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不入廟說的是要有憂患意識,兩人不看井,說的是防患意識,三人不抱樹,四人不回頭,五人三姓不同行說的是合作意識,六人不入烏龜席說的是禮儀意識。
一人不進廟的典故:唐朝末年一個商人晚上住進一座寺廟,寺廟住持見財起意將其殺害,後來官府破獲此案捕獲兇手後這個事情流傳開來,人們便告誡後輩一個人切莫進入寺廟,因為寺廟僧人多有不良之輩,因而見財或見色生出歹意從而丟掉性命。
寺廟
二人不看井的典故:北宋年間有甲乙二人同時進京考試,其中甲的成績要好些,而且還帶有很多的錢財,乙一路上就心懷叵測,怕甲搶了他的頭名,一直便有加害之心。一路上一直尋找機會,苦於天不作美、無法下手,行走間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口井,兩人正是口渴之際,他跑到井邊,向甲招手,你看這井水多麼清澈,甲高興的跑到井邊,伸頭觀看,意欲取水解渴,不料,乙突然把他推了下去,這人去了心病,得了錢財,揚長進京趕考而去。
古井
三人不抱樹的典故:開封府有三個人------甲、乙、丙,平時很是要好,來往久了之後甲乙分別喜歡上了丙的財產和老婆,於是決定設計害死他。於是創造機會三人同時去抬一棵大樹,甲乙倆人勸被丙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後一人抬中間。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後,中間之人俏俏的向後顛去,和後面的人同抬一頭。而且前面之人還看不著,一段路後(特別是下坡路),前面的人被壓垮,內臟負傷,得了血嘮,不治而亡,到死都不知是朋友故意害他的。
獨坐莫憑欄的典故:青州府有一練武之人,武功卓卓,但不會游泳,同們師兄弟嫉妒與他,欲有加害,又打不過他,但知他有晚上練功之後有倚池塘之欄靜思的習慣,於是就用鋸子把木欄鋸斷插好,並用與木欄同色的泥吧糊好,晚上他練功後倚欄休息,一下翻到了塘里淹死了。
幾個典故的的案例都是被官府清官所破,害人之人,都被判了斬刑。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我們防人之心切不可無,世上貪財貪色之歹人畢竟還是有的,尤其是女性朋友更應多張心眼。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不光是農村這樣說,一般年齡大的人都知道這句話。那為什麼一人不進廟呢?「一人不入古廟,兩人不看深井。」 是要避嫌疑。既然是古廟,廟中應該有些珍貴器物,如果是一人入古廟, 萬一廟中有器物損毀或遺失,那這一人嫌疑最大,為避嫌疑。你想想看,什麼情況下會發生一個人進廟?那就是這個廟已經荒廢許久了,且處在人煙稀少之地。古時候,這樣的廟會往往會成為山賊、野獸的巢穴。孤身一人進廟勢必兇險異常。
二人不看井,說的是之前在農村,村里都會有井,深井很危險,兩人一起看深井,萬一一人不小心掉下去。 旁人可能以為是你推他下井,還要費盡口舌解釋.豈不是自找麻煩, 所以,要避免兩人一起看深井。
三人不抬樹,有個典故,說的是在過去的村里。兩人要加害一人,於是創造機會三人同時去抬一棵大樹幹,這倆人勸被害之人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後一人抬中間。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後,中間之人俏俏的向後顛去,和後面的人同抬一頭。而且前面之人還看不著,一段路後前面的人被壓垮,內臟負傷,得了血嘮,還不知是別人加害
總之幾個農村老話都是在無防的時候被人加害。所以,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
有網友說:這就是中國文化,中國人太聰明,心眼太多,中國人的小品影視相聲還在創造這種文化。何時中國人互相相信了,坦誠相侍了,這個民族將無敵於天下。
農村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原來有道理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4bLSodu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的典故
俗語道: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其實這句話的原意是用來警醒後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那麼這句話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又有什麼典故呢?
