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大衰敗,這20年發生什麼事?中研院報告揭密|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如果現在課堂上,老師還在說「台灣經濟奇蹟」,底下的學生一定滿臉問號,「你是在說什麼?」
1990年代之後,台灣面臨大轉型,自由化、國際化、台商西進,大環境的大轉變,卻很少有經濟、社會方面的研究,攤開來看,這20年台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2位新生代的副研究員李宗榮與林宗弘,3年前廣發英雄帖,邀請經濟社會學者,分頭檢視過去的奇蹟,如今走到了哪裡?
「發現整個台灣面臨到非常多的情況:國家促進經濟的政策能力愈來愈弱,失敗的地方非常多;企業大型化,獲利情況卻很差;中小企業被壓縮,家族化愈來愈嚴重,」李宗榮回想起第一次工作坊,「大家看到的圖像很晦澀,令人擔憂。」
李宗榮(右)、林宗弘(左)廣發邀請函,找了26名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合著,希望理解過去20年,台灣發生了什麼事。(邱劍英攝)
他們看到了典範移轉,從「奇蹟典範」,走到了「衰退典範」,邀請26位來自社會學與經濟學領域的學者,合寫了《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
李宗榮與林宗宏接受《天下》專訪,分享他們從各個議題爬梳解析,觀察到20年來台灣經濟轉型的問題。以下為訪談摘要:
台灣還是中小企業為主嗎?恐怕不是。
日本最大的企業豐田員工數大約44萬人,鴻海已經有130萬,鴻海的員工規模是豐田的2倍多。但是為什麼鴻海併夏普時,讓日本吃驚?當台灣企業大到可以用極大規模去併購上游,這是一個很新的現象,跟過去的刻板印象有所落差。
灣前10大企業,平均員工數達到20萬,就算扣掉鴻海,還是平均10萬人左右
台灣也有財團壟斷!韓國有三星,台灣有鴻海
這是在短短10年、15年內發生的。在全世界,我們的規模變化應該是全世界數一數二。
海外競爭,反過頭來影響國內的資本形成!資本集中化的速度,遠比想像中的快,甚至比資本主義歷史上遇到的很多案例都要來得快。
當我們講韓國都是大集團壟斷的同時,台灣並沒有好到哪裡去。鴻海營收佔GDP 22%,跟三星一模一樣。20年來,前10大企業集中度,由25%成長到破四成。
出口也靠大公司,也外銷產值來看,在1987年,78%是中小企業,到了2004、2005年台灣中小企業佔外銷部門的比例剩18%,表示有六成已經大型化了,要不就是中小企業被大型企業吃掉了,要不就是它們本身大型化,超過中小企業門檻。(見下表)
繪圖製表/林永惟
但是,台灣經濟有個很大的部份是海外部份。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模式持續。
葉克膜經濟的悲哀:台灣勞工,淪為全球化的輸家
這個三角貿易可以比喻是「葉克膜經濟」。經濟有一大塊,是繞過外面再進來的,因為整個循環系統是外生的,對台灣境內的經濟幫助不大。你把呼吸器拿掉,可能先崩潰,可是不拔管,境內產業鏈就不健康、不完整。
這個葉克膜經濟的狀態,已經維持了大概15年。
書中嘗試估計,到底三角貿易多大?運用500大集團的數據,估出來是,台灣500大集團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營收來自中國大陸,在2012年到2013年的衰退,就導致台灣整體企業集團的衰退。
台商西進在中國的分布,很明顯的是跟著最低工資走,哪裡沒漲就往哪裡去。這就是一個非常直觀的反應。遷移的原因其實是為了工資,但這拯救不了台灣企業的低毛利率。
迅速膨脹規模,作為生存手段是有效的,作為要追求更高利潤率、但要改變行為區位,基本上是沒有太大作用的。(見下表)
繪圖製表/林永惟
這也沒有什麼對錯,就是求生的本能而已,跟恐龍變大一樣。但是,對台灣產業界遺留下來、真正能夠回饋到本土的,非常少。
從員工雇用狀況可以看出,台灣企業在海外創造的雇用人數,遠遠超過在台灣。
500大集團目前在海外的員工數是250萬人,可是在國內只雇了150萬人,以員工的依賴程度來看,在中國的部份是台灣的1.7倍左右。根據推估,在中國每雇用29人,在台灣就少雇用1個人。
全球化過程有贏家、有輸家,現在事後回去看,台灣經歷全球化的過程,應該要有社會安全網,去照顧全球化過程成為輸家的那群人——我們在這部份可能沒有做得很好。
會階級「下流」中 專業敵不過血緣
