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  梅鏡堂
望族之後
富農之家
(4) 新竹竹東懷舊篇 | 梁氏 梅鏡堂 | Facebook https://bit.ly/3JpbvNZ

梁姓主要堂號還有「保善堂」、「怡慶堂」、「集賢堂」、「鳳閣堂」、「養志堂」等


姜太公後裔-源於姜姓齊國公室的望姓


梁氏梅鏡堂由來
 Sharing with U: 梁氏梅鏡堂由來 https://bit.ly/3p9qnsS
梁克家,字叔子。福建晉江蚶江人,生南宋建炎二年(1128),卒淳熙十四年(1187),享年六十歲。梁克家自幼聰敏,篤志力學。紹興二十九年,梁克家上省赴試考舉人中第一名解元。隔年,紹興三十年,又上京赴考,會試中第一名會元,殿試,又叫廷試,欽點第一名狀元。解元、會元、狀元,連科捷報,三元及第。
 梁克家四十二歲以後數年,官運享通,一路升遷;乾道五年,任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六年,受命“參知政事”;七年,兼知院事;八年,升右丞相。入閣拜相,位極人臣。在梁克家還未中舉的時,到廣東潮州探望親戚陳太守。這時正是九月,陳太守的千金陳小姐一日早起對鏡梳妝,從鏡中突然照出一蕊一蕊的梅花,回頭一看,都是後園的梅花盛開,十分歡喜。陳太守看到臘月梅花九月開,認為是祥瑞之兆,是好事情,就在後花園設宴,請親朋好友和名流來飲酒賞花。梁克家即席賦詩一首:
老菊殘梧九月霜,誰將先暖入東堂?不因造物於人厚,肯放梅枝特地香。九鼎燮調端有待,百花羞澀敢言芳。看來冰玉渾相映,好取龍吟播樂章。
 陳太守見梁克家人品才學甚佳,將來前程未可限量,於是將陳小姐許配給梁克家為妻,結下秦晉之好,以應梅鏡之兆。這段美好姻緣,人就稱做“梅鏡緣”,梁家後裔就將堂號叫做“梅鏡堂”,門匾題做“梅鏡傳芳”。
粘貼自 < http://tw.myblog.yahoo.com/lianglio/article?mid=2831&prev=2832&next=2827 >
   梁克家的傳說-----梅鏡良緣
南宋高宗紹興廿九年間,揭陽縣在任縣官陳春,是福建泉州縣晉江人。陳春是個公正無私、清廉愛民的好官,很受百姓敬重。可陳春膝下只有一個女兒,夫妻二人把這女兒當做心上肉,長年帶她同在任所居住,教她習讀書史。眼看女兒已經長大,卻尚未為她選擇個才貌雙全的佳婿,因此二老很為這事掛結。
這年五月,梁克家辭館離開漁湖都京崗村,準備上京赴考,順道到揭陽縣衙拜訪在這裡做官的同鄉陳春。陳春見這位年輕的同鄉秀士,長得魁梧俊美,滿腹學問,便誠心誠意地留他在這裡多住幾時,幫批公文案卷。梁克家—時不好意思推卻,只好在揭陽再住下來。
 到了九月,梁克家便要上京赴考,特向陳春辭行。陳春本想再把他留住,可又礙著他上京赴考之大事,—時不便開口。誰知那天夜裡,後園中的梅樹驟然開花。天明起來,園丁立即到內堂向陳太爺報說。陳春聞報,即時領著夫人女兒到園中賞花,並命家僕去請梁克家進園觀賞。梁克家眼看著這梅花九月盛開,很覺奇異!—時即景生情,詠下了一首《詠梅》新詩:
老菊殘梧九月霜,誰將先暖入東堂?
不因造物於人厚,肯放梅花特地香!
九鼎變調端有待,百花羞澀敢言芳。
看來冰玉渾相映,好取龍吟播樂章!
