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寮義民廟的建廟原因,實肇因於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的林爽文事件,林爽文起事於彰化大里杙(今台中縣大里市),反清而未復明,且部眾多不肖之徒,所過燒殺搶掠,其北路軍王作陷竹塹城,淡水同知程竣死節,林軍為搶奪糧倉地區而進攻客家莊之六張犁(竹北市東平里)與員山仔(竹東鎮員山里)一帶,客家先民奮起護衛鄉土而組織一千三百餘人之義民軍與戰,不但擊敗敵軍,還應竹塹城內泉籍民眾之請,裡應外合,收復竹塹城,並會同泉籍、平埔族義民南下協助官兵平亂,其間有兩百餘名義民殉難,後由領導人林先坤、劉朝珍、王延昌等收集忠骸,以牛車載回,原欲歸葬大窩口(今湖口鄉),車行至枋寮現址,牛停步不進,乃以焚香禱告後,擲筊杯求示於義民爺,義民爺意欲卜葬於此,便在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捐建義民塚,於枋寮山之「雄牛困地穴」,翌年在塚前建立義民廟,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冬,本廟竣工完成(據義民廟大事記),乾隆皇帝頒「褒忠」御筆敕旨,故義民廟又名褒忠亭。
✨義魄千秋 -2025全國義民祭在新竹縣✨ -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祭典系列活動 𝟡月𝟛日至𝟡月𝟙𝟛日 登場/
邀請您共下來 看― 鬧― 熱― 🤗🤗🤗
🐷114年新竹縣義民祭「豬事大吉」義民創藝展開幕記者會
▎時間:9.3(三)10:00-11:00
▎地點:新竹縣縣史館(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活動內容:
敬天敬地敬義民 花擔舞
《彩繪神豬》頒獎
「豬事大吉」義民創藝展 9.3-11.30 每週二至週日09:00-17:00開放(逢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文化30.義民勇士路跑」
▎時間:9.6(六)6:30-9:30
▎地點: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至 新埔褒忠亭義民廟
▎活動詳情:https://irunner.biji.co/2025YIMINRUN
🌞「義魄千秋-2025全國義民祭在新竹縣」啟動儀式
▎時間:9.6(六)10:00-11:30
▎地點:新埔褒忠亭義民廟(新埔鎭義民路三段360號)
▎活動內容:
《擔擔相傳代代傳》挑擔儀式
客家義民藝陣舞劇
祈福祭祀大典
客家hakka親子闖關活動
獻午供、藝陣大拚場
❤️🔥明華園戲劇總團《慶讚義民平安戲》
▎時間:9.11(四)19:00~21:40
▎地點:關西東安古橋停車場
▎活動內容:
扮仙賀歲
戲碼《俠貓》
慶讚義民音樂煙火秀
🏮《褒忠亭義民節》慶典活動
*地點於義民廟 或 關西聯庄輪值祭典區,如有異動,請以 褒忠亭義民廟 公告為準
農曆3-6月 |召調、領調
農曆7月|神豬、神羊公量
8月10日(農閏6.17)|恭迎義民爺爺
8月10日-9月13日|奉飯(輪拜供奉)
8月11日(農閏6.18)|張燈結綵
9月9日(農7.18)|起燈篙、奏表
9月10日(農7.19)|15:00放水燈|17:00水燈排、藝陣遶境
9月11日(農7.20)|18:00-21:00大辦桌 / 普渡
9月13日(農7.22)|恭迎義民爺爺回鑾安座
✨義魄千秋 -2025全國義民祭在新竹縣✨ -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台灣在地信仰代表 新埔義民節展忠義精神、族群融合
台灣在地信仰代表 新埔義民節展忠義精神、族群融合 | 寶島神很大online https://bit.ly/46ymKzA
2025/09/13 19:00