台灣過往比較特殊的政治經濟環境,倚賴大企業家族,給了非常多的優惠,交換忠誠,我給你特許。延續到了90年代,轉型時,因既有的規模經濟優勢,所以在轉型過程中,政商關係也好,就可以持續擴張。
即使政黨輪替也很難撼動。高階經理人最後一定會遇到瓶頸,專業經理人反正就是不敵富二代,接班是血緣決定的。
無法接班,不如去創業吧?3400萬這個門檻,是目前創業者面對的現實。
台灣所有公司登記平均資本額高達3400萬,30年來大約成長了7倍,從本來所有企業都是幾百萬,變成新企業、倒閉的企業還是幾百萬,但要能存活下來的,非得要有3000多萬的資本。
這迅速成為創業門檻,馬上成為社會流動、階級的問題。
由從業身分的數字來看,台灣雇主人數比例下滑,老闆愈來愈少,資本愈來愈集中化。黑手愈來愈難變成頭家。
所有人都跑到受雇者,向下流動的趨勢是很明顯的,這益發激發階級意識。(見下表)
繪圖製表/林永惟
過去幾年做的社會變遷調查,階級意識是愈來愈上升的,勞工階層認同愈來愈強,1997到2000年開始變了,這之後勞工階級中自認是工人階級的,是台灣人口的多數。
現在大概將近四成的人,覺得自己是工人階級,中產階級現在從45%萎縮到27%,自以為是中下階級的比例也在上升,從15%到22%。(見下表)
這表示有非常強的階級意識,我是哪一邊、你是哪一邊,涇渭分明。
繪圖製表/林永惟
減稅,只會加速資金外流
新自由主義是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所有政策、財經官僚的腦子都是這一套。
用佛里曼的講法很簡單,就是世界是平的。這是很好的口號。他講得很清楚,所有生產要素都要自由流動。所以,政府都不要管這些生產要素了,不要介入這幾個市場、土地市場不要管、勞動力市場不要管;最低工資最好不要設立,有的話也不要提高;工時不要管,讓勞資雙方決定,投資不要管。
但愈來愈多自由化的研究發現,減稅沒有效、緩慢提高最低工資不會造成失業。以往說,發展中國家在發展起來之後,會發生涓滴效益,一旦開放貿易就會有一堆農民跑去當工人,他們工資會上漲,大家都吃到肉、喝到湯——但這些都沒有發生。
過去的發現是,你愈減稅,資金外流速度愈快,過去新自由主義的講法是:退稅給廠商,廠商比政府更知道要投資在什麼產業,它會幫助到國內的市場跟產業的就業。
可是,每次退稅,資金都沒有留在境內。國家退稅,企業在全世界投資是企業的事。明顯的例子是,當年減稅,隔年度台灣資金外流速度加快。
台灣經濟早期發展,慣用發展型國家理論的想法,認為有一些能力很高的官僚,制定高瞻遠矚的政策讓台灣發展。這是早期很強調官僚能力的解釋模型,這到九○年代一個一個去檢查,很多都是失敗的。
不能再仰賴單一官僚!生技、兩兆雙星,都是教訓
檢討過去20年發展國家的政策,包括生技、兩兆雙星,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基本上可能不見得是負面,但大部份是失效的,沒有達到預期成果。我們很難再用單一官僚,就有辦法制定符合一切的經濟政策。
以前國家發展是歐美在什麼產業發展了,我們就去投入,投入速度愈快,該產業就愈成功。
就好比足球戰略,全世界目前最熱門的商業運動是足球,我們就跟國人說我們要去踢足球,就蓋了一堆足球場、蓋一堆廠區,準備要去踢足球——以前石化業、鋼鐵業就是這麼做。
那時候因為競爭者非常少,沒有中國、沒有印度,這麼做當然會贏。現在發展中大國都蓋得起足球場,以前這套是行不通的。生技產業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繪圖製表/林永惟
高富人稅 把錢投資在創新
面對未來該怎麼辦?一定要恢復稅基、提高富人稅。
我們租稅負擔率(政府稅收佔GDP比例)只有約12%,遠低於OECD國家平均近35%。
所以如果不恢復稅基,很多投資都不能做,連基礎建設更新都有困難。
接著要想辦法把每一筆稅收,引進到產業創新裡面去,而不是純福利的淨支出。例如,日本做機器人,它面對老化的方式是用AI、機器人,你是要錢放在機器人產業,還是看護工?這是選擇。
我們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下子就能變成北歐、變成誰。現在是全球制度競賽的關鍵時期,我們不一定能移植別人政策,因為這是大規模經濟體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一定必須要經過漫長的歷程,如何能夠在擴大福利國家的過程中,同時考慮提供創新的機會,讓廠商也加入。找原本就有的利基發揮,有效結合福利需求和發展。我們是中年的經濟體,要維持體能,健康老化。(陳竫詒整理。責任編輯:李郁欣)

