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英國,詭異的照片悲傷家庭最后的紀念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dNL5rVL7/
照片拍攝于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當時有很多孩子的家庭很常見,而他們的孩子在五歲生日前夭折卻也很常見。這張照片中,最小的孩子已經因病去世了,他被支撐在背后的支架上,身后是他的爺爺,也在不久前因傳染病去世,只有身旁奶奶還活著。
親人S后拍攝的照片,對現代人來說似乎是病態的。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們生活中充滿了S亡:白喉、斑疹、傷寒、霍亂、猩紅熱、等流行病使這個國家傷痕累累,合影成為紀念S者和減弱悲痛的一種方式。從1861年起,與失去親人合影的哀悼方式就流行開來。
這些照片通常在親人去世后不久拍攝,人們會將親人的遺體以特殊角度擺放好,好像正在安睡的樣子,再綴以花朵或玩具裝飾,或者利用支架支撐使其站立或坐起來,甚至在閉合的眼皮上畫上假眼,這是為了使S者更生動逼真。有時父母和兄弟姐妹也會一起拍個全家福。如果細致觀察,S者往往比生者的更清晰,因為當時攝影需要長時間曝光。
美國的眼科醫生兼歷史學家(Dr. Stanley Burns )伯恩斯博士,耗時近 40 年搜集了上百萬張照片,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私人攝影博物館。在他數量驚人的收藏中,S亡相片占了很大比例。1990 年,他編輯了一本名為《靜默的靈魂:美國紀念攝影》的書,向世人呈現出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如何留住逝去親人的容貌。
這些照片就是從伯恩斯博士的書中摘選的,那仿佛展現了另一個緯度的人性美。從側面反映出那個年代的人們對S亡一點不輕視,因為那時一個普通農戶每月收入區區幾美元,而拍一次與已故親人的合照,也許就花掉全家近半年的積蓄。
這些既令人害怕,又奇怪地令人心酸的照片中,親人與S去的家人們,生前并沒有留下多少合影照片,所以去世往往是拍攝價格昂貴的全家福唯一理由,這是永久記錄心愛孩子的最后機會,攝影師用拍攝與化妝的技術盡量復原他們生前的樣貌,仿佛他們還活著,只是睡著了。
這類遺照就成了家屬的一種寄托和唯一可以擁有的紀念物。進入 20 世紀,拍照技術飛速發展,“遺照藝術攝影” 淡出視野,人們能輕易從日常照片中找到一張適合用作遺照的,就連 “死亡” 這個詞,大家也都選擇絕口不提。但卻可從這些珍貴的老照片中,感受到昔日人們對于死亡的好奇和尊重。向死而生,也是一門功課。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dNL5rVL7/
慎入》花光積蓄也要跟死人合影!19世紀一系列「藝術照片集」,帶你窺見那年代最濃戀屍情 | 言人文化 | 風生活 - 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