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看到集資影片一開頭的花磚建築,
都會忍不住留言,好美!這棟在哪裡?
這是位於台中大安的黃宅洋樓,
為當地大安國小首任校長黃卿的故居,
原本是一座傳統的閩式宅院,
1935年因地震毀損,
1937年改建完成後,呈現嶄新形象,
以拔高顯眼的三層磚造洋樓做門面,
搭配紅磚與白石間隔疊砌的辰野風格。
牆面妝點嵌入了繽紛花磚,
跳脫紅與白的框架,增加視覺層次,
遠處即能看見釉彩凌空映照日光閃爍啊!
除了花磚之外,建築物還有許多巧思,
像是二、三樓的花瓶欄杆,
設計成一高一矮、一素一雅,
立面上磚雕福祿壽、南瓜柱頭、拱門窗飾等,
處處有豐富的意涵。
(小編:老屋細節真的好多,以前的人很細膩耶)
黃宅在當年可謂大安最氣派的洋樓,
據聞能從三樓瞭望臺灣海峽景觀,
拍攝影片當日,在黃家的同意之下,
館長登上三樓,雖然風日晴和,
可惜時空環境已大不同,
只能佇立,默默想像著昔日風景。
館長提醒:黃宅洋樓目前仍是私人宅邸,
大家去看花磚建築時,千萬要尊重居民,
別打擾到人家喔!
想看更多花磚建築?
https://r.zecz.ec/9vVB
限時優惠方案54折
--------------------------------------
319旅行事誌----孤絕一家--台中大安黃宅(江夏世澤) https://bit.ly/3RyRGJ0
許多研究台灣中部日據時期民居建築的文史工作者或者學生、慕名的遊客,大多會選擇到大安鄉中庄村的黃宅參訪,但都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在洋樓前面合照留念,以茲證明到此一遊,這種合照的畫面,在大安黃宅前已經變成一種常態的作業模式。
目前官方文獻中對「中庄黃宅」紀錄,除以許雪姬所主持的「國家數位典藏計畫中台灣地區地方文獻影像資料庫-臺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有一部份的繪攝外,尚不見較具體的研究。
黃宅係大安國小首任校長黃卿(註)的故居,目前由其媳婦與其孫「阿甲仔」居住維護,黃家早在幾年前對於參訪者日眾,不勝其擾,就決定謝絕一切參訪,僅開放給當地學校學生寫生與鄉土教學;而在百呎之近的大安國校小朋友,是最常享受此一「特權」的嬌客。
黃宅為黃煥然(黃卿之父)所建,日據時期任大安壯丁團長,原址為三合院房舍,旁有畜舍,後為果園,但正身與護龍在1935年中部大地震所毀, 黃家乃決定改建為四合院,一進為三樓洋房,二進正身再整建加高,極為現今規模。依中庄村人的敘述,這是當時黃家採用風水師的建議,也是與當時大安庄區長李城(台中縣議會第一、二屆議長李晨鐘之父)雙方家族風水師「仙拼仙」的見證。
黃宅三樓為「觀海亭」,昔日確實可在頂樓欣賞「大安十景」,因此後人將此三樓洋房成為「觀海樓」,二樓「福星高照」為客房,一樓則為接待前廳。這在當時是大安最氣派的洋樓,直把李家的氣勢給比下去。 昔日豪門八卦,仍是老一輩閒聊最喜愛的話題。
「觀海樓」完工於日據昭和12年(1937年),結構以水泥磚造為主,裝飾以強調磚工、磁瓶欄杆、拱牆、飾帶面磚,窗飾特色,而後堂正身則以加高原建築為主, 今日白灰泥粉刷的壁體 脫落,隱約可見新舊雜陳的痕跡,以剪黏、泥塑、書卷窗等傳統裝飾為主, 出現閩洋工藝前後和諧呼應的特殊景象。
黃宅最引人側目的是,挑戰了傳統民居中「步步高升」、「前低後高」的慣例,另正堂與前廳使用窄小的拉門,連後堂正身的門寬尺寸也比門楣上之書卷窗小,看來傳統老師依循「文公尺吋」的規矩,在這裡是不管用的。 「有法有破」可謂大安一絕。
面對村人風水的紛議,溫歛的黃家自始不回答,也不想回答。不過,興建的黃家先人,其實早已經預知此「新舊」、「高低」的現象, 會在未來成為鄉人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刻意 在正堂的門聯上,以交趾燒陶片黏貼「新舊參差 應祖德」、「高低相協為孫謀」似乎是對現今世人的困惑,做了最具體的應覆。只是黃家的後世與村人,沒有看見吧了!
