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鎰順街屋 - Google 搜尋

363431721_753872330078026_2718906303608488547_n365242348_978770420098918_553501019821754087_n364797476_6463879933697206_491274638137248656_n364673175_10231717875436808_5766561302493056172_n

竹南漂亮的老建築太多了,位在中港老街的 #郭鎰順街屋 更是不能錯過的一道風景。
(4) 尋找臺灣老建築 - 竹南漂亮的老建築太多了,位在中港老街的 #郭鎰順街屋 更是不能錯過的一道風景。 #苗栗老建築 #中港里 | Facebook https://bit.ly/47enTL4
--------------------------
 郭鎰順.銀行木宅
郭鎰順.銀行木宅 @ 陳漢璋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s://bit.ly/43UmdU0
 離開媽祖廟,沿民生路向北行經中港市場,再經過「南龍區漁會」後,一定會發現一棟非常特殊的土黃色二層樓洋房,這就市民生路60號「郭鎰順商號」。儘管整棟建築滿佈歲月的痕跡,有些雕飾早已剝落,依然展現其雄偉特有的建築特色,訴說著當年主人的風光。
      郭家先人來自何處,其子孫所知有限。至於「郭鎰順」並非人名,而是商號名。乃竹南信用合作社前總經理郭坤芳先生的父親郭緣溪,與其兄郭緣清二人共同經營金銀紙生意所創的商號。
  中港因金銀紙加工業而聞名,日據時代,凡得以經營金銀紙業者,皆為富商地主。據說:今中正路以北至博愛街,大營路以西至龍山路一帶,除部分公共設施外,大多為郭家產業,當時均租予佃農耕種,一年租糧約有四萬斤。耕者有其田政策實施後,雖配領一些股票,然而整個家業卻因此而中落。
      據郭緣清之二子,郭坤榮先生回憶說:民國二十四年地震前後,其家業正為興旺,地震後其父親特別自臺北聘請日本工程師設計建築新洋樓。他說:當時日本政府對於房子的建造,不只是核發建築執照而已。整個建築施工過程,當時「竹南郡役所勤業課」必定每天派員監督,監督人員未到,絕對不可能施工,監督人員對於施工品質要求巨細靡遺,非常仔細。
  他說:這是中港第一棟鋼筋建築物。當時,他十來歲,每天都跟著工人東摸西摸。他還記得:正面山牆上的雕飾,即在現在的騎樓下,由三、四個工人跟著設計師,一次又一次地雕模灌漿,不合意及拋棄,前後將近二個月才完成的。當時也聘有木工師傅,當場設計雕飾所有家具級裝橫,其家中之太師椅,即為當時泉州師父一刀一斧的作品。
      基本上「郭鎰順」的建築風格,係採用一六○○~一七五○年盛行於西方,雄獷、不規則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如正面女兒牆上的花草變形圖,以及漩渦紋的裝飾風格,均屬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語彙。尤其是正面三角形的山牆,拱型的川護,更有如依「巴洛克式」風格建築而城的羅馬「聖彼得教堂」的正面的縮影。
      不過,一如台灣其他地區的商號,博彩眾家建築風格仍為「郭鎰順」的建築風格特徵。山牆二側的原型裝飾(左邊已脫落),是日本人的家族圖騰紋飾:「郭鎰順」商號本身則是來自我國的牌匾;而「亭仔腳」又是地屬亞熱帶台灣特有的建築設計。如是融合各地風格,配合地方上需要的建築特色,正是海島台灣活力與開放性的展現。
      中港現在的迎薰路與民生路上,還存有許許多多與「郭鎰順」同期,而建築技術相類似的洋樓建築物。但在欠缺文化保存意識,子孫不重視的情況下,不是任其荒廢,即是加以改建。若不善加保存,「郭鎰順」商號似乎也無法避免此一命運。
      較之「郭鎰順」的陽剛、粗獷的建築,「郭鎰順」對面的華南銀行、頭份分行前襄理「銀行木」陳木的家,並展現出柔美流暢的西洋建築之美。
      陳木生於民國元年,其先人從事屠宰業。其本人於日據時代高等科畢業後,進入今竹南農會前身「中港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服務。光復後,進入華南銀行頭份分行任職,至襄理退休,為人誠實謙沖,鄰里稱之「銀行木」。
      陳家也是建於民國二十四年大地震之後,其材料採鋼筋混泥土,其特色亦隨當時潮流採行西洋風格,儘管內部格局業已全部改建,不復舊觀,但正面二樓山牆上,柔美雕飾的柱形設計,在現代仍相當具有美感藝術的。
      只是,一如中港的歷史,以及諸多中港舊宅的命運一樣,陳家當年屋內的諸多陳設,已因人為因素而流失將盡。陳木的二公子,現任竹南郵局副局長陳培煌先生說:「可嘆以前不懂珍惜祖先遺物,丟的丟,賣的賣」。現在,陳家先人舊物,只剩八腳眠床、清仿大明宣德檀香爐,以及日據時洗澡用的木桶,分別收藏於陳木子女處。
      民生路上的陳家建築依然呈現當年的風華,中港海邊的落日黃昏依然燦美如昨,期待中港的朝陽也會一樣的耀眼。
郭鎰順.銀行木宅 @ 陳漢璋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s://bit.ly/43UmdU0
------------------------------------
郭鎰順街屋 - Google 搜尋 https://bit.ly/3Km06z5