2017-11-24_1448442017-11-24_1449322017-11-24_1452052017-11-24_145305direct   


 

年輕人瘋創業!5年內「陣亡率」說出來你會怕│TVBS新聞網
By Tvbs, news.tvbs.com.tw查看原始檔
台灣近年來物價飆漲,最凍漲的就是薪水,不少年輕人不想坐領死薪水,紛紛選擇創業。2015年的新設企業多達9.8萬家,但經濟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一般民眾創業,有高達90%在1年內倒閉,前5年的陣亡率,甚至高達99%。
據經濟部統計,光是2015年新設企業就有多達9萬8320家,年增率4.43%,整體企業家數達到138萬家,創下歷史新高。但一般民眾創業,在1年內倒閉的業者高達90%撐過前5年的創業家只有1%,也就是說,創業在前5年就陣亡的比例高達99%。
台北市議員何志偉日前在台灣新動力智庫所舉辦「消失的新興民族-青年創業困境與解方」論壇中指出,現在年輕人最不滿的問題有「薪水太低」、「工時太長」、「存不了錢」、「買不了房」等,加上越來越多商家提供機器人服務,年輕人壟罩在低薪和被取代的高壓之下。但波羅的海三小國的愛沙尼亞與台灣條件雷同,在台灣實質薪資倒退16年的情況下,反觀愛沙尼亞用7年時間,讓實質薪資成長20%,平均時薪達到241元台幣,代表讓年輕人有機會、讓國民實質加薪,並非不可能。
與會的「雞排博士」宋耿郎則認為,創業必須具備觀念、技術、資金以及環境,年輕人若不是真正想創業,而是被迫創業的話,會很危險。年輕人要創業的話,建議必須要先有計劃,加上熟練的技術、資金,並且先對環境的各個條件進行分析研究。


 

為什麼很多創業家功課不好?5個原因告訴你|經營管理|創新創業|201 : 4|即時|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1. 他們習於跳出框架思考
和其他人做一樣的事,無法成為成功的創業者。可惜的是,太多學校希望所有的學生依循相同的課表、上同樣的課;在這樣的情況下,擁有創業心態的人,實在沒有太多空間可以施展創意和嘗試新事物。
創業者傾向於打破常規、為顧客帶來新的解決方案,處理其他產品和服務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創業者眼中,這麼做帶來的回報,遠遠超過精通那些畢業後再也用不到的科目。
2. 他們重視獨立性
學校的重點就是做其他人叫你做的事,例如專案、論文、考試等。創業需要大量獨立思考和行動,如果有個指導者等著你交回你根本不想做的作業,獨立思考和行動的空間自然有限。因此,創業者可能會覺得,學校限制了他們的獨立性。
有些人天生就適合指引方向,而非接受指引。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鼓勵創業者將他們覺得無趣的任務交給其他人。
3. 他們認為,實務經驗比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
從國中到最具聲望的MBA課程,學生都得面對假設性的資訊,研讀它們、書寫它們,並接受與它們有關的考試。部分科學科目可能會有實作,但大多數的課程都是要求學生思考真實世界的情境,而非直接探入真實世界。創業家認為經驗比推測更有價值,他們想走進真實世界,透過行動而非課本來建構知識。
4. 他們熱愛教育,但不喜歡教育機構
創業者是一流的風險承擔者,他們接受或然率的教導。上學不保證未來一定能成功,因此,部分創業者可能會選擇用非傳統的方式學習。與商業、行銷、領導等主題有關的Podcast、有聲書、電子書、線上課程,如今已隨處可得,也就是說,在傳統學校系統之外學習的方式非常多。以實現想法而言,部分學習方式就是比教室更有效率。
5. 他們知道,成功不只是拿到好成績
創業者總是記得,成功不一定是由企業帶來的金錢衡量。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成績;太多學生過度注重成績,而非長期儲存資訊、與同儕社交,或是累積可以寫入履歷的經驗。在學校表現並不亮眼的創業者,通常會專注於用其他的方式獲取成功,例如建造網站、建立可貴的人際關係等。
如果學校教育正是你想要的,選擇它當然沒有問題。不過,許多擁有創業心態的人,就是不會在學校有亮眼的表現,也許是因為他們想要更多獨立性、想要從做中學等;能見到愈來愈多人可以接受這樣的選擇,確實令人十分開心。(黃維德編譯)


