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湯蕙禎: 新屋11座代代相傳的石滬文化景觀應保存 | PeoPo 公民新聞 https://bit.ly/2PjrZL7
立委湯蕙禎今(2)日前往新屋觀海亭,受邀出席「新屋石滬捕魚趣體驗活動」時提及說到,桃園新屋石滬群主要分布在永安漁港至蚵殼港間,如今桃園境內僅保留11座較完整的石滬,為保留寶貴的先民智慧及漁業文化資產,已逐年完成新屋沿海石滬的修護並納入文化資產保存以保留當地漁業文化亮點特色。新屋石滬群
湯委員受訪時表示新屋的石滬、牽罟、藻礁都是重要的漁業文化和資產,其中石滬是先民在潮間帶以人力堆砌大型鵝卵石成半圓造型,退潮時阻斷魚群退路,再利用牽網方式捕撈漁穫,兼具生態及環保永續概念,展現先民智慧。
新屋牽罟成為漁業文化體驗的重要活動,亦在去年將新屋蚵間石滬群中現況較佳的2、3、6號石滬,並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登錄為文化景觀,未來持續石滬修護工作,盼早日完成石滬登錄文化景觀的目標。
立委湯蕙禎表示今日活動現場不僅舉辦修滬補魚體驗活動,更透過「新屋蚵間石滬群修復紀實」紀錄片欣賞,讓更多民眾瞭解在地珍貴的石滬文化之美。立委湯蕙禎: 新屋11座代代相傳的石滬文化景觀應保存 | PeoPo 公民新聞 https://bit.ly/2PjrZL7

0802新屋石滬捕魚趣體驗活動_200802 (1)0802新屋石滬捕魚趣體驗活動_200802_1


全島僅存2座石滬 後龍公所邀體驗 
分享全島僅存2座石滬 後龍公所邀體驗到Facebook 分享全島僅存2座石滬 後龍公所邀體驗到Line 分享全島僅存2座石滬 後龍公所邀體驗到Google+
後龍鎮公所邀請民眾體驗石滬捕撈及學習砌填修補技藝,讓這個珍貴的漁業文化資產永續傳承。(記者彭健禮攝)
2017-09-07 15:57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苗栗縣後龍鎮海濱,有「合歡」、「母乃」2座台灣本島僅存的石滬,鎮公所將於17日舉辦「石滬文化節」,邀請民眾體驗石滬捕撈及學習砌填修補技藝,讓這個珍貴的漁業文化資產永續傳承。活動於8日起開放免費報名。
後龍鎮公所邀請民眾體驗石滬捕撈及學習砌填修補技藝,讓這個珍貴的漁業文化資產永續傳承。(資料照)
後龍鎮公所邀請民眾體驗石滬捕撈及學習砌填修補技藝,讓這個珍貴的漁業文化資產永續傳承。(資料照)
後龍鎮長朱秋隆表示,活動將於17日上午11點起,在合歡石滬舉行,公所邀請長期在保護石滬資源的師傅們,帶領民眾一同砌填石滬、體驗捕魚技巧及樂趣,期待喚起民眾對石滬的重視與傳統技藝的傳承。
活動會場還安排有DIY體驗,讓民眾製作精緻可愛的貝殼採砂瓶,限量100份;因當天下午1點半退潮,公所也貼心準備了炒米粉、魚丸湯、仙草冰,提供報名參加者享用。
鎮公所表示,報名時間為8日上午8點30分起至13日下午4點30分止;提供線上報名名額200人,現場報名名額300人,欲現場報名的民眾可至後龍鎮公所服務台索取報名表填寫。
活動詳情及報名資訊請洽(037)733-540,後龍鎮公所文化觀光課。或上活動報名網頁。


被喻為地表最美最浪漫的石滬『雙心石滬』,似乎正娓娓道來一段非常久遠的浪漫情懷。 — Yahoo奇摩旅遊 - https://goo.gl/hZRRmj

tumblr_inline_oq73vl5F4t1rmjgw1_500tumblr_inline_oq73vkC4vs1rmjgw1_500tumblr_inline_oq73vjRPId1rmjgw1_500tumblr_inline_oq73viioWN1rmjgw1_500tumblr_inline_oq73vjTmRs1rmjgw1_500  