 陳春讀了克家這首新詩,極是稱讚。便把詩稿傳給夫人和女兒品賞。母女吟罷這首新詩,也贊個不絕。這梅花背時開放的消息,大家都覺得很新奇,當成祥瑞的吉兆,也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開去,不上半日,便傳遍全城。全縣百姓,都跑來向陳太爺慶賀。這時,夫人也有所悟的對丈夫說:“梅開五福,是個佳兆,看來主在女兒配得佳婿!”陳春聽了這話,心上也不禁有所感觸。
 原來,陳春自從把梁克家留下之後,早已有心把女兒許配給他,只是遲遲尚未開口。如今快要分別,又湊上梅花背時開放之佳兆,正好乘此機會向他提親。當下便差使僕役去把梁克家請到內書房來坐談,親口將女兒許託給他。不想梁克家聽了這話之後,卻再三推辭,說是一來事業未成,功名來就;二來這次在京崗教書時,就因男女之事受嫌疑。如今不便談說婚姻,以免被人議論。
 陳春聽了梁克家這席不近情理的話,便笑著對他說:“男女婚姻,乃是人生大事,也是光明正大,哪會有什麼議論?你若不嫌小女長的醜陋,就請不要推卻。” 梁克家眼見陳春一片盛情,不好再三拒絕,又知陳小姐美貌賢淑,也便答應下來,陳春見梁克家答應了親事,很是高興,便到內堂將這事告知夫人和女兒。母女聽了這個大喜訊,心上都很歡喜。她們母女也早相中梁克家的才貌和人品。陳春見夫人和女兒聽後都面露喜色,即便拿了女兒一枝玉釵,到書房交給梁克家作定婚表記。梁克家也取出一支親題白扇回贈,然後上堂拜過岳父、岳母,行子婿之札。
 再過一日,梁克家便辭行上京趕考。到得京都,一舉成名,得中狀元。隨後,便奏請給假回鄉祭祖、完婚。這九月梅開結良緣的故事,就一直在民間流傳。“梅鏡堂”也成了梁克家梁氏一脈的堂號了。
 台灣省的梁姓,不論是河洛,還是客家,絕大多數都屬於“梅鏡堂”,是宋朝名相梁克家的後裔,梁客家是距今八百年以前的福建晉江人,很顯然,今天台灣島上的梁姓省籍人士,不管“唐山”的祖籍是福建或廣東,他們的根源,都可以初步追溯到福建省的晉江。
Sharing with U: 梁氏梅鏡堂由來 https://bit.ly/3p9qnsS


 梁比美,來自泉州鳳坡村的男子,當年一身布衣、一籮行囊,就這麼隻身穿越了險惡的「黑水溝」,來到了遍地都在等待開墾滋養、卻又處處是契機的台灣。他與妻子黃幼胼手胝足地在台中大甲的鬧街上打腰鼓、賣雜貨、擺布攤,一點一滴地豐實了梁家的基底與家業,並且努力地開枝散葉,如此才成就了梁家這株茂盛豐美的家族大樹。大樹的根,自此深紮,更在頂店之處,孵育出了另一段梅鏡的情緣--「瑞蓮堂」。
   瑞蓮堂集傳統建築藝術於大成,然而時光荏苒,隨著最後一戶梁家成員的遷出,老宅終不堪歲月侵蝕,日益凋敝。自幼成長於大甲瑞蓮堂、白手起家創立比菲多食品公司的梁家四房第四代梁家銘,在一份追尋家族榮光之深情,及一份保存台灣傳統建築之美的熱忱驅動下,遂於2011年委託「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進行「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只是一個開端,設計一套良性循環的機制,導入文創產業與行銷商業思維,為老宅帶來資源、注入新生命,並且使它成為梁家人永遠安身的沃土,才是讓瑞蓮堂伴隨家族綿延、代代相傳、永續存在的契機。如此,「梅鏡」方能永世「傳芳」。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1970年代的台灣社會正處於急遽轉型的時期,民俗文化與現代生活逐漸脫節,文化資產瀕臨滅絕的情境。有鑑於此,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化工作者,集思廣益,呼籲搶救,於1979年成立「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並揭示其宗旨為:「維護民俗藝術,傳承民間藝人之精湛技藝,以提高民俗文化的學術價值,充實精神生活。」
   本會初創時期,以民族音樂、戲劇的調查與研究為主,隨者各方學者、專家的投入,逐漸擴及工藝、建築、宗教、飲食及休閒文化等層面。三十多年來,基金會開風氣之先,於發掘族群人文,再現台灣圖像,成果斐然,深獲肯定。
 李乾朗
   台灣台北淡水人,1949年生於大稻埕,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專任教授,歷任建築師雜誌主編及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董事。197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此後陸續出版《台灣建築史》、《台灣近代建築》、《十九世紀台灣建築》、《古蹟入門》、《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巨匠神工》等書。近年以著述、教學及文化資產事務審查工作為主,並推動兩岸建築交流及擔任新加坡古蹟修護顧問。曾執教於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主授台灣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傳統營造技術等課程。出版著作六十餘本、研究報告書近七十本。著作曾獲:金鼎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等。個人於2011年榮獲台北文化獎。
