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木乃伊」其實來自地球 秘魯當局公佈檢驗報告
秘魯文化部在12日發布「外星木乃伊」檢驗報告,指出外星木乃伊其實「來自地球」,是由動物骨頭組合而成。(路透)
「外星人木乃伊」其實來自地球 秘魯當局公佈檢驗報告 - 蒐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gGy3w
2024/01/15 11:49
「外星人木乃伊」其實來自地球 秘魯當局公佈檢驗報告 - 蒐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gGy3w〔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位於秘魯首都利馬週邊的豪爾赫·查維茲國際機場(Jorge Chávez International Airport)在去年10月曾發現兩具神秘的「外星木乃伊」,秘魯文化部在12日發布檢驗報告,報告結果指出,這兩具外星木乃伊其實「來自地球」,是由動物骨頭組合而成。
根據《路透》報導,這兩具木乃伊當時被裝在紙箱中,放在快遞公司DHL位於利馬國際機場的辦公室,當時引起輿論關注,部份媒體猜測這可能與外星人有關。不過在經過檢驗後,專家表示這兩具木乃伊和外星生命無關。秘魯法醫研究所學者埃斯特拉達(Flavio Estrada)指出:「它們並不是外星人,而是用地球的動物骨頭以合成膠狀物黏接而成,這完全是個捏造出來的故事。」
去年9月在墨西哥國會一場聽證會中也曾出現兩具「外星人」木乃伊,大多數專家認為這兩具木乃伊根本不是外星生命,肯定來自地球,可能是殘缺不全的古代人類木乃伊與動物骨骼的結合物。秘魯文化部12日的記者會中也提到此事,表示墨西哥國會中展出的遺骸也並非外星人,但文化部並沒有說明兩國發現的外星人遺體是否有關。
專家表示這兩具木乃伊和外星生命無關。(法新社)
「外星人木乃伊」其實來自地球 秘魯當局公佈檢驗報告 - 蒐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gGy3w

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


納萊迪人
地球未知檔案:骸骨洞穴 - Movieffm電影線上看 https://bit.ly/3Y5xTCe

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納萊迪人Homo naledi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埋葬遺體」


納萊迪人(學名:Homo naledi),又名納萊蒂人,是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其化石於2013年在南非的升星岩洞被發現,包括屬於至少15具遺骸、超過1550塊骨骼化石。納萊迪人超前的頭顱形態以及其牙齒較小、腿骨較長等身體特徵與現代人類相似,因而被歸為人屬(Homo)。但與此同時,納萊迪人還混合有一些更為原始的特徵,其腦容量較小,骨盆與肩胛也與原始的南方古猿相仿;而四肢的構造,則與人類相似。整體身高約在130至160公分間[2]。目前化石所處的年代估算約33.5萬至23.6萬年前[1][3][4][5]。納萊迪(Naledi)在塞索托語中表示星星。
 發現納萊迪人的地點,位於曾出土大量古代人類化石的遺址:「人類的搖籃(Cradle of Humankind)」附近。同屬升星岩洞系統,另一個更難抵達的「勒塞迪地洞(Lesedi Chamber)」中,又找到 133 個樣本,至少屬於年紀 2 大 1 小的 3 位個體。納萊迪人會土葬,比智人早至少10萬年[6]。如今納萊迪人已經累積到將近 1700 件出土遺骨,分屬 18 個人,全身上下每一部位都至少有一件樣本,有大人、也有小孩。在已知的滅絕人種中,這般完整性僅次於尼安德塔人,排名第二。
 最令人吃驚的大概是納萊迪人的腦容量,大約介於 465 到 560 cc 間的南猿等級。在目前所有已知人屬物種中腦袋一樣小的,只有佛羅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可是佛洛勒斯人住在離非洲遙遠的東南亞外海的弗洛勒斯島上;納萊迪人卻是住在南非,人類演化的大本營。