看成『愛在七美,情定變心』也----『雙心石滬』https://goo.gl/hZRRmj


 

地景藝術節 千人永安漁港築石滬

2016-09-12

〔記者周敏鴻、邱奕統/綜合報導〕桃園地景藝術節昨天是第一個週日假期,「千人築石滬」也登場,吸引許多民眾前往永安漁港海邊堆石滬、觀賞「永生海」等藝術創作,市長鄭文燦表示,透過大型活動可創造地方的認同、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 「千人築石滬」吸引許多民眾參加。
(記者周敏鴻攝)

    「千人築石滬」吸引許多民眾參加。 (記者周敏鴻攝)

  • 「千人築石滬」吸引許多民眾參加。
(記者周敏鴻攝)

    「千人築石滬」吸引許多民眾參加。 (記者周敏鴻攝)

石滬是利用海岸既有卵石堆疊成長長的堤岸,將漲潮靠岸覓食或洄游魚群的退路阻斷,退潮後漁民就能收取漁獲。鄭文燦昨天也下場堆石滬,他說,新屋區石滬群是有三百年歷史的重要漁業資產,見證先民捕魚的辛苦與生存的智慧,更傳達出環境保護與資源保育的理念。

昨天氣候佳,民眾堆完石滬後紛紛沿著永安漁港南岸的綠色隧道觀賞地景藝術節的創作,其中還有民眾開車撞到路旁花圃造成爆胎的插曲,還好楊梅警分局員警適時協助換輪胎,才沒讓交通打結。

桃園地景藝術節另一個展場的八德埤塘公園昨天由「台灣竹樂團」、「淺綠色室內樂團」等樂團演出,鄭文燦表示,過去桃園地景藝術節的黃色小鴨爆掉、月兔燒了,但不能因此否定其價值,地景藝術節的真正意義是要呈現人與土地的感情、人跟環境的關係,藉以帶動地方的環境意識與藝術涵養。

鄭文燦也舉日本大地藝術節等活動為例,希望桃園地景藝術節能成為重要藝術品牌,將在地特色、環境保護理念等充分凸顯。

飛閱淡水 空拍捕捉石滬遺跡
中時電子報作者: 陳宜加╱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4月10日 上午5:50
推薦
中國時報【陳宜加╱新北報導】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名聞遐邇,淡水石滬卻鮮為人知。淡江大學文學院研究團隊為及時保存北海岸極具價值的石滬文化,歷時半年,以影像、文獻考究與口述歷史,初步建構資料庫,盼喚起重視珍貴文化資產,落實保存與維護。
淡大文學院長林信成表示,澎湖七美「雙心石滬」名聞遐邇,其實台灣本島也有石滬,從淡水到金山、北海岸沿岸仍有不少遺跡,尤其大屯溪口至淺水灣,密集分布13座石滬,卻因年代久遠、缺乏維護而逐漸荒廢。
他說,石滬是人與大海依存的傳統捕魚方式,隨現代捕魚技術進步而式微,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團隊3年前執行「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研究計畫,石滬原為其中一項子題,卻發現連在地人也不知道淡水有石滬。
為保存並喚起對石滬文化的重視,團隊獨立成題,去年10月起,針對六塊厝漁港共13座石滬,船拍、空拍留下影像紀錄,並比對文獻與地圖,拍攝成紀錄片,動態呈現石滬遺跡;同時解讀古文書,再由耆老口述歷史與經濟價值。
林信成指出,成果建構數位資料庫,促進石滬文化的傳承與利用,今年將持續進行下個階段調查,普查完整石滬產權與史料,並沿北海岸線延伸至石門、金山,提供公部門登錄文化資產,落實維護管理。
「那是我們不知道的淡水,真正的樣貌。」研究助理陳美聖說,淡水石滬打破石滬只在澎湖的印象;團隊學生張毓芸則說,淡金海岸13座石滬橫跨數10年,每座背後都有故事,見到美麗全貌,十分感動。

