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昭慧──在玄奘大學妙然樓。
Facebook https://bit.ly/3iRAOhO
1月9日上午,台中外埔般若學舍住持妙仁法師(左)及其弟子真行法師(右),與真行法師的阿闍黎格西瑪以西拉莫來訪,相談甚歡。
格西瑪以西拉莫(右二)是不丹人,算是第一批受學且考上格西(等同藏傳佛教教育體系中之博士學位)的尼師
據她們介紹,目前已有30多位女格西(稱作格西瑪),真行法師受學的南印度菩提法林寺就有20位格西瑪。
真為藏傳佛教女性感到歡喜,並且祈願全球女性都不再為了宗教因素而受到歧視與剝削!
在交談中,由於知曉妙仁法師閱讀過印順導師著作,對南傳佛教有所涉獵,目前跟隨藏傳佛教的格西們研讀顯教經論,我因此向她們宏觀分析自己所見三大系佛教的優缺點
■南傳佛教的最大優點是部分學派(如帕奧體系)的禪法,脫落文化的元素,回到每個人的身心而作如實正觀,次第明晰。
南傳佛教最致命的缺點是男性沙文主義,壓制尼師受具足戒以成為比丘尼,不遺餘力。泰國如此,緬甸女性更是悲慘,竟有人因在國外受比丘尼戒而被捕入獄,強制她脫下袈裟。現在南傳佛教開始接受和承認比丘尼傳承了尤其是斯里蘭卡傳承的南傳佛教-泰國與不丹也開始有了,但還非常局部,而且泰國比丘僧打壓比丘尼僧團非常嚴重
■藏傳佛教的最大優點是傳承自那爛陀學統的教育體系,精讀大論且擅於邏輯思辯。
其次,由於流亡海外的苦難,帶來良好的反省空間,再加達賴喇嘛素以平等待人的人格薰習,我所接觸的藏傳比丘們,在三大系比丘中,最為平等待人,尊重女性,且尊重專業的比丘尼,這一點,他們遠勝過南傳與漢傳比丘。
藏傳佛教最致命的缺點是那些最能製造性醜聞的雙修密法,雖然格魯派僧侶持戒甚嚴,但藏傳佛教的總體形象難免還是大打折扣。
■當代漢傳佛教的最大優點是紮實的利他主義,包涵大乘學理的闡發(如印順導師)與具體的利他行動。後者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證嚴法師創立的慈濟志業體,它擁有全球1000萬人的會員,賑災,濟貧,醫病,救苦,證嚴法師也因此而蜚聲國際,成為臺灣之光與佛教之光,當然,也是比丘尼之光。
在台灣的漢傳佛教還有一個強項,那就是強大而優秀的比丘尼僧團,如慈濟、香光與其他尼眾團體。比丘尼們不但專力修持,營運道場,往往還從事慈善、教育、文化、學術志業,或是主導思想改造的社會運動,獲得社會的信賴與好感。這些具體成就,不但是「不讓鬚眉」,往往還猶有過之。
漢傳佛教最大的缺點,是在禪觀修學上,欠缺南傳與藏傳佛教的體系性次第修學。抱著禪宗的一句話頭或淨土宗的一句佛號,雖然也會有甚深冥契經驗,但接下來該如何「更上一層樓」?難獲師承上的明確指引,因此漢傳修行者無分出家在家,往往轉到南傳或藏傳佛教中尋求進步。
但這缺點,恰恰成為漢傳佛教的優點。他們比較不會在自己的修學體系中自我滿足或貢高我慢,於其他傳承中謙受教學,會帶來多元豐富的修行方法。
在台灣,漢傳佛教的上一代老法師們,較為尊重女性,原因同樣來自「苦難」,戰亂導致他們生活困苦或顛沛流離,仰仗尼師們的義助甚多,所以他們與同輩份的比丘尼法師,有著兄弟姐妹一般的真摯情誼,彼此對等尊重。對晚輩(如我等尼師)也如同對待子姪般慈悲護念。
但戰後第二、三代比丘們則不然,沒嘗受過戰亂與貧窮之苦,迎來經濟成長而衣食豐足的盛世。荒腔走板的男性沙文謬論,氣頤指使的威權身段,或是硬生生剝奪女性辛勞成果的,大都出自這個世代的「好命」比丘。
Facebook https://bit.ly/3iRAOhO

