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清朝皇帝都住過 故宮養心殿大修現稀有龍紋寶匣 | ETtoday大陸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

故宫镇物宝匣再现世,这里面的秘密您知道吗?_修缮

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

「寶匣」 故宫镇物宝匣再现世,这里面的秘密您知道吗?_修缮
「寶匣」 https://bit.ly/3OIKQOD
  紫禁城古建築無論是建造還是修繕,都富有神秘的文化色彩,其主要內容之一,即在屋頂正中安放「寶匣」。紫禁城是帝王議政及生活的場所,其建築屋頂安放寶匣,並舉行合龍儀式,充分體現了皇家建築的重要性及帝王對宮殿建築保持穩固長久的期盼,同時也反映了古人祈求吉祥喜慶、國泰年豐的心理,並通過把這種願望藏在建築物的心間的方式予以表達。\文:周 乾  圖:故宮博物院
  位於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今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佔地面積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紫禁城古建築群始建於一四二○年,是我國明清官式木構古建築的典型代表。近六百年來,這些古建築歷盡風雨,依然聳立完好。其壯美的外觀、嚴謹的形制、生動的空間、絢麗的色彩、豐富的造型、精湛的工藝、有序的架構等特色引起了國內外公眾的高度關注和興趣,每年吸引數千萬的遊客來參觀。紫禁城古建築群是我國古代建築文明的精粹,亦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具有重要的文物、歷史和文化價值。一九八七年,紫禁城古建築群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故宫养心殿正脊的宝匣展出 里面放了这些宝物(图)(含视频)_手机新浪网
  主要建築多有寶匣
  紫禁城古建築無論是建造還是修繕,都富有神秘的文化色彩,其主要內容之一,即在屋頂正中安放鎮物─「寶匣」。有專家認為,皇家宮殿建築屋頂放置寶匣,是與民間傳統建築文化習俗密切相關。中國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上樑大吉」字條、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以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趨利避害的願望。紫禁城古建築中,在屋頂施工結束前,施工人員往往要鄭重其事地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爾後會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儀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該盒子被稱為寶匣,而放置寶匣的過程稱為合龍。
  龍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百鱗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亦是帝王的象徵。紫禁城是帝王議政及生活的場所,其建築屋頂安放寶匣,並舉行合龍儀式,充分體現了皇家建築的重要性及帝王對宮殿建築保持穩固長久的期盼,同時也反映了古人祈求吉祥喜慶、國泰年豐的心理,並通過把這種願望藏在建築物的心間的方式予以表達。
  在歷年的古建築維修過程中,已逐步發現紫禁城內各建築屋頂的寶匣。這些建築主要包括:太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東配殿、儲秀宮後西配殿、儲秀宮、儲秀宮東配殿、麗景軒、翊坤宮東配殿、玄穹寶殿、奉先殿、奉先殿後殿、西華門、永壽宮前殿、永壽宮後殿、太和門、協和門、慈寧門、慈寧宮、壽康宮、昭德門、大高玄殿、寶華殿、漱芳齋、養性門、體和殿、承乾宮、承乾宮後殿、毓慶宮、頤和軒、景祺閣、翊坤宮、平康室、坤寧宮西暖殿、坤寧宮東暖殿、貞度門等。
  寶匣有等級之分,尺寸不一,質地各異。從已發現的寶匣看,其質地大致有銅、錫、木三種。寶匣扁方形。銅寶匣製作較為精美,表面鍍金,有的還刻龍鳳雙喜圖案。錫質寶匣,有的表面彩繪龍紋,有的則無裝飾。寶匣的尺寸大小不一,目前主要測定的寶匣尺寸有(長×寬×高,單位:厘米):太和殿寶匣28.5×24.5×7,太和門寶匣42.2×18.6×5.8,昭德門寶匣30×25×8,貞度門寶匣28.4×21.4×5.9,平康室寶匣42.1×28.8×5.5等。
  寶匣鎮物曲奇龐雜
  鎮物,又有「禳鎮物」、「辟邪物」、「厭勝物」等名稱,它源起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低級階段,並隨着人類生存空間的拓展、創造手段的豐富及生命意識的增強而越來越曲奇龐雜。在古代,鎮物以有形的器物表達無形的觀念,在心理上幫助古人面對各種實際的災害、危險、凶殃、禍患,以及虛妄的神怪鬼祟,以克服各種莫名的困惑與恐懼。清張爾岐《蒿庵閒話》卷二中有「其樑上有金錢百二十文,蓋鎮物也」,可反映用銅錢來當作驅惡避邪的器物的行為。
  紫禁城古建築的寶匣內都有鎮物。這些鎮物一般包括「五金」、「五穀」、「五色線」、「藥味」等物品。五金多為金、銀、銅、鐵、錫;五穀多用稻、麥、粟、黍、豆數粒;五色線為紅、黃、藍、白、黑色絲線各一縷;藥味包括雄黃、川蓮、人參、鹿茸、川芎、藏紅花、半夏、知母、黃柏等。鎮物還可包括珠寶,彩石,銅錢(多為二十四枚,上鑄有「天下太平」四漢字,也有滿漢文合璧的),佛經,施工記錄等。
  清檔案《內務府來文:陵寢事物》第二千九百四十五包內有關於萬年吉地隆恩殿寶匣內實物的記載,即:五金:金、銀、銅、鐵、錫各一錠。五石:五色寶石各一塊。五色緞丁:藍、綠、紅、黃、白五色緞各一尺。五色線:藍、綠、紅、黃、白五色線各一両。五香:芸香、絳香、檀香、合香、沉香各三錢。五藥:鶴虱、生地、木香、防風、黨參各三錢。寶經:五頁。五穀:高粱、粳米、白薑豆、麥子、紅穀子各一撮。
  另據《太和殿記事》記載,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重建太和殿,寶匣內放:五金:金、銀、銅、鐵、錫各一錠。金錢:八個,每個重一両七錢。五色寶石:紅寶石、藍寶石、翠、碧璽、玉石,各一塊。經書:五卷(繫懺咒)。五色緞:五塊。五色線:五縷。五香:紅絳香、黃芸香、紫沉香、黑乳香、白檀香各三錢。五藥:生地黃、木香、河子、人參、茯苓各三錢。五穀:高粱、黃米、粳米、麥、黃豆。
