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宋代蘇軾的名作《水調歌頭》可說是賞月作的代表,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和中秋夜緊緊繫在一塊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懷,千年來更是連通了代代華人,今古一心。 https://is.gd/G14deR


● 5題小測驗,找到您專屬的商業模式!立即測驗,再抽國際管理趨勢【《價值主張年代》作者Alex Osterwalde 工作坊體驗論壇票券】>>

「萬聖節」(Halloween)這個詞彙是「萬聖節前夜」(All Hallows’ Eve/ All Hallows’ Evening)的縮寫,源自2000年前鐵器時代塞爾特人慶祝的古代異教節日「薩溫節」(Samhain),當時盛行於英國、愛爾蘭和法國西北部。

「薩溫節」是10月31日開始的3天慶祝活動,代表夏天結束、冬天來臨,慶祝塞爾特新年的開始。塞爾特人相信,在薩溫節,那個世界與人間之間的紗幕最薄,死者可以在生者之間走動。有些學者認為,這也是塞爾特人紀念「亡者之主」的時候,也會用篝火慶祝收成季後豐盛的食物。

8世紀中葉開始,教皇格列哥里三世(Pope Gregory III)把基督徒節日諸聖日(All Hallows' Day /All Saints Day)的日期移到11月1日,繼任教皇格列哥里四世(Gregory IV)規定必須慶祝這個節日。雖然不確定教皇是否故意要讓薩溫節「基督教化」,結果是兩個節日逐漸交融,英國地方異教徒的習俗逐漸與基督教節日彼此影響、混合。

「不給糖就搗蛋」的習俗源自英國和愛爾蘭地區,人們會挨家挨戶去要小麵包和「靈魂蛋糕」,並替死者禱告做為交換,這些蛋糕象徵好運和靈魂從煉獄解放。成人也會挨家挨戶去要食物和飲料,換取一首歌或一場舞蹈。

傑克南瓜是萬聖節的象徵,愛爾蘭和蘇格蘭最初會在萬聖節用甜菜或蕪菁當做燈籠。根據愛爾蘭傳說,傑克南瓜的由來是一名稱做傑克的男子,他上不了天堂,也去不了地獄,只能帶著來自地獄的煤炭點著燈,永恆地行走人間。傑克南瓜這個詞也可能源自於每天傍晚點亮街燈的守夜人。

 

如果是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1533-1603)執政時代(1558-1603),英國人怎麼過萬聖節呢?首先他們不會雕刻南瓜,而是雕刻甜菜和葫蘆,在裡面點亮1根蠟燭來驅趕另一個世界的亡靈。收成過後,民眾會燃燒粗糠,象徵引導煉獄裡的基督徒靈魂,或驅趕巫術與瘟疫。

各教區的教會都敲鐘,有時候敲一整夜,因為太吵,英王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一世都曾試圖禁止,但不大成功,各教區通常會無視罰款定期敲鐘。

最受歡迎的萬聖節習俗包括算命,有些是算人的死期,不過多數是算愛情以及未來另一半的名字,或用蛞蝓爬過麵粉的痕跡判斷未來丈夫的長相。「咬蘋果」遊戲也很受歡迎,蘋果會漂浮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子或水桶上,玩家要設法咬起漂浮的蘋果。

愛爾蘭和蘇格蘭移民1800年代把萬聖節帶到美國,海地和非洲移民則帶來關於黑貓、火、巫術的巫毒信仰。根據全國零售協會,今年美國有1億5700萬人會慶祝萬聖節,帶來69億美元花費,每個美國人平均會花74.34美元在裝飾、糖果、變裝等東西上。

--------------------------------------

片足御免
 
名月の夜は昔は多くの地方で、人の畑に植えている芋を勝手に取って食べてもいいという風習があった。ただし、幾らでも取っていい訳ではなく、道から片足踏み込んだ所までという約束だった。これが「片足御免」という風習である。昔の日本というのは、このように特定の日にみんなで悪さをすることを認めて、それによって各種のストレスを解放するという社会的な仕組みができていた。似たような風習はヨーロッパでも数十年前までは見られ、集団で牛を盗んだり馬車を木の上にあげてしまったり動物を袋叩きにしたり道行く人に泥を投げつけたり。などといったことをカーニバルの時などにやる風習があった。

