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是血淋淋例子?分析師揭中國對外商養套殺5大狠招
2024/04/19 06:56
特斯拉承受來自中國電動車的競爭(路透、法新社;本報合成)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彭博前專欄作家史密斯(Noah Smith)在其個人部落格Noahpinion,發文披露特斯拉因中國車企競爭,導致其發展前景籠罩陰霾,市值自去年7月以來蒸發4000億美元(約台幣12.9兆)。外商企業如何避免這樣慘痛的經驗,他揭露中國對於外商養套殺模式,外商受市場誘因進入中國後,中企透過合資或其他方式盜取技術,最終將外商趕出中國市場。
中國車企競爭激烈 特斯拉股價承壓
史密斯在個人部落格解析中國如何擊敗特斯拉,文章指出,特斯拉的股價最近遭受了嚴重的打擊。自去年 7 月以來,該公司市值已蒸發約 4000 億美元,減幅超過 40%,現在特斯拉的市值不到 Meta 的一半,只有 Google 的4分之1左右。
文章稱,沒有人真正知道一檔股票上漲或下跌的確切原因,但可以大膽進行一些推測,那就是購買特斯拉的人減少了,導致特斯拉營收停止成長。與此同時,兩位高階主管巴格利諾(Drew Baglino)和帕特爾(Rohan Patel)最近辭職,這可能是內部動盪的跡象,也可能是對公司前景黯淡的反應,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壞兆頭。而且特斯拉在大肆招聘之後,最近解雇了全球 10% 的員工。
由於股價不僅取決於當前收入,還取決於對未來收入成長預期。特斯拉未來的成長籠罩著一個巨大的陰影,也就是來自中國車企的競爭。
小米SU7 上市後,許多人認為其外觀設計與保時捷相似,不少人將其戲稱為「米時捷」。(路透)
北京補貼本國車企 擠壓外國車商
文章稱,中國一直在大幅提高電動車產量,這種成長也包括特斯拉本身,該公司在中國生產大量汽車,但發展最快的是中國自己的汽車製造商。中國比亞迪去年在電動車銷量方面短暫超越了特斯拉。許多其他公司也加入了這場競爭,其中包括手機製造商小米最近開始生產價格實惠、時尚、高性能的電動車。
中國車企開始將特斯拉擠出中國市場,並在歐洲、中東、東南亞和其他地方進行激烈的競爭(中國電動車尚未在美國銷售)。比亞迪和其他公司生產優質產品,但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提供優惠的價格。比亞迪 Atto 3在澳洲的售價約為 3.9 萬至 4.8 萬美元,而特斯拉 Model 3 的售價為 6.2 萬至 7.2 萬美元。
對於中國車企的低價競爭,特斯拉的回應應該是變得更便宜。文章認為,特斯拉曾承諾生產一款售價 2萬5000 美元的電動車,屬於真正的大眾市場汽車,最終將電動車推向大眾。但馬斯克最近否決了該計劃,轉而選擇專注於無人駕駛計程車。因此,當售價 2萬5000 美元的電動車上市時,將是由中國公司製造。
儘管並非所有人都對此感到不安,馬斯克的批評者很容易幸災樂禍,他們將特斯拉的衰落視為讓反猶太主義者和俄羅斯宣傳人員重新回到X上的業力懲罰。史密斯強調,「我認為這種反應是短視的,看到美國工業和創新的冠軍,被迅速追隨的中國競爭對手所取代,任何美國人都不應該感到高興,中國用來擊敗特斯拉的技術,也將被用來擊敗任何其他美國競爭對手」。
中國以誘因吸引跨國企業赴中投資,再竊取技術,最終將外商企業擠出市場。(示意圖,路透)
北京祭糖衣誘因 外商慘遭養套殺
為避免同樣事件發生,史密斯建議,應該認真思考中國是如何做到這一點,以及美國和盟國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防止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有關中國對外商的養套殺政策,史密斯稱之為「The China Cycle」,以此表明跨國公司和中國之間有一個可預測的軌跡。
首先是一家跨國公司受到廉價成本、大合約和巨大市場誘惑,將其工廠設在中國;接著,中國透過合資、收購、逆向工程和間諜活動等方式,盜用跨國公司的技術。第三,被盜用的技術進入了中國國內公司手中;第四,中國企業將跨國公司擠出中國市場;第五,中國企業走出去,在世界市場上超越跨國公司。
特斯拉是血淋淋例子?分析師揭中國對外商養套殺5大狠招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9J28D7
-----------------------------------------
特斯拉未記取前車之鑑 慘遭中國「養套殺」
2024/04/21 10:09
特斯拉未記取前車之鑑 慘遭中國「養套殺」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U6rQvt