  龍口位於屋脊中部
  龍口即放置寶匣時預留的空擋(口子)。龍口位置一般位於屋頂正脊中部。所謂脊,就是沿屋面轉折處或屋面與牆面、樑架相交處,用磚、灰、瓦等材料做成的砌築物。脊兼有防水和裝飾作用。正脊,則是指沿着前後坡屋面相交線做成的脊。正脊往往沿桁檁方向,且在屋面最高處。古人用龍口來形容這個位置,充分反映了其重要地位。寶匣內裝有避邪用的鎮物,而把寶匣放入龍口後,將空擋頂部的瓦扣上,則被稱為「合龍」。亦即古人用龍來形容建築屋頂正脊,而合龍則表示龍口含鎮物,可保佑建築消災避難,長久穩固。此外,紫禁城內無論建築級別高低,正脊龍口位置均會放置寶匣,工匠中亦有「瓦匠不合空龍口」說法。
  古建築維修時,將龍口中寶匣取出,該過程稱為「請龍口」。維修工程結束前,還需將寶匣歸安龍口,稱為「合龍」。講究的工程在合龍時敲鑼打鼓,舉行祭祀儀式,選童男(實為未婚的瓦作男性工人)將寶匣放回籠口,並砌上扣脊瓦。
  太和殿寶匣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次修繕中被取下,一直存放在庫房中。二○○七年九月五日上午,故宮博物院在太和殿大修結束前,舉行了隆重的寶匣「迎龍口」(合龍)儀式。此次回放太和殿寶匣為銅質抽屜式,表面鎏金,刻有龍紋,並帶有封裝鎮物用的鎖子。太和殿寶匣內的鎮物包括金錁和五經、五色緞、五色線、五香、五藥、五穀等物的殘存部分。
  「迎龍口」儀式上,時任院長鄭欣淼宣讀了關於太和殿修繕經過的《太和殿修繕工程紀事》。隨後,該《紀事》與其他鎮物由工作人員分別裝入黃色錦囊袋中,並一同放入寶匣中。封裝好的寶匣,由太和殿施工負責人鄭重地交給預先選定的工人,再由工人登梯至屋頂籠口位置。其間由多名人員陪同前後,稱之「護盒」。太和殿寶匣回放入龍口後,工人將預先備好的扣脊瓦和泥砌好,即完成合龍儀式。
  故宮太和殿寶匣的合龍儀式反映了故宮古建築維修的理念,即不僅要保護古建築本體,還要着力保護古建築蘊含的傳統文化觀念。 故宮養心殿寶匣裏藏著啥寶貝?_歷史名城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作者為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寶匣」 https://bit.ly/3OIKQOD


養心殿修繕首現彩繪寶箱經修復保護完工時“歸安”
時間:2018-11-16養心殿修繕首現彩繪寶箱經修復保護完工時「歸安」 - 故宮博物院 https://bit.ly/4g69nJm
  2018年11月16日,在故宮養心殿修繕中發現的首隻彩繪寶藏,經過為期2個月的研究、開啟、修護工作,於故宮文物醫院內向新聞媒體和古建文物研究者展露真容。寶物內的經卷、金錢、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穀,經過修護進行展示,成為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的又一重要課題發現。
  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筒正中位置也叫「龍門」或「龍口」。龍口中放置寶匣,不僅是古人天人合一、順從天道、祈求上天護佑的心態折射,也是驅除邪魔,祈求入住平安,保佑建築屹立不倒,避免火災的象徵。
  養心殿寶箱形狀為扁方形,其上可見青龍彩繪,標註年款顯示「嘉慶六年七月二廿」字樣,廿字較為模糊,是否為廿,後面是否還有「日」字,有待考證。尺寸為邊長27厘米,高為6.5厘米。寶箱的開口處可見有類似金屬錫的物質將匣口邊緣封住無法打開,經過分析檢測確定為鉛錫焊料。經開封檢查甄別,匣內放經卷,金錢,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穀。其中的二十四枚「天下太平」漢、滿文款金幣,檢測分析結果顯示金幣的材質為16K金;5顆小寶石都有鑽孔,黃色、棕色、藍色和綠色寶石材質均為玻璃,紫色寶石為水晶。目前,經卷、五色緞和五色絲線均已糟朽,依稀可見;五香、五藥和五穀都已腐爛,難以分辨。透過對寶箱基體進行元素定量分析,寶箱基底的主要元素為鉛和錫,為鉛錫合金。寶盒彩繪圖案為青龍正龍圖形,龍頭下方有寶珠一顆,正龍以藍色即青色為主色,配有其他顏色。檢測分析得知,紅色顏料為硃砂,藍色為石青,綠色為氯銅礦。
  寶匣有等級之分。依殿宇等級不同,它的材質、尺寸及紋飾亦不盡相同。寶物多呈長方扁匣形,有銅、錫、木質三種材質。銅製寶匣製作較為精緻,多半表面鎏金,錒刻精美的花紋,紋飾有龍紋、雙喜龍鳳紋等。錫質寶箱多為素面,個別修飾朱色、彩色龍紋。木質寶箱有原木色、紅色,慈寧宮的原木寶箱上繪有金龍紋。寧壽宮寶箱為朱色底繪有金龍紋,紋飾最為精緻的當數養心殿寶箱,為彩色繪龍紋,色彩極為艷麗。
  在清代,寶箱的放置與取出屬朝廷的重大事項。需要由欽天監擇期吉日,舉行祭祀儀式,請旨恭辦,並由工部官員行三跪九叩禮後進行。安放寶箱的過程即為“合龍門”,也稱為“合龍口”或“合龍”。古建築挑大脊時,工匠由大脊兩端向中間壘砌脊筒,並預留出正中一塊脊筒暫不封瓦,合龍期間將寶箱放入正脊筒,蓋上脊瓦密封起來。 「合龍門」標誌工程接近尾聲,這棟建築即將落成。宮殿進行修繕工程時,首先要拆龍口取出寶箱,妥為保存,俗稱「請龍口」或「迎龍口」。取出的寶物請至工部供奉起來,修復工程結束後寶箱會被迎回,並舉行祭祀儀式。
  故宮博物院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修繕古建築,在修繕過程中取出的寶箱及清宮遺留的共計五十餘件。大到太和殿,小至門樓等都有它的痕跡。目前發現有寶物的殿宇有幾十處:太和門、太和殿、保和殿、坤寧宮、體仁閣、武英殿、儲秀宮、長春宮、玄穹寶座、奉先殿、漱芳齋、體和殿、皇極殿、寧壽宮、頤和軒、慈寧宮、寶華殿、氍慶宮、文淵閣、西華門、東南崇樓等。並不是所有殿宇都可以請出寶箱,如2017年5月體元殿修繕時,打開正脊筒瓦沒有見到寶箱的身影
  細說故宮墨盒
  故宮博物院藏最大的寶箱長42.5厘米、寬29厘米、高5.8厘米,所屬殿宇不確定,為清宮遺留舊藏。最小的寶箱長12.6厘米、寬9.5厘米、高4.5厘米,出自內務府,目前存於故宮博物院庫房。在紋飾上,最大寶物為銅質鏨刻龍鳳雲紋,中間雙喜字,下面海水江崖紋式。最小的木質寶箱,素面周身飾以朱色。
寶箱中所裝「鎮物」因宮殿建造等級不同,鎮物多也有所區別,一般如下:五個元寶(金、銀、銅、鐵、錫)、金壓勝錢24枚(上鑄有滿、漢兩種文字「天下太平」字樣)、五色寶石、五色綢緞、五色絲線、五種穀物、五種藥材、五種香木、合龍經咒等。
