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晉國勇士馮婦善打虎,後改從善行,成為善士,不再打虎。有一次大家在野外追一隻老虎,老虎負嵎頑抗,大家不敢靠近,正巧馮婦經過,大家都很高興迎接他,馮婦居然攘臂下車再次打虎。典出《孟子.盡心下》。後以重作馮婦比喻重操舊業。也作「再作馮婦」、「又作馮婦」。
辭典檢視 [重作馮婦 : ㄔㄨㄥˊ ㄗㄨㄛˋ ㄈㄥˊ ㄈㄨˋ]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https://bit.ly/3UQdcam
-----------------------
再作馮婦 
      從前,晉國有位勇士,名叫馮婦。馮婦力大無比,他能赤手空拳地打死猛虎,為民除害,因此聞名全國。國君為了嘉獎他,將他提拔為士人。但是,士人要讀書從善,因此打虎的行當他也就洗手不幹了。 
      有一次,馮婦和許多士人駕著馬車經過一座山頭,只聽見人聲喧鬧,有許多老百姓舉著鋤頭、木棒,正在追逐一隻老虎。這隻斑斕猛虎背靠山崖,面對著人,張開血盆大口,恕跳狂吼,嚇得那夥人遠遠呆立著,沒有一個人敢上去碰一碰。     
      忽然有人發現馮婦坐在馬車上,大家便連忙迎上來,請馮婦打虎。馮婦二話沒說,捲起衣袖,振起雙臂就跳下車來,勇猛地朝老虎撲去。老百姓看了,一起歡呼叫好;而車上那些士人,都在搖頭晃腦,嘲笑馮婦身為士人,卻不成體統。 
      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孟子‧盡心下》
【今解】 
      既然馮婦是因為打虎才被提拔做士人的,可是為什麼他打虎卻又被士人們嘲笑?那是因為:士人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認為馮婦既然當了士人,就應該溫文儒雅,明哲保身,不該混雜於百姓之間幹這種有失身分的事。而且,萬一被老虎咬上一口,更不合算。當了官就應該像那些士人們所想像的那樣高人一等,站在群眾的對立面嗎?馮婦用行動作了否定的回答,所以百姓對他大聲叫好,並不是偶然的。
再作馮婦 @ 故 事 欣 賞 :: 痞客邦 :: https://bit.ly/3A9Crge
-------------------
再作馮婦(拼音:zài zuò féng fù)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盡心下》。
再作馮婦(馮婦:人名,姓馮,名婦,打虎勇士)指打虎勇士馮婦再次打虎,比喻重操舊業。含貶義,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悦之,其為士者笑之。”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再作馮婦”。 [1] 
成語故事編輯
齊國發生饑荒,孟子曾經勸説齊王用棠地糧倉的糧食販濟災民。而這次,雖然大家以為孟子還要這樣,但陳臻理解孟子的處境,猜測老師大概不會再這樣了。陳臻便問孟子:“大家都以為老師您將會再次勸齊王打開棠地的糧倉販濟災民,您大概不會再這樣做吧?”孟子沒有直接回答陳臻的問題,而是用馮婦搏虎的故事,隱喻自己的想法。 [2] 
孟子講述,在戰國時期,晉國有一個名叫馮婦的人,小時候就力大無窮,能夠單手舉起大鼎,當地人都説他天生神力。他不僅力氣大,而且膽識過人,曾經赤手空拳打死了一隻兇狠的老虎。此後,馮婦更是聲名鵲起,被眾人奉為勇士。 [3] 
有了打虎的威名之後,馮婦更加囂張起來,他開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仗着自己力氣大就招搖過市。久而久之,不少人背地裏説馮婦不學無術。這話傳到馮婦耳朵裏,他感到很漸愧,於是當眾宣佈,從今以後再也不打老虎了,要專心讀書做學問。馮婦説到做到,此後,他果然每天刻苦讀書,再也不提打虎的事情了。 [3]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正是踏青的大好時節。馮婦與好朋友一起去郊外遊玩。他們在經過一個山岡的時候,看見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好奇的兩人走到近處一看,原來是眾人圍着一隻老虎,卻誰都不敢上前去將老虎降服。 [3] 
老虎目露區光,彷彿在盤算如何解決自己的午餐,忽然趁眾人不備之時,一躍而上,向其中的一個人撲去,眾人紛紛逃散,説時遲那時快,馮婦一個箭步衝過去,跳到老虎背上一頓暴拳,老虎已經暈頭轉向了,眾人仍然躲在遠處,不敢近前。之後馮婦抓住老虎一摔,竟然就這樣將老虎摔死了。人們紛紛稱讚馮婦英勇,他的朋友卻笑着對馮婦説:“你又重操舊業啦!” [3] 
成語寓意編輯
按理説,販災是仁義之舉,孟子應該當仁不讓。然而孟子説不願“再作馮婦”的時候,是齊王已不願意用他,不願意聽他的話了,而孟子自己也知道這個情況,已準備離開齊國了,所以才有這種説法。然而是不是“再作馮婦”並不絕對,關鍵是要審時度勢,把握自己。如果“可為”,如果“見用”而“得其時”,再做一次馮婦救人於危難也未嘗不可。如果“不可為”,如果“非時逆指”,則不可“再作馮婦”,以免“暴虎無已,必有害也”,而且還會受到有識之士的恥笑。 [2]  [4] 
