 Sanlih E-television Co., LTD 提供
圖/翻攝自YOUTUBE

呂玉玲委員羅列135項國軍中的不可思議:

1.公文會無性生殖。

2.食物放在冰箱內會自動消化不見。

3.烘衣機會吃襪子,每次都會少一隻。

5.有些長官跟學長都是打鐵高手(腦)。

6.超時工作,絕無加薪。

7.辦公桌會吞食文具。

8.每過365天積假會自動歸零。

9.長官隨時知道你哪支門號手機沒電或沒開機。

10.走在路上莫名被砍死(因為高官心情不好)。

11.常常在你忙的要死或做急得要命的事情,來個全體人員集合。

12.一份公文上上下下,不下數十次,而公文第一次會跟最後定案的一樣。(部長這就是業務精簡嗎)

13.會叫男人生出東西來。

14.永遠會想出些不切實際的大餅。

15.事情多得要命,還要大家做事要有效率!

16.事情會莫名其妙集中在很忙的人身上,很閒的人都沒事做。

17.規定只有越來越多,無減少跡象,換長官又會多出一堆規定。

18.薪水只有每年多500,沒調薪的空間。

19.念軍校的時候,內衣褲在晒衣場總是會人間蒸發成微粒子,可怕的是連鐵的衣架也蒸發掉,超厲害空氣!

20.部隊禿頭特別多,因為被長官罵人的口水噴到,頭髮腐蝕很嚴重。

21.部隊很多男人也會懷孕,極度不可思議。

22.明明說要精簡業務,但是業務還沒減少前,先多5個精簡業務專夾。

23.有人出大事照樣升官,有人為了雞毛蒜皮的事就死了。

24.長官交辦違法的事,出事以後,長官沒事,承辦人就死了。

25.聽說4個人打麻將聚賭,後來3個人被處分,另一個沒事,因為他是 長官!

26.上級單位愈是推行業務精簡,辦起來就是愈是複雜,花費的時間也愈多。

27.營區禁止攜帶照相手機,怕武器裝備型號機密外洩!(但營區開放一堆民眾照相,還將武器裝備po上網)

28.放假不準時,但收假不得不準時,還得提早!

29.穿迷彩服在外人眼裡是死阿兵哥,穿軍便服都是教官!

30.不管業務手冊寫得多詳細,每個業務一定會有一條最重要的就是—長官臨時交辦事項

31.1年365天,不管天氣好壞,總是會遇到颱風,而颱風尾有長又長眼,總是掃到位階小的人身上—俗稱鐵鎚打鐵釘—鐵釘打木板(傳統)

32.總是能接到尋人電話。

33.帽子常常出現在別人的頭上。

34.洗完或拿去曬的衣服會出現在別人身上。

35.放在桌上的原子筆、立可帶絕對活不過5分鐘,就會消失了!

36.努力為國家做100件事,絕對不會比抱腿的人偉大。

37.內務櫃的沐浴乳會消失,隔一陣子空瓶子還會出現,夠神了!

38.老兵退伍前在長官洗髮精裡面加料,長官卻還是用的很爽。

39.電腦開機20分,列印重要資料就掛機!

40.早上起床都是人,一到忙碌全不見。

41.假日遇到颱風天,召回、管制樣樣來。

42.辦公室文具天天日日搞失蹤,要用全都沒。

43.公文往上呈,中途常失蹤,另再重新呈,他日兩份一起回?

44.在營電話都沒聲,一遇休假電話響不停。

45.飲料機會吃錢,有時還會買一送一大放送。

46.早上幹完人、中午就申訴、晚上被約談!

47.部隊要像家,打開寢室空蕩蕩。

48.高裝檢一到,遺失的裝備會自動生出來(自己花錢買)

49.單位裡有水溝,但是不能有水,垃圾桶裡不能有垃圾(督導缺失)

50.明明不是真實的事情,卻硬要你照長官的話去寫!

51.明明人都去休假去了,體溫量測表還是寫得滿滿滿!

52.第一、永遠都是下面的錯,長官永遠是對的。

53.第二、如果長官做錯了?請參考上一條(出來承擔)

54.不都這樣 每次都是小兵小官被罵 上面只要陪笑。

55.上課不能開燈,據說是爭單位地區節能第1名!

56.跑步沒敬禮會被電..大家都穿運動服..我不認識你..也不是很高階..很官僚

57.晚上沒路燈..同55

58.車一定要停停車格..我同意..但長官打球車就在路邊

59.營區內限速30..但騎腳踏車可以超過..腳踏車部會撞傷人?

