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伽藍、韋馱菩薩/曇花一現為韋陀/伽藍神,佛教崇拜的護法神,是佛寺(伽藍)的守護神,專責保衛寺院,甚至是寺院轄區,並不一定特指何人,相當於道教的「境主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DKSh64

------------------------------------------------

韋馱爲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佛教護法神。韋馱背對彌勒佛,面向大雄寶殿,降魔伏鬼,保護佛法。一般有兩種塑像:一是兩足平立,十指合掌,横杵於兩腕間,表示該寺不接待外來雲游僧人;二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腳略向前立,表示歡迎接待外來僧人(也有與此相反之說)。

一般來說,看韋陀菩薩的韋陀杵的方向:

1.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

2.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

3.如果韋陀杵拄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
韋陀菩薩是佛的護法神(佛教中另外還有一位護法天神韋天將軍)。相傳他姓韋名琨,是南方增長天王屬下八大神將之一,位居32員神將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將)。有的人把韋陀與韋天將軍相混)。據說,在釋迦佛入涅時,邪魔把佛的遺骨搶走,韋陀及時追趕,奮力奪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為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從宋代開始,中國寺廟中供奉韋陀,稱為韋陀菩薩,常站在彌勒佛像背後,面向大雄寶殿,護持佛法,護助出家人。
《大藏經》記載韋馱菩薩生於農曆六月初三日,常在娑婆世界,擁三洲大法輪,一十八世為將軍身,五十四世為宰相,造亭接眾一百二十所,開井一百三十口,造僧袈裟及碧樹缽八百萬,設僧尼浴池,砌大路四十八條,造佛寺四十六所。每世造旃(zhān)檀香佛一千尊,高丈六尺,每尊佛前造金寶塔一座,各高七尺;每世造《大藏經》一百藏。一十七世為真童身。寶華琉璃佛會上成道,號普眼菩薩;釋迦佛會上,名真童身菩薩。手持金剛寶杵重八萬四千斤,金剛不壞身,發大誓願,佛佛出世擁護佛法。頭戴鳳翅兜鍪(móu)盔。足穿烏雲皂履,身披黃鎖子甲。若人發願造印圖文一張,乃至千萬張,無病延年,菩提心不退,功德無量矣!
韋陀菩薩護持完999尊佛後,將會是賢劫最後一尊佛,樓至佛。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相傳,浙江臨安天目山是韋馱菩薩的道場。農曆六月初三是韋馱菩薩聖誕。
《悲華經》說:韋馱菩薩在過去世跟釋迦牟尼佛等同為兄弟。過去劫轉輪聖王有一千個兒子,同為兄弟,千子學佛後各個發願,當時的韋馱菩薩聽了他們的發願後就說:“你們修行成道,弘揚佛法的時候我給你們做護 ​​法,護持你們,等你們全部成佛之後,我最後一個成佛。”後來轉輪聖王的千子成為我們賢劫的千佛,釋迦牟尼佛為第四尊,韋馱菩薩成就最後一尊,名字叫樓至佛。
經名編輯
Veda,又作圍陀,毗陀,皮陀等,新稱吠陀,吠馱,薜陀,鞞陀等。譯曰明智,明分等。
韋陀經
韋陀經
婆羅門所傳經典之名也。明實事,發生智慧故名,大本別為四分。西域記二曰:'其婆羅門,學四吠陀論。曰毗陀,訛也。一曰壽,謂養生繕性。二曰祠,謂享祭祈禱。三曰平,謂禮儀占卜。兵法軍陣。四曰術,謂異能伎數,禁咒醫方。' 金光明最勝王經慧沼疏五曰:' 四明法,即四薜陀論,舊曰韋陀,或毗伽羅論,皆訛謬也。一顏力薜陀,此云壽明,釋命長短事。二耶樹薜陀,此云祀明,釋祀祠之事。三娑摩薜陀,此云平明,平是非事。四阿達薜陀,此云術明,釋伎事。'法華文句八之三曰:'毗陀論,此云智論。'玄應音義十九曰:'毗陀,或言韋陀,皆 ​​訛也。應言鞞陀,此云分也,亦云知也。'唯識述記一末曰:'明論者,先雲韋陀論,今雲吠陀論。吠陀者,明也,明諸實事故。'演密鈔二曰:'吠陀,此云明,即是外道四明也。'百論疏上之下曰:'四皮陀者:一荷力皮陀,明解脫法。二治受皮陀,明善道法。三三摩皮陀,明欲塵法,謂一切婚嫁欲樂之事。四阿闥皮陀,明咒術算數等法。本雲皮陀,此間語訛,故云韋陀。'摩登伽經上曰:'昔者有人名為梵天,修習禪道有大知見。造一圍陀,流布教化。其後有仙名曰白淨,出興於世,造四圍陀:一者贊誦,二者祭祀,三者歌詠,四者禳災。次復更有一婆羅門,名曰弗沙,其弟子眾二十有五。於一圍陀廣分別之,即便復為二十五分。次復更有一婆羅門,名曰鸚鵡,變一圍陀為十八分。次復更有一婆羅門,名為善道,其弟子眾二十有一,亦變圍陀為二十一分。次復更有一婆羅門,名曰鳩求,變一圍陀以為二分,二變為四,四變為八,八變為十,如是展轉凡千二百六十有六種。是故當知圍陀經典易可變易。'案吠陀者,印歐語系中最古之文獻,印度最古之聖典也。集阿利亞民族從中央高原而下至印度五河流域佔居雪山西麓恒河流域間之讚歌,為婆羅門教根本之聖典,紀元前千年已前之記錄。有三吠陀或四吠陀,利俱吠陀,撒買吠陀,亞求羅吠陀是為三吠陀,加阿他羅滑吠陀而為四吠陀。利俱吠陀者,乃百論疏之所謂荷力皮陀,集太古之讚美歌者,十卷,一千十七篇,有一萬五百八十頌,撒買吠陀者,為三磨皮陀,於讚歌附音樂供祭式之實用者,有一千五百四十九頌。此中除七十八頌外悉為利俱吠字讚歌也。亞求羅吠陀者,相應於冶受皮陀,為集四時祭祀之祭式咒文可用之祭詞者,此吠陀特有之咒文,皆散文也。此吠陀分為黑部和白部。黑部者,咒文與解脫不分,有四種。白部者,咒文與解說不混,一種。阿他羅滑吠陀者,為阿闥皮陀,集禳災禁咒,日常祈念修法可用之祭歌者。二十卷,七百六十篇六千頌。
韋陀與廟
法海寺壁畫韋陀杵扛在肩上
法海寺壁畫韋陀杵扛在肩上
韋陀菩薩為南方增長天王手下八將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將之首,是僧團、寺院及齋供之最著名的護法神,職責是護法安僧。他將護持賢劫千佛中九百九十九尊佛出世,為他們做護法,是賢劫中最後一位成佛者,名樓至佛!