特斯拉因中國車企競爭,導致其發展前景籠罩陰霾。(路透、法新社;本報合成)
相關新聞
特斯拉是血淋淋例子?分析師揭中國對外商養套殺5大狠招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彭博(Bloomberg)前專欄作家史密斯(Noah Smith)在其個人部落格撰文指出,特斯拉因中國車企競爭,導致其發展前景籠罩陰霾,又揭露中國對於外商養套殺模式,外商受市場誘因進入中國後,中企透過合資或其他方式盜取技術,最終將外商趕出中國市場。
史密斯指出,特斯拉市值自去年7月以來,已蒸發約4000億美元,減幅超過40%,現在特斯拉的市值不到Meta的一半,只有Google的4分之1左右,而特斯拉未來的成長籠罩著1個巨大的陰影,也就是來自中國車企的競爭。
紡織從業人員「扛布者-為紡織而活的男子」在臉書發文感嘆,投資者有賺有賠,決定前應跟過去業者好好聊聊。「馬斯克肯定當初不想跟我們這些過往上千上萬發生過同樣案例的業者好好聊聊,才會有今天的慘況,而且還在短短幾年間讓故事完整上演一遍,實在讓人感到無限唏噓。」
他表示,從歡迎你、複製你、蠶食你、取代你,到最後你不是你,你就只是他的一部分。紡織跟許多傳產業者,甚至是科技業者都是血淋淋的案例,但可惜馬斯克並沒有聽進去。
扛布者指出,先前中國剛開放時,急需他們過去指導技術、找到驗貨、出口的標準,在電話中總是「大哥、大哥」稱兄道弟的稱呼,還表示「沒有你我們不行啊」。
結果幾年後,生意量到了巔峰慢慢下滑,問題也逐漸浮出,稱呼也從「大哥」變成「小O」,變臉就在幾年內發生。
特斯拉也是,中國歡迎特斯拉設廠,在大量生產後開始出現小問題,接著網路上就出現黑粉的聲音,之後又集結社群媒體的大量攻擊,「恰巧」市面上開始出現一堆很像的競爭者,「貌似」蠻多人都在特斯拉待過,拿著「致敬」特斯拉的技術,結合更廉價的勞力大量生產。
扛布者指出寫道,這一切從2018年到2024年,短短5、6年內就走完這個循環,比紡織業的流程還要短,看起來那邊(中國)的這套技術是又再次升級了。
扛布者最後指出,特斯拉在5、6年內成為快要被擊落的對象,紡織業者也才14多萬人口,「像我們這種這些不到特斯拉的千萬分之一的個體,中國需要花多少時間把我們擊落呢?這是個送分題。」


96萬元買得到「威脅特斯拉」!小米SU7電動車「若引進台灣」會發生什麼?網直言:車商地獄
陳怡穎 + 追蹤 2024-04-02 18:00 19731 人氣  贊助本文  
96萬元買得到「威脅特斯拉」!小米SU7電動車「若引進台灣」會發生什麼?網直言:車商地獄-風傳媒 https://bit.ly/49rTEjP
中國小米集團3月28日正式發表首款純電動汽車SU7,由於起售價只需21.59萬人民幣(約新台幣96萬元)遠低於市場預期,在中國市場掀起轟動,被外界認為形同直接挑戰特斯拉Model 3。雖然據官方宣稱,開賣一天就售出8萬輛車,但隨後就爆出一批退訂潮,還有不少人已經發生「首撞」,台灣也有網友討論,若SU7進口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
小米SU7由BMW iX設計師李田原操刀,分為標準版、Pro 版與 Max 版,售價從人民幣21.59萬元至29.9萬元(約新台幣95萬元至131萬元)不等。董事長雷軍在3月28日的發表會上,自信滿滿地展示小米SU7在多項性能上超越特斯拉Model 3的數據,堪稱話題性爆棚,據稱發表會開始27分鐘,訂單就超過5萬輛,訂金收入達到1億人民幣。
小米執行長雷軍發表首款電動車SU7。(美聯社)
小米SU7的發布引起各國關注,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伊藤忠總研資深研究員深尾三四郎直言,小米發布首款電動車,在他看來就像當年蘋果發布第一代iPhone一樣令人印象深刻,小米汽車不僅填補了蘋果在電動車領域的空白,更以其獨特的生態系統和商業模式,將智慧手機與EV的結合推向了新的高度。
深尾三四郎認為,SU7的馬達、電池和自動駕駛系統的性能與技術均屬市場上的領先水平,售價卻只有特斯拉Model S和保時捷的一半,還參考蘋果的做法,以「PRO」和「MAX」為車型等級命名,顯現它衝擊高端市場的野心,不僅具有極大的市場吸引力,這樣的策略預示著汽車產業遊戲規則重大改變。
另外深尾也指出,小米通過提供APP服務來獲利的獨特商業模式,將使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具有更大的優勢,對特斯拉等競爭對手形成巨大威脅。
外資分析機構也對小米汽車的市場前景抱持正面看法,高盛和摩根大通均發布研究報告,認為小米SU7的性價比和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其銷量將在短期內超過5萬輛,成為中國高端電動轎車市場的主要競爭者之一。
如果小米SU7進軍台灣?