郭鎰順街屋 - Google 搜尋


苗栗竹南單車路線,深入小鎮找尋老屋輝煌線索,不再錯過蛻變中的山海交會點 - 微笑季刊:2020冬季號《單車,小城探路》 - 微笑台灣 - 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苗栗 竹南】金色中港之中港老街 https://bit.ly/3ODHixN
位於竹南的中港鄰近中港溪,舊時是一個繁榮的商港,也是早期閩粵先民來台開墾的登陸地之一,因此曾經繁榮一時,中港的地名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因位於中北部兩大港滬尾(淡水)與鹿港之間,因此被稱作中港,另一種則是因為鄰近中港溪,又是平埔族道卡斯族中港番社的所在地,因此得名。
      和其他地方的港口城市一樣,中港也因為淤積的關係而逐漸失去影響力,現在漫步在中港老街上,還可以由一些日治時期巴洛克與Art Deco式的街屋來想像出百年前中港繁榮的景象,除了曾經是頗有影響力的港口外,中港直到現在還留存有一項獨步台灣的傳統產業,也就是逢年過節初一十五不可或缺的金銀紙,中港在全盛時期曾經有三百多家製造金銀紙的商家,街道上曬金紙的景象也成為金色中港給人最強烈的印象之一,可惜由於自動機器、國外成本低的關係,再加上環保意識的抬頭,使得台灣金銀紙的產業逐漸沒落,現在中港也只剩下幾家堅持手工製造金銀紙的店家,金色中港的景象也許終不復見。
       中港老街有許多巴洛克式的建築集中在民生路、迎薰路、與守法街之間的區域
  縱鶴拳,感覺很威
  漂亮的女兒牆
  兩間現代式樓房中間所夾的紅磚老屋 XD
    守法街一角所看到的敬字亭
    守法街的南邊則留存著許多傳統式的紅磚造三合院老屋,
尤其是這棟房子真的非常漂亮,雖然屋頂已經略有塌陷的感覺,
不過橄欖綠色的牆壁與西洋式的柱子有日式Art Deco風的感覺。
  柱子的上方則採用中式的木雕,以一般民宅來說雕飾非常的講究
  已經脫落的馬背,看得出層狀的紅磚結構
  牆上漂亮的圓形氣窗
  民生路上的巴洛克式建築
  特殊的是中間上方的這隻笑獅,很有趣
    老街上最華麗的山牆就是這棟郭鎰順老屋
【苗栗 竹南】金色中港之中港老街 https://bit.ly/3ODHixN

IMG_8522IMG_8518IMG_8508IMG_8493IMG_8489IMG_8490IMG_8474IMG_8473IMG_8406IMG_8394IMG_8391

2023-08-03_160904IMG_8387

【苗栗 竹南】金色中港之中港老街

IMG_8354IMG_8386-1IMG_8352365242348_978770420098918_553501019821754087_nIMG_8490 (1)

【苗栗 竹南】金色中港之中港老街


169104985222433_P13000743169104985213156_P13000742169104985112427_P13000740169104985172938_P13000739169104985193062_P13000738169104985056264_P13000736169104263580529_P13000731169104984657081_P13000730169104984669305_P13000729169104985431321_P13000745169104985332769_P13000744