 日本では古くから、夜空にひときわ輝くお月さまに親しみをもってきました。
  在日本,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夜空中格外閃耀的月亮抱有親近感。
  表面の模様をウサギの餅つきする様子に見立てたりして、愛でてきたのです。
  因為喜愛,還將月亮表面看作兔子在搗年糕的樣子。
  そんな親しみ深いお月さまですが日本にはお月​​さまに因んだ行事が沢山あります。
  月亮是那般令人感到親切,日本自然有很多和月亮相關的儀式與活動。
  その中でも最も広まっているのは「お月見」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應該就數賞月了。
  聲明:本雙語文章的中文翻譯系滬江日語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中文翻譯僅代表譯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お月見とは?
  賞月是指?
  お月見とは、舊暦の8月15日に月を鑑賞する行事​​で、この日の月は以下のように呼ばれています。
  賞月是指在農曆8月15日觀賞月亮的活動,在這一天月亮有以下幾種叫法。
  中秋の名月
  中秋之月
  十五夜
  十五夜(原意指陰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即滿月夜,或特指中秋夜)
  芋名月
  芋名月(中秋夜裡,人們以芋艿,點心,芒草等為供品賞月)
  お月見どろぼうとは?
  “賞月賊”是指?
  戦前から昭和中期にかけて、お月見どろぼうという風習が広まっていました。
  從二戰前到昭和中期,中秋“賞月賊”的風俗廣泛流傳。
  現在でも、関東地方、近畿地方などに、多く殘っているようです。
  現在關東,關西還有很多地方保留著這種風俗。
  お月見どろぼうとは子供たちのお月見イベントのひとつです。
  所謂“賞月賊”其實是孩子們的一項賞月活動。
  子どもたちは月からの使者として、ご近所の家からお月見のお供えであるお団子やお菓子をそうっと盜っていくのです。
  孩子們作為月亮的使者,從附近鄰居家悄悄地偷走供奉神佛用的丸子,點心等供品。
  山間部の農村では昔、十五夜の晩だけ、よその畑からイモをどれだけ盜っても赦されたのだそうです。
  聽說過去在山間農村,僅限於中秋之夜,從別人家的田地裡偷白薯會被寬恕。
  江戸時代の記録によると、十五夜には芋煮を食べる習慣があったことですし、自然の與えてくれた収穫に感謝して、みんなで分かち合おうとする意味もあったのかもしれませんね。
  根據江戶時代的記錄,中秋夜有吃芋艿火鍋的習慣,可能蘊含著感謝並和大家一起分享自然贈予的豐收意味吧。
  転じて、お月見のお供えを盜られたら翌年は豊作になるという縁起かつぎの內容になりました。
  而也有認為如果賞月的供品被偷了是好兆頭,來年能大豐收。
  お月見どろぼうの起源とは?
  “賞月賊”的起源是?
  昔は多くの地方で、お月見の日だけは、人の畑に植わっている芋を勝手に取って食ってもいいという風習がありました。
  過去很多地方有一種風俗,那就是僅限於中秋當天,將別人的田地裡種植著的薯類隨便拿走並吃掉也沒關係。
  ただし幾らでも取っていいという訳ではなく、道から片足踏み込んだ所までとする、という暗黙の約束があったようです。
  但並不是拿多少都沒關係,約定俗成只能是從馬路上一隻腳能踏到的地方。.....片足御免
  これは「片足禦免」という風習です。
  這就是“一隻腳免費”的風俗。
  昔の日本というのは、このように特定の日にみんなで悪いことをすることを認めて、それによって各種のストレスを解放するという社會的な仕組みができていました。
  於是在過去的日本,像這樣允許大家在特定的日子裡做點小壞事以排解各種壓力的社會慣例就形成了。
  その後、お月見の日に芋や団子などのお月見のお供えを盜られた農家は豊作になり縁起が良いと言われるようになるとともに、子どもたちが月の使者であると信じられていたことから、お月見どろぼうができた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在那之後,人們會說在賞月的日子裡用來供奉的芋艿和點心等被偷了的農家就會獲得豐收,兆頭很好。另外,據說因為孩子們被認為是月亮的使者,所以“賞月賊”這種風俗就形成了。
  今では各家がお菓子を用意して盜まれやすい縁側などにおいておき週辺の子どもが盜りやすいようにしています。
  如今,各家各戶會準備好點心,然後放在外廊等容易被拿的地方,以方便周邊的孩子們偷走。
  子供たちは「お月見くださーい」、「お月見どろぼうでーす」などと聲をかけて、各家を回りお菓子をもらいます。
  孩子們會一邊喊著“請賞月”“賞月賊來了”,然後去各家要點心
  なんだかまるでハロウィンに子どもたちがお菓子をもらいに「トリックオアトリート!」と言って、各家庭を回るのと同じようなものですね。
  不知為何簡直就像萬聖節裡,孩子們為了獲得點心,說著“trick or treat”(意為不請吃就搗蛋),然後去各家各戶一樣。
  今の都會ではハロウィンは知っていてもお月見どろぼうを知っている人は少ないでしょう。
  如今的大都市裡知道萬聖節卻不知道賞月賊是什麼的人大概不少吧。