節目中心/黃唯碩、林瓊玉報導
近日剛結束的新竹縣新埔義民節,吸引全台各地觀光客前來共襄盛舉。義民爺信仰源自於清朝時期,早期台灣無論是閩南人或是客家人,神祇皆是自中國傳來,唯有義民爺是台灣本地產生,當時為了保衛家園,許多義勇軍在械鬥、民變或戰爭中犧牲,為了紀念這些英勇的義士,民眾在廟宇中奉祀他們的神位,稱之為義民爺或義民,這些義民爺被視為保護家鄉的神祇,象徵著忠誠與義氣。
義民節。(圖/三立新聞網)
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是義民節,起源於清朝時多次的臺灣民變(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當時官方派軍鎮壓,民眾組織義軍參與平亂,陣亡者稱為義民,並奉祀於當地義民廟中,原祭祀日為十一月九日,後配合農曆七月中元普度改為農曆七月二十日。
褒忠亭義民廟。(圖/三立新聞網)
祭典期間,信徒會舉行各種儀式,包括挑飯奉祀、誦經祈安、放水燈等。挑飯奉祀源自於當年義民軍後勤補給的方式,民眾會準備飯菜,前往義民廟獻上,以表達對義民爺的敬意與感恩,義民廟也會舉行誦經祈安的儀式,透過誦讀《梁皇寶懺》等經文,為亡靈祈求超度,並祈求家人平安吉祥。
桃園義民祭。(圖/三立新聞網)
義民爺廟通常建築莊嚴,香火鼎盛,廟內常見的神像多為青面獠牙的形象,象徵著義民爺的威武與保護力。廟宇的建築風格多樣,有的融合了閩南與客家的建築特色,成為當地文化的重要象徵。義民爺信仰不僅是宗教活動,更是社區凝聚的力量,透過祭典與信仰實踐,居民共同維繫傳統,傳承忠義精神,這種精神也促進了族群間的和諧與合作,成為台灣多元文化的縮影。
台灣在地信仰代表 新埔義民節展忠義精神、族群融合 | 寶島神很大online https://bit.ly/46ymKzA
2025義民祭起跑 關西聯庒祭典區恭迎義民爺
義民廟林光華董事長、新竹縣陳見賢副縣長等人一起把義民爺的牌位傳遞交給,輪值祭典區總爐主暨祭典區主委羅吉平和副主委吳祥光,迎回關西奉飯。
新竹縣文化局朱淑敏局長:我們傳統祭典這個儀式是在農曆七月十八到七月二十,那在今年就是9月9號到9月11號會在我們義民廟還有我們的祭典區,來舉行那這個非常重要的祭典儀式,裡面有包括我們的起燈篙、放水燈還有我們的祭祀大典,都非常具有意義,那在這次我們一樣都是會有豬羊大賽,那因為整個傳統來講的話事實上也已經慢慢地做一個轉型了,就是我們希望可以做一個教育扎根,讓孩子們來了解我們義民爺的一個精神,這2025義民祭起跑個小朋友一起來進行客語的禮生的一個訓練,9月6號的時候來做一個呈現,那9月6號是我們包括我們的義民勇士路跑也是我們文化30的一個起跑的一個儀式,在9月11號的晚上牛欄河邊的這個廣場,我們會由明華園戲劇總團俠猫的一個忠義精神,這樣子的一個戲劇在我們祭典區來舉行。
義民廟金敬國志工:客家人最尊敬的義民爺而且在我們新竹縣新埔鎮這邊落地,然後我本身是外省籍的第二代,我是後來搬到這邊來,住在客家庄然後跟客家人在一起生活,然後也相信了義民爺,也崇拜了義民爺,所以我後來長大之後了解了事情我就來参加他們這個志工活動。
義民廟翁芬嬌志工:今天是關西祭典區來我們義民廟恭迎義民爺爺,那我們志工團有準備客家美食就是仙草綠豆湯還有客家美食最好吃的麻糬喔。
新竹縣文化局朱淑敏局長:歡迎大家一起來我們新竹縣參加我們義民祭的一個活動。
公民記者愛美麗魚新竹新埔採訪報導2025義民祭起跑 關西聯庒祭典區恭迎義民爺 | PeoPo 公民新聞 https://bit.ly/4g8tYxA
新竹縣褒忠亭義民廟祭祀,每年由桃園、新竹15聯庄輪值,今年輪到關西祭典區奉拜,為了15年才輪到1次的盛會,祭典區委員會舉辦籌備說明會,邀請鄉親共同討論。
「我們15年前 包含30年前,我們調別一樣是這樣的調別。」
義民廟關西祭典區副主委向民意代表和里民說明,今年輪值聯庄籌備辦法,這次祭典區範圍有東安和北斗及西安等15個里,共有7707戶,鼓勵鄉親報名領調,希望15年才輪值1次的祭祀活動,能夠盛大舉辦。