小米發表電動汽車SU7消息也引發台灣消費者關注,有網友在論壇「mobile01」好奇表示,台灣也會販售小米產品,雖然政策禁令目前仍不讓中國汽車「整台進入」「但會不會採取零件組裝的方式或其他方式進入台灣?如果加10萬進台灣的話,是不是正好打到N7了?」
貼文引起眾多網友留言,不少網友興奮直呼,「頂配的價格也太殺了吧!」、「MAX這價格,不用想直接衝頂規,便宜的大玩具」、「N7去對岸有競爭力嗎?大概只能賣10萬人民幣」。
但關於小米SU7進軍台灣的可能性,大多數人則吐槽,「保護政策不改,大家就別想了」、「先想想mg4吧,u7還遠的很」、「小米進來應該賣不錯,至少品牌影響力是有的,N7會直接收起來不賣了」、「小米汽車要是進來台灣,就要有『鯰魚效應』,大陸已經開始有其他車廠降價應對了」、「手機1,2萬,買來玩玩可以,100萬的小米,我是不敢啦,同樣價錢,我支持國產安心,不會哭訴無門」、「死的不只是N7,這價格跟配備,是台灣車市的『921』,台灣車商的『地獄』」。

小米SU7退單率達到40%
然而這股熱潮並未持續太久,才過沒幾天就傳出有超過200名消費者因「衝動下單」後想取消訂單,卻無法在7天猶豫期內退回5千元人民幣訂金的消息,引發了一波退單潮,為此甚至還找律師來解決。對此,小米方面回應稱,消費者在下訂過程中會被詢問3次是否確定「鎖定訂單」,一旦確認,即表示車輛進入生產階段,訂金將不予退還。
根據《第一財經》報導,截至4月2日凌晨,小米SU7的鎖單量達到4萬多輛車,此前汽車產業分析師孫少軍分析資料顯示,小米的鎖單率大約30%-40%、退訂率40%;交付週期也進一步延長,截至4月2日上午,小米SU7的標準版鎖單後交付週期已經分別從16~19週延長到20~23週;Pro版預計17~20週延長到19~22週;Max版則需26~29週延長到28~31周交付。
小米SU7「首撞」,安全性能惹議
除了退單爭議外,小米SU7上市後不久便發生了數起試駕事故,有網友發微博爆料,小米SU7早在測試階段,就發生了在雪地中行駛未更換輪胎,導致失控追撞前車的事故。
武漢有網友在開賣第3天就發布一則小米SU7在彎道打滑撞到馬路中央分隔島的影片,貼文寫下「上一秒還在羨慕新車到手,下一秒起飛失敗」,對此武漢當地的小米之家汽車體驗店工作人員解釋,該名開車的顧客是新手,「很少有人會在拐彎的時候去做急加速的動作,他又是新手,沒有控場的能力。」然而廈門、廣州等地也都陸續傳出試駕意外,雖然沒有人受傷,但仍引發安全疑慮,後續售後維修服務也備受關注。(相關報導:商業熱議》小米電動車定價太香,27分鐘賣5萬台!只要特斯拉九折價,性能還更好,股價噴漲12%!|更多文章)
武漢網友曬出試駕小米SU7「甩尾撞車」影片。(圖/翻攝自微博)
96萬元買得到「威脅特斯拉」!小米SU7電動車「若引進台灣」會發生什麼?網直言:車商地獄-風傳媒 https://bit.ly/49rTEjP
武漢網友曬出試駕小米SU7「甩尾撞車」影片

中國製電動車入歐美市場,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中國製電動車入歐美市場,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中國製電動車入歐美市場,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中國製電動車入歐美市場,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


「政府支持導致的產能過剩,大幅超越中國的內需與全球市場所能承受的程度;這可能削弱美國企業與勞工,以及包括印度與墨西哥在內的全球企業業務」。
美國已表示考慮對中國電動車課徵關稅,歐盟執委會預計下半年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關稅,美國前總統川普揚言,若11月總統大選勝選,他希望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徵收60%關稅。葉倫繼續向國際喊話 對中國產能過剩敲警鐘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bc21Bp
-----------------------------------
削價混戰逾百車企僅2家賺錢 中國產能過剩害人害己
2024/04/14 07:13
中國電動車湧入全球市場,引發各國警覺,事實上中國電動車業者也面臨自相殘殺局面,逾100家車企僅2家賺錢。(法新社)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本月初訪問中國期間,向北京提出其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穩定的衝擊,並促使中國針對其以製造業為重心的經濟政策與美國展開對話,儘管中國不太可能轉變該經濟戰略,但華爾街日報指出,為了自身利益,中國應該聽取葉倫的建議,重新考量此戰略。
報導說,中國經濟疲軟,使電動車、電池等產品在北京當局的支持下大舉湧入全球市場,引發全國各國警覺,但受衝擊的不僅是全球企業,中國業者也陷入自相殘殺。
以電動車為例,中國政府透過高額補貼,推動該產業起步,大量公司在補貼的刺激下進入此領域,而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北京開始取消補貼,使車企陷入殘酷的生存遊戲。
此作法造成許多投資浪費,卻扶植出國家冠軍隊。在慘烈的價格戰中,中國100多家電動車企只有兩家賺錢:比亞迪與理想汽車。
車企透過降價搶攻市占率,上月手機製造商小米推出首款電動車,定價為30400美元左右,特斯拉一款電動車在中國的起售價格約為34600美元,小米執行長雷軍坦承,該公司在虧錢賣車。
報導說,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研究顧問克利加德(Thomas Klitgaard)近期報告說,由於中國利用高關稅迫使外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設廠,通常是透過與中國同業成立合資企業的方式,現在中國進口汽車的數量已微不足道。
