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公望/姜太公/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太姜、太任、太姒合稱“三太”,後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稱,代表賢德直追三太。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9T95vy

------------------------

太原晉祠 到了太原...一個 千萬不要錯過的景點. - http://goo.gl/SqSYAh

File:Jin Temple entrance.JPG48540923dd54564e831e5e4eb0de9c82d1584f49a686c9177f3e6709e43ee0f63bc79f3df8dc55f8a71ea8d3fd1f4134b32fa077251f95cad1c85e9a32fa828ba61ea8d3913707e5970a304e251f583dd50735fae6cd7b89de8fac900e2442a7d8330ec5  f31fbe096b63f62401a2dbea8144ebf81b4ca358a9d3fd1f4134970a1576b52695cad1c8a7865db5  

晉祠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4PHWkk

晉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之一,是太原市一處著名的旅遊勝地。
建造歷史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據《史記·晉世家》的紀載,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於唐,稱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因境內有晉水,改國號為晉。後人為了奉祀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了祠宇,稱唐叔虞祠,也叫做晉祠。
晉祠的創建年代,現在還難以考定。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酈道元(公元466年或472年?——527年)的《水經注》,書中寫道:「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坐時的風景文物已大有可觀,祠、堂、飛梁都已俱備了。由此可見,晉祠的歷史,即使是從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幾百年了。
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北齊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
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梁後,祠區建築布局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台等,這樣,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則退處次要位置。
整體布局
晉祠內建築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組成,中部建築結構壯麗而整肅,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築以崇樓高閣取勝,南部建築樓閣林立,小橋流水,亭榭環繞,一片江南園林風光。祠內建築由東向西有水鏡台、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鐘鼓二樓、獻殿、魚沼飛梁和聖母殿,其北為唐叔虞祠、昊天祠和文昌宮,其南面是水母樓、難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個建築群布局緊湊、嚴密,既像廟觀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宮苑。
建築

晉祠勝境

晉祠飛龍閣

宋代鐵人

晉祠朝陽洞
大門
景清門
唐叔虞祠
關帝廟
關帝廟屬於昊天祠中的一部分,是昊天祠的前院。
文昌宮
唐碑
唐碑位於唐叔虞祠東邊,昊天神祠(關帝廟)西邊,碑高195 厘米,寬120厘米,厚27厘米。碑上刻有唐太宗的行書碑文「晉祠之銘並序」,全文一千一百零三個字。碑上建有小亭,名為「貞觀寶翰」亭。
金人台
金人台又名蓮花台,位置在會仙橋的西面。金人台平面為正方形,四周有圍欄,四角各有一個鑄鐵鐵人。金人台的中間是一個建於明代的高約三米的小閣。
宋代鐵人
金人台上的四個角各鑄有一個鐵人,每個鐵人高約兩米,其中西南角的鐵人是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鑄造的,而東北角的鐵人是民國二年(1913年)所鑄。
蓮池
朝陽洞
三台閣
昊天祠
昊天祠在東嶽廟的西邊,也稱關帝廟。正殿中供奉關羽,四壁有壁畫。
東嶽廟
東嶽廟在文昌宮的西邊,為一座道教寺廟。殿內有「天齊仁聖大帝」像,四壁有清代壁畫。
善利泉
善利泉是晉水源頭之一,但流量很小,現在已經枯竭。泉上建有小亭,最初為北齊天保年間所建,到明正德時被毀,後於明嘉靖年間重建。
白鶴亭
真趣亭
待風軒
讀書台
呂祖閣
智伯渠
聖母殿

聖母殿
聖母殿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是現在晉祠內最古老的建築。聖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黃綠琉璃瓦剪邊,雕花脊獸,四周圍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盤龍八條。殿的內部採用減柱法,擴大了空間,是中國規模較大的一座宋代建築。
宋塑侍女像

宋塑侍女像
殿內有宋代的彩塑43 尊,主像聖母端坐木製的神龕里,其餘42尊侍從分列龕外兩側,聖母鳳冠蟒袍,神態端莊,侍從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飲食起居,或梳洗洒掃等,是宮廷生活的具體寫照。塑像十分生動,充分地表現出人的神情,各個塑像神態自然,神情各異,塑工高超,是中國宋代彩塑中的精品。
魚沼飛梁

