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大山北月」的創辦人莊凱詠與太太一起-豐鄉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大山北月」的創辦人莊凱詠與太太一起-豐鄉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大山北月」的創辦人莊凱詠與太太一起-豐鄉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大山北月」的創辦人莊凱詠與太太一起-豐鄉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大山北月」的創辦人莊凱詠與太太一起-豐鄉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大山北月」的創辦人莊凱詠與太太一起-豐鄉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大山北月」的創辦人莊凱詠與太太一起-豐鄉

位於新竹縣橫山鄉,距離內灣老街大概20分鐘的車程,在那裡,有個叫作大山背的小村子, 村子裡的豐鄉國小,因為人口大量外移的關係,在1983年就廢校了。
這個小學校命運多舛,歷經好幾個經營單位,都沒有人能把它做起來。
後來,終於等到它的伯樂,2014年,有一位清華大學的研究生不知道在想什麼,決定承租下來,在這裡創業,轉眼就是十幾年。
「大山北月」的創辦人莊凱詠與太太一起挖掘大山背的風土物產,協助小農銷售柑橘,在這裡能品嚐到柑橘汽水、橘麵、橘子香腸,活化廢棄小學成為柑橘博物館。秋冬來,正是時候!
主持人:微笑台灣總監 李佩書
來賓:大山北月創辦人 莊凱詠
"新竹橫山裡的美麗小學,看柑橘種類大集合 大山北月讓廢校不廢 專訪大山北月創辦人莊凱詠|微笑款款聽Podcast Ep.159 - 微笑台灣編輯室 - 微笑台灣 - 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8559
"微笑台灣Podcast - 微笑款款聽 - 微笑台灣" https://smiletaiwan.cw.com.tw/feature/smiletaiwan-podcast


就讀清大研究所期間,因著一次研究計畫,莊凱詠來到新竹橫山偏鄉的閒置空間,他看見這地方存在很多問題,像是:教育落差、農產供需失衡、步道髒亂……等。他想:「我是不是能給自己一段時間,在山上工作,運用過去所學來解決當地的問題?」 小店永豐計畫/大山北月:廢校華麗變身人氣景點,看見橘子的一百種可能!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莊凱詠就讀清大研究所期間,開始投入偏鄉工作,希望能運用所學為農村解決問題。 攝影/吳佳瑾
於是,莊凱詠毅然租下荒廢小學,重新整理開設休閒景觀餐廳,以餐廳為核心點,鏈結在地小農開發農創商品……。近10年來,昔日的荒涼農村已變身成為人氣觀光景點,小農有穩定收入,社區互助共好串起凝聚力;莊凱詠和夥伴創立的「橘子博物館」更為下一代提供創新食農教育,留下珍貴的風土備忘錄。
他說:「我的目標不只是開一間餐廳,我創業的中心思想,是希望這個地方變得更好。」
不只開餐廳,也創辦橘子博物館,藉由美食觀光、人文藝術,為偏鄉注入新量能。 攝影/吳佳瑾
不只開餐廳,也創辦橘子博物館,藉由美食觀光、人文藝術,為偏鄉注入新量能。 攝影/吳佳瑾
回到山裡的小學,尋找最單純的自己
走進從廢校改建的「大山北月」,迎面而來的是「入園是非題」,牆上掛著黑板,在教室坐著吃午餐,菜單就是課本、點菜要寫在考卷上……。園區處處巧思,就是要讓客人「回到山裡的小學,尋找最單純的自己」。
樓梯上寫著大人與小孩的反轉對話,令人莞爾。 攝影/吳佳瑾
樓梯上寫著大人與小孩的反轉對話,令人莞爾。 攝影/吳佳瑾
「大山北月」堅持推廣在地食材,將東山美人茶、仙草冷麵、竹東手工麻糬、客家擂茶冰沙等收錄在菜單裡,讓客人吃一個套餐就能走過台三線鐵路的5個鄉鎮。別有心意的餐點,讓客人在「大山北月」充分體會在地風情。
「大山北月」一開幕就獲得媒體爭相報導,台三線創意餐點讓客人一試成主顧。 攝影/吳佳瑾
「大山北月」一開幕就獲得媒體爭相報導,台三線創意餐點讓客人一試成主顧。 攝影/吳佳瑾