該報告認為,中國從燃油車向電動車轉型的任何路徑都將意味著贏家和輸家都在中國,這是一場零和博弈,對促進中國經濟的成長實際上不會有太大幫助。
削價混戰逾百車企僅2家賺錢 中國產能過剩害人害己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cX8xgP
----------------------------------
外資快跑光 北京商辦空置率超過2成、近13年新高
2024/04/14 07:21
中國經濟疲弱,北京商辦空置率攀升,租金下跌。(示意圖,美聯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外資快跑光 北京商辦空置率超過2成、近13年新高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cZ3Zqc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低迷,不少企業陷入困境,加上對外資的監管趨嚴,造成外商出逃,北京商辦空置率急速下滑,今年第一季空置率超過2成,創近13年新高;今年第一季北京商辦租賃成交案,來自中國內資企業的需求占比超過94%,外資僅不到6%。
綜合中媒報導,由於經濟下行,商辦招租難,導致北京商辦空置率大幅攀升,2023年第四季全市和五大核心商圈市場淨吸收量均呈現「負值」,分別為負2.3萬平方公尺和負4.2萬平方公尺。淨吸納量為負,表示統計週期內,租戶退租面積超過新增租賃面積。
財新引述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數據顯示,北京甲級辦公室空置率在2023年第四季攀升至20.4%,為近13年新高。今年第一季並未改善,商辦空置率維持20%以上。
空置率上升,業主透過降價等方式留住或吸引租戶上門,造成租金持續走跌。仲量聯行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北京甲級商辦平均租金較去年第四季下跌4.3%%,每平方公尺月租金降至287元人民幣,相較於2019年一季,這一數字為月租386元人民幣。
報導還指出,北京商辦承租人以國企及央企為代表的中國內資企業,為北京第一季商辦市場貢獻最多的需求。今年第一季北京商辦租賃成交中,來自中國內資企業的需求占比超過94%,外資僅不到6%。
-----------------------
趁機海撈?中國高價賣晶片給俄國 價格大漲近1倍
2024/04/14 07:15
中國無視西方國家的制裁,持續供應俄羅斯晶片。(示意圖,彭博)
陳麗珠/核稿編輯趁機海撈?中國高價賣晶片給俄國 價格大漲近1倍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3Y8Unc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俄羅斯遭全球制裁後,台積電也斷供,俄羅斯晶片來源主要仰賴中國,市佔率直逼90%,中國企業還趁機喊價,每公斤價格從2021年的1411美元,漲至2023年的2730美元,漲幅高達93.5%。
科技網站《Tom's Hardware》報導,因為俄羅斯無法直接從美國、歐洲、日本和台灣獲得晶片,開始透過間接管道獲得晶片,其中主要涉及中國分銷商。根據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EI)最新報告,中國分銷商目前控制著俄羅斯 89% 的市場。
在所有主要公司和國家切斷與俄羅斯的聯繫後,在國際法灰色地帶運作的中國分銷商,繼續為俄羅斯買家提供西方設計的晶片。這個過程透過中國進行交易,從而規避了直接銷售禁令,而中國對於西方國家的禁令執行較為寬鬆,讓晶片可持續流入俄羅斯。
由於需要建立新的秘密半導體供應鏈,迫使俄羅斯支付比戰前高出將近一倍價格,2021 年每公斤晶片需要支付 1411 美元,到 2023 年每公斤需要支付 2730 美元。
報告稱,俄羅斯採用了涉及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的轉運戰略,這些國家的實體充當交付高科技產品的中繼站,在收到貨物後,再將其轉運到俄羅斯,從而有效地掩蓋最終目的地,並使出口管制的執行變得更加複雜。
該報告主張建立新的多邊出口管制方法,其中包括加強執行機制,並建議所有美國盟友參與,以確保對半導體出口管制採取更一致和有效的方法


美國之音:中國電動車殺價血流成河 還有7成品牌待宰
2024/03/20 10:34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遍地開花,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能過剩、供過於求後開啟「低價割喉戰」。(法新)
高佳菁/核稿編輯美國之音:中國電動車殺價血流成河 還有7成品牌待宰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cpAzl2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砸錢補貼發展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及混合動力車款等),造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遍地開花,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能過剩、供過於求後開啟「低價割喉戰」。雖然有官員在中共兩會釋放消息稱,正在研擬刺激消費政策,紓解產業困局,但一些大部份中國人都沒聽過的電動車製造商仍接連停工關廠。分析人士指出,曾經有上百個品牌的中國電動車經市場淘汰只剩20家,未來2年內還會再倒閉7成。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新能源車的價格戰,現在已升級為貼身肉搏戰,中媒《澎湃新聞》日前報導中以「血拚」形容這場由中國品牌比亞迪(BYD)掀起的價格大戰。
