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588961_385608266692189_4548295893097089616_n277751491_385608223358860_8037847031772405666_n277175970_385608443358838_885109095750907631_n277732402_385608143358868_2253352409413462201_n277772251_385608106692205_4418499517144375189_n277789799_385608073358875_3814573437425937530_n277108279_385608386692177_879786126720688884_n277779133_385608363358846_6474729260541452608_n276297607_385608326692183_1044403917190387753_n

楊价[註 1](?-1243年),字善父,第14任播州土司,大致活躍於南宋末年。
楊价是前任土司楊粲的長子。紹定年間,楊粲去世。楊价繼任土司之位,以播州事務託付給兒子楊文管理,自己則專心侍奉母親。端平年間,蒙古兵侵犯四川,包圍青野原。楊价移檄四川,請求上前線。制置使趙彥納以其事奏聞,獲得宋理宗的批准。於是楊价率領播州兵五千人前往支援。此戰楊价立功居多,被南宋授予雄威都統制的官職。不久,復白錦堡為播州,以楊文管理播州事務,楊价統率部隊。四川受到蒙古軍攻擊,形勢危急。宋廷命令以雄威軍戍嬊峽,楊价分署所部,屯瀘、渝,遣奇兵擊東,遂以捷多,遷武功大夫,閣門宣贊舍人。嘉熙初年,制置使彭大雅鎮守重慶,移檄楊价請求支援。楊价督萬餘人屯於江南,與四川兵互相聲援,蒙古兵不敢犯。孟珙宣撫荊湘、余玠制置西蜀的時候,都對楊价十分倚重。宋廷屢次下詔褒獎,楊价也發誓對南宋忠心不二。[1]
楊价好學善文,在位期間致力於播州的文教發展。原先朝廷設科取士未及播州,楊价請於朝廷,而歲貢士三人。[1]嘉熙二年(1238年),冉從周成為貴州歷史上的第一個進士。[2]楊价死後,其子楊文繼承土司之位。贈開府儀同三司、威武寧武忠正軍節度使,賜廟忠顯、封威靈英烈侯。[1]
楊价墓位於遵義市城郊的仁江河邊,為他與夫人田氏的夫妻合葬墓。不同於其他播州土司的石室墓,楊价墓是一座木槨墓。2013年4月,考古隊開始對該墓進行發掘,於2014年7月確認了該墓葬是楊价墓。[3][4]楊价墓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座未遭盜掘的播州土司墓葬,被入選為2014年中國六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楊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j5MQjP
貴州省博物館藏·南宋金盤
貴州省博物館藏的一批楊價墓出土的宋代金器,楊價是楊粲長子,南宋末蒙古軍從雲南攻四川,楊價領播州兵入川援助宋軍,屢屢建功,朝廷多次下詔褒獎。 2014年其墓葬在遵義市新蒲區新蒲村被發現,為夫婦