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把女孩稱為「丫頭」?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27日, 2017
穿著古裝的小女孩。(攝影:陳柏州/大紀元)
在古代小說中常看到把女孩兒喊為「丫頭」,其實現在有些華人地區還沿用這種稱呼。如《紅樓夢‧第十五回》有:「忽聽那邊老婆子叫道:『二丫頭,快過來!』那丫頭丟了紡車一徑去了。」但為甚麼要把女孩兒稱為「丫頭」呢?
古代「丫頭」一詞,最初並非用來代稱女孩,而是專指幼童頭梳丫髻的髮式。如唐朝劉禹錫《樂天寄憶舊遊因作報白君以答》詩:「丫頭小兒蕩畫槳,長袂女郎簪翠翹。」又宋朝楊萬里《入建平界》詩:「溧水南頭接建平,丫頭兒子便勤耕。」古代不只是女孩兒梳雙髻髮式,男孩兒也都將頭髮編扎成兩束,盤在頭頂左右兩側,因形狀類似獸的兩隻角,故稱為「總角」,後來被用來代指未成年男女。如《詩經‧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
古代女孩子在束髮插簪舉行「笄禮」後,便將頭髮留長。女孩們會在頭上梳起左右對稱的兩個髮髻,這雙髻就像個「丫」字形,也因此就把「丫頭」代稱為女孩了。如唐朝劉禹錫的《寄贈小樊詩》:「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意思是臉上有許多裝飾的十三、四歲女孩兒,迎著春風姿態柔美婉約的對著人。
著漢服、梳雙髻的小女孩。(陳柏州/大紀元)
「丫頭」不只代指女孩子。古代的婢女常常梳著丫形髮髻,故婢女又被稱為「丫頭」,據考證早在宋朝就有這種叫法了。如宋朝王洋《弋陽道中題丫頭岩》詩中自注曰︰「吳楚之人謂婢子?丫頭。」又《水滸傳‧第四五回》:「迎兒這個丫頭,已自做一路了。」另《紅樓夢‧第四回》:「因那日買了一個丫頭,不想是拐子拐來賣的。」
另外,婢女也可以叫「丫鬟」,因為梳雙髻叫「丫頭」,而髻是實心的;鬟則是把頭髮綰成環形中空的髮髻,所以叫「丫鬟」或作「丫環」、「鴉鬟」了。如《紅樓夢‧第三回》:「不一時,只見三個奶嬤嬤並五六個丫鬟,簇擁著三個姊妹來了。」又《儒林外史‧第三回》:「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奴僕、丫環都有。」另南唐成彥雄《夕詩》:「雕籠鸚鵡將棲宿,不許鴉鬟轉轆轤。」
其實「丫頭」還可以是父母對女兒,或是長者對晚輩女孩親切的稱呼。如《紅樓夢‧七十一回》:「賈母︰『這才是鳳丫頭知禮處。難道我的生日,由著奴才們把一族中的主子都得罪了,也不管罷?』」在《老殘遊記‧第十五回》:「方纔為這一個毛丫頭的事,商議了半天,正經勾當,我的煙還沒吃好。」這裡毛丫頭的意思是小女孩,但卻含有些許輕蔑稱呼的意味。另外,在古代只要是未出嫁的女子,就算是老年都還可以在頭上梳雙髻,讓別人一看就知道。@#
西班牙怪異的跳嬰兒節
2017-06-26
這個怪異的洗禮儀式源自公元17世紀的異教傳統。
在穆西亞城堡的跳嬰兒節中,象徵魔鬼的男子從嬰兒身上跳過去。/ PHOTOGRAPH BY DENIS DOYLE, GETTY IMAGES
虔誠的「擊鼓手」將魔鬼驅走。/ PHOTOGRAPH BY NICK GAMMON, ALAMY STOCK PHOTO
裝扮的「魔鬼」手中持鞭,追趕旁觀者。/ PHOTOGRAPH BY DENIS DOYLE, GETTY IMAGES
當地人相信,魔鬼從嬰兒身上跳過去時,會帶走他們的罪過。/ PHOTOGRAPH BY DENIS DOYLE, GETTY IMAGES
魔鬼消除了嬰兒的罪過後,大家會在嬰兒身上撒玫瑰花瓣。/ PHOTOGRAPH BY DENIS DOYLE, GETTY IMAGES
每年六月中,西班牙穆西亞城堡 (Castillo de Murcia)地區會看見群魔亂舞。
每年天主教聖體聖血節(Feast of Corpus Christi)之後的星期日是跳嬰兒節(西班牙文:El Colacho)。這個節慶結合了天主教和異教儀式,象徵邪不勝正,歷史可以追溯回1620年代,最初淵源為何不得而知,但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原本是生育禮俗。