  寶物等級最高的應為太和殿。根據《太和殿記事》記載,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寶匣內放:金錞一錠,牌一個,共重三兩四錢五分。銀錞一錠,牌一個,共重一兩八錢五分。銅鍬一錠,牌一個,共重四兩。鐵鍬一錠,牌一個,共重三兩。錫鍬一錠,牌一個,共重三兩。金錢八個,每個重一、兩七錢。五色寶石五塊(紅寶石、藍寶石、翠、碧璽、玉石)。五經五卷(系告解)。五色緞五塊。五色線五綹。五香各三錢(紅綛香、黃芸香、紫沉香、黑乳香、白檀香)。五藥各三錢(生地黃、木香、河子、人參、茯苓)。五穀(高梁、黃米、粳米、麥、黃豆)。等極較低的內務府木質寶箱尺寸較小,匣內空間較窄,無法容納眾多鎮物。金幣、元寶、寶石等物不在其中
  先前在故宮東華門展廳「紫禁城建築藝術展」陳列的寶物為皇極殿銅鎵金寶箱,錒刻雲龍紋飾。長25.6公分、寬21.6公分、高6.6公分。盒子內有四個元寶(銀、銅、鐵、錫),「天下太平」金錢四枚,五色寶石五顆,降香、乳香、木香、合香、鶴蝨草、茯苓、紅高粱各一包,五色綢緞各一條。
故宮博物院以「完整保護,整體維修」為宗旨進行修繕,使這座輝煌的建築群其真實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延續。以此為原則把寶物重歸原處,這也是故宮博物院尊重歷史、嚴格依照文物保護法行事的具體表現。
養心殿修繕首現彩繪寶箱經修復保護完工時「歸安」 - 故宮博物院 https://bit.ly/4g69nJm

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

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寶匣寶盒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

  2018年9月,在故宮養心殿開啟百年大修之際,故宮博物院現任院長單霽翔與老院長鄭欣淼相攜攀上養心殿屋頂,小心翼翼地從正脊中央取出一隻彩繪寶匣,這只寶匣裏面究竟藏著什麼“寶貝”?2018年11月16日上午,謎題揭曉了——寶匣內發現的經卷、金錢、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穀,經過故宮文物醫院專家為期兩個月的研究、開啟和修護,終於展露真容。
  據介紹,寶匣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筒正中位置也叫“龍門”或“龍口”。龍口中放置寶匣,不僅是古人天人合一、順從天道、祈求上天護佑的心態折射,也是驅除邪魔、祈求入住平安、保祐建築屹立不倒、避免火災的象徵。
  養心殿寶匣形狀為扁方形,其上可見青龍彩繪,標注年款顯示“嘉慶六年七月二廿”字樣,“廿”字較為模糊,是否為“廿”,後面是否還有“日”字,還有待考證。寶匣邊長為27釐米,高為6.5釐米。寶匣的開口處可見有類似金屬錫的物質將匣口邊緣封住無法打開,經過分析檢測確定為鉛錫焊料。經開封檢查甄別,匣內放有經卷,金錢,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穀。其中的二十四枚“天下太平”漢、滿文款金幣,檢測分析結果表明其材質為16K金;5顆小寶石都有鑽孔,黃色、棕色、藍色和綠色寶石材質均為玻璃,紫色寶石為水晶。而經卷、五色緞和五色絲線均已糟朽,依稀可見;五香、五藥和五穀都已腐爛,難以分辨。通過對寶匣基體進行元素定量分析,寶匣基底的主要元素為鉛和錫,為鉛錫合金。寶匣彩繪圖案為一條青龍正龍圖形,龍頭下面有寶珠一顆,正龍以藍色即青色為主色,配有其他顏色。檢測分析得知,紅色顏料為硃砂,藍色為石青,綠色為氯銅礦。故宮養心殿寶匣裏藏著啥寶貝?_歷史名城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https://bit.ly/49s4ace
---------------------
故宮養心殿正脊的寶匣展出 裡面放了這些寶物(圖) – 尋夢新聞 https://bit.ly/3OJNpzJ
今年9月從故宮養心殿正脊中取出的龍紋寶匣,昨天正式現出真容。經過兩個多月研究、開啟、修護,寶匣「內裡乾坤」公之於眾,五谷、五石、五藥等傳統內置物和24塊金幣重見天日。
遵循古例,宮殿進行修繕工程時,首先要取出寶匣保存,待修復完工後再迎回。養心殿計劃於2020年完成修繕,屆時,寶匣將經過保護維修後「歸安」。
寶匣繪有罕見彩色青龍紋
今年9月3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前院長鄭欣淼相攜登上養心殿屋頂,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取出埋藏在屋頂正脊內的寶匣,標誌著養心殿修繕工程進入實施階段。
養心殿是清代帝王使用時間最長的勤政燕寢之所,清朝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共十二位帝王中,有八位皇帝曾經在養心殿居住執政,養心殿也取代內廷乾清宮的地位,成為清代的政治中心。
當天取出的養心殿寶匣表面繪有彩色青龍紋,並且用鉛封了口。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表示,自己在故宮從業數十年,此前見到的寶匣都是翻蓋、抽拉等形式,從未見過封口的,應該是為了安全考慮。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屈峰介紹,寶匣取出後立刻送到了故宮文物醫院,文物醫院四個科組參與了寶匣的研究工作,其中銅器文物修復組打開寶匣,對金屬文物進行測定研究,工藝組對寶石進行監測分析,絲織品組對寶匣表面進行修復,實驗室對內含所有物品的成分做了測定。
養心殿修繕記錄或與寶匣同時「歸安」
寶匣內部重見天日後,工作人員不僅發現了經卷、五谷、五石、五藥等傳統內置物,還有24塊金幣。
「以往其他宮殿的寶匣多含有8塊金幣,有的還全是金制的,24塊金幣很少見,說明等級很高。」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他介紹,寶匣成為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的又一重要課題發現。接下來,故宮研究人員將會進一步對寶匣及內含物進行研究分析。「希望研究成果能寫成一篇報告、論文發表,把這段歷史記錄下來。」
2020年養心殿修繕完工之後,寶匣將重新封閉,「歸安」正脊。單霽翔說,那時候要保證寶匣和內含物處於健康狀態,所有東西都放回匣中。研究人員還將對五谷、絲綢等有機物採取保護措施,因為原先的包裝已經腐爛,將會重新把它們放進不同的容器內,「哪些是現在擱進去的,哪些是原來的,都要記錄下來,不能誤導後人。」
同時,單霽翔透露,寶匣內可能會增加新物品,但必須經過專家仔細研究和慎重決定。而此次養心殿修繕工程的記錄,有望與寶匣一起放入脊筒,存放在寶匣外部。
揭秘1 養心殿寶匣裡放了什麼?