他面如童子,表示對佛教懷有赤子之心;手持金剛降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輔正、除魔衛道。韋陀塑像有三種形式,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其一、韋陀雙手合十,降魔杵橫在胸前,這也表示合十歡迎外來的僧人在這個寺院掛單常住,這是十方叢林寺廟標誌之一;其二、手中的降魔杵是觸地而立,降魔杵觸地是暗示這個寺院資金、物資雄厚猶如大地,能夠承受外來僧人在這個寺院掛單常住,也是十方叢林;其三、韋陀的降魔杵則或扛於肩上,表示此寺為子孫寺廟,不歡迎外來的僧人在這個寺院掛單常住。
以上說法流傳很廣,但並無根據,佛教寺院招待過往僧眾是自己的義務。以下摘自淨空法師
問:「請問韋陀菩薩手拿著金剛寶杵,向下放是代表什麼意思?」
  答:你去問問韋陀菩薩,在我想大概是拿累了可以換個姿勢,我想沒有大的妨礙,平常一般我們看到他是捧在手上,有時候也放在下面,我想這是姿態,沒有多大的表法意思。如果是表法的意思,我們可以說他表法的是自在,正如同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佛沒有定法可說,諸佛菩薩示現也沒有一定的相。所以從這地方,我們能體會到他是自在。凡是表法,只要你能夠說得出來都好,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你能說得出一番道理 ​​都好。
(學佛答問(第三十六集) 2000/10/29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檔名:21 - 090 - 36)
曇花一現為韋陀
曇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開花,四季都燦爛。她還愛上了每天給她澆水除草的年輕人。後來此事給玉帝得知,玉帝於是大發雷霆要拆散鴛鴦。玉帝將花神抓了起來,把她貶為每年只能開一瞬間的曇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把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真忘了花神,潛心習佛,漸有所成。而花神卻怎麼也忘不了那個曾經照顧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為佛祖採集朝露煎茶。所以曇花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綻放在那一瞬間。她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可是千百年過去了,韋陀一年年的下山來採集朝露。曇花一年年的默默綻放。韋陀始終沒有記起她。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從曇花身邊走過,看到花神 ​​憂鬱孤苦之情。便停下腳步問花神“你為什麼哀傷?”。花神驚異,因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 ​​的真身。如果是大羅金仙頭上有金光、如果是妖魔頭上有黑氣、如果是凡人頭上是無任何靈光。剛剛從身邊走過的明明是一個凡人,如何看得見自己的真身。花神猶豫片刻只是答到“你幫不了我”。又默默等待韋陀不再回答那個男子的話。40年後那個枯瘦男子又從曇花身邊走過,重複問了40年前的那句話“你為什麼哀傷?”花神再次猶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許幫不了我”。枯瘦的男子笑了笑離開。在40年後一個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現在花神那裡,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來更是奄奄一息。當年的男子已經變成老人,但是他依舊問了和80年前一樣的話“你為什麼哀傷?”。曇花答道“謝謝你這個凡人,在你一生問過我3次,但是你畢竟是凡人而且已經奄奄一息,還怎麼幫我,我是因愛而被天罰的花神”。老人笑了笑,說“我是聿明氏,我只是來了斷80年前沒有結果的那段緣分。花神我只送你一句'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說完老人閉目坐下時間漸漸過去,夕陽的最後一縷光線開始從老人的頭髮向眼睛劃去,老人笑道“曇花一現為韋陀,這般情緣何有錯,天罰地誅我來受,蒼天無眼我來開”說罷老人一把抓住花神,此時夕陽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隨即圓寂,抓著花神一同去往佛國去。花神在佛國見到了韋陀。韋陀也終於想起來前世因緣,佛祖知道後準韋陀下凡了斷未了的因緣。因為聿明氏的老人違反了天規所以一生靈魂漂泊。不能駕鶴西遊、也不能入東方佛國淨土,終受天罰永無輪迴。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所以曇花又名韋陀花。也因為曇花是在夕陽後見到韋陀。所以曇花都是夜間開放
韋陀像
山西平遙雙林寺韋陀
像造型誇張,全身呈S形,眼睛與頭部方向相反,右臂握拳下垂,肘部外張,表現出威武勇猛,力大無比,在視覺上有明顯的動勢感,被譽為全國同類作品之冠。
彌勒佛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裡,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裡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而用人之“道”,則在於發現與管理。如何發現人才的作用?在王牌訓育則會告訴您去發現您自己院子裡埋得“鑽石”。

-------------------------------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

知道為什麼曇花總是選在天將破曉時開花嗎?