農創商品點子王!農友直呼「撿到寶」
「人進得來,貨也要出得去。」有了經營餐廳的基礎,莊凱詠也開始向農友收購滯銷農產品,他和團隊開發出「苦盡甘來」苦瓜糖,一舉成為餐廳爆紅夯品。
橘子香腸是「大山北月」的招牌人氣餐點,經常有客人慕名而來。 攝影/吳佳瑾
橘子香腸是「大山北月」的招牌人氣餐點,經常有客人慕名而來。 攝影/吳佳瑾
大山背盛產各式不同品種的橘子,莊凱詠研發出「橘子香腸」、「橘子大福」、「橘子啤酒」等伴手禮。在地農民被莊凱詠的堅持和能力打動,願意配合莊凱詠發展農田觀光、舉辦小農市集,他們說:「大山背真是撿到寶」。
莊凱詠為了解決橘子產銷失衡的問題,與團隊研發出各式農創商品。 攝影/吳佳瑾
莊凱詠為了解決橘子產銷失衡的問題,與團隊研發出各式農創商品。 攝影/吳佳瑾
橘子其實數十種!打造橘子博物館,為橘子「正名」
對莊凱詠來說,橘子在樹上搖曳的畫面,是大山背獨特的美景。然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橘子一年只能採收一次,種植橘子的農民非常辛苦,導致農二代出走,老農民的技藝無法傳承。
「我成立橘子博物館,一方面想做知識傳承、食農教育,另一方面,我想為橘子正名,橘子的種類除了椪柑、茂谷柑……,其實還有很多。」
橘子博物館傳承知識,為橘子正名,並落實在地化的食農教育,吸引許多企業學校前來參觀。 攝影/吳佳瑾
橘子博物館傳承知識,為橘子正名,並落實在地化的食農教育,吸引許多企業學校前來參觀。 攝影/吳佳瑾
從短期展覽擴大至常態的橘子博物館,莊凱無所不用其極,就是要把在地的文化往外推,不只吸引許多竹科企業前來辦工作坊,莊凱詠也打造平台義賣T恤,提撥部分利潤所得作為偏鄉孩子的美學教育基金。並與在地藝術家合作舉辦「橘子藝術季」,藉由藝術美學支撐在地農業的文化骨架。
莊凱詠和團隊已在大山背蹲點10年,透過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與地方農民、企業、旅人共好同行。 攝影/吳佳瑾
莊凱詠和團隊已在大山背蹲點10年,透過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與地方農民、企業、旅人共好同行。 攝影/吳佳瑾
發展電商,「因為還有很多農友需要支援!」
疫情期間,遊客奚落,莊凱詠不捨農民辛苦種出來的作物滯銷,開始幫農家進行數位轉型,開發防疫商品,並集結蔬菜、水果等各式農產品,讓消費者一站購足,宅配到家。
熱心積極服務、與農民共創價值,讓莊凱詠去年當選為第60屆十大傑出青年。他說:「當我擁有更多資源,我也看到有更多人需要支援。」莊凱詠的下一步,就是發展電商,為在地農業找到更多向外發展的出路。
「人進得來,貨也要出得去。」莊凱詠期望能發展電商,為在地農業找到更多向外發展的出路。 攝影/吳佳瑾
「人進得來,貨也要出得去。」莊凱詠期望能發展電商,為在地農業找到更多向外發展的出路。 攝影/吳佳瑾
台三線美食策展、山城最美驛站屋頂露營
旅客來到大山背,莊凱詠建議早上可以先到騎龍古道漫步,中午到「大山北月」用餐,品味台三線美食策展,下午可逛農民市集,晚上則在「大山北月」的屋頂露營。離開前,別忘了帶回獨特的橘子伴手禮,每個商品都是從台灣這片土地上長出來的驕傲。 小店永豐計畫/大山北月:廢校華麗變身人氣景點,看見橘子的一百種可能!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莊凱詠說,「我很喜歡『翻轉』這個概念,把廢棄學校翻轉成人氣園區,把苦瓜翻轉成甜甜的苦瓜糖,把賣相不佳的火燒柑翻轉成橘子蜜餞,我喜歡把別人不看好的事做好,把垃圾變黃金。」
大山北月 小店永豐計畫/大山北月:廢校華麗變身人氣景點,看見橘子的一百種可能!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80號
營業時間:上午10:30-下午16:30(每周一公休)
"小店永豐計畫/大山北月:廢校華麗變身人氣景點,看見橘子的一百種可能!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28622

小店永豐計畫/大山北月:廢校華麗變身人氣景點,看見橘子的一百種可能!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莊凱詠 發現廢棄小學裡的桃花源|天下雜誌


