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者:中國行賄聯合國官員 台灣邦交國也成受害者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員工、吹哨者芮里(Emma Reilly)16日出席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檢視證詞會議。(擷取自https://parliamentlive.tv/)
吹哨者:中國行賄聯合國官員 台灣邦交國也成受害者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9LS4cB
2024/04/19 21:06
〔中央社〕英國國會取得的書面證詞顯示,中國對聯合國官員行賄以獲「特殊優惠」,且在中國的要求下,與台灣有外交關係的國家,無法獲得某些聯合國的資金。
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委員會(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公布其在多邊體系下之國際關係調查當中獲得的書面證詞。
在書面證詞中,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OHCHR )員工、吹哨者芮里(Emma Reilly)聲稱,OHCHR正提供「危險的好處」給中國,且「這些好處,是中國政府大規模利用聯合國為其國家利益服務的一部分」。她的證詞聲稱「聯合國掩飾了其給中國的特殊優惠」。
芮里聲稱,「在為期兩年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談判期間,北京方面對監督談判進行、且對最終文本具重大影響力的聯合國大會(General Assembly)連續兩屆主席行賄」。她聲稱,中國「對聯合國機構開出一項祕密條件,即該國提供的資金,不得使用於與台灣有外交關係的國家」。
她的書面證詞,包括指控「OHCHR人權理事會辦公室一名法國籍負責人,事先把計畫要參與人權理事會會議的人權人士之資訊,祕密地提供給中國。」證詞提到「聯合國各級官員以政策為由,刻意對包括英國代表團在內的成員國撒謊,在這些成員國不知情,或未經他們同意的情況下,把包括英國公民和居民在內各國民眾的姓名提供給中國。」
她的證詞稱,「在聯合國祕書處事先把非政府組織代表名單提供給中國的情況下,代表們通報說,有中國警察探訪其家人,他們被迫打電話給這些代表,要求代表們不要再宣揚其理念,也有人被捕,或在會議期間遭軟禁、失蹤、無故遭判長期監禁、遭受酷刑等情況發生,甚至有維吾爾人被關進集中營。」她聲稱,「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的家人會在被拘留的期間喪命。至少有1個案例,是1個在中國名單上的人,只因參加了一次場邊活動,就在回到中國後遭拘留,並在被關的期間死亡。」她指出,「至少在1個案例中,中國政府通過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針對1名非政府組織代表發布紅色通緝令。」
芮里提到,「(聯合國)祕書長也做了自我審查,……他表示,有關我的案子,任何解決方案都是『有困難的』;這顯示了我的報告所示,那些是給中國的好處」。
證詞當中也包括聲稱「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針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起源的報告經過編輯,以減少提及病毒是由實驗室外洩的可能性。」
證詞還包括英國「外交、國協及發展部」(Foreign, Commonwealth & Development Office, FCDO)提交的資料。FCDO的證詞顯示,中國正努力「塑造多邊體系,使其更加符合以國家為中心的威權世界觀。」至於俄羅斯,FCDO表示,俄羅斯「在整個多邊體系中,主要扮演破壞者的角色」。在討論孤立國家參與多邊體系時,FCDO稱,「伊朗利用其在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中的地位,來破壞和阻止其遵守法律義務,並經常參與多邊選舉。
在4月16日下午2時,下議院外交委員會針對本調查首次舉行檢視證詞的會議,聽取吹哨者芮里和包括馬洛克-布朗(Lord Malloch-Brown)在內的其他專家證人的證詞。
外交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獨裁的國家正試圖積極地拉攏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多邊組織,並從根本上重新定義其創始的原則。
吹哨者:中國行賄聯合國官員 台灣邦交國也成受害者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9LS4cB


美國有制衡的民主制度難以對抗中國的挑戰
雖然美國的經濟體系已準備好迎接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競賽,但政治體系是否做好了準備還不好說。過去一周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引起了很多疑問。
美國有制衡的民主制度難以對抗中國的挑戰 - 華爾街日報 https://on.wsj.com/3RmUYML
2022年7月8日10:45 CST 更新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在觀察中美兩國之間地緣政治競爭方面有獨到見解。他在今年4月所說的話應該會讓美國人駐足思考一下。
李顯龍對《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社論部表示,美國「可能不再是超級大國,但仍將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富有活力的經濟體和社會之一;能夠吸引人才,能夠產生新的創業精神、獲得新增長、湧現新想法並實現自我重塑」。
「但這並不是普遍看法,」他說,「在世界的一些地方,坦率地講包括中國,有一種強烈的看法……認為你們沒有光明的未來,因為美國實行有制衡機制的民主制度,對美國這種體制來說,世界變化太快了。」
換句話說,雖然美國的經濟體系已準備好迎接這場地緣政治競賽,但政治體系是否做好了準備還不好說。過去一周發生的重大事件引起了很多疑問。
美國有制衡的民主制度難以對抗中國的挑戰 - 華爾街日報 https://on.wsj.com/3RmUYML


有錢能使「洋鬼子」推磨:中國改寫美利堅秩序下的聯合國體制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ye00nU
中國的成功為美國及其盟友提出一個難題: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曾期望聯合國成為一個促進民主和人權的機制;而現在,在這種愈來愈令人想起冷戰的潮流下,中國政府在聯合國的影響力,反而幫助中共將其專制制度比西方民主國家更優越的主張加以合法化。
中國如何開展對「美利堅秩序」的全面進攻?