曾經,中港以金紙業興起,那金色年代隨著日子老去,漸漸的消逝 .....苗栗/Ubike遊竹南 輕騎金色中港城 | u 值媒 https://bit.ly/3Om77kp
 叨叨唸唸想到竹南走走好幾年了,也許上天聽見我這無法下定決心的話語,一連在台北下了一個多月雨,偶爾放晴也難能配合生活上的空檔,那就繼續下吧!只等待心裡的意志催促著。雨天、冷涼中搭上火車,終於來到竹南,這個山線與海線分開的小鎮。
 記憶中,因為採訪曾經數次在竹南搭車,但匆匆忙忙向晚之際,難得逃離即定行程。有時候,旅行也講求一個緣字吧!
 火車站前有很多Ubike,對於小鎮的規模,除去在地人使用後,數量足夠一整個旅行團租借。或許,被遺忘的中港城吸引不了遊客,接下來的時間,我總是可以安安穩穩的不必擔心借無Ubike。
 竹南古名中港城,名字由來眾說紛云,有來自於中港溪畔的說法、也有位於淡水港與鹿港之間的定位、還有道卡斯族中港社的延續。
 對於我,卻是因為小時候搭乘火車,車行至竹南從爸爸的話語中,認識竹南為海線與山線鐵路的分岔點,而我們的目標也正好是海線與山線再往南的會合點彰化。往事如織,可是我一點都想不起來,有如中港城的過往,能有多少陳舊如新?老房子、舊行業,依然固守著日漸冷清的街道。
 中港舊城區離車站有一點距離,沿著博愛路往前,市場裡來來往往的喧鬧從街巷間漫出來,街屋招牌櫛比鱗次,有些二樓窗台外的羅馬柱子,撐起少有仰望的現代眼光。
 大約十分鐘Ubike車程,突然間清靜迎來,懸浮在空氣中的市街吵嚷倏地收斂。這時陣,大約就進入舊城區。古老時候的四個城門早已不在,所以舊城區域無法精準界定。
 新生街、復興路、迎薰路、民生路,這四條南北向的道路,加上橫向大同街、開元路圍成的區域,大致上是當時中港城範圍。過份思索反而限制了腳步,隨意的逛進老城區,反正我也是一顆空白的心,慢慢的搜集旅行見聞,一頁一頁拼湊自己的地圖,終究會日漸熟悉,書成自己腦海裡的摺頁。
 老城區裡的建物大多是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後重建,一場天然災難,中港失去原有清朝面貌,現在街道上大多保存著日治時期的街屋形制。就如同台灣其他地方,洗石子牆面、歐風元素、精緻裝飾,城區裡的老屋子一幢接著一幢,式樣豐富而繁多,每一步、每一次抬頭,都是驚喜。
 歲月總是無情,傾頹破敗的老屋子幽然佇立,那年以主人名字鑲門樓上的風俗,還清清楚楚,只是大多人去樓空,徒留斑駁老去的陳舊門窗,依稀望見拂去舊塵底下的繁華日子。
 漂亮的巴洛克立面還在,後面的屋子早早拆得光溜溜的雜草漫生;緊閉的大門,花玻璃拼貼成一付多彩窗櫺;中藥房招牌牢牢與山牆合一,推開門,卻是一間名不符實的小吃麵店。時光交疊著,古城老得快,卻來不及跟隨世道拋棄過往,它的老樣子,看起來卻如此迷人。
 來來回回迷失在街道間,行至慈裕宮,廟前小橋一座,不見溪水。
 仔細尋找,橋下小溪似乎被深埋在加蓋的下水道;日治時期街屋訴說中港的過去,廟門前一對清乾隆年間石獅,道出二百多年媽祖廟與小城鎮的古老;迎薰路來自當年南門(迎薰門)進城之路,慈裕宮前的民生路通往番社舞場,數不清的回溯時日,原住民與漢人一起開發中港、生活在中港,那榮景真實存在,又如何讓人欽羡。