傳說,韋陀原為佛陀坐下之一羅漢,因不忍見眾生為病痛所苦,
遂請求佛祖讓他下凡為眾生解除病痛,佛心慈悲,當然准其請求。
隨即命他下凡間,但唯一條件便是不得再使用法力,一切得遵造
凡人的方式,韋陀便在這樣的情形下,重新出生到一戶藥棧裡。
在藥棧夫妻的關愛中,韋陀慢慢的長大成人,並跟著父親懸壺濟世
倒也頗有成就,因父子二人的醫術高明又頗能體會病人之苦痛,所以藥棧的生意一直都很忙,韋陀只能趁著昲曉時分才得以有空上山採藥。
天地萬物皆有情,韋陀也知道每一株藥草也都有著他獨特的生命,
所以他在採殊它們時,會對他們說著他的用意及感激。他的善良感動了偶然降臨凡間的曇花仙子,但因為曇花本身的毒性,並不能用來幫韋陀的任何的忙,所以她每天便幻作一般的姑娘,幫著韋陀採集藥草,韋陀剛開始雖也深覺得奇怪,但在曇花仙子巧妙的掩飾下,對這個每天清早幫她採藥的女子漸漸釋然,卻也漸漸期待每天能跟她相處的這段時光
而在這時候韋陀的病人們卻生了一種怪病,上吐下瀉,照說應該是一般的腸胃不適,可是用盡了各種藥書上的藥方都不能讓病人稍有緩解,韋陀只好再去找更古老的藥書,希望能在裡面尋求到其他良方,韋陀的用心沒有白費,就在一本荒野雜記裡記載了這樣的一帖藥方子,雖然跟之前的藥方沒有什麼大不同,但唯一的不同點卻是得用清晨的露水當藥引去熬藥,韋陀馬上照著藥書裡的方式去做,可是病人太多,露水採集並不容易,這樣的方式根本遠水救不了近火,韋陀的煩惱當然無法逃過曇花仙子的眼睛,當仙子知道韋陀這一陣子的憂心原來都來自於此,曇花仙子馬上跟韋陀說:「曇花因本身的毒性無法為藥,但她的花瓣繁多,汲取露水應該容易。」韋陀說:「是如此,但露水都得趕在太陽未現之前採集
那時曇花還未開花呢!如何能集得露水?」曇花仙子要韋陀不用擔心,明天你只要帶著瓢壺上山來,到時她自有辦法,韋陀看姑娘說的篤定,便帶著一臉的疑惑下山。
輾轉一夜難以入眠,天都未亮呢韋陀便揣著瓢壺上山,在曙光微現之中他看到一朵朵的曇花盛開,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點綴其上,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他傻在當下直到曇花仙子的呼喚才醒覺,就這樣韋陀便每天揣著一壺壺的露水下山。
倆人也因著這樣感情也日漸深植於心。
然曇花仙子這不尋常的舉動激怒了佛陀,佛陀一狀告到玉帝那兒,玉帝一聽當然大怒,便召座前弟子將曇花仙子傳喚至殿前,曇花仙子不敢欺騙玉帝,便一五一十的將自己與韋陀相識的經過及兩人相戀的情形一一向玉帝秉告,玉帝雖同情於曇花的情癡,卻也礙於律法的規矩,只得與佛陀商量,只要曇花答應不再私自下凡去找韋陀,此事便就此算了,否則便將曇花貶落凡塵,不再入仙班,可是情已深植的曇花卻怎樣也放不下,她選擇被貶入凡塵,她只求每天得以一見韋陀,她便心甘。
可佛陀並不容許這樣,祂將韋陀召回祂的坐下,要他繼續其修行,待日後得證道
成正果,別為一時之兒女癡情捨棄眾生,韋陀聽從了佛陀的釋意,捨了情,只求證道,遂成藥師佛。
曇花繼續她的堅持,一樣在曙光初露時開花,只為能再見到韋陀。

