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太陽宮為新北唯一主祀太陽星君廟宇,是律師、社工守護神。民政局提供
字級:最小字型預設最大字型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Plurk分享到 Twitter2017年08月11日12:13
新北板橋地區飆出全台最熱38度高溫,但你知道太陽公公是有神格的,也就是太陽星君,祂代表著公正與博愛,同時也是律師及社工的守護神,主祀太陽星君的廟宇並不多,位於淡水區的太陽宮,是新北市唯一主祀太陽星君的宮廟。
太陽宮管理人張忠雄表示,道教中的太陽神被稱為太陽星君,也就是俗稱的太陽公公,正式名稱為「日宮炎光太陽星君」、「日宮太陽帝君孝道仙王」,又稱「太陽帝君」,是屬於自然崇拜的神明,掌管天時運作,四時寒暑不息,萬物才得以滋生茁壯。
由於是自然崇拜,太陽星君的塑像通常以擬人化造型呈現,有著紅臉、火紅色的鬍子,手拿代表「日」的令牌,和代表月亮的太陰星君並立於玉皇上帝的左右兩側,顯示太陽與月亮的地位非常重要,這也是奉祀太陽星君的廟宇,通常都還會配祀太陰星君的原因。
張忠雄說,每年農曆三月十九日是太陽星君聖誕,廟方都會舉辦祭典,感謝太陽星君恩德。由於太陽星君光芒普照世間不分貴賤,也代表公正與博愛,因此許多法律、社工和政治相關職業的民眾也會特別準備花果祭品,前來祈求消災解厄及賜福康泰。
另外,傳說遠古時十個太陽同時出來作祟,后羿射下九個太陽,其中只有一個幻化成人,隱居修行,得道後就是現在的玄壇元帥趙公明,也是民間所熟知的中路財神、財神爺、寒單爺,與福德正神同為生意人的守護神。
民政局宗教禮俗科長藍品畯表示,除淡水太陽宮以外,永和南清宮、三重顯明宮、汐止玉泉宮、金山慈護宮等,也都有副祀太陽星君,而八里五福宮、石碇五路財神廟則有奉祀玄壇元帥,民眾就近前往參拜祈福外,也別忘了天熱做好防曬措施,多補充水分。(突發中心曾佳俊/新北報導)

2017-08-11_142942  


 

2015-12-02_214929  

 

《神仙通鑑》,清代龍虎山第五十四代傳人張繼宗(1679年—1715年)撰,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輯成。
書中從太極開闢為始,依序將每個時代出現的神仙事蹟串聯一起,成為一部中國通史的神仙版。蒐錄的神仙總類繁多,甚至包含道教、佛教、儒教,乃至於耶穌誕生(第九章第二節),可以明確見到明朝中後期宗教大融合的影子。
-----------------
《歷代神仙通鑑》,一名《三教同原錄》,亦名《歷代神仙演義》。明代編修,題「江夏明陽宣史徐道述」,卷十八至二十二署「新安融陽亦史程毓奇續」。記錄從上古到明代的神仙歷史,引用失傳已久的《竹書》、《龜鑑》等編年史資料。分首、二、三集,首集「仙真衍派」(一至八卷);二集「佛祖傳燈」(卷九至十六);三集「聖賢貫脈」(卷十七至二十二)。共78萬6千字。據上海江東書局印行本末雲,徐道系明初「滇池侯」徐英之子徐人瑞六世孫,程毓奇則為明代理學家程翔之子程瑤的五世孫。

有意思的是,《歷代神仙通鑑》作者將基督宗教也納入其神仙體系之中。卷九第二節為「嚴子陵高屈光武,瑪利亞貞產耶穌」,其中敘述東漢馬援(前14年至49年)破西羌,有徒眾祈求馬援將其帶入中土,未果,而至天方國云云。

文中又插入耶穌誕生、受洗、傳教、遇害、升天等事跡,所述與《聖經》所載大致相同,可窺明清之際基督教在中國影響之一斑。其文稱:

「遠西國,人云去中國九萬七千里……彼國初有童貞瑪利亞,於辛酉歲(實漢元始元年),天神嘉俾厄爾恭報:「天主特選爾為母。已而果孕降生。母極喜敬,裹以常衣,置於馬槽。群天神奏樂於空。後四十日,母抱獻於聖師罷德肋,取名耶穌。」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對外來文化的一種兼容並包的態度
-------
道教神仙
三清
元始天尊 - 靈寶天尊 - 道德天尊

四御/六御
玉皇 - 后土(地母) - 紫微 - 勾陳
南極長生 - 東極青華(太乙天尊)