梅鏡傳芳的追憶年華∕梁家銘 台灣比菲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這是一場追憶似水年華的歷程,時值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動土興建百年之際,格外具有意義。
   梁家開台祖比美公於一百四十多年前離鄉背井來到大甲,靠著宗親的微薄資助,一根扁擔挑起腰鼓雜貨,胼手胝足,因勤勉實在,經商有成,丁口日益眾多,進而決心買下頂店土地,興建讓子孫長住久安的堂皇大厝。
   身為梁宅第四代子孫,成長年代正值經濟快速發展,至外地就讀高中時期自此離開故鄉,歷經傳統到現代化的衝擊,倏忽五十而知天命,猛然回頭望鄉,老輩凋零,宅第更是人去樓空,衰弱頹圮。梁家開枝散葉百來年,卻面臨家族記憶模糊、故鄉大厝何去何從的窘境。
   歲月如流水般一去不回,梁家與大厝的身世卻是有跡可尋。也因此我慎重委託當代傳統建築研究翹楚—李乾朗教授,為梁家歷史與宅第建築進行調查與見證。透過這次研究計畫,記錄梁宅傳統建築的精采布置,也逐步將失落的記憶版圖拼整,而家族四大房熱情參與史料追查,後輩如方齡南北走訪探尋,訪談耆老、調閱日治時期戶政地政及圖書資料,使得家族史更添生動的故事性。
   本次梁宅專輯的出版,相當感謝總統府資政漢寶德教授為「梅鏡傳芳」題字,以及多年好友、知名詩人、作詞家路寒袖,與華陶窯顧問、詩人陳麗華專為梁宅與梁家譜寫美麗的詩,因為他們的肯定與加持,讓這部記錄梁宅的歷程增添了許多光采與份量。
   人的一生有限,然祖厝若能悉心維護,與此書的出版,可以是綿延後代子孫的傳家之寶。個人秉持「為先人安身,為後人紮根」的信念,期待將梁宅大厝之美,與家族源流之奇,私藏不如公開,傳家更要傳世,忝為梁家一份子,略盡棉薄心力。
 作者序
 民宅對場作的經典∕李乾朗 「梁宅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計畫主持人
   大甲頂店梁宅是台灣中部現存幾座規模宏大且保存完整的傳統宅第之一,梁家銘先生身為梁家子弟,他為了追本溯源,自發性委託我們調查梁家大厝建築,並盡心竭力推動未來修復大計,相對於台灣現今許多傳統民宅之古蹟或歷史建築多數由政府主導進行調查,但原居者子孫多已遷離或者漠視的無奈大環境中,樹立了良好典範,值得敬佩。我們有幸接受梁先生請託為這座精美的古宅進行建築物之調查研究,將其地域特色及歷史脈胳梳理出頭緒。
   這次調查除了掌握建築較深度內涵的課題外,家族人文歷史的發掘也著力甚深。梁氏開台祖梁比美自福建南安詩山鳳坡隻身來台戮力經營發跡,續有梁清波代表四大房積極熱心地方事務,並將家族事業版圖推至台南,其發揚光大家族的精神亦是許多由閩粵來台移民史之縮影。調查期間梁孫錡先生提供許多珍貴的家族老照片及文物,為本書增添不少風采。幾位八、九十歲家族耆老在訪談中提供極珍貴的口述歷史,使得家族史、族譜得以順利架構。我們亦走訪福建尋得詩山梁氏祖祠,祈願梁氏來台家族與原鄉一度中斷的血脈情懷得以再度凝聚。其次,針對梁宅建築特色,梁家邀集廈門及福州工匠,其風格典雅承繼泉廈,特別是木雕、泥塑、石雕採用競賽性質的對場作,為民居匠藝之經典。彩畫除了板壁墨繪研判應是敦聘泉州匠師大顯身手外,木構件另延請客籍匠師劉沛作畫,顯示梁家交遊廣闊,閩客往來交流。
   未來我們提出修復及再利用之方針,希望這座百年古建築得以延續保存、老當益壯。
   調查過程中,我們的工作同仁鄭碧英、黃淑瑩、顏君穎、吳亞純、卓佳霖等在幽暗的木結構中進行實地測量繪圖及撰文,誠屬不易;梁方齡小姐居中聯繫並積極投入各地訪談,為全書的功臣;康鍩錫先生長年關注梁厝的景況,鼎力襄助,不僅提供多年前拍攝到現已散佚古物的相片,並使用由徐柏峰先生提供特殊的紅外線相機辛苦打光拍攝前、後廳及護廊之板壁及供桌,使得肉眼幾已不見的精彩墨畫得以顯現,功不可沒。付梓之際,我們也要特別提及:台南梁氏宗祠派下員梁振南先生(秀才梁瑞圖之孫)、梁永盛先生(梁瑞圖之侄)與其女梁玲蓉女士接受訪談,台南梁氏宗祠總幹事梁勝智、魏淑美夫婦提供史料,台中后里廣福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忠雄先生(張花之孫)、張漢誠先生(張花之孫)、衛玉琦(張花外孫)提供日治戶籍資料並接受訪談,台中大安蘇大松醫師遺孀莊梅英女士提供「東洋醫學院(台灣出身者)卒業者名簿」,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前所長黃敦友(外埔鐵砧山腳黃來旺後代)遺孀陳詠娟女士提供「鐵砧山腳黃氏族人錄」,大甲鎮立托兒所前所長黃華寧先生(母祖黃幼娘家後代)接受訪問、陳柔縉女士提供書報文史資料,台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黃天橫先生接受訪問、台中市大甲觀光產業促進協會李澄清先生,台中市大甲地政事務所,大甲社尾人文工作室張慶宗老師提供—陳天賜、張慶宗、李澄清所著《文曲星下的子民:大甲區文曲里的故事》,雷養德先生、施明煌先生、徐逸鴻先生等人提供自攝照片,均促使內容更臻完整,在此一併誌謝。