創業資金上,青年規劃的創業額平均約在 76.5 萬元,資金來源除積蓄外,銀行借貸及親友資助仍佔多數。

擁抱創業夢需準備至少76萬 資金來源為積蓄、銀行借貸、親友資助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1111 創業網最新調查發現,旗下有意創業的會員當中,高達 33.1% 是 21-30 歲的泛新鮮人、35% 是 31-40 歲的年輕族群。創業資金上,青年規劃的創業額平均約在 76.5 萬元,資金來源除積蓄外,銀行借貸及親友資助仍佔多數。
1111 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表示,面對高度競爭的就業市場,新鮮人受限於「工作經驗不足」以及「磨合期長」的刻板印象,成為就業市場相對弱勢的一群,面臨起薪低、高工時、升遷慢等職涯發展困境,長期以來就業環境對新鮮人的不友善,迫使青年爲突破職涯僵局而萌生創業意願。
調查發現,泛新鮮人 (21-30 歲) 屬意的創業類型,以連鎖美食、咖啡飲品、商品銷售為主,與過去各類創業調查相當,也反應國人在近年經濟景氣不佳的氛圍下,透過平價飲食獲得生活中的小確幸,發展出庶民經濟的美食商機,已普遍獲創業者關注。
李大華說明,創業資金上,青年規劃的創業額平均約 76.5 萬元,與一般會員計劃的資本額相當;然而,目前手邊擁有的資金僅在 66.2 萬元,落差超過 10 萬元。
資金來源除積蓄外,銀行借貸及親友資助仍佔多數。此外,泛新鮮人創業最需要的資源以「創業資訊提供」及「經營管理課程」最多,更勝於「創業貸款協助」。



用「創意」搞「創業」 助理工程師換跑道沖咖啡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圖、文/1111
根據1111創業加盟網調查發現,泛新鮮人(21-30歲)屬意的創業類型,以連鎖美食、咖啡飲品、商品銷售為主。與過去各類創業調查相當。也反應出國人在近年經濟景氣不佳的氛圍下,透過平價飲食獲得生活中的小確幸,發展出庶民經濟的美食商機,已普遍獲創業者關注。
產業外移朋友陸續轉換跑道 萌生創業念頭
28歲的琦驊,大學機械系畢業後,進入製造業擔任助理工程師6年多。隨著產製造業工廠逐漸外移、訂單減少,身邊朋友陸續轉換跑道,讓她萌生創業念頭,並在去年11月辭去工作。感受到台灣咖啡市場的商機,於是和同事及幾位好友,湊足了40萬,終於在三周前,加盟「點子咖啡館」在三創生活園區落腳開業。
因應行銷推陳出新
琦驊接受1111職場新聞網訪問時表示,為了摸透沖泡咖啡的每一步驟,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無時無刻都在想如何行銷咖啡品牌,讓更多人認識「點子咖啡館」。目前不定時推出特色咖啡,近期強打「方程式拿鐵」,客人可以依照喜好選擇棉花糖、比利時脆餅及糖漿種類,也頗受歡迎。
遵循「創業333法則」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表示,推論青年瘋創業的主因,除了增加收入外,工時彈性自由及個人興趣/嗜好等自我實現,也是重要因素。李大華進一步分析,年輕人創業,雖受限於資金及社會經驗不足,卻因多元資訊及創新思維,使得創業內容及營運方式突破傳統模式,成功打造品牌、創立口碑、走出市場藍海,成為青年創業的典範。李大華建議有意創業的年輕人,應提早進行創業規劃,遵循「創業333法則」:具備3年相關工作經驗、擁有3項技能(行銷公關、經營管理、財務會計)、預留3成資金周轉,才能降低創業風險,朝向永續經營的目標前進。

「改變買房成家的觀念」 內政部長鼓勵年輕人租屋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內政部長葉俊榮。(圖/記者徐政璿攝)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儘管房價持續緩跌,凍漲的薪水仍舊追不上偏高的房價,買房對許多年輕人而言,幾乎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內政部長葉俊榮今(13日)受訪時就表示,年輕人應該要改變成家買房的觀念,國外很多人也不買房,為何不能用租屋作為人生第一哩路的開始?
針對低薪和高房價導致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內政部長葉俊榮今天受訪時表示,台灣房子有三高,自有率高、空屋率高、房價高,並呼籲年輕人應該要改變買房成家的觀念,「年輕人都認為成家要買房子,但是薪水本來就不高,如果還是選擇買房的話,要揹一輩子房貸,這不但影響生活品質,更對小孩的教育投資有著相當的影響。」
葉俊榮說,國外很多人也不買房,為何不能用租屋作為人生第一哩路的開始?租房子也可以過得很有尊嚴,因此,政府努力把租屋市場健全化,推動包租代管等政策,讓有房子的人把房子租出去、有需要的人租的到,並規劃興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這是目前政府努力的目標。
此外,針對都更速度過慢的問題,葉俊榮說,台灣很多老房子,特別是台北跟新北市,內政部有做過評估,若北部地區發生規模6.5以上的地震,「就很令人擔心」,因此內政部提出老屋加速重建的獎勵條例,雖然有很多不同意見,但本於這樣的原因,還是期盼立法院能盡快通過。


 