就在發現黃家先人為延續祖德、為子孫謀福,堅持一生孤絕的同時,黃老太太說左護龍 已將納入都市計劃中「逕為分割」,感慨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記錄的,也不想做什麼紀錄。
此時,興奮的心情,瞬間又被澆熄!唉啊!
阿達碼 2006/01/22 彰化芳苑
註:黃卿先生(1898-1975)畢業於台北工業學校(台北工專前身),1921年開始執教,為光復後首任大安國小校長,1962年退休,畢生從事地方教育。
上圖: 2006/01/15 孤絕屹立於新穎樓房建築間的中庄村黃家洋樓。私人宅院 謝絕參訪。
319旅行事誌----孤絕一家--台中大安黃宅(江夏世澤) https://bit.ly/3RyRGJ0
------------------
#台中大安中庄黃宅Facebook https://bit.ly/3Zyf5fx
黃宅係大安國小首任校長黃卿的故居,目前由其媳婦與其孫「阿甲仔」居住維護,黃家早在幾年前對於參訪者日眾,不勝其擾,就決定謝絕一切參訪,僅開放給當地學校學生寫生與鄉土教學;
而在百呎之近的大安國校小朋友,是最常享受此一「特權」的嬌客。
黃宅為黃煥然(黃卿之父)所建,日據時期任大安壯丁團長,原址為三合院房舍,旁有畜舍,後為果園,但正身與護龍在1935年中部大地震所毀,黃家乃決定改建為四合院,一進為三樓洋房,二進正身再整建加高,極為現今規模。依中庄村人的敘述,這是當時黃家採用風水師的建議,也是與當時大安庄區長李城(台中縣議會第一、二屆議長李晨鐘之父)雙方家族風水師「仙拼仙」的見證。
黃宅三樓為「觀海亭」,昔日確實可在頂樓欣賞「大安十景」,
因此後人將此三樓洋房成為「觀海樓」,二樓「福星高照」為客房,一樓則為接待前廳。這在當時是大安最氣派的洋樓,直把李家的氣勢給比下去。 昔日豪門八卦,仍是老一輩閒聊最喜愛的話題。
「觀海樓」完工於日據昭和12年(1937年),結構以水泥磚造為主,裝飾以強調磚工、磁瓶欄杆、拱牆、飾帶面磚,窗飾特色,而後堂正身則以加高原建築為主, 今日白灰泥粉刷的壁體脫落,隱約可見新舊雜陳的痕跡,以剪黏、泥塑、書卷窗等傳統裝飾為主,出現閩洋工藝前後和諧呼應的特殊景象。
黃宅最引人側目的是,挑戰了傳統民居中「步步高升」、「前低後高」的慣例,另正堂與前廳使用窄小的拉門,連後堂正身的門寬尺寸也比門楣上之書卷窗小,
看來傳統老師依循「文公尺吋」的規矩,在這裡是不管用的。
「有法有破」可謂大安一絕。Facebook https://bit.ly/3Zyf5fx
--------------------
台中大安中庄黃宅中發現,是大安國小首任校長黃卿的故居,四合院的格局,融合東、西方文化,採希臘直立柱的雄偉與羅馬式的拱門搭配,樓頂女兒牆用磚砌「福、祿、壽、喜」等字形,令人目不暇給。此款幸運草花磚,點綴在二樓的紅磚牆內,不易看到,因為四葉草通常只有三瓣葉子,四瓣葉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來這裡,一定要望見幸福的幸運草,所有的夢想都會成真。