---------------------------------------

新屋石滬!潮汐中那道會説故事的鵝卵石牆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海風徐徐,在新屋區柔軟的沙灘上,許多卵石疊成長長的堤岸;白色的貝類附著其間,這是用以捕魚的環境設施,歷史已兩百餘年。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以傳承「石滬」為職志,保留在地的自然生態,實踐環境永續的理念,獲選桃園市環境教育獎團體組特優。
所謂石滬,就是以卵石堆疊的長堤。漲潮時,魚群靠岸覓食或洄游;退潮後,長堤阻斷水流退路,將魚困在堤岸內,漁人即可撈捕。石滬形同一道外海堤,不但能捕魚,更可保護潮間帶,減緩海水的衝擊。這種捕魚方式維持了生態平衡,讓人和物種得以共生,是臺灣傳統的海岸工法,也是先民的環境傑作。新屋區愛鄉協會理事長李仁富說,「早期很多居民倚賴石滬維生,然而隨著漁船技術精進,石滬逐漸受到忽略。但它的價值絕不只是捕魚,在生態與文化上也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訪視在地耆老,把石滬傳承下來,並結合在地歷史,構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一道道多孔隙的石滬群,是得天獨厚的環境教育場所,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例如紅點黎明蟹、鋸緣青蟳、兇猛酋婦蟹、海瓜子、草蓆鐘螺、林投、草海桐等都可見到。白色貝類與石滬連成一體,猶如海洋潮間帶的育嬰房,含有高度的環境智慧。「我們帶領學生實地體驗,讓他們去思考海洋、石滬,與人類的關係,」李仁富理事長說,「鄉里的經濟規模有限,加上時代的變化,石滬漁業已大不如前,但這形同上天給我們留下一塊寶地,要我們善用這十多公里的海岸線,來推廣環境教育。」
「石頭摸起來冷冰冰,但在一望無際的海天之間堆石塊,你會漸漸體認大自然的奧妙。疊石頭看起來簡單,可是實際堆幾次後,就會發現難度非常高。對忙碌的都市人來說,望著碧藍的海,踩著柔軟的沙,和夥伴一起堆石滬,其實是非常療癒的經驗。」李仁富理事長說,「如果感覺煩悶,歡迎來新屋走走,和我們一起扛起扁擔,親手堆幾個卵石,心情一定大不同。看起來我們好像為石滬付出了很多心力,但其實石滬給我們更多。」
環保局長沈志修表示,新屋區愛鄉協會多年來以環境永續為核心價值,默默維持「百年石滬群」,保留傳統的生態工法,建構獨特的人文景觀,也將代表桃園市參選國家環境教育獎,相當值得肯定。
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以傳承「石滬」為職志,保留在地的自然生態,實踐環境永續的理念,獲選桃園市環境教育獎團體組特優。 圖:桃園市環保局提供
新屋區愛鄉協會多年來以環境永續為核心價值,默默維持「百年石滬群」,保留傳統的生態工法,建構獨特的人文景觀 圖:桃園市環保局提供
李仁富理事長說,「如果感覺煩悶,歡迎來新屋走走,和我們一起扛起扁擔,親手堆幾個卵石,心情一定大不同。看起來我們好像為石滬付出了很多心力,但其實石滬給我們更多。」 圖:桃園市環保局提供


B17A00_P_04_02  
新竹縣政府農業處執行「海岸環境調查及國家重要溼地保育行動計畫」,在新豐鄉坡頭漁港北邊、羊寮溪以南海岸線,發現3座古老捕魚用的「石滬」,在台灣西海岸並不多見,認應保護規畫為景點,見證先民的智慧。縣府農業處長范國銓說,石滬捕魚是古老的世界性漁撈活動,據文獻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石滬是珊瑚礁漁業文化的特色之一,成滬的條件為石材、潮差大、風浪強及礁棚大,人類利用就地石材在礁棚上堆砌形的石牆,漲潮時帶進洄游魚群,退潮後魚群就困在石堤的人工陷阱內。范國銓說,在新豐發現的3座石滬,面積約2公頃,退潮時礁棚石牆最高2米,查訪居民得知日據時代興建,距今已百年。國內現有的石滬以澎湖保存最完整,新豐海岸的石滬,因工業廢水汙染,造成礫石與礫石間的牡蠣死亡,導致多處坍塌破損。隨著漁業捕撈技術的精進,這種漁法已消失,新豐當地漁民每年11月到翌年3月,會利用這3座石滬在夜間抓鰻魚,平時則被釣客做為最好的垂釣處所。范國銓指出,石滬捕魚是人類最原始的漁具與漁法,甚至被稱為活化石,新豐海岸的石滬應好好保護,規畫為海岸觀光景點。---------------------------------------------------

north1_20130630.600_102  

本島最大》新屋石滬群 286年前就存在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3年6月30日 上午8:42-----------------link