節慶當中,穿戴紅、黃色面具的「魔鬼」在街上飛奔,辱罵村中的居民,並用一支綁在木棍上的馬尾鞭打他們。在一陣隆隆的鼓聲中,虔誠的黑衣「擊鼓手」(西班牙文:atabalero)前來趕走惡靈,此時「魔鬼的飛躍」(西班牙文:el salto del Colacho)便開始。
接下來是讓人心驚的儀式:前一年度出生的嬰兒被放在街道中的床墊上,讓穿著彩色裝扮的人從他們身上飛跳過去。這個儀式有如一種洗禮,據信彩裝的「魔鬼」會吸走嬰兒的罪過,並保祐他們遠離疾病和惡運。旁觀者也會咒罵魔鬼,來趕走接下來這一年的惡運。「魔鬼」跳完後,大家會在嬰兒身上撒玫瑰花瓣,家長再把自己的小孩領回去。
這個節慶原本只有當地的嬰兒參與,但近年來世界各地的人會前往當地參加儀式。節慶至今沒有人受傷過,但在天主教會裡卻飽受爭議。
西班牙特殊「跳嬰兒節」 這小鎮的寶寶們都見過「惡魔」
分享西班牙特殊「跳嬰兒節」 這小鎮的寶寶們都見過「惡魔」到Facebook 分享西班牙特殊「跳嬰兒節」 這小鎮的寶寶們都見過「惡魔」到Line 分享西班牙特殊「跳嬰兒節」 這小鎮的寶寶們都見過「惡魔」到Google+
惡魔在被救世主驅趕的過程中,會跳過寶寶身上替他們吸收厄運。後面孩子們傻眼的表情很耐人尋味。(法新社)
2018-06-04 18:5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全世界的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得健康漂亮,許多西方國家依照宗教習俗都有受洗儀式,希望透過賜福讓孩子平安長大,但西班牙小鎮莫夕亞(Castrillo de Murcia)有著一個超特別祈福儀式「跳嬰兒節」,眾多出生沒多久的小寶寶在大馬路上一字排開,讓「惡魔」從上頭越過,成為獨特景象。
綜合外媒報導,跳嬰兒節(El Colacho)的儀式可以追溯至1620年,是融合了天主教與異教徒的信仰,所發展出來的特別儀式,每年的6月都會舉辦一次。
「惡魔」(Colacho)每年都會穿著亮黃色服裝,手持鞭子與木棍在村莊裡狂奔,攻擊、謾罵路上的村民,而拯救村民的救世主「黑衣人」(black-clad atabalero)會隨著鼓聲出現與惡魔搏鬥。
惡魔戰敗後在逃跑的過程中,會跳過馬路中央躺著的眾多嬰孩,當惡魔從他們稚嫩的身軀上躍過時,也一併吸走了這些孩子們命運中會面臨到的邪惡、汙穢、疾病等等,這時父母會立刻灑上玫瑰花瓣,並將寶寶帶離,這就是當地獨一無二的受洗儀式。
起初這樣的儀式僅為該小鎮所知,但近年來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雖然歷經好幾百年,但尚未傳出有寶寶因此受傷,不過天主教內部仍覺得該受洗方式不是很正規,安全性也備受質疑。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醫生都叫爸媽要保存乳牙」。將來這可能會成為救命關鍵! - http://goo.gl/BUeS3f
保存乳牙中的幹細胞
------------------------------------
一哭就抱就是寵小孩?美國研究告訴你:嬰兒是寵不壞的
還在猶豫寶寶一哭就抱會不會寵壞孩子?最新科學研究來回答:不會!不但不會,結果還正相反呢。
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心理學家 Darcia Narvaez 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們研究了超過600名成年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父母是否經常抱他們、一家人是否經常聚在一起、他們是否有很多自由玩耍的時間等等,結果發現那些在嬰幼兒及童年期經常性的得到父母的愛撫、擁抱、照護的人,長大之後不但不會極度依賴父母,反而會具有更開放的心態、更健康的心理狀態、更自如的社交生活,總體而言他們生活得更幸福。
這對我們父母而言意味著什麼?從成年表現回推童年的親子互動,爸媽給予的關愛越多,對小孩的長遠幸福越有利。
Narvaez教授特別解釋說,很多父母擔心寶寶一哭就抱,會寵壞他,但其實在嬰兒期 (0到1歲),這擔心是多餘的,因為這個時候,寶寶需要爸媽的擁抱、安撫和肢體接觸,這些會幫助他的一切系統發育。父母應該對孩子的需求有迅速的回應,而不是放任寶寶在那裡哭。用 Narvaez教授的話說,嬰兒是寵不壞的,相反,你「寵」得越多,他還會成長得更健康(心理方面)、更幸福!