比亞迪旗下售價約人民幣10萬元(約新台幣44萬元)的車型一口氣降價人民幣2萬元(約新台幣8萬元),使得競爭對手也只能降價回應,吉利、五菱跟長安等大廠降幅分別達人民幣1至3萬元。
《澎湃新聞》指出,新能源車平均砍價達30%的結果,迫使燃油車也得跟著降價以清庫存。二手車商受到的衝擊更是殘酷,甚至有些大型二手車商乾脆轉行。
面對新能源超銷售難題,中國官方表示,正在研擬新的購車貸款與車險定價機制,積極支持新能源汽車出口及海外佈局,用刺激消費和出口政策來紓解產業困局。
投資諮詢機構沙利文大中華區諮詢經理王毅誠分析,壓低車帶頭其等於降低購車門檻,優化新能源車險訂價則可以降低用車成本,上述手段可望刺激一些銷售量,但政策落實仍須觀望。另外由於價格戰白熱化超過預期,光靠政策對於緩解行業虧損效果非常有限,行業回歸理性競爭才是關鍵。
綠色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董事莫爭春則認為,官方給的政策是「走一步看一步」,且補貼的是消費端,並非直接扶植車商,車商仍要面對激烈的淘汰賽,由消費者決定生死。
《美國之音》指出,官方補貼或許在短期內有助刺激消費,對於行業長期發展,卻可能潛藏風險。台北的力歐新能源董事陳子昂表示,過往中國的財政補貼,常導致企業產能擴張的速度大於全球需求的速度,結果是毛利率降低,最終產業「死成一片」。
陳子昂表示:「中國電動車市場過去3年被淘汰的汽車品牌至少有75個,到明年估計還有6、7成的品牌還會被淘汰,價格戰傷到的是新創品牌跟中小型車廠。」他補充,依照過往,中國會放任市場去競爭,存活下來的企業才有機會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變成世界最強。
莫爭春也表示,中國新能源車企將在今年迎來鉅大洗牌,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難比避免。
不過電動車大幅降價的原因,還有全車最貴的零件、電池變便宜了,由於鋰、鎳等原材料價格回落,中國製電池成本又僅是歐洲的3分之1,加上市場規模效應,使產品有更多利潤空間,導致廠商為搶市占率而削價競爭。
不過比起降價求售,車企停工停產的消息更令中國媒體關切,《瀟湘晨報》本月12日指出,在廣西南寧,被當地政府視為重大標誌性專案的哪吒汽車南寧廠已停工超過半個月。此前,另一家電動車企業高合汽車在2月18日宣佈停工停產6個月。
在產能巨大,國內消化不了的情況下,「外銷」成為新能源的另1條賽道,現在中國積極開拓非洲和東南亞電動車市廠,包括在泰國、印尼、越南等都有不錯表現,但歐美因擔心受控於高度依賴中國綠色供應鏈,展開聯合抵制。
中國與西方地緣政治緊張態勢,也會影響中國汽車出口。諮詢經理王毅誠指出,中國新能源車出口數據大幅成長,包含上企、吉利等車企去年在歐洲的市占率超過9%,中國新能源電動車加速擴張,攪動了國際汽車市場局勢,引發歐美警覺,而在地緣政治衝突下,會對中國品牌在歐美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美國之音:中國電動車殺價血流成河 還有7成品牌待宰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cpAzl2

中國製電動車入歐美市場,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


中國製電動車逐漸打入歐美市場,靠著低廉價格與中國政府補貼,英美兩國擔心衝擊本土市場與國家安全而展開調查。美國總統拜登下令白宮調查中國電動車,憂中國製車輛可能用於監視美國人,蒐集敏感數據而形成「間諜威脅」。英國政府則是擔心北京對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巨額補貼,將衝擊本地製造業,將視調查結果向中國汽車製造商徵收關稅。
《路透社》:美調查中國車資安風險,含政治經濟考量中國製電動車:美國擔心成經濟安全雙風險;英國憂補助衝擊本土製造業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wCng05
(中央社)美國總統拜登本週指示調查中國製車輛是否可能用於監視美國人;由於美國目前少有這種車在路上行駛,因此看來還未構成立即威脅。
白宮昨天(當地時間29日)宣布展開調查,以釐清「可連網」車輛是否成為「間諜和破壞的新途徑」,帶來國家安全風險。
拜登力圖在今(2024)年11月總統大選贏得連任。美國汽車製造商已表明很擔心、甚至恐慌未來必須在國內與中國電動車競爭;一個汽車遊說團體近期表示,這可能導致「滅絕事件」。
中國電動車產業近年一枝獨秀,且企圖出口全球,這些車的價格通常遠比美國電動車更低。
拜登在聲明中提到這項經濟威脅,並表達對間諜活動的擔憂:「我們要確保汽車業的未來會是由美國工人在美國製造。」
《路透社》報導,政治和政策專家同意中國間諜活動確實是威脅,但也認為拜登咄咄逼人是他展現自己對中國態度強硬的另一個機會。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事務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這項聲明似乎意在淡化說他對中國軟弱的指責,也是為了找到克服這項挑戰的辦法。」
中國駐華府大使館則批評拜登「大肆宣揚『中國威脅』理論」以抑制競爭。
甘思德說,美方有理由發起調查,但他也擔心挑起基於「言過其實的國安疑慮」的保護主義。他警告,這可能造成全球供應鏈混亂,傷害美國產能。
許多產業官員呼籲針對中國汽車製造商提高貿易壁壘,美國和歐洲也正考慮這麼做。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今年1月曾說,如果不這麼做,中國將「擊敗」全球汽車競爭對手。
拜登政府沒有提出美國境內目前極少數的中國製車輛在刺探資訊的證據,但中國利用科技監視美國早非新鮮事。《路透社》今年1月報導,華府去(2023)年已展開打擊中國駭客一波損及數以千計連網設備的行動。
