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台江地區為何有地方以「鯤鯓」為名?
在台南沿海有些地名中常出現有「鯤鯓」兩字,如「南鯤鯓」、「四鯤鯓」;在本文談台江地理變遷的歷史過程中也常提到,如「一鯤鯓至七鯤鯓」。什麼是「鯤鯓」?簡而言之就是「海之沙洲或沙丘」。因為台灣自古以來沿海多是吹北風,所以沙洲多呈北高南低的現象,遠望「像是一隻大魚浮在海面露出背部」(鯤是古代傳說中的大魚),故以此稱之。(資料參考郭榮─「古七鯤鯓探源」一文)
---------------------
鯤鯓(臺灣話:Khun-sin),原作鯤身,為一僅見於台灣的特有地理稱呼[1]。其指圍繞著潟湖、內海仔外的沙洲地形地貌,即濱外沙洲。
在字義上,鯤為傳說中一種大魚[2];鯓原作「身」,即身體之意,後加上魚字邊特指魚隆起的背部。鯤鯓是比喻沙洲在海上遠觀有如大魚背部的意思。台灣因外型及面積廣大,亦有鯤島之稱
台南腹地,多有沼澤潟湖之地,安平安南以西,潮汐相依。古有聚落、漢人文明,號以【鯤鯓】相傳仙界天池大鯉因誤食仙桃被貶下凡,盤據南台灣一帶,因身形巨大而改變原有河道水系,故形成現在潮間潟湖景觀。據傳漲潮之時,鯤鯓上岸無故毀壞作物,其頭與尾可長達村莊入口及出口處,居民觀之無一不懼。 並建立<鯤鯓廟>祭之,祈求地區平安豐收。另有一說鯤鯓魚不喜酸醋味,所以村前及村尾的里鄰互助合作蒐集各家醋酸,集合澆灑於鯤鯓頭與尾部迷昏鯤鯓,也因此聯絡鄰里情誼,團結一致。現有閩南語 醋迷頭尾,。
七鯤鯓
台灣由於西南沿海擁有豐富的沙洲與潟湖地形,自古以來在當地便出現許多以「鯤鯓」為名的地名,最著名者莫過於連綿在昔日臺江內海外圍的七個鯤鯓,大部分位於今日的臺南市:
一鯤鯓為灰窯尾,而今日安平古聚落則位於上鯤鯓,兩者合併為安平全島[3]。
二鯤鯓為今天安平國中到億載金城一帶[3]。
三鯤鯓在現今億載金城南邊對岸處,安平新港之北,已與漁光島相連為一島嶼[3]。
四鯤鯓為現在南區的鯤鯓社區[3]。
五鯤鯓為現在南區的喜樹。
六鯤鯓為現在的灣裡。
七鯤鯓是現在的高雄市茄萣區白砂崙[3],但由於清朝道光年間今二仁溪氾濫河流改道,促使原本的七鯤鯓沙洲與一到六鯤鯓分離。
鯤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DKLdC
-------------------------
鯤島的歷史─看源頭
鯤島名稱由來
鯤島,是臺灣的一種雅稱。所謂「鯤」,是古代一種很壯大威武的魚。莊子的─逍遙遊篇,描述鯤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大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大鵬遨翔天空,其神威令人心儀。鯤魚游於壯闊的大海,消遙自在,亦令人神往,正如宋朝大詩人陸游詩:「時看雲海化鯤鵬。」
臺灣島橫臥在太平洋的萬頃碧濤中,傲視四週蕞爾小島,故以「鯤島」稱之,最傳神不過了。過去臺江內海一帶,今台南安平附近,有所謂的「一鯤鯓、二鯤鯓…七鯤鯓」、臺南縣著名風景區馬沙溝附近,有所謂「青鯤鯓、南鯤鯓」,皆是指江海上的小島之意。
臺灣在三國時代稱「夷州」、隋朝稱之「流求」。宋朝稱「毗舍那」、元朝稱「留求」、明初稱「小琉球」、「東番」等化外之地的名稱。西元1544年(明世宗嘉靖23年),萄萄牙人初航臺灣近海,以Formosa(美麗之島)來讚美臺灣。此後歐美人士以「福爾摩沙」之名稱呼臺灣。
「臺灣」的名稱如何得來?在荷蘭人、漢人尚未移居台灣時,當時台灣平地的居民統稱係「平埔族」,如依地區分,則又有各種不同族群名。如宜蘭的平埔族稱「葛瑪蘭族」、台北地區的平埔族稱「凱達格蘭族」,台中地區的平埔族稱做「巴則海族」,台南地區的平埔族則叫做「西拉雅族」。當時台南安平地區的居民就是屬「西拉雅族」的一支。在明朝萬曆年間,福建的漁民初扺安平地區,漢人詢問地名,原住民告知「Taywan」。漢人依閩南話之音,或譯為「大員」、或譯為「台員」、或稱「台灣」。沙洲安平(即一鯤鯓)被稱為「台灣嶼」。(以上的名稱應依閩南話發音。)
明朝萬曆年間以後,當時漢人大抵稱呼台灣為「大員」。稱「大員」為「台灣」則是清朝以後的事。「大員」與「台灣」雖音同,但「台灣」的名稱較典雅故改稱之。四百年來,台灣的名稱,也隨著不同的時代,而有不同的地區範圍。荷據時期之前「台灣」僅指今「安平」一帶。後來到荷据、明鄭時期,隨著漳洲、泉洲的移民日漸增多,台灣一詞則成為「台南地區」的代稱。一六八四年,清廷納台灣入中國的版圖,康熙皇定名為「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一詞正式成為全島的名稱。
鯤島名稱由來 https://bit.ly/454Yjpy
-----------------------------------------------
臺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8s7VOd