-------------------------------
七五三是日本獨特的一個節祭日。在男孩5歲、女孩3歲和7歲時,都要舉行祝賀儀式,這就是所謂的「七五三」節。每年11月15日,是慶祝“七五三”的傳統節日。
七五三節不是祝日,只是行事。每逢11月15日,家有7歲女孩和5歲男孩和3歲的小孩(男,女),必定讓孩子穿上鮮豔的和服,去參拜神社,願神靈保佑孩子健康和順利成長。
這一天,孩子們都要吃"赤豆飯",還要吃"千歲糖",這是專為慶賀"七五三"而做的紅色或白色的棒形糖果,希望孩子吃了可以活潑健壯、長生不老。
數字的特殊含義
古時日本人視奇數為吉祥之數,其中"七五三"又是最無忌諱的數字。(與之相反,四和九是日本人最忌諱的數字。四→し→死亡,九→く→痛苦)
在男孩5歲、女孩3歲和7歲時,都要舉行祝賀儀式,這就是所謂的「七五三」節。
每逢11月15日這一天,雙親便帶著穿著漂亮衣服的孩子們去神社朝拜。「千歲飴糖」是「七五三」節必不可少的吉祥食物,孩子們拿著的手袋裡都裝有細長的「千歲飴糖」(約長30cm的棒棒糖,棒棒糖染成在日本被視為吉祥色的紅色和白色,2支一套,裝在印有鶴龜等象徵長壽的吉祥圖案的紙袋內)。飴糖因為有韌性,可以拉長,所以就有「延長壽命」(延年益壽)的吉利含義
七五三節的起源
“七五三”源自日本的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才逐漸成型。由於從前小孩的死亡率較高,因此在小孩滿三歲、五歲與七歲時,父母就會把小孩帶到廟裡拜拜,感謝神明保佑小孩健康。
也有的說在武士時代,男孩、女孩都是3歲蓄發,男孩5歲開始穿紋付羽織袴,女孩7歲舉行解紐、結帶(指換上有腰帶的正式和服)儀式。當時就是用這些方式來慶賀孩子的成長。
還有,日本人認為奇數1、3、5、7是吉祥數字,所以從明治時代末起,從中選出“3、 5、7”作為節日。
女孩是“七五三”節日慶祝活動中的主角,拍紀念照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環,因此她們就成了攝影公司和禮服公司的爭奪對象。每到小孩滿三歲、五歲和七歲之前,各種來自攝影公司和禮服公司的廣告信就充斥著這些孩子家裡的信箱。
----------------------
七五三節是日本獨特的一個節日。神道教裡有一個習俗,新生兒出生後30至100天內需至神社參拜保護神,到了三歲(男女童)、五歲(男孩)、七歲(女孩)則於每年的11月15日(明治維新前是農曆十一月十五)再去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之恩,並祈祝兒童能健康成長。
千歳飴
七五三是一般家庭到神社裡參拜、祈福的日子。從東京地區傳到關西,漸漸地,全國就開始用這個名稱。除了小朋友的年齡是節日的一個特色之外,「衣著」也是另一項重點,舉例來說,3歲女孩身著正裝振袖和服並在外邊加一件紅色被布(一種穿在外的背心型和服);7歲女孩只穿振袖;而現代的男孩除了穿和服外也有穿西裝。由於傳統上小孩在七五三這天就是拿掉腰帶開始紮束帶的日子,所以也稱為「束帶祝賀」,同時也祝福男孩進入可以開始穿和服褲的階段。有適齡男孩子的家庭還會掛鯉魚旗。
當天每個人都會去買符合自己歲數的糖果「千歲飴」。這種糖果有點像麥芽糖,很有延展性,象徵長壽之意。
很多人聽過日本的「女兒節」、「男童節」,但較少人聽過「七五三節」,這三個節日都跟兒童有關,尤其是七五三節特別是為滿三歲、五歲、七歲的孩童過的傳統節日。
(世界宗教博物館展出的七五三節的女孩和服)
每年的11月15日就是「七五三節」,家裡有三歲、五歲、七歲小朋友的家庭就要忙著帶孩子到各大神社祭拜神明,也期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健康長大,在傳統裡,日本人認為小孩子同時存活在陰陽兩界,他們相信嬰兒從另一世界出生到這世上,一開始尚未完全脫離原來的世界,從出生一直到七歲對小孩而言是很重要的關鍵點。三歲、五歲、七歲對於孩子而言,是重要的關卡,只要能夠通過這些關卡,孩子就可以順利長大成人。