"莊凱詠 打造橫山鄉世外桃源 | 人間福報"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61680
罹患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症的莊凱詠,身高只有130公分,但從小就有顆熱愛生活、堅毅不拔的心,2013年就讀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期間,因為修了一門「服務科學導論」,老師要求同學們組隊沿著新竹縣台三線進行在地服務,意外和新竹縣橫山鄉結下不解之緣。
個性積極、熱愛運動的莊凱詠,大學時就以撰寫企畫的專長多次得獎,他和同學沿路考察新竹縣台三線多個鄉鎮後,發現橫山鄉大山背以古道聞名,有滿山的櫻花,十分漂亮,但落葉和垃圾堆積,降低遊客來這裡觀光的意願,加上人口外移、農產通路不順暢,導致在地經濟逐漸沒落。
好玩點子吸引年輕人
「點子王」莊凱詠將「設計思考」的觀念帶進大山背,團隊為當地設計了「換想大山背」淨山換麵包活動,在網路上揪團到大山背撿落葉和清掃垃圾,號召到不少年輕人,在完成淨山任務之後,不但還田野、林道乾淨清麗的面貌,還能領到當地特產的手工窯烤麵包。
隨著學期結束,這個計畫也跟著告終,卻意外成了莊凱詠和女友吳宜靜創業的火苗──剛好當時新竹縣橫山鄉公所正在公開招標,希望委外經營當地廢棄已達30年的百年老校豐鄉國小(日據時代「橫山公學校」大山背分校),為地方創生帶來新活力、新思惟。
創業維艱一切自己來
莊凱詠和女友商量過後,從老師那兒借來30萬元,向公所承租豐鄉國小,並將「大山背」的「背」上下拆開,以「大山北月」為名成立社會企業,希望結合地方產業和資源,打造猶如世外桃源的複合式農遊景區,做為兩人生涯之路的起點,希望能順利帶動地方生機。
莊凱詠和後來成為配偶的吳宜靜,選擇了一條和同學不一樣的路,放棄去大企業上班,攜手奔向山林,全心投入將舊校舍重新改造的龐雜事務。為了節省開銷,不論是油漆粉刷、清掃垃圾、砍樹除草、設計菜單,甚至是後段的行銷,以及農產加工品研發,全都一手包辦。
攜手配偶走不同的路
莊凱詠很認同作家褚士瑩(目前服務於聯合國非營利組織)說的:「台灣最聰明的那一群人都到企業去工作了,但是沒有人願意到非營利組織去上班。」但其實,不是只有進到大公司或是進到外商才是一條最好的路,莊凱詠和吳宜靜選擇了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路,他們願意投注青春熱血,解決社區和偏鄉的問題。
他們在大山背社區看到許多問題:偏鄉教育、氣候變遷、社區整合、小農生計……等環環相扣的沉痾。「既然我們有一些專業的知識,跟老一輩不一樣的創新想法,如果有機會在地實踐,即使工作比較辛苦,卻很值得嘗試,因為我們看到許多『機會』!」
到大山背找童年回憶
2014年,「大山北月」正式對外開放,門牌上寫著:「靜下心,聆聽大山的故事。」莊凱詠也對自己許諾:新竹不是只有貢丸和米粉湯, 新竹縣有很多美好的物產和自然風光,鄉間也有許多擅長農事的長者……「我們想讓更多人熱愛並認識這片土地的美好!」
為了找回原本國小的樣貌,他們用課桌椅和黑板布置「大山北月」餐廳,菜單也設計成考卷的樣子,還在每個抽屜裡放了幾本可供「偷看」的課外小書,希望能夠帶著大家回味當學生時的滋味,及最單純也最勇敢的自己。
讓在地農遊起死回生
莊凱詠主動連結當地農家,將在地農產品化身為特色美食和小農品牌,再結合農事體驗、文創活動,帶動觀光人潮,成功將大山背休閒農業區起死回生──2014年差點遭到除名的丙等,2022年在全國104個休閒農業園區中脫穎而出,榮獲甲等,讓「大山背」的成績「大三倍」。
為了打造綠色餐廳,莊凱詠和妻子吳宜靜特地拜師學藝,學習料理和烹飪技術,讓美味令消費者頻頻回頭光顧。「我們完全沒有打廣告,只靠新鮮食材和口碑行銷,就吸引來不少媒體觀注,及慕名而來的遊客。」曾有一位遊客被朋友邀請上山吃農家菜,之後的一周內又帶著不同家人、朋友、同事來了3次。
