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歷史時期中國人口平均壽命
夏代,男18歲,女18歲
秦漢,男20歲,女26歲
東漢,男23歲,女23歲
唐代,男26歲,女26歲
宋代,男30歲,女31歲
元代,男30歲,女30歲
明代,男32歲,女32歲
清代,男35歲,女31歲
民國,男35歲,女35歲
1957年,男44歲,女45歲
1981年,男67歲,女69歲
2005年,男71歲,女76歲
2015年,男75歲,女78歲
古代平均壽命低的原因之一是嬰兒存活率低,拉低了整體壽命值。其二是戰爭與自然災害頻繁。
🔎 核實與更正
古代平均壽命
大多數歷史學界研究認為,中國古代的平均壽命大約在 25~35 歲之間。
數據來源有限,多是根據墓誌銘、戶籍殘存記錄推估,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婴兒死亡率極高(常超過 20–30%),使得平均壽命被大幅拉低。
但若能活過童年,很多成年人其實可以活到五、六十歲,甚至更長。
→ 圖表中「夏代 18 歲」「秦漢 20–26 歲」這些數字,沒有可靠的史料依據,更多屬於後人推算或民間資料,準確性不足。
近現代數據(較可信)
19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均壽命約 40–45 歲(符合圖表)。
1981年: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人均壽命約 67 歲(圖表吻合)。
2005年:官方統計為 72 歲左右(圖表「男71、女76」接近)。
2015年: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為 76.3 歲(男74.6、女77.6,與圖表相符)。
結論
古代數據多屬「估計、傳說性質」,不具精確性。
近現代(1957 以後)的數據與官方統計大致相符。
正確理解:古代人不是普遍只能活 20–30 歲,而是嬰兒、兒童高死亡率壓低了平均值;活到成年的話,壽命與今天差距沒那麼懸殊。
---------
古代部分(夏、秦漢、唐、宋、元、明、清、民國)
夏代、秦漢、東漢、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國
圖片顯示:平均壽命從 18 歲到 35 歲不等。
問題:這些數字並沒有可靠的歷史統計依據。中國古代沒有系統的人口生命統計,這些年齡數多為「後人推算」或「民間資料」,可信度不高。
學界共識:
中國古代平均壽命約 25~35 歲。
嬰幼兒死亡率極高(常超過 20–30%),因此拉低平均值。
一旦活過 5 歲,成年後的壽命其實可能達 50~60 歲,甚至更高。
✅ 結論:圖片上的「夏代 18 歲」「秦漢 20 歲」等數據 缺乏史料根據,只能算是推測或簡化版。
🔎 近現代部分(1957年以後)
1957年
圖片:男44、女45。
史實:1950年代中國平均壽命 約40–45歲。
✅ 基本正確。
1981年
圖片:男67、女69。
史實:1981年中國人均壽命 67歲(官方統計)。
✅ 正確。
2005年
圖片:男71、女76。
史實:2005年中國人均壽命 72歲左右(男約70–71,女約75–76)。
✅ 大致正確。
2015年
圖片:男75、女78。
史實:2015年中國官方統計 76.3歲(男74.6,女77.6)。
✅ 基本正確。
📌 最後結論
古代數據:缺乏可靠統計,只能說「平均壽命約25–35歲」。圖片中的具體數字(夏代18歲、秦漢20歲等)多屬傳聞或二手資料,不能視為準確史實。
近現代數據:1957年以後的數字,與官方數據相符,可信度高。
----------------------
古代「平均壽命低」≠「人活不過30」
主要原因是 嬰幼兒死亡率極高(20–30%)。
若活過童年,很多人仍能活到 50–70 歲,甚至有八九十歲的長者。
壽命提升的主要因素
衛生條件改善
基礎醫療普及(疫苗、抗生素)
飲食營養改善
大規模戰爭減少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