成語運用編輯
成文用法
“再作馮婦”(馮婦:人名,姓馮,名婦,打虎勇士)指馮婦為了救人再次打虎,比喻重操舊業。含貶義,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5] 
運用示例
魯迅《而已集·反“漫談”》:“曾經有位總長,聽説,他的出來就職,是因為某公司要來立案,表決時可以多一個贊成者,所以再作馮婦的。” [5]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十一章:“由於陸徵祥願意退休,孫寶琦也沒有再作馮婦的興致,隨後改派曹汝霖任外交總長,周自齊為財政總長。” [6] 
再作馮婦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E0AbZA
------------------
再作馮婦
【解釋】再作:重做;馮婦:人名。比喻再乾舊行業。
【出處】《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示例】曾經有位總長,聽說,他的出來就職,是因為某公司要來立案,表決時可以多一個贊成者,所以~的。◎魯迅《而已集·反“漫談”》
【近義詞】重操舊業
【反義詞】金盆洗手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貶義
再作馮婦的解釋|再作馮婦的意思|漢典“再作馮婦”詞語的解釋 https://bit.ly/3A5XXCC
--------------------------------------------
按「再作馮婦」也當「重作馮婦」或「又作馮婦」,比喻重操舊業,回頭幹本行。但馮婦是個男子,姓馮名婦,戰國時期晉人,並非馮姓婦人。
典出:
《孟子.盡心下》第七章、原文:
齊飢。陳臻(1)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2),殆(3)不可復。
孟子曰:是為馮婦也。晉人有馮婦(4)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5),莫之敢攖(6)。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7)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注釋:
(1)陳臻:孟子弟子,曾隨孟子周遊列國,又稱陳子,生卒年不詳。
(2)復為發棠:棠,地名,今山東即墨南邊。過去齊國災荒時,孟子曾勸齊王,開啟棠地糧倉,賑濟災民。此處指重新勸齊王開啟糧倉賑濟災民。
(3)殆:副詞,表大概、恐怕、也許,是推測或不肯定語氣。
(4)馮婦:人名,男子,姓馮名婦(詳見考證)。
(5)嵎:也作「隅」,指山勢彎曲險阻之地或角落。負嵎,指依恃地勢險要藏身,原指老虎藏在險阻角落,抵抗不從。此又衍生另一成語,比喻依恃險要地勢,進行頑強抵抗,稱「負隅頑抗」。
(6)攖:動詞;觸犯、挨近。
(7)攘臂:捲起袖子、伸出胳膊,預備採取行動的樣子。
白話:
齊國遭受飢荒,弟子陳臻對孟子說:國人都以為,老師會再勸齊王,請他開啟棠地的糧倉來賑濟災民,您大概不會再這麼做了吧。
孟子說:再這麼做豈不就成馮婦了。原來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擅長打老虎,後來改行不再打虎,成了大善人。一天他到野外,看見很多人正追逐一隻老虎,老虎背著山勢險阻,沒人敢靠近。此時馮婦遠遠而來,眾人望見連忙迎他。馮婦於是挽起衣袖,伸臂下車打虎,眾人很是高興,可學者們卻嘲笑他。
孟子以晉國善於搏虎的馮婦為例,表示自己確實不會再回齊國勸諫齊王,是成語「重作馮婦」一詞由來。
考證:
1.由孟子原文「卒爲善士」一句,可推測馮婦性別為男子。蓋「士」字在古漢語雖有多重解釋,如:士民、士子、軍士,但、除了通假用法的「仕女」之外,無不指男子。(通假:指同音字或近音字相互通用或假借,古書常見通假用法)。即便「仕/士女」,亦泛指「男女」,而非專指官宦人家女子,也非舊時以貴族婦女或美女為題材的國畫「仕女圖」所稱之「仕女」。此外,「士」的稱呼,古籍中多見於成年男性,如《論語·泰伯》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即指男子。
2.撲打老虎從來不是樁簡單事,具打虎能力者,歷來概為男子,如水滸傳裡孔武有力的武松(景陽崗徒手打死猛虎,為英雄好漢典範),又如西晉除三害的周處(曾射虎斬蛟),彼等俱為男子。至於二十四孝裡,扼虎救父的十四歲孝女楊香,孱弱女子卻能掐住老虎脖子,拯救父親虎口脫險,乃激勵人心,提倡孝道的民間流傳故事爾。
3.考量孟子所處戰國時期(西元前403~前221)風俗人情,鮮有能撲打老虎之婦道人家或女子。故、孟子雖未明言,惟不再打虎之後,改行成為大善人的「馮婦」,當可斷定,乃一姓馮名婦之男子也。
(6) 以文交友-Just Write It! | **#馮婦非「婦」** | Facebook https://bit.ly/3towhFg

2022-11-11_1517122022-11-11_1517282022-11-11_1517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