魚沼飛梁
獻殿以西,是連接聖母殿的魚沼飛梁。全沼為一方形水池,是晉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頂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橋面,就是飛梁。東西橋面長十九點六米,寬五米,高出地面一點三米,西端分別與獻殿和聖母殿相連接;南北橋面長十九點五米,寬三點三米,兩端下斜與地面相平。整個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大鳥,故稱飛梁。
飛梁始建年代和舊址都不詳,根據《水經注》記載,北魏時已有飛梁之設。現存此橋,可能是北宋時與聖母殿同時建造的。1955年曾按原樣翻修。建築結構有宋代特點,小八角石柱,覆盆式蓮瓣尚有北魏遺風。這種形制奇特、造型優美的十字形橋式,雖在古籍中早有記載,古畫中偶有所見,但現存實物僅此一例。它對研究中國古代橋樑建築很有價值。
獻殿

晉祠獻殿額匾
對越坊
晉祠對越牌坊簡稱對越坊,位於太原晉祠金人台正西,立於明萬曆四年(1576年)。相傳,明代書法家高應元的母親患偏頭痛,久治無效。後來在呂祖廟前得一簽,簽上寫有「添磚加瓦」四個字,它的含義是只有在祠內增加些建築,才能消災免難。高應元在晉祠內仔細觀察,發現殿、堂、樓、閣、亭、台、橋等應有盡有,唯獨缺少牌坊,故決定建造一座牌坊。牌坊建在何處為宜?金人台西,獻殿東的這塊空地最合適。 高應元想,將來牌坊落成後,殿、台、坊組成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定會收到消災的效果。高應元原計劃建造一座簡單的小牌坊,沒想到在破土動工的第二天,他母親的病就好了,因而改建成大牌坊。牌坊落成後,命名「對越」,由高應元執筆,氣勢頗為磅礴,被列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這座「對越坊」,造型優美,結構壯麗,雕刻精細。「對越」的 「對」,意為報答;「越」,即揚,意為宣揚。「對越」兩字合起來,意為「報答宣揚祖先功德」,在此處意為「宣揚母德高尚」。母德高尚在這裡有雙關語之意,指唐叔虞之母邑姜也行,說高應元之母亦可。
鐘樓、鼓樓
水鏡台

水鏡台
會仙橋
勝瀛樓
王瓊祠
王瓊祠是為紀念明代嘉靖年間吏部尚書王瓊而設。始建於嘉靖十二年(1533年)。王瓊生前曾居住於此祠東邊的晉溪園。
公輸子祠
公輸子祠是為紀念傳說中的中國木匠的祖先魯班而設。魯班,原名公輸班,因為他是魯國人,因此民間俗稱魯班。公輸子祠中供奉有魯班雕像。
難老泉

難老泉亭
在聖母殿的南面,有一座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年-559年)創建的難老泉亭,亭為八角攢尖頂。晉水主要的源頭難老泉水從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息,因此北齊時擷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為名,名為「難老泉」。泉水晶瑩透明,常生萍四季一色,常年水溫保持在17℃,歷朝歷代的詩人多吟詩讚美,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寫下了「晉河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佳句。

難老泉
水母樓
源頭上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建造的水母樓,二層五開間,內塑水母坐像及侍女,體態優美,造型別致,也是宋代彩塑中難得的藝術佳品。
台駘廟
不繫舟
三聖祠
晉溪書院

晉溪書院
舍利生生塔
傅山紀念館
晉祠的同樂亭現為傅山紀念館,紀念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俠醫傅山(傅青主)。
董壽平美術館
位於晉溪書院東側,是一組仿古建築,收藏和陳列有董壽平先生捐贈的珍貴書畫、遺物、文獻資料。
周柏和隋槐

周柏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
周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位於聖母殿左側,樹身向南傾斜約與地面成四十度角,枝葉披覆殿宇之上,因形似臥龍故又稱「臥龍柏」。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贊曰:「地靈草木得余潤,鬱郁古柏含蒼煙」,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讚嘆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蒼勁挺拔,與長流不息的難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隋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盤根錯節。
這些古樹年代久遠,至今仍然生機勃勃,濃蔭四布。鬱鬱蒼蒼的古樹和晉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樓閣掩映在濃蔭疏影,靜水急流之間,景色異常優美。