10年間,莊凱詠先後得到「未來大人物」、「十大傑出青年」等獎項的肯定,讓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更因為串聯在地社區的行動十分成功,「大山北月」獲得 2022年綠色餐飲指南的「最友善社區獎」。許多農家被帶動後也推出成功的體驗行程,讓大山背休農業區也獲得2022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休閒農業區模範獎,可謂是十年有成。
大山背真是撿到寶
只要看到過莊凱詠為橫山鄉在地小農設計的產品,積極舉辦台三線策展活動,將人潮引進來,就不得不佩服他的巧思和創意。
莊凱詠眼中的橫山鄉,有許多很厲害的特色農產品,可惜因為農人只會種植卻不擅行銷,導致很多水果、食材都只能在附近流通,盛產時更是家家愁雲慘霧,於是他試著將盛產的茂谷柑等水果製成美味果乾;滯銷卻健康美味的苦瓜,製成「苦盡甘來」、「同甘共苦」苦瓜糖,每一樣都大受好評,也帶動其他小農跟進研發。
此外,大山背共種植36種柑橘品種,莊凱詠於2018年開發出「一橘5吃——雙人下午茶組」,運用大山背在地農家產的橘子,做成5種特色料理:橘子大福、結合客家特色的桔醬麻糬披薩、手工熬煮的蜂蜜冰糖柑橘片、顧喉嚨的烤橘子和人氣飲品香桔水果茶,得到消費者一片好評,近年更陸續推出去油解膩的柑橘肉製品、結合新竹特色的柑橘貢丸、真的用純橘子汁製成的柑橘汽泡飲,將山中橙黃橘綠的美好傳遞出去!
2022年,莊凱詠更成立全台第一座橘子博物館,不定期舉辦「橘子藝術季」,研發各種橘子加工品,為在地教育籌募基金。「成立橘子博物館,一方面想做知識傳承、食農教育,另一方面,想為橘子正名,橘子的種類除了椪柑、茂谷柑、美人柑……其實還有很多種。」
不少在地農民被莊凱詠的堅持和能力打動,願意跟隨莊凱詠發展農田觀光、舉辦小農市集,他們誠心表示:「大山背真是撿到寶。」"莊凱詠 打造橫山鄉世外桃源 | 人間福報"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61680

莊凱詠 打造橫山鄉世外桃源 | 人間福報
--------------
【校訊記者姜期儒報導】
「面朝大山,春暖花開。」新竹縣橫山鄉的大山背上,一座原本廢棄的小學,現在搖身一變,成為結合在地文化、農產食材與自然景觀的文創空間──大山北月。透過深耕在地的策展活動與口碑行銷,大山北月創辦人、企管系校友莊凱詠深耕在地,以橫山小農生產的柑橘出發,研發冰糖橘子片、橘子香腸等特色美食,不只協助改善小農生計,更成功翻轉大山背休閒農業區。
「其實我有點不務正業,政大企管系應該是要培養傑出的企業家,但我們是在做一個這麼社會、這麼小眾的事情。」談及榮獲傑出校友,莊凱詠先是感到驚訝,尤其能與在學界、政界、商界有卓越貢獻的校友們並列,他覺得格外開心及榮幸。「一直都很喜歡政大,政大是讓我改變、成長,有很重要養分的地方。」
大學期間,莊凱詠除了完成企管系主修,也參與英語商管學程、創意實驗室課程。集結商學院的邏輯思維及創意實驗室的感性柔軟,莊凱詠說:「這讓我變得更完整。」藉由企管系訓練的解決問題、商業管理等能力,他在創業的實驗過程中,理性評估與確立發展方向;而在創意實驗室中,莊凱詠透過創意思考及寫作自我對話、挖掘靈感,展開了一場自我探索之旅。
「那個空間包容所有的可能性,然後看見所有好的地方,鼓勵各種嘗試跟失敗。」莊凱詠分享,創意實驗室的滋養使他成為更加溫柔的人,不管他在創意實驗室做什麼,廣告系教授陳文玲都只會在一旁露出微笑,靜靜地看著他。「之前她說過一句話是,她很喜歡看我的樣子。這是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人跟我講過的話。」在陳文玲的陪伴、照顧與引導下,莊凱詠除了敢於面對自己的內在,也啟發了他對商管專業的格局想像與對社會的關懷。莊凱詠認為,企業有很多的面向,不是只有追求獲利而已,「如果學管理是要解決問題的話,那問題不只存在於商場中,也在鄉村、在偏鄉社區。」
因關心偏鄉問題,莊凱詠以大山北月為基地,連結新竹在地小農,為地方重新創造價值,期待能解決農產失衡、教育落差等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希望持續活化地方,讓新竹橫山的美景與特色被更多人看見。因此,莊凱詠舉辦農民市集,協助小農行銷、找資源,也協助偏鄉兒童辦展覽,並將周邊商品的部分利潤捐助公益。未來,莊凱詠也計畫持續創新與開發新產品,並將跟進永續趨勢,拓展異業合作的機會,「不是只有大山北月獨好而已,讓大家共好是我們在努力的方向。」