五種元寶、五色寶石和24枚「天下太平」漢、滿文款金幣等
養心殿寶匣形狀為扁方形,邊長27公分,高6.5公分,外部可見青龍彩繪,標註年款顯示「嘉慶六年七月二廿」字樣,「廿」字較為模糊,是否為「廿」,後面是否還有「日」字,有待考證。開口處有類似金屬錫的物質將匣口邊緣封住無法打開,經過分析檢測,確定為鉛錫焊料。
經研究人員開封檢查甄別,匣內放有經卷,金錢,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谷。其中有24枚「天下太平」漢、滿文款金幣,經檢測分析,材質為16K金。5顆小寶石都有鑽孔,黃色、棕色、藍色和綠色寶石材質均為玻璃,紫色寶石為水晶,顏色代表了五行屬性。
據介紹,經卷、五色緞和五色絲線均已糟朽,依稀可見;五香、五藥和五谷都已腐爛,難以分辨。通過對寶匣基體進行元素定量分析,發現寶匣基底的主要元素為鉛和錫,即鉛錫合金。寶匣彩繪圖案為一條青龍正龍圖形,龍頭下面有寶珠一顆,正龍以藍色即青色為主色,配有其他顏色。
揭秘2 宮殿寶匣有何用途?
系古建築的鎮宅之物,也是驅除邪魔,祈求入住平安的象徵
據專家介紹,寶匣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筒正中位置也叫「龍門」或「龍口」。
龍口中放置寶匣,不僅是古人天人合一、順從天道、祈求上天護佑的心態折射,也是驅除邪魔,祈求入住平安,保佑建築屹立不倒,避免火災的象徵。
寶匣有等級之分,根據殿宇等級不同,其材質、尺寸及紋飾亦不盡相同。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介紹,寶匣多呈長方扁匣形,有銅、錫、木質三種材質。銅質寶匣製作較為精致,多半表面鎏金,鐫刻精美的花紋,紋飾有龍紋、雙喜龍鳳紋等。錫質寶匣多為素面,個別修飾朱色、彩色龍紋。木質寶匣有原木色、紅色。慈寧宮的原木質寶匣上繪有金龍紋,寧壽宮寶匣為朱色底繪有金龍紋,紋飾最為精致的當數此次取出的養心殿寶匣,為彩色繪龍紋,顏色極其艷麗。
揭秘3 古時放置寶匣需要什麼流程?
要由欽天監擇吉日,舉行祭祀儀式,請旨恭辦
在清代,寶匣的放置與取出屬朝廷重大事項。需要由欽天監擇吉日,舉行祭祀儀式,請旨恭辦,並由工部官員行三跪九叩禮後進行。安放寶匣的過程即為「合龍門」,也稱「合龍口」或「合龍」。古建築挑大脊時,工匠由大脊兩端向中間壘砌脊筒,並預留出正中一塊脊筒暫不封瓦,合龍期間將寶匣放入正脊筒,蓋上脊瓦密封起來。
「合龍門」標誌工程接近尾聲,這座建築即將落成。宮殿進行修繕工程時,首先要拆龍口取出寶匣,妥為保存,俗稱「請龍口」或「迎龍口」。取出的寶匣被請至工部供奉起來,修復工程結束後寶匣會被迎回,並舉行祭祀儀式。
故宮博物院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修繕古建築,在修繕過程中取出的寶匣及清宮遺留寶匣的共計五十餘件。大到太和殿,小至門樓等都有。目前發現有寶匣的殿宇有幾十處:太和門、太和殿、保和殿、坤寧宮、體仁閣、武英殿、儲秀宮、長春宮、玄穹寶殿、奉先殿、漱芳齋、體和殿、皇極殿等。不過不是所有殿宇都可以請出寶匣,2017年5月體元殿修繕時,工作人員打開正脊筒瓦就沒有見到寶匣的身影。
■ 鉤沉
故宮最大、最小的寶匣分別是什麼?