發現10座 3座仍在使用 其中之一去年捕得千斤漁獲

〔自由時報記者邱奕統/新屋報導〕新屋鄉愛鄉協會去年無意間在永安漁港海邊發現六座石滬,成員花一年時間調查,又發現四座,研判是台灣本島最大石滬群,而其中有三座仍在使用,有一座去年甚至捕捉到逾千斤漁獲。

愛鄉協會昨將田野調查過程及結果出版「新屋石滬傳奇」,出席的縣長吳志揚當場認購一百本鼓勵。

愛鄉協會石滬小組召集人葉孟曾說,去年調查時僅發現六座石滬,可能受永安漁港北岸築堤導致的突堤效應影響,漁港南邊的海砂持續被抽走,才會讓其他四座冒出來。

他說,十座石滬分布在深圳北岸到蚵間不到十公里海岸線間,目前僅予編號還沒有命名,其中蚵間北岸與中段的三座編號三、五、八石滬,目前仍在使用,第五號石滬去年還捕捉到一千斤的漁獲。

葉孟曾指出,這些石滬都已經完成丈量,最大的是位在蚵間北岸編號第三號,滬堤全長四百七十二公尺,滬堤最深處至岸邊有兩百七十三公尺。

生態豐富 有石蚵、笠螺、蝦蟹及海葵

被發現的石滬群生態豐富,根據永安國小教務主任涂六郎調查,滬堤上常可見石蚵、笠螺或蝦蟹等生物活動,甚至在珊瑚礁地形出沒的海葵,石滬群也有發現,這些海葵的觸角,漲潮時會展開像朵花,退潮時則像一團肉球附著在堤石上。

至於石滬群年分,根據永安村長郭先彰說,祖先在兩百八十六年前即來台開墾,當時就已經有石滬存在。

滬主之一的李振賢表示,根據族譜,祖先約在兩百多年前遷台,但他家的石滬是在五十八年前用八百斤米購得。當地信仰中心保生宮內的碑文記載,石滬都是屬平埔族的道卡斯族,在清雍正時期為了捕魚所建。

葉孟曾表示,根據碑文與石滬讓渡書研判,現在的石滬都是漢人遷台後向原住民交易而得,這點將是後續考證方向。

600fdf_19860fdf0_199  

苗栗縣後龍鎮23座石滬剩2座 漁民憂消逝

後龍鎮外埔里居民仍保存清朝時期石滬契約。(記者林欣漢攝)
苗栗縣後龍鎮合歡石滬因颱風破兩個大洞(中間凹處),多次修補仍遭海浪侵蝕。(記者林欣漢攝)

〔記者林欣漢/苗栗報導〕中港溪外海自清朝以來形成特殊的石滬捕魚文化,最多曾有二十三座石滬,至今僅存母乃、合歡二座,最近合歡石滬破兩個大洞,漁民多次修復仍遭海浪侵蝕,獨特的石滬文化逐漸消逝,讓當地漁民憂慮不已。

後龍鎮外埔里民陳俊勳表示,石滬是早期漁民的捕魚智慧,利用海水漲、退潮位差原理,漲潮時,魚蝦隨海水游入,退潮後就會被困在石滬內,漁民藉此捕撈漁獲,像澎湖雙心石滬,就是熱門觀光景點。

距今300年 海蝕嚴重

後龍外埔漁港也有合歡、母乃二座石滬,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根據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說法,當地石滬原本是原住民所有,從清朝流傳至今。

通常一座石滬由二、三十戶人家集資興建,大家再分配時間前往捕撈,一天數千斤漁獲是家常便飯,最盛時期多達二十三座。

懂修復漁民漸凋零

陳俊勳指出,以前常聽人說:「有一座可捕撈十五天的石滬,比擁有一甲地還有錢。」但隨著大量年輕人到外地就業,老一輩逐漸凋零,懂得修護石滬的漁民所剩無幾,石滬捕魚文化已快速消逝。