冷戰時代,聯合國淪為美蘇對抗的場域。蘇聯解體後,美國一國獨大的日子僅僅持續了不到二十年,就迎來中國的野蠻崛起。如今,對「美利堅秩序」威脅最大的,是自稱「偉大復興」的中國。中國認為,它阻止美國、使其無法前進的時代已快速掩至。
美國學者傅好文(Howard W. French)認為,中國希望恢復它在東亞事務的巔峰,並將尋求最大化其力量和操縱空間。伴隨而來的是,中國期待至少在東亞的範圍內,別的國家,無論近遠,最終都向其權威低頭。新加坡華裔學者王賡武指出,中國不會接受「美利堅秩序」,不會以平等成員的身分「進入國際大家庭」,「如果有機會,中國可能希望恢復長久以來所遵奉的傳統,也就是將所有的外國視為一體,但低於中國,而且與中國不平等」。(註1)
澳大利亞戰略學者羅里・梅卡爾夫(Rory Medcalf)認為,中國雖已加入全球經濟大家族,但認為自己是五千年的文明,深信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中國是一個快速走向極權主義的、一黨專政的獨裁國家,它將其印太戰略和整個外交政策,直接綁定國內政治制度的存亡與否,所以將一種擴張型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作為新的官方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註2)
盜賊來,就是為了破壞。「美利堅秩序」迎來了最危險的敵人和最強勁的挑戰。
中國對「美利堅秩序」的破壞方式,從孫子兵法進化到「共產黨兵法」。甩石頭、摻沙子、挖牆腳,是毛澤東政治厚黑學的絕招。(註3)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共將毛太祖的政治鬥爭手腕推展到外交和國際關係領域,以此玩殘、毀壞美國在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和國際組織,乃至將其占領、改造,使之為中國所用。
二〇二年年四月八日,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接受福斯電視台採訪時指出,中國已控制了三分之一的聯合國機構。「過去十年來,中國一直積極地採取行動,試圖通過推舉他們的人當選最高領導人,來控制這些機構。當然他們也通過使用如世界衛生組織的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等類型的殖民地代理的方式來影響、操控其它機構。中國已控制了十五個機構中的五個。」與之相比,其他任何一國公民(包括美國在內)領導的聯合國機構的數量都沒有超過一個。
擔任聯合國機構領導者的中國人包括:現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屈冬玉,之前擔任中國農村農業部副部長;現任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之前任中國民航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現任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之前在中國郵電部任職;前任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李勇,之前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世衛組織則由譚德塞這類「殖民地代理」替中國把持。
中國控制國際組織的努力,一路凱歌高奏,只遭遇過兩次挫敗。一次是二〇二〇年三月,美國及其合作夥伴的協同行動,令中國接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領導權的努力失敗。另一次並非國際社會的共同反擊,而是中國內部的權力鬥爭所致:國際刑警組織主席、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孟宏偉於二〇一八年回國時被拘捕,隨後以腐敗指控被定罪,獲刑十三年。中國人因此失去國際刑警組織主席這一要職。(註4)
即便沒被中國拿下一把手的國際組織,亦被中國安插關鍵代理人。如,現任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兼首席行政官楊少林,曾任中國財政部國際財金合作司司長;現任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易小准,曾任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前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除此之外,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席郝平等人都是中國推舉的代表。還有為數眾多的中國黨政官員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等機構任高層職位。
聯合國大數據研究中心也落腳中國杭州: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二日,習近平宣布,中國將設立「聯合國全球地理資訊知識與創新中心和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該中心與聯合國的數據庫實現接軌具有重大意義:聯合國的合法性招牌,將使北京獲得聯合國各成員國的數據,進而將中共高科技暴政投射到世界各地。其後果比某中國官員出任某國際機構負責人更可怕。