一人不進廟的典故:
唐朝末年有位商人晚上到一座寺廟借宿,寺廟住持見財起了貪念而將其殺害,後來官府破獲此案捕獲兇手後這個事情流傳開來,人們便告誡後輩一個人切莫進入寺廟,因為寺廟僧人多有不良之輩,因而見財或見色生出歹意從而丟掉性命。
二人不看井的典故:
北宋年間有甲、乙二人同時進京考試,其中甲的成績要好些,而且還帶有很多的錢財,乙一路上就心懷叵測,怕甲搶了他的頭名,一直便有加害之心。
一路上一直尋找機會,苦於天不作美、無法下手,行走間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口井,兩人正是口渴之際,他跑到井邊,向甲招手,你看這井水多麼清澈,甲高興的跑到井邊,伸頭觀看,意欲取水解渴,不料,乙突然把他推了下去,這人去了心病,得了錢財,揚長進京趕考而去。
三人不抱樹的典故:
開封府有三個人,甲、乙、丙,平時很是要好,來往久了之後甲乙竟貪圖丙的財產和老婆的美色,而決定設計害死他。
於是創造機會三人同時去抬一棵大樹,甲乙倆人要丙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後,一人抬中間。
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後,中間之人俏俏的向後顛去,和後面的人同抬一頭。而且前面之人還看不著,抬一段路後,前面的人被壓垮,內臟負傷,得了血嘮,不治而亡,到死都不知是朋友故意害他的。
獨坐莫憑欄的典故:
青州府有一練武之人,武功卓卓,但不會游泳,同們師兄弟嫉妒與他,欲有加害,又打不過他,但知他有晚上練功之後有倚池塘之欄靜思的習慣,於是就用鋸子把木欄鋸斷插好,並用與木欄同色的泥巴糊好,晚上他練功後倚欄休息,一下翻到了塘裡淹死了。
幾個典故的的案例都是被官府清官所破,害人之人,都被判了斬刑。
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我們防人之心切不可無,世上貪財貪色之歹人畢竟還是有的,尤其是女性朋友更應多張心眼。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https://bit.ly/49fU25w
-----------------------
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四人不回頭, 五人…
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譬如狐狸;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譬如牛;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譬如人。
1、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以前的廟裡都有一些較貴重的器皿的,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兩個人一起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所以說「二人不看井」。
抱樹其實指的是抬樹,三個人一起抬樹,有一人會有偷懶的嫌疑,所以說「三人不抱樹」。
「獨坐莫憑欄」,是因為一個人獨坐的時候,容易想到一些悲傷的事情,坐在高處,也容易想不開。
2、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一個人,風塵僕僕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為懂自己、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
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掉了快樂,然後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裡忘記了快樂。
3、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莫言在《檀香刑》裡寫道: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懂得生活智慧的人會明白,世上不會有真正的完美,而且這種完美也並不能持久,稍留欠缺才是最自然舒心的生活狀態。
4、太上養神,其次養形。
古人說,「養形不如養神,調身不如調心」。
當我們以積極的心態生活,就會發現,許多美好的東西。而當我們以消極的心態生活,就會發現,許多沮喪的東西。
生活的快樂與煩惱,全在於你對生活的態度。
5、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餓了,吃是幸福;渴了,喝是幸福;累了,睡是幸福;危險了,安全是幸福。
但是還有另一方面,吃撐了,不吃是幸福;喝脹了,不喝是幸福;睡多了,找事干是幸福;安全太多了,探險求刺激是幸福。
人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苦了,才對比出以前的甜。所以甜中總有苦,福中總有禍的人,最能感受幸福。
6、秀才餓死不賣書,壯士窮途不賣劍。
豐子愷說:
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譬如狐狸;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譬如牛;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譬如人。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無論何時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安貧樂道,在堅持自己的信念中享受人生的歡樂。
7、富日子有富日子的麻煩,窮光景有窮光景的開心。
富人有富人的煩惱,擁有了大量財富,就要為如何保護、使用錢財而操心;窮人有窮人的快樂,省了很多煩心事。
「窮」「富」都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有的人可能是物質上「富」,但是精神上「窮」,過日子也少不了麻煩;有的人可能是物質上「窮」,但是精神上「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窮光景」里「窮開心」。
8、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蟲,只大不小,就是不能低調、隱忍、退讓,所以它永遠是蟲。
9、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若是能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對一切榮耀和屈辱都泰然處之,人生的境界還有什麼不能達到的呢,人生的境遇又有什麼不能改變的呢?