---------------------------------

佛說愛情:曇花一現,只為韋陀!
在千萬年前,在天界的花園裏有著各式各樣的花,曇花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甚至她還被其他花朵笑話,她,沒有美麗的花朵,因為她不會開花。
有一天,一陣大風吹過,曇花小小的身姿差點就被大風吹斷。這個時候有個男人,穿著白袍經過,男人輕輕的撫著她,讓她躲過了大風。然後男人走了。 只是那驚鴻的一瞥,甚至只是那溫柔的扶持,讓曇花終身難忘。曇花一直在想,男人什麼時候還會來。 等了一千年,男人沒有再來,等了第二個一千年還是沒有來,有天百花仙子來了,曇花問她:那個當年的男子是誰。百花仙子笑著說,那是菩薩,是韋陀菩薩。曇花癡迷的自言自語道,如果她能永伴菩薩該有多好。仙子說:別天真了,你知道菩薩是無情的。是沒有七情六欲的,仙子讓曇花放棄那個念頭。
就這樣曇花又等了一千年,經過了幾千年,曇花已經修煉成了一朵花精。就在這個時候,曇花有了個機會,天界要召開大會,韋陀菩薩也會來參加。曇花有了這個機會去參加大會,當她以小小的花精身份仰望她的菩薩的時候。她激動萬分,大會結束後,曇花跟著韋陀走了好遠好遠。
他們又走到了那個花園裏。韋陀沒有轉身,只是問曇花,你跟著我為何。曇花萬分高興,她說:我仰慕你很久了。韋陀菩薩踏上了蓮花座,閉目坐在蓮花座上。輕輕的對曇花說。你已見到了我,回去吧。安心的修行你會列入仙班的。
曇花不死心慢慢的走向韋陀。她知道菩薩沒有七情六欲,但是她愛了他幾千年,等了他幾千年,換來的只是他的垂暮。曇花走到蓮花座前,看著韋陀。輕聲說:我今天可以變換人身了,您能否看我一眼,菩薩依舊垂暮,手裏的佛珠轉動著。清風吹過,還是那麼的安靜。是啊,菩薩怎麼會愛人。曇花心死,曇花對菩薩說,我要變換成一次人身,只為你。曇花說完,在韋陀面前耗盡千年修行。綻放她最美麗的一次。花很美,美過牡丹。但是只是一剎那,花開花落。曇花看著菩薩,但是菩薩始終只是垂暮,未曾看她一眼。曇花一現,曇花並沒有看到菩薩有看他一眼就消失了,但是當她消失的一剎那,她望見了菩薩滴下的一滴眼淚。因為她不知道,不是韋陀無情,是他無法有情。他何嘗不是在見她第一面時就愛上了她。只是兩個人永遠不可能

---------------------------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
——影驚鴻
我從未見過曇花。
但,我愛曇花。愛她沉睡的生命,和霎那間放出輝煌。剎那芳華。
這是一種絕望的愛情,卻是一絲不滅的希望。無論他有沒有看到她,還記不記得她。  
引子  
間有一朵曇花,她四季常開,吸取日月精華,歷經三世輪迴,最終修煉成仙,來到天界。一天清晨,曇花靜靜的立在路邊熟睡。遠遠的,被一陣腳步聲驚醒。睜開眼,看到了那朝思暮想的雙眸。那雙眸子的主人便是韋陀。三千年苦苦的修行只為與他相見,而他卻早已將她忘記了。  
三千年前  
三千年前,她倒在路邊,奄奄一息,好心的韋陀救了他。當她對上那雙漆黑的,平靜的雙眸,她已淪陷,他也亦然。韋陀,佛門弟子,一苦苦的修行了三世,這一世只要與佛有緣,便可成正果。但是為了曇花,他寧願放棄自己的修行,放棄成佛,還俗。因為,他覺得能和曇花在一起,放棄一切他也願意。可是,韋陀的師父們不忍看他誤入歧途,於是決定封印他的記憶。可憐的曇花日日夜夜等待韋陀,卻不知他已經忘了一切。而韋陀終是與佛有緣,在閉關修煉了一年後,便終成正果,來到天界,做了韋陀菩薩。
曇花依然在日復一日的等著他。有一天,身邊的一朵小花告訴她,她要等的人已經成佛了,不會回來了。“不會回來了…”曇花喃喃道。“你不回來,那我就去找你,不管你到哪裡,我都要跟著……”  
三千年後  
他伸出手,拭去曇花花瓣傷的露珠。只是,他不知道,那是她的眼淚。他更不知道,這淚裡積了三千年的委屈。
“韋陀,為什麼你突然就消失了,丟下我一個,三千年來,我一直安慰自己,這只是一個夢,醒來的時候,你依然在我身邊。我一直在等你,你為什麼不來找我,你忘了我嗎?”
“曇花仙子,何出此言。貧僧與你素未蒙面。”
愛的越深,痛的越真。
三千年的等待,到頭來卻是一句“素未蒙面”,她也終於認識到,曾經的愛變成了自己無謂的守候。而他,永遠不會想起。
明媚的陽光下,九曲的橋身耀著金光。他和她在橋上歡快的跑著。這是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夢想,所以她寧願墜入其中。雖然,這只是一個夢,只一抓,就會萬劫不復。
夢僅僅是夢,就像幸福一樣抓不牢。從夢中醒來,是強烈的恐懼與絕望。
這是宿命之神的詛咒,詛咒這對相愛的人永遠不能在一起。
第二日,曇花去找韋陀。韋陀始終背對著她,不看她一眼。曇花傷心至極,“韋陀,我這一生只為你開花。”說罷,化作一朵曇花,就像當初他們相遇時那樣。只那一剎,她綻開了身體,讓空氣中都充滿了她花的精魂,她積聚了全部的精力,開放了這空前的絢爛。他轉身看了她一眼,只一眼,突然間,無數的片段在腦中掠過,他記起來了,他全都記起來了。曇花用她的精魂解除了韋陀的封印。
韋陀抱住曇花:“為什麼這麼傻,一定要找到我?”
“我愛你,僅此而已。”說完,曇花安詳的閉上了雙眼。
韋陀心痛到底。  
2012年的一個夜晚,屋子里傳來一個女生驚喜的叫聲:“快看,快看,曇花開了!”
“那曇花一定就在附近了。”
“為什麼?”
“你難道沒聽說過'曇花一現,只為韋陀'嗎?”