七五三節從17世紀的江戶時期開始成為日本兒童的重要節日,在生活上,三歲的女孩開始留長髮、五歲的男孩開始穿上傳統的和服,但到了七歲,男孩女孩才綁上和服的腰帶,也代表七歲後的小孩已經正式進入社會,也能開始學習較複雜困難的事物,也較有克制力,並且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起更多的責任。
(七五三節特別為兒童買的「千歲飴」)
對很多孩童來說,能夠像大人一樣穿衣服上街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且這一天父母親會買一種叫「千歲飴」的糖果給孩童吃,祝福小孩可以健康長命千歲,手上拿著千歲飴的糖果帶,身上穿著正式、漂亮的和服,不只是小孩期待的長大的日子,也是父母親感受到孩童慢慢成長的重要節日。
日本的每年11/15都會舉辦七五三節(しちごさん)
しちごさん是慶祝三歲的男孩女孩, 五歲的男孩及七歲的女孩的節日唷!
還記得我去日本的時候剛好遇到七五三節
那天看到好多小朋友穿著和服都好可愛好漂亮
都忍不住偷拍好幾張照片呢~
日本的節慶-七五三節
七五三節(每年11月15日)。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小孩從誔生下來至成長到7歲為止的這段期間是最須費心照料的,所以這是為了祈禱保佑小孩平安而來的一連串的慶祝活動。
日本的兒童節之一(其他還有雛祭跟端午の節句)
是慶祝七歲的女兒 五歲的兒子 三歲的女兒跟兒子的日子
1.七歲的女兒-帯解きの儀(おびとけのぎ):鎌倉時代開始 小孩子的衣服都會綁個繩子
但從室町時代起 女兒七歲 兒子五歲 就要將繩子解開 日期大約是
在11/15 父親將兒子的繩子解開 母親則解開女兒的繩子 而且 此時女
兒也是穿上被衣的日子
2.三 五歲的兒子-袴着の儀(はかまぎのぎ) :平安時代時候 男女生在3-4歲起到6-7歲
時 要舉行穿褲裙(袴)的儀式
3.三歲的女兒-髪置きの儀(かみおきのぎ) :平安時代時 男女在出生後第七天就要將
頭髮剃光 到三歲為止都是小光頭 從三歲的春天開始留頭髮
這一天神社或寺廟以及一些小攤販都會販賣一種叫千歲飴(chitoseame)ちとせあめ
是一種紙袋裝滿各式各樣的紅白色棒棒糖,相傳收到千歲飴的小朋友會得到千年的幸福。
--------------
少子化影響!日本傳統「七五三」 節 越來越多毛小孩參加
現在越來越多人是帶著自己的毛小孩盛裝去參加日本兒童傳統「七五三」節接受祝福。(路透)
少子化影響!日本傳統「七五三」 節 越來越多毛小孩參加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qA1BR
2023/11/15 11:5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七五三」(しちごさん)是日本特有傳統節日,每年的11月15日,在孩子3歲、5歲、7歲時要穿著和服,盛裝到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祈祝健康成長,但日本少子化嚴重,現在越來越多人是帶著自己的毛小孩去參加「七五三」接受祝福。
據《路透》,每年的11月15日是日本特有傳統節日「七五三」,這種屬於日本兒童的節日,因為少子化緣故,現在越來越多人是帶著自己的毛小孩去參加;位於東京西南郊的座間神社,2012年開設了專為貓狗寵物服務的祈禱場所,來幫毛小孩舉行「七五三」祈福儀式。
1名33歲女子帶著她的2隻吉娃娃狗從廣島飛往東京,這樣她的毛小孩就能得到特別的祝福,她表示:「歡迎寵物並允許它們走進去的神社並不多,所以我認為如果可以看到更多這樣的地方會很棒。」
許多毛小孩穿著和服,接受神道教祭司的祝福,座間神社祭司表示每年大約有120隻寵物將被帶到座間神社接受祝福,「孩子的數量逐年減少,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把愛傾注在他們的狗和貓身上」,「我們希望在座間神社為寵物主人提供一個地方,讓他們在自己的狗和貓長到3歲、5歲和7歲時感謝神明。」
每年的11月15日,在孩子3歲、5歲、7歲時要穿著和服,盛裝到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祈祝健康成長,現在越來越多毛小孩也來參加。(路透)