-----------------------------

晉祠根源

晉祠的根源真是古得很,周成王封他弟弟叔虞於晉,後人紀念他,才修了晉祠。又為叔虞
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
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
的母親,“ 邑姜 ”建了聖母殿。[又有史稱是劉太后。既劉光義的兒媳。]殿的中央是“邑姜”像,而左右兩廡就塑了40多位侍者。殿初建於北宋的天聖年間,重修於崇寧元年。(1102年),而在殿內聖母像的座台背後有墨書元右二年的題記(1087年)。這堂雕塑完成於元右二年當無疑問了。這時正是北宋人才輩出的時代,司馬光、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范寬、郭熙等等都在此前後活動著,而晉祠又早就是名勝之地。唐太宗親自寫了溫泉銘,李太白寫了“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名句,宋代的范仲淹也有詩歌頌,所以大部分雕塑家都不留名,這堂雕塑的作者也就無徑考查。主像“ 邑姜 ”即聖母殿的“聖母”,真如很多宗教雕塑一樣,由於儀軌、身份的限制,做得比較拘謹、刻板,精彩之作全在於這群侍女之中。嚴格說來,42尊像中有宦官5尊,著男服的女官像4尊,其中有幾尊我看還是後來補加的(這幾尊都比大部分原作大了一號),總的尺寸都和真人大小差不多。這些侍從都是各有專職,身份、性格也是無一雷同。舉手投足,顧盼生姿,世態人情,纖毫畢現,幾乎可以給她們每人立個小傳。
左廡東側第五人就刻劃了一個機智靈便,善解人意,見貌辨色,伶俐尖巧的姑娘,是有了相當經驗的丫環。可能有人會認為我這個分析有點勉強,因為她們不會說話,又怎麼能知道她“善解人意”呢?那麼,我們來仔細考察一下,請看她的整個身姿微向前傾,似在較快地邁步,和周圍幾個人相比,她行進速度要快得多,所以我說她是很“靈便”的,也就是說她是很靈活利索的。她臉的朝向和行進方向不同,似乎有人打招呼,她會立即回頭應對,有點“驀然回首”的意味,所以我說她是機敏的、反應迅速的。她眉飛色舞的樣子。所以我說她是個尖巧而會討好的姑娘。正因如此,也似乎頗為得意,所以我說她“善待人意”。這些看法,我以為並不是我的獨特想像,而是這件藝術作品的客觀效果。左廡東側,最後一名侍女則完全和她相反,活現了一個天真妖憨,好像初來乍到,還有點不知所措的少女。圓圓的臉,充滿了稚氣,很漂亮但似乎毫不知覺,動作姿態十分純樸。而右廡的第一個雕像卻可能是個“領班”。一副莊重矜持、不苟言笑的腔調,顯示了她​​已深得信任,也深感自己職在“捧印”的重要。因此她全神貫注於所拿的“印璽”,一
聖母殿侍女群雕
聖母殿侍女群雕
手捧托,一手護持。尤其這護持的手,把怕碰、怕磕的心態表現得十分貼切。
她的年齡也顯然大於一般丫頭們,穩重而老練,眼神極為鋒利,但卻含威不露,嘴角有力,顯得是個很有判斷力,辦事果敢的婦女。我們要特別注意,左廡北牆一行最中間的一位。她身材纖弱而風姿綽約,可是雙手捧心,神情落寞,好像有著滿腹心事,幽恨怨悵,一肚子不合時宜,一看而知,她是位自尊心極強,不肯隨和,不會討好,連人家的同情都會拒絕的姑娘。這種種的心態是通過正側兩面都呈微微的“S”狀的大線體現的。而總的造型極為內斂。自上而下都為直線衣紋,與大動態線相一致,也強調了優美柔和中的倔強之氣。她的眼神和其他各像不一樣,完全是在內省,對周圍的一切都不予理睬。更顯出心高氣傲、孤芳自賞的韻味。這是一件精到的傑作,說明了作者對社會的認識之深,而造型水平已達到了藝術高峰。我還想再舉一個傑出的例子。是右廡第二位的一個頭頂高冠的中年侍女。顯然她已年老色衰,不受重視,她似乎沒有了和別人爭強鬥勝的條件。但她卻在這一大家裡歷盡滄桑,她已經看透了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她的眼睛裡已沒有了希望和失望,有的只是冰冷的寒意和犀利的洞察。她微微下撇的嘴角說明了她的不滿和蔑視。這些表情是十分明確的,是不容誤解的。
我們可以肯定,這些表情身姿所傳達的思想內涵決不會是建築主人的意圖,而恰恰是雕塑藝人們的深刻構思。我們看到的其實已經和宗教無關,並且和紀念“ 邑姜 ”這位“聖母”也沒有多大干系,這些創作純屬雕刻家有感於衷的“借題發揮”。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為這些宋代的匠師們加上什麼階級立場的帽子,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組雕塑是現實主義藝術的偉大成就。從中,我們看到了北宋社會的有血有肉、有喜怒衰樂的真實人物,體會到這些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和由此產生的複雜心態和深刻個性,不管作者是有意或無意。我們同時也不能不表示歎賞雕塑家們的高超技藝,這種深入的個性刻劃,這種微妙的造型能力在北宋以前是遠未達到的。即使我們放眼世界,如果僅從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個性,提示一定社會關係中的具體個性這個角度來看,那麼,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並未達到這種水平。我並不想以此來貶低文藝復興的藝術價值,他們是以高超的藝術技巧,表達了人類在那時產生的崇敬理想,是高度概括性的,是像徵性的,因而也是類型化的刻劃。作為社會的、具體個性的描繪,作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出現,則幾乎到17世紀上半葉了。當然作為個性的肖像也早已在羅馬出現,但到底只限於王公貴族的肖像,還並不是豐富多樣社會關係所形成不同心態的提示。其實,就以現在還見到的宋代人物繪畫來說,也並沒見到如此深刻的描繪,就是描寫社會人情的文學著作中,如宋代“話本”,也並未出現如此入木三分的刻劃。
晉祠三絕