密西根州民意調查專家波恩(Bernie Porn)認為,拜登這番話是想在密西根州爭取支持。密西根州是美國汽車產業中心,也是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具有決定性角色的寥寥數州之一。
波恩說:「他確實需要展開攻勢,讓(前總統)川普聲稱工作機會都跑到中國去的說法變得沒有殺傷力。」
川普很有可能代表共和黨再次與拜登爭奪總統大位,他經常在競選活動中取笑電動車,說電動車是扼殺工作機會的「騙局」,也是向中國投降。
密西根州選出的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皮特斯(Gary Peters)說,中國電動車既是經濟威脅,也是安全威脅,「最重要的是,美國不容中國共產黨支持的企業所製造的車輛」。
在美國汽車製造商和工會要求提高抗中貿易壁壘的壓力愈來愈大之際,美國政府也正就中國高科技車輛帶來的間諜威脅或更嚴重的情況發出警告。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最近談到,中國政府可能會試圖切斷美國境內數十萬輛中國連網車以製造混亂;她說,中國高科技車輛「可能立即、同時因為北京某個人而失靈,細想就覺得可怕」。
她還說,連網車輛會蒐集大量敏感資訊,可能包括家長到學校接送孩子的地點、上班路線或銀行打來討論逾期未還貸款的電話等。
美國前反情蒐官員皮里西(Anna Puglisi)認為,商務部的國安考量不無道理,因為車上裝有許多感應器,能追蹤地點和個人連絡資訊,尤其當車商來自像中國這樣「具有戰略動機的民族國家」
皮里西說:「更宏觀的問題是,要如何對付一個公私不分、軍民不分,」
英考慮查中國電動車補貼,如屬實恐徵收關稅
(中央社)英國考慮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調查,目前英國商業和貿易部的官員,也準備討論可能的干預措施,原因在於擔心北京對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巨額補貼,衝擊英國本地製造業。
《美國之音》1日引述《Politico》新聞網站報導,一名汽車業界人士表示,英國可能啟動調查工作,若調查後確定中國汽車製造商得到北京的補貼,可能會向中國汽車製造商徵收關稅。
中國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BYD)、上汽旗下名爵汽車(MG)等品牌,近期在英國推出的電動汽車售價為約2萬5000英鎊(約台幣100萬),比特斯拉Model 3便宜約1萬5000英鎊,與他國品牌電動車價格差異之大,使得中國電動車遭質疑是否有從國家補貼中受益,形成不公平競爭。
英國政府發言人表示,並未收到汽車製造商正式提出的調查請求。不過目前為英國在野黨工黨的影子內閣商務大臣雷諾茲(Jonathan Reynolds)表示,若發現中國汽車品牌與歐洲汽車品牌相比,擁有不公平的優勢,英國應該採取「貿易補救」措施,也就是徵收關稅。
《美國之音》引述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執行主任Andrew Yeh觀點,他認為英國毫無選擇,必須要對中國電動車進行補貼調查,原因在於英國和歐盟就汽車進出口達成免關稅協議。因此,若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採取保護措施,那麼除非英國跟進,否則歐盟可能會說英國有走後門的風險。
北京當局補貼中國電動汽車外銷若屬實,不只造成不公平競爭,此番作法可能會使各國在進口中國電動汽車時,對國家安全風險產生疑慮。
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近期發布的報導顯示,比亞迪透過其民營企業的身份獲取外國技術、市場和數據,其後將資料轉給中國國有企業和軍工企業。
《美國之音》引述香港監察政策顧問Megan Khoo說法,部分中國電動汽車受中國《國家情報法》管轄,意味著這些廠商須向中國情報機構提供訊息,這可能為英國、歐盟帶來重大的國家安全風險。
中國製電動車:美國擔心成經濟安全雙風險;英國憂補助衝擊本土製造業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wCng05
------------------------------
路透:美調查中國車資安風險 含政治經濟考量
2024/3/2 14:13
(中央社華盛頓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本週指示調查中國製車輛是否可能用於監視美國人;由於美國目前少有這種車在路上行駛,因此看來還未構成立即威脅。
白宮昨天宣布展開調查,以釐清「可連網」車輛是否成為「間諜和破壞的新途徑」,帶來國家安全風險。
拜登力圖在今年11月總統大選贏得連任。美國汽車製造商已表明很擔心、甚至恐慌未來必須在國內與中國電動車競爭;一個汽車遊說團體近期表示,這可能導致「滅絕事件」。
中國電動車產業近年一枝獨秀,且企圖出口全球,這些車的價格通常遠比美國電動車更低。
拜登在聲明中提到這項經濟威脅,並表達對間諜活動的擔憂:「我們要確保汽車業的未來會是由美國工人在美國製造。」
路透社報導,政治和政策專家同意中國間諜活動確實是威脅,但也認為拜登咄咄逼人是他展現自己對中國態度強硬的另一個機會。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事務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這項聲明似乎意在淡化說他對中國軟弱的指責,也是為了找到克服這項挑戰的辦法。」
中國駐華府大使館則批評拜登「大肆宣揚『中國威脅』理論」以抑制競爭。
甘思德說,美方有理由發起調查,但他也擔心挑起基於「言過其實的國安疑慮」的保護主義。他警告,這可能造成全球供應鏈混亂,傷害美國產能。
許多產業官員呼籲針對中國汽車製造商提高貿易壁壘,美國和歐洲也正考慮這麼做。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今年1月曾說,如果不這麼做,中國將「擊敗」全球汽車競爭對手。