 由型態判斷,配備許多古早人種型態的納萊迪人,生存於超過 100 萬年以前,應該是較為合理的推論。只是,迪納萊迪地洞的狀態相當難以定年;之前只能確定納萊迪人的年代,超過碳同位素定年法的 5 萬年極限。由於納萊迪人躺在地洞裡面,因此他們躺著的地層,必定要比人進洞的年代更早形成;採取 US-ESR 定年(combined U-series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dating)這個方法,估計的結果是 23.6 萬年前,可見納萊迪人生存的年代,距今至少有 23.6 萬年。研究團隊還從 3 顆牙齒上取得樣本,使用鈾-釷定年法估計年代;此一方法之前曾用在胡瑟裂谷遺址,順利得知那批型態上接近尼安德塔人,卻又不完全像是尼安德塔人的化石,生活在 43 萬年前。而這回納萊迪人的鈾釷定年法結果是,距今 33.5 萬年。綜合不同定年方法的估計值,論文作出結論,納萊迪人進入迪納萊迪地洞的年代介於 23.6 到 33.5 萬年以前,遠比多數古人類學家的猜測,更加晚近許多。納萊迪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DqSnvK


人類是怎麼演化來的?現在南非的人類學家們有了新發現,他們在南非一處地勢偏僻的地下洞穴,宣佈發現新人種並取名叫做「納萊迪人」, 這新發現人種的腳骨頭幾乎和現代人相似,而且還可能有墓葬習俗,可望解答人類演化的更多謎團。
 挖掘團隊興奮地抱在一起,因為他們發現人類的新祖先,一個全新的人種「納萊迪人」。
 人類學家伯格:「各位先生女士們,我向各位宣佈一個全新人種的發現,納萊迪人。」
 時間倒推回2年前,2名熱愛爬洞穴探險的年輕人,無意間在距離約翰尼斯堡50公里外,一個叫做「上升之星」的地下洞穴,發現了納萊迪人埋葬的地方,他們告訴了人類學家後,才開始一連串大發現。
 特別聘請6名身型瘦小的研究員,鑽過高度不到30公分的地洞。人類學家伯格:「就是這個。」
 出現在她們眼前的是多達1550塊的化石,從頭骨、顎骨、手掌到腳指、還有牙齒,都清晰可見。人類學家伯格:「這就像是打開圖坦卡門的陵墓。」
 依照這些骨骸,科學家們重建了納萊迪人的樣貌,發現他們的身長約150公分、體重45公斤、身型瘦削,手掌和足部幾乎和現代人相似。
 人類學家伯格vs. CNN記者:「這和人類的手非常相似啊,某一部分是,手指是短的、長的拇指。」
 四肢骨骼的多處相似,讓科學家推測出納萊迪人已經是能夠長時間直立行走的,但是他們的大腦只有一顆橘子大小。
 人類學家伯格:「希望大家都能看清楚,這是納萊迪人的重建頭顱模型,這是一顆非常小的頭顱,理論上,我們並不期待會見到此物種進行任何複雜的行為。」
 只有人類大腦的1/3,但是納萊迪人卻疑似有著和人類一樣的「埋葬遺體」的模式,因為在這1500多塊骨骼中,從嬰兒、小孩到中老年人都有,而且骨骼上沒有被猛獸啃食或傷害的痕跡,那這些人是怎麼樣來到這洞穴中,目前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是被帶進來,而葬在這裡的。
 人類學家伯格vs. CNN記者:「我們發現了一個對死亡也有著特別認知的物種,他們冒著風險、費盡力氣,才將死者放進我們後方這個遙遠與世隔絕的洞穴。」
 目前所紀錄最早的埋葬行為是出現在10萬年前,如果納萊迪人已經懂得埋葬,那麼時間點可能將大幅提前至250萬年前,萊迪人帶給我們的線索可望將改寫人類的演化史。
南非發現新人種 納萊迪人四肢似現代人│人類演化│人類學家│埋葬遺體│TVBS新聞網 https://bit.ly/3O0BCwl
-----------------
Homo naledi 是一種已滅絕的史前物種,於 2013 年在南非人類搖籃的 Rising Star Cave 發現,可追溯到 335,000 至 236,000 年前的中更新世。最初的發現包括他的 1,550 個標本,代表 737 種不同的元素和至少 15 個不同的個體。儘管標本數量異常龐大,但其與其他人屬物種的分類仍不清楚。 除了與現代人科動物有相似之處外,它還與其祖先的南方古猿和早期人科動物有一些共同特徵(馬賽克進化)。最值得注意的是,與 1270-1330 立方厘米相比,顱骨體積較小,為 465-610 立方厘米(28.4-37.2 立方英寸)。在現代人類中(78-81 立方英寸)。他們的平均身高估計為 143.6 厘米(4 英尺 9 英寸),體重估計為 39.7 千克(88 磅),腦化指數低至 4.5。 H. naledi 的大腦解剖結構似乎類似於現代人科動物,這可能表明具有可比性的認知複雜性。大腦較小的人類在大腦較大的同時代人中的長期存在修正了先前的觀念,即較大的大腦不可避免地賦予了進化優勢。然而,它們的馬賽克解剖學將大大擴展該屬已知變異的範圍。 根據 H. naledi 解剖學,他們能夠以類似人類的步幅和步態進行長距離運動,但比其他人屬物種更喜歡樹棲,更喜歡爬樹和爬樹而不是長距離奔跑。已被證明已經適應了懸掛在牙齒上的行為。牙齒的解剖結構表明,它們會攝取被灰塵和污垢等顆粒覆蓋的堅硬食物。儘管他們與石器工具或任何物質文化的痕跡無關,但他們似乎足夠靈巧,可以生產和使用工具,可能製造了早石器時代或中石器時代的工業。它似乎。同樣有爭議的是,這些人物舉行了葬禮並被帶到一個房間安息的假設。 2022 年 12 月,有報導稱納勒迪人使用火來照明和做飯。納萊迪人 Homo Naledi: 最新的百科全書、新聞、評論和研究 https://bit.ly/3O5XJBh