今年七、八月間多個颱風過境,造成合歡石滬破了兩個大洞,陳俊勳等人集資近二十萬元自行修復,但不熟稔石滬搭建方法,屢次修好又被海浪沖毀,讓他們相當無奈。

陳俊勳說,每年農曆九月到隔年一月,東北季風增強,風浪大,擔心石滬被破壞得更嚴重,曾一度想放棄,但這是先人留下的文化資產,要努力保存。他說,只能盡力籌措經費,並把以前的石滬契約等紀錄完整保留。

 

社造博覽會 桃園新屋展成果

 

【聯合報╱記者賴佑維/新屋報導】
2014.12.14 03:47 am

縣府文化局在新屋鄉舉辦桃園社造博覽會成果發表,吸引20多個社區參與,民眾展現在社區內努力的成果,也希望眾人能更愛護、喜歡自己的社區。

 

文化局說,台灣推動社區營造已經20年,更是台灣民主的推手。文化局解釋,社區營造是居民對社區的事務提出意見,共同討論後,召集社區成員力量一起達成目標。

 

龍潭鄉中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瑞雲說,民國94年開始社區營造,從籌組環保志工隊開始,協助綠美化、撰寫社區文史,更成立環保二手物品維修,過程有笑有淚,但回頭看見過去的成果,以及鄉親的稱許,讓他相當開心。

 

文化局說,民眾發揮的創意和巧思令人驚豔,如新屋鄉愛鄉協會在藝術家邱傑的協助下,去年完成新屋石滬傳奇田調實錄、協助中小學生教學導覽,並逐漸修復石滬,讓石滬的故事能夠傳承。

 

「因為你們,讓社區更美。」文化局說,從事社區營造的民眾,透過雙手的努力,從綠美化、文史紀錄甚至是街道清潔,都讓社區變得更美好,相當感謝他們為地方的付出。

 

【2014/12/14 聯合報】@ http://udn.com/

--------------------------

b08a00_p_07_02  

6噸漂流木橫躺 雙心石滬恐毀容
巨大漂流木橫躺在世界著名景觀雙心石滬旁已4年沒人理會,隨時可能造成破壞威脅。(陳可文攝)
世界聞名景觀澎湖雙心石滬,1根重達6噸、全長約30公尺的巨大漂流木,橫躺在雙心石滬旁長達4年,地方人士擔心一個巨浪即可能破壞石滬,展開搶救大作戰,澎管處擬計畫移除漂流木。

坐落於澎湖七美島的雙心石滬,因為兩座愛心造型的石滬緊緊相依,這兩顆心「心連心」石滬,象徵世間男女永恆不變的愛情,成為澎湖觀光景點之一,也為澎湖贏得國際組織「世界最美麗海灣」美名。

七美鄉籍縣議員呂啟宗爆料,有1根重量逾6公噸、直徑約1公尺寬、全長至少30公尺的超大型漂流木,橫躺在雙心石滬旁已超過4年,相關單位卻不聞不問,令人不解。

呂啟宗說,澎湖即將進入東北季風季節,巨大漂流木隨時會隨著海浪四處位移,若直接砸向雙心石滬,百年世界級景觀將毀於一旦,議長劉陳昭玲也認為應該早日移除這根巨木,確保雙心石滬的安全。

呂啟宗抨擊縣府各局處踢皮球,環境清潔屬環保局權責、史蹟維護屬文化局、地標觀光屬旅遊處,可是卻都卸責不願承擔處理責任。

縣長陳光復正視事態嚴重,初步訂定本月底帶隊前往七美島現勘,但礙於巨木橫陳潮間帶,大型吊車根本無法駛抵現場,目前正積極協調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尋求解決辦法。

澎管處長張隆城表示,維護澎湖風景區責無旁貸,將全力配合縣府現勘並協同善後,初步構想是利用漲退潮潮差變化原理,出動拖船將漂流木拖離,還給雙心石滬乾淨安全的家。(中國時報)

------------------------------------

終於找到隱藏版漁港秘境!喝「鑽石水」長大的肥美石斑就在這裡…… - http://goo.gl/cl54xO


疊石頭 http://tinyw.in/bKjP


新豐坡頭漁港轉型工程甫竣工 打響竹縣海洋遊憩第一砲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0-03-16_1848222020-03-16_1849022020-03-16_1848552020-03-16_184838

新豐坡頭漁港轉型工程甫竣工 打響竹縣海洋遊憩第一砲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