義民廟關西聯庄祭典委員會 總爐主 羅吉平:「今年我們15年輪一次的事情,大家來辦得好好的來,對義民爺也有交代,這是我小小的心願。」
義民祭祀已流傳200多年,祭典區委員會有意邀請總統賴清德,參與農曆7月20日,義民爺祭祀大典為了讓客家信仰文化活動更加熱鬧,新竹縣政府和關西鎮公所都會共襄盛舉。
國民黨新竹縣議員 徐瑜新:「我想沒錢要辦這活動,是非常的困難,縣長有答應要補助這次60萬。」
關西鎮長 陳光彩:「這次輪到我們關西,我們公所今年還特別編了一點點預算,來配合我們這個活動。」
除了鼓勵鄉親領調參與祭祀活動之外,委員會同時討論,預定農曆6月17日恭迎義民爺神龕,以及陣頭車輛安排等活動內容,慎重舉辦,15年輪值一次客家信仰盛事,也是輪值祭典庄民眾,相當大的責任與榮譽。2025新竹義民祭關西聯庄輪值 舉辦說明會 - 客家電視台 https://bit.ly/4mLGnd5
2025年是新埔褒忠亭義民廟建廟第237年,今年義民祭由關西地區聯庄輪值主辦。10日舉辦「恭迎義民爺儀式」,恭迎義民爺回到祭典區坐鎮,象徵一年一度義民節祭典正式展開。隨即開始為期一個月、充滿客庄特色的「奉飯儀式」,展現對義民爺的敬意與傳承。
今年義民祭由關西鎮21個里共同籌辦,延續庄頭輪值的傳統模式,展現社區凝聚力與民俗文化的延續。義民爺代表忠肝義膽、忠孝節義的精神象徵,是客家族群重要的信仰核心,也是地方居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透過祭典,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也期盼活動圓滿順利,讓參與者感受信仰與文化的力量。
文化單位指出,義民祭為國家指定重要民俗,是目前唯一屬於客家庄的無形文化資產,具高度文化價值與指標性意義。祭典融合團結、祥和的氛圍,並兼顧文化傳承與教育意義,是展現義民信仰精神的年度盛事。
本年度祭典主軸聚焦於教育扎根與客家文化推廣,從5月至8月於祭典區社區及國小推動「義進校園及社區」系列活動。透過漫畫、音樂與表演巡演活動、傳習客家獅技藝、校園神豬徵件、禮生培訓與舞蹈教學等形式,深化學童與社區居民對義民祭的認識與參與,保存並活化跨世代信仰文化。
今年也適逢地方文化單位設立30週年,特別規劃「文化30.義民勇士路跑」嘉年華活動,結合運動、潮流與文化,作為系列慶典開跑儀式。同時設計「挑擔儀式」、「跨界藝陣舞劇」、「祈福祭典」等精采活動,展現傳統與創新交融的客家文化面貌,邀請全國民眾共襄盛舉,體驗全台規模最大的義民祭慶。
祭典規劃涵蓋客家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致力提升地方節慶文化價值,並透過深耕在地文化與創意產業,推動跨世代參與與文化共鳴,凝聚社區對信仰與傳統的熱情。
本次祭典活動由關西地區聯庄輪值主辦,十五年一輪的義民祭,從8月10日起展開奉飯儀式,核心祭典將於9月9日豎燈篙正式啟動。9月10日舉行放水燈儀式,引渡水路孤魂;9月11日於義民廟內舉辦祭祀大典與總爐主交接儀式,當晚於當地廟宇舉辦普渡宴、戲曲演出、收孤與大士爺羽化等傳統儀式。祭典將於9月13日恭送義民爺聖駕回鑾後劃下圓滿句點。傳承客庄精神 2025義民祭「恭迎義民爺」揭開序幕 - 宮廟 - 城市生活報 City Life News | 精彩生活、盡在城市 | - Powered by Discuz! https://bit.ly/4p4FePo
新竹縣旅遊網 | 傳承忠孝節義精神 2025義民祭今「恭迎義民爺爺」揭序幕
2025年為新埔褒忠亭義民廟建廟第237年,今年義民祭由關西聯庄祭典區輪值,今(10日)舉辦「恭迎義民爺爺儀式」,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與義民廟董事長林光華、值年總爐主羅吉平、關西鎮長陳光彩、輪值區里長及爐主們,一同恭迎義民爺爺回祭典區坐鎮,展開義民節傳統祭典中最具特色、輪值為期一個月的「奉飯儀式」,也代表義民節祭典正式揭開序幕。