------------------
2013 年 9 月 13 日,在探索南非人類發源地 Rising Star 洞穴系統時,洞穴探險者 Rick Hunter 和 Stephen Tucker 在 Dinaledi Chamber 的底部發現了人類化石。 24 日,他們回到自己的房間並拍照,並於 10 月 1 日向南非古人類學家佩德羅·博肖夫和李·羅傑斯·伯傑展示了這些照片。伯傑召集了一個挖掘小組,其中包括所謂的“地下宇航員”亨特和塔克。 1990 年代初期,這個房間至少被探洞者闖入過一次。他們重新佈置了一些骨頭,可能造成了進一步的損壞,但房間的大部分地板在 2013 年之前都沒有人走過。它位於地下 12 米處,距離主入口約 80 米(260 英尺)。 10 米(33 英尺)長的主人行道垂直落差 39 英尺,最窄處只有 25 到 50 厘米(10 英寸到 1 英尺 8 英寸)。從富含粘土的沉積物中回收了來自至少 15 個個體(9 個未成年,6 個成年)的 1,550 多塊骨頭。伯傑等。 2015 年發表了這一發現。該化石代表了 737 個解剖元素,包括老年人、成人、青少年和嬰兒的頭骨、頜骨、肋骨、牙齒、四肢和內耳骨的一部分。它還具有一些關節或近關節的元素,例如帶有顎骨的頭骨,幾乎完整的手和腳。它包含不同年齡組人口統計數據中的男性和女性人口,使其成為非洲發現的最豐富的相關化石人科動物群體。除了 Cima de los Huesos 系列和隨後的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樣本外,該網站還擁有人類化石記錄中多個個體一生中骨骼元素的最全面展示。我在這。正模標本 DH1 是雄性部分顱骨(上顱骨)、部分上頜骨和幾乎完整的顎骨。 Paratypes DH2 到 DH5 都包含部分顱骨。 2015 年,Berger 和同事在 Rising Star 洞穴中發現了遺骸後,將這個物種命名為 Homo naledi,在索托語中意為“星星”。據報導,至少還有三具屍體(兩名成人和一名兒童)。洞穴中的 Lesedi Room 是 John Hawkes 等人於 2017 年拍攝的。
 分類
2017 年,使用電子自旋共振 (ESR) 和鈾釷 (U-Th) 測年法以及沉積物的 U-Th 和古地磁測年法,將迪納萊迪遺址的年代確定為中更新世。據推測,它的年齡在 335,000 到 236,000 年之間。由於小腦人科動物在非洲同樣不為人知,因此該化石被認為存在於 1 到 200 萬年之間。印度尼西亞的小腦 H. floresiensis 生活在一個偏遠的島嶼上,該島嶼似乎在現代人類到來後不久就滅絕了。這麼一個小腦袋的人在一個大腦袋的人中間生存這麼久的能力是巨大的。這修正了之前關於人類進化的觀念,即更大的大腦不可避免地會帶來進化優勢。它們的鑲嵌解剖結構也大大擴展了H屬的變異範圍。據推測,納勒迪人很早就從當代的智人部落中分化出來。目前尚不清楚它們是否在 H. habilis、H. rudolfensis 和 A. sediba 的時代發生了分歧。它是直立人和現代大腦較大的人屬的姊妹分類單元。或者,來自 H. heidelbergensis(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姐妹分類群。這意味著他們至少在 90 萬年前就與現代人科動物分道揚鑣,可能是在上新世。他們的祖先也有可能在人屬和晚期南方古猿雜交後分裂。從頭骨來看,納勒迪人與直立人最相似。尚不清楚這些納勒迪人是人類誕生之初的孤立種群,還是遍布整個非洲。如果是後者,那麼來自非洲各地的一些較軟的人科動物化石,傳統上被歸類為晚期直立人,可能是納勒迪人的標本。
 = 骷髏 =
從 Dinaledi 室收集的兩個男性 H. naledi 頭骨的顱骨體積約為 560 立方厘米(34 立方英寸),兩個女性頭骨為 465 立方厘米(28.4 立方英寸)。從 Lesedi 的房間裡取出的一個男性納勒迪人頭骨的頭骨體積為 610 立方厘米(37 立方英寸)。 Dinaledi 標本更類似於南方古猿的顱骨能力。相比之下,直立人的平均身高約為 900 立方厘米(55 立方英寸),而現代人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 1,270 立方厘米和 1,130 立方厘米(78 立方英寸和 69 立方英寸)。 Lesedi 標本屬於 H. habilis 和 H. e. 的範圍。喬治斯。 H. naledi 的腦化指數估計為 3.75,與侏儒 H. floresiensis 的腦化指數相同,但發現明顯低於所有其他人科動物。所有現代純合子都在 6 歲或以上,H. e. georgicus 為 3.55,A. africanus 為 3.81。目前尚不清楚 Homo naledi 是從最後一個共同祖先 Homo 那裡繼承了小腦容量,還是在最近才進行了二次進化。