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885湖西鄉菓葉村103號
菓葉村許氏家廟
許氏家廟坐落在菓葉村103號,作西朝東,與聖帝廟相鄰,格局亦相若。家廟肇建於乾隆26年(1761),於乾隆27年(1762)完竣。現在廟貌是民國62年(1973)興工,於民國64年(1975)竣工,並舉行落成祭祖大典。家廟正堂除奉祀入金始祖五十郎公及二世祖東菊圃、西菊圃神主外,另有九世至十四世祖任官者神位。而諸多匾額中,則以嘉慶2年(1797)許樂三所立之「好義為福」匾額最為珍貴。
-------------
菓葉社始祖許錦夫(世基)(1599-1664),係珠浦(深井頭)13世祖;天啟6年(1626)初遷潭邊,南明、永曆18年(1664)再徙菓葉。菓葉社另一始祖許團英(1678-1744),係珠浦(大前廳)15世祖;康熙晚期徙澎。目前擔任菓葉許氏家廟管理委員會主委許進強係菓葉(深井頭)許氏12世裔孫。按尖山社許姓係菓葉社許姓支系,其始遷祖許公(名諱不詳),乾隆晚期入贅尖山宋氏進。
文章來源、作者|蔡光庭老師
許姓開基祖為許錦夫、許國英,均係金門珠浦許氏一族,開浯始祖許忠輔後裔。許錦夫係長房深井頭13世祖,初居潭邊村,後徙菓葉村;許國英係三房大前廳15世祖,亦於康熙晚期徙菓葉。按菓葉許氏一族與龍門村、湖東村、許家村、南寮村、北寮村、白坑村、鎖港里、中西村、潭邊村、山水里、烏崁里、後寮村、瓦硐村、望安鄉、東吉村許氏均屬同宗。清初乾隆27年,菓葉即建有許氏家廟,供奉金門先祖,直至日治時期,澎湖各許姓聚落族人,每逢冬至,必群聚菓葉祭祖,當時祭品有十四頭半豬(大概每一聚落每一房出豬一頭,半頭豬祭典後,餐宴享用;望安鄉祭典完後,將牲豬用食鹽醃漬,再用船隻運回),後來因各村聚落自建祖廟,不復有此盛況;今僅許家村冬至仍到菓葉祭拜,只是一頭豬,改成一隻雞。按深井頭族人聚居家廟西側、南側,大前廳族人聚居家廟前(東側)菓葉許姓 https://bit.ly/4dT2EAX
-----------------
菓葉許家古厝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PUe84EUqM7bxtvB4/?mibextid=xfxF2i
陳坤厚《桂花巷》| 1987
● 《桂花巷》改編自蕭麗紅的小說,以澎湖閩南古厝實景與考究精細的服飾,重現日本時代台灣上流社會生活風貌,是陳坤厚導演的電影代表作。
剔紅 (陸小芬 飾) 老家的古宅,長年以來拍攝地點眾說紛紜、以訛傳訛,望安中社、湖西許家村都被誤傳為拍攝場景,淪為業者的宣傳手法,誤導觀光客。實際上該幕是在菓葉取景。
透過當地民眾協助,筆者找到當年拍攝的許家古厝,雖然歷經整修和前方道路拓寬,但旁側小徑和古宅格局未變,仍能辨識。
攝影指導:陳坤厚【走電影的人】# 684:菓葉許家古厝 陳坤厚《桂花巷》| 1987 ●... - 島國拾影 Island Tapestry | Facebook https://bit.ly/4dv5BIn
匾詞:好義為福
上款:欽命福建興泉永道署臺澎等處地方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加四級紀錄七次季 欽命福建水師提督軍門兼管臺澎總鎮府印務噶普仕先巴圖魯帶功加一等尋常加六級哈 福建臺灣府正堂軍功加三級紀錄十次遇 為
下款:職監許樂三立 嘉慶貳年陸月日穀旦
傳記歷史:本匾為季學錦(臺灣道)、哈當阿(水師提督)、遇昌(臺灣府知府)等為許樂三所立。許樂三,金門後浦人,有義行,《金門志》有傳。
好義為福-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 https://bit.ly/4fXyEG4
---------------
湖西鄉菓葉村許氏家廟位於菓葉村103號,許姓為菓葉村第一大姓,民國93年計有388人,佔全村總人數約46.2%,據蔡光庭老師調查:菓葉社(今菓葉村)始祖許錦夫(世基)(1599-1664),係珠浦(深井頭)13世祖;天啟6年(1626)初遷潭邊,南明永曆18年(1664)再徙菓葉。菓葉社另一始祖許團英(1678-1744),係珠浦(大前廳)15世祖;康熙晚期徙澎。許氏家廟坐西朝東,與舊聖帝廟相鄰,格局亦相若。家廟肇建於乾隆26年(1761),於清乾隆27年(1762)完竣。現在廟貌是民國62年(1973)興工,於民國64年(1975)竣工,並舉行落成祭祖大典。家廟正堂除奉祀入金始祖五十郎公及二世祖東菊圃、西菊圃神主外,另有九世至十四世祖任官者神位。而諸多匾額中,則以嘉慶2年(1797)許樂三所立之「好義為福」匾額最為珍貴(郭金龍等撰述、施添福總編纂,《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2002)。菓葉村許氏家廟 - 澎湖島嶼生活記憶 https://bit.ly/4cImlKF
-----------------------------
公告資料
類別古蹟 級別縣(市)定古蹟 種類寺廟
臺灣有三座金門舘,分別位於艋舺(萬華)、臺南安平及鹿港。金門舘主祀蘇府王爺,為金門人士及福建水師所祭祀的神祇。
嘉慶年間,信士供奉蘇府王爺神祇自臺灣府城經鹿港,將神像留在此地供奉。鹿港金門館之前身為浯人許樂三所居屋宇,在乾隆51年(西元1786年)前既有,許氏為平定林爽文之亂之大將福康安之幕佐,福康安率大軍平林文爽之亂時,金門舘之位址即為幕佐辦公及居住所在。乾隆52年(西元1787年)林爽文亂平,或曰神祐平亂,因而水師官兵謹奉之蘇府王爺信仰在鹿港日益興盛。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安平水師左营遊擊一員移駐鹿港,隨營移防眾多金門鎮之营兵,遂有建舘祀奉之迫切與必要。嘉慶10年(西元1805年)鹿港士紳許樂三命其子薄賣房舍,改建成金門舘,做為蘇府王爺的廟宇。金門舘原名「浯江舘」,在禮制上為祀奉蘇府王爺之廟宇,而空間使用上則是水師班兵「伙舘」之功能,許樂三敬獻「浯江舘」匾,今懸掛於正殿。
道光11年(西元1831年)金門舘因年久失修,由鹿港遊擊溫兆鳳發起重修,同年鹿港左營遊擊劉光彩抵達鹿港任職,再倡議重修,並得到士紳的捐資,此次重修共募得1800餘元。金門舘自道光12年(西元1832年)2月動工,道光14(西元1834年)年4月完成修復。並聘請金門籍「開臺進士」鄭用鍚擔任總理,參與金門舘的重修,工程完成之際,鐫刻「重修浯江舘碑記」,而倡議重修的左營遊擊劉光彩,則敬獻「過化存神」匾,目前懸掛於正殿。
道光28年(西元1848年)彰化地震,金門舘廟宇受損,咸豐5年(西元1855年)進行重修。此次的重修,得到水師軍隊參與捐資,重修完成後,鐫刻石碑於拜殿牆面,是廟方的重要文獻。
日治時期,金門舘曾於明治41年(西元1908年)局部重修。光復後,民國61年(西元1972年),曾有一度重修,由舘內贈匾「宏揚先緒」匾可資證明,於民國64年(西元1975年)由管理人卓神保發起重修正殿、廟房與三川殿。民國83年(西元1994年)6月由政府進行古蹟修復,並保留三川殿龍虎堵等舊有彩繪,其餘彩繪則由臺南陳壽彝、潘岳雄及和美陳穎派匠師施做,完成金門舘的廟宇彩繪。民國88年(西元1999年)金門舘舉行安座慶典,民國89年(西元2000年)10月25日經指定為縣定古蹟。
公告
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00-10-2589彰府民宗字第202916號變更/修正2022-04-01府受文資字字第1110115608號名稱誤繕變更/修正2022-04-18府授文資字第1110135443號公告範圍誤繕
公告公文鹿港金門○891025.pdf
鹿港金門○1110418.pdf
鹿港金門○1110401.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理由鹿港金門舘建於乾隆52年(西元1787年),在鹿港早期移民社會中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與地方發展息息相關,鹿港金門舘兼具「廟宇」、「同鄉會」、「清朝水師游擊隊」三種功能之建物,有其歷史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
所屬主管機關彰化縣政府
現況地址
縣市行政區地址
彰化縣
鹿港鎮
金門街54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彰化縣政府
聯絡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聯絡電話:04-7292201