 番社附近的小巷子,左彎右拐、窄小曲折,單車騎乘剛好,破舊的三合院、土角厝,故事太老太豐富,我說過了,得一頁一頁、一次又一次尋回。
 冷涼的冬風漫在中港城裡,輕輕掠過巷弄裡間的歷史光景,一次捧回太多中港的故事,難免太過草率。一個早上,就讓我先淡淡地讀過一些往日風華,然後期待下次,再次複習、重新領略。離開老城區,往大海的味道前,畔水而行,午後,往一段老城外的綠光自行車道,迎著海風慢騎。
 中港城小旅行
竹南車站→ 東門 → 復興路 → 迎薰路 → 南門 → 平等街 → 北門 → 民生路 → 慈裕宮 → 番社→ 西門→ 功明街→(往龍鳯漁港)竹南,以前叫中港城、番社,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它的舊時代 冬日,十度左右,搭火車從竹南車站走出來,站前有Ubike伴著鴿群,一片詳和。
  竹南市區有如生活在大都市的煩雜,略過市區,走進老城區,一路上都是老房子整天陪伴。  
  老城區裡每一條路都是老街,迎薰路以前連接南門(迎薫門) 有如台北城的北門接北門街,南門接南門街一樣。
 不需要什麼大景,紅磚牆一堵,綠意一叢,便是心悅的一幕。
  金色中港,多麼美的名字,除了古早時代大街小巷賣金紙以外,現在老城區裡還保留了一些百年老街業 金保安中藥老店。
   老回春藥房,它若有故事的老邁店面好吸引人,推開那扇古老大門,現在裡面是一間小吃麵店。
  有些店家已沒落了,關起一片片木窗門 老得好有味道。
  小巷子裡藏了什麼寶貝?
  誰家的後門,十字短牆、花瓶欄桿、小小的門樓,真漂亮!
  中港最老的彿寺善福堂,卍字花磚,圍住一整個世紀的老故事。
   街上舊街至一幢接著一幢,大多跟著時光殘破、人去樓空之際,依然留下蛛絲馬跡,讓人憑弔。
  郭鎰順商號,聽說當年是中港城裡第一棟洋風建築。
   停下腳步,讓老時光舊美感一起停留在腦海中。
  竹南最早開發之地在慈裕宮附近,閩南彰州人於監館前所建 從1783年經過多次族群勢力械鬥,最後牽建於現在位址,廟內的建築藝術與工法相當精緻,並且建廟時曾經也不為免俗的找來二派工匠對場評比、仔細觀賞、瞭解歷史,也算是謮過中港城的一頁。
  廊檐下抬頭,燈火渲染著古意。
   慈裕宮看似左右對稱,若是細細打量,當年二位工匠對場建廟,不同設計與工法,讓這座宮廟建築更有看頭
   來到番社地區,一座漂亮的三合院佇立。
  道卡斯番社曾經在此生活,當年的舞場已埋在柏油路下,輕騎而過只能感嘆歲月流逝,似有情又似無情。
    小巷子裡漫騎,老屋子、番社土埆厝,一個轉角一分滄桑為美感佐注。
   那些院牆裡,住著老去的時光。
  往海邊騎,遇見全台灣最大的媽祖像,坐鎮龍鳳宮,旅程中,有媽祖相伴,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苗栗/Ubike遊竹南 輕騎金色中港城 | u 值媒 https://bit.ly/3Om77kp


