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圓環的于右任銅像還記得嗎?敦化南路、仁愛路曾經長這樣 | 報時光
仁愛圓環的于右任銅像還記得嗎?敦化南路、仁愛路曾經長這樣 | 報時光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8NoXdWjg/
仁愛圓環最大 天母圓環最潮
陳芃╱台北報導
2016年11月25日
中國時報【陳芃╱台北報導】 最知名的建成圓環即將走入歷史,但台北市其實仍有數十個圓環,其中以仁愛圓環面積最大,而天母圓環多年來發展出生活市集,成為地方特色。不過,因為部分圓環的設計容易讓汽、機車流交織,甚至發生事故,一直以來民間也有主張廢除的聲音。 北市交工處表示,圓環原本能在不設置交通號誌的情況下,自然把車流分開,但台北市車流量太大,最後幾乎都要加裝號誌管控,或逐漸調整路型,像內湖成功、民權路口的圓環,就已簡化成類似十字路口的形式。 位於仁愛、敦化南路口的仁愛圓環,一度是亞洲最大的道路圓環,中華民國第一任監察院長于右任的銅像曾在中心處矗立30多年,北市府當年為整頓周邊空間,一度要把于老銅像搬到基隆,經過書法界人士請命,才改放國父紀念館保存。 仁愛圓環也是北市綠化程度最高的圓環,幾乎每年都成為台北燈節的展區之一,日前公園處也因應明年的世大運,設置以各種比賽項目為主題的綠雕。 中山北路和天母東、西路交口的圓環,多年來在地方商家努力下,穩定發展出生活市集,每到周末吸引大批人潮,在二手市集撿便宜、在創意市集找尋文創小物,或欣賞音樂演出,成為最有藝文氣息的圓環。 部分圓環被認為是「干擾交通」,像公館圓環存廢多年來受關注,議員李新和當地里長都曾說圓環易造成交通阻塞、騎士摔車,主張廢除。不過交工處表示,評估圓環拆除後的交通狀況不會較好,甚至可能惡化,加上預計工程需花2000萬元,所以暫時不考慮。仁愛圓環最大 天母圓環最潮 https://bit.ly/49jIoYm
這是1972年的台北市仁愛路與敦化南路交界處的大圓環,你認得出照片中的方位嗎?
當時從這個角度仍可清楚見到右上角的仁愛國中校舍,畫面最右側的老爺大廈則正在興建中;老爺大廈位於仁愛敦南圓環的東南側(地址為仁愛路四段110號),由華美建設董事長張克東起造,姚元中設計,矜功營造廠承造,1971年11月27日開工,1973年7月10日完工,工程造價約1,157萬元,為一棟地下2層、地上15層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共1座70戶。
右上方是仁愛路往東,隱約可以見到仁愛路北側正在施工中的國父紀念館(1972年5月16日落成,好巧,正好是我的生日),而1984年營業至今的雙聖冰淇淋仁愛店就在圓環的左上角。圓環中心的銅像是我國第一任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立於1966年),後來在陳水扁市長任內的元宵節燈會佈置時,銅像基座遭到破壞,於1997年遷移至國父紀念館的廣場放置。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LxAjef9g/
台北老照片─1975 年敦化仁愛圓環 - Webman 的網誌 - udn部落格
台北老照片─1975 年敦化仁愛圓環 - Webman 的網誌 - udn部落格
台北市仁愛路圓環
台北市仁愛路圓環俯瞰一景。仁愛路圓環為台北現代都會形象的指標,將敦化南路和仁愛路相扣在一起,敦化南路充滿著商業氣息,仁愛路則相映著林蔭大道。仁愛路圓環,素有都市過濾器之稱。圓環中央的銅像為我國第一任監察院長于右任。台北市仁愛路圓環|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3ZcGNyS
仁愛圓環以東的地區,舊時是一座名為大灣的陂塘,陂塘的邊界大約是以現在的安和路及延吉街為斜邊所圍成接近三角形的區域,以仁愛路為界,以北至忠孝東路的土地為陂心林家(林三勝公廳)所有,以南至和平東路一帶則為林安泰家族(後來搬遷至新生公園的林安泰古厝)所有。
陂心林家選擇在現址仁愛路上的富邦金融大樓蓋三合院,還聘請當時福建知名的建築師設計,石材及建材也都由福建運送來臺,後經改建,成了雄偉的四合院大厝,稱為「陂心厝」,直至民國60年左右,政府為了闢建仁愛路而將其拆除。林安泰古厝則於西元1827年建造完成,當時位在臺北市的四維路,民國66年闢建敦化南路時,把林安泰古厝拆遷到濱江街現址,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屋。
在日治時代晚期,陂塘的水幾乎已經放乾,那一帶的土地變成了爛泥田,只能種菱角;而這樣的田園景色,隨著時代的進步及變遷,逐漸發展為繁華的都市景觀。站在仁愛圓環,望著美輪美奐的摩天商辦,看著川流不息的車潮與人群,實在讓人難以想像,曾經的爛泥田,現今竟已變身為繁華熱鬧的精華地段!