副縣長陳見賢表示,一年一度的義民祭即將到來,今年是義民廟建廟第237年義民祭傳統祭典活動,由關西祭典區輪值,祭典區範圍以關西鎮21個里共同籌辦。義民爺爺忠肝義膽、忠孝節義的精神是當今社會最缺乏的,義民爺爺不僅是全台客家人的信仰中心,更是大新竹所有鄉親共同的信仰中心。祝福今年活動圓滿成功,祈求義民爺爺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所有好朋友幸福快樂。
文化局說明,褒忠亭義民節祭典(義民祭)為國家指定重要民俗中,唯一屬於客庄傳承的無形文化資產,極具指標性及文資價值,義民祭呈現團結、祥和的氣氛,兼顧客家文化民俗與教化意義。義民信仰的精神及價值,最能在一年一度「義民祭」活動中展現無遺。
今年的義民祭延續著重教育扎根以及客家文化推廣傳承兩大主軸,五月至八月期間在關西祭典區社區及四所國小舉辦了「義進校園及社區」活動,包含了「義民爺爺帶𠊎轉屋下」巡演活動讓學生透過漫畫、音樂,加深後生學子認識義民祭;「客家獅傳習夏令營」傳習客家獅技藝;「豬事大吉」校園領調小神豬徵件活動、「祭典區禮生、祝禱生培訓」以及開幕式「花擔舞」教學等一同醞釀精彩祭典文化,祭典區大朋友小朋友透過活動的參與提升對義民祭典的認識,讓跨世代共同保存十五年輪值一次的信仰記憶。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長朱淑敏表示,今年適逢文化局30週年慶,特以「義魄千秋-2025全國義民祭在新竹縣」結合運動、潮流、親子及文化等多樣性元素,規劃「文化30.義民勇士路跑」嘉年華活動,作為「文化30」局慶系列活動啟動開跑活動。祭典啟動祈福儀式則規劃了「擔擔相傳.代代傳」挑擔儀式、「客家跨界客家義民藝陣舞劇」演出及「祈福祭祀大典」等精彩義民祭文化系列活動,歡迎全國民眾來新竹縣參加全國最盛大義民祭慶典活動。
祭典活動規劃藉由客家音樂、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等多元藝文創作提升在地特色節慶文化價值,並運用在地文化內涵,以深耕在地特色及文創產業,讓創新與傳統精神並存,提升老中青幼跨世代的參與,藉此凝聚在地共識及對宗教信仰文化的熱忱。
關西祭典區總爐主羅吉平表示,今年由關西聯庄輪值祭典區主辦義民廟建廟237年義民節祭祀活動,十五年輪值一次的義民祭典活動,由關西鎮21個里共同辦理,並從今日起(8月10日)開始進行輪值奉飯儀式。祭典活動於9月9日豎燈篙揭開核心祭典序幕,9月10日褒忠橋下鳳山溪放水燈招引水路孤魂;9月11日上午10時於義民廟內舉行義民爺祭祀大典、交接值年總爐主、獻午供,當日傍晚於關西太和宮舉辦普渡宴客、客家戲、收孤、大士爺羽化等傳統祭典活動;9月13日恭送義民爺聖駕回鑾後圓滿完成今年祭典"新竹縣旅遊網 | 傳承忠孝節義精神 2025義民祭今「恭迎義民爺爺」揭序幕" https://travel.hsinchu.gov.tw/News/Content/XzxvdoNZlRBy
新竹縣旅遊網 | 傳承忠孝節義精神 2025義民祭今「恭迎義民爺爺」揭序幕
2025義民祭起跑 義民爺今起1個月駐駕輪值祭典區接受奉飯
黃美珠2025年8月10日
義民廟董事長林光華(左3)、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左2)等一起把義民爺的牌位傳遞交給輪值祭典區迎回關西奉飯。(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2025全國義民祭典今天開始奉飯!輪值的關西聯庄祭典區今天一早出動數10輛鼓陣、車隊等,由總爐主暨祭典委員會主委羅吉平、副主委吳祥光,會同義民廟董事長林光華、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等,手把手地把義民爺黑令旗、牌位,棒棒相傳迎出義民廟,護送到祭典區內的縣定古蹟太和宮接受信眾持續1個月的奉飯。
羅吉平說,義民爺除了客籍,也有閩南、平埔族等原民的先祖,各族過去依自己的方式追思、紀念,今年他們首次邀請平埔族也參加祭典。