先天尊神
西王母 - 東王公
斗姥元尊 - 三官大帝 - 五方五老
玄天上帝 - 雷聲普化天尊

星辰山川風雨諸神
九皇大帝 - 太陽星君 - 太陰星君
魁斗星君 - 嫦娥娘娘
東嶽大帝 - 水仙尊王 - 四海龍王
金光聖母 - 雷公

冥府
酆都大帝 - 十殿閻君 - 五方鬼帝
黑白無常 - 陰陽司 - 判官 - 日夜遊神

遠古聖賢
盤古 - 女媧 - 伏羲 - 神農 - 黃帝

得道仙真
八仙 - 純陽祖師
九天玄女 - 驪山老母
百花仙子- 麻姑 - 三茅真君 - 黃大仙

護法神
托塔李天王 - 中壇元帥 - 二郎真君
驅魔真君鍾馗 - 關聖帝君
溫元帥 - 田都元帥 - 四大元帥
馬天君 - 王靈官 - 五營神將
法主真君 - 輔天真君 - 弼天真君

民間俗神/鄉土神
天上聖母 - 泰山娘娘 - 灶君 - 福祿壽 - 財神 - 門神 - 城隍 - 境主 - 福德正神 - 月老 - 文昌帝君 - 天醫真人 - 包府千歲 -保生大帝 - 開漳聖王 - 廣澤尊王 - 靈安尊王 - 三山國王 - 古公三王 - 九龍三公 -西秦王爺 - 洪聖大王 - 虎爺 - 七星娘娘 - 金花娘娘 - 臨水夫人 - 註生娘娘 - 武夷真君 - 巧聖先師 - 岳武穆王 - 姜太公 - 張仙 - 清水祖師 - 董公祖師 - 五府千歲 - 五年千歲 - 五福王爺

道教宗派
黃老道 - 太平道 - 樓觀道 - 隱仙派
天師道 - 靈寶派 - 上清派
茅山宗 - 神霄派 - 太一宗
正一道 - 全真道 - 妙真道
淨明道 - 閭山派 - 方仙道
清微派
道教典籍
道教五大經典
道德經 - 南華經 - 陰符經
黃庭經 - 文始經

三洞真經
上清大洞真經 - 三元真一經 - 真誥
靈寶度人經 - 九天生神章 - 祝願儀
靈寶五符 - 五嶽真形圖 - 三皇文

四輔真經
太平經 - 西昇經 - 太清金液神丹經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 - 想爾注
老君音誦誡經 - 三天內解經
洞玄靈寶五感文 - 赤松子章曆

道教經卷
三十六部尊經 - 常清靜經 - 心印經
早晚功課經 - 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
老君內觀經 - 靈寶定觀經 - 胎息經
北斗經 - 玉樞經 - 太一救苦護身妙經
北方真武妙經 - 天公消魔護國經
玉皇經 - 三官經 - 太上感應篇

金丹(內丹術)
周易參同契 - 入藥鏡 - 悟真篇

論著
抱朴子內篇 - 玄綱論 - 道體論
養性延命錄 - 真靈位業圖 - 道門科略
道門經法相承次序 - 三洞眾戒文
坐忘論 - 天隱子 - 服氣精義論 - 化書
重陽立教十五論 - 道門十規
盤山棲雲王真人語錄 - 會真記
道法九要 - 海瓊白真人語錄
修真九要 - 規中指南 - 性命圭旨
太上老君混元聖紀 - 金蓮正宗記
真仙體道通鑑 - 歷代神仙通鑑

叢書/類書/彙編
道藏 - 無上祕要 - 雲笈七籤
道樞(煉養) - 道法會元(道術)
道教義樞 - 道門科範大全集
上清天心正法 - 靈寶玉鑒

洞天福地
十洲三島 -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道教名山
道教主題
歷史 - 音樂 - 宮觀 - 醮儀 - 道術
-------------------
歷代神仙通鑑. 2 - 徐道, 張繼宗, 黃掌綸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ayuHYr
------------------

疾病禱於厲的習俗

2015-12-02_22372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獎助博碩士班學生研撰傳統藝術論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5kUzAL

--------------

台灣的「陰廟」信仰

【前言】

民間俗信人是軀體和靈魂的結合,生時軀體所處的世界是陽間,死後靈魂所歸的地方叫陰間,陰間的靈魂俗稱為鬼,人有人的空間,鬼有鬼的世界。有子孫祭祀、供奉牌位的,可轉化成神格的存在,若無後嗣奉祀的,稱為「無緣鬼魂」,也就是孤魂野鬼。無人奉祀的無緣鬼魂,在台灣民間尊稱為「老大公」或「好兄弟」,其中含有尊崇之意,也有敬畏之心。