-------------------

問韋陀菩薩和藥師佛是一尊佛嗎?或者是一人修成
答韋陀菩薩不是藥師佛。韋陀菩薩是娑婆世界賢劫千佛之最後一尊佛,叫做樓至佛。現在是佛門護法,在無量久遠以後賢劫將要結束時成佛。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現在的教主。

南懷瑾師《維摩詰經》講記

.........即使是在家的同學,你能夠一念之間證得空性,你已經入於僧伽聖眾,也算是出家人了,所以廟上供奉的伽藍聖眾,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譬如中國佛教供奉的伽藍神之中,有關公,也有韋馱,都是武將,是在家的。韋馱菩薩到中國唐代才開始有記載,這在前面說過了。有個說法是我們這一劫為賢聖劫,據說會有千佛出世,所以沒有那麼悲哀。韋馱菩薩的願力,就是為前九百九十九尊佛護法,而自己成為第一千尊出世的佛,就是樓至佛。

--------------------------

韋陀菩薩的真身就是帝釋古佛。韋陀菩薩是帝釋古佛的分身之一,而帝釋的標記就是弓形的彩虹圖像,之前我查證大藏經,確有這些記載。

帝釋是佛教中的護法大天神,統領護世四大天王及三十三天,道教稱為玉皇大帝,為道教中最高的神,住在小世界中心的須彌山頂,監察人間,賞善罰惡,維護天律人倫。

宇宙中有無數的須彌山、無數的三十三天,所以就有無數的帝釋;但並不是說每一位帝釋天主都已修成了佛果,相反卻有數不盡的帝釋天主仍然是未能脫出六道輪迴的生死凡夫。在天上若不修行向上的話,天福一盡,仍不免要墮入無休止的輪迴。

佛教中人把韋陀菩薩當成是一位守護神,是一位天大將軍,名叫韋琨,是南天王部下的一位大將。韋琨將軍以天身修行童貞行,早離塵欲,不受天欲污染,所以就算身為祂主子的南天王見到祂都倍加尊敬與嘆服。

因為天界的確是太快樂,人人都在享福享樂,有幾人能立心真正修行?而且是修行童貞梵行?這實在不免令人肅然起敬;在染污的塵俗世界裡卻能像一朵清淨的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默默修行正法而潔身自愛,這是何等的稀有高貴及令人倍生仰慕!

在我認識的佛教徒中,我最欣賞修行梵行及守戒之人;雖然是少之少,但我都會尋覓他;就算將我所懂得的一切完全授與他,亦在所不惜。因為這種人堪為佛門中的法器,是諸佛菩薩的愛子,更是眾生的救護及明燈;這類根基,將來決定迅速成佛無疑。

韋陀菩薩的咒法力,可以將一座大山移平,或不消數秒內就將大山移往他處;能夠將大海水逆流,令江河湖海變為平地;咒光一照,大天魔亦立即化成飛灰。特別是韋陀菩薩手持的雷電金剛杵,這枝佛所化出來的法器,其他天界及六道中的所有兵器可說是無一能敵、無一可與之較量。韋陀菩薩的咒法力無所匹敵,所向披靡,無論甚麼妖邪鬼怪一聽到大名都為之驚懼震懾、聞風喪膽!

韋陀菩薩是古佛也好、天將也好、都不減我對菩薩的尊敬。我禮敬韋陀菩薩的方法並不是燒一枝香、供一個果,而是我要真真正正在人間嚴格守好戒律,好好發揮菩薩愛護一切眾生及無私助人的偉大忘我精神。
這點心、這份正氣,我一定會留著的!

----------------------

彩雲立像韋陀菩薩

韋陀(韋馱) 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相傳釋迦牟尼涅槃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捨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陀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陀奮起直追,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陀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

中國武將 
 
在中國的寺院殿宇裡原印度血統的韋陀已經漢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國武將,英俊威武。他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降魔去妖,威風凜凜。天王殿中所塑的韋陀,一般具有兩種站立的姿態:一個是雙手合十,橫杵於腕上,直挺而立;一個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雙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叢林,歡迎來客,遠遊的行腳僧可安心住下。後者則示本寺不接待來僧掛單,行腳僧不要自討沒趣,最好另投山門。

-------------------------

佛壇畫:左韋馱

門神--伽藍、韋馱

金剛力士韋馱菩薩

韋馱(韋陀),佛教護法神之一。
韋馱菩薩現天大將軍身時,為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淨梵行童真之業。受佛陀付囑而鎮護東西南三洲,修行勇猛精進,擔當佛教中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重任,為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31806672368322341561523905523911931223  韋馱菩薩- 準提護佑- 準提護佑

常規叢林韋馱殿對聯:

韋馱菩薩- 準提護佑- 準提護佑

1.
七世現童真,合掌當胸,統理僧伽宏法化;
三洲崇佛相,挺身倚杵,森嚴天將鎮魔軍。
2.
三洲感應難思,汝有真修我護法;
一杵威神可畏,人無邪念自降魔。
3.
秘菩薩行,現將軍身,頻年甲胄常披,摧邪輔正;
為護法神,受如來囑,佛國金湯是賴,衛教安僧。
4.
寶杵鎮乾坤,威力昭彰,遂使魔軍喪膽;
丹心盟日月,神通廣大,護持佛法長存。
5.
聖蹟昭垂,任從劫火洞然,爐宛在;
神功叵測,深信金剛不壞,杵猶藏。
6.
心發菩提,德被群機登淨域;
手擎寶杵,護持正法住人間。
7.
住童子地而護法;
現宰官身以降魔。
8.
直對慈顏,欽崇法化;
橫揮寶杵,丕振宗風。
9.
執杵摧邪,振威輔正;
澄心普照,護法安僧。
10.
將軍立地能成佛;
菩薩升天善伏魔。
11.
現將軍身,執降魔、人天拱服;
行菩薩道,披鎧甲、法界皈依。
12.
現將軍身,摧邪輔正;
行菩薩道,護法安僧。
13.
嚴護法城,群魔俯首;
靈昭淨剎,眾信歸心。
14.
護法全憑一杵訣;
澄心普照萬家春。
15.
護擁沙門,苦海超升登彼岸;
法尊淨土,慈航遍渡澤恩波。
16.
現將軍身而降魔,長替山門資保障;
居童子地而護法,誓為法苑作干城。
17.
現將軍身,保境安民,威德遍三洲感應;
住童子地,摧邪輔正,願心護千佛伽藍。
18.
擎金剛杵以降魔,千佛伽藍資保障;
擐甲胄裝而護法,三洲感應顯威靈。
19.
現將軍身,擎金剛杵,輔正摧邪,三洲感應威靈顯;
住童子地,護善逝教,降魔懲惡,四海叢林仰賴深。

---------------------------

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淺釋》雲:“現在護法韋馱菩薩,就是(四王天)三十二員大將之一,他在賢劫千佛中,將為最後一位佛,名號為樓至佛。”
應化事蹟:
1.相傳釋迦牟尼涅槃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捨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陀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陀奮起直追,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陀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稱為護法菩薩。

韋馱菩薩- 準提護佑- 準提護佑

2.唐代高僧道宣律師在《感通錄》中說,韋馱常巡遊於東、西、南三洲,守護佛法,故稱為“三洲感應”。又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載,道宣曾夢見一位神將說:“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由於)如來(佛)欲入涅槃,敕(令)弟子護持瞻部(即南贍部洲)遺法。”

韋馱菩薩- 準提護佑- 準提護佑

3.禪門公案:
高峰妙禪師在打坐的時候,常常入夢鄉,障礙修行,所以發願到西天目山的懸崖處打坐。如果睡著便墮入山澗中,那就粉身碎骨。就是提高警覺,不 ​​要貪睡。經過一天的時間,沒有睡覺。可是忍到第八天,實在忍受不了,就在坐禪中睡著了。身體向前一傾,落到萬丈山澗中,他心中在想:“這回可完了,絕對沒有生存的希望。”於是將身心放下,“死就死吧!不管它,睡個長覺吧! ”
高峰妙禪師的身體下落到一半的時候,韋陀菩薩前來護法,在虛空中將他托住,送到上邊來。他覺得自己的身體飄飄向上升起,最後落在安全的地方。於是向空中詢問:“哪位善神來護法我?”韋陀菩薩回答:“護法韋陀。”他聽到韋陀之言,生驕傲心,“我能感應韋陀菩薩來護法,大概世界上像我這樣精進的修行人,一定很少吧!”於是問韋陀菩薩:“韋陀菩薩!在這世界上,像我勇猛精進的修行人,能有多少?”韋陀菩薩說:“像你這樣的修行人,有牛毛之多。你生出貢高我慢的心,我在八萬大劫中,再也不護你的法!”說完,轉身而去。
高峰妙禪師此時生起慚愧心,痛哭流涕。想:“韋陀菩薩不護我的法,我也要參禪打坐,修行道業。”因此,打起精神,開始坐禪。坐了不久,忍不住困,又睡著了,又墮落山澗。他想:“這回一定沒有希望,性命也完了。”正在千鈞一發之際,又有護法善神將他托住,送到山上。他又向虛空中問:“是哪位護法?”韋陀菩薩說:“護法韋陀。”高峰妙禪師一聽,發起脾氣說:“老韋!你說在八萬大劫中不護我的法,為何你現在又救我?你豈不是犯了打妄語戒嗎?”韋陀菩薩說:“因為你一哭,生懺悔心,非常虔誠,而且認真,所以超過八萬大劫的時間。既然超過時間,我就應該來護你的法。”

《三彌勒經疏》:故今大乘雲。拘留孫等四佛皆出初劫。所餘諸佛出後十九劫。又瑜伽論云。初後二劫。亦增減故。故知非唯減時佛出。增時佛出亦無違義。由此義故。前十劫出九百九十九佛。後十劫獨出樓至佛。若作 ​​此解。善順金剛力士經云。樓至最後成佛而壽半劫。與九百九十九佛所度這等無有差別。三說中後解為勝。不爾如何智度論云。淨居天子見劫成時蓮華。而知賢劫有千佛。
《大悲蓮華經》中,韋陀菩薩得授記成佛。
《道宣律師天人感通錄》中云“韋將 ​​軍童真梵行。不受天欲。一王之下。有八將軍四王三十二將。週四天下往還。護助諸出家人。四天下中北 ​​天一州少有佛法。餘三天下佛法大弘。然出家人多犯禁戒少有如法。東西天下人少黠慧。煩惱難化。南方一洲雖多犯罪。化令從善。心易調伏。佛臨涅槃。親受付屬。並令守護。不使魔嬈。若不守護如是破戒。誰有行我之法教者。故佛垂誡不敢不行。雖見毀禁愍而護之。若見一善。萬過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且人中臭氣。上熏於空四十萬里。諸天清淨無不厭之。但以受佛付屬令守護法。尚與人同止。諸天不敢不來。韋將軍三十二將之中最存弘護。多有魔子魔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並為惑亂。將軍移遑奔赴應機除剪。故有事至須往四王所。時王見皆起。為韋將軍修童真行護正法故。”。