台灣人愛創業 但...7成會放棄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最新的全球創業調查指出,台灣擁有政府建構的創業友善環境,台灣民眾對於創業的正向態度占比88%,遠高於世界各國,且7成的台灣人渴望創業;但調查也顯示,台灣人的創業堅定度僅32%,在全球中明顯落後,近7成的創業者無法對抗社會壓力,輕易放棄創業。

全球創業報告由德國慕尼黑大學主導,自2008年起在多個國家進行創業調查,台灣今年首度加入。負責台灣的調查學者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主任陳意文指出,台灣人認同創業、想創業,卻不會真正創業,而是「愛上對創業的美好想像」,誤解創業的價值,把做網拍、開咖啡店都視為創業,導致創業可行度極受挑戰、創業堅定度飄搖。

全球創業告共調查45個國家、地區,有5萬人共同受訪,除創業環境與氛圍,並包含渴望度(Desirability)、可行度(Feasibility)、堅定度(Stability)等三項次指標。

調查指出,台灣有88%受訪者對創業抱正面態度,高過77%的全球平均值。其中,35歲以下的台灣人對創業正向態度更高達91%,超過50歲以上的中壯年;79%受訪者則認為,創業能實現自我價值,體現個人理想。

此外,有55%認為,台灣人五年內「自雇」(薪水直接由客戶提供)的比重將增加,這個數字也遠高過全球(39%)與亞洲平均(45%),且年紀愈輕的台灣人,認為自雇者將增加的比重愈高。

陳意文指出,台灣人對創業抱持正面態度,與政府長期營造「友善」的創業環境有關。根據統計,目前共有13個中央政府部會與地方政府,提供99個輔導補助方案、105個育成中心,獎金與貸款超過百億元。

但陳意文提醒,台灣人渴望創業,也代表對經濟現況不滿,台灣經濟低迷,加上長年低薪資、高工時;35歲以下的年輕人出社會時,台灣又正邁入薪資停滯期,對職場失去期待的人,看來是「把創業當成避風港」。

=======================================

創業一年就掛?新世代老闆該懂六難題
-A
+A
商業周刊作者王柔雅 | 商業周刊 – 2016年10月7日 下午2:26
美國研究機構「全球創業精神發展機構」(GEI)2016年調查指出,全球貧富國家正面臨經濟難關,富國的人口老化危機,衝擊其經濟生產力成長;低收入國家則急需擴增就業機會。而刺激全球經濟成長與就業機會的交集解方,竟是讓更多年輕人投入創業。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15年大趨勢」報告指出,全球創業家年齡分布於25~44歲者,就占將近5成。台灣人尤其愛創業,據GEI「2016全球創業精神指標」調查,台灣創業精神排名全球第6,是唯一搶進前10名的亞洲國家。但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9成;能撐過前5年的創業家,只有1%。
在這個時代創業,年輕創業家究竟遇到哪些困難?根據國內外成功創業家與創投的經驗,眼前有六大難題。
一、如何做出市場埋單的創新產品?
聞名全球的矽谷孵化器Y Combinator共同創辦人利文斯頓,成功輔導近500家新創公司後,歸結創業路上最難的是「做出人們想要的產品,」因為現在的新創家,必須不斷「試圖發掘別人從未做過的事」。
利文斯頓舉例,Airbnb最早以充氣床墊和早餐點子提案,但沒人確定他們的想法可行,網站從讓人們出租充氣床墊,到出租空房或沙發,經過不斷調整測試,最後Airbnb才終於意識到出租整戶住家的潛在市場。
二、B2B時代,怎麼讓消費者變粉絲?
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指出,早期創業以B2B為主,現在新創企業大多是B2C,之初創投合夥人詹益鑑說:「現在不是要拿廠商的訂單,而是拿特定消費者的訂單,產品服務跟產品定位要更明確,想辦法讓個別消費者喜歡你的產品。」
三、競爭加速、產品生命週期縮短怎麼辦?
開發來電辨識App「whoscall」的Gogolook財務長鄭勝丰表示,2、30年前,創業環境還沒有網路優勢,要行銷產品,廠商得搭飛機到世界各地參展;但現在,創業者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測試產品功能、了解市場需求規模,並能針對全球各地、各種使用者的需求,快速調整。
四、有了想法,該找什麼人合夥創業?
過去,台灣中小企業主隻身帶著一卡皮箱闖世界的故事時有所聞;現在,團隊合作更重要。Y Combinator總裁奧特曼認為,合夥人的背景具有多樣性最有優勢,他指出,擅長經商、專精技術的共同創辦人,是創業的黃金組合。
五、如何找到更多人願意和你冒險?
「現在不只要找到有專業能力的人,還要讓大家相信你的夢想,」最近正準備上櫃的創業家兄弟共同創辦人郭書齊表示,創業前2年的草創期,要招募新員工相對困難,「早期聘請人,我都會溝通,我希望這間公司變成什麼樣子,要走哪些路,邀請你過來一起探險。」
六、同行對手多,如何吸引天使注資?
創業門檻變低,但資金流向卻集中化,如何吸引天使投資人注意,成為創業者的新難題。「凸顯自己的不同,才能在一大群創業者中跳脫出來,」如面對郭台銘開出優渥工作機會,AirSig執行長陳柏愷卻打臉鴻海沒辦法破解其技術,反讓郭台銘當場允諾投資6千萬元。
想要在開創新局之前,最快進場的方法,創業者應從前人的失敗、困難經驗中學習,才能快速認清創業背後的高風險現實。