民眾相信人死為鬼,所以祭祖一直是重要的活動,也是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表現。至於無人奉祀的無緣鬼魂,基於人道的關懷,悲憫其無人奉祀,因此為祂建祠,使之有所依歸。《春秋傳》:「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有所歸後才不會為害人間,這也是台灣民間信仰的共同觀念。

一般供奉鬼魂的祠廟概稱為「陰廟」,以其非正神、天仙之故。這些陰廟以性質不同又分類祀奉,通常厲鬼供奉在「大眾廟」,尊稱為大眾爺;因勦匪平亂而戰死者供奉在「義民廟」,以嘉許其義行,在開台初期,清廷經常利用客家子弟勦平民變,所以這種義民廟以客家地區為多;因閩粵械鬥、漳泉械鬥、姓氏械鬥等事件而亡者,則以義×公、×義公等名稱奉祀;凡因修路、建築、遷葬所挖掘出土的無名骨骸,或有無名屍則集中供奉,稱為「有應公」、「百姓公」、「萬善祠」、「金斗公」、「大墓公」等;如為無主女屍則集中在「姑娘廟」,以示男女有別;海上浮屍則稱「水流公」,如北海岸著名的「十八王公廟」;有些醫院也設有「院公」、「院婆」的小祠廟,供奉死於院中的病患;也有民眾將城隍廟、地藏王廟歸納為陰廟。

供奉這些孤魂野鬼的陰廟,通常在廟的後方都設有納骨塔、納骨間放置無主骨骸;納骨之處平常重門深鎖,只有農曆七月才會開啟門扉。俗信七月初一是鬼門開啟的日子,凡供奉陰鬼之祠廟,在這一天凌晨,都會象徵性地將放置骨骸的門打開,以示釋放鬼魂出來人世享受百姓的祭祀。

台灣民間在七月初一傍晚,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外準備牲醴、經衣、冥紙等祭拜「老大公」,為孤魂野鬼接風洗塵。一般路口、屋簷下也安置「老大公燈」或稱「普度公燈」為孤魂野鬼照明。「老大公燈」外型通常是四方形,質料以玻璃製成,可防風雨並可透光;燈上寫著「慶讚中元」、「陰光普照」、「信士×××敬供」等字樣。為使孤魂野鬼能安心度假,自七月初一起,一切驅鬼儀式如祭煞、暗訪、神明遶境等活動一律停止,以避免驚擾到好兄弟們的假期。這些周到的設想,反映出台灣民間對孤魂野鬼的體貼。

往昔自七月初一起各村里輪流舉行普度,讓好兄弟們每天都能享用民眾的奉祀,同時各村里也藉普度祭祀,輪番大開筵席宴請親友以同樂聯誼。政府鑑於輪流普度、宴客風氣過於奢侈,乃於民國四十一年規定,將全國普度日期統一訂在七月十五日,以杜絕輪流宴客的奢靡風氣。

自七月初一起也是民間的禁忌期,所有重大活動從這天開始暫停舉行,因此七月也是房地產、汽車、婚紗、旅行業的淡季。事實上,在現今社會並非所有民眾都相信鬼魂的存在,但民間俗信一旦形成,即成為共同遵守的公約,而且難以更改;因此,不相信世間有鬼者大有人在,但鮮有民眾會選在七月結婚、搬家或開幕,因為七月的禁忌已成為台灣的民俗,即使不相信,也不能犯忌。

【有應公廟】

有應公類的陰廟有「百姓公」、「金斗公」、「萬善爺」、「大墓公」等種類。有應公廟所奉祀的亡靈,是在修路或建築時所挖掘出土的無主骨骸。這些無主骨骸都是身分不明、無人奉祀的無緣鬼魂。為使無緣變有緣,而不會危害世間,可得到庇佑和福蔭,故將這些無主的骨骸集中在一起,置於斗甕中,建祠祭祀,稱為「萬善同歸」。而有許多的有應公極有可能是平埔族原住民的骨骸,因平埔族原本居住在平地,且其喪葬禮俗並無造墓、立碑、撿骨及掃墓習俗,漢族移民入台以後,平埔族被迫遷移或被同化,漢人在墾荒過程中就常會挖掘到平埔族先民的骨骸。基本上漢人對屍骨的處理非常慎重,喪葬禮俗繁複,無論如何不會任意埋葬或棄置祖先的骨骸;但平埔族「不用棺葬」,而選擇空地或「馬璘」(墓地)挖掘落葬,因此漢人在開墾時就常會挖到這些無主骨骸。

通常有應公廟在廟前掛有紅披,上書「有求必應」四個字,故稱有應公廟。有應,也就是取其有求必應之意。據說因為有求必應,所以信徒很多,尤其是賭徒更是有應公廟最主要的信眾。如果善男信女祈求得到有應公的庇佑,自是無可厚非;但若是為非作歹心術不正者,同樣也可得到有應公的冥助而應驗的話,就未免善惡不分,是非不明了。