心靜即一切靜,心安則一切安。人生苦短,能視寵辱如草芥,不縈懷、不沉溺;能視名利如浮雲,不抱怨、不迷戀,就可得人生大情懷。
10、劈柴劈小頭,問路問老頭。
凡是有劈柴經驗的人,都知道劈柴要從小頭開始,因為劈大頭會劈歪,甚至不小心劈到自己。
老人的閱歷較為豐富,並且說話「丁是丁,卯是卯」的,所以,問路問老人不容易出錯。
其實,在人生這條路上,老人也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11、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人在這世上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看花開花落,春去春回,沉澱在記憶里的都是生活中的零零碎碎,其中的冷暖悲歡,或許也就只有自己才能了解吧。
12、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
人只有在生活中吃得苦,吃一塹長一智,才能眼睛發亮,看清生命的真諦和生活的意義。
清代鄭板橋留下了兩句四字名言,一個是「難得糊塗」,另一個就是「吃虧是福」。
13、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
精神達到充實的境界,文章才能顯得老到;學問積累得越深,意氣也隨之變得更加平和。
古時候,一個落第的秀才大罵考官,認為自己的文章寫得不錯,卻沒有被錄取。正好有個道士在旁邊聽到了,就說他的文章一定不好。
這個秀才很不服氣地說:「你沒有看我的文章,為什麼說我文章不好?」
道士說:「看你心浮氣躁,怎麼能寫得出好文章?
1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幾乎每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會聽到父母、老師反覆提到這些「勸學」「惜時」的老話,感觸都不深。
等到了拖家帶口的年紀,對這些老話感觸就深了,於是又苦口婆心地教給自己的孩子。
15、眼裡有塵天下窄,胸中無事一床寬。
一個人若心胸狹窄,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即使給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覺得這個世界太小,有諸多不滿。
一個人若心胸寬廣,對任何事物都不執著,那即使他生活簡陋,屋裡只有一張床,他依然覺得天地很寬,心懷感恩。
16、有關於陰陽風水學,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傳聞,比如四人不回頭等,這是因為怕人回頭後魂魄會散去。除了四人不回頭這個說法,還有五人三姓不同行等傳統習俗。
陰陽風水歷經千餘年的演變,如今在民間已經深入人心,一些人會對其有所改寫,改寫成一個個的民間俗語順口溜流傳下來,這些順口溜都是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無論是想要參考其進行調整陰陽風水,還是想參考其去了解中古古代的堪輿文化,都是離不開民間俗語的,比如四人不回頭。
四人不回頭是什麼意思
四人不回頭的民間俗語還要與一則歷史傳說有關,這個傳說的主角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蜀相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非常有才學和智慧的人,他的事跡演義傳說在《三國演義》中多有提及,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相傳諸葛亮在死前囑託四個人用草繩拉著棺材去埋葬,但是埋葬的過程中不能回頭,直到後背的草繩被磨斷才能回頭下葬,以期待重生,免得回頭後魂魄散去,但很可惜這四個人為了偷懶,居然半路上割斷草繩隨意將其掩埋。故事雖然是假的,但這卻是四人不回頭的由來。
五人三姓不同行
在客家有這麼一個民俗,即五人三姓不同行,因為通行後會導致他們的運勢都會變差,尤其是在坐車的時候,很多人是不會要讓五人三姓的人坐上車的,否則很容易會遇到車禍。這個民俗雖然沒有什麼道理,但是流傳至今,也算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部分了。