若對未來感到迷惘,莊凱詠勉勵政大同學不要妄自菲薄,勇敢嘗試並探索這個世界,找到生命的更多可能。而在探索的過程中,要「眼高手低」,意指能眼看大局,肯動手做。莊凱詠補充道:「想像你在爬一座山,你到了一個更高的地方去看,會更有全局觀,但你也不要怕辛苦、不要怕把自己弄髒、不要怕犯錯。」"【政大校友】融合商管思維與創意實驗 莊凱詠翻轉大山背 - 國立政治大學" https://www.nccu.edu.tw/p/405-1000-14143,c87.php?Lang=zh-tw

【政大校友】融合商管思維與創意實驗 莊凱詠翻轉大山背 - 國立政治大學


翻轉「大山背」偏鄉 莊凱詠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翻轉「大山背」偏鄉 莊凱詠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2022/10/21 08:34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
總統蔡英文(左)接見第60屆十大傑出青年社會服務類當選人莊凱詠(右),肯定他突破身體先天限制,改造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的努力。 (莊凱詠提供)
"翻轉「大山背」偏鄉 莊凱詠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096514
第60屆十大傑出青年社會服務類當選人莊凱詠,突破身體先天限制,投入改造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活化廢棄小學空間,與農家連結推動地方創生,關心偏鄉教育並帶動美學藝術,與在地農民共創價值,成功翻轉大山背休閒農業區。
當年就讀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的莊凱詠,由於「服務科學導論」課程教授讓學生組隊沿著新竹台3線做在地計畫,他正好得知橫山鄉豐鄉國小舊址空間正在招標,他實地考察後,向鄉公所租下這塊空間創業,把地名「大山背」拆解取名為「大山北月」,因緣際會展開了他的創業之路。
不過這條創業路走很很艱辛!大山背地區存在教育落差、場館閒置、步道髒亂及產銷失衡等等種種城鄉差距的問題;莊凱詠雖然身高較常人矮小,但志氣遠比人高,他發揮不屈不撓的精神,運用服務科學的理念,一一化解難題,一步一腳印,走出大山背地方創生的故事。
同時,莊凱詠連結在地小農開發農創產品、舉辦農事體驗活動、活化閒置空間作為大山背的農民市集。他用「在地柑橘」做出各種變化,讓大山背的橘農有穩定的收入,也讓更多人看見台灣柑橘的各種可能性。在莊凱詠與夥伴的共同努力下,9年來大山背休閒農業區漸漸繁榮,更入圍了台灣地域振興大賞的風土物產獎。
凱詠榮說,他感謝新竹縣政府和橫山鄉公所的支持,甘樂文創林峻丞的推薦,清大給予他的養分與指導,大山背休閒農業區農友們的認真耕耘與勇敢嘗試,未來他們會繼續努力在地耕耘。
當年就讀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的莊凱詠,因緣際會向橫山鄉公所租下豐鄉國小舊址空間,展開了他的創業之路。 (莊凱詠提供)
當年就讀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的莊凱詠,因緣際會向橫山鄉公所租下豐鄉國小舊址空間,展開了他的創業之路。 (莊凱詠提供)
莊凱詠投入改造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與農家連結推動地方創生,關心偏鄉教育並帶動美學藝術,成功翻轉大山背休閒農業區。(莊凱詠提供)
莊凱詠投入改造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與農家連結推動地方創生,關心偏鄉教育並帶動美學藝術,成功翻轉大山背休閒農業區。(莊凱詠提供)
"翻轉「大山背」偏鄉 莊凱詠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096514

翻轉「大山背」偏鄉 莊凱詠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