【大眾廟】

大眾爺係為死於非命的孤魂,據說是鬼中的「厲鬼」。《左傳》:「晉侯夢大厲」,其注云:「厲,鬼也。」古以死而無後稱為厲,因無後嗣奉祀的鬼魂,生活無著便成為「厲鬼」作祟害人。

大眾爺廟和有應公廟,相同點都是奉祀無主鬼魂,相異處是大眾爺是鬼中的厲鬼,而有應公廟所奉祀的則是無主的骨骸。質言之,大眾爺所供奉的大都是因械鬥、民變、戰亂而死於非命的孤魂野鬼;因其非自然死亡,是死不瞑目,所以會為害活人,為安撫枉死亡魂,因此必須建廟奉祀。古時民智未開,民眾遇到疾病纏身,以為是沖犯「厲鬼」之故,於是焚香燒紙祭拜,祈求疾病離身。《士喪禮》云:「疾病禱於厲」,為求平安乃為厲鬼建祠奉祀以安撫亡魂。

【義民廟】

義民廟中所供奉的,大都是幫助清廷平亂而壯烈犧牲之客家人,因有功於政府,而獲敕封為義民的亡靈骨骸,其性質上有別於其他陰廟。義民爺又稱「忠勇公」、「義民公」或「褒忠義民爺」,台灣俗語有「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之說,漢人移民以來,台灣民變事件層出不窮,其中尤以林爽文及朱一貴之役最為慘烈。開台初期,閩、粵間因爭水奪地糾紛與族群對立等因素,引發許多大大小小的械鬥事件,因而造成閩、粵人士彼此的間隙和排斥。變亂時起之際,清廷就利用此種族群矛盾,「借重」客家人所組的義民軍進行平亂;因為變亂而戰死的客家民眾不計其數,亂平後,因感念客家義民壯烈犧牲之精神,於是將眾多屍骨集中收埋,籌資募地,建祠祭祀。在這些平亂中戰死者多為客家人,故義民廟是客家地區陰廟信仰的代表。

【老大公廟】

在老大公廟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基隆的「老大公廟」。其歷史背景,可追溯至清咸豐年間的漳、泉移民械鬥事件。在墾殖開發之初,基隆地區移民因土地和水源的爭執,加上不同族群的地域觀念,所以械鬥事件不斷。咸豐元年(一八五一)漳、泉兩邑居民在魴頂(今南榮公墓)發生大規模械鬥,雙方死傷慘重,屍骨盈野。後經地方有力人士出面協調,將死者遺骸集中埋葬,並糾資建「老大公廟」,奉祀撫慰亡靈。

後人為避免族群械鬥,共謀基隆地區的繁榮和諧,於是地方人士乃議定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中元普度,由三籍移民一起超渡因械鬥、瘟疫、海難、中法戰爭等事件而喪生的亡靈。近年來基隆中元祭不但是規模最盛大的一項宗教儀式,也發展成名聞遐邇的民俗觀光活動。

【水流公】

水流公是指水上漂流的浮屍,而主要以海難而亡者為多。在開台初期,移民從大陸渡海來台,當時船隻的設備簡陋,遇到暴風險阻經常船毀人亡。後來經濟穩定繁榮,在大陸與台灣之間往來生意的商旅船隻絡繹不絕,相對的海上事故也頻傳。因常發生船難,當時常見被水沖至岸邊的無名屍首,民眾念其無依無祀,又基於悲憫及畏懼,故將其屍首收納建廟奉祀。如位於北海岸著名的「十八王公廟」,即是供奉十七位海上罹難者和一隻狗的水流公廟;據說該廟十分靈驗,因而廟裡的香火很盛,至「十八王公廟」祈願上香的信徒不斷,而且愈晚愈熱鬧,形成北海岸地區一項特殊景觀。

【姑娘廟】

姑娘廟專指供奉女性孤魂的祠廟。因自古代以來基於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觀念,非親屬關係的男女屍首當然不能「同居」,必須分開建祠祭祀,而有姑娘廟的產生。因為姑娘廟所奉祀的女性有的是未成年死亡,據傳這些女性長大後也有嫁尪的念頭,故有「捉尪」之說;正因此傳說,更增添了姑娘廟的神秘性與恐怖性。然而這種說法在台灣不只是一項傳說而已,而是發展出「娶鬼妻」的民間習俗。台灣的姑娘廟非常多,其中以旗津「二十五淑女墓」最負盛名,有些姑娘廟則以「仙姑」代稱,以提昇祂們的位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