一是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時代種植的柏樹,唐槐是唐代時種植的槐樹,至今都還茂盛蔥鬱。
二是聖母殿內宋代的彩塑。
三絕中最後一絕是難老泉。[3]
晉祠侍女

在聖母殿內尚存的43尊彩繪塑像中,除聖母像兩側的小像是後來增補的外,其餘都是宋初原塑。在大殿正中幔帳內的聖母,頭戴鳳冠,面部靜謐慈祥,雙腿盤坐在木製的方座上,一隻手放在胸前,一隻手放在腿上,手指隱在袖內,身上穿著的蟒袍沿著膝蓋垂向座位下邊,整個塑像形態顯得穩定而端莊。
這些侍女各自都有比較鮮明的個性,並顯示出不同的氣質風韻。有的像是在招呼微笑,有的似乎在竊竊私語,彩塑侍女個個塑造得,面目清秀,圓潤俏麗,從容自若。從這些彩塑侍女身旁幾乎能感到她們的呼吸和脈搏的跳動,彷彿聽到年輕侍女們的娓娓低語,表達了宋代青年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從而,也體現了宋代雕塑注重對人物心理刻畫的藝術特點。[3]

晉祠_百度百科 - http://goo.gl/kgjWuB


晉祠聖母殿的建築學解析


2014/12/19 來源:光明網
在遊歷山西晉祠時,我是懷著激動與崇敬的心情參觀位於整個建築群中軸線末端的聖母殿的,作為晉祠中年代最久遠、體量最大的建築,聖母殿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中國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晉祠是座家祠,始建於北魏前,是為了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聖母殿則是為奉祀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叔虞的母親邑姜所建,創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年至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從建成的那一天起,聖母殿反而「後來者居上」,各朝各代,均有各種與之相關的建築應運而生,如會仙橋、金銅人、對越坊、水鏡台、獻殿,這些位於晉祠中軸線上的一系列建築,因「孝」這個主題,而成為人們前來觀瞻的重要景點,最早建的唐叔虞祠反而偏安一隅,清寂寥落。
其實,聖母殿之所以名聲越來越大,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它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國宋代建築的傑出代表,並且是按照《營造法式》的標準建成的。
聖母殿背靠懸瓮山,前臨魚沼,晉水的其他二泉——「難老」和「善利」分列左右,全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黃綠色琉璃瓦剪邊,殿高19米。
要想了解聖母殿的建築學價值,就要先說一說《營造法式》。《營造法式》是一本古書,我在多年前看紀錄片《中國古代建築》時,曾經與它有一面之緣。《營造法式》編於宋熙寧年間(1068至1077年),成書於宋元符三年(1100年),刊行於宋崇寧二年(1103年),是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的《木經》的基礎上編成的,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它是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技術書籍,標誌著我國古代建築已經發展到了較高階段。
聖母殿四周圍廊,前廊進深兩間,極為寬敞,正是《營造法式》中的「副階周匝」制實例,也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現存最早的一個實例。大殿檐柱側角升起明顯,給人以穩重之感,殿堂結構為單槽式,即有一排內柱,殿四周除前廊外,均為深一間的迴廊,構成下檐。殿內外採用「減柱法」,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頂梁架,擴大了殿內空間。通體上看,聖母殿基本上遵照了《營造法式》的定製,表現了北宋的建築風格和審美意識,為我國古建國寶。「減柱法」的熟練使用,說明宋代在建築上已進一步掌握了力學原理;斗拱和柱高的比例適當,避免了隋唐建築中用料的浪費,在建築式樣上也更富於藝術性。我國的木結構建築,經歷了一個由隋唐的雄壯堅實到明清的華麗輕巧的發展歷程,而宋代建築正是這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聖母殿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作,對於研究我國宋代建築和我國建築發展史都很有價值,是研究我國古建築尤其是宋代建築的一塊「活化石」。