-------------------------------------------------

創業結束後三年,我當員工的心得|專欄|201 : 8|即時|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我一直都覺得我創業失敗是一場壯遊也是一段小悲傷,而有很多的觀察與領悟,我是在當了幾年員工之後,才慢慢了解的。

切身的觀察:

◎能力與知識上,創業每三個月就會level up, 當員工是平均每13個月level up。
◎創業每一天都燒掉一堆錢,當員工每個月都可以存一些錢。
◎創業每一個晚上都會睡不著覺,當員工中午吃太飽都會快睡著。
◎創業看書的心得常常是「不是只有我這樣想的」,當員工看書心得開始會出現「那我現在的狀況是…?」的聲音。
◎創業賺很少錢也無所謂因為每個偉大的事業都是這樣起頭的,當員工後開始計較別的公司offer比較好、靠爸自己下午茶吃不好。
◎創業常想責任好大自己好渺小,當員工拿人錢就開始想原來我還值真不少。
◎創業自己抓著頭想出路,當員工開始呢喃上頭的策略根本不算是個好招數。
◎創業知道自己沒有後路所以一天當兩天用,當員工開始知道上班的混多少也是一種藝術。
◎創業開會因為專注所以腦袋精明手勢多,當員工開會常常看到會有人進入自動導航模式。

最重要的領悟是:

◎原來沒當過員工,就從來不知道怎麼與員工溝通。
◎要學會享受「醍醐罐頂」的美。
◎做過的事情,哪些東西是錯的,其實比那些正確的還要有教育意義。
◎老闆與主管真的很可憐,其中的辛酸只有做過的才知道,沒做過的真要學會有禮貌。
◎人才很重要,idea不重要。
◎執行很重要,idea不重要。
◎趨勢很重要,趕流行不重要。
◎Pivot(關鍵轉折)與Lean(精實)兩個字不是只有創業家才要會,當員工的若能理解,心態會健康很多。
◎一直想一直鑽很重要,企劃與Microsoft Project不重要。
◎偷學是一個不用錢又不用時間的高招,多觀察周遭的細節會帶給我們很多洞見。
◎哲學很重要,研磨出自己的一套哲學更是未來人生與專業能力培養的基石。
◎書到用時方恨少,唯有自己回頭發現原來看過某本書,當時就不會做錯了,才會有覺悟。
◎錢,他是必要的,但是他不會帶給你更多的幸福。
◎投資在自己身上,尤其是腦袋上,特別重要。因為這會給你錢換不到的幸福感,也讓我們更能看清這有如迷霧般的世界。
◎創業不能全靠熱情死命往前衝,往往「穩健」兩個字是決勝關鍵,要當過小螺絲拿過人薪水才知道箇中奧祕。
◎下決策要帶種,要堅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斷。但是沒準備沒依據,自己要懂得謙遜與授權。
◎權力是一種責任,不是一種態度。 就算你是歐巴馬,你也什麼都不是,聽聽別人的意見,且找出自己的洞見。把洞見給落實,才是權力的展現。
◎珍惜任何機會。不是說當人員工就沒差了,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且有企圖心的人。
◎人生很長,"I am too old for this"這句話基本上是在認輸。年紀的增長會帶給我們智慧與歷練,這件事情自己卻常常忽略了。
◎薪水多少,跟實力多少,常常不是成正比的。但你能為組織帶來多少,也不一定跟實力成正比。(組織要的是什麼?我們真的都要好好想想)
◎「做就對了」、「不要抱怨」,這兩句在當兵時常聽的話,不管是在創業還是當員工時,記得要常對自己這麼說,◎因為說久了,你就會發現他們是超級正面的句子,甚至會帶給我們力量。
◎錯了就承認,沒什麼大不了。 但是對了,驕傲是不必要的。有些文化很愛驕傲,但我自己比較喜歡中國式的謙遜,與小孩子般的傻笑。
◎常常跟他人聊些天南地北會很有收穫的,尤其是一些個性或是專業上跟你離很遠的人。埋頭苦幹是一招,但是只適用於天才。集體智慧沒那麼高招,但是他simply works!
◎不要以為自己很厲害,因為一這樣想,你就停止進步了。
◎人生一塊圓餅圖,裡面越多顏色,你越適合創業。
◎要喜歡自己,不要覺得自己哪裡哪裡的缺點很要命,一定要立志改掉它,甚至把它鍛鍊到一個極致。 人性的缺點在十八歲之後就很難改了,拐個彎解決它比較實際。
◎公私分明,但是不要當個混蛋。
◎單刀直入,但不要當個混蛋。
◎跟團隊合作,別當自幹王。
◎經營一個團隊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它甚至大過了招募優秀人才這件事。
◎各種規模與屬性的組織都有它的特色,是特色不是缺點。別把特色跟缺點混為一談。
◎為什麼很重要,即便你不一定會被告知為什麼,但是一定要對為什麼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拉高標準,永遠是對的。
◎每次遇到很痛苦的時刻,不用分泌過多腎上腺素,也不用很負面,記得要穩健。
◎人類的極限很高的,但是不要突然間拉高標準,那會導致事情的崩解。
◎如何把組織變的更好,是每個人都會想的,主管與老闆其實只要學會聆聽,就往前很大一步了。
◎我們都是儒家文化的延伸,別硬幹要學國外的東西,很多時候自己血液中就有很棒的鑽石,就看你願不願意用。
◎自信跟自傲是兩碼子事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要往自己身上看,不是看別人。