故宮博物院藏最大的寶匣長42.5公分、寬29公分、高5.8公分,所屬殿宇不確定,為清宮遺留舊藏。最小的寶匣長12.6公分、寬9.5公分、高4.5公分,出自內務府,目前存於故宮博物院庫房。在紋飾上,最大寶匣為銅質鏨刻龍鳳雲紋,中間雙喜字,下面海水江崖紋。最小的木質寶匣,素面周身飾以朱色。寶匣中所裝「鎮物」因宮殿建造等級不同,鎮物也有所區別,一般有:五個元寶(金、銀、銅、鐵、錫)、金質壓勝錢24枚(上鑄有滿、漢兩種文字「天下太平」字樣)、五色寶石、五色綢緞、五色絲線、五種谷物、五種藥材、五種香木、合龍經咒等。故宮養心殿正脊的寶匣展出 裡面放了這些寶物(圖) – 尋夢新聞 https://bit.ly/3OJNpzJ
-----------------------------------------
紫禁城古建築屋頂寶物文化研究*
週乾紫禁城古建築屋頂寶箱文化研究<sup>*</sup> https://bit.ly/4isbUiM
(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北京100009)
摘要: 紫禁城古建築屋頂施工快要完成時,施工人員會在正脊的正中埋設寶箱,寶箱內放置鎮物,並舉行隆重的「合龍」儀式。為更好地保護古建築,基於工程實例與史料文獻結合的方法,對紫禁城古建築寶箱、鎮物及「合龍」儀式的文化內涵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寶盒作為安放鎮物的盒子,其材質和尺寸因建築而異;寶箱安放在正脊正中的位置與古代“天人合一”“王者居中”的思想密切相關;口袋妖怪內鎮物內容為祈福辟邪的物品,數量多為五,其主要原因在於數字“五”代表古人的宇宙空間觀念;寶匣的合龍儀式為古代祭祀禮儀的一種,未婚男工是“合龍”的主要執行者,其主要原因與古代“神靈教化” 「陽氣驅邪」等觀念密切相關
位於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今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佔地面積約72萬m 2,現有房屋9 000餘間[1],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這些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古建築,代表我國古代建築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最高水準,其文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亦具有典型代表性。紫禁城古建築無論是建造或修繕,都富有神秘的文化色彩,其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屋頂寶箱的安放。在屋頂施工結束前,施工人員往往要鄭重其事地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爾後會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祭祀儀式,由未婚男工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這個盒子被稱為寶箱,而放置寶箱的過程稱為「合龍」。紫禁城宮殿建築屋頂放置寶藏,與民間傳統建築文化習俗密切相關。我國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上樑大吉」字條、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祭祀方式,以希望實現吉祥喜慶、國泰年豐的願望[2-3]。類似地,紫禁城古建築中屋頂安放寶箱及「合龍」儀式,充分體現了皇家建築的重要性及古代帝王對宮殿建築保持穩固長久的祈盼,並通過把這種願望藏在建築物中間的方式予以表達。從文化角度來看,紫禁城古建築屋頂寶箱、鎮物及「合龍」儀式與我國古代驅邪避災的祭祀文化密切相關,而已有相關研究則很少。本文試圖以紫禁城古建築屋頂寶箱為例,對與之相關的文化內涵進行解讀,以推進我國古建築的保護與研究。
1 寶箱
1.1 寶箱簡介
所謂寶匣,即裝有「寶物」的盒子,其中的「寶物」用於建築中時,多為驅災辟邪物品。故宮博物院在歷年的古建維修過程中,已逐步發現各建築屋頂的寶物。這些建築主要包括:太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東配殿、儲秀宮後西配殿、儲秀宮、儲秀宮東配殿、麗景軒、翊坤宮東配殿、玄穹寶殿、奉先殿、奉先殿後殿、西華門、永壽宮前殿、永壽宮後殿、太和門、協和門、慈寧門、慈寧宮、壽康宮、昭德門、大高玄殿、寶華殿、漱芳齋、養性門、體和殿、承乾宮、承乾宮後殿、氍慶宮、頤和軒、景祺閣、翊坤宮、平康室、坤寧宮西暖殿、坤寧宮東暖殿、貞度門、養心殿等。圖1即為部分古老建築屋頂上的寶物盒。不僅紫禁城,與皇家建築相關的園方、陵寢建築內亦埋設有寶箱[4-5]。
依殿宇不同,寶物的尺寸不一,質地及紋飾各異。從已發現的寶箱看,其質地大致有銅、錫、木三種。從形狀來看,寶箱多呈現扁方形。其中,銅製寶箱製作較為精美,表面鍍金,有的還刻龍鳳雙喜圖案;錫質寶物製作較牢固,有的無紋飾,有的則表面彩繪龍紋,如圖1d所示養心殿寶匣,表面有青龍彩繪,龍頭前面有寶珠一顆;木製寶箱取出時有損壞現象,其色彩有原木色、紅色,有的亦繪有紋飾,如圖1a所示慈寧宮的原木質寶箱上就繪有金龍紋圖案。寶箱的尺寸大小不一,目前主要測定的寶箱尺寸有(長×寬×高):太和殿28.5 cm×24.5 cm×7 cm,皇極殿25.6 cm×21.6 cm×6.6 cm,太和門寶箱42.2 cm×18.6 cm×5.8 cm,昭德門寶物30 cm×25 cm×8 cm,貞度門寶箱28.4 cm×21.4 cm×5.9 cm,平康室寶箱42.1 cm×28.8 cm×5.5 cm,養心圓箱寶物27 cm×27 cm×6.5 cm等。
1.2 龍口與合龍
從發現的寶物來看,其安置位置一般位於建築物正脊正中。所謂脊,就是沿屋頂轉折處或屋面與牆面、樑架相交處,用磚、灰、瓦等材料做成的砌築物。脊兼有防水和裝飾作用。正脊,則是指沿著前後坡屋頂相交線做成的脊。正脊往往沿著桁檁方向,且在屋頂最高處。古人用龍口來形容這個位置,充分反映了其重要地位。我國古代建築的初次營建過程中,工人在砌築正脊時,一般由兩端向中間壘砌脊筒,然後會提前在正脊正中留一個口子暫時不封瓦,稱為“龍口”,“龍口」深約0.5 m,長和寬略大於正脊所用單塊筒瓦的平面尺寸,以便於將寶箱放入龍口。在建築施工快要完成時,工人會在「龍口」內放入寶箱,安放的過程稱為「迎龍口」。如圖2所示為2016年11月9日大高玄殿寶箱迎龍口的照片。 「迎龍口」後,工人(未婚男工)再把最後一塊正脊瓦合上,表示該建築的屋頂部分施工全部完成,預示工程的完整性,該過程稱為「合龍」[6]。要保持寶箱乾燥,在「合龍」時,工人還需要在「龍口」附近放許多吸水的木炭。在古代不光宮廷建築的屋脊正中要放寶藏,民間建築也有此習俗,只不過寶藏內的具體內容與宮廷建築有區別,故工匠中有“瓦匠不合空'龍口'”的說法。而當古建築歷經時間長久需要進行修繕時,在拆卸屋頂前,工人會把寶箱從「龍口」中取出來,該過程稱為「請龍口」。如圖3所示為2018年9月3日養心殿寶箱「請龍口」時的照片。從照片中可見,寶物四周有錫製的面框防護,以利於防水、防腐與防蟲。寶箱取出後會保護,待建築物修繕完工時再放回正脊內。