與此同時,中國向聯合國貢獻的經費,從二〇一六至二〇一八年度的百分之八,大幅度上漲到百分之十二。二〇一九年,中國資助聯合國經費的比例已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二。儘管如此,中國提供的經費仍不足以跟美國相比:二〇一八年,中國向聯合國系統出資十三億美元,遠低於美國每年提供的一百億美元。但中國在聯合國系統發出聲音的分貝明顯超過美國。
換言之,中國捐助聯合國的每一分錢所換取的發言權,遠大於美國,這得益於中國玩弄的合縱連橫戰術——過於單純的美國人理解不了「甩石頭、摻沙子、挖牆腳」這一整套把戲。
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談話時,呼籲該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他表示,全球治理體系應符合已改變的世界政治經濟。這暗指中國影響力上升,以及中國所認為的美國衰落。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政府正爭取讓其公務員或客戶及夥伴國家的人員,「填塞」聯合國及其平行或下屬的各個國際機構。在聯合國獲得影響力,能使中國壓制國際社會對其國內外行為的審視和批評。
中國的成功為美國及其盟友提出一個難題: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曾期望聯合國成為一個促進民主和人權的機制;而現在,在這種愈來愈令人想起冷戰的潮流下,中國政府在聯合國的影響力,反而幫助中共將其專制制度比西方民主國家更優越的主張加以合法化。
中國於二〇〇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西方國家原本寄望中國因「入世」而為世界秩序貢獻一份心力,或因為接受國際規則而改變其內部治理、朝民主化前進。然而,一切都與西方國家期望相反,中國不在乎普世價值而在乎自身(中共權勢集團)利益,並企圖改變世界秩序、制定更具有中國特色、本位主義的國際規則。
印度外交部高級政策顧問馬利克(Ashok Malik)評論說:「中國感覺這是『我們的』時刻,中國需要控制這些機構。」馬利克表示:「如果你控制了這些機構的重要關節,你就能影響規範標準、影響思維方式、影響國際政策,還能注入你的思維方式。」研究「一帶一路」的德國學者魯道夫(Moritz Rudolf)稱:「中國已經能夠讓聯合國變得更中國化。」他表示,中國的這種努力是系統性的。
今天的國際社會,並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中國比冷戰時代的蘇聯更有錢,甚至有錢能使「洋鬼子」推磨。中國在聯合國及各類國際機構內大撒幣,做成了當年蘇聯夢寐以求、求之不得的很多事情。最讓人不安的情況,出現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認為這兩個組織已經被中國侵蝕得千瘡百孔而無法修補,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斷然退出這兩個「中國機構」。
二〇二〇年四月,中國加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協商小組,獲得遴選人權調查專員的權力。獨立NGO機構「聯合國觀察」主席諾伊爾(Hillel Neuer)公開質疑說,這一任命「非常荒謬而且毫無道德可言」。諾伊爾諷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讓中國既暴虐又沒人性的體制,來挑選調查全球言論自由、任意拘留及強迫失蹤的專員,就好像找縱火狂擔任消防局長。」
二〇二〇年十月十三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進行席次改選。投票結果出爐,中國、俄羅斯、古巴、巴基斯坦、烏茲別克等人權狀況相當惡劣的國家高票當選。在亞太區,中國的得票落後於巴基斯坦、烏茲別克和尼泊爾,卻仍獲得一百三十九票的高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完全無法伸張和捍衛人權,淪為一群人權記錄劣跡斑斑的流氓國家的俱樂部。
對於確定重返理事國席位,中國官媒《新華社》在第一時間報導說:「中國對廣大會員國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同期當選的其他成員表示熱烈祝賀。」《新華社》暗示,此一選舉結果意味著「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權觀」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中國將積極推進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旗幟鮮明地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和雙重標準的錯誤作法,為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是不點名地批評已退出人權理事會的美國,以人權議題「干涉中國內政」的失敗,並得意洋洋地炫耀中國在新一輪國際人權話語爭奪戰中完勝。