聯絡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地籍資料鹿港金門館-地籍圖資料111.pdf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彰化縣 - 鹿港鎮 - 鹿盛段 - 44私有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鹿港鎮鹿盛段44地號,面積622.28平方公尺。
所有權屬
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私有
金OO
管理人/使用人
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鹿港金門舘管理委員會
外觀特徵金門舘外觀為典型的閩南風格建築,尤其以泉州風格為主。廟宇外觀典雅,裝飾較為簡單,以藍色為廟宇的主要色彩。金門舘之平面格局,大體而言為兩進三開間兩護室之「街屋型」廟宇,即第一進為三川殿,拜殿與正殿組成第二進,左右各有廂房,而三川殿及正殿左右次間均作提供住宿之房室,相對縮窄祭祀之空間,拜亭則相對寬敞,作為提供進餐或交誼的活動空間。整座建築由各進之牆面相夾形成縱深式發展,其格局不似廟宇,卻與本島長形街屋之格局類似,此或與金門舘之前身為許樂三所居之屋宇改建為伙舘之變遷有關。其中有兩點與臺灣常見之中型廟宇有相不同之處;其一房室之設置往往皆設於較次要的位置,金門舘則在三川殿與正殿兩側各有房室一對,以供班兵移防候船暫居。因此三川殿與正殿的空間就相對地減小,整座廟宇內,拜殿成為最開曠的有頂空間,這在本島中型廟字實屬罕見。其二金門舘之三川殿中路,於後三架楹下方原設有屏門,平常僅由兩側通行。此種型式不見廟宇格局,卻偶見於四合院民宅之門廳空間。此屏門之設置,蓋因金門舘一為許樂山所居之屋宇改建,另則作為班兵伙舘駐紮之私密性需求。
金門舘之屋面皆屬單簷式,其中三川殿與拜殿於硬山屋面上施作三川脊。正殿雖亦為硬山頂,但屋脊則為單翹脊。兩廂部分較為特殊,其屋面由牆垣頂部向內傾形成單斜式。在脊飾方面,正脊為主要的重點。三川殿正脊中段有「雙龍搶珠」脊飾,並有許多植物紋樣之剪黏。拜殿正面之脊飾較多,正脊中段之左右兩側為魚龍,中央為葫蘆飾,剪黏部分則為繁複的植物,垂脊部分之裝飾亦較三川殿為多。拜殿陰坡面之脊飾則顯得較為平淡。正殿屋面之脊飾為金門舘中最美為樸素者,無剪黏裝飾,僅以鏤空花磚置於脊垛。脊飾之外,金門舘屋面之瓦當與滴水上都雕有不同紋樣。金門舘牆垣為磚砌,臺階多為唐山石所構成。
三川殿為三開間的建築,正面為格扇,格扇上段的「花心」採線條簡單的直櫺,下段的「裙版」則以螭虎圍爐為裝飾。三川殿的龍虎堵以彩繪方式呈現,白色的牆底,繪上黑色的線稿,對比搶眼,這種作法在臺灣的寺廟相當少見,兩旁木牆也是以彩繪方式繪成龍虎相對,龍虎的姿態生動有力,展現出神獸護廟的氣勢,是金門舘先前重修所保存下來的古老彩繪。現今的門神為潘岳雄所繪,色彩鮮豔,門神神情莊嚴有英氣。
整體而言,鹿港金門舘之建築構造為典型的閩南系,尤其在泉川人聚集之鹿港,更表現了大量的泉州風格。
室內特徵金門舘在大木作方面,三川殿為七架穿斗式構架,內外各出挑一架;拜殿則為六架捲棚抬樑式構架上覆硬山頂,內外各出挑一架;正殿規模最大,為十三架穿斗式構架;兩廂部分則為四架捲棚抬樑式構造,單斜上方施作暗厝之構造。金門舘傾向住宅之形制格局,其在廟柱的象徵意義上較不強烈,全舘並無使用龍柱,而全採用尊卑等級次高之圓柱,研判其原始格局為許樂三所居之屋宇改建而成有關。三川殿與正殿在隔開明暗間的壁上皆有落柱使用穿斗式之構造作法,此兩部分之支柱較多,而柱徑亦粗。拜殿四點金承擔大部分重量形成抬樑結構,為二通四瓜六架捲棚棟架。金門舘中之雕花以拜殿最為複雜,三川殿次之。正殿則僅補間鋪作下緣有雕花材,通樑則緊接壁體,下緣未置隨木。三川殿施有細雕之托木,但通樑下緣雖置有隨木,卻無雕刻。拜殿較為華麗之小木作之裝飾重點有飛魚、虬龍造型之托木,二通樑及月樑下緣之隨木皆施以細密的鏤雕。
金門舘的鋪面,三川殿於整修後恢複尺磚斜鋪、拜亭與正殿則保留後期施作之六角磚形制。中庭的鋪面則為四邊斜四十五向中心集中式,與焦點處形成「卍」字作為核心,取其「人丁興旺、萬年長壽」之意,並有引導四方來者同聚於此之隱喻。
金門舘內部正殿的四面牆堵彩繪為陳壽彝的作品,四面牆的故事題材為四聘,分別是三顧茅廬、堯聘舜、成湯聘伊尹、文王聘太公。四聘為臺灣廟宇裝飾中相當常見之題材,其意涵代表聖德明君禮賢下士聘請賢人之意,有引人懷古思齊之意。此四聘圖像雖為民國88年(西元1999年)重修所新繪,但不減其藝術價值,人物表情生動,服飾皺褶等細節處理得唯妙唯肖,為陳壽彝的傳世之作。
舘中有其他重要的歷史古物,如門額上「金門舘」,應立於清末改名時;嘉慶10年(西元1805年)許樂三建舘時落款的「浯江舘」匾,現懸掛於正殿門楣上;道光14年(西元1834年)左營游擊劉光彩敬獻「過化存神」匾,亦保存於正殿中,為金門舘內最古老的匾額。另外,「重建浯江舘碑記」石碑記錄金門舘重修過程,是由當時負責監造的金門籍進士鄭用錫所立,另外咸豐5年(西元1855年)再次重修時刻立的「捐題緣金碑」,皆為研究廟史的重要史料。
現 狀民國89年(西元2000年)編列為縣定古蹟,於民國111年(西元2023年)完成修復工程。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正進行「彰化縣縣定古蹟鹿港金門舘修復工程」,建議施工單位務必遵守工地公共衛生安全管理,並按圖施工,避免發生損及文化資產價值之情事。
2.管理單位待修復啟用後應定期檢視電線、用火管理等完善管理維護計畫,並避免易燃物於用火設備旁;使用時應避免損及建物本體。
參觀類型不開放參觀
開放時間目前正在進行內部整修,不對外開放。
是否收費否
相關網址彰化縣政府旅遊資訊網-鹿港金門館
鹿港金門舘|文化資產查詢|彰化縣:文化資產網--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SZItJy
鹿港金門舘|文化資產查詢|彰化縣:文化資產網--國家文化資產網
金門舘自道光12年(西元1832年)2月動工,道光14(西元1834年)年4月完成修復。並聘請金門籍「開臺進士」鄭用鍚擔任總理,參與金門舘的重修,工程完成之際,鐫刻「重修浯江舘碑記」,而倡議重修的左營遊擊劉光彩,則敬獻「過化存神」匾,目前懸掛於正殿。菓葉村許氏家廟 https://bit.ly/3yFbkfx
鹿港金門館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是清代的班兵伙館[2]:14,同時供奉分香自金門東門內校場觀德堂的蘇府王爺[註 1][1][3]:6,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10月25日公告為古蹟[4]。該建築原為許樂三的宅邸,後來此宅在清嘉慶十年(1805年)時薄賣改為浯江館,後來最晚在清末時改稱金門館[3]:31。
而金門館所在的地區,原是水師汛與理番同知署等官兵居住區,所形成的街廓型聚落與附近並未有血緣淵源,類似後來的眷村[2]:28。而除了在鹿港有金門館外,在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與安平(臺南市安平區)亦設有金門館[2]:47。
沿革
「浯江館」匾額
鹿港金門館在清末之前原稱「浯江館」,本為仕紳許樂三的宅邸,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前已存在[註 2][3]:11。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福康安率大軍自鹿港登陸處理林爽文事件以及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安平水師左營遊擊一員移駐鹿港後,鹿港增加了不少來自金門的兵丁,遂有建館並奉祀其神祇蘇王爺之需要[2]:12。嘉慶十年(1805年)許樂三遺命其子將住居薄賣改為浯江館,但並非只有金門人士可在此休憩,〈重建浯江館碑記〉便提到說「故凡官兵斯鎮及弁丁輿夫、彼都人士,無不憩息其間」[3]:11。
道光十一年(1831年)時,鹿港遊擊溫兆鳳倡議重建,但未動工便陞任艋舺營參將,後來繼任的劉光彩[註 3]繼續倡議,該工程由鄭用錫擔任總理[註 4],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動工,道光十四年(1834年)四月落成,耗資2600銀元[1][3][2]:14。此次重建工程有劉光彩的〈重建浯江館碑記〉為記錄,且附有捐題碑[2]:15。由碑文之記載可以發現,當時捐款贊助的將兵全是水師,而且範圍遍及今天的臺南、澎湖、鹿港、萬華(艋舺)、淡水(滬尾),而且絕大部分並非金門人,故學者卓克華認為金門館雖冠以「浯江」或「金門」二字,但其實不只是金門會館而是水師會館或水師伙館[2]:17、18。此外卓克華指出,此次金門館的重建,表面上是因為棟宇摧殘,但其實另一個目的是為了解決班兵運配的問題,使金門館可以作為班兵在等候船隻時短期居留的場所[2]:25。而這次的重建,大致奠定今日的廟貌[2]:49。