作為清代皇家建築完工前的倒數第二道工序(最後一道工序為懸掛匾額),紫禁城古建築的寶藏在合龍時,一般會舉行重要的祭祀儀式。如太和殿在「合龍」前,首先由禮部欽天監(掌管天象的官員)選定良辰吉日,「合龍」時要有一名大臣念祭祀文,文武百官須穿朝服在午門內齊集,內閣大臣及侍衛於太和門內聚齊。祭祀時分翼排班站立,正使大臣、執事官員和匠作首領還需身披彩色緩帶、官帽上簪有一束花朵,以表示喜慶之意[4]。其他皇家建築在「合龍」時亦有類似做法。如《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本》載有順治八年(1651年)十二月初八,承天門屋頂施工快完成時,順治帝下令將承天門改名為天安門,並「掛牌板,收金銀錢於木樑上之瓦上,行禮,派工部尚書固山額真蘭拜行祭禮」[7]。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十六記載天壇皇乾殿快竣工時,「其安吻、插劍、合龍、門懸匾額照例遣官祭司工之神,祭文由翰林院撰擬,承祭官由太常寺奏遣,龍旗、禦仗、裹金銀花等項由工部製造,緞絹等物由戶部移取」。其中「安吻、插劍」皆屬於正脊兩端龍頭裝飾做法,而正脊合龍時所需的祭文、儀仗、服飾等物由不同部門官員負責。又如清代廷昌所撰《惠陵工程備要》卷一載有惠陵隆恩殿竣工時的合龍做法,即「(光緒四年)五月十七日辰時,遵照欽天監擇定吉期,謹將隆恩殿正脊合龍,並將寶物安奉妥協,監督各員行一歸跪三叩禮」。相應地,在現今進行清代皇家建築的保護維修後,其竣工合龍亦有上述類似做法。如2002年克勤郡王府復建完工時,施工人員會在正脊中間埋設寶藏,內放鎮物,並附有寫著「克勤郡王府復建工程於二零零二壬午年修建由長城古建公司侯景龍指揮完成公元二零零三癸未年竣工」字樣的紅布;合「龍口」上寶藏前,先要舉行擺三牲祭神的儀式,以示莊重[8]。
2007年9月5日9點,故宮博物院在太和殿大修結束前,舉行了隆重的寶箱「迎龍口」儀式。太和殿寶箱為銅抽屜式,表面鎏金,刻有龍紋,並帶有封裝鎮物用的銷子。在20世紀50年代的一次修繕中被取下,一直存放在庫房中。這次回放太和殿寶內的鎮物包括金錞和五經、五色緞、五色線、五香、五藥、五穀等物的殘存部分。儀式上,時任院長鄭欣淼先生宣讀了關於太和殿修繕經過的《太和殿修繕工程紀事》(簡稱「《記事》」)。隨後,該《紀事》與其他鎮物由工作人員分別裝入黃色錦囊袋中,並一同放入寶箱中。封裝好的寶箱,由太和殿施工負責人鄭重地交給預先選定的工人,再由工人沿著屋頂正中通向龍口的瓦壟登至龍口位置[9]。期間由多名人員陪同前後,稱之「護匣」。太和殿寶箱回放入龍口後,工人將預先準備好的扣脊瓦和泥砌好,即完成「合龍」儀式(圖4)。
2 鎮物
寶匣內的「寶物」可稱為鎮物。鎮物亦稱避邪物,是我國民間信仰習俗,指用於鎮墓、鎮宅、鎮鬼祟等民俗品物。鎮物之俗由來已久,如西漢時期屈原所著《楚辭》中即有「白玉兮為鎮」的說法,南北朝梁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亦有「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以鎮宅」的記載。鎮物所拓克的對像多為鬼祟、物魅、妖邪、陰氣、敵害等內容。鎮物具有先驗性、間接性、多用性、神秘性的特徵[10]。 「先驗性」即其功能與價值來自於神話或宗教巫術的觀念,而非現實中的事實與科學法則;「間接性」即鎮物並非直接作用於對象,而是透過對鎮物本身的接觸、感應、聯想等方式而達到的一種心理安慰;「多用性」即鎮物因時而存,因地而異,因人而用,集合著多方面的功能資訊;「神秘性」即鎮物與被鎮者之間缺乏實際的、顯著的聯繫,因而表現出神秘迷離。此外,鎮物以有形的器物表達無形的觀念,並代替古人承受各種實際災禍造成的危險或神怪鬼祟造成的各種心理壓力,因而鎮物還有精神信仰的成分。古建築中鎮物的內容很廣泛,如門神、對聯、剪紙、錢紋、石獅、經文、佛像、祖先牌位等,以實現古人消災驅邪的願望。
width=649,height=344,dpi=110
a—太和殿寶箱; b—部分放回太和殿寶箱的鎮物; c—鄭欣淼先生宣讀《太和殿修繕工程紀事》; d—龍口; e—寶箱入龍口; f—合龍口; f—合龍後屋頂。圖4 太和殿寶箱
合龍照片Fig.4 Photos of Helong of the costful box of Taihedian palace
紫禁城古建築寶匣內的鎮物內容較豐富,多為五金(五種金屬的元寶)、五種顏色的寶石、五種綢緞、五種絲線、五種香料、五種藥味、五種穀物、經卷五頁、銅錢(12或24枚),以及施工記錄等[11]。如太和殿寶箱在1958年的工程修繕中被取出,部分鎮物已腐爛。文獻[12]基於太和殿寶箱實物及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時寶箱內鎮物的檔案,歸納了太和殿內寶藏的部分鎮物明細,即金錞一錠,牌一個,共重三兩四錢五分;銀錞一錠,牌一個,共重一兩八錢五分;銅鍬一錠,牌一個,共重四兩;鐵鍬一錠,牌一個,共重三兩;錫鍬一錠,牌一個,共重三兩;金錢八個,每個重一兩七錢;五色寶石五塊。五經五卷;五色緞五塊;五色線五綹;五香各三錢;五藥各三錢;五穀。其中,「五經」即佛經中的懺悔咒;「五香」即紅綾香、黃芸香、紫沉香、黑乳香、白檀香;「五藥」即生地黃、木香、河子、人參、茯苓; 「五穀」即高梁、黃米、粳米、麥、黃豆。關於寶物鎮物之“金錢”“五色寶石”,2018年9月故宮養心殿修繕取下的寶箱中就有24枚印製“天下太平”漢、滿文字樣的銅錢(金幣),材質為16K金;寶匣內的五色寶石包括5顆小寶石,均有鑽孔,黃色、棕色、藍色和綠色寶石材質均為玻璃,紫色寶石為水晶,顏色代表了五行屬性[13]。另關於寶匣鎮物之“五色緞”“五色線”,文獻[14]獲得的清慕陵隆恩殿寶箱內鎮物清單可作為參考,即“五色緞”包括藍、綠、紅、黃、白五種顏色的綢緞;「五色線」包括藍、綠、紅、黃、白五種顏色的絲線。紫禁城部分古建築內寶匣內鎮物照片見圖5。
紫禁城古建築屋頂寶箱文化研究<sup>*</sup> https://bit.ly/4isbUiM
圖5 寶匣內主要鎮物
3 文化分析
3.1 墨盒
寶物埋設的屋脊部位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西漢思想家董仲舒提出「是故事各順於名,名各順於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的觀點[15],認為人生於天,個人及社會行為均與天同構,天的陰陽、四時等規律既對人間秩序起決定作用,同時也透過災異祥瑞澱告帝王統治是否合理。屋脊是建築物的最高位置,對古人而言,這也是最能與「天」接近的位置。按照我國上古神話,自從「絕地天通」以後,地上的人們和天界的聯繫便被阻斷,只有那些大德之人和聖靈才可能終致與天感通,因而若欲進入天上神仙境界,不但要廣修其德,而且要有藉以交通上天的「天梯」[16]。紫禁城古建築屋脊猶如「天梯」的最高點,在這個位置,寶物更有利於被上天感知,並且在上天的助力下,寶物箱中的鎮物能夠更好地發揮驅災辟邪的功能。而古代帝王為「君權神授」的代表,授意工匠將寶物埋設於屋脊正中,以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體現了對上天的敬仰和虔誠。