中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收買了六十五個國家為之幫腔,但白就是白、黑就是黑,墨寫的謊言改變不了血寫的事實。「世維會」發言人迪里夏提指出,中國政府綁架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中國站在一個陣營上的幾乎都是專制、人權紀錄的國家。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本應申張正義,由於中國的分化、滲透,已經失去它的初衷,所以該機構必須進行徹底改革。
西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達瓦才仁也表示,中國跟世界上像伊朗、巴基斯坦這些人權惡棍、獨裁者結盟,阻礙人權、民主、自由的進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已然成為「人權惡棍俱樂部」,在這樣的機制下很難申張正義。很多國家、很多人都主張建立民主自由國家的聯合體,取代聯合國這樣一種議而不決、甚至是為惡棍為虎作倀的機構,真正的對獨裁者具有威懾力。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直指此次改選是「擁抱獨裁者」:「中國和俄羅斯、古巴都贏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席位,這是暴君的勝利,聯合國的難堪。」蓬佩奧認為,這是一個例證,一個指標,說明二〇一八年六月九日美國退出這個機構是正確的,「當機構變得無可救藥,川普總統領導下的美國決不會參與。」
AP_19270680121558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二〇二一年十月十四日,睽違三年之後,美國又重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最高級別共和黨參議員吉姆・里施(Jim Risch)反對美國重返人權理事會,他抨擊說:「美國不應該授權一個包括中國、委內瑞拉和古巴等侵犯人權國家的機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聲明中承認,人權理事會「存在嚴重缺陷」。在「嚴重缺陷」並未得到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美國如何在這個千瘡百孔的機構中達成捍衛人權、民主和國際秩序規則的三大重要任務?
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同樣淪為中共控制的「花瓶」的,是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不僅未能預防肆虐全球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反而加速其傳播速度。
二〇二〇年一月十四日,中國對內傳達各地衛健委對COVID-19嚴陣以待,但對外堅稱病毒沒有「人傳人」。同日,世衛重複中國的調子,堅持沒有證據「人傳人」。
一月二十三日,病毒始發地武漢封城。由於中國和世衛同時隱瞞疫情,致使封城前有五百萬人離開武漢,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離開中國,疫情在無預警情形下擴散全國和全球。但世衛堅稱疫情尚不足以被界定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拒絕對國際社會示警。
一月三十一日,美國對中國實施旅行禁令後,世衛仍堅持「不建議」對國際貿易或旅行實施「任何限制」。在整個病毒傳播期間,譚德塞一直附和中共的宣傳基調——疫情「可控」,並反覆稱讚中共抗疫有力。
三月十七日,譚德塞致函習近平,讚揚「在習近平主席的卓越領導下,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付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努力」。習近平復信讚揚譚德賽「為推動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努力」。這兩個讓病毒蔓延的罪魁禍首,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一場令人作嘔的「二人轉」。
世衛組織醜態百出,就連一向畏懼中國的日本也看不下去。在日本參議院的會議中,副首相麻生太郎發言稱:「日本出現大量聲音說(WHO)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應該改名成『中國衛生組織』(CHO,Chinese Health Organization)。」麻生太郎追問說:大家還記得譚德塞的前任總幹事是誰嗎?那人是中國人(指陳馮富珍),那時也是搞得怨聲載道的(指SARS危機)。
川普政府在二〇二〇年七月六日宣布退出世衛組織,但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後終止了退出日程,又向該組織繳納數億美金鉅款。