吳祥光說,今年的奉飯儀式也不同於往年1天奉飯1餐,關西聯庄將天天奉飯3餐。至於關西太和宮農曆7月26日的中元祭典,這次也因輪值義民祭,將跟義民祭典一併舉行。
他也說,關西聯庄15年前輪值,共有1500多名信眾「領調」,這次約有1300多人,但實收「調金」跟15年前不相上下,可見鄉親參與的踴躍度一如過去。
副縣長陳見賢說,今年的義民節在9月11日。縣府文化局配合「文化30」系列活動,9月6日一早將有義民勇士路跑活動,抵達終點義民廟後,接著就是「義魄千秋~2025全國義民祭在新竹縣」祭典的啟動祈福儀式。現場會有「擔擔相傳.代代傳」挑擔儀式、「客家跨界客家義民藝陣舞劇」演出以及「祈福祭祀大典」等跟義民祭相關的文化活動,歡迎全國各界都能到新竹縣體驗這個傳統又特殊的客家文化活動。
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中左)、關西聯庄祭典區副主委吳祥光(中右)等和信眾一起把義民爺的牌位傳出出義民廟,交給輪值祭典區迎回關西奉飯。(記者黃美珠攝)2025義民祭起跑 義民爺今起1個月駐駕輪值祭典區接受奉飯 https://bit.ly/3UX9uhB
新竹縣關西聯庄的信眾們,大家一手接一手,恭迎義民爺回關西接受奉飯。(記者黃美珠攝)
2025義民祭今天隨著義民廟離開義民廟,隨信眾回到關西聯庄祭典區接受奉飯而正式開啟。(記者黃美珠攝)
2025義民祭起跑 義民爺今起1個月駐駕輪值祭典區接受奉飯 https://bit.ly/3UX9uhB
褒忠亭義民祭今年首邀道卡斯族參與 創族群融合典範
2025年08月01日
"褒忠亭義民祭今年首邀道卡斯族參與 創族群融合典範 - 客新聞 HakkaNews" https://hakkanews.tw/2025/08/01/218395/
【章倩萍/綜合報導】新埔褒忠亭義民廟每年農曆7月20日(今年為9月11日)的義民節,是北台灣客家人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今年義民祭由關西聯庄輪值,史無前例邀請道卡斯族(Taokas)參與;竹塹社采田福地祭祀公會理事長三仁壽說,褒忠亭義民廟也有道卡斯族的列祖列宗,「獲邀參加、全力配合。」今年義民節輪值總爐主羅吉平說,此事也獲得義民廟董事長林光華大力支持。
今年義民祭總爐主羅吉平(右3)日前邀請道卡斯族人參與,獲「采田福地」理事長三仁壽(右4)應允。右1為道卡斯族文化協會理事廖國宏,右2為新埔義民廟楊梅聯庄副總爐主彭成勤,左3為新埔聯庄總爐主蔡元彰,左2禮儀專家黃本耀,左1為羅吉平長子。黃本耀提供
今年義民祭總爐主羅吉平(右3)日前邀請道卡斯族人參與,獲「采田福地」理事長三仁壽(右4)應允。右1為道卡斯族文化協會理事廖國宏,右2為新埔義民廟楊梅聯庄副總爐主彭成勤,左3為新埔聯庄總爐主蔡元彰,左2禮儀專家黃本耀,左1為羅吉平長子。黃本耀提供
根據陽明交通大學客家學院教授羅烈師《平民戰士/羅烈師觀點(一)1786年冬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記載:
枋寮義民廟的建廟原因,實肇因於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的林爽文事件,林爽文起事於彰化大里杙(今台中縣大里市),反清而未復明,且部眾多不肖之徒,所過燒殺搶掠,其北路軍王作陷竹塹城,淡水同知程竣死節,林軍為搶奪糧倉地區而進攻客家莊之六張犁(竹北市東平里)與員山仔(竹東鎮員山里)一帶,客家先民奮起護衛鄉土而組織一千三百餘人之義民軍與戰,不但擊敗敵軍,還應竹塹城內泉籍民眾之請,裡應外合,收復竹塹城,並會同泉籍、平埔族義民南下協助官兵平亂,其間有兩百餘名義民殉難,後由領導人林先坤、劉朝珍、王延昌等收集忠骸,以牛車載回,原欲歸葬大窩口(今湖口鄉),車行至枋寮現址,牛停步不進,乃以焚香禱告後,擲筊杯求示於義民爺,義民爺意欲卜葬於此,便在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捐建義民塚,於枋寮山之「雄牛困地穴」,翌年在塚前建立義民廟,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冬,本廟竣工完成(據義民廟大事記),乾隆皇帝頒「褒忠」御筆敕旨,故義民廟又名褒忠亭。