我的大改變:

◎現在知道搞出好東西,比快速搞出東西重要。
◎說話,要說到人家聽的懂,我以前太愛講大道理了。
◎事情不要做多,要做好。
◎懂得「再想想」的藝術了,也不是一直衝就會有好東西,停下來想一下別的,往往會有大發現。
◎了解「一種米養百種人」這句話其實並不負面,他的真義是「你不能因為你跟人家吃同一種米就以為人家想的都跟你一樣」。
◎了解總有自己看不見與到不了的地方,那些地方讓專業的去搞,不過等到自己看到的時候,也要保持專業。
◎了解「準備」的重要性不下於「執行」。
◎懂得謙虛,並且在需要表現的時候勇於表現。
◎懂得看事情背後的結構,懂得看話語背後的期待,懂得聽暗示,懂得「話說得深情流露得真」是怎麼一會兒事。
◎懂得「偷學」了,尤其是那些看起來沒什麼的長輩,其實他們只是很謙虛而已。
◎懂得些「尺度」了,但還是會有過熱傾向就是了。
◎懂得「殺雞焉用牛刀」與不要「小孩子玩大車」了。
◎懂得讀一本書了,這跟看新聞是完全不同的收穫。
◎懂得創業失敗要釋懷,因為它帶給我了很多。

沒變的我:

◎還是沒辦法開會的時候停下來讓大家想事情,那一種「想要繼續下去」的偏執還是在。
◎還是沒辦法不定期的心情不好。
◎還是喜歡喝「甜甜的東西」。
◎還是特愛想一些有的沒有的idea,但是現在知道要存檔要仔細想,不是馬上開幹。
◎依然在我有興趣的領域,會high到一個旁人覺得奇怪的地步。
◎依然不在乎小錢,所以一直都沒存到什麼錢。
◎還是每次開會簡報都慣性要走到投影幕前面。
◎還是很受不了種族與任何的歧視,我還甚至因為這樣離開了一家公司,即便被針對的不是我。
◎還是會因為想要有禮貌,而說些跟自己想的不一樣的事情
◎還是對於改變世界與世界大同,有種堅持,只是不一定會大聲說了。
◎還是很雞婆。太愛問「還好嗎你?」,或是說「我來~」。
◎還是很愛透露自己欣賞別人的哪個成分或是事件,有點露骨的那種。
◎還是偶而會受不了有階層的組織與階層的必要之惡,只是現在我現在會去抽煙,不是翻桌。
◎依然不懂得用些專業的字簡報,我的style就是很口語、改不了。
◎依然希望在個人生活中可以保持我的幼稚,極度的幼稚。

總之:

人生不管在做什麼,都是一場壯遊,處處都有大收穫!