二〇二一年二月九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召開新聞發布會,參加的三位專家是中國前國家衛健委體制改革司司長及現任清華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梁萬年、世界衛生組織丹麥籍科學家彼得・本・安巴雷克(Peter Ben Embarek)與荷蘭病毒學家瑪麗安・庫普曼斯(Marion Koopmans)。
彼得・本・安巴雷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小組在武漢病毒所的調查、與科研人員的交流,結論是病毒來自該研究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今後不會就此進一步展開調查。世衛的專家們並沒有對中國提出批評,而是稱讚中國,並認可其敘事的關鍵部分,包括一些存在爭議的說法。世衛專家組對中國官員宣揚的一種理論持開放態度——病毒可能是通過冷鏈食品運輸傳染給人類的。
此次公布的調查結果,給北京帶來一次公關勝利。「這是中國在其官方敘事中得到的最權威的支持,」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嚴忠指出。美國喬治城大學傳染病專家丹尼爾・路西(Daniel R. Lucey)評論說:「中國現在的戰略敘事是,『這是調查的中國部分,我們已經完成了,讓我們翻篇吧。』但人們會說這一切都只是一場秀」。
中國的大撒幣外交,收買了不少嗷嗷待哺的亞非拉小國,以及跟中國臭味相投的獨裁國家,甚至若干經濟疲軟的歐洲國家也爭先恐後投入中國的懷抱。聯合國及其相關機構喪失了其成立的初衷,其憲章和宣言被中國及其一幫小兄弟任意踐踏,自覺不自覺地充當了中共政權的華麗櫥窗及權力延伸。
註釋
註1:傅好文(Howard W. French):《中國擴張:歷史如何形塑中國的強權之路》,(台北)遠足文化,2019年,頁263-264。
註2:羅里・梅卡爾夫(Rory Medcalf):《印太競逐:美中衝突的前線,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熱點》,(台北)商周出版,2020年,頁186-189。
註3:毛發動文革之後,摧毀了劉少奇、鄧小平、賀龍等黨政軍實力派,林彪集團成為最大受益者,一度權傾天下。隨即,作為黨章中規定的「接班人」的林彪與毛澤東發生矛盾。一九七一年八月,毛澤東對林彪採取行動,具體措施是「甩石頭」(指批文件和找人談話)、「摻沙子」(指派紀登奎、張才千等嫡系人馬加入原本由林彪勢力把持的軍委辦事組)和「挖牆腳」(改組部門,主要指北京軍區和衛戍區)。毛澤東施展的「政治冷暴力」,一步步逼迫林彪勢力瓦解,最終釀成林彪出逃、其專機在蒙古「折戳沉沙」(具體經過至今仍是懸案)。
註4:孟宏偉在巴黎出任國際刑警組織主席期間,定期到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過共產黨員的「組織生活」並接受中國駐法大使的指令。他的被捕,中國司法和外交系統秘而不宣,導致其妻子在法國報警。此一事件這凸顯出在國際組織任職的中國官員,仍處於北京當局牢牢控制之下,仍以捍衛共產黨的利益為最高考量。
有錢能使「洋鬼子」推磨:中國改寫美利堅秩序下的聯合國體制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ye00nU


美國的北約VS.歐盟的北約
04:102022/05/01 工商時報 主筆室
工商社論》美國的北約VS.歐盟的北約 - 工商社論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w8G2IC
就在俄烏戰爭開打滿兩個月(4月24日)的同一天,法國總統馬克宏順利連任。這位曾經說「北約腦死」的歐盟輪值主席國總統,是本世紀第一位連任成功的法國總統,也是最積極調停俄烏戰火的國家領導人。在美國總統拜登宣布要更進一步軍援烏克蘭,國務卿和國防部長於4月25日再聯袂到訪首都基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30國)在俄烏戰爭扮演什麼角色,其與歐盟(27國)自主軍事機制的競合關係為何,值得進一步探討。
細數兩個月戰事的期間,歐洲大陸還發生其他的大事件,包括:俄烏兩國曾經在北約成員國之一的土耳其進行談判,因為基輔市郊的布查鎮慘案被媒體揭露,以致於停戰協議,功敗垂成。俄軍從北方的基輔撤軍,轉進烏克蘭的東部與南部,展開現階段的攻防。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大選,兩個親俄羅斯的國家領導人,都獲得選民的支持而連任成功。德國總統希望到訪基輔,烏克蘭總統表達敬謝不敏,原本就動輒得咎的歐盟第一大國,德國總理蕭茲,政治立場尷尬。最後則是,馬克宏總統擊敗親俄羅斯的雷朋,連任成功,但兩人都未曾對俄羅斯總統普丁惡言相向。