由於顳葉和枕葉的存在,頭骨的形狀更細長,類似於人。眼眶後面的頭骨不再變窄,減少了眼眶後收縮。額葉形態在所有人類大腦中或多或少是相同的,儘管它們的大小不同,並且被認為與工俱生產、語言發展和社會性有關。這不一樣。類似於現代人,但不同於化石人。在南非的南方古猿、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中,第二恆磨牙萌出的時間相對較晚,在前磨牙旁邊而不是在前磨牙前面,這一異常現象與現代人類相當。表示成熟緩慢。前牙的牙齒形成速度也與現代人最為相似。臼齒的整體大小和形狀與當地 Swartoclan 部落和來自東非 Coobi Fora 洞穴的三個身份不明的人屬標本最相似,並且在大小(但形狀)上與更新世智人一致。是不同的)。臼齒頸的比例與 A. afarensis 和 paranthropus 的相似。與現代人類和現代人科動物不同,H. naledi 缺乏一些附肢牙齒特徵,高頻率的個體表現出主要的尖端,methacone(中線)。存在於第2和第3磨牙有一個舌下錐和一個下錐(唇右側),所有三個磨牙都有一個Y形的下錐(唇頰嵴)。儘管如此,納勒迪人在牙齒上與現代人科動物有許多相似之處,其砧骨(中耳骨)更類似於黑猩猩、大猩猩和傍人,而不是人科動物。像 H. habilis 和 H. erectus 一樣,H. naledi 有一個發育良好的眉嵴,在脊上方有一個加寬的裂隙,並且像 H. erectus 一樣,有一個突出的枕骨球。 H. naledi 與 H. rudolfensis 有一些面部相似之處。
 =建造=
據估計,H. naledi 樣本的平均身高約為 143.6 厘米(4 英尺 9 英寸),體重為 39.7 千克(88 磅)。這個重量介於典型的南方古猿和人屬之間。與其他人屬一樣,納勒迪人的雄性和雌性體型可能大致相同,雄性平均比雌性大 20%。幼年標本 DH7 在骨骼上與 MH1(A. sediba)和 Turkana juveniles(H. ergaster)更快的類人猿軌跡相似的生長速度一致。牙齒發育與現代人非常相似,因此成熟緩慢並非完全不可能。使用較快的增長率,DH7 將在 8-11 歲之間死亡,而使用較慢的增長率將導致 DH7 在 11-15 歲之間死亡。至於脊柱,只有第10和第11胸椎(胸椎區域)死亡。 ),可能是從單個個體身上保存下來的,並且在比例上與現代人科動物相似,是有記載的最小的人科動物。傾斜突出的椎骨的兩個側突與尼安德特人的最相似。內部神經管比例較大,類似於現代人類、尼安德特人和古希臘人。喬治斯。第 11 根肋骨像阿法人一樣筆直,第 12 根肋骨的橫截面粗壯,類似於尼安德特人。與尼安德特人相似,第 12 根肋骨可能支持強大的上肋間肌和下部強大的腰方肌。與尼安德特人不同,他們對橫膈膜的依戀很弱。總的來說,這個納勒迪人標本似乎比其他原始人要小,儘管不知道這個標本是否代表了它的物種。肩部更類似於南方古猿標本,肩胛骨較高。遠離背部中線,鎖骨短,肱骨很少或沒有扭曲。高肩和鎖骨表明胸部狹窄。骨盆和腿部包括前後(從前到後)壓縮的股骨頸、內側-外側(從左到右)壓縮的脛骨和略呈圓形的腓骨頸,例如南方古猿。它的特徵讓人聯想到顯示出寬闊的腹部。這種組合使得 H. naledi 不可能進行有效的耐力跑,這與 H. erectus 及其後代不同。相反,H. naledi 似乎更喜歡樹棲。
 = 四肢 =
用於握持和操縱大型物體的拇指掌骨發育良好且強壯,可支撐用於精確捏捏的拇指肌和魚際肌。有一個山脊這與其他人屬比與南方古猿更相似。納勒迪人似乎擁有強壯的拇長屈肌,類似於現代人,具有類似人類的手掌和指墊,這對於拇指和手指之間的牢固抓握很重要。與人屬不同,H. naledi 的拇指掌骨關節與拇指的長度相比相對較小,拇指指骨關節扁平。拇指的遠節指骨粗壯,比例與能人和猴子相似。其他手指的掌骨適於拾取和操作物體,與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相似,腕關節與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大體相似。相反,近節指骨是彎曲的,幾乎與 A. afarensis 和 H. habilis 相同,這被解釋為適應攀爬和懸掛行為。這種彎曲在成年人中比在男孩中更明顯,男孩攀爬的次數與男孩一樣多或更多,這表明這種行為很常見。除了樹棲 Ardipithecus ramidus 和來自以色列 Kafze Cave 的現代人科標本外,這些人的手指按比例比任何其他化石人科動物的長,這與攀爬行為一致。 . Naledi 是雙足直立的。與其他人科動物一樣,他們的臀肌有很強的附著力、輪廓分明的鼻線(沿著股骨後部延伸的脊)、厚厚的髕骨、長脛骨和腓骨便利肌。這些表明長途旅行是可能的。 H. naledi 的腳與現代人和其他純合子的腳相似,適合雙足運動和類似人類的步態。足跟骨的定向度低,可與非人類類人猿相媲美,踝骨的傾角也低。這可能表明在腳被推離地面之前,腳在步態的站立階段略微僵硬。 .