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四人不回頭, 五人… - 壹讀 https://bit.ly/42NQB3O
-----------------------
俗話說“一人不入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四人不回頭”,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一人不入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四人不回頭”,是什麼意思? _一個人_意識_烏龜 https://bit.ly/3I65cxW
這些俗語表面上看很有意思,比如,前三句,“一人不入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說不要獨自一個人進寺廟,兩個人不能同時趴在井邊,三個人不能同時抱大樹。
其實,背後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警示,多了解一些沒有壞處。
一、一人不入廟
古人為什麼說“一人不入廟”,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
在古代有個秀才,這年自己一個人去進京趕考。走了一段時間後,他在路上看見了一個寺廟,他就想進寺廟拜拜菩薩,討個吉利,使自己考取個功名。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拜完之後,自己隨身帶的盤纏和行李,全都不見了。其實,大家已經猜到了,就是被人給偷走了。
這可把秀才急壞了,沒有了盤纏和行李還怎麼去進京趕考。因為,裡面不只書還有趕考的公文,沒有了公文就沒有參加考試的資格十年的寒窗苦讀也就白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去一個陌生和不熟悉的地方或領域,如果不小心就容易給自己帶來麻煩。例如,一個理髮店再外拉人,說是搞酬賓,你一個人進去了,萬一有問題,你連個報信的人都沒有。
還有一句老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和這個意思差不多,您認為有道理嗎?
二、二人不觀井
這句話背後的深意是說,凡事涉險的事不要兩個人一起做,只要一旦兩人離心離德,危險就出現了。我們想想是不是這樣,身邊這樣的事其實不少。
這裡面也有一個故事,在古代有兩個婦人在洗菜,一邊洗菜,一邊聊天,無話不談,非常融洽。可是,其中一個婦人在村裡是出了名的喜歡顯罷,顯罷自己的家庭多麼和諧,丈夫對自己怎麼好。同時,還挖苦另一個婦女,說她不如自己幸福。這樣一直說,另一個婦女肯定不高興,就把她推入井裡去了。古代可不像我們現在,辦案方法很多,在當時就她們兩個人,死無對證,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古人警示我們,在只有兩個人的時候,聊天相處也好,還是合夥做生意也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給自己帶來麻煩。即使被陷害了,也缺少證人,多數要吃啞巴虧。
三、三人不抱樹
意思是說,在抬樹的時候,不要三個人一起抬樹。你看,兩個人抬樹的時候,我們為了保持平衡會一人一頭,自己出自己的力,更為公平合理。如果,多出來一個人,靠近前面一點,後面的人吃虧了,靠近後面一點,前面的人吃虧了,在中間吧又覺得自己吃虧。
延伸到我們做事情也是一樣,都想著對方多一點力,最後十有八九辦不成。照現在理解,就是你這個小團隊不合,即使能在一起幹事也乾不長。
再例如,現在很多公司採取股份制,如果公司就三個人,每個人持股33%多一點。如果,你是這個公式的CEO 就更要有智慧了,否則那兩個一合夥,抱團在一起,你就沒有任何話語權了。
古人這句話告訴我們,合作的時候一定會有矛盾與分歧。合作前要做好心裡準備,沒有團隊意識的人就不要跟他一起做事,賠錢又受氣就不值當了。
四、四人不回頭
這裡面有一個諸葛亮的故事,由於篇幅關係不在這裡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找找。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個團隊了,大家一起都商量好的事情,就別再當提出反對意見了的那個,基本上不會成功,還讓人對你產生了看法,對自己反而不利了。