清咸豐五年(1855年)再次重修,一說是受到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彰化地震影響之故[1],另一說則認為此次重修並未動到主體建築,而是金門館擁有的店屋[註 5]與廟旁邊室,並新建劉光彩的祠堂[3]:31[2]:37。同治年間據說又有重修過一次[註 6][3]:31。此外約在咸豐年間,浯江館可能已經改名成今天的「金門館」,光緒年間「金門館」之名已正式出現在文書上[2]:48。
日治時期,根據大正年間的《寺廟臺帳》,金門館曾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於管理人郭文獻倡修下募集400餘金進行重修[2]:40。此外《寺廟臺帳》提到金門館過去因治病靈驗而有眾多信徒,且金門移民信仰深厚,但由於後來當地移出者多,靈顯事蹟少,導致信徒日益減少[2]:43。
二次大戰結束初期,金門館的信徒侷限在龍山寺附近的30多戶人家,香火不盛[2]:44。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一度重修,且有當時的金門縣長郝成璞贈「宏揚先緒」匾[2]:44,卓克華據此推測此時金門館可能已經和金門祖廟有所往來[2]:45。三年後(1975年)管理人卓神保發起重修,修復正殿、廟房、前殿等處[1][3]:30[2]:45。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6月再次重修並在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9月1日舉行安座大典[1][3]:30,期間金門館組成奠安香火隊回到祖廟金門新頭伍德宮祭拜[2]:45。
建築
金門館為兩進三開間的建築,坐北朝南,與鹿港其他寺廟朝向河口的布局不同[3]:43。此外金門館與一般寺廟不同,在三川殿與正殿兩側皆設有房室,供班兵移防候船暫居[3]:51。
祭祀活動
根據咸豐五年(1855年)重修的捐題碑,可知當時金門館的祭祀活動有農曆四月十二日的「王爺聖誕」、七月十二日的普渡「增普」,此外在八月廿二日還會慶祝「劉協臺華誕」以感念劉光彩之功績鹿港金門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6WlkgO
萬華「金門館」現由始建人王士仁的第四代裔孫王來蓮、高清美夫妻負責管理。 (縣府駐台新聞連絡人陳永富提供)
台北市萬華區遊客熙來攘往的「剝皮寮」古市街景區旁,有一座「艋舺金門館」隱身於廣州街81巷內,這座不起眼的小宮廟,始建於清咸豐7年〈西元1857年〉,至今158年歷史,它供奉金門「蘇府王爺」,乃清末移調至艋舺的金門水師所建,歷經清朝、日據、民國時代,曾三度遷建,連結金門與台灣的民間信仰,一度也是赴台打拚的金門人聚會暫居所。
台灣目前有三座「金門館」,分別位於台北艋舺、台南安平及彰化鹿港。金門館主祀蘇府王爺,為金門人士及福建水師所祭祀的神祇。最早創建、規模也最大的鹿港金門館,建於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是清代的班兵會館,同時供奉分香自金門東門內校場觀德堂的蘇府王爺,並兼金門會館。於民國89年10月25日公告為古蹟。
晚了70年興建的「艋舺金門館」,是台北唯一從金門迎奉來的神明廟兼同鄉會館。經3度遷建,現址僅占地十多坪,主祀蘇府王爺,配祀觀音佛祖、五營兵將及謝、范二將軍。王爺誕辰跟金門城隍爺一樣,也在農曆4月12日。萬華「金門館」現由始建人王士仁的第四代裔孫王來蓮、高清美夫妻負責管理。
據該會考據:乾隆51年林爽文發難,聲勢浩大。清廷派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統率十萬大軍,並由金門提調水師左右兩營來台平亂,水師官兵由金門「伍德宮」恭請蘇大王〈蘇永盛〉神像護軍渡海,遂於台灣建廟立祀。當時金門人王士仁等奉調戍守艋舺為兵,駐紮於艋舺兵盤埔、亦名營盤埔、俗稱協右,即今龍山國中校址。王士仁等兵勇就在營旁建「金門館」,以為共伙及祀奉蘇府王爺,並聯誼金門人之所。至民國前17年〈1895〉,清廷割台予日本。民國前13年,日本買充該廟址為日本警官訓練所,金門館被迫遷到蓮花池街。台灣光復後,廟地被徵收建老松國小,又再遷至廣州街81巷4弄3號現址。
艋舺金門館的設立,有一則民間傳奇故事。據台灣歲時小百科記載︰艋舺金門館是由金門的王氏人家移奉來台,最初僅祀王家,及至光緒某年間王爺化身成人至市街購買祭典用品及建材若干,成交的時候,王爺忽然失去蹤影,商家所收到的金錢也變成金紙,所購的物品更是神奇的跑到王爺神像前,經王氏人家擲筊請示,謂需建廟奉祀,乃集資建「金門館」祀奉。不過此屬鄉野傳說,與清代、民國的台金蘇府王爺相關文獻有很大差異。
另有一說,指艋舺「金門館」蘇府王爺,乃從鹿港「金門館」分香而來。此說,王士仁的第四代裔孫王來蓮並不認同。他表示,艋舺金門館蘇府王爺確從金門〈金湖鎮〉伍德宮迎奉而來。由於金門館有特別的金門與台灣民間信仰香火傳承,台灣著名的歷史學者林衡道教授,生前就常帶領民俗或學生社團參訪艋舺金門館,細數一百多年前,金門神祇與兵勇渡海來台的故事。
可惜當年建廟後,王來蓮的曾祖王士仁即奉調回金門,留其曾祖母在台,爾後因台金交通往返不便,與金門族人漸失聯繫;建廟兵勇後代也分散疏遠,艋舺「金門館」附近,現在也少有金門人居住了。金門日報全球資訊網 -大台北小宮廟艋舺金門館走過風華歲月 https://bit.ly/46VEnb6
「金門館」奉祀福建省同宊縣東南海中浯洲嶼(現為福建省金門縣金湖鎮)「伍德宮」出祖之神祇。主神名-蘇永盛,係唐開元恩主牧馬侯陳淵之參謀。…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發難,聲勢浩大。清廷派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統卛十萬大軍,並由金門提調水師左右兩營來臺帄亂,水師官兵由「伍德宮」恭請蘇大王神像,護軍渡海,遂於臺灣建廟立祀。
「艋舺金門館」由金門人王士仁等奉調戌守艋舺為兵,駐紮於艋舺兵盤埔,亦名營盤埔,俗稱協右,即今龍山國中校址,王士仁等兵勇就在營旁建金門館,以為共伙及祀蘇府王爺-蘇永盛,並聯誼金門鄉人。西元一八九五年(民國前十七年)清廷割臺予日本;民國前十三年,日本買充該地為日本警官訓練所,金門館只好遷到蓮花池街,後廟地被徵收建老松國小,乃再遷於現址。
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81巷4弄3號
電話: 02-23062270
主祀神明: 王爺
對主祀神明的稱呼: 蘇府大王
金門館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https://bit.ly/4dwNz8l
關於蘇府王爺的身份由來,後學曾聽過的版本:
金門新頭伍德宮
其大王蘇府王爺為唐代開浯恩主牧馬侯陳淵的參謀將軍蘇永盛,其中邱、梁、秦、蔡四位王爺均為蘇永盛將軍的麾下,五人義結金蘭,共同輔佐陳淵開發浯島(金門)。
台中西屯港福宮
相傳蘇府三位王爺為宋末時的蘇正輝、蘇文良、蘇豹三兄弟,因重君愛民,受冊封為王,目前台灣鹿港、大陸泉州均有供奉。
雲林褒忠泰安宮
據聞其身份為蘇秦,東周洛陽人,幼襲鬼谷子,精研姜太公陰符兵法。學成官拜六國宰相,慎靚王四年為齊大夫派人弒害。唐朝貞觀年代突厥兵亂,蘇府千歲顯靈救世,世人為回饋神恩,立廟於長安、兩廣、閩浙間沿海,香火鼎盛。
台南後壁隴西府
傳說蘇王爺名叫蘇定芳,是本地人,後來到大陸投軍,成了大將,死後變成神。在日本時代,神像被丟到急水溪,流到鹿港,被撿起來供奉,後來才回到了白沙屯,因為很靈,所以和其他一些神明供奉在神壇,再建了這間廟。
屏東東港鎮海宮
其蘇府七代巡,俗姓蘇名德良,字子文,生於隋煬帝大業八年(西元六一二年)山西武邵人氏,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時遇地方匪寇作亂,民不聊生,蘇王爺乃號召十二兄弟,為民除害,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同年九月十六日陣亡,太宗褒封為十二尊王,代天巡狩。
再補充一則說法..