拜登政府沒有提出美國境內目前極少數的中國製車輛在刺探資訊的證據,但中國利用科技監視美國早非新鮮事。路透社今年1月報導,華府去年已展開打擊中國駭客一波損及數以千計連網設備的行動。
密西根州民意調查專家波恩(Bernie Porn)認為,拜登這番話是想在密西根州爭取支持。密西根州是美國汽車產業中心,也是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具有決定性角色的寥寥數州之一。
波恩說:「他確實需要展開攻勢,讓(前總統)川普聲稱工作機會都跑到中國去的說法變得沒有殺傷力。」
川普很有可能代表共和黨再次與拜登爭奪總統大位,他經常在競選活動中取笑電動車,說電動車是扼殺工作機會的「騙局」,也是向中國投降。
密西根州選出的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皮特斯(Gary Peters)說,中國電動車既是經濟威脅,也是安全威脅,「最重要的是,美國不容中國共產黨支持的企業所製造的車輛」。
在美國汽車製造商和工會要求提高抗中貿易壁壘的壓力愈來愈大之際,美國政府也正就中國高科技車輛帶來的間諜威脅或更嚴重的情況發出警告。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最近談到,中國政府可能會試圖切斷美國境內數十萬輛中國連網車以製造混亂;她說,中國高科技車輛「可能立即、同時因為北京某個人而失靈,細想就覺得可怕」。
她還說,連網車輛會蒐集大量敏感資訊,可能包括家長到學校接送孩子的地點、上班路線或銀行打來討論逾期未還貸款的電話等。
美國前反情蒐官員皮里西(Anna Puglisi)認為,商務部的國安考量不無道理,因為車上裝有許多感應器,能追蹤地點和個人連絡資訊,尤其當車商來自像中國這樣「具有戰略動機的民族國家」。
皮里西說:「更宏觀的問題是,要如何對付一個公私不分、軍民不分,還強徵商業領域為國家戰略目標服務的民族國家?」
路透:美調查中國車資安風險 含政治經濟考量 | 國際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wFd3A4
--------------------------
首頁 / 國際
英考慮查中國電動車補貼 如屬實恐徵收關稅
2024/3/2 13:36
(中央社台北2日電)英國考慮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調查,目前英國商業和貿易部的官員,也準備討論可能的干預措施,原因在於擔心北京對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巨額補貼,衝擊英國本地製造業。
美國之音1日引述Politico新聞網站報導,一名汽車業界人士表示,英國可能啟動調查工作,若調查後確定中國汽車製造商得到北京的補貼,可能會向中國汽車製造商徵收關稅。
中國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BYD)、上汽旗下名爵汽車(MG)等品牌,近期在英國推出的電動汽車售價為約2萬5000英鎊(約台幣100萬),比特斯拉Model 3便宜約1萬5000英鎊,與他國品牌電動車價格差異之大,使得中國電動車遭質疑是否有從國家補貼中受益,形成不公平競爭。
英國政府發言人表示,並未收到汽車製造商正式提出的調查請求。不過目前為英國在野黨工黨的影子內閣商務大臣雷諾茲(Jonathan Reynolds)表示,若發現中國汽車品牌與歐洲汽車品牌相比,擁有不公平的優勢,英國應該採取「貿易補救」措施,也就是徵收關稅。
美國之音引述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執行主任Andrew Yeh觀點,他認為英國毫無選擇,必須要對中國電動車進行補貼調查,原因在於英國和歐盟就汽車進出口達成免關稅協議。因此,若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採取保護措施,那麼除非英國跟進,否則歐盟可能會說英國有走後門的風險。
北京當局補貼中國電動汽車外銷若屬實,不只造成不公平競爭,此番作法可能會使各國在進口中國電動汽車時,對國家安全風險產生疑慮。
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近期發布的報導顯示,比亞迪透過其民營企業的身份獲取外國技術、市場和數據,其後將資料轉給中國國有企業和軍工企業。
美國之音引述香港監察政策顧問Megan Khoo說法,部分中國電動汽車受中國「國家情報法」管轄,意味著這些廠商須向中國情報機構提供訊息,這可能為英國、歐盟帶來重大的國家安全風險。
英考慮查中國電動車補貼 如屬實恐徵收關稅 | 國際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V0WGaT


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  電動車
2024/03/05 07:15
LTN經濟通》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墳場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9ZNLLa
電動車快速湧入市場,需求跟不上供給,中國出現「電動車墳場」。(彭博資料照)
中國電動車產能 嚴重過剩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氣候變遷影響下汽車產業推動轉型,各大傳統車廠紛紛推出電動車大量新創公司湧出試圖搶市,但隨著供應激增需求面卻未跟上成長,中國開始出現「電動車墳場」。
從杭州到南京,中國多地出現大量廢棄的電動車,這些車輛可能是在叫車平台倒閉後被遺棄,或是隨著車廠不斷推出性能更好、行駛里程更長的電動車,逐漸被淘汰。這反映出資本湧入新興產業時,可能面臨的產能過剩、浪費,同時也成為電動車快速進步的一個「奇怪的里程碑」。