博客來-梅鏡傳芳: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 https://bit.ly/3NAEv7P


S__4309083

大甲梁宅瑞蓮堂|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paMK1b
梁宅之先祖梁比美(1849-1911)為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詩山鎮鳳坡村人,同治年間 渡海來台創業發展,挑擔兜售雜貨布匹,並得大甲街殷戶黃嚴賞識,與其女黃幼成親,開設「梁泉益」布店,購置田地店舖,財富日盛。日治初期,曾任保正,並取得專賣局煙草仲賣捌人(配銷商)資格,於明治44年(1911)去世。
大甲梁宅於梁比美過世後由4個兒子購地肇建,大正3年(1914)落成,並為紀念梁氏先祖,於前廳門額題「梅鏡傳芳」,後廳題「瑞蓮堂」。經多次增建後,整體為兩進多護龍之大宅第。民國105年(2016)以其形制完整,裝飾精美,且為全臺罕見之民宅對場作,深具文化資產之價值,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16-09-19府授文資古字第1050186110號
公告公文1050919_大甲梁宅瑞蓮堂_指定公告.pdf
瑞蓮堂公告.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理由㈠「大甲梁宅瑞蓮堂」為日治時期大甲地區三大民宅之一,見證了大甲發展歷程,為早期移民來臺奮鬥的縮影。
㈡瑞蓮堂形制完整,格局仍維持原形貌,為泉州匠師來臺之傑作,屋頂、剪黏、彩繪則有沙鹿、清水、東勢匠師參與。裝飾精美、剪黏、彩繪、磚雕、石雕、木雕俱達,為全臺罕見之民宅對場作,深具文化資產之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7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4條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臺中市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臺中市
大甲區
臺中市大甲區大智街80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單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聯絡電話:0422290280
聯絡地址: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地籍資料1050919_大甲梁宅瑞蓮堂_地籍資料 6.pdf
1050919_大甲梁宅瑞蓮堂_地籍圖 5.pdf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臺中市 - 大甲區 - 賢仁段 - 103私有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臺中市大甲區賢仁段103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建築所有人私有
臺OOOOOOOOOOO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臺灣梁氏比美公脈下宗親會
外觀特徵1、目前內容僅台基、地坪與門之材料敘述。應改以全區特色為主
2、梁宅全區平面呈現長形八角的龜甲狀,水池欄杆亦圈作六角形的龜甲狀,象徵長壽之意。
3、規模為兩進四護廊格局,正身座東北朝西南。第一進與第二進皆為五開間,內護龍做三開間,外護廊則區隔成七開間。第一進前步口廊作「雙凹壽」,為泉州地區民宅特有作法。
4、內護廊與外護廊間的過水廊,共有左右前中後6個,其中前後之過水廊置4個平屋頂,在桁木上鋪木板及尺磚,可供曬衣物或農作物之處,稱作「磚坪」。梁宅磚坪略帶斜,以利降雨排水。
室內特徵
梁家邀集廈門及福州工匠,其風格典雅承繼泉廈,特別是木雕、泥塑、石雕採用競賽性質的對場作,民居匠藝之經典。彩畫除了板壁墨繪研判應是敦聘泉州匠師,木構件另延請客籍匠師劉沛作畫。
使用情形無再利用。
現  狀民國102(2013)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民國110(2021)年完成規劃設計。
