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乙酉(1765)年嗄別(嗄嘮別)原漢融合番公墓」,此門墓目前所在地方,是清國時期草山、竹子湖,世居的曹、高二姓家族墓區,1980年代北投牛埔公墓(中和街慈航寺一帶)搬遷(土地徵收為學校用地),因此,這門墓便搬離嗄嘮別,來到他社的土地上,所以墓牌邊才會有近代的紅磚。
離牛埔公墓很近的北投第三公墓,曾經在2007年去做過簡單的調查,發現了清國時期的「北投」墓、日本時代「台北」墓,但因為忙於其他的研究,第三公墓在2015年遷除完畢,這讓我相當扼腕殘念。
牛埔公墓裏的坟墓全都搬到竹子湖的山林裏,所以除了「嗄別」,當然也有「北投」,而時間有乾隆、咸豐、同治、光緒,雖然不在原址,卻意外的保留北投區原住先民的歷史跓跡。
此墓還有一個重要的訊息,看過許多文獻都是寫「嗄嘮別」、「夏勞別」,唯獨某位翻譯大老從伊能嘉矩《台灣通信》翻成「嘎嘮別」,這個影響很大耶,我遇過一些人就堅持“嘎”嘮別才是對的⋯⋯
【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台灣歷史、海洋神話、平埔族群、原住民傳說、舊社考古遺址、傳統民俗文化、口傳史詩故事等 | Facebook https://bit.ly/41T4MT9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