這被遺棄的車輛,大多是搭配電池的簡易電動車,充電1次可以行駛約100公里,他們多半是2010年代中期出廠,當時中國政府祭出慷慨的補貼,吸引數百家汽車製造商跨足電動車領域,並由不太關心長期品質的叫車平台大量採購。
大量舊款電動車被遺棄在中國街頭、空地,不少車輛因為停放太久,周圍已雜草叢生。(彭博資料照)
叫車公司倒閉 電動車墳場比比皆是
JSC Automotive資深分析師指出,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發展初期,交車量主要是由共享汽車車隊所推動,只有很少量的消費者會選擇購買他們。這些車輛主要由叫車平台買下,並出租給用戶
這種需求推動了電動車產業,自此開始,呈指數級成長中國目前在全球電動車領域處於前段班,去年生產約600萬輛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幾乎佔國內銷售新車的3分之1,佔全球現有電動車總量的60%,在北京的支持下,中國也有最廣泛的充電基礎設施。
不過,光速發展下也造成了大量的衝擊,現在民眾只需花費大約1萬美元(約新台幣31.6萬元)的價格,就可以買到充電1次可行駛300公里的新型電動車,因此,大量舊款電動車被淘汰,而許多率先採用電動車的叫車公司已經倒閉,中國目前約100家電動車製造商,遠低於2019年的500家左右。5年來,有近400家電動車企退出市場。
根據中媒報導,杭州市政府已誓言要清除各地囤積的廢棄電動車,但《彭博》記者實地走訪,仍可在杭州餘杭區、西湖區看到不少停滿廢棄電動車的地方,其中更有車輛因為停放太久,周圍已雜草叢生。
為推動電動車普及,中國政府自2000年代末期開始給出高額補貼,吸引製造商搶攻電動車領域。(彭博資料照)
電動車企偽造生產紀錄 騙取政府補貼
在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2020年初進入中國,並開始在上海廠投產之前,中國生產的多數電動車尺寸較小且品質低劣,面對選擇多樣的燃油車消費者而言,電動車幾乎沒有吸引力。
為推動電動車普及,中國政府在2000年代末期開始為每輛車提供高達6萬人民幣(8400美元,約新台幣26.5萬元)的補貼,並在幾個主要城市限制燃油車數量。汽車製造商扶植、創立了多家叫車新創公司,這些新創反過來也成為電動車產品主要買家。
2010年代中期,中國擴大了支持採用電動車,並推動了信用體系,獎勵生產電動車的製造商,同時也開始出現企業鑽漏洞,透過偽造不存在的電動車紀錄騙取補貼,例如生產不含電池的車殼,或是不符合規格的電動車。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在2016年揭露,有數十家公司騙取超過93億人民幣(13億美元,約新台幣410億元)的補貼
電動車產業快速更迭,各大車廠不斷推出便宜、性能更好的新車,使得大量續航力較弱的舊款電動車被淘汰。(彭博資料照)
電動車墳場 嚴重衝擊環境
2019年,北京開始大幅削減國家針對購買電動車的補貼,許多叫車公司被政策轉彎打得措手不及,在毫無準備下嚴重影響這些公司的現金流,也是從那一年開始,「電動車墳場」開始引起大眾關注。
惠譽中國企業研究總監楊菁表示,計程車公司和車隊營運商在當時的採用,確實讓消費者了解電動車是安全的替代品,促使製造商在沒有實際消費市場的情況下仍著手投資相關技術,為廣泛的需求奠定基礎。隨著電動車推陳出新,這些舊款電動車被埋葬也不足為奇。
大量電動車被遺棄也衍生出額外的環境疑慮,舊款車型被快速淘汰,可能會抵銷電動車作為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效益,因為製造電動車產生的碳排更大,且可能還要再到幾年後,電動車才會比燃油車更佔優勢。另外,這些廢棄電動車結構使用的鋼鐵、電池含有鎳、鋰、鈷等關鍵金屬是否能回收重複利用,也是外界關注的一大焦點。
中國幾年前也出現過「共享單車泡沫」,在熱潮過後,街頭堆滿廢棄單車。(路透資料照)
共享單車熱潮過後 各城現大量棄置單車
隨著電動車墳場受到矚目,也讓不少人回憶起中國幾年前的「共享單車泡沫」,《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在2018年曾報導過,中國多個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廈門街頭出現大量廢棄單車。
報導指出,共享單車2017年在中國興起,數十家公司搶佔市場,將數百萬輛色彩鮮艷的共享單車放上城市街道。然而,成長速度遠遠超過需求,使這些城市不堪重負,基礎設施尚未準備好應對突然湧入街道的大量共享單車。用戶會將自行車停放在任何地方,甚至隨意拋棄,導致共享單車堆積,堵塞了原本就已相當擁擠的街道、小巷。
各地政府迅速採取行動限制成長,並規範產業,使得一些規模過大、太早切入市場的公司陸續倒閉,共享單車熱潮成曇花一現,他們提供的大量共享單車在空地堆積灰塵,大量被扣押、廢棄和損壞的單車已成為許多大城市的常見現象,在泡沫破裂後,留下成堆的碎片。
LTN經濟通》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墳場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9ZNLLa

中國製電動車入歐美市場,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中國製電動車入歐美市場,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中國製電動車入歐美市場,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中國製電動車入歐美市場,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中國製電動車入歐美市場,與共享單車同命 中國新興 電動車墳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