鹿港澎湖厝裕安宮(開台蘇府二王爺)
據該宮沿革誌上所述,其奉祀之蘇王爺乃商朝(紂王)年代冀州侯蘇護,後受姜子牙封神為東斗星君(蘇神王),因靈感顯赫,濟世救人,受玉帝敕封為「代天巡狩大總巡」。趙匡胤(宋太祖)之後裔趙氏於明朝年間(西元一三六八年),從大陸杭州恭請蘇王金尊定居於金門縣,屢著靈蹟,受官方尊為福建水師金門總鎮護營神,奉祀廟宇鼎盛,蘇王顯相神示善心人士,海上將漂來二塊神木前往撿取雕刻,以蘇為首的"蘇、邱、梁、秦、蔡"五尊王爺金尊奉祀於伍德宮,奉旨濟世佑民,此伍德宮乃是金門縣最具歷史之古廟,也是蘇府大、二、三‥‥‥等王爺之別也。
Ps.據說金門館之蘇府二千歲,乃是自澎湖厝裕安宮(宣稱是"開台蘇府二王")迎請過去的,至於十月初十日並非是蘇王爺原始的聖誕正日,而是當初蘇王渡台開基的紀念日。
台中縣大雅鄉勝興宮蘇府千歲之事蹟
蘇府王爺,生以唐代,姓蘇名振輝,福建省漳州府樂安城人氏,幼時勤讀四書五經,官拜翰林院監考進士,入朝做三省按君,掛帥出巡,七省按察院管轄七省,專辦無頭公案,文官掛武帥,統三百六十五萬軍,粉面掛帥,是官拜三省按君,黑面是受大唐天子所封,昇道掛帥,七省按君,帶二、三弟出征,為國盡職盡忠,帶有尚方寶劍先斬後奏,做事基本職務,依公理審案,是一位清官,專辦陰陽職務,來台由海岸起水,二王爺姓蘇名良,三王爺姓蘇名文豹。蘇府大二三王爺,正氣座以乾坤,忠義沖以日月,扶唐興唐,蓋世功勳,三曹整備,誕登大寶,威鎮陰陽,普渡三曹,不求富貴,千古流芳,果證萬世,代天巡狩之職。 天運乙未年降筆勝興宮
中縣勝興宮三位蘇府王爺誕辰:
農曆四月十二日蘇府大千歲聖誕, 農曆十月初十日蘇府二千歲聖誕,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蘇府三千歲聖誕。
這間勝興宮的三位蘇府王爺,感覺與鹿港奉天宮的系統很相似,而且其聖誕祭祀也幾乎相同,但在王爺的身份年代,以及神尊造型卻有差異。
大雅勝興宮的三位蘇府王爺,如上面所述,皆為唐朝人氏,且有姓也有名。而鹿港奉天宮系統,則只知姓蘇,不知其名,據傳降生於明朝福建泉州,曾是天庭的主理判事,玉帝駕前的文判。
在神尊方面,鹿港奉天宮的三位蘇府王爺,皆是黑面長鬚,大王爺為文官裝束,腳踏金獅,二王爺造型則高大威武(因此其神像也比大、二王要大一些),屬武將裝束,至於三王爺則是兼具文武裝束,腳著繡花紅鞋,身材與大王爺相似。而大雅勝興宮系統,三位蘇府王爺神尊造型,也同樣是黑面長鬚的模樣,大王爺為文身,但二王爺為文武身,頭戴王帽,三王爺,是武甲身,大眼圓瞪,面容威嚴,頭戴帥帽。
鹿港奉天宮之分靈--台中應天宮的版本,僅供參閱。
蘇府王爺,源於明朝十五世紀,永樂宣德年間。先賢蘇府王爺降生於明朝福建泉州新安鳳頭北人氏,生有奇才,在戚繼光幕內,官居佐職為平倭寇有功,歷任江西、河南、金門諸縣尹,以愛民明教政績優越,朝庭決以其賢明廉正乃是國家賢臣良才,內調擢陞人閣為相,蘇王爺,當時有結義三兄弟(即現在所稱蘇府大二三王爺)同時上京赴任,途中宿於泉州客棧,是夜聞有上天下降五瘟神化身投宿在客棧隔鄰商議,談起漳泉民眾珍暴五穀,不敬天地,無分五倫,上天降禍,罰瘟疫之劫。王爺才知漳泉萬民大禍臨頭大驚,欲救萬民始終無策,決心以身代萬民之罪承受天譴,隨即留書給客棧主人,令其勸化萬民,爾後向善孝敬天地,珍惜五穀,又書一封托五瘟神轉奏天庭,王爺是夜,見機奪取五瘟神之瘟疫藥菜服下成仁,五瘟神一時措手不及,只好將其留書奏上天庭。玉皇大帝憫惜其至誠至善。隨即赦旨漳泉萬民之罪,又敕召蘇王爺上天庭主理判事,蘇府王爺即俗稱玉皇大帝駕前文判,後來在明朝崇禎年間屢次在泉州沿海,象山、金門、舟山等一帶神靈顆赫,掃滅倭寇保衛社稜,保國保民,是時泉州紀總兵以事奏上朝廷,崇禎帝大悅,又查蘇王爺乃是前代賢臣,嘉其忠貞,追封「護國靈顯忠貞王文英殿學士」,從祀烈祠。
蘇府王爺乃是福建漳泉萬民恩公,神恩廣被受萬民感德,直到三百多年前,鄭成功平定台灣,隨軍遷移來台多數是福建漳泉民眾,當時台灣中部首要港口就是現在鹿港。乾隆時期盛極一時鹿港海島一帶住民,多數都是泉民來台靠海為生有一天該地漁夫下海捕魚,突然間氣候大變天地黑暗不見五指,不知回歸方向,此時茫茫海洋中發現一物隨海波浮,發出豪光燦爛在漁夫前面直行引道,漁夫當即謝天謝地將此物收帶回家。發現就是神像(此物就是現在蘇府王爺祖王金身),又在突然間神靈投於漁夫身上,指點其原為天庭玉皇大帝駕前文判,又批示詩言曰:「蔡公去祭忠臣廟,曾子回家日落西,此去金科脫了斗,馬到長安留四蹄」,將此詩言加以揣測,謹悉王爺姓『蘇』,並欲下凡台灣開基保國佑民,此為蘇府王爺奉玉旨,蒞台主持開基之始。
這純屬六腳蘇厝寮朝安宮的說法,蘇府王爺,名叫東波,二王名良,三王名文豹
Facebook https://bit.ly/4cACjXl
蘇王爺 金門新頭伍德宮蘇府王爺開基祖廟 | Facebook
王爺是眾多善男信女的最愛,王爺信仰是民間信仰諸聖諸佛中的總冠軍,且不獨在金門如此,在台灣地區亦然。尤在眾多姓氏的王爺膜拜裡,池、厲、蘇三位王爺穩居王爺信仰排行榜的前三名,其受歡迎,受崇祀熱度自不在話下,值此農曆四月十二日又將到臨之際,新頭村民莫不緊鑼密鼓為慶賀「伍德宮」主祀蘇王爺神誕而大張旗幟之餘,且讓我們先行一趟蘇王爺巡禮。
據︿伍德宮翻蓋沿啟﹀廟文記載,新頭村該宮奉祀的蘇、邱、梁、秦、蔡五位王爺,係跟隨「牧馬侯陳淵」於唐朝時抵金開疆闢土,化榛育莽,造福時人,因德澤廣被當地而被移民來金之人共同敬奉,並加以崇祀,因而傳留於今。所以「伍德宮」廟門古老石額上鐫刻有「文武同董」四字;清代時,伍德宮又領有與文、武寺廟同等地位的官例油香,其宏偉氣勢和崇高廟位於焉可見。此外,伍德宮內五位崇祀王爺(蘇王爺為最)因神蹟顯赫,賜福無數,更倍受信眾崇仰感戴,造就分爐遍布南洋群島,漳州、泉州、台灣、澎湖,以及金門地區的盛況。
蘇王爺神蹟傳說,文獻資料存記罕少,信眾卻津津樂道,屢加傳誦。
清文宗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廈門地區匪盜集結進犯金門,當時金門守軍薄弱,寡不敵眾,情勢危急。幸賴金城鎮東門里「觀德堂」(即昭德宮)內恭祀的蘇王爺乩示預告眾人,又要求大家嚴陣備戰,果然大舉殲滅匪盜,得保金門安度一次劫難。據被俘獲匪盜心有餘悸的供稱;當他們船隻抵達金門海岸,欲迎戰守備兵士時,竟見沿海兵馬密密環繞,防備森嚴,匪盜自知情勢不妙而低落士氣,而全面挫敗,此正是蘇王爺靈顯救化助民的一大徵驗。
民國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四三年)左右,離島金門因久旱不雨,又位居海隅,缺水危機立現,在苦臨天災幾無以為繼之際,不得不迎請新頭村蘇王爺駕臨金城鎮城區「浯島城隍廟」祈雨。但見萬頭鑽動,迎神行列由新頭村一路迤邐至金城,壯觀場景,前所未見。在乍做法事初時,赤焰烈陽不減,燠熱天候不變,直至長老提請蘇王爺再駕「浯島城隍廟」前接受膜拜敬祀時,豪雨驟降,狂注奔瀉,接連數月的苦旱頃刻紓解,蘇王爺體恤民情民心的慈悲懷想再次活現於信民的心版上。
水頭村中,有一個病入膏肓的十六歲青年是村人一位老者的獨子,老人不忍獨子撒手人寰,特祈請全鄉最靈驗的蘇王爺救助,蘇王爺為憐憫老人與獨子際遇,雖明知該青年僅有十六歲陽壽,小命該絕,卻仍遠赴大陸找尋同出生時辰的務農青年抵命,大陸被冤死青年家屬同時求助當地的王爺,後經玉皇大帝裁示將焚燒蘇王爺廟以示懲處。水頭村人得知,月夜圍守廟旁捍衛,且全村禁火。某日,突見狗進廟撒尿,村人怒以石頭砸狗,不意石塊碰撞廟牆竟起火燃燒,蘇王爺廟因而付諸一炬。