寶物埋設的「中」位置亦具有古代政治和儒家文化內涵。 「中」的基本涵義是指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漢代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釋“中”為:“中,內也。從口、|,上下通[17]。”這裡的“內”,顯然有與“外”相對的意思,而內外之別是人對自我與環境關係的一種重要認知,與之相關的還有「中」的另一個主要意義:「方位在中央」。從古代政治角度來看,「中」代表皇權政權。戰國末期呂不韋所著《呂氏春秋》有“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立宮,擇宮之中立廟”,可說明“中”在營建都城、宮室規劃的重要性。從方位角度講,「中」反映了「王者必居天下」的思想[18]。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對天空的長期觀測,認為紫微星(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位置永恆不移,為天帝的居所,並稱為「紫宮」。古代帝王講究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都自比為「天子」。既然“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宮”,那麼他們在人間的住所也應該可以稱為“紫禁城”。相應地,紫禁城的位置即為大地的中心[19]。紫禁城內的建築皆為古代帝王服務,其營建過程多有體現「中」的做法,寶箱放在屋脊「中」即為其中之一。從儒家文化角度講,「中」代表和諧關係。戰國時期子思著《中庸》載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20],認為「中」是天下的大本原,“和”是天下的普遍規律,能夠達到“中和”,那麼天地方能安處其位,萬物才能生生不息。而寶箱安放於建築正“中”,亦體現了對稱、均衡、整齊、規矩、平穩等和諧法則,亦是人的行為與建築格局保持和諧的思想體現[21]。
寶箱的位置、安裝及取出過程的稱謂都離不開龍。龍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形象。如春秋時期孔子認為是「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養乎陰陽」[22],即龍是由氣團組成的氣類物體;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裡把龍的圖像描述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巨能細,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23],即認為龍是一種能屈能伸的爬蟲類神性動物;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對龍的形象則進一步具體化,「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 [24],認為龍是多種動物形象的綜合體。除了豐富的形象之外,龍有著非凡的能力。原始社會時期,古人對自然法則缺乏正確的認識,也無力改變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希望某種超自然的力量來幫助他們避開災難,龍則是他們認為能夠逢兇化吉的神靈,因而古人對龍圖騰產生了崇拜[25]。隨著歷史的發展,龍又成為顯示吉祥災變的神物。凡是統治者的作為順乎天意,國泰民安,就會有龍之類的神物來顯示祥瑞,如《史記》載有「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26],即因為黃帝有土德,黃龍與大蚯蚓一起出現;相反,當國家有災難時,亦有用龍來徵兆不祥,如《漢書》載有“劉向以為龍貴象而困於廬人井中,象諸侯將有幽執之禍」[27],即將龍困於井中來暗示國君有被囚禁之危。而龍與帝王的聯繫,早在三皇五帝傳說時代就非常密切。有研究表明,伏羲畫八卦,女媧摶土造人,這兩個被尊為人類祖先的顯赫人物,在傳說中就是人龍結合的形象[28]。龍除了是帝王的象徵外,還具有溝通天地的能力,能夠充當帝王通天的工具,帝王亦透過龍的神聖來宣揚其統治地位的合法性。明清時期,龍已成為帝王的專用詞,紫禁城任何與帝王相關的內容均帶有“龍”字,如皇帝的容貌稱為龍顏,皇帝穿的衣服稱為龍袍,皇帝坐的馬車稱為龍攆等;而皇帝所使用的建築則多採用龍的圖騰,如太和殿就有各種龍紋達13 000多條[29]。由上可知,龍在紫禁城中是帝王的象徵,也是民眾崇仰、溝通天地的神靈,具有集皇權與信仰一體的功能,因而與寶箱相關的「迎龍口」「請龍口」「合龍」等用語均與龍相關。
3.2 鎮物
從鎮物清單來看,紫禁城古建築寶箱內的鎮物數量多為“五”,而紫禁城的皇帝也被稱為“九五至尊” [30],可見“五”字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漢字「五」在古文字階段寫成「乂」與上下兩個「一」的組合體,且「一」使「乂」封閉,並組成數字「二」。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卷十四對「五」的解釋為:「五行也。從二,陰陽(陰陽)在天地閒(間)交午也。凡五之屬(屬)皆從五。這段話的意思表明,古人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五種元素,即金、木、水、火、土組成五行;而“五”字依據“二”為字根,“二”表示天地兩極,“乂」則代表陰氣和陽氣交錯,因而「五」表示陰陽兩氣在天地間交錯。古人在五行基礎上,又衍生出與「五」相關的天文、地理、社會等相關概念[31],如五方(東、西、南、北、中)、五色(青、赤、黃、白、黑)、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岳恆山、中嶽嵩山)、五常(仁、義、禮、智、信)等。由上可知,鎮物數量多採用「五」字,其根本內涵在於:「五」並不在於單純計算用的數概念,而在於由數概念所隱喻傳達的宇宙觀方面的蘊含[32]。