每年的11月15日,在孩子3歲、5歲、7歲時要穿著和服,盛裝到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祈祝健康成長,現在越來越多毛小孩也來參加。(路透)
----------------
出生率太低 逾4成日本鄉鎮恐「團滅」
2024/04/27 06:30
由於人口老化及低出生率,數百個日本鄉鎮面臨消失風險。(示意圖,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根據日本最新研究,由於長期低出生率導致人口急劇下降,超過 40% 的日本城鎮可能會消失。
《日本時報》報導,為了應對低出生率及人口老化問題,首相岸田文雄矢言要祭出措施,提高出生率,去年成立了一個新的兒童和家庭機構,負責監督政府與兒童相關的政策。儘管如此,新生兒數量仍持續創新低。
初步數據顯示,2023 年新生兒總數為 75萬8631 人,其中包括在日本的外國人和居住在國外的日本公民所生的嬰兒。日本政府最新統計更顯示,截至今年 4 月,日本人口估計為 1.24 億,比 2015 年減少約 300 萬人。
由於人口危機嚴峻,日本人口戰略委員會 (PSC)近日也發布報告示警,稱全日本 1729 個地方鄉鎮中,高達744 個有「滅村」風險。
數據顯示,在 2020 年至 2050 年間,數百個地方城鎮20 歲至 39 歲女性(核心育齡群體)人口可能減半,導致這些地方鄉鎮面臨消失危機。
報告指出,鑒於低出生率趨勢尚未改善,而市政當局往往卻大都關注防止人口外流至東京等城市的措施,並非聚焦提高出生率。
不僅如此,鄰近城鎮還相互競爭,吸引年輕人口。對此,報告直言,這種零和博弈式的努力,並不一定可以提高出生率,對於改變日本人口下降的效果有限。
出生率太低 逾4成日本鄉鎮恐「團滅」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QlNkDy
▲竹北兒10公園怪男拐童事件是烏龍一場。(圖/翻攝畫面)
竹北9歲女童瞎掰棒棒糖拐童!認「書中看到的故事情節」媽發文道歉了 | 社會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zETTMf
昨(14日)新竹縣竹北有家長在地方社團發文,指出兒10公園出現一名用棒棒糖誘拐小孩的男子,提醒其他家長注意。但經過警方確認與該名家長出面說明,原來整件事只是「孩子幻想出來的情節」,PO文的媽媽也再次更新文章澄清,同時也帶孩子到派出所向警方道歉,也為這次的烏龍事件再次說抱歉。
9歲的女兒險些成為天橋底下的說書人,好心貼文提醒的媽媽今天帶著孩子到派出所認錯。女童媽媽表示,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會把她說的話PO上網路,因此一早告知要到派出所說明、幫警察叔叔「抓壞人」的時候,女兒百般抗拒外,還哭鬧說自己會害怕。
最了解孩子的媽媽看到女兒反應這麼大,警覺到事情應該不單純,於是在旁敲側擊下,女兒才吐實「是她在學校書中看到的故事情節」。
知道事情大條了,當下女兒問原PO「可不可以打電話道歉就好」,但原PO拒絕,也向女兒說明一定要親自去警察局,跟警察叔叔說明「這不是真的」,「也因為妳把故事當成事實來說,造成大家的恐慌、困擾,必須好好地跟警察叔叔道歉。」
原PO也趁機機會教育告訴女兒,孩子的所作所為,與爸爸媽媽,是連在一起的「現在妳知道,說謊有多嚴重了嗎?一定會有壞事發生,而且還可能是妳現在無法想像的壞事,所以,要誠實。」
最後,原PO也對自己昨日的發文造成家長的恐慌道歉,「希望全世界的爸爸媽媽們,與孩子們永遠平安、健康、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竹北9歲女童瞎掰棒棒糖拐童!認「書中看到的故事情節」媽發文道歉了 | 社會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zETT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