聖母殿還有一寶,那就是殿前廊柱上雕刻著的八條木質蟠龍。這八條龍逶迤自如,盤曲有利,系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原物,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立體木雕繞柱蟠龍。蟠龍柱形制曾見於隋、唐之石雕塔門和神龕之上,在我國古代建築已知木構實物中,聖母殿前的這八條蟠龍,屬先驅之作。
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是中國建築史學的奠基人之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聖母殿在我國建築史學上地位的鞏固,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兩位專家學者,而這一切,皆來源於一次「偶遇」。30年代,梁思成與林徽因四次進入山西進行古建築調查,最後一次到達太原時,他們根本沒想過去晉祠,根據慣常經驗,梁與林對「名勝」總是敬而遠之,因為名勝古蹟特別容易遭到當地的重修和重建。但在太原去汾陽的公共汽車上,他們望見公路邊晉祠的一角側影,有宏大的斗拱和深遠的出檐,兩人「驚鴻一瞥」,相信了晉祠雖為「名勝」,但還是「古蹟」,才決定去仔細調查。正是這次調查,梁思成得出了「聖母殿由結構及外形姿勢看,較《營造法式》所訂的做法的確更古樸豪放,應該是我國北宋建築中的精華之作」的結論。雖然之後,兩人再也沒有重訪山西和晉祠,但是,梁思成在聖母殿下端著相機拍攝樑柱的照片和這座建築一起被載入了中國建築史冊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4nnaDJ.html
---------------------------------
說說中國建築:太原晉祠的聖母殿
2017-03-18 由 醉草入微 發表于旅遊
如果一個地方,有一條河,這個地方,該有多美麗;如果一個地方,有一座古建,這個地方該多有底蘊。又有河,又有古建,這個地方,該是多誘人了!太原晉祠,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太原晉祠,西靠山,東臨水,是一座古建築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是一座宋代建築,叫聖母殿。乍一聽這個名字,有點兒像西方宗教里的名字,聖母瑪利亞之類的。其實,這個聖母,是周代的邑姜。
邑姜是什麼人?為何紀念她?她是周武王的王妃,生兩個兒子,大兒子姬誦,做了周成王,二兒子叔虞,封在唐(黃河、汾河以東百里)做諸侯,故曰唐叔虞。唐叔虞做了很多好事,死後,人們紀念他,建祠,稱「唐叔虞祠」。叔虞兒子,承其父,改「唐」為「晉」。山西由此稱「晉」。所以,「唐叔虞祠」被改稱「晉王祠」,簡稱「晉祠」。
晉祠,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裡面。到了北宋,趙光義火燒水淹晉陽城(今太原),自感缺德,於是積德,用五年時間,大興土木,修建晉祠,聖母殿便是此時建成,以紀念叔虞之母邑姜,大概是母以子貴。之後,歷代都在不斷擴建、修繕該祠,一個園林式祠廟就此形成。
晉祠聖母殿,是一組建築。這組建築,包括:建於宋崇光元年(公元1102年)的聖母殿、與聖母殿同建的十字石橋——飛梁、無牆的獻殿,以及牌樓和金人像。在晉祠100多座古建中,只有這組建築,最為古老,是標準的宋代古建實物。
聖母殿,殿內無柱,異常開闊,檐角飛升,猶如凌空煽動的翅膀,確實美!殿內,邑姜聖母像高大,周圍有四十多尊仕女塑像,組成宮廷生活的的場景,鮮活生動。神龕供奉的人物不一樣,所表現的,當然也不一樣。
一般說,祠廟前,都是寬闊的地帶,以滿足朝拜人的活動。但唯有聖母殿前,不是廣場,而是一座十字橋,人稱飛梁。原來,晉祠有難老泉、善利泉,是晉水的源頭。祠內泉水長流,古木參天,環境清幽。唐代詩人李白去過,並寫下詩篇:」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泉水形成沼,人稱魚沼,即一潭池水,飛梁架其上。
飛梁魚沼前,又是一座建築,也是宋代大朵斗拱托起緩坡大屋頂風格,但是沒有牆,看似如一個涼亭,這就是獻殿。它與聖母殿的斗拱幾乎相同,頗為靈巧豪放。
從宋代趙光義建聖母殿,到如今,1000多年過去了。1000多年前的聖母殿,能完好保存於今天,應該說歷代都有功勞。但西究其原因,恐怕有一點,不能忽略,那就是中國文化傳統中,對祖先的認同與尊敬。這個傳統的力量巨大,皇家的祖先太廟,百姓的家族祠堂,都是這種傳統之下的建築,幾千年不絕。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travel/vmeeeyy.html
-------------------------------------
探訪晉祠聖母殿不為人知的傳說
2017-01-24 由 拇指太原 發表于旅遊