60.88風災後床墊要搬到空寢室支援災民,但沒災民來住,後續也沒颱風,但床墊還是沒有回來?

61.伙房兵感染流感要隔離..所以沒菜..所以沒有風險管理嗎?

62.兵推時,兵敗如山倒,到最後會逆轉勝?

63.頭髮理短了會變笨。

64.數據是湊出來的。

65.文字是唬出來的。

66.好長官不能升官,爛長官不會退伍。

67.慰休不是用來休假,是用來請錢。

68.簿冊越精簡,反而會越來越多。

69.車禍辦定民人錯,軍人要提報被懲處!

70.用體能來決定考績。

71.懲處易,達到獎勵難達成。

72.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還真的趕不上長官一句話!

73.明明忙得要死可是天天有人一堆貼在戈板

74.再忙再累薪水永遠和打混的人一樣多

75.上班可以喝茶看報的一定是長官

76.軍中的狗很少但是狗官超級多

77.同樣的事情長官做了叫做合理範圍下屬做了叫違反規定

78.長官在上致詞弟兄在下睡覺

79.回報很重要但知道都不想回報

80.理由永遠只有出現在長官嘴中才不叫藉口變成道理

81.每個重要職務都是用時很好用用完閃一邊

82.一直在改版 越改越爛 但是就是很多人來玩這個國軍online…

83.幹部就是被幹了不能叫

84.裝備保養時你做的都不對上面跟你做一樣的事就對

85.出任務時你怎麼做都被罵上面做一樣的卻說不錯

86.裝備維修時你用的時間跟上面一樣被說慢而上面卻被說不錯

87.物品明明已經交接完畢過幾天又會被說交接不確實

88.東西已放置定位明天又會換位置而你就又被開飆了

89.總是對人不對事

90.白地說黑的 黑的說白的

91.每次都會宣導一些事要大家注意不要犯結果都是自己在犯

92.自己跟小朋友相處融洽視您為眼中釘罵人時會說別把自己搞得跟兵一樣要不要我把你跟兵一樣對待

93.有任何問題歡迎找我申訴 問題是有問題的就是你

94.每天混水摸魚東躲西躲的學長退伍感言 我在這裡學了很多東西

95.自己該做的是叫下屬做 下屬做不對只會罵不會幫忙糾正

96.補假從年頭補到年尾 要跟你喬假還要看你臉色

97.當自己在爽的時候上面要叫人出公差就會說自已身體不適

98.要成報告時學長呈一次就ok 我就要呈N次

99.每天上班的時候就會說自己有公差,下班休息時,加班就叫學弟上去,自己在寢室休息。

100.要記獎點,事蹟比別人少但是記點就會比學弟多。

101.要求公平?但事情都下面做,自己在爽。

102.跑步時個個這裡痛那裡痛,馬上把跑步改打籃球所有病痛瞬間好。

103.小兵做事派工時,個個這裡痛那裡痛,放假跑得比誰都快。

104.每次上級單位出軍紀案件,事後都是下級單位被瘋狂督導。

105.雨衣一定不能防水(雙濕牌)。

106.白布鞋全新一穿,一周內必掉鞋底(本人屢試不爽)。

107.明明公發沒有白襪子,卻要穿白襪子。

108.明明可以正常交往,卻要叫情侶消失。

109.永遠有人忙到快死掉,有人卻可以閒晃。

110.收假回部隊只會有越來越多的鳥規定。

111.有人請假很輕鬆,有人請假卻是比登天還難。

112.會做事的不得寵,會被幹到爆。

113.會說話的愛死你,找你喝到爽。

114.作工程做規劃的沒人聽,晚上電腦到天亮。

115.吃宵夜買飲料的搶著做,躺在床上躺到天亮。

116.明明是善心人士,幫忙做,到時又回到身上。

117.只會做壞人,不理她,生活規律又回到正常。

118.電話手機24小時全面開通,GPS也找不到,來電絕對追到底。

119.來的酒本市高,剛來剛調來,一定是蔡逼八。

120.明明沒幾人知道的事,遲到逾時做錯,全世界都知道。

121.印表機在最忙最緊急,一定會當機。

122.會越來越硬,越來越黑,常常會由喝茶變喝白色水。

123.和你有說有笑,背後插箭。

124.每件事一定會有錯誤出現,演練再多次只會出現新的錯誤。

125.不管怎麼做,一定會收到意見。

126.國軍online登入越久,全身越來越軟,肝越來越硬。

127.越高級的長官蒞臨,單位消失的人越多(閒雜人等找地方躲起來)