新頭村伍德宮與料羅村之間山丘,出產功效奇佳的「碗藥」,可製膏藥與做燒製瓷器佐料,只要金門居民誠摯禱祝,並依蘇王爺指示必能尋獲,但在日據時期,日軍曾出動大批人力仍遍尋不著,這是蘇王爺神蹟助我金門民眾的再次靈動故事。
西埔村「嶽帝爺宮」被倭寇炸毀,原奉祀三尊觀光佛祖亦下落不明。因信眾常見三把火光自嶽帝爺宮旁竄出,請示蘇王爺後,竟順利挖出原三尊觀音佛祖,於是在嶽帝爺宮原址起建妙香寺,主奉蘇王爺和該三尊觀音佛祖。
蘇王爺神蹟歷歷,雖多著眼於信仰的皈依或訴求為主要目的,卻是善男信女百傳不厭的王爺傳說,卻是神、人、廟三者交織匯聚的生活樣貌。金門日報全球資訊網 -蘇王爺傳奇 https://bit.ly/4ecWw71
料羅灣畔的「伍德宮」,是我一直想要拜訪的金門宮廟之一。理由很簡單,因為無論是到鹿港拜訪彰化縣定古蹟鹿港金門館,還是到台南安平拜訪安平伍德宮,甚至到艋舺金門館,都可以看見與新頭伍德宮中的蘇府王爺相關的事蹟。而金門本島的浯島城隍廟也與這裡頗有淵源 料羅灣岸蘇王祖廟-金門新頭伍德宮-北雁南飛-金門|痞客邦 https://bit.ly/46VFd7K
金門伍德宮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新頭村外濱海處的王爺廟,主祀蘇府王爺(蘇府千歲)。宮址所在相傳是金門南海岸四個風水靈穴之一的豹穴。此廟與金城鎮的浯島城隍廟也頗有淵源,且浯島城隍廟的主祀城隍爺也和蘇府王爺祭典同樣為農曆四月十二。
沿革
根據廟方碑文記載,該廟建於萬曆三年(1575年),相傳唐代將軍蘇永盛,因輔佐牧馬侯陳淵開發金門,功績卓著,後有功封王,死後,金門人為了感念他,乃建伍德宮奉祀。乾隆年間分香予澎湖白沙的岐頭鳳儀宮。
該廟曾於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原貌翻修。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決定擴建,於次年(2004年)完工。清康熙年間置金門鎮總兵時,尊蘇府王爺為護營神,之後這些軍人分駐台灣的台南、鹿港、艋舺和福建惠安崇武、興化等地,也把蘇王爺的分靈帶往新駐地奉祀,所以這幾個地方,都有奉祀蘇王爺的廟宇,且尊新頭的伍德宮為祖廟。
祀神
宮中主祀蘇王爺外,主龕從祀:邱王爺、梁王爺、秦王爺、蔡王爺、黃府將軍、水仙王、六姓府王爺、元帥爺、陳先生;兩側陪祀則是左祀:福德正神;右祀:王娘。
金門伍德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SWOVkA
新頭伍德宮與城隍爺淵源深 金門新頭伍德宮蘇府王爺開基祖廟 | Facebook
金門縣議會全球資訊網 - 新頭伍德宮與城隍爺淵源深 https://bit.ly/3AxEeyB
農曆四月十二日是新頭伍德宮蘇府王爺的千秋日,也是後浦城隍廟城隍爺的遷治紀念日;金門老一輩的人有此一說:有蘇王爺,就有城隍爺!
新頭伍德宮在農曆四月十日、十一日(昨天,國曆五月二十四日)、十二日舉辦為期三天的廟慶;昨天有遶境儀式,鑼鼓喧喧,爆竹烈烈,人潮沸沸。
據鄉老陳清南所述,金門縣有二百零六座廟宇,祖廟大多在大陸;不過,伍德宮卻是大陸和臺灣許多廟宇的祖廟。
鄉老陳宗元表示,他年輕時在酒廠工作,與舊金城的老人家常有往來,聽老一輩的人說後浦城隍與新頭伍德宮的蘇王爺有很深的淵源;據說,後浦城隍遷治的時間和地點,就是由伍德宮的蘇王爺乩示的。
陳宗元表示,老一輩的人流傳著一句話:有蘇王爺,就有城隍爺!直到如今,伍德宮蘇王爺團隊每年於四月十二日到後浦城隍廟熱鬧時,可以正身直入城隍廟,不必解劍或其他兵刃-這是其他神明所沒有的禮遇,因為「不怕官,只怕管」,很多神明到了城隍廟,必須側身入廟,而且必須「卸甲」。
根據陳宗元的解說,蘇王爺名為「蘇回文」,字「碧雲」,號「永盛」,是唐朝三百六十位進士之一。據說,城隍爺的香火原本沒有很盛,是蘇王爺為城隍爺擇時、擇地遷治;城隍爺的千秋日是五月十七日,蘇王爺以自己的千秋日「四月十二日」做為遷治日。
城隍遷治之後,廟門口有一塊地磚,香客只要一踏上去,會有匍倒狀,好像一進門就要被城隍爺的衙役打一頓殺威棒;後來是蘇王爺乩示將磚塊調整,並預言城隍廟會「慢慢興(盛)」。
據陳宗元的說法,新頭伍德宮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許多文獻卻只寫四百多年。早期,新頭民間祀奉蘇王爺只用金紙,後來改為紙糊,然後才有了木雕。
陳清南表示,不同於其他神明,蘇王爺是在金門開基;全金門有九間廟宇是以「蘇、邱、梁、秦、蔡」五王為境主神明,有二十五間廟宇陪祀了這五尊王爺。
他說,台灣的安平金門館、鹿港金門館、艋舺金門館,都主祀蘇王等五王;鹿港的五王又分爐到景靈宮、景福宮和裕明宮(澎湖厝)。
另外,大陸惠安縣的象崙伍德宮、惠安縣崇武鎮大乍村伍德宮、晉江巿東石鎮萬德殿、南安巿水頭村下貝護龍宮等,都是以金門新頭的伍德宮為祖廟;近年來,這些廟宇都會組團在四月十二日前回祖廟請火。
新頭伍德宮管理委員會的主委陳天柱和六姓府的乩童陳文獻表示,約六十七年前,蘇王爺曾經被當時的縣長迎請到城隍廟祈雨,並在青天白日之下,出現了及時雨。
昨天是廟慶的第二天,金門縣長李沃士、金湖鎮長蔡西湖、立法委員陳福海、金門縣議員李成義、洪允典、王碧珍、民政局長翁伸金、縣議會秘書長許丕贊等,也到廟裡上香。
李沃士表示,他住的古寧頭南山也有伍德宮,感覺很親切;他認為地方廟宇是金門人重要的精神支柱;希望神明保佑金門風調雨順,居民順利平安。洪允典、蔡西湖對伍德宮的印象是「很興」、「很靈」、「有求必應」。
李成義希望以信仰帶動發展,從新頭伍德宮到料羅順濟宮,能夠妥善的開發。
善男信女中,阿婆鄭雅波交代兒子要在神明面前拜十二拜,以示誠心,祈求健健康康呷百二。
年輕的媽媽陳淑惠帶著就讀中班的女兒去拜拜,她說小時候身上有病痛,靠的不是醫師的藥,而是神明的心理治療。 金門新頭伍德宮蘇府王爺開基祖廟 | Facebook
伍德宮的廟會昨天下午進入高潮,全境出動參加遶境;隊伍中除了伍德宮的神明、輦轎、蘇王爺和六姓府的乩童,還有夏興孚濟廟的鑼鼓隊、金湖太子會的金面、黑面、粉面(朱面)三太子、隨香的信眾等。法師陳金鑫表示,今天將有安門符、過布橋的儀式。金門縣議會全球資訊網 - 新頭伍德宮與城隍爺淵源深 https://bit.ly/3AxEeyB
蘇王爺聖誕 陸進香團訪新頭伍德宮
記者:董森堡 / 縣府報導 金門新頭伍德宮蘇府王爺開基祖廟 | Facebook
1060504d2 位於新頭的蘇王爺祖廟「伍德宮」兩岸馳名,在大陸與台灣地區都有不少分火的廟宇,大陸晉江市東石鎮型厝鄉梅江宮代天巡狩蘇府王爺進香團一百五十餘人特別趕在蘇王爺聖誕前,由大陸趕赴金湖鎮新頭伍德宮謁祖,一行人受到新頭鄉親與地方耆老們的熱烈接待與歡迎,氣氛熱鬧滾滾,同時也為兩岸的宗教交流紀錄再添一筆。
謁祖過程中,來自大陸東石鎮的進香團聲勢浩大,文藝隊、軍鼓樂隊與神輦等陣頭,遶行新頭全村,全程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新頭村的鄉親們也在家門口擺上香案牲果接迎神駕,向蘇王爺等神尊虔誠祝禱,祈求閣家平家、萬事如意。而金湖鎮民代表陳向鑫、新湖里長陳文顧、前鎮代林長鴻等人,也紛紛到場共襄盛舉。
從晉江遠道而來的梅江宮主委梅峰村長蔡英賀、副主委暨副書記蔡東列、副主委暨老人會長蔡清煥等一行人,不計路途遙遠,前來金門相互交流,連絡雙方情誼,這也是他們第二次造訪金門,對金門的熱絡人情味印象深刻。