大甲梁宅瑞蓮堂|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paMK1b


P0201608+164516380936420 - 2023-06-19T125150.1970 - 2023-06-19T125131.484

梁氏家譜大全!權威發布!梁家人請看!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qH18P2
梅鏡堂,系墩坂梁氏祖祠,址於城廂鎮墩坂村坂頂角落。其址早年曾是梁氏祖宇,清光緒年間梁氏遷台定居鹿港。祖宇幾經風雨,瀕臨倒塌。1998年梁氏後裔梁哲周先生回故里尋根,見此情景,獨自捐款重建祖祠。祖祠坐西朝東,一進懸山屋頂,磚石結構。祠堂楹聯: 梅邊花是仙家眷; 鏡底人為進士才。(大門聯) 梅影扶疏開鹿港; 鏡光清澈憶鶯溪。宗祖肇丕基; 子孫紹美聲。友恭貽伯仲; 忠孝賜公卿。梁氏梅鏡堂
梁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在廣東、香港是大姓,許多知名梁姓人士皆出於嶺南之地,四川、福建、廣西、和台灣亦有分布。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一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四。
  二、梁氏來源
 一、出自嬴和姬姓,以國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平王時。秦仲討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於夏陽梁山(在今陝西省韓城縣南)。春秋時, 梁國亡於秦國,其後有梁氏。
 二、以邑為氏。春秋時,晉國有解梁城(在今山西省臨猗西南),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晉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賄於秦國,居其地者以「梁」為氏。
 三、古代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蘭」氏,隨魏孝文帝移都洛陽,定居於中原,改為漢字為單姓梁氏。
  三、梁氏郡望、堂號
 梁氏郡望
 安定郡:西漢元鼎三年設置,相當於今天的甘肅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地。東漢移至臨涇(今甘肅省鎮原東南),東晉又移治安定(今甘肅省涇川北一帶)。這支梁氏,其開基始祖是春秋時晉國大夫梁益耳。
 扶風郡:漢武帝時的太初元年,設置右扶風,是三輔之一。三國魏時改名置郡,相當於今天的陝西省麟遊、乾縣以西,秦嶺以北一帶地區。這支梁氏,出自漢時安定梁氏的分支。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設置,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通渭、靜寧、泰安、定西、清水、莊浪、甘谷、張家川等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這支梁氏,出自氏族梁氏。
 河南郡:漢高帝改秦三川郡而設置,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賈魯和上游地區及黃河以北原陽市。這支梁氏,多出自於匈奴族梁氏。
 下邳郡:東漢永平十年時(公元72年)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南朝宋時改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相當於如今江蘇省雎寧縣西北一帶地區)。相當於如今江蘇省西北部地區。
 西河郡:漢代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相當於如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
 梁氏堂號
 儀國堂:宋時右丞相梁克家,風度修整,原則性強,雖近親、權、幸(權是大官,幸是寵官),也按原則辦事,好人賴以保全。被封為儀國公。
 安定堂:梁姓人在得姓以後的發展中,東漢時,居住在安定(今甘肅省平涼西北)在東漢的幾十年中是梁姓最為風光的時候。因此,就形成了郡望安定,即如今所稱的安定堂。見《姓氏探源與取名藝術》。
 梅鏡堂:台灣省的梁姓,不論是河洛,還是客家,絕大多數都屬於「梅鏡堂」,是宋朝名相梁克家的後裔,詳情已如上述。梁客家是距今八百年以前的福建晉江人,很顯然,今天台灣島上的梁姓省籍人士,不管「唐山」的祖籍是福建或廣東,他們的根源,都可以初步追溯到福建省的晉江。
 此外,梁姓的主要堂號還有:「保善堂」、「怡慶堂」、「集賢堂」、「鳳閣堂「、」養志堂「等。
  四、梁氏圖騰
 程的本義是巫師。程,在甲骨文中像一個人跪於台上向天祈禱之狀。
