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代陶宅院模型看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從明代陶宅院模型看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J4wB41
 在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中,許昌市博物館整理出一套明代的陶宅院模型。這套陶宅院模型被鑑定為國家二級文物,它為長方形二進四合院,大門前置有一牌坊,門兩旁各有四門吏。門內設影壁牆,形成一個與街巷既連通又有間隔的過渡空間。陶宅由前、後兩個互通的小院落組成,以耳牆、耳門分隔。四周圍牆將建築連接起來,形成封閉的整體。院落外圍下半部整體刻劃長條磚紋。中軸線上建有大門、過廳、廳堂、主房等;客房、書房、廚房、雜務房等分布在兩側。院內分別有男女主人、男女僕人、轎、爐灶、碾磨、案椅、水井、家禽家畜等陶塑,可見是當時官宦人家或富裕人家居住環境的真實再現。
 從這套明代陶宅明器來看,當時民宅盛行四合院,即由一個或多個院落組成,形成封閉式的建築群體。這類建築大都採用均衡對稱布局,沿中軸線形成中、左、右三組縱列組建築。在中線上安置主要建築,稱正房,多為長輩居住;次要建築物建在左右兩側,稱廂房,為晚輩住和用作書房、餐室等。這套陶宅的屋頂皆為懸山結構,平直一字形正脊,正房有垂脊,兩側廂房無垂脊。正脊、垂脊上的脊獸形狀相同,垂脊上的脊獸略小,為一種虎頭裝飾。中軸線上三間正房均比廂房高大、寬闊,屋頂裝飾滴水。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後牆及圍牆封閉,一般對外不開窗。四合院對外只有一個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帶乳釘的紅漆雙開大門更顯其門廳的氣派和顯貴,各房屋正面刻劃的窗欞、圖案式樣豐富、逼真。牌坊、影壁、房屋等均繪有朱彩。整個建築主次分明,高低錯落,富於變化。
 模型中的男女主人分別端坐中、後院正屋前,神態怡然,衣著顯貴,男主人在前廳,女主人在後院,顯示著男主外女主內的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念。門吏、僕人站立兩旁,隨時侍候。水井、碾磨、爐灶、家禽家畜等活靈活現的塑造,反映出古人一般都是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轎、馬的塑造展示著古人男騎馬女坐轎的出行方式。這套明代陶宅院模型造型栩栩如生,猶如情形再現。
 從陶宅院模型的建造、配備及設施看似一應俱全,應為官宦人家之隨葬品,並非一般庶民百姓所能享有。從封閉的整體和沒有窗欞的院牆以及主、仆劃分看,反映古代封建社會人們生活環境的封閉和等級制度的不公。作為隨葬品的古代建築明器,是當時現實生活中建築實物的縮影,直觀形象地表現了古代建築的形制和建造技巧,反映出一定的社會生活狀況,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與社會生活的重要資料。
 從明代陶宅院模型看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J4wB41


明代灰陶四合宅院图片素材 明代灰陶四合宅院设计素材 明代灰陶四合宅院摄影作品 明代灰陶四合宅院源文件下载 明代灰陶四合宅院图片素材下载 明代灰陶四合宅院背景素材 明代灰陶四合宅院模板下载 - 搜索中心 -

1165041_20210423190735839050_11165041_20210423190734132050_1

许昌网-明代彩绘陶宅模型: 庭院深深深几许?