伍德宮管委會主委陳鈞曹表示,新頭伍德宮在大陸有分香十多支,除大陸外,台灣也有眾多分香,每年均有眾多來自各地的參訪團抵金進香,為迎接從對岸遠道而來的這群好朋友們,晚上新頭伍德宮也將設宴款待。
金湖鎮代陳向鑫表示,新頭伍德宮在大陸與台灣均有分香、信徒眾多,抵金宗教交流頻頻,同時也帶來人潮,為金門縣與金湖鎮的觀光效益與經濟活絡有一定的助益!金門縣政府全球資訊網-蘇王爺聖誕 陸進香團訪新頭伍德宮 https://bit.ly/3AB3t38
台南市文化資產處與成功大學考古所於安平劍獅埕考古,挖掘清代金門館遺構出土。(圖源:台南市文資處提供)金門日報全球資訊網 -《浯事浯聞》臺灣金門館 一府二鹿三艋舺 道出金門百年遷台史 https://bit.ly/3WZRvay
「一府二鹿三艋舺」為清代台灣有三大港市。一府代表今臺南安平區與中西地段,二鹿是指今日彰化縣鹿港鎮,艋舺則在今日臺北市萬華區。這三大港市的形成反應出清代臺灣通商口岸繁盛鼎立的景象,也中可以看出臺灣是由南到北的漸進發展歷程。 而在這三個台灣發展歷史重要的港市都有【金門館】的設立。
一府的金門館
去年10月5日台南市政府發布一個重要的消息,由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挖掘安平劍獅埕,陸續挖掘出荷蘭時期大員市鎮街區、清代金門館遺構,堪稱台南400年歷史溯源重大發現,並期許2024年迎接台南建城400年之際,現地展示相關考古文物。
挖掘出土清代鋪面遺構,經比對史料,研判是金門館。金門館是清代實行班兵制度時,由輪流來台駐守班兵以部隊為單位建造,安平原有閩安館、提標館、海山館、金門館、烽火館等5處,目前僅存海山館。而這一挖掘出土更是對比出清代時期金門軍政上的重要性。
二鹿的金門館
而去年3月7日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彰化縣定古蹟鹿港金門館,因自然災害及生物因素逐漸損壞,彰化縣政府特地爭取經費辦理修復工程,閉館一年,原訂本年度3月竣工,目前修復工程已經接近尾聲,而今年也正是彰化縣政府建縣300年,相信鹿港金門館的修復完工,會讓更多人明白彰化與金門之間的歷史脈絡。
鹿港金門館主祀蘇府王爺,為金門人士及福建水師所祭祀的神祇。清嘉慶年間,信士供奉蘇府王爺神祇自臺灣府城經鹿港,將神像留在此地供奉。嘉慶10年(1805年)鹿港仕紳許樂三命其子薄賣房舍,做為蘇府王爺的廟宇,並整修為「班兵伙館」使用,在清末時改稱金門館。
鹿港金門館因建築形式非常具有歷史特殊性及稀少性,極富歷史文化價值,被彰化縣政府在2000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鹿港鎮長許志宏曾表示,鹿港金門館是鹿港極具代表性的會館,不管是建造的技術或是呈現當年金門人來到鹿港的經商、開墾的遷移歷史,都深具意義,而其建築的雕刻之美,更是一棟活生生的中華民間故事的故事館,期許修復之後,能重現當年金門館的輝煌。
而金門館主委洪丕炎與龍山里長陳永祥也分享,鹿港金門館蘊含兩百多年的祭祀、同鄉會、住宅等社會性功能,也是目前中南部清代金門館最完整的一座,其中文史資料更是豐富,從中可以看見金門自清代以來的金門遷移史,因此被指定為縣定古蹟。
而從耆老的分享中,採訪團隊收到一個很溫暖的故事:鹿港金門館一開始是金門後浦仕紳許樂三的宅邸,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前已存在,當時許樂三來到鹿港據說是經商與主持鹿港龍山寺建構。
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福康安率大軍自鹿港登陸處理林爽文事件以及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安平水師左營遊擊(註)一員移駐鹿港後,鹿港增加了不少來自金門的兵丁,遂有建館並奉祀其神祇蘇王爺之需要,嘉慶十年(1805年)許樂三命其子將住居薄賣改為浯江館,但並非只有金門人士可在此休憩,〈重建浯江館碑記〉便提到說「故凡官兵斯鎮及弁丁輿夫、彼都人士,無不憩息其間」從中便可感受到金門先人們的敦厚待人精神。
鹿港的金門館內供奉的是分香自金門東門內校場觀德堂的蘇府王爺,其祖廟往上追溯是金門新頭聚落的伍德宮。
註:遊擊為中國古代的一種武官官階
三艋舺的金門館
而艋舺的金門館也是主祭祀蘇府王爺,目前為私人廟宇,由祖籍金門的王姓族人所祭拜,其蘇府王爺的分靈也是來自金門的新頭伍德宮。
有別於鹿港金門館,艋舺的金門館經歷過數次遷移。時間追溯到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發難,聲勢浩大。清廷派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統率十萬大軍,並由金門提調水師左右兩營來臺帄亂,水師官兵由「伍德宮」恭請蘇大王神像,護軍渡海,遂於臺灣艋舺建廟立祀。
「艋舺金門館」由金門人王士仁等奉調戍守艋舺為兵,駐紮於艋舺兵盤埔,亦名營盤埔,俗稱協右,即今龍山國中校址,王士仁等兵勇就在營旁建金門館,以為共伙及祀蘇府王爺-蘇永盛,並聯誼金門鄉人。西元一八九五年(民國前十七年)清廷割臺予日本;民國前十三年,日本買充該地為日本警官訓練所,金門館只好遷到蓮花池街,後廟地被徵收建老松國小,乃再遷於現址。(現址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81巷4弄3號)
或許也因為隱藏於民宅之中,艋舺金門館對比周邊廟宇,受到的文化衝擊較小,至今仍保持古早風貌,這是在台北極為難得且值得慶幸之事。
金門人對台澎的影響之大
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金門館中的歷史脈絡,不管金門軍官、捐贈宅第的許樂三、開台進士鄭用錫到近代戰爭史,處處都可以看到金門人的蹤跡,看見金門的閩南文化、建築風格在臺灣各地的顯現,而從中我們可以得知金門之於臺灣,不只是在近代戰爭史期為前線,其實早在明清時期,已是守護的角色。而更多的是文化的傳遞與輸出,從建築、從信仰、從日常。在無形之中將金門閩南文化融入了台灣原本的文化之中。
而這當中有許多金門先人早已在清朝時期就遷移至澎湖、台灣發展,除本次報導中有敘述到開台進士外,另外還有開澎進士-蔡廷蘭也是金門人,從這當中可以發現,金門其實早在明清時期已扮演起兩岸橋樑及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金門日報全球資訊網 -《浯事浯聞》臺灣金門館 一府二鹿三艋舺 道出金門百年遷台史 https://bit.ly/3WZRvay
守護神蘇王爺
金門金湖鎮新頭有座伍德宮,伍德宮裡供奉的是蘇王爺,蘇王爺在有清一代,是金門水師官兵的重要信仰,並曾隨著金門官兵的調撥,足跡遍履海外,更成就了金門最早的同鄉會組織。
蘇王爺民間俗稱四王爺,根據清道光年間《金門志》記載,「蘇王爺乃牧馬候陳淵的舊部。咸豐三年廈門小刀會匪亂,幸得蘇王爺先期示警,令金門各界有所戒備,致賊無所獲。後匪賊供稱,近金門時,見沿岸兵馬紛沓,氣為之奪。」實則當時金門守軍數量遠不及匪軍之眾,各界俱認是蘇王爺顯的神跡。