前述事件後,犧牲的「義民」收埋在新埔枋寮,由當地仕紳共同出資建廟,於1788年落成,至今238年。事件後,清政府頒發「褒忠」匾額予客家人,泉州籍獲得「旌義」、漳州籍獲得「思義」,平埔族原住民則是「效順」。
義民祭的新篇章:邀請道卡斯族參與
羅吉平說,據他所知,義民廟內埋有道卡斯族和客家先烈,泉州義民則埋在他處。他說,義民廟方與輪值義民祭的15聯庄都知道前述這段歷史。
羅吉平和輪值顧問、禮俗老師黃本耀等人,談到「既然大家的祖先都埋在一起,何不邀請大家一起參與,」這樣活動更有意義。於是,他和黃本耀去拜訪林光華,獲得林光華的大力支持,隨後在義民祭15聯庄爐主群中提議,大家也都很贊成邀請道卡斯族參與。
羅吉平日前在黃本耀與新埔聯庄總爐主蔡元彰、楊梅聯庄副總爐主彭成勤等人陪同下,赴新竹縣竹北市拜訪采田房地、全臺唯一平埔族原住民祠堂,獲得三仁壽等人的熱情回應。
新埔義民廟關西聯庄總爐主羅吉平。
新埔義民廟關西聯庄總爐主羅吉平。
1960年出生的羅吉平說,今年是他接任關西聯庄總爐主後首次輪值。對於成功邀請道卡斯族參與義民祭,他謙虛地說,其實大家都知道義民廟有道卡斯族、泉州人的參與,只是大家都想著、但沒有踏出那第一步,加上林光華說其實道卡斯族,平日也會不時有人到義民廟祭拜祖先,因此他和黃本耀等人商議後,心想,既然大家的祖先,是一起在戰場上共同奮鬥的戰友,何不邀請大家一起參與義民祭。
三仁壽說,他以前小時候就曾和家人到新埔義民廟祭拜,這次獲羅吉平等人邀請,加上族人也同意,他就開放大家志願報名參加,但是也不好去太多人,因此今年義民祭當天,包括他在內,會有6名族人到新埔褒忠義民廟參與今年的義民祭。
羅吉平說,對於道卡斯族首次參與義民祭,當天目前有些特別安排,但是因為還牽涉到一些其他因素,還不知道這些安排能否順利成功執行,就容他先賣個關子,待時日接近、情況明朗時,再對外透露。
至於未來,羅吉平說,只要有開始,以後接續就容易多了,他也和明年輪值的大茅埔聯庄初步交換意見,希望這個作法,能夠慢慢成為慣例。
總爐主家族傳承 義民祭時程
目前主業擔任台灣紅茶公司董事的羅吉平,家族擁有台灣紅茶公司,爸爸那一輩有6個兄弟,迄今都沒有分家。他平日在台北的台灣紅茶公司台北市門市,推廣台灣茶業,早年留學日本的他,除了客語、華語,還講得一口流利的日語,門市由他和他的大兒子、五叔的孩子一起照看,他主要負責向日本觀光客介紹台灣茶葉。
今年雖然是羅吉平首次輪值擔任總爐主,不過他說,父親生前共輪值兩次的義民祭總爐主,父親當年就帶著他在身邊跟著看、跟著學,加上15聯庄之間的情誼深厚,每年大家都互相幫助,他相信在大家同心協力下,今年活動應該也會順利完成。
今年義民祭將於8月10日(農曆閏6月17日),從關西太和宮出發到新埔迎義民爺,繞境、安座;從農曆閏6月17日中午開始到7月22日早餐,由關西聯庄轄區各里鄰輪流「奉飯」;農曆7月18日(9月9日)「奏表」;農曆7月19日(9月10日)下午2點「放水燈」;農曆7月20日(9月11日)是祭祀大典;農曆7月22日恭送義民爺回鑾安座。"褒忠亭義民祭今年首邀道卡斯族參與 創族群融合典範 - 客新聞 HakkaNews" https://hakkanews.tw/2025/08/01/21839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73KykyUmy/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73KykyUmy/