-----------------------------------------------------------------

調查:逾8成台青年想創業 4成多失敗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大紀元2016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大環境不佳,許多青年也很想創業,根據1111人力銀行針對35歲以下的「青年創業現況」調查,發現高達八成六的青年人有創業意願,若進一步針對實際曾創業者分析,創業成功的比例約為55.6%,創業的主因以「想增加收入」居冠占69.5%,顯示在「青貧世代」下,「錢」仍是推動青年創業最主要的動力,更勝於興趣或自我實現等因素。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青年想創業原因以「想增加收入」(69.5%)居冠,其次是「工時彈性自由」(52.5%)及「個人興趣/嗜好」(39.7%)。創業過程中曾經遭遇的困難,受訪者最大憂慮為「籌不到第一筆資金」(44.1%)、「維持營運資金不足」(41.2%)與「客源不足」(32.4%)。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說,新鮮人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往往因缺乏工作經驗,身陷求職弱勢,如起薪低、高工時、升遷慢等困境;而對新鮮人不友善的就業環境,迫使青年爲提前突破職涯僵局而萌生創業念頭,但如此「非理性」的創業規劃,則容易產生創業資本尚嫌不足、創業規劃尚未臻完善等問題,更造成了現下不少小成本、低門檻、獨特性差的「青年小額創業」現象,導致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下幾近一半者戰死沙場,難永續經營。

而針對曾創業、現已回歸職場的青年族群,過去主要創業失敗原因則為「客源不足/不穩定」(58.3%)、「合夥關係生變」(41.7%)與「地點不佳」(44.4%)

李大華認為,從失敗的三大主要原因可以得知,青年創業實際的最大困境並非最擔心的資金因素,而是欠缺全面的考量與規劃。

他進一步分析,多數成功的創業者看似以較短的工作時數換得較優渥的收入,但論及所花費的心神以及肩負的精神壓力,絕對遠超過於一般上班族工作時的投入,多數創業者工作幾乎可說與日常生活作息融合為一,建議想圓創業夢者,投入前應該審慎評估,多了解自己的興趣、專長,並充分做好事前規劃與市場調查,才能有所成就。◇

--------------------------------

微型創業-阿媽牌生鐵鍋 堅持天然ㄟ尚好
By 龍益雲,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葉欽源

阿媽牌生鐵鍋
5年6班的葉欽源沒錢、沒學歷,堅持要做零鍍膜、無烤漆、耐大火、無毒素的健康產品,從白手起家,打造出年銷逾4,000個、營業額約600萬元的「阿媽牌生鐵鍋」。

葉欽源回憶過去生活慘澹,17歲就開始半工半讀,畢業前夕因擺攤考試遲到被老師死當。沒錢、沒學歷,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公司卻倒閉,也曾在遊艇公司作配電,擺夜市還因地點遭都市重劃關閉,一度睡在橋下當流浪漢。

後來朋友看不下去,教他開始賣鐵鍋,1993年成為生命第一個轉捩點,游走北部各市場、夜市擺攤,有時一天跑兩、三場,1995年決定做起這門生意。

葉欽源表示,草創初期沒有創業金,只有一輛中古貨車,鍋具、工具都是友人贊助,連叫賣的麥克風,也是親友卡拉ok拿來改的,一天可能只賣6、7個鍋,租金、買器具的錢都由當天營收中扣除,就這樣一點一滴邊存款邊經營。

他說:「當時不沾鍋還是奢侈品,一般家庭用的鐵鍋沒有品牌,品質也不夠穩定,常有人被銳利鍋邊割到手。」賣了兩年深感品質優劣差異甚大,對無毒鐵鍋也認知不足,剛好高職唸的是機械工程,特別在意這一點,1997年決定自創「阿媽牌生鐵鍋」。

葉欽源強調,他做鍋先選定品質較好的中鋼JIS鋼鐵原料,製作時要倒角避免割手,後來更改變製程,從鍋型到把手、鍋耳都自行研發,堅持要打造最好的生鐵鍋。

他認為,這年頭大家都想做簡單的事情,愈快、愈省力,但天然鐵鍋可不能馬虎,獨創雙管齊下烈焰開鍋方式,該刷、該磨的過程,一個步驟也不能省,要做到更平滑、更乾淨、更綿密、更好用。

初入市場時,當時鐵氟龍鍋正夯,但葉欽源創業唸茲在茲,就是:「做人要實在,大家就會信任我。」就像同行都覺得無法解決鐵鍋生鏽,其實沒有秘訣,只是販售前誠實以告:「鐵鍋沒有塗漆料,有水過夜就生鏽,不用時要烘乾。」

葉欽源解釋,阿媽時代養鍋的古法,就在鍋子微溫時抹上食用油保養,讓油分子滲入毛細孔中,形成穩固油膜,自己保護自己,達到天然不沾鍋,這是老祖先的智慧,「阿媽生鐵鍋」沒有鐵氟龍、沒有奈米、沒有高科技,但是至少沒有毒素,身體比較健康。

「化學東西遲早會被淘汰,即使生意不好,至少賣得安心。」他說,秉持著健康的精神,要做最好的鍋子,婆婆媽媽逐漸對鐵鍋的認知改觀,也覺得「阿媽生鐵鍋」的品質值得信賴,終於做出「天然ㄟ尚好」的口碑,也獲選桃園市政府去年度非食品組伴手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