前述蘇王爺是陳淵舊部,立論較薄,通說認為蘇王爺應是北宋時期的邕城知州蘇緘,蘇緘在熙寧八年(西元一○七五年),為抵抗交趾(越南)李朝十萬兵馬入侵,帶領全城五萬軍民奮戰,後因外援不至,城破失守。蘇緘以「吾義不死於敵手」的英烈氣節,率全家大小三十六人引火自焚,以身殉國。宋神宗聞訊後嗟悼不已,追贈蘇緘為「奉國節度使」,諡號「忠勇」。蘇王爺的信仰在有清時期的隨軍裡十分盛行,一般均認為信奉蘇王爺有禦寇,保平安的功能。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二年),金門總兵署移駐后浦東門,當時的水師官兵因為對蘇王爺的信仰,便在總兵署旁設殿奉祀。待平定台灣後,台灣的防務也大抵由金門總兵署調撥,因為金門水師的調撥防台,連帶的蘇王爺廟也先後在水師駐防的艋舺、鹿港、安平等三地肇建。因為蘇王爺源自金門,更衍成聯繫鄉誼的「金門館」,成了金門最早的同鄉會組織。金台史蹟源流發展的密切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清廷為剿台灣林爽文之亂,徵調各省軍需至福建供用。同年八月,福建試用知縣王屨吉,押解糧草、火葯赴淡水,船行未久,即遇狂風巨浪,觸礁沈沒,損失不菲。乾隆帝為安撫渡台軍心,於十月下詔說:「閩台素來崇敬天后(媽祖),此次剿除逆匪,尤需仰賴神祗庇佑。著速查明附近海口何處建有廟宇,且最稱顯應,如稍有頹圮,即另行修葺,以肅觀瞻,如有應用額匾,開明尺寸奏聞,候联親書,頒發懸掛,以示虔敬。」斯時奉調鹿港的金門水師,便將蘇王爺請上赴台的船隻,一路平安抵達。同年,屢傳赴台清軍船隻裂沈於海上,更令水師官兵對蘇王爺的信仰,堅信不移。
道光九年,金門人李海泉自新頭伍德宮奉祀蘇王爺神像渡台,定居在鹿港牛墟頭,據前往膜拜的鄉人稱,所求俱能如願。咸豐三年李氏應眾人之願,獻蘇王爺神像於原祀土地公的景福宮,後改稱景靈宮以主祀之,並擴大廟制,重修廟殿。同治十年台省大旱,信眾請降甘霖,解除災情。光緒二十三年,蘇王爺降乩化解災疫。種種的靈驗傳說,令景靈宮香火鼎盛,名望一方。民國八十一年,景靈宮還曾組團回金門新頭謁祖,以示一本同源。
金門有句俗話說:「萬事也著人,也著神。」有清一代,蘇王爺隨著金門水師官兵的調防,分爐至台灣、澎湖、惠安、蒲田等地,成為各地人民的共同信仰。在清代水師的征戰中,官兵的性命往往危如累卵,官兵們寄情於宗教信仰,亦屬人之常情,但像蘇王爺這樣的隨軍守護神,且能伴著軍旅到處落地生根,並衍成區域信仰及鄉誼聯絡中心的,誠屬少見!清軍守護神蘇王爺 - 小肝他爹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Mj0SNY
以下列出臺澎金馬的蘇府千歲(蘇府王爺)宮廟,並依照信仰源流進行分類:
台中港福宮-道教會團體會員證
臺中市西屯區港尾里港福宮-主祀蘇府千歲。
港尾太子宮-蘇府王爺。
雲林縣褒忠泰安宮-蘇府千歲。
金門新頭伍德宮蘇邱梁秦蔡五府王爺系統
此系統以金門新頭伍德宮作為祖廟,主神為輔助唐朝牧馬侯陳淵開墾福建金門的參謀蘇永盛將軍,常與其結義兄弟邱王爺、梁王爺、秦王爺、蔡王爺一同奉祀,其信仰隨著福建泉州府同安縣金門軍民的遷移拓展至台灣及東南亞各地。
主祀
金門縣金湖鎮新頭伍德宮-祖廟
金門縣金湖鎮林兜伍德宮
台北市萬華區艋舺金門館
新竹市北區水田乾德宮-由源自金門的鄭用錫家族於中進士回鄉祭祖後迎請而來。[1]
苗栗縣後龍鎮東明里五德宮-由金門金湖林兜呂枝於清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移民時,從呂氏家廟奉請來台,並擔任首任乩童。[2][3]
彰化縣鹿港鎮金門館
彰化縣鹿港鎮牛墟頭景靈宮-清道光九年由金門李海泉迎請來台,主祀蘇府三王爺,聖誕為農曆四月十二日。[4]
臺南市安平區囝仔宮社伍德宮
臺南市安平區海頭社金門館伍德宮
金門縣金城鎮鳳翔新村宏德宮-主祀蘇府三千歲梁府王爺,亦同奉大王蘇府王爺及二王邱府王爺。
同祀
新竹市北區樹林頭境福宮-以藍面紅鬚之邱王爺為主,其他四位王爺為輔。
可能奉祀同系統王爺之廟宇
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天德宮-主祀蘇邱梁秦蔡五府王爺
苗栗縣後龍鎮烏眉福寧宮-同祀蘇邱梁秦蔡五府王爺
海外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吧生港口金浯嶼伍德宮-1937年,原籍金門新頭村的陳德地,迎來了蘇府王爺,六姓府王爺。
鹿港奉天宮蘇府大二三王爺系統
此系統以奉天宮作為祖廟,主神為玉皇大帝駕前主理判事。相傳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鹿港漁夫鄭和尚於捕魚時撈獲一塊奇木,經拋棄數次後仍隨漁夫靠岸,於是漁夫將其帶至家中,後神靈採鄭和尚為乩指示其身分、表明欲與兩位結拜兄弟在鹿港保佑民眾,於是眾人延請泉州雕刻師將該奇木雕成三尊神像在鹿港北頭地區輪祀,並於民國五十一年(西元1962年)建廟,民國五十七年(西元1968年)竣工[5],於中國、台灣皆有分靈廟
主祀
彰化縣鹿港鎮奉天宮-祖廟
新北市三重區清海宮-民國三十九年(西元1950年)分香,民國五十八年(西元1969年)年建廟[6]
苗栗縣竹南鎮竹圍仔保興宮-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年)創建,以四月十二日為神明聖誕日。[7][8]
苗栗縣竹南鎮社寮社興宮-主祀蘇李池三府王爺,約於清領時期分靈,神像為肉色面容留五步鬚,左手持筆右手持書冊。[9]
臺中市西區應天宮-民國五十八年(西元1969年)祖廟出巡至台中市順天宮時指示建廟,民國六十五年(西元1976年)完工。[10]
臺中市西區上天宮[11]
臺中市梧棲區萬興宮-咸豐二年(西元1852年)創建,主祀蘇府二千歲。[12][13]
彰化縣彰化市集義宮-原為清光緒年間成立的集義春神明會,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年)建廟[14]
彰化縣溪湖鎮湖東里蘇天宮-主祀蘇府二千歲,以四月十二日為神明聖誕日。[15]
彰化縣田尾鄉天乙宮[16]
彰化縣田尾鄉順安宮-民國六十一年(西元1972年)蘇王於現址王家行乩,民國七十五年(西元1986年)建廟[17]
南投縣埔里鎮順隆堂-民國三十五年(西元1946年)由施火木迎請至家中,同年建廟。[18]
南投縣名間鄉頂廓順安府-清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蘇府大王爺巡狩至該地,留下令牌一面供信眾參拜,民國六十四年(西元1975年)以新建社區活動中心為廟殿。
南投縣名間鄉虎仔坑福順宮-清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蘇府大王爺巡狩至該地,留下令牌一面供信眾參拜,後建廟。
雲林縣莿桐鄉義和村(番仔莊)奉義宮[19]
雲林縣元長鄉五塊厝聖奉宮-主祀蘇府二千歲。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蘇王出巡至此,採吳仁德為乩童,民國三十七年(西元1948年)由吳對於現址設壇。[20]
同祀
彰化縣和美鎮犁盛里高香宮-民國五十七年(西元1968年)由本庄蚵販葉鐘發至祖廟分靈,民國六十一年(西元1971年)採葉金山為乩童
台灣蘇府千歲廟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XgsidF
五府王爺介紹-蘇、邱、梁、秦、蔡系統
蘇、邱、梁、秦、蔡系統
五府千歲,又稱『五府王爺』,即蘇、邱、梁、秦、蔡五位王爺。據傳蘇府王爺乃是牧馬侯陳淵的參謀將軍,俗名蘇永盛,其部屬有邱、梁、秦、蔡等;唐時輔佐牧馬侯陳淵開發金門,初時慘澹經營,屢遭海盜侵擾,但憑借蘇將軍的神勇,遂不再為患,故海盜背地裏入以『蘇大王』稱之。