2015-10-06_130003imageshj1d  

 

八月十五夜,又叫十五夜、芋名月,是日本大和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即日本的中秋節,定於農曆八月十五,是明治維新改用格里曆之後日本本土少數仍然依照農曆日期的節日之一。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家家戶戶會陳列賞月糰子(日語: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 Tsukimi dango ?)、芒草、芋、毛豆、神酒)等供品祭神酬謝神明保佑豐收,而小孩子們會來搶奪祭品,稱為月見泥棒[1]。
日本人在這一天裡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日語:月見/つきみ Tsukimi ?)[1] 或「觀月」(日語:観月),這一天夜晚的月亮稱作「中秋名月」(日語:中秋の名月)。佛寺里會舉行滿月法會,祈求豐收。此外,日語「月見」一詞,除了可以特指在八月十五賞月外,也可特指農曆九月十三日的夜晚(稱作「九月十三夜」)等。

日本行事-9月

 月兔3

   月(つき)見(み)賞月

 

 中秋節的明月又大又圓, 大家賞月(お月見(おつきみ)、吃月餅(月餅

(げっぺい))文旦(文旦(ぶんたん))烤肉(バーベキュー)過

中秋節。在日本雖然不會大肆慶祝,但賞月的習慣自中國傳入延續至今。

 

在日本農曆815不稱為中秋節,而稱為(十五夜(じゅうごや))

有些人會在這天賞月,因為9月正值豐收的季節,在以前為了慶豐收也有

人會用糯米丸子月見丸子(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等供品來供奉

月亮。

dango  illust103

月うさぎ伝説(でんせつ)月兔傳說

  

中秋節有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像是嫦娥、吳剛等等都是和月亮有關的名

人。除了這些經典的角色外,還有一隻絕對不能忘記的兔子(うさぎ)

 

月兔(月(つき)うさぎ)在中國的傳說裡,最後在廣寒宮裡陪伴嫦娥,

搗製長生不老的仙薬。在日本版本的月兔則是留在月球上搗麻糬(もち)

 

在日本兔子自古以來被視為吉祥物,所以許多日本傳統花樣上都可看到兔子

和菓子   兔子  

 

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日本的月兔傳說 (伝説-でんせつ)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個地方住著兔子、狐狸和猴子。有一天他們三個在路上

遇到了一個老人。老人餓到都不能動,請求這三隻動物給他一點食物,

於是他們就為了老人去找食物。

 

猴子爬到了樹上摘了許多果實給老人吃;狐狸則去了偷了墓地的供品給老人。

然而兔子很努力地找,卻什麼也找不到。找不到食物的兔子最後只好決定跳

火中,把自己燒了獻給老人。其實那位老人是一位名為帝釋天的神明,

是故意來試驗他們的。

 

受到兔子捨身相救而感動的帝釋天,讓兔子復生於月亮上作為典範。

 

至於為什麼兔子要搗麻糬呢?