325662893_730147865401840_457352975928021478_n

台中外埔般若學舍住持妙仁法師(左)及其弟子真行法師(右),與真行法師的阿闍黎格西瑪以西拉莫來訪

格西拉讓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什麼是格西?格西有那幾種? 格西拉讓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什麼是格西?什麼是仁波切、喇嘛、活佛? - 天真本然 https://bit.ly/3iOQbaK
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學位總名稱叫「格西」,意為善知識。 格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格魯派興起後,就以「格西」為學位,相當於佛學博士。格魯派僧人在顯宗方面所學共同教材都是「五部大論」,即《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戒律本論》、《俱舍論》。
 格西的等級,三大寺的格西共分四個等級:
第一等級 是拉然巴,即拉薩的博學高明之士。
第二等級 是磋然巴,即全寺性卓越高明的人。
第三等級 是林 賽。意思是從寺院選拔出來的有才學的人。
第四等級 是朵然巴,意思是在佛殿門前石階上經過辯論問難考取的格西。
 至於修密方面,凡是三大寺的僧人,在得到有名次格西學位後,有志於密宗方面進一步深造者,就必須進入上、下密院學習,上、下密院裡的僧人都是顯密兼通的人,他們被稱為「喇嘛舉巴」。上、下密院裡的僧人,有一部分在入寺以前已考取了格西,他們是密院的正宗僧人,稱為「佐仁巴」。作為一個喇嘛舉巴,在藏族社會上受到人們的遍重視,因為,黃教教主甘丹赤已是由上、下密院裡產生的。
 什麼是仁波切、喇嘛、活佛?
「仁波切」,藏語直譯為「寶貝」、「珍寶」,引申為人中之寶、珍貴的人,是對自己的上師或轉世認證的喇嘛的尊稱。西藏人對佛法大成就者 ,大修行人的也稱呼為仁波切。
 西藏的出家男眾法師一般稱為「札巴」或是敬稱「尊巴」;女眾法師一般稱為「阿尼」、或「究嫫」,敬稱「尊瑪」。 所以台灣等地通稱西藏出家僧眾為「喇嘛」是不正確的稱呼。喇嘛則是轉世靈童認證之後的通稱,或出家人求法時對自己的老師(上師),尊稱為「喇嘛」(Guru)。
 而「活佛」則是中國等漢地的人對一些轉世的喇嘛或修行人所用的冠稱,其實「活佛」這樣的稱呼在藏傳佛教中是沒有的,藏語對轉世再來的師父稱為 Tsul gu(祖古),其意思是「化身」、「變化身」。而且因為這些乘願再來的人像珍寶一般,所以.尊稱他們為「仁波切」。. 格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什麼是格西?什麼是仁波切、喇嘛、活佛? - 天真本然 https://bit.ly/3iOQbaK