 病理
成人右下頜,U.W. 101-1142,有提示良性腫瘤的骨病變。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腫脹和局部不適,但由於腫瘤非常靠近內側翼狀肌(可能導致下頜鉸鏈不適),因此會影響肌肉功能。 , 下頜右側的高度可能已經改變。 H. naledi 樣本在牙齒缺陷發展 1.6-2.8 個月和 4.3-7.6 個月之間的異常很可能是由季節性壓力源引起的。這可能是由於夏季和冬季的極端溫度導致食物短缺。該地區的冬季平均氣溫約為 3°C(37°F),有時甚至低於冰點。小型 H. naledi 嬰兒難以維持體溫,在冬季可能更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環境壓力與南非當前的流感季節一致,在冬季達到高峰,兒童因腹瀉住院的人數最多發生在雨季中期。當地人科動物很可能被獅子、豹子、花豹等大型食肉動物捕食。和鬣狗。新星洞所在的人類搖籃北端似乎明顯缺乏大型食肉動物遺骸,但這可能是因為食肉動物更喜歡南部的布勞班克河,那裡有更多的動物。它可能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狩獵場。大獵物。或者,食肉動物的空間格局可能未被化石記錄充分體現,因為已知的南部地點多於北部(保護偏差)。
 = 食物 =
牙齒碎裂或磨損表明習慣性攝入小而硬的物體,例如泥土或灰塵,而後牙的杯狀磨損可能是由於砂礫造成的。這些可能來自未清洗的根和塊莖。或者,乾燥可能已將細小顆粒帶入食物中並使食物覆蓋灰塵。它們可能通常以種子和堅果等大而硬的食物為食,但這些食物體積小且在食用前經過加工。納萊迪人在南方古猿和傍人猿等以前的南非人科動物中佔據了看似獨特的地位。這三個物種的牙齒可能都需要高剪切力才能咬斷植物和肌肉纖維。沒有其他人類的牙齒能產生如此大的力量,可能是因為他們使用食物加工技術,例如烹飪。 2022 年 12 月,有報導稱納勒迪人使用火來照明和做飯。
 = 技術 =
H. naledi 的遺址與石器無關,但與其他涉及的古人類物種具有相同的手部適應性,因此很可能是石器時代早期(亞瑟王時代,可能是奧爾多瓦早期)或它可能催生了中石器時代行業。在工具製作中。 H. naledi 是南非 Highbelt 地區中石器時代早期唯一被確認存在的人科物種,這可能表明該物種至少在此期間創造並維持了這一傳統。我在這。這些工業和石材切割技術可能在不同的人類物種和種群中獨立進化了數次,或者可能被長途運輸並由發明家或學徒傳授。 .