  五、梁氏宗祠楹聯
 四言聯
 三清居士;七序名言。
 ——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浙江錢塘人梁詩正,字養仲,號薌林,雍正年間進士,乾隆年間歷官禮部、吏部侍郎,戶部、工部尚書,官至東閣大學士(宰相)、翰林院掌院學士。下聯典指東漢安定烏氏人梁竦,字叔敬,少年時好讀書,鑽研《孟氏易》。因受兄梁松案的牽連,被流放九真,經沅、湘時,感悼伍子胥、屈原,作《悼騷賦》,後閉門自養,作《七序》。
 眉齊鴻案;廬結石門。
 ——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文學家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家貧而博學,與妻子孟光隱居灞陵山中,以耕、織為生。章帝時經過洛陽,見宮室華麗,作《五噫歌》以諷刺,為朝中忌恨,於是改名換姓,逃往齊魯。後來到吳,為人做傭工舂米,每天回家吃飯,孟光都舉案齊眉,表示敬愛。下聯典指明代新喻人梁寅,字孟敬,家貧,靠自學博通百家。太祖時,徵召天下名儒修述《禮》《樂》,成書後,要授官職時,他以年老有病為由推辭回鄉,在石門山中結廬,學者稱梁五經、石門先生。著有《禮書演易》《周禮考注》《春秋考義》《周易參義》《詩演義》《石門集》等。
 眉齊鴻案;老踞龍頭。
 ——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梁鴻,家貧,娶醜陋女孟光為妻,每歸,妻為具食,舉案齊眉。下聯典指宋·梁顥,世傳八十二歲中狀元,謝恩詩曰:「也知年少登科好,爭奈龍頭屬老成。」
 安定世澤;魁首家聲。
 ——梁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宋·梁顥,八十二歲始中狀元,金殿對策,獨占鰲頭,為多士之魁首。
 石門教授;吳市高風。
 ——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梁代歷史名人梁孟敏事典。下聯典指東漢隱士梁鴻。
 京口桴鼓;金谷墜樓。
 ——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梁紅玉,偕夫韓世忠擊金兀朮,紅玉親執桴鼓助戰。下聯典指晉·石崇被孫秀殺,其侍妾梁綠珠墜樓自盡。
 灞陵亮節;安定名宗。
 ——此聯為廣東省鶴山縣官洲梁公祠聯。
 六言通用聯
 政惟求平便民;事皆可與人言。
 ——梁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代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梁章鉅自題聯。
 七言通用聯
 滿江還響紅玉鼓;新派常吟卓如詩。
 ——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宋名人梁紅玉,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妻。下聯典指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欽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人。有《欽冰室合集》。
 少白宏篇紅線女;卓如傑作墨經書。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戲曲作家梁辰魚,字伯龍,崑山人。雅擅詞曲。作有崑曲《紅線女》等。下聯典指梁啓超曾撰有《墨經校譯》等著作。
 閒為水竹雲山主;近得風花雪月權。
 ——此聯為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23-1815)撰題聯。梁同書,字元穎,號山舟,浙江省錢塘(今杭州市)人。乾隆舉人,賜殿試,授庶吉士,任翰林院侍講職。工書法,與翁方綱、王文治、劉墉合稱「清四家」。著有《頻羅庵遺訂》。
 南中喜得秦淮海;天下願識韓荊州。
 ——程春海撰梁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程春海贈梁茞鄰聯。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桴鼓助夫,爭傳紅玉墜樓殉主,不愧綠珠。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梁紅玉,下聯典指晉代梁綠珠。
 鳳質龍文,光華相映;景風淑氣,仁壽同登。
 ——張岳撰梁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代張岳贈梁章鉅聯。
 守古老家風,惟孝惟友;教後來恆業,曰讀曰耕。
 ——梁山舟撰梁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代乾隆進士梁山舟撰書聯。