例如,四個人說好了去吃火鍋,你又說不想吃了,想吃燒烤,想想能成功嗎?總是這樣,你就會變成你們這小隊裡的外人。
五、五人三姓不同行
同姓,是指姓氏相同的稱呼。在《詩·唐風·杕杜》中說:“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有5 個想一起合夥幹點事。但是,5 個人中有三個是同姓的,你是單獨的一個姓,就要在乾之前掂量一下了。因為,自古就有同姓是一家的說法,很明顯你自己的力量要比他們合在一起小,處於不利的局面。
不涉及利益和衝突的時候可能相安無事,涉及到你提出的意見,違背了他們,他們就會把你排除在外了。
六、六人不入烏龜席
所謂「烏龜席「是指一張桌子的兩側分別坐兩人,上下分別坐一人,俯瞰如此形態像是一隻烏龜,別稱王八,讓人心生歧疑,為了避免誤會,並且,這種坐法,兩邊的人也不好夾菜。所以,還是不要這樣坐的好。
寫到最後:
一人不入廟說的是要有憂患意識,兩人不看井,說的是防患意識,三人不抱樹,四人不回頭,五人三姓不同行說的是合作意識,六人不入烏龜席說的是禮儀意識。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看起來雖然很俗氣,但蘊含著很多道理,老祖宗的智慧也真不簡單!俗話說“一人不入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四人不回頭”,是什麼意思? _一個人_意識_烏龜 https://bit.ly/3I65cxW
--------------------------------------
杕杜>詩經>國風·唐風>
原文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翻譯】
甘棠孤自生長,樹葉十分茂密。獨自踽踽行走,難道沒有別人?不如我的同父兄弟。嗟嘆行路之人,為何不來親近?人既沒有兄弟,為何不予援助?甘棠孤自生長,樹葉極為繁盛。孤獨無依行走,難道沒有別人?不如我的同祖兄弟。嗟嘆行路之人,為何不來親近?人既沒有兄弟,為何不予援助?
【解讀】
與《王風葛藟》一詩類似,《杕杜》這首詩描繪的也是一個孤苦無依、顛沛流離失所的流浪者形象。 《毛詩序》認為此詩是對晉國「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併」時局的諷刺;朱熹《詩集傳》則稱此詩為「無兄弟者自傷其孤特而求助於人之辭」。鑑於詩中並無足夠資訊佐證前說,茲取後說解讀為宜。
本詩共分兩章,每章九句,皆是複沓章法。各章皆以枝繁葉茂卻孤自生長的甘棠樹起興,暗喻了詩人「踽踽睘睘」的獨行者身分。此後各章連發三問,層層遞進,表明自己六親無依、兄弟無著的淒慘處境,同時也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漠的現實予以了血淚的譴責和控訴。
杕杜_原文、翻譯及賞析_佚名詩詞_讀古詩詞網 https://bit.ly/3T5017K
------------------
原文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譯文
路旁赤棠孤零零,樹葉倒是密密生。獨自流浪好凄清。難道路上沒別人,不如同父兄弟親。嘆息來往過路人,為何不與我親近?兄弟不在無依靠,為何不將我幫襯?
路旁赤棠孤零零,樹葉倒是密又青。獨自流浪多悲辛。難道路上沒別人,不如同姓兄弟親。嘆息來往過路人,為何不與我親近?兄弟不在無依靠,為何不將我幫襯?
杕杜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漢語網 https://bit.ly/4bFamyh
----------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
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
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杕」音同「地」;「湑」因同「許」;「佽」因同「次」。
棠梨樹
孤零的棠梨樹,葉子密密蔥蔥。
一人獨行,冷冷清清,
雖然有路人為伴,終不如自己弟兄。
過路的君子先生,請分擔些憂愁吧。
可憐我無兄無弟,請伸一伸援手吧。
孤零的棠梨樹,葉子密密蔥蔥。
一人獨行,冷冷清清,
雖然有路人為伴,終不如自己同宗。
過路的君子先生,請分擔些憂愁吧,
可憐我無兄無弟,請伸一伸援手吧。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