 = 葬禮 =
2015 年,考古學家保羅·德克斯 (Paul Dirks)、伯傑 (Berger) 等人發現,這些屍體是故意由人搬運並放置在墓室中的,因為人們認為它們在首次放入墓室時完好無損。得出的結論是,它一定是保存得非常完好,沒有任何外傷或掠食的跡象,因為它被扔進了房間。這個房間是大型捕食者無法進入的,並且似乎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從未被淹沒。沒有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沒有人們可能不小心掉入的隱藏礦井,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房間裡的每個人都死於災難。他們說,屍體可能是從滑道上掉下來的,下坡不平坦且狹窄,或者他們著陸時軟軟的泥墊可能導致他們緩慢下落。在任何一種情況下,承辦人都需要人造光才能在洞穴內導航。由於並非所有屍體都同時被埋葬,因此該地點被反復用於埋葬。 2016 年,古人類學家奧羅爾·瓦爾 (Aurore Val) 反駁說,這種保存是通過木乃伊化而不是精心埋葬,而且長骨頭的缺失讓人聯想到古代遺跡。她認為無視洪水等自然力量是不合理的。有證據表明,甲蟲、甲蟲幼蟲和蝸牛會加速腐爛。這個房間不是蝸牛的理想環境,也不含蝸牛殼。這表明分解在腔室中沉積之前就開始了。 2017 年,Dirks、Berger 和同事再次確認沒有證據表明有水流入洞穴。而且這些納勒迪人極有可能被埋在墓室內。有可能他們是被現代人,比如現代人的祖先埋葬的,而不是被其他納勒迪人埋葬的,但葬禮的文化行為對納勒迪人來說並非沒有可能,他們被埋葬在房間裡也是可能的。他說他可以被埋葬。 2018 年,人類學家查爾斯·埃格蘭 (Charles Egeland) 等人附和瓦爾的觀點,稱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斷定人類進化了這一概念。這麼早的來世。他們說,對 Dinaledi 個體的保護類似於對在洞穴中積累的狒狒屍體的保護,要么是洞穴狒狒的自然死亡,要么是豹子屍體的夾帶。缺乏經驗的朱麗葉·布羅菲 (Juliet Brophy) 和伯傑 (Berger) 再次爭辯說,“在華盛頓大學收集的頭骨遺骸和牙齒。我們假設這很有可能。”一個人類機構負責顱骨材料的沉積。”
 延伸閱讀
伯傑,L.R. Hawkes, J.D.(2017)幾乎是人類:納萊迪人的驚人故事和改變人類故事的發現。華盛頓特區:國家地理學會。國際標準書號 978-1-4262-1811-8。
 外部鏈接
古物藝術家約翰·格甚 (John Gersh) 重建的納勒迪人 (Homo naledi) 惠勒,莎倫。 “來自洞穴探險的後起之秀”。下面一片漆黑。 “著名的原始人化石”。說說淵源。 “探索原始人的化石記錄”。布拉德肖基金會。 《新星遠征成員博客》。國家地理。原始存檔於 2015 年 9 月 9 日。 “Homo naledi 化石的三維掃描”。閃蝶來源。 “人類時間軸(交互式)”。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史密森尼
納萊迪人 Homo Naledi: 最新的百科全書、新聞、評論和研究 https://bit.ly/3O5XJBh
-----------------
 發現或改寫人類文明的歷史。
 雖說人類文明的出現對於地球來說只是滄海一粟,但依然相當漫長。近日,國外有團隊發現了一個可追溯到20萬年前的墓穴,推測這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人類墓穴之一,或改寫人類文明的歷史。
  據外媒報導,南非考古團隊在約翰尼斯堡郊區「人類搖籃」遺址的升星岩洞(Rising Star Cave)中,發現了幾具納萊迪人(Homo naledi)的遺骸化石,其中包含成人和兒童,這些化石以胎兒的姿勢定格,並被土壤覆蓋,團隊指這個墓穴有可能是至今為止最古老的人類墓穴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萬年前,比已知智人墓穴要早10萬年。
  原來納萊迪人是石器時代會爬樹的原始人,處於猿類和人類的交界處,腦容量較少,平均身高僅達150厘米。南非金山大學人類學家伯格(Lee Berger)透露,開業確定這些洞穴是納萊迪人故意挖出來的,目的是用來埋葬同類遺體「這些證據表明,墓葬不僅限於智人或腦容量較大的靈長類生物。」
  在洞穴中的石柱上還發現有呈幾何形狀的雕刻,如正方形、三角形、十字等,考古學家富恩特斯(Agustín Fuentes)表示,目前仍未能解出這些符號的含義,但表明了納萊迪人可以從事有意義的行為;伯格則指,這些發現可能會改變現代人對人類進化過程原有的認知。南非出土20萬年前人類化石 考古專家:至今最古老! https://bit.ly/3q2HU6I
--------------
 升星岩洞系統的結構(左),新發現納萊迪人化石的勒塞迪地洞(右上)和上次找到化石的迪納萊迪地洞(右下)所在位置。圖/ 金山大學新聞稿〈 Homo naledi‘s surprisingly young age opens up more questions on where we come from 〉
   發現納萊迪人的地點,位於曾出土大量古代人類化石的遺址:「人類的搖籃(Cradle of Humankind)」附近,然而納萊迪人化石意外重見天日以前,沒人料想得到,在那麼深、那麼黑暗的通道內部,竟然躺著至少屬於 15 位個體,超過 1550 件遺骸!
   一群死人骨頭躺在不見天日的地底深處,已經夠獵奇,更神秘的是,保存納萊迪人的迪納萊迪地洞(Dinaledi Chamber)內部,不但見不到任何工具、缺乏用火的痕跡,也幾乎沒有其他動物化石,更缺乏外力涉入的跡象。假如地洞構造沒有經過大幅變動,剩下最可行的解釋就是,遺骸是當年被其他人運送進去的。可是,為什麼?
   地洞內部什麼都沒有,就納萊迪人的化石最多。詳加研究後,古人類學家認為地洞內所有化石,應該皆屬於同一物種,因此這是所有非洲遺址中,除了智人以外,一次出土單一人種最多個體的記錄;放眼非洲之外,也只有距今 43 萬年的西班牙胡瑟裂谷遺址,超過這個人數。
 43萬年前胡瑟裂谷化石,DNA更接近尼安德塔人
 丹尼索瓦人(上):尼安德塔人的神秘近親
 最古老的尼安德塔人DNA?