 JUST A BALCONY: 【JUST Old】苗栗-竹南街屋 民生路 https://bit.ly/47bjBUV
中港 民生路 經歷了大地震而重生
之後代表著金紙 編織 染布等家族街屋一棟棟拔地而起
但也因為經濟因素而頹敗 成為中港的記憶
 中港是竹南沖積平原最早發展出來的市鎮
是清朝 北台灣重要的大城鎮
民生路研判是清朝時期就已經具規模的市街
民生路順應著海岸 呈南北走向
路上有中港重要的宗教中心-慈裕宮 以及中港郵便局
地圖中 更發現路上更有輕便鐵軌 足見此路的重要性
  下圖可以看出早期民生路兩側皆為紅磚平房街屋
圖中 寥無人煙 還有幾根斜柱子 
說明了這條街即將做出巨大改變
  1935年的新竹台中大地震
摧毀了中部眾多的城鎮 也改變了中部都市的面貌
中港民生路在這次嚴重的破壞後
政府著手計畫拓寬道路 以挽救頹敗的市街
  下圖約為20年後的照片
兩側道路明顯拓寬了不少 還有當時新穎的二層街屋
並設置了排水設施與電線竿
  中港 顧名思義就是一座港口
為台灣海峽沿線的航運貿易路線之一
但是此處為沖積平原 因此在日治時期 港口功能幾乎停滯
  而且縱貫鐵路又不經過中港
卻是設置在三角店街(今竹南車站)
因此此時的經濟發展主要轉向內陸平原
中港逐漸遺忘 城鎮逐漸凋零
  如今中港成為竹南頭份都市圈的外圍小城鎮
而現今的民生路少數街屋仍可以看出以前中港繁華的線索
  --------------------------------------------------------------------------------------
  民生路 街屋1號 葉益源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
  民生路 街屋2號 3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由於民生路是1935年之後拓寬的 而此時經濟中心已逐漸轉移到竹南
所以原本路上大部分都是一層樓街屋
至今保存較美麗的 也只有這兩棟
  --------------------------------------------------------------------------------------
  民生路 街屋4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此棟建築為華南銀行頭份分行前襄理「銀行木」陳木的家
陳家建於1935年大地震之後 展現出柔美流暢的西洋建築之美
 陳木生於1911年,其先人從事屠宰業
本人於日治時代高等科畢業後
進入今竹南農會前身「中港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服務
為人誠實謙沖,鄰里稱之「銀行木」    
  --------------------------------------------------------------------------------------
  民生路 街屋5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與許多中港地區房子一樣,此三連棟街屋 建於1935年大地震之後,
為當時謝帶經營的『興錦染房』
此棟房子之最大特色,在於樑柱俱為鋼筋結構
牆壁則為泥土和稻殼,外層上石灰的『箄仔壁』
  除此之外,整棟建築物最引人注意之處,在於門面牌樓正中的獅子雕飾
究其原因,謝鋕南先生表示則是涉及風水
他說:大地震之前,其家庭中發生諸多不幸,如四哥、五哥相繼早夭
據風水先生言,乃因正衝對中港郵便局的虎口所致
因此在重建之時,一方面配合當時都市計劃將房子後縮建築
同時造一獅型雕飾相剋,以求家業平安
    四號與五號街屋之間的殘存遺構
原為一棟國防綠磁磚的日治晚期街屋
  --------------------------------------------------------------------------------------
  民生路 街屋6號 陳順發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陳順發街屋可說是中港老街最優美的建築之一
花草葉與勳章組成的山牆 兩側還有立體的捲葉襯托
白色洗石子的外觀
讓他更顯尊貴
  此棟街屋一樣是大地震後所興建
『陳順發』是陳源所創設的商號,專營香燭金紙批發
其孫陳清秀說:這房子是購自新竹人
前棟是在地震後配合都市計畫而改建的
第二進格局上大致保存原風,至今已超過百年了
  據陳清秀說:這棟房子1939年前後,租給草編大師張憲平的父親張受
開設草蓆編織工廠。這裡是其住家兼辦公處所
全盛時間,工人一百多人。張憲平即誕生在此,至1957年左右才搬離
  --------------------------------------------------------------------------------------
  民生路 街屋6號 郭鎰順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郭鎰順」並非人名,而是商號名
乃竹南信用合作社前總經理郭坤芳先生的父親郭緣溪
與其兄郭緣清二人共同經營金銀紙生意所創的商號
 中港因金銀紙加工業而聞名
日治時期,凡得以經營金銀紙業者,皆為富商地主
據說:今中正路以北至博愛街,大營路以西至龍山路一帶
除部分公共設施外,大多為郭家產業
當時均租予佃農耕種,一年租糧約有四萬斤
耕者有其田實施後,雖配領一些股票,然而整個家業卻因此而中落
  據郭緣清之二子,郭坤榮先生回憶說:
1935年地震前後,其家業正為興旺
地震後其父親特別自臺北聘請日本工程師設計建築新洋樓
他說:當時日本政府對於房子的建造,不只是核發建築執照而已
整個建築施工過程,當時「竹南郡役所勤業課」必定每天派員監督
監督人員未到,絕對不可能施工,監督人員對於施工品質要求巨細靡遺,非常仔細
而且據說是中港第一棟鋼筋混凝土建築
  當時鼎盛的各家族 如今也都搬離了中港
使此處成為名副其實的空殼
令人不勝唏噓
 參考及選用資料出自於
陳漢璋的部落格JUST A BALCONY: 【JUST Old】苗栗-竹南街屋 民生路 https://bit.ly/47bjBUV

xjxfgfkxfgxfgkxfgfgkcghkzjfgkfxkxfkgkkxfgkxfgkxfgxcfkghxfkkcghxfgkchkghxfkxkkzdjxfgkfkzdfjjxfggkcghkfgxghkzdjzxgjcghlcglxfgkchgl民生路(西元1981年)民生路(西元1951年)中港地區市街街道於西元1935年(日治昭和十年)四月二十一日震災時情況xfgkxkh民生路(中港慈裕宮前南北向街道於西元1935年(日治昭和十年)四月二十一日震災時情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