------------------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聖誕在農曆六月初三。
相關經典:
《正法念經》:昔有國夫人,生千子,試當來成佛之次。至樓至,當第千籌。其第二夫人生二子,一願為梵王,請千兄轉法輪。次願為密跡金剛神,護千兄教法。今因狀其像於伽藍之門。
《大寶積經密跡金剛力士會》: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諸人成得佛時,當作金剛力士,常親近佛,在外威儀,省諸如來一切密要、常委託依、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蹟之事,信樂受熹,不懷疑結。”
雙手合十

韋馱菩薩在賢劫千佛最後一位成佛,號樓至佛。往昔因地為法意太子時,曾發願在成佛前為密跡金剛力士。以其本願故,示現護法相。韋馱菩薩在寶華琉璃佛會上成道,號“普眼菩薩”。另在釋迦佛會上名“真童身菩薩”。在《大乘悲分陀利經》中,菩薩過去生名字翻譯為無垢明藥王菩薩,在《悲華經》中,其名為持力捷疾、亦得名為火淨藥王菩薩。樓至佛成佛的授記和經歷,事見《大寶積經密跡金剛力士會》。(另一譯本為《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經中稱為樓由佛。
其形像大多為身穿甲胄的雄壯武將,手持金剛杵(亦稱降魔杵),或以杵柱地,或握忤指天,或雙手合十,將杵擱於肘間。相傳,浙江臨安東天目山是韋馱菩薩的道場

中國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常供奉於天王殿彌勒菩薩之後,面對著釋迦牟尼佛,守護伽藍。
金剛力士韋馱菩薩


韋馱(韋陀),佛教護法神之一。
韋馱菩薩現天大將軍身時,為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淨梵行童真之業。受佛陀付囑而鎮護東西南三洲,修行勇猛精進,擔當佛教中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重任,為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
曇花&韋陀
曇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開花,四季都燦爛。她還愛上了每天給她澆水除草的年輕人。後來此事給玉帝得知,玉帝於是大發雷霆要拆散鴛鴦。玉帝將花神抓了起來,把她貶為每年只能開一瞬間的曇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把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真忘了花神,潛心習佛,漸有所成。而花神卻怎麼也忘不了那個曾經照顧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為佛祖採集朝露煎茶。所以曇花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綻放在那一瞬間。她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可是千百年過去了,韋陀一年年的下山來採集朝露。曇花一年年的默默綻放。韋陀始終沒有記起她。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從曇花身邊走過,看到花神憂鬱孤苦之情。便停下腳步問花神“你為什麼哀傷?”。花神驚異,因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如果是大羅金仙頭上有金光、如果是妖魔頭上有黑氣、如果是凡人頭上是無任何靈光。剛剛從身邊走過的明明是一個凡人,如何看得見自己的真身。花神猶豫片刻只是答到“你幫不了我”。又默默等待韋陀不再回答那個男子的話。40年後那個枯瘦男子又從曇花身邊走過,重複問了40年前的那句話“你為什麼哀傷?”花神再次猶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許幫不了我”。枯瘦的男子笑了笑離開。在40年後一個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現在花神那裡,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來更是奄奄一息。當年的男子已經變成老人,但是他依舊問了和80年前一樣的話“你為什麼哀傷?”。曇花答道“謝謝你這個凡人,在你一生問過我3次,但是你畢竟是凡人而且已經奄奄一息,還怎麼幫我,我是因愛而被天罰的花神”。老人笑了笑,說“我是聿明氏,我只是來了斷80年前沒有結果的那段緣分。花神我只送你一句'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說完老人閉目坐下時間漸漸過去,夕陽的最後一縷光線開始從老​​人的頭髮向眼睛劃去,老人笑道“曇花一現為韋陀,這般情緣何有錯,天罰地誅我來受,蒼天無眼我來開”說罷老人一把抓住花神,此時夕陽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隨即圓寂,抓著花神一同去往佛國去。花神在佛國見到了韋陀。韋陀也終於想起來前世因緣,佛祖知道後準韋陀下凡了斷未了的因緣。因為聿明氏的老人違反了天規所以一生靈魂漂泊。不能駕鶴西遊、也不能入東方佛國淨土,終受天罰永無輪迴。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所以曇花又名韋陀花。也因為曇花是在夕陽後見到韋陀。所以曇花都是夜間開放