128.每出一件違紀、違法、意外,檢查表、督導表、回報表就越來越多。

129.一天24小時除了開會、雜務、講習,要做的正事卻沒少,少的只有休假與睡眠。

130.官做得越來越大,腦袋卻越來越不好使,出的規定命令都是以前做小官時痛恨的。

131.國外軍人要求專業走向,國內軍人要求要萬能。

132.一個校閱高層要求1000集合,中層要求0930集合,基層要求0900集合,單位要求0830集合,自己就只好0800去等。

133.越來越新的官士兵,越來越天的工作處理方式。

134.行政業務做不完代表實作業務沒做完,行政業務寫完了實作業務就算沒做長官來督導也認定做完了。

135.平常大家都是米蟲,一遇天災人禍大家都是英雄。
----------------------------

PK2A001707N000000000PAF-new-600x399120118212744100445-450x550Along_the_River_During_the_Qingming_Festival_Qing_Court_Version_22-1-600x400

曾落魄到一無所有 劉公誠信經商 終富甲一方
曾落魄到一無所有 劉公誠信經商 終富甲一方 | 信義 | 大紀元 https://bit.ly/2NQUoaJ
從身無分文到廣為人知的大富翁,劉公顯然靠的不是運氣,而是由於其自身誠信、善良的品質。圖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更新: 2020-07-01 2:32 AM    標籤: 信義, 經商, 誠信
清朝中晚期,福建上杭縣有個劉姓之人,年少時就誠實守信,從不打誑語。雖然家境貧寒,但卻樂意幫助他人,周濟急難者。二十歲那年,他的父母雙亡,無奈之下,他決意投奔一位在廣東某地做縣令的親戚。帶著賣房子的數十金,他動身南下。
走到江西時,劉公遇到一位落魄而無力返鄉的同鄉友人,他正準備把自己的兒子賣給大戶人家做僕人。劉公很同情他,就將手中的錢分了一半給他,之後繼續自己的行程。
讓劉公沒想到的是,等他趕到廣東,親戚已經過世了,而其妻子也扶靈柩回了老家。人生地不熟的劉公只能寄居在客棧裡,且是進退維谷。憂思在心,他一下子病倒了。客棧老闆可憐他年紀輕輕,孤苦一人在外,就請了醫生為其看病調治。但等到病好後,他已是身無分文,不僅根本無法回鄉,也無力支付房費。內心悲苦之下,他想到自己孑然一身、無所牽掛,還不如自盡以了結餘生。於是他離開五羊城(註:今天的廣州),來到珠江一處寂靜之地,打算跳入滾滾的江水中。
清明上河圖
想到自己孑然一身、無所牽掛,劉公來到珠江一處寂靜之地,打算跳入滾滾的江水中。圖為清 沈源《清明上河圖卷》局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欲跳時,劉公突然看見江岸有亮光一閃,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塊銀元,不禁心生一念:「江岸為何有遺失的銀元?大概是老天不想絕我吧。」他馬上想到自己曾在客棧中見到一則消息,說今天城中有三處地方特設了以一押三十的賭局。遂決定去堵一把,贏了,就可以返鄉,輸了,再投江不遲。
想到此,劉公急忙返回洋行街,恰好遇到客棧老闆,遂一同前往。沒成想,劉公三戰三捷,竟然獲得了兩萬多兩銀子。他大喜過望,待回到客棧後,就對老闆說:「我孤身一人來到此地,差點餓死,幸虧有您的恩賜,才得到這些銀子。如今我不打算回鄉了,就在這裡安家立業。如果能取得成功,所獲利益必與您分享。您能告訴我做哪種生意最好嗎?」
客棧老闆謙虛道:「得這麼多錢,是你命中注定的,我怎麼敢貪天之功?先生如果打算在此立業,我倒有個建議。現在有兩家洋人開辦的雜貨行要出售,如果用兩萬兩銀子買下來,獲利應很可觀。」
劉公聽從了他的建議,便委託其幫助辦理。客棧老闆為人也十分誠信可靠,除買下兩家洋雜貨行外,還同時兼做倒貨生意。在其謀劃經營下,每筆買賣都獲得了收益。不到十年,劉公就已經擁有數十萬資產,並結識了所有外國來廣東做生意的商人。