另從鎮物的內容來看,每種鎮物有著特定的意義。 「谷」是「穀」的簡體字,而「穀」在古代是糧食和農作物的總稱[33]。由此可知,「五穀」寓意年成好、糧食豐收。古人認為,「金」是白青赤黑黃五色金屬的總稱,久埋在地下,不產生朽敗的外層,千錘百煉,不損耗變輕,順從人意,變更成器[34]。由此可知,「五金」寓意用於軍事、生產和生活的冶金製造業發達。 「五色線」自古以來就是闢邪祛病的鎮物,如《初學記》載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繫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瘟」[35],又如《晉書》載有「乃以五色絲作繩結之,燒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還成繩者,病不可癒」[36]。 「五色石」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曾經是女媧補天的材料[37],而考古發掘的玉石,大量研究表明古人用它們來實現通神、通天的神話夢想[38],因而「五色石」對古人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鎮物價值。銅錢是我國古代流通的貨幣,同時也是古代「壓勝」(古代用符咒來制伏對手的一種巫術)的必備物品,常用於建築營造、歲時節令、宗教信仰等活動時供奉、饋贈、佩戴、紀念、賞玩、占卜等,寄託古人渴望消災、辟邪或崇尚吉祥、富貴、多財、功名和美的願望或意念[39]。紫禁城古建築寶匣內銅錢多印有「天下太平」字樣,寓意古代帝王對驅邪避災、國泰民安的祈盼。中藥是我國傳統醫學藥材,此處寓意祛病延年。鎮物中的佛經文本被古人認為有「靈性」「善惡報應」等神性特徵,如唐臨所著《冥報記》之《卷中》部分載有「男女六十餘人。一時溺死。由此可知,鎮物中的佛經是鎮妖驅鬼的「保護符」。
3.3 祭祀與“合龍”
寶物盒的合龍儀式屬於祭祀活動,即透過一定的禮儀形式來表達對神靈或祖先的敬意,祈求得到護佑。祭祀活動在古代極受重視,如《左傳·成公十三年》就載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即把祭祀和戰爭當作國家大事對待。在清代,祭祀活動可分為大祀、中祀和群祀,其中圜丘、方澤、祈穀、太廟、社稷為大祀,天神、地只、太歲、朝日、夕月、歷代帝王、先師、先農為中祀,先醫等廟,賢良、昭忠等祠為群祀[40]。易知,紫禁城古建築「合龍」儀式屬於中祀等級。一般而言,祭祀用具包括祭品、祭品、祭服,而寶物箱、鎮物均包含上述內容。從祭品內容來看,我國古代祭品用品種類繁多,肉類、糧食、玉、絲綢等物品均能作為祭品。如《遼史》卷34《兵衛志》載有“以青牛白馬祭告天地、日神”,《欽定大清會典》卷152載有乾隆年間壇廟祭祀“用黍二石九鬥二升八合,稷四石二斗四升,稻十石四斗七升”,《週禮·春官·大宗伯》載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180則載有“每歲額用郊祀制帛,青色十有二端,黃色一端,青色告祀祝帛二端」等。上述糧食、玉、絲綢的保存時間相對於肉類要長,因而在古建築合龍儀式的祭祀活動中,與「五金」、銅錢等其他鎮物一起被封於寶箱中,既為鎮物,又是長期的祭品。從祭器角度來看,其為盛裝各種祭品的器物的總稱。我國古代的祭祀活動中,祭品材料有陶、銅、木、瓷、玉等,形式有爵(酒器)、簋(盛放糧食的圓形容器)、豆(盛放食物的容器,像高腳盤)、俁(四腳方形盤)、尊(酒器)等[41]。而寶匣亦可認為是一種祭器。由於寶箱要長期埋設於正脊內,基於長久保護角度考慮,寶內的「祭品」被封裝保存是極為必要的。從祭服角度來看,祭服屬於禮服[42]。我國自古以來非常重視在祭祀時期穿禮服,以表莊重之意,如《週禮·春官·司服》載有「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在清代,隨著祭祀等級、規模、時節和場合等情況的不同,皇帝會穿戴不同的服飾來行祭祀之禮,以體現虔誠之心。由此可知,紫禁城古建築合龍時匠作首領須「披紅簪花」、官員須「穿朝服」等為祭祀時禮節所需,以相應於隆重、莊嚴及對「天神」敬畏的場合。
此外,從參與祭祀人物來看,「未婚男工」進行具體的「合龍」操作,有著特定的文化內涵。古人把未成婚的男女稱為童男童女。童男童女一般年齡小,思想處於啟蒙階段,易於接受「天神」教化。我國在古代就有童男童女參與神祀活動的記載。如漢代司馬遷撰《史記》之卷六《秦始皇本紀》載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麥積山石窟的第123窟有西魏時期「童男童女」塑像,有分析認為這是利於佛祖「誘開童蒙」做法,以利於教化開悟眾生[43]。現代社會的一些民俗祭祀活動,如廣西賀州黃洞村還盤王願儀式,童男童女是主要的參與對象[44]。紫禁城古建築“合龍”儀式中,僅用童男進行“合龍”,不僅包括上述便於天神教化的思想,而且還包含著古代的陰陽理念。古人認為萬事萬物如天和地、山和水、男和女、雄和雌、上和下、東和西、白與黑、神和鬼等都存在陰和陽的對立統一關係,《易經·係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即為此意義。紫禁城古建築屋頂合龍,實際上是人們希望透過神靈來驅趕鬼魅。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論衡·論死篇》認為「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45],即鬼屬於陰氣,需用陽氣來「鎮」。從與天神呼應的人間代表角度而言,男性為陽,而童男可謂朝陽,不僅更適合於作為驅鬼辟邪的人間代表,而且其身份更有利於受到“天神”的賞識或認可。不僅如此,我國傳統祭祀文化中,多用代表陽氣的雄性動物作為祭品,如《搜神記》第68則《嚴卿》部分,舉行祭祀儀式需要用雄狗[46];又如現代社會中昆明谷律、團結兩鄉的彝族工匠建房,在破土動工之時就用一隻初鳴的雄雞給木匠「行奠基禮」[47]。綜上可知,未婚男工行「合龍」儀式,其主要原因是利於天神教化,利於用陽氣來驅趕邪魔。
4 結束語
基於紫禁城內古建築屋頂寶箱、鎮物及合龍儀式的文化內涵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紫禁城古建築屋頂施工快完成時,主要文化習俗之一即為在正脊正中埋設寶匣,寶藏內裝有鎮物,並舉行「合龍」儀式。
2)寶箱埋設在屋頂正中位置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王者必居天下之中」及天下和諧的思想寶匣的位置、安裝及取出過程的稱謂都離不開龍,其主要原因在於龍具有集皇權與信仰一體的功能
3)寶箱中的鎮物種類豐富,且均有祈福或驅邪的精神內涵;每種鎮物數量多用“五”,主要原因在於“五”寓意了古人的宇宙觀。
4)寶匣的「合龍」儀式是我國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內容,鎮物、寶箱及禮服可分別對應於祭品、祭品、祭服;未婚男工易於接受神教化且陽氣更足,因而是行「合龍」祭祀禮儀的主要執行者
痞客邦部落格後台 https://bit.ly/30nav5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