 建闕修宮,周翰獻五鳳樓賦;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
 ——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代翰林學士梁周翰的事典。梁周翰,字元褒,管城人。以辭學為流輩所許,有文集及《續因話錄》。下聯典指明代良吏梁孟敏的事典。
 道範仰尼山千乘侯封光史冊,勛名昭宋代兩傳宰輔重人寰。
 ——湛若水聯(湛若水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上聯講的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的梁鱣,下聯講的是梁氏有兩位先賢在宋代當宰相。
  六、梁氏始祖
 伯益(約公元前21世紀),一作伯翳、柏益,又稱大費,大業的兒子,嬴姓。他是梁氏、徐氏、黃氏、江氏、趙氏、馬氏、葛氏、裴氏與秦朝王室之祖。由於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予黑色的旗旒,並賜為嬴姓,又將其女兒賜伯益為妻。後伯益裔孫秦仲的小兒子康封於夏陽梁山(今陝西韓城南),建立梁國, 史稱梁康伯,梁伯公以後的君主就稱梁伯。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滅梁國,改稱梁地為少梁。亡國後的梁國子孫,大部分逃到了晉國,他們以原來的國名為氏。後歷代尊伯益為鼻祖,梁伯公為始祖。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孫,居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是為河東梁氏開基祖。
 此外奉為始祖的還有梁橋(安定郡梁氏始祖) 、嬴康、梁鴦、姬唐、魏畢、梁國兒、梁勒(梁懃)、梁平老、樑柱、梁彪、史彥昌(孛爾只斤·也先帖木兒)、良乙那。
  七、梁氏祖訓
 1.奉祖先
 水源木本,理不可忘。但思身所自來, 則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雖十世、百世固不得以為遠也。奉先思孝,古訓昭垂,帝王且然,況大夫、士庶哉。 吾家自遠祖以來所立家規: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當設祭之禮歲首、歲除、端午、中秋亦如之。 新歲暨清明,必相率掃墓,古人所謂上冢也。各家無論老幼,必當親詣墓前,行三叩首禮。 雖大風雨雪,不得憚勞。此鄉族所同,子孫宜永永循守。庶幾因時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2.孝父母
 屬毛離里,懷抱恩深;擇傅延師,劬勞念切。苟或不孝, 禽獸何別。但不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謂不孝者五,大略該之。而好貨才防、私妻子, 尤為鄉俗通弊,不可不以為切戒。至於違犯教令,律有明條。凡子孫於父母及父母,罵者罪即絞決; 毆則斬決;殺者凌遲處死。例禁森嚴,雖下愚亦當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撫我、育我之德, 則服勞、致敬、就養,無方天性所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須預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釀成梟 ,貽累族人。
 3.和兄弟
 長枕大被,天子且然;讓棗推梨。 昔人稱美。但人家兄弟,當幼小時無不十分友愛。其後之不睦者,大抵因 妻子、爭財產而已。抑或此貧彼富, 有求莫應,若秦、越人之相視 。同氣參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後嫡庶之別, 亦屬一氣所生。骨肉至親,尚成嫌隙,子孫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從兄弟,尚宜和睦,況在同氣乎? 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篤友於,則出入怡怡,家風不隕,亦同宗之光矣。
 4.睦宗族
 貴貴賢賢,義無偏詘親親長長,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皆祖宗之一脈。尊卑之分,軼然不淆.長幼之情,藹然相浹。喜則相慶,憂則相吊。貧弱之一 ,富實者宜時周恤之。愚魯之徒,賢智者 時教導之。 總以相扶、相助為念。至干尊長,尤不得與卑幼戲謔,致為有識者所笑。此吾鄉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5.和鄉鄰