   有了 15 個人,幾乎湊齊了每個部位(只缺了一小部分鼻子),古人類學家可以相當詳盡地,研究這種滅絕生物的型態特徵,如此良機可謂前所未有!一番討論後,研究團隊決定將這種動物歸類為 Homo(人屬),命名為新種 Homo naledi。
     根據 2015 年論文,整理納萊迪人各部位的形態,兼具人屬與南猿屬的特徵。圖/ 國家地理雜誌〈This Face Changes the Human Story. But How? 〉
   儘管分類為 Homo,納萊迪人有些型態特徵卻更類似南猿(Australopithecus),特別是屬於身體核心的部位,像是肩膀和骨盆;而身體外圍,如四肢的構造,還有整體身高,則與人類相似。納萊迪人全身上下,最令人吃驚的大概是腦容量,是只介於 465 到 560 cc 間的南猿等級。所有已知 Homo 中腦袋一樣小的,只有佛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可是佛洛勒斯人是住在離非洲很遠,東南亞外海的佛洛勒斯島上;納萊迪人卻是住在南非,人類演化的大本營。
人類曾經遇見哈比人嗎?
 哈比人的奇幻漂流 佛洛勒斯島洞窟裡的大謎團
 短篇 哈比人在5萬年前消失,比本來的認知更早
  出乎意料的接近現代
   兼具各家人種型態的納萊迪人,與其他人種之間的關係,難倒了各方大德。一大問題在於不知道他生存的年代;由型態判斷,配備許多古早人種型態的納萊迪人,生存於超過 100 萬年以前,應該是較為合理的推論。只是,迪納萊迪地洞的狀態相當難以定年;之前只能確定納萊迪人的年代,超過碳同位素定年法的 5 萬年極限。
     目前已知各種 hominin 的年代。圖/ 國家地理雜誌〈Did This Mysterious Ape-Human Once Live Alongside Our Ancestors? 〉
   如今看來失敗的嘗試:
 短篇 用「型態鐘」歸類與定年納萊迪人
   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了研究團隊 4 年來努力的成果 [3]。由於納萊迪人躺在地洞裡面,因此他們躺著的地層,必定要比人進洞的年代更早形成;採取 US-ESR 定年(combined U-series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dating)這個方法,估計的結果是 23.6 萬年前,可見納萊迪人生存的年代,距今至少有 23.6 萬年。
   定年時只採用單一方法或許會有偏差。研究團隊還從 3 顆牙齒上取得樣本,使用鈾釷定年法(uranium-thorium dating)估計年代;此一方法之前曾用在胡瑟裂谷遺址,順利得知那批型態上接近尼安德塔人,卻又不完全像是尼安德塔人的化石,生活在 43 萬年前。而這回納萊迪人的鈾釷定年法結果是,距今 33.5 萬年。
   綜合不同定年方法的估計值,論文作出結論,納萊迪人進入迪納萊迪地洞的年代介於 23.6 到 33.5 萬年以前,遠比多數古人類學家的猜測,更加晚近許多。
  更多更多的納萊迪人
   得知納萊迪人的年代以外,同時發表的另一篇論文,則報告了更多的化石 [4]。同屬升星岩洞系統,另一個更難抵達的「勒塞迪地洞(Lesedi Chamber)」中,又找到 133 個樣本,至少屬於年紀 2 大 1 小的 3 位個體。
    升星岩洞系統的黑底地圖,比較有氣氛。圖/國家地理雜誌〈Did This Mysterious Ape-Human Once Live Alongside Our Ancestors? 〉
   通往勒塞迪地洞的路線,跟迪納萊迪地洞不同;一樣的是,第二處遺址一樣難以抵達,內部只有死人骨頭,沒有工具,沒有生火跡象,也沒有其他動物化石。這表示我們第一次認識納萊迪人時,其遺址的奇特狀態並非特例。
   新一批化石樣本,補足了之前納萊迪人型態上未知的最後一部份。其中一位個體腦容量達 610 c.c.,終於超越了星巴克特大杯(Venti),是已知 18 位納萊迪人中最多的,使得目前已知的納萊迪人腦容量,約介於星巴克大杯(Grande)到特大杯,也就是 465 到 610 c.c. 之間。
     source:gezelle rivera
   如今納萊迪人已經累積到將近 1700 件死人骨頭,分屬 18 個人,全身上下每一部位都至少有一件樣本,有大人、也有小人。在已知的滅絕人種中,這般完整性僅次於尼安德塔人,排名第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麼多化石,能告訴我們什麼訊息?且慢,也許非洲其他地方早已出土過納萊迪人,只是化石不夠完整,沒被注意到?一起發表的第三篇,探討納萊迪人意義的長篇評論論文,特地檢查了這個可能性,確認在已知的非洲 hominin 化石中,真的沒有納萊迪人 [5]。因此可以判斷,納萊迪人是在南非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
    非洲各地,曾出土距今 10 到 100 多萬年前 hominin 化石的遺址。圖/ ref 5
   先整理已知的訊息。納萊迪人生活在南非,距今 23.6 到 33.5 萬年前;外形兼具 300 多萬年前南猿的古早特徵,也有後來 Homo 的衍生型態,腦容量介於 465 到 610 cc;找到化石的地點,分別位於 2 個地下深處的地洞,旁邊沒有任何工具、用火跡象,也幾乎沒有其他動物化石,他們就這樣一直躺在那裡,與世隔絕至今。
   化石的完整性,是值得重視的問題。絕大部分出土的古人類個體,都相當殘缺,只保留幾塊骨頭,如納萊迪人這般完整的相當稀少。可以設想,假如是在別的地方找到納萊迪人,而且是只發現某一部位,我們會作出什麼判斷?