當你進入晉祠以後,最顯眼的一個景點就是聖母殿了,它可以說是晉祠的主殿,位於中軸線終端。是為奉祀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聖母殿是中國宋代建築的傑出代表作之一。
聖母殿四周圍廊,前廊進深兩間,極為寬敞。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盤龍八條,傳說為宋代遺物。殿內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為聖母端坐木製神龕內,風頭椅是,鳳冠蟒袍,神態端莊。侍從手中各有所奉,為宮廷生活寫照。堪稱晉祠三絕之首。
在聖母殿建造當中,還有這麼一段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傳說,在宋朝年間,朝廷要在晉祠內修建聖母殿,按照朝廷的旨意,聖母殿內還要擺放四十三尊塑像。眼看著朝廷限期交工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工匠們發愁不知如何是好。突然有一天,一個鶴髮童顏的老人閒庭信步地來到了工地上。老人旁若無人地擺弄起工地上的碎木料,只見他將這些木料左一搭,右一搭地拼接起來,最後竟搭起一座小小的聖母殿模型。更奇特的是,這座聖母殿模型內竟沒有一根柱子,老人巧妙地將整座殿宇的受力點放在聖母殿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了。工匠們看到這個模型興奮萬分,他們很快就修好聖母殿。本想感謝一下這位老人的幫忙,但老人卻消失了。據說,這位鶴髮童顏的老人就是木匠鼻祖魯班。
如果有機會來太原遊玩的話,一定要去看看這座年代久遠的聖母殿。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travel/ya4nq2j.html
------------------------------------------
晉祠是位於中國山西省太原的祠堂,主要祭祀周朝晉國的開國諸侯叔虞及其母親邑姜。晉祠是太原市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之一。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據《史記·晉世家》的紀載,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於唐,稱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因境內有晉水,改國號為晉。後人為了奉祀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了祠宇,稱唐叔虞祠,也叫做晉祠。
晉祠的創建年代,現在還難以考定。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酈道元(公元466年或472年?——527年)的《水經注》,書中寫道:「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坐時的風景文物已大有可觀,祠、堂、飛梁都已俱備了。由此可見,晉祠的歷史,即使是從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幾百年了。
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北齊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
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梁後,祠區建築布局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台等,這樣,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則退處次要位置。
整體布局
晉祠內建築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組成,中部建築結構壯麗而整肅,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築以崇樓高閣取勝,南部建築樓閣林立,小橋流水,亭榭環繞,一片江南園林風光。祠內建築由東向西有水鏡台、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鐘鼓二樓、獻殿、魚沼飛梁和聖母殿,其北為唐叔虞祠、昊天祠和文昌宮,其南面是水母樓、難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個建築群布局緊湊、嚴密,既像廟觀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宮苑。晉祠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8apasn

