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中文名稱
Chinese Title 聖馬丁的仁慈
作品英文名稱
English Title The Charity of Saint Martin
作者中文姓名
Artist (Chinese Name) (傳) 艾瓦利特 - 維塔‧盧明尼
作者原文姓名
Artist Attributed to Évariste-Vital LUMINAIS
國籍
Nationality 法國 (French)
生卒年
Artist Dates 1821-1896
年代
Date Made 年代不詳 (undated)
材質
Medium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寸
Dimensions 245 x 164 公分 (cm)
典藏編號
Accession Number 0009245
法國畫家艾瓦利特-維塔‧盧明尼(Évariste-Vital Luminais, 1821-1896)曾先後跟隨德貝(Auguste Debay, 1804-1865)、科尼(Léon Cogniet, 1794 - 1880)與托爾雍(Constant Troyon, 1810-1865)學習,自1843年以來持續參加巴黎沙龍展,並多次獲得獎項。他尤其擅長風俗畫與歷史畫,作品中具巧思的構圖、理想的人體形像,與清楚的肌理刻劃等,都表現出典型學院派的風格。
「聖馬丁割袍」是基督教聖人誌中一個膾炙人口的典故。馬丁據傳是西元四世紀駐軍高盧(現今法國)的一位虔信基督教的羅馬士兵。某日他在途中看見一位衣不蔽體的乞丐,因此割下自己的袍子分給對方。當晚馬丁在夢中聽到耶穌對著天使讚許他的仁慈之心:「看哪,這就是沒有受洗的羅馬士兵馬丁,但卻分享袍子給我穿衣。」馬丁夢醒後更堅定其信仰,並接受洗禮,在日後成為圖爾(Tours)的主教。
畫中背景的高丘及陰暗林木將前景空曠路面上的兩位主角巧妙襯托出來,遠方層疊的一抹橘紅夕陽及灰藍暮色暗示出景深與事件發生時刻。背景偏暗的灰綠色與左上方光源下的人物成為強烈對比,凸顯出白馬的光潤毛色、馬丁的金屬頭盔與鍊子甲、鮮豔的紅袍,與乞丐裸身上的肌理起伏。馬匹服貼頸背的鬃毛、抬起的前肢、揚起的馬尾、與鞍座上飄逸的斑點豹皮等,營造出聖馬丁疾馳乍停的動感餘韻。纏在馬丁手腕上的韁繩、持劍割袍的手腕與劍身,連同被高舉的軍袍形成一個具有力道的流暢弧線,烘托他割袍義舉的堅定。透過馬丁的溫和垂目與乞丐的仰望眼神、馬丁握劍的手緊鄰著乞丐微開朝上的手心、馬丁挺拔展臂與乞丐縮肩佝僂的身姿,在在將兩人間施與受的互動傳神地表達出來。
奇美博物館數位典藏系統 https://bit.ly/47PH4er
---------------
奇美博物館另一幅油畫:《聖馬丁的仁慈》The Charity of Saint Martin (傳) 是法國畫家艾瓦利特-維塔‧盧明尼(Évariste-Vital Luminais, 1821-1896)繪製的一幅典型學院派風格的宗教歷史畫。
《聖馬丁的仁慈》畫作賞析:遠方層疊的一抹橘紅夕陽及灰藍暮色暗示出景深與事件發生時刻。畫作中央身著盔甲,外披鮮紅軍袍,英姿煥發的軍官馬丁與裸露上身、瘦骨嶙峋的乞丐成了強烈對比。白馬頸背服貼的鬃毛、抬起的前肢、揚起的馬尾、與鞍座上飄逸的斑點豹皮等,營造出聖馬丁疾馳乍停的動感餘韻。馬丁持劍割袍的手腕與劍身,連同被高舉的紅袍形成了一個具有力道的流暢弧線。透過馬丁的溫和垂目與乞丐的仰望眼神;馬丁挺拔展臂與乞丐縮肩佝僂的身姿,不但烘托馬丁割袍義舉的堅定,也在在將兩人間施與受的互動傳神地表達出來。
在台南奇美博物館內能同時遍覽三件世界知名的藝術創作,是非常幸運的事:學院派古典主義的《聖馬丁的仁慈》,矯飾主義畫風的《聖丁與乞丐》及石質雕塑的《聖馬丁割袍送暖》,三種完全不同風格藝術創作。
17世紀英國宮廷首席畫家范·戴克(Van Dyck) 這位巴洛克大師筆下的聖馬丁,顯得高大優雅,親切自然。
奇美博物館聖馬丁的藝術(上) @ 尹萍老師說說~畫 :: 痞客邦 :: https://bit.ly/3LkXRg3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