後因蘇氏及部屬邱、梁、秦、蔡的輔佐下,勤政愛民,興水利、倡文治、嚴武備,使金門一帶成為海上樂園。晚年蘇氏因功封王,調昇內地。
死後,金門民眾感念其恩惠德澤,將蘇氏及部屬邱、梁、秦、蔡等五位,立廟奉祀以茲永念,並合稱這五位為五府千歲或五府王爺。
蘇府王爺俗名蘇永盛,福建泉州人士。聖誕為農曆四月十二日
邱府王爺俗名邱化成,山西太原人士。聖誕為農曆八月初二日
梁府王爺俗名梁德芳,安徽人士。聖誕為農曆十月初十日
秦府王爺俗名秦天祿,山西太原人士。聖誕為農曆三月十四日
蔡府王爺俗名蔡得興,廣東人士。聖誕為農曆七月十六日
據通霄白沙屯天德宮內記載
五府千歲聖誕之日除了蘇大王一樣外
其他四歲聖駕皆有所出入
邱府王爺記載聖誕為農曆十月廿日
梁府王爺記載聖誕為農曆三月初五
秦府王爺記載聖誕為農曆九月初九
蔡府王爺記載聖誕為農曆五月廿日
Facebook https://bit.ly/3XelcWM
-----------
蘇王爺,在民間俗稱他為「四王爺」,相傳是唐代的將軍,名為「蘇永盛」,他因輔佐開浯恩主牧馬監陳淵開發金門、興修水利、獎勵農業等,並提倡文治,嚴武備,且屢敗海盜,使得海賊懾其威武,不敢侵犯浯島,稱呼為蘇大王,功績卓著,傳有功封王,調昇內地。在閩台民間信仰中,其名字有蘇緘、蘇碧雲和蘇永盛等不同的稱呼,而目前研究較多、資料較完整則是名為「蘇永盛」的蘇王爺。
因明代初年金門守禦千戶所成立後,派駐的軍隊在福建沿海各衛、所和司輪調,這些軍人將在金門的蘇王爺信仰帶到新駐地,所以在湄洲、崇武等地,也都有奉祀蘇王爺之廟,到了清末金門又掀起海外移民之浪潮,金門僑民把開浯恩主─陳淵和蘇王爺信仰,都帶到南洋的駐居地,例如新加坡的金門會館,就有奉祀蘇王爺之神像。還有今日金門島上光是奉祀蘇王爺的廟宇就長達三十多座,尤其到了清代統一台灣後,從金門奉調到台灣駐守的官兵,也將蘇王爺分靈帶到台南安平、彰化鹿港和台北艋舺等地,每年農曆四月十二為蘇王爺的生日,在民間信仰中,認為他是具有禦寇、保平安的功能。
前水頭村的「靈濟宮」,又稱為下宮、火燒宮或前宮,其宮廟為水頭村中頂界、中界和下界所共有的信仰,其主要是因為蘇王爺及其諸位王爺們的神靈顯赫,加上又可福蔭金水村民等,因此成為該村的信仰中心。
位於前水頭村有一座蘇王爺宮,名字是靈濟宮,別村莊的人都稱它為火燒宮,據說就是被天公給處罰了,因它有流傳一段傳說故事或典故,但我覺得這故事是經典,因此筆者願意將此故事分享給讀者。話說,水頭村的蘇王爺很興,那時村裡有個老人,他們家中就只生了一個孩子,所以幾輩人都指望這孫子,希望將來能有成就。但是那兒子卻命中註定不會活過16歲,因在他十六歲時,開始生起怪病來且無藥可醫。
在以前醫療不發達時,人們通常都會去祈求神明來協助,眼看情況不好或不樂觀了,這老人就趕緊去問神明。於是他就去問水頭的蘇王爺,看這孫子要怎麼救才能有活命的機會。沒想到這蘇王爺相當的靈驗,馬上就有動作,隨即附上乩童之身就開口說:「喔!你這兒子呀!恐怕不樂觀,且可能活不了幾天就會死了。」這位老人一聽他這樣說,就幾乎是嚇到慌了手腳,就一直不斷的說:「怎麼可以呀?我單單就指望這個兒子呀!」說著說著他就用頭往乩童身上亂搗亂撞,認為是乩童在胡說八道亂講話。
蘇王爺見到這老人不肯相信,就只好親自現身來跟他講清楚、說明白。老人聽了之後當然就很傷心難過,因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就這樣走掉,就好像那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遭遇,加上又指望這個兒子,因此他就待在那邊搥胸頓足,說他一點都不想活了,有想要去自殺的念頭和衝動。此時蘇王爺看了此狀況覺得心中很不忍,沒法度,便答應替他想個辦法,才因此讓老人家安心平靜下來。
這位蘇王爺所想的又是什麼方法呢?那就是要去大陸那邊找一個跟那孩子是同年同月同時和同日生的人,也就是跟他八字相同的人來替他。結果他就去大陸找,找到一個人當天正好在山上田裡播種,蘇王爺一去就馬上把那人的魂魄給勾走了去抵那孩子的命,這才使得原本已經活不了幾天的孩子竟然奇蹟似的活過來。但這回輪到大陸這一邊倒楣,而之前提到那人不是正好在山上播種,轉眼間一瞇眼突然就倒下來,最後是一動也不動斷了氣。對方家人心裡急壞了,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來形容此狀態,就趕緊去找他們的王爺來求助,怎麼也沒想到,他們那兒的王爺也不遑多讓,隨即馬上降乩出壇,結果彈指一算,說道:「是南方有人來抓他去替死了!」說完之後就立刻向南方追過來,但已經來不及了。於是那人母親仍然不死心,就問王爺該怎麼辦?王爺回答說:「馬上置香案桌,那妳就燒香拜拜,去請天公來調查真相。」結果天公一看,發現原來那人是被金門的蘇王爺給抓去替別人抵命的,因此非常生氣就決定要來處罰這個蘇王爺。
後來,這個消息傳到水頭村這裡,也就是蘇王爺在得知天公要去處罰他的訊息,就只好自己降乩附身對村民很無奈又委屈的說:「我當初為了保全那孩子的命兒,去大陸抓另一個人來當替身,才因此這麼做的,但如今這是我的過失,觸犯了天條大罪,所以天公會在某一天就會要來燒我的房子,因此你們再也不必來燒香拜我,也不可以把我給搬走或請走。」當然大家一聽說後就想要保護這蘇王爺,於是全鄉動員起來敲鑼打鼓通知說:「那一天大家就不要生火,就想看看這天公怎麼燒這個房子的。」
終於到了那一天來臨,全鄉的人真的在當天就禁火,就不生火,也不點灶,因為畢竟大家心裡都有個共識,就是要有保護村裡的守護神蘇王爺的使命和想法,當然一方面也看看這個天公怎麼燒這個蘇王爺宮的。結果這天公是怎麼燒的呢?就想了一個法子,只見突然不知從那來的一隻狗,且來無影去無蹤的,然後就這樣走去王爺宮裡面去放尿,結果剛好被外面的人給看見了,而那人就隨手撿起地上的一塊石頭要砸過去,卻不但沒有砸到那隻狗,讓狗狗跑掉了,還砸到牆下的基石,因此石碰石產生了火花,這時火星一起且越燒範圍越大,轉眼間整個房子就燒了起來,而王爺宮也就這麼給燒光光,至於現今的蘇王爺宮則是後來花錢重建的。
金門日報全球資訊網 - https://bit.ly/46W6K9i
-------------
蘇府王爺由來
蘇府王爺由來是什麼呢,就讓小編為您介紹蘇府王爺由來故事,蘇府王爺本名蘇永盛,是唐代「開浯恩主」、「牧馬侯」陳淵的參謀,與其餘四名同袍邱、梁、秦、蔡一同協助開展金門事宜。蘇永盛熟悉兵器,會用兵,對海盜的戰鬥屢勝不敗,令海盜畏懼而不敢來犯,於是便將他稱作「蘇大王」。與他同袍的四人,往生後共被奉為「五府千歲」,以蘇府王爺為領導,護佑金門。艋舺金門館一直由王姓族人进行供奉,與台灣各地的金門館以及伍德宮保持良好關係,而這就是蘇府王爺由來。
蘇府王爺掌管何物
蘇府王爺掌管海上航運平安,因而受到廣大民眾的信仰。往後居民在聚資並向清政府登記建立了忠義宮蘇府王爺廟。自此之後,重新改建、增修龍柱、拜亭等,使得廟宇在多年來不斷華麗的成形。蘇府王爺之年例慶典在農曆九月初九舉行,八月初一則決定王爺慶典所需的王船尺寸、隨傳王爺的穿著及隨船水手人數和穿著,以及家家戶戶需要準備供給王船的柴、米、鹽等數量,而九月初一則已開始進行活動。舉行「過火」的民俗活動,將各神像及器物安放於神轎中或是信徒捧在手中而行走過火堆:其意在清淨神物。活動接著是王爺「遶境出巡」的民俗活動:王爺遊行之隊伍經過各大街小巷;凡是信眾均設有香案與素果恭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