------------------------------

〈旄丘〉這首詩的作者是姜太公的女兒,周武王的正妻,周成王的母親,史稱為「邑姜」-胎教/〈旄丘〉是一首非常優秀的詩篇,她所闡述的道理,對古人及現代人教育孩子都有指導及借鑒的意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gdiUqX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6gzSEZ
太公望/姜太公/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太姜、太任、太姒合稱“三太”,後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稱,代表賢德直追三太。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9T95vy
胎教始祖/“太太”一詞的由來,以女德化育千秋百代的周初「三太」: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位賢妃/周有三母,乃王季之母太姜,昌之母太妊,武王之母太姒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Hjvsg1
武廟/齊丁公呂伋/姜太公之女邑姜,而丁公為太公之子/九府圓法/國寶金匱直萬-王莽時期所鑄錢幣/姜太公的《九府圓法》指的是”掌財產之官,西周掌管錢幣的九個政府部門分別是:太府.王府.內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內.職金.職幣。《周禮.春官.天府》記載:“天府”掌管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國寶金匱直萬/唐朝開始追封姜尚為武成王,與孔子的文宣王相對為文武二聖 明太祖封關羽為武成王; 因此像在台灣的日月潭的文武廟, 武廟即祀奉關羽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2YVsdl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子牙當上了太上老君/姜維/姜子牙武聖。739年唐玄宗下詔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宋朝時姜子牙所著的《六韜》被列入武經七書,他本人被追封為昭烈武成王。在武廟中,更是以姜子牙為首/姜子牙的坐騎應該就是麋鹿。姜子牙是商周時期人氏,那時麋鹿很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5Gy0I7
姜姓起源/姜佳氏/德容言功-婦女具備的四種德行+溫良恭儉/慈安太后生母:姜氏(後改為姜佳氏)/中國最古老八大姓氏+姜、姬、媯、姒、贏、姞、姚、妘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M3KcGY
董鄂氏-美女/董鄂妃/董鄂氏以邑姜為楷模-邑姜之後誰人/孝獻皇后-董鄂妃/御制董鄂后行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6zh2h