枋寮義民廟的建廟原因,實肇因於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的林爽文事件,林爽文起事於彰化大里杙(今台中縣大里市),反清而未復明,且部眾多不肖之徒,所過燒殺搶掠,其北路軍王作陷竹塹城,淡水同知程竣死節,林軍為搶奪糧倉地區而進攻客家莊之六張犁(竹北市東平里)與員山仔(竹東鎮員山里)一帶,客家先民奮起護衛鄉土而組織一千三百餘人之義民軍與戰,不但擊敗敵軍,還應竹塹城內泉籍民眾之請,裡應外合,收復竹塹城,並會同泉籍、平埔族義民南下協助官兵平亂,其間有兩百餘名義民殉難,後由領導人林先坤、劉朝珍、王延昌等收集忠骸,以牛車載回,原欲歸葬大窩口(今湖口鄉),車行至枋寮現址,牛停步不進,乃以焚香禱告後,擲筊杯求示於義民爺,義民爺意欲卜葬於此,便在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捐建義民塚,於枋寮山之「雄牛困地穴」,翌年在塚前建立義民廟,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冬,本廟竣工完成(據義民廟大事記),乾隆皇帝頒「褒忠」御筆敕旨,故義民廟又名褒忠亭。
史實部分(正確)
林爽文事件背景
發生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確實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民變之一。
起於彰化大里杙,延燒北至竹塹城。
淡水同知程峻確實在竹塹城戰役中陣亡。
客家先民為保護鄉里,組織義勇軍參與抗亂。
📖 出處:連橫《臺灣通史》卷三十〈兵亂志〉;黃富三《臺灣客家史研究》
枋寮義民廟建廟原因
確為紀念在林爽文事件中犧牲的義民。
義民遺骸運至新埔枋寮時,因「牛停不前」的傳說而葬於此。
乾隆五十三年(1788)建義民塚,五十五年(1790)建成義民廟。
📖 出處:《新竹縣志》卷四;《義民廟大事記》
乾隆御賜匾額
清廷為表彰地方義民,確有御賜「褒忠」匾額。
因此義民廟又稱「褒忠亭」。
📖 出處:《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一百八十一;《義民廟志》
⚠️ 需更正部分
義民人數與組織規模
你提到「一千三百餘人」,此數字在《義民廟大事記》中出現,但學界對確切人數有爭議,多數研究認為「數百至千餘」較合理。
所謂「二百餘人殉難」應屬傳統說法,實際數字無確切文獻。
📖 出處:黃宣衛《客家義民信仰研究》;新竹縣文化局《義民信仰專輯》
各族群所獲匾額
「客家人得褒忠、泉州得旌義、漳州得思義、平埔族得效順」的說法,未見於乾隆原始諭旨,而是後世整理出的解釋,用來凸顯族群分別受到表彰。
原始清廷的正式詔諭主要是嘉獎「義民」對抗叛亂,並非如此明確分配四種匾額。
📖 出處:連橫《臺灣通史》、清代《台灣府志》、陳宗仁〈義民信仰的族群意涵〉
收復竹塹城的描述
你寫「義民軍與泉籍裡應外合,收復竹塹城」——此說法帶有地方傳統記憶成分。史料顯示竹塹城確曾一度陷落,但清軍與義民合力反攻才得以收復,不完全是義民軍單獨主導。
📖 出處:《臺灣通史》;《新竹縣志》
📝 綜合更正版本
枋寮義民廟之建廟,起因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件。林爽文於彰化大里杙揭竿,叛軍北攻竹塹城,淡水同知程峻死守殉職。為保鄉里,客家先民糾眾數百至千餘人抗亂,並與清軍、泉籍民眾及平埔族協力作戰,擊退叛軍,參與收復竹塹城。其間有數百義民殉難。領袖林先坤、劉朝珍、王延昌等收集忠骸,原欲歸葬湖口大窩口,行至新埔枋寮時牛車停駐不前,遂視為神示,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建義民塚,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成義民廟。後清廷頒「褒忠」匾額以旌表義民,廟又稱「褒忠亭」。
https://chatgpt.com/s/t_68b987a3f5fc81919fb37038761d3a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