「臺灣」名稱來自於南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的台窩灣社(Tayouan / Tavoan),意為「交會之地」或「濱海之地」[17],此名稱位置即現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一帶[18];一說為源自於大武壠族的台窩灣社(Taiouwang),屬於大武壠頭社的附屬部落之一[19]。荷蘭人來臺時便隨此名稱呼,並音寫成Teyoan、Taioan、Teyouvan、Tayouan、Taiyouan、Taiyouhan[20],來墾的閩南人依台灣閩南語譯寫為漢字「大員(Tāi-uân)」、「大苑(Tāi-uán)」、「臺員(Tâi-uân)」、「大灣(Tāi-uân)」或「臺窩灣(Tâi-o-uân)」等名稱,最後在清治時期定名為「臺灣(Tâi-uân)」直到現在。
別稱
更多資訊:福爾摩沙、大員和高砂 (臺灣古名)
臺灣荷蘭統治時期臺灣被稱作「Tayouan」(大員),明鄭捨棄荷治時期使用的「大員」名稱,將臺灣稱為「東都」(鄭成功時代)、「東寧」(鄭經時代)[21]。納入大清版圖後,清朝改以「臺灣」設置臺灣府,「臺灣」遂成為此島嶼的稱呼[22]。臺灣亦有「寶島」、「鯤島」、「蓬萊」、「福爾摩沙」、「福摩薩[23]」、「高砂國」等別稱。
臺灣曾普遍稱為「福爾摩沙」,源自葡萄牙語「Ilha Formosa」(葡萄牙語發音:[ˌiʎɐ fuɾˈmɔzɐ]),意為「美麗島」。一說1544年葡萄牙船隻經過臺灣海面時,水手從海上遠望臺灣,發現臺灣甚為美麗,於是高呼「Ilha Formosa」,葡萄牙語的「Formosa」為「美麗」之意,「Ilha」指「島嶼」,故翻譯為美麗島,但此說法尚無直接與明確的證據[24]。在1950年代前是歐洲對臺灣的主要稱呼[25]。歐洲亦因此曾長期稱臺灣海峽為福爾摩沙海峽。
臺灣物產豐富,故又稱寶島。《山海經》等古籍中的海上神山仙島蓬萊、瀛洲等常被作為對臺灣的雅稱。因平地地形之緣故,臺灣又有「鯤島」的別稱[26]。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稱:黃龍二年春正月,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衛溫、諸葛直到夷洲抓了數千人回到東吳。但並無任何證據顯示以上所稱夷洲是臺灣,史學界對此有爭議。
日本古代曾稱呼臺灣為「高砂」、「高砂國」或「高山國」。日本人以「打狗山」之音,轉成「高砂 Takasago」。京都金地院所藏的《異國渡海御朱印帳》中,以「高砂國」稱呼臺灣,兩者之片假名皆為「タカサゴ Takasago」。
朝鮮古代則曾把臺灣稱為「大樊」(韓語:대번 Daebeon),此稱呼應是來自「大員」的轉音。
臺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8s7VOd
----------------------------
莊子
逍遙遊第一    ► 齊物論第二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无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爲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无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鷽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適莽蒼者,三湌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爲春,五百歲爲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脩者,其名爲鯤。有鳥焉,其名爲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无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聖人无名。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爲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爲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爲!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无當,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无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然。