仁愛圓環雖然總是車水馬龍,但望著綠意盎然的圓環景緻,卻總是讓人覺得停等紅綠燈的時刻是一種享受!最近,圍繞圓環的一圈鳳凰木正要開始綻放了,而這圓環中,有4棵珍貴的樹木-加羅林魚木正逐漸在嶄露頭角,它們正是大有名氣的台電魚木的後代唷!這是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採取台電魚木的枝條扦插繁殖而來,種植於仁愛圓環的四處綠島上,因為樹身不高,還不能像它的母株一樣造成風潮,但每年4月金黃色花球綻放時,總是吸引路人駐足觀賞,相信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愛花人朝聖的地點。
這座臺北市綠化程度最高的圓環,是高玉樹擔任市長時建築的,由臺灣工藝之父稱號的著名臺灣畫家/工藝家-顏水龍所設計,曾是亞洲最大的道路圓環,請問,你知道圓環中心處曾設置有一座銅像嗎?而你,還記得那是哪位名人的銅像呢?
其實,圓環中心所紀念的就是中華民國第一任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這座矗立於仁愛圓環30多年的銅像,臺北市政府在86年為了整頓周邊空間,而擬議遷往位在基隆巿中正公園旁,紀念以于院長為名的崇右企專。
此事件經媒體報導後,由2位臺大教授發起,號召臺北的書法團體及書法家們,希望銅像留存臺北市內,以紀念于院長對於文學及書法的貢獻。幾經波折後尋覓到最佳落腳之處-國父紀念館,因于院長曾追隨國父革命,且該處已有收藏其墨寶碑刻,經過與臺北巿政府都巿發展局多次的協調,也取得國父紀念館表示歡迎,並獲得崇右企專諒解,最終於86年底,定案將銅像遷往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碑林園區,並於民國87年4月,于右任先生120歲誕辰當周遷建於國父紀念館。
仁愛路的林蔭大道,出自顏水龍的規劃,有人說可能是以法國巴黎的凱旋門,以及香榭大道為構想所規劃的。綠蔭成林的仁愛路街道景緻為臺北都會增添了一種浪漫,也呈現出現代感外的愜意與舒適氛圍;在步調緊湊的都會生活中,不妨試著走進這條美麗的綠帶,想像置身於法國巴黎的香榭大道上,欣賞穿透樹梢撒落地面的陽光,聆聽偶爾傳來的蟬鳴鳥叫聲,靜靜地回憶它的舊時過往吧!
仁愛路變身趣史 六、七年級生都不知道的過往 https://bit.ly/3CPKrXZ
圓環成交通殺手?台北市三大車禍路口皆圓環 | 民視新聞網 | LINE TODAY
臺北仁愛路話古今 凡走過所留下的「足跡」(二) | 旅遊經 | LINE TODA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