每片花磚皆內涵中、英、日的卡片說明。博物館希望大家感受花磚美好,也找個時間,循著字卡的資訊,在更多老屋未消失前,去看看這些美麗的花磚古厝。台灣花磚--秋菊高潔 https://bit.ly/3t6quHs
------------------
大安中庄黃宅
驚嘆連連的大安中庄黃宅 @ 黑皮的天空 :: 痞客邦 :: https://bit.ly/3ZtbwY0
↑在「衛星導航」的帶領下終於看到了『大安中庄黃宅』。從網路得知黃家早在幾年前對於參訪者眾多,不堪其擾,就決定謝絕一切參訪,僅開放給當地學校學生寫生與鄉土教學;而在附近的大安國校小朋友,是最常享受此一「特權」的訪客。
↑大安中庄黃宅的磨石子「如意捲雲」窗飾。
↑大安中庄黃宅的三樓雙囍窗。
↑大安中庄黃宅的三樓樓頂女兒牆上『福.壽.祿』磚花。還有磁瓶欄杆、面磚裝飾真是經典傑作。
「大安中庄黃宅」係大安國小首任校長黃卿的故居,為黃煥然(黃卿之父)所建,日據時期任大安壯丁團長,原址為三合院房舍,但正身與護龍在西元1935年中部大地震所毀, 黃家乃決定改建為四合院,一進為三樓洋房,二進正身再整建加高,極為現今規模。從前高後低格局來看,當時的黃家是挑戰傳統,獨樹一格的建築。再加上誇張尺吋的「書卷窗」及前後廳堂窄小的拉門入口,真是有別一般的古厝民居,令人驚嘆連連,不虛此行喔!
↑大安中庄黃宅的拱牆和窄小的拉門入口。還有那張「謝絕參觀拍照」的牌子讓人拍起相片膽顫心驚的。
↑大安中庄黃宅加高的二進正身。
↑大安中庄黃宅二進的左右護龍。
↑大安中庄黃宅二進的窄小的拉門。們兩邊的門聯上,以交趾燒陶片黏貼「新舊參差應祖德」、「高低相協為孫謀」的對聯。好像是在對其突破傳統格局的困惑,做了最貼切的答覆。
↑誇張尺寸的「書卷窗」及「竹節窗」…………
↑大安中庄黃宅的門聯是刻上去的,至於是寫何字就請各位先進解答喔?
※經學友會連老師解析,應為小篆字體「怡悅懽忻,禎祥福祿」。前四個字為“心”部首,
後四字為“衣”部首。 2008 10 21補充
拜訪這驚嘆連連的大安中庄黃宅後,真是感觸良多。原來古厝也可以如此的建造。先人的智慧更是變化無窮,一點也都不輸現代的新新人類。最後還是要強調「大安中庄黃宅」是私人住宅,不歡迎入內參觀,拍照打擾,造訪者請小心低調行事。更希望台中縣文化各界能説服屋主開放古蹟同好参觀,並做好人數管制,導覽解說,做些維護保養,不但可保護古蹟,相信也會為當地帶來一些商機吧!驚嘆連連的大安中庄黃宅 @ 黑皮的天空 :: 痞客邦 :: https://bit.ly/3ZtbwY0
大安區不只台北有,台中也有(什麼台北本位發言),位在台中市西北角,大甲區西邊靠海處。考量到腿力、坡度和時間,我的遊玩方式是從大甲車站還始騎YouBike到海邊(下坡),在大安濱海公園還車後再搭658公車回大甲車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