仁厚賢德的邑姜應該是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示意圖。圖為清焦秉貞《歷代賢后圖》冊,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姜子牙之女做王后 歷經千年賢名傳 | 姬昌 | 周文王 | 邑姜 | 大紀元 https://bit.ly/39CPNoN
典故「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的是有著雄才大略和治國安邦之能的姜子牙與周文王相遇的故事。一直隱居海濱的姜子牙在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釣魚,以便與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相見,並輔佐其消滅無道的商紂政權。而姬昌在此期間外出狩獵前占卜的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出獵,果然在渭河之濱遇到姜子牙。姬昌與他交談後大喜,還一同乘車而歸,尊其為太師 。
姜子牙輔佐姬昌後,告訴他要積善修德、明道行仁,這使得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姬昌死後,姬發即後來的周武王即位。姬發尊稱姜子牙為「師尚父」,「師」是三公之首太師的簡稱,「尚」是姜子牙的名,「父」是對德高望重的姜子牙的尊稱。在其輔佐下,姬發成就了功業,建立了周朝。姜子牙因為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
不過,姜子牙不僅僅是輔佐大臣,更是周武王的岳父,武王的王后正是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對此,史書業已確證。西晉初年的《春秋經傳集解》裡說:「邑姜,晉之妣也。」杜預的注說:「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比杜預稍早的皇甫謐在其《帝王世紀》中也說:「武王妃(一作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
此外,清代王聘珍在《大戴禮記‧解詁》一書中也明確注曰:「后妃,武王邑姜也。」關於邑姜留下的史料雖然不多,但亦可從中窺見其品行。
邑姜嫁給周武王之時,正是武王南征北戰、征討商紂王政權的關鍵時候。作為王后,她盡職盡責。對於邑姜的才幹,武王在與諸侯會盟時的《泰誓》中說:「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意思是我有十位治亂的大臣,這十人同心同德才贏得天下。他們是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和邑姜。十人中唯一的女性正是王后邑姜。
一直隱居海濱的姜子牙在渭水之濱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釣魚,以便與周文王相見。圖為明 戴進《渭濱垂釣圖》。(公有領域)
關於邑姜的功績,宋朝理學大家朱熹注釋《泰誓》時認為是:九人主外,一人主內。《禮記‧婚義》有云:「后正位宮闈,同體天王。」王后的地位跟王等同,她的職責就是管理後宮,保證王不至於後院起火。
顯然,仁厚賢德的邑姜應該是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嬪妃之間都能和睦相處,孩子教育也是毫不含糊,這讓武王從來不必為家務事操心。
教育子女上,邑姜從胎教就早早開始。邑姜和武王成婚後,一年後生下了太子姬誦,即後來的周成王。史載,邑姜在懷孕時非常注重胎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大意是站立的時候不東倒西歪,坐著的時候端正嚴肅,獨處的時候不隨地蹲坐,有了脾氣的時候也不隨便亂罵人。由此可見,邑姜是一位注重德行且毅力非凡的女子。
姬誦作太子時,為了保證他的根性純正,邑姜請周公等三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擔任他的老師,分別負責太子的身體、德義和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為了讓太子健康成長,還將其周圍品行不端的人逐去,挑選天下品行端正、孝悌有學問的人和他一起生活。這樣使太子每天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為了太子的成長,邑姜可謂殫精竭慮。
與文王、武王等一樣,邑姜對上天也是非常敬畏的。她在懷第二個兒子太叔時,夢見上天對自己說:「我賜予你的兒子名為『虞』,將把唐國封給他,讓其在那裡繁衍他的子孫。」等孩子降生後,邑姜發現他的掌心中有清晰的紋路,好像一個「虞」字,就給他取名為虞,亦稱叔虞。
武王在與諸侯會盟時的《泰誓》中說:「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圖為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唐虞夏商周).周武王》。(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武王去世後,年僅13歲的成王即位,周公旦輔政。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諸侯國唐國(唐國地處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有一百里)發生叛亂,威脅周王室在河東地區的統治。周公旦率軍平息唐國叛亂後,將周王室子孫遷到唐地。
叔虞年少時,周成王曾與其戲耍,摘下一片梧桐葉裁成玉圭的形狀交給他,並說:「把這個封給你。」叔虞很高興,就把此事告訴了周公旦。周公旦詢問成王,成王說自己是在與叔虞開玩笑。周公旦嚴肅地說:「我聽說過,天子沒有開玩笑的話。天子一說話,史官就記下來,樂人就吟誦,士人就頌揚。」周成王於是將叔虞封在唐地,叔虞成為唐國國君,故稱「唐叔虞」果然應了邑姜的夢。叔虞之子燮繼位後,改國號為「晉」。
成王在位22年後,因病去世,其子周康王姬釗即位。邑姜忍著悲痛,以先太后的身分教導康王,讓他尊重大臣、愛護人民。康王在位期間,繼續推行周成王的政策,平定東夷叛亂,北征略地,西伐鬼方,進一步加強了統治。周成王至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這背後無疑也有著邑姜的功績。
據說,坐落在今天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晉祠,有一座專為祭奠邑姜的宋代建築「聖母殿」,殿內聖母像為北宋天聖年間雕塑,已有了近千年的歷史。這說明,邑姜的賢名並不曾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湮滅。@*#
姜子牙之女做王后 歷經千年賢名傳 | 姬昌 | 周文王 | 邑姜 | 大紀元 https://bit.ly/39CPNoN

2020-12-04_113623a15e0a5c7319e23bff906e10477c0a36-450x5472020-12-04_1137152020-12-04_11370120170217185379487948-450x83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