 歲時款洽,誼篤比鄰;患難扶持,世稱會裡。我先世以忠厚傳家,凡屬子孫, 務必謙虛樂易,與人無爭。不得恃血氣以凌人,逞奸詐以滋事,徒害鄰里,終累身家。若有不肖子弟, 恃強恃詐,或倚仗族人之勢,欺侮鄉黨者長輩亟戒責。尤宜念睦 任恤之風,實為古道,待人務從乎厚,處世毋涉乎驕。至於修橋、補路、拯溺、救飢、恤寡、 孤、勸善、教不能諸事,凡有益於桑梓者,量力行之。生長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賴也夫。
 6.教子弟
 子弟以讀書明理上,為父兄者必延聘名師,慎擇益友,俾得朝夕漸摩,學問有所成就。遇則掇科取第,不遇亦不不失為通人。光前裕後之圖,計莫逾此。其有資質不能讀,及力不能讀者,則為農、為工、為商,即傭雇營生,亦屬正業。總當責以勤儉,教以安分,令其學為好人,切不可任令遊手好閒,習致敗壞家聲。至於富貴之家子弟,性質即 有琰劉,亦當以師為約束 ,切鐵驕養溺愛,終受必家之富。 所謂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也。
 7.戒習染
 習俗之壞人子弟, 事不一端。其顯者則嫖也、賭也、灑也、煙也、而近年尤有入會、結盟等惡習也。江湖無賴隨處煽誘,年輕子弟每為所牽。輕則有玷行為,重則顯干法紀,其禍不可勝言。 即輕薄之行,狷利之語,戲謔、罵詈、欺誕 、狂佻,市井 惡少情形,為大雅所深鄙,亦 當引為切戒。至於干預詞訟,習以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門之為愈乎。又隸卒賤役,例不准其子孫與考,凡族中子弟雖至貧困,應不准當差。違者黜之勿齒。
 8.獎名節
 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潛德幽光,豈容湮沒。族中如有孝子、悌弟 、義夫、節婦,確有實跡未經旌獎者,應由族人備錄行狀,會眾覆實,聯名舉報,或請匾額,或請旌表。斯亦一族與有榮焉之事,不可不知。
 9.慎婚嫁
 玉潔冰清,固稱佳偶;荊釵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為男配,為女擇婚,必須清白之家,門戶相當者,方許聯姻。不得貪圖財物,輕信冰人,不辨薰蕕,苟且作合。萬一誤結朱陳, 使日後兒女竟不齒於鄉曲,深為可惜。嗣後,如有不分良賤,不論可否,與奴隸娼優等為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復與齒。
 10.急賦稅
 踐土食毛,自應輸賦;急公好義, 豈許逋糧。況國家惟正之供,按季徵收,如額而止,先後不免。何苦延挨觀望,伺候公庭 ,自取鞭撲耶?凡吾族於本戶地丁漕糧各項,須依期投納。即近年籌餉捐輸,亦朝廷萬不得已之舉,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擾, 門戶晏如,豈非樂事?至佃田耕種,亦宜早納年租。荒歉求減,必須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勸導,諭以急公。此所謂國課早完,自得至於樂者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gyo9x4l.html
梁氏家譜大全!權威發布!梁家人請看!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qH18P2


351861556_10071520526195087_596571639911604133_n (1)352182461_10071520166195123_7172476973322898893_n (1)354243317_10071522839528189_758681622329176157_n352228857_10071522582861548_51137068946765206_n354217580_10071522369528236_5932908292793465120_n352193471_10071522076194932_6950807961014360009_n352509174_10071521769528296_6546643988598078677_n354229988_10071521469528326_2278469292374093151_n353656975_10071521136195026_572167781201157583_n354221951_10071520846195055_1939280625204118513_n


秀水 旗官內 梁氏祖堂 (梅鏡堂)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JUST A BALCONY: 【JUST Old】台中-清水 梁氏古厝 梅鏡堂 梁家古厝

2023-06-19_124430cgljh;khlgh;'gkchkjh;fkghlhxfgkghlljhxfghljh;k'

JUST A BALCONY: 【JUST Old】台中-清水 梁氏古厝 梅鏡堂 梁家古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