瞽者无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无以與乎鍾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礡萬物以爲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爲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穅,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爲事!」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无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爲瓢,則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无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爲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爲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爲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无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无用,衆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爲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无用,何不樹之於无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无爲其側,逍遥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莊子/逍遙遊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https://bit.ly/3rp1lr5

臺灣的名稱鯤鯓-鯤島/沙洲在海上遠觀有如大魚背部的意思。台灣臺灣的名稱鯤鯓-鯤島/沙洲在海上遠觀有如大魚背部的意思。台灣


「海鯤號」發想自莊子《逍遙遊》內篇,「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是取之神秘難以掌握的意思。舉辦「潛艦國造原型艦命名暨下水典禮」,邀請總統蔡英文將替中華民國海軍首艘國造潛艦IDS原型艦「海鯤號」正式命名並擲瓶-目標2025年劍龍級潛艦2艘,加上國造IDS潛艦1艘,共計3艘、2027年再完成1艘,共計4艘,任務部署在台灣東南、東部海域、北部與日本與那國島間水域,關鍵在於截斷中共穿越第一島鏈,避免其進入太平洋,形成包圍態勢。1969年與1994年我國兩次向美提採購潛艦,但遭美以潛艦具攻擊性為由拒絕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台灣宗教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醮典+南鯤鯓代天府【甲午科護國慶成祈安羅天大醮+「台灣王爺總廟」北門南鯤鯓代天府,舉辦有「台灣第一大醮」稱譽的羅天大醮,鯤鯓王並到台南府城巡禮會香,再到諸羅嘉義巡禮會香,距上次南巡北狩相隔百年。,總計有一萬三千多尊神像參加鑑醮,南鯤鯓廟將申請金氏世界紀錄+南鯤鯓廟建廟至今三百五十三年歷史,只在四十六年前首次建醮,相隔近半世紀後,第二次建醮就是今年「甲午科護國慶成祈安羅天大醮」+南鯤鯓代天府名列十大殊榮,分別是台灣王爺總廟、國定古蹟、國定民俗、米其林三星旅遊景點、台灣十大廟宇建築、台灣十大廟會、台灣新十二大景點、十大陸客拜訪宗教聖地、分靈廟宇2萬1千餘、年香客7百萬人次+羅天大醮是道教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大型宗教活動,也是規制最高、格局最大、含義最深及祭期最長的道教齋醮活動。醮典可分3大階,第一階為普天大醮,屬帝王級,再來是周天大醮,為親王等級,一般王侯將相則為羅天大醮。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台南市南鯤鯓代天府的羅天大醮/2017鯤鯓王平安鹽祭/「台灣王爺總廟」南鯤鯓代天府/北門南鯤鯓代天府遊客人次逾一○六九萬,高居全台第一/全台只有兩個景點破千萬南鯤鯓代天府+鯉魚潭爆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3國運籤-南鯤鯓廟/保安宮抽出中上國運籤/花蓮勝安宮抽國運籤「中上」/大甲鎮瀾宮國運籤 中籤:秦瓊救李淵/鹿港天后宮百年來不抽國運籤-抽取各行各業運勢籤/清水岩寺抽國運籤 「劉備三請孔明」/松山霞海城隍廟-中籤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