劉公本就是一位誠信君子,自然在與人交往時以直心相待,並無城府,而且是有諾必踐。此外,在處理事情時,他又明朗爽快,善於決斷,遇人有急難,都是有求必應,所以外商對他都非常信服。
不到十年,劉公就已經擁有數十萬資產,並結識了所有外國來廣東做生意的商人。示意圖。(fotolia)
有一年,洋貨價格暴跌,各個洋行中的貨物都滯銷。其中有一位姓關的人開辦的洋行虧本嚴重,欠了數百萬的債。這家洋行有兩家外國供應商,這兩家供應商之前運到廣州四艘船的貨物,一直沒有開艙。此時本國又來信催他們速歸,他們想把貨物寄存在關姓洋行裡,又擔心被其侵吞,就通過通事(註:翻譯)聯繫劉公。
這位通事是劉公所開店鋪的鄰居,曾經因為欠官府稅錢而被捕入獄,還被打得遍體鱗傷。無奈之下,他打算賣掉妻女還債。有人就向劉公讚譽通事的女兒,劉公聽說後,就替通事全家還清了所有官債。通事出獄後,帶著女兒、拿著賣身契找到劉公,以報答救命之恩。劉公沒有答應,反而撕毀了賣身契,讓其帶著女兒回家,一家團聚。通事全家無比感激,但一直沒有找到機會報恩。
此次通事得知外商的意思後,便想極力促成。他馬上帶著外商來到劉公店鋪,轉達了外商之意。劉公一聽,驚訝道:「您們這四船貨物的價值太大了,將我所有的家產都算上,也達不到十分之一。一旦出現了虧損,我拿什麼來償還呢?」
外商卻說:「劉公可先收下貨物,三年後我們來收取本金,如何?」劉公當時雖擁有大筆資產,但尚未成家,聽到三年之約,就變色道:「我並未成家,雖然我捫心自問不敢辜負他人,但世事難料,如果三年中出了意外變故,二位到哪裡去收本金呢?」
外商知曉劉公是為他們考慮,正不知如何是好時,為劉公管帳的原客棧老闆來找劉公,而他也是外商所信任之人。於是,外商就請他來做中間人,將四船貨物估算了一下,共值百餘萬兩銀子。雙方隨後訂立合同,先支付十萬兩,餘下的以三年為期交還。
不到兩個月,西洋因為戰爭之故,海外貨船都無法航行,洋貨價格因此上漲。劉生出售洋貨,獲得了較以往高三倍的利潤。他一邊將部分貨款存起來以便償還,一邊用剩餘的再投資。如此一來,生意愈來愈旺,廣州的富家大戶爭著將女兒許配給他。劉生娶妻置產,日子堪比王侯,但他在經商方面卻愈加誠懇謹慎,並且大舉行善,許多人都得到了他的恩惠。
不到兩個月,西洋因為戰爭之故,海外貨船都無法航行,洋貨價格因此上漲。示意圖。(fotolia)
五年後,兩位外商再次來到廣州。劉公見到他們非常高興,並為他們大擺酒宴、安排歌舞以示歡迎,還請了中間人和通事陪同。酒過數巡,劉生手執酒杯道:「我劉某仰仗兩位先生的貨物,才得以擁金數百萬。如果沒有兩位先生的恩惠,我是斷斷沒有今天的。現在售貨帳簿和幾年來的經營冊籍都在這裡,除了歸還貨款外,利潤我們對半分。」
外商笑著說:「當年已經說過,盈虧都是劉公的福命,與我們沒有關係。請把本金給我們就行,其餘的都歸你,不要謙讓了。」劉生堅持不可,雙方一直爭執不下。
中間人遂對外商說:「既然劉先生有這樣的美意,就按照原本每年一分起息,也是理所應當,這樣也就不辜負劉先生的好意了。」外商仍不同意。雙方商量了數日,最後還是依照中間人的建議,把本利一次償還,一時間,外商都稱讚劉公誠實厚道。
沒過多久,關姓洋行又出現虧空,並為外商控制。官府將其查封,並招募接管人,但很難找到。外商一致推薦劉公,但劉公卻謂不可,說收購這家洋行需要一大筆錢,而自己的錢都分散在各處,根本拿不出來。外商卻說「沒關係」,不僅強行將其姓名報到官府,還代他出了收購資金。劉生不得已只好接管。
劉公接管洋行後,許多外商爭相與之做生意,不到十年,他富甲一省,已經是人人皆知的大富翁。後來,他活到九十多歲才去世。
從身無分文到廣為人知的大富翁,劉公顯然靠的不是運氣,而是由於其自身誠信、善良的品質。上天有眼,神明對於這樣的人,自然是會暗中給予保護,助其化險為夷,並使之得到相應的福報。
曾落魄到一無所有 劉公誠信經商 終富甲一方 | 信義 | 大紀元 https://bit.ly/2NQUoaJ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