   假如只發現南猿般的骨盆,納萊迪人多半會被歸類為某種南猿;只知道 Homo 般的四肢,納萊迪人也許就成了直立人(Homo erectus)。在大部份時候,古人類學研究的材料都十分有限,納萊迪人給我們的啟示是,只憑極為有限的材料,千萬別驟下過於武斷的結論!
   智人祖先的鄰居
   年代,是認識古人類的關鍵,然而許多化石的年代其實沒那麼肯定。過往在判斷化石的年代時,常受到其型態影響,比方說,當學者見到與南猿類似的特徵時,很容易先入為主的推論,這件化石的年代有幾百萬年。然而納萊迪人化石配備古老型態,年代卻出乎意料接近現代,告訴我們若是只用型態估計年代,又受到先入為主的定見影響,相當容易誤判,作出錯誤推論。
    「孩子,我爺爺告訴過我,在他小時候,曾經有很多長得很像我們的吱吱(?),搶他們的果果超有成就感,是一種轉大人的儀式,可惜最近他們都不見惹。」……以上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圖/ Margaret A. McIntyre – “The cave boy of the age of stone"[1],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假如定年結果正確,納萊迪人生活在距今頂多 34 萬年,可能只有 20 多萬年前的南非。那是在人類演化史上,一段相當有意思的時空,因為我們所屬的智人,正是在 20 到 30 多萬年前的東非、南非一帶,孕育而成的物種(不過衍生為智人以前的那個物種,是叫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羅德西亞人(Homo rhodesiensis)、還沒進擊的智人,並沒有共識,論文本身倒是沒有特別描述。
 海德堡人:人類承先啟後的演化關鍵
   納萊迪人與智人的祖先,似乎曾共存於同一個時空,不過目前除了地底深處,還沒有在任何地方見過他們的蹤影,也無從知道他們和智人祖先間有沒有互動,甚至是情慾流動過。同樣的,南非在那段時間製造的石器,甚至是表現象徵行為的記錄,如今也無法排除不是納萊迪人的手筆;畢竟他們腦袋雖小,卻很可能有能力把同類拖進深深黑黑的洞洞裡,不可小覷。
   天啊!東南亞海上的小島就算了,在智人於非洲大陸演化的核心階段,竟然一旁還有個以前我們完全不知道,會把人拖進地洞的小腦袋人種?
   地位未定的家族新成員
   儘管已經知道年代,也有了更多化石,納萊迪人跟其他 hominin 間的關係卻仍無法釐清,因為它兼具古早與衍生的型態特徵,好像置於人類演化樹上的大部份位置都不違和。有關納萊迪人在家族中的位置,論文提出 3 種假說。
    納萊迪人與親戚分家年代的3個假說。圖/ref 5
   一個可能是,等到智人與直立人分家以後,納萊迪人才與智人祖先分家(上圖 3);不過若要符合此一假說,納萊迪人大把南猿般的特徵,就要是先演化的像人,後來又再度變回類似南猿。(本文作者看法:機率似乎不大?)
   另一可能是,等到直立人與其他 Homo 分家以後,納萊迪人再由某個直立人族群演化而成(上圖 2)。最後一個可能是,納萊迪人是在 200 萬年前左右,也就是巧人(Homo habilis)、魯道夫人(Homo rudolfensis)、直立人分家的時候,與親戚們分家(上圖 1)。若要符合這 2 個假說,納萊迪人像人的衍生型特徵,就會是與 Homo 親戚們,各自獨立演化的結果。
   根據目前證據,3 個假說都有勝算。不過不管哪一個才正確,納萊迪人都保留著某些存在 200 多萬年之久的古早型態,一直生存到至少 30 多萬年前,跟佛洛勒斯人類似;而 2 種以前未知的非典型 Homo 成員,也翻轉了我們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曾是智人祖先的鄰居?納萊迪人新發現 @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 痞客邦 :: https://bit.ly/470UNP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