2023-06-08_1507032023-06-08_150647


0 - 2023-06-08T150129.1950 - 2023-06-08T150125.546

如此經典的四合院,別說住了,現在找都找不來,已經成為絕響 许昌网-明代彩绘陶宅模型: 庭院深深深几许?
2018-01-31 由 許言君 發表于文化 许昌网-明代彩绘陶宅模型: 庭院深深深几许?
 在許昌博物館三樓展廳,一組特殊的文物非常引人注目,這就是明代彩繪陶宅院模型。陶宅院模型呈現了北方民居「四合院」的明顯特徵,有大門、房屋、廳院,還有人物和家禽家畜,做工十分形象逼真,直觀形象地表現了古代建築的形制和建造技巧,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與社會生活的重要資料。
  四合院在中國至少有3000年的歷史
 說起四合院,人們頭腦里都會浮現出這樣一種印象:一個院子,四面都是房屋,北京四合院就是北方合院建築的代表。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即大門、宅門),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大家庭居住。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共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許昌博物館保管部主任陳文利介紹,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
 最小的一進院,進了街門直接就是院子,以中軸線貫穿,房屋都是單層,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個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故稱為「倒座房」。四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兩進四合院分為前院和後院,後院又叫做內宅。前院由門樓、倒座房組成,連接前後院的一般為垂花門,一些相對樸素的住宅則用月亮門,後院由東西廂房、正房、遊廊組成。
 完整的四合院為三進院落。第一進院是垂花門(又稱二門)之前由倒座房所居的窄院,第二進院是廂房、正房、遊廊組成,正房和廂房旁還可加耳房,第三進院為正房後的後罩房,在正房東側耳房開一道門,連通第二和第三進院。在整個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座房,女兒住後院,互不影響。
 據考證,四合院在中國至少有3000年的歷史,它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新中國成立以後,北京很多四合院變成了大雜院,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家庭結構的變遷,傳統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一些四合院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有一些已被拆除。
  兩件明代陶宅院模型均為隨葬品
 許昌博物館陳展的這件明代陶宅院模型,是2002年6月在禹州市電解鋁廠工地發掘出土的。它通長180厘米,寬80厘米,高45厘米。文物上有多處磕傷和裂縫,入藏年度為1988年。該長方形二進四合院,大門前置有一牌坊,門兩旁各有四門吏。門內設影壁牆,形成一個與街巷既連通又有間隔的過渡空間。陶宅由前、後兩個互通的小院落組成,以耳牆、耳門分隔。四周圍牆將建築連接起來,形成封閉的整體。院落外圍下半部整體刻畫長條磚紋。中軸線上建有大門、過廳、廳堂、主房等;客房、書房、廚房、雜務房等分布在兩側。院內分別有男女主人、男女僕人、轎、爐灶、碾磨、案椅、水井、家禽家畜等陶塑,可見是當時官宦人家或富裕人家居住環境的真實再現。
 1993年7月,在市區延安路青少年宮工地還曾發掘出土了一件明代彩繪陶宅院。這件長方形三進四合院模型,通長190厘米,寬68厘米,高39.8厘米,有多處磕傷和裂縫,入藏年度為2003年。宅院前置沖天式牌坊,其兩側有擋牆。大門居中,門外對立二門吏,門內設影壁牆,形成一個與街巷既連通又有間隔的過渡空間。陶宅由前、中、後3個互通的小院落組成,以耳牆、耳門分隔。四周圍牆將建築連接起來,形成封閉的整體。廳堂、主房、廚房一應俱全,屋頂為懸山結構,各房屋正面刻畫窗欞圖案,男女人物及家禽家畜栩栩如生。
 作為隨葬品的古代建築明器,是當時現實生活中建築實物的縮影,直觀形象地表現了古代建築的形制和建造技巧,反映出一定的社會生活狀況,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與社會生活的重要資料。
  從明代陶宅院模型看古人的衣食住行
 文物專家認為,從我市出土的兩件明代陶宅模型來看,當時的許昌民宅盛行四合院。這類建築大都採用均衡對稱布局,沿中軸線形成中、左、右三組縱列組建築。在中線上安置主要建築,稱正房,多為長輩居住;次要建築物建在左右兩側,稱廂房,為晚輩住和用作書房、餐室等。
 出土的二進四合院模型,屋頂皆為懸山結構,平直一字形正脊,正房有垂脊,兩側廂房無垂脊。正脊、垂脊上的脊獸形狀相同,垂脊上的脊獸略小,為一種虎頭裝飾。中軸線上三間正房均比廂房高大、寬闊,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後牆及圍牆封閉。帶乳釘的紅漆雙開大門更顯其門廳的氣派和顯貴,各房屋正面刻畫的窗欞、圖案式樣豐富、逼真。牌坊、影壁、房屋等均繪有朱彩。整個建築主次分明,高低錯落,富於變化。
 模型中,男女主人分別端坐中、後院正屋前,神態怡然,衣著顯貴,男主人在前廳,女主人在後院,顯示著男主外女主內的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念。
 在出土的三進四合院模型中,門吏、僕人垂侍立兩旁,隨時聽候主人吩咐。水井、碾磨、爐灶、家禽家畜活靈活現,反映出當時的一般官宦富裕之家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轎、馬的塑造展示著古人男騎馬女坐轎的出行方式。
  中國十大經典民居古建築
 1.福建土樓
 產生於宋元時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既能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又能滿足防禦的要求,已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2.開平碉樓
 開平境內最多的時候共有3000多座碉樓,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開平15個鎮。這些碉樓中西合璧,堪稱世界最大的「碉樓博物館」。
 3.王家大院
 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建築規模宏大,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
 4.喬家大院
 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是清代中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俯視成「喜喜」字形,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
 5.皇城相府
 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
 6.劉氏莊園
 原是大地主劉文彩的私家住宅,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封建地主莊園。由南北相望的兩個大建築群組成,占地70餘畝,房屋350餘間,建於清末至民國。
 7.宏村
 位於安徽黟縣東北部,距黟縣縣城11公里 ,是一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被中外建築專家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8.西遞村
 西遞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使遊客如置身迷宮。村頭有座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
 9.姜氏莊園
 位於米脂縣城東南16公里橋河岔鄉,建於清朝同治年間。由該村首富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興建用時十三年,是陝北罕見的莊園建築。
 10.康百萬莊園
 總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1300多間房舍和73孔窯洞。庭院建築基本屬於豫西地區典型的兩進式四合院,是華北地區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alkvmqx.html


【金門】國家三級古蹟「金門鎮總兵署」四進兩廊式的四合院建築1682年(康熙21年),總兵陳龍始改建為「總兵署」。於1991年列為國家三級古蹟/衙門長官辦公的地方稱廳堂,手下辦事人員的辦公室則叫房、廨,大廳院落的兩側,有兩排門戶相對的房屋,這是書吏的辦公場所,號為六房、六科,指的是吏、戶、禮、兵、刑、工六個辦事單位/由外而內,可看到大門、露臺、正堂、穿堂、內署、兩側為六科房,署外兩邊有左右營防汛廳,後為將裨和耳房/金門人棄文從武「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十惡:謀反、謀大反、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中坪二仙宫 — 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1 - 知乎

v2-d00a16cfbb841e7d301af7996ac64v2-5e13303fd67310a5382a4c18977a1

中坪二仙宫 — 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1 - 知乎


高唐清平文庙 | 始建于金代的独特古建筑 - 孔庙


400年历史的明代老宅,超越时代而历久弥新_保国

d1b2058a50c144ed9a2527dcb06d1664bc149e524547431b82c1d6a0aaad48673fa68d9ac78c46b38d0e307028a50fdaf4da80cb97624fa1a82057ddcfb8dc6aac0f288685e240bc8f86aeef544dc5c75b43c9e8217242289f4273c166a3cd707aee73f993584b24b5cad592ad8d118da55531caa12e4b5a871bc9b741389ab1df1662a25f764b19a396497bc2747c86

400年历史的明代老宅,超越时代而历久弥新_保国


古代三进宅院图片 - 搜狗图片搜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