有人說「兔子是為了老人而搗麻糬的」

也有人說因為「兔子是不想再為食物苦惱」

但中秋時節正值稻米豐收,說不定兔子是因為稻米豐收才搗麻糬的也不一定呢。


古人為什麼要祭月? 被漸漸遺忘的傳統中秋節
文/愛麗
大家好,我是Ally。轉眼是中秋節了,一提到這個節日呢,大家都會想到月亮、月餅,還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呢?它為什麼叫做仲秋和月夕呢?咱們今天來看看傳統節日中秋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由來,這要從它的另一個名字「月夕」說起。戰國時代成書的《禮記》中多次提到「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這裡的朝和夕都是動詞,是祭祀的意思,是說周天子在春分這天祭日,秋分這天祭月。
在《國語》中解釋了為什麼天子要祭祀日月:「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敎民事君。」根據三國時期東吳史學家韋昭的註釋,這裡的上帝是天的意思,明神是日和月。古時帝王自稱天子,天的兒子,平日做事要看德行,遇到大事祭祀天地,每年的固定時日舉辦大型的祭天活動,春分和秋分這兩天要分別祭祀日和月,這樣才能更好的根據上天的旨意而治理天下。
這個周朝制定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根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春分前後,宮中寺廟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大族亦於是日致祭宗祠,秋分亦然。」但是秋分是秋天過半、日夜平分的一天,卻不一定是月亮最圓的那天,隨著時間的推移,從秋分祭祀月亮演變出了自己單獨的節日;到了唐代,人們把最適合賞月的黃曆八月十五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根據它原本的祭月也就是夕月的傳統,中秋也叫做月夕。
到了唐代,人們把最適合賞月的黃曆八月十五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大紀元資料室)
中秋還是仲秋?
你可能還見過有人把中秋寫成仲秋,那仲秋和中秋是一回事嗎?古代和現代一樣,一年分為四季,每季有三個月,這三個月按照古代排序的方式稱為孟、仲、季。比如,夏天的三個月分別是孟夏、仲夏、季夏;秋天也同樣有孟秋、仲秋、季秋。仲秋就是秋天中間的那個月,黃曆八月份的叫法,仲秋指的是一整個月,而中秋節指的是特定的一天。
中秋節的奇事
現代人都熟知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典故,在中國古代,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唐玄宗遊月宮的故事。從唐代起這個故事就被記錄在多部書籍中,後來在詩詞、小說和戲曲中又被多次再創作,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根據唐代最初的記載說,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唐明皇)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兩人走了很久來到一座城門前,門上的匾額題著「廣寒清虛之府」。也就是說他們來到了月宮,月宮裡有數百名的仙女在城內翩翩起舞,仙樂的聲音清麗無比,仙女的舞姿婀娜曼妙,玄宗問這是什麼曲子,仙女回答說是《霓裳羽衣曲》。玄宗回到人間後,憑著記憶記錄下了這首曲子,並且親自教授梨園的樂伎們譜曲,也把它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他們來到了月宮。頤和園長廊彩繪:唐玄宗遊月宮。(公有領域)
可以想像從仙宮帶回來的曲子和舞蹈有多美嗎,當時唐代的詩人白居易親眼見過之後就難以忘懷,他在詩中多次稱讚和回味這首曲子,可惜後來曲譜失傳,我們現在再也聽不到了。你現在聽到的我視頻中的背景音樂,是《唐玄宗夢遊月宮》,它是作曲家陳東的作品,他製作了很多中國風的樂曲。
中秋節的習俗
古人在中秋節都有什麼樣的習俗呢?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古人大多會祭月和賞月,《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關於古人賞月的描述更多,詩詞歌賦中比比皆是。
吃的方面,首先是吃月餅,《熙朝樂事》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 取團圓之義。」大意是,八月十五這一天叫做中秋,老百姓們互相餽贈月餅,有團圓的含義。
《酌中志略》記載,「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合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描述的是八月初一開始就有人賣月餅了,到了十五這一天,家家都供月餅瓜果,等祭祀焚香結束後就開始宴席,晚上才散。如果剩下了月餅,可以保存到年末再全家一起分吃,叫做團圓餅。
我懷疑月餅放了三個多月之後會不會硬得跟塊石頭一樣,說不定北京的月餅都這麼硬就是從這兒來的。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把中秋視為團圓的節日。《帝京景物略》記載,「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說的是妻子如果回娘家,當天也一定要返回丈夫家過節,因為這是團圓節。
《酌中志略》記載,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家家都供月餅瓜果,等祭祀焚香結束後就開始宴席,晚上才散。如果剩下了月餅,可以保存到年末再全家一起分吃,叫做團圓餅。(fotolia)
除了月餅,各類水果也都很豐富,螃蟹也開始肥了。宋代的《東京夢華錄》和明代的《酌中志略》都有很詳細的描述。《酌中志略》記載,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蹗藕。始造新酒,蟹始肥。《東京夢華錄》記載,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棗、栗、孛萄、弄色、棖橘,皆新上市。
八月桂花盛開,人們還會賞桂,釀造桂花酒。《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斾。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就是中秋節前,店家都會開始賣新酒,重新布置門面,大家都會搶著喝,到了中午,每家的酒就都賣光了。
中秋節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俗是觀潮,中秋節前後是觀潮的最佳時間。歷代詩人包括李白、孟浩然、劉禹錫、白居易、范仲淹、陸游、辛棄疾、蘇軾等等都寫下過關於錢塘江潮水的詩句。
我小的時候,對於中秋節最大的期盼就是吃月餅,就好像元宵節想吃元宵、端午節想吃粽子一樣。我翻閱了很多古籍之後發現,這些節日不僅包含著古人對天地神明的敬仰,古人過節的方式也比現代的花樣要多多了。
在我們今天提到的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點中,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呢?歡迎你在留言區來告訴我,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月圓人團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