古人焚香操琴 「檀香」對人有什麼好處?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22日, 2018
檀香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名貴的香料和中藥材,它有何妙用呢?
攝像者: Shutterstock
在古裝劇裡常見一個場景:文人撫琴時,身旁會放爐「熏香」。中國用香歷史悠久,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用香。其中的「檀香」,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名貴的香料和中藥材。它有何妙用呢?為何各階層人士都鍾愛它?
《三國演義》有一篇《空城計》。說的是司馬懿領15萬軍攻城,這時只有2,500軍人守城,孔明卻好整以暇地「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以一個沒有守軍的「空城」,騙過了司馬懿的大軍攻城舉動。戰爭中,諸事齊備還要有閒,才有又焚香、又操琴的可能,於是把這個聰明一世的司馬懿騙過。
《松峰說疫》記載了一個焚香免受瘟疫感染的故事:「松峰云:余家曾有患瘟症者十餘人,互相傳染。餘日與病人伍,飲食少進,旦夕憂患所不待言,而竟免傳染。偶一日,一入疫家,即時而病,求其故不得,因憶伊時舉家患病,余忙亂終日,夜來獨居一室,閉門焚降真香一塊,想以此得力耶。」
降真香、檀香、沉香⋯⋯木頭,不但本身具有香味,而且在焚燒時產生的煙,也有香味。中國古時的文人雅士,常常有像孔明那樣的「憑欄而坐,焚香撫琴」動作,它有靜心的效果。古時的中醫發現這些木料焚燒出來具有香味的煙,不只是有安靜心神、怡情養性的作用,竟然還有防病和治病的效果。
香料,來自於草本、來自於木本、來自於動物的都有,宗教界和修煉界使用得相當多。
檀香、沉香在東方使用得多,例如中國、印度等篤信佛、道的地區,而來自於動物的麝香,有時在西洋宗教儀式中會使用到它。
檀香有白檀、紫檀 功效不同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云:「白檀辛溫,氣分藥也;紫檀鹹寒,血分藥也。白檀,能理衛氣而調脾肺,利胸膈;紫檀,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
檀木中有白檀和紫檀。(Shutterstock/大紀元合成)
檀香,有白檀、有紫檀。在中醫的概念,白色入肺、黃色入脾、紅色入心、紫色入血。所以,白檀為氣分藥,入脾、肺就調脾、肺,有利於胸膈;而紫檀為血分藥,治外科的腫毒和刀斧割傷。
檀香的藥性和功效
《本草求真》對於檀香的藥性和功效,基本上和《本草綱目》相同,但是有引胃氣上行的作用;還告訴人們,用它的氣來熏香,有「清爽可愛」 的效果。《本草備要》又講它「去邪惡」,還給了一個「理氣要藥」的稱號。「邪惡」就是邪氣和惡氣,如風邪、寒邪、濕氣、黴氣等等。
《本草發揮》說檀香能治的病是「主心腹霍亂中惡」,並且能「引胃氣上升,進飲食」。《本草備要》還有談到「內典」。
有這麼個說法,「內典」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佛之教典。內典說,以旃檀塗身,能除「熱惱」。汪昂解釋說:「內興慾念,亦稱熱惱。」以熏香來說,多數有可能「助淫火」,只有檀香不致於助淫火,所以釋迦牟尼焚燒檀香燻煙。
檀香禁忌:陰虛火盛之人不可用
杜寶《大業錄》講了檀香的好處,可以做「檀香飲」,止渴還能補益。它能用來治病,可是也會「動火耗氣」,因此陰虛火盛的人不可使用。原文云:「隋有壽禪師妙醫術;作五香飲濟人,沉香飲、檀香飲、丁香飲、澤蘭飲、甘松飲,皆以香為主。更加別藥,有味而止渴,兼補益人也。但此動火耗氣。陰虛火盛者切忌。」
什麼是陰虛火盛?人體的能量分為陽、陰兩部分,陰、陽能量必須處於平衡狀態,當人體的陰液不足時,陽的部分便會偏亢,這個陽不是正常的、好的陽氣,而是一種對身體而言不好的火氣。通常熬夜晚睡(或長期失眠)會過度耗陰,而造成陰虛火旺(白天養陽,晚上養陰)。
另外,更年期婦女的更年期障礙、煩躁、焦慮、失眠、潮熱、盜汗,都是陰虛火旺所導致的症狀。
檀香「避邪」不是迷信
檀香能避邪嗎?答案是肯定的。

避邪的說法不是迷信。許多的中藥有香氣,而且有香氣的大部分藥物都有避邪效果,例如「藿香」,能正那些不正之氣。不正之氣就是邪氣、就是對人體有害的氣,例如春季本應溫暖卻出現寒冷或出現暑熱的不正常氣候變化。不正之氣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霍亂」;中醫古書就說它是「揮霍亂度」的氣所形成的揮霍亂度的病。
中醫認為人體的正氣不足,就易受到邪氣侵擾而生病;因此有「扶正祛邪」的治病方法。有的醫生主張先祛邪再扶正、有的就主張先扶正再祛邪;也有的主張同時扶正祛邪,有扶正多一點而祛邪少一點的、有祛邪多一點而扶正少一點的。
中醫把邪氣分為虛邪、實邪、賊邪、微邪、正邪等。
《松峰說疫》述說的每日焚降真香,僥倖避過了瘟疫的侵擾。古時有許多的「避瘟藥方」,製作的方式是研粉放置於囊袋中,通過嗅覺達到防病效能,例如筆者在多年前於《大紀元》發表過的古時候不錯處方「避瘟香囊」,是從《理瀹駢文》選出的;還有每年端午節前後可以見到市面販售的避毒香包;以古人的說法,它們都是有香氣而能達到避邪效果的東西。
化學製的香
科學進步了,檀香的香味可以用有機化學模仿製作。常常在公共汽車或捷運等公共交通系統上,嗅到刺鼻的檀香味,可能是某些人穿戴了化學檀香味佛珠散發出來的。這種化學產品,若說它有避邪作用,就可能是癡人說夢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