綜合兩個月來的發展,面對俄羅斯總統普丁動向不明的軍事戰略,美國不斷號召北約成員國家要團結,也鼓勵中立國家和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同時積極提供武器設備到烏克蘭最前線的戰區。此其間,不同於北約的美國和英國,德國和法國都希望結束俄烏戰事。這樣的分歧,同樣也出現在利益不同的西歐國家和東歐國家之間。原本保持中立的芬蘭和瑞典,長期以來與北約組織若即若離的關係,也開始考慮是否要提出申請加入北約;既是歐盟、也是北約成員的波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小國,對烏克蘭和週邊國家加入北約的積極支持,更使得歐盟與北約的問題,成為這場戰爭的另一個角力場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北約於1949年成立以來,共有五個歷史轉捩點:其一,1990年的東西德統一,以及1991年的蘇聯解體。其二,在美國領導之下,北約國家出兵阿富汗,並在2021年全面撤兵。其三,2003年以「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美國和英國出兵伊拉克,當時的法國總統席哈克反對,其他北約的盟國不願意追隨,迄今19年,美國尚未撤軍。其四,北約的五次東擴,吸納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其五,今年2月下旬迄今的俄烏戰爭,美國主導北約成員國家,進行除了軍事干預以外的全方位支持烏克蘭的行動。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指出,「普丁正在失敗,烏克蘭正在成功」。國防部長在基輔更進一步表示,只要有合適的武裝設備,烏克蘭就可以贏得戰爭;而且,「美國希望看到,俄羅斯的軍力被削弱,無法再重建軍事能力」。
由於歐洲大陸以外的北約成員還包括加拿大、英國、土耳其,俄烏兩國玉石俱焚的基調,是否符合北約成員國家現階段和長遠發展的最大利益,尚未明確。特別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提出,希望北約國家能每個月提供70億美元的資助,對於飽受「能源通膨」之苦的歐洲各國,是不可承受之重。德法兩大歐盟國家的疑慮,同樣是傳統西歐和中歐國家難解的重大政經課題。
歐盟唯一擁有核武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從戰事開始,就穿梭於俄烏兩國,希望能夠促成停戰的協議。他過去的主張就是,歐盟要擁有軍事自主能力,成立更強大的快速反應部隊。而德國總理蕭茲,更指出未來要投入1,000億歐元的軍事支出,政府國防預算將要占GDP的2%。
這些矛盾的癥結在於:北約是區域性的集體防衛組織,還是全球性的準軍事同盟組織;簡言之,北約是美國的北約,或是歐洲的北約?
如果北約是美國主導下的全球性組織,則如俄國外長所言,「北約將會擴張到南海」,也因為北約目前提供源源不絕的軍事裝備給烏克蘭,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險,真實的存在」。這些都是北約五次東擴之前,德法義西等主要歐盟國家的憂慮所在。
如果北約是歐洲的北約,則其與歐盟之間的關係如何,在俄烏戰爭的此時,抑或未來的長期發展,還有待德國和法國對俄烏戰爭的斡旋應對結果而定。
在短期(2022年)內,美國主導北約的格局,並不會改變。主要的挑戰當是,北約如何回應中立國家申請加入,以及更重要的,要如何與俄烏兩國達成政治上最大公約數的共識。這其中,烏克蘭東部兩個共和國和克里米亞半島的領土主權,則是最大的障礙。中長期(2023~2026年)而言,歐盟勢必要建立軍事自主機制,以符合歐盟國家的整體利益,而美國對此將如何因應,歐美關係的發展值得後續的觀察
工商社論》美國的北約VS.歐盟的北約 - 工商社論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w8G2IC


13:232022/04/27 中央社 中央社
美國和盟國每月聚會 研議軍援烏克蘭抗俄侵略 - 國際 - 中央社 https://bit.ly/3KSvSkq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今天指出,美國和盟邦每月將開會一次,以研議烏克蘭對抗俄羅斯軍隊侵略下的國防需求。
法新社報導,奧斯汀在武器峰會首次會議後表示:「今天的聚會將成為對烏克蘭自我防衛的聯絡小組(Contact Group)月會。」
他還說:「聯絡小組將成為友好各國的工具,用來強化我們的努力、協調我們的援助,並專注贏得今日的戰鬥和未來的各項困難。」
有40國參與今天在德國西南部蘭斯坦(Ramstein)美國空軍基地的武器峰會,包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以及以色列、日本和澳洲等國。
奧斯汀在會談開始時指出,華府將「竭盡全力」協助烏克蘭戰勝俄羅斯軍事入侵。
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特(Christine Lambrecht)也宣布,柏林已同意提供德軍二手的獵豹(Gepard)防空戰車給烏克蘭。
奧斯汀對德國供應50具防空系統的「重要決定」大加讚許,還說加拿大也將提供8輛裝甲車。
他表示:「這是重大進展,每一天都看到更多這種情形發生。」
「我們沒有時間浪費。我們必須以戰爭的速度因應。」
奧斯汀也重申,美國希望俄羅斯的軍事力量被削弱,以避免莫斯科當局威脅鄰國。
他指出,莫斯科已失去「大量裝備」,還說盟邦對俄羅斯施加制裁,代表著俄國一旦失去某些能力,就很難以補足。
奧斯汀表示:「我們想再次確認,他們在這場衝突開始之初欺凌鄰國的能力不復存在。」
美國和盟國每月聚會 研議軍援烏克蘭抗俄侵略 - 國際 - 中央社 https://bit.ly/3KSvSk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