格西拉讓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首頁 > 宗教知識+ > 宗教稱謂 > 格西 https://bit.ly/3Hfih8e
格西於法會中講解經義。(葉聰霈提供)
 「格西」(藏語拼音:Geshe,威利轉寫:dGe bshes)是「格瓦西年」(dGe ba’i bshes gnyen)的簡稱,意譯為「善知識」,或「良師益友」,舊時稱其為「Po ti bcu gsum(十三部)Rab ’byams pa」,或只稱做「Rab ’byams pa」(饒絳巴),意指通曉顯教十三部教授科目,或是作為確認成果的修行,到處巡遊各地僧院、戰勝辯論者。今時將「饒絳巴」(Rab ’byams pa)省略為「讓巴」(rams pa),也是指博士、學者。藏傳佛教的僧職稱謂繁多,大致上可分為:「封號性僧職稱謂」、「學位性僧職稱謂」、「戒律性僧職稱謂」和「寺院僧職稱謂」。「格西」即屬於「學位性僧職稱謂」,是宗教學位頭銜的總稱。如果用現代教育來比擬,相當於佛學博士。傳佛教中獲此頭銜的人數相當稀少,由於是僧侶透過長期苦修與重重考試才獲得的稱謂,所以,能夠顯示一位藏傳佛教徒在佛學知識領域中所具有的豐富專業。
 十五世紀後,藏傳佛教格魯派三大寺院(甘丹Ganden、哲蚌Drepung、色拉Sera)的教育、升遷與考試系統更趨完備,是提供啟蒙教育至取得「格西」學位的教育體系。在寺院學習的格魯派僧人有共同的學習教材,即「五部大論」,包含《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戒律本論》、《俱舍論》,分別對應佛教的因明、般若、中觀、戒律、俱舍等五個學門。背誦、辯論是西藏佛教寺院教育的學習特色,透過背誦經文可增加佛學基礎,透過辯論佛學問題可加強思辨能力,深刻理解佛教的玄奧義理。僧人主要藉由這兩個方式精通顯教的五部大論。
 一般稱通過辯論考試者為「格西」,存在不同的級別和專業領域。在不同的場合下通過辯論考試者,被賦予的頭銜名稱也會不同,主要有四級:第一,「拉讓巴」(lHa rams pa)是對在拉薩的大祈願法會(sMon lam,傳大召)上取得大辯論勝利者的稱謂,是最高的學位,拉讓巴格西有「頭等格西」、「大召格西」之稱,例如,西元1959年初,獲此學位的第十四達賴喇嘛(丹增嘉措Tenzing Gyatso,西元1935-);第二,「措讓巴」(Tshogs rams pa)是對在藏曆二月二十日到三十日的薈供法會(Tshogs mchod,傳小召)上取得大辯論勝利者的稱號,措讓巴格西有「小召格西」之稱;第三,「林賽」(gLing bsre)是對在色拉和甘丹全寺辯論會上取得大辯論勝利者的稱呼,林賽格西有「闔寺格西」之稱;第四,「多讓巴」(rDo rams pa)是對在哲蚌大僧院全寺大殿門外石階前(Tshogs chen rdo gcal du,在大經堂石板地面上)舉行的大辯論上,取得此辯論勝利者的稱呼,多讓巴格西有「石階格西」之稱。
 藏傳佛教授予格西學位的大寺院,不只格魯派三大寺,還有甘、川、滇和內蒙等不下數百座寺院。雖然攻讀格西學位的具體年限有長有短,有的十三、四年,有的十六、七年。但所攻讀的科目都相同,即是要熟讀上述的「五部大論」,經過答辯考試,才能取得相應的格西學位。成績優秀者獲得拉讓巴、措讓巴等顯宗博士學位,之後可以有資格進入密宗學院,學習密宗總論和各部分論,學制三至四年,辯論成績合格者就可獲得「昂讓巴」(sNgags rams pa,精通密乘格西),等於是密宗博士學位,例如,西元20世紀入藏留學的漢族佛教僧人中,唯一進入密宗學院學習獲得「昂讓巴」學位的「密悟格西」(西元1904–1966年)。另外,僧人若專精於某項學問也能考取某個格西學位,如鑽研西藏醫學可考取「曼讓巴」(sMan rams pa)、鑽研西藏曆算可考取「孜讓巴」(rTsis rams pa)等。
 藏傳佛教僧侶的服飾除了在歷史上有不同的演變過程外,在地區上也有差異。大致上,現今藏傳佛教僧侶都是穿三件衣服,上身裡面是一件紅色無袖的「坎肩」,又稱「衷衣」。下身圍一條紫紅色的裙子,全身最外面再於肩頭脇下斜纏一件紫紅色的袈裟,袒露右肩,袈裟長度大約是身長的兩倍半,誦經時可再披上黃色或紅色帶褶斗篷式大披風,以防受寒。「格西」所著的服飾大致如上述,但其上身「坎肩」也可以是黃色,在肩口的部分鑲有紅邊。
 首頁 > 宗教知識+ > 宗教稱謂 > 格西 https://bit.ly/3Hfih8e

2023-01-19_0833502023-01-19_0834042023-01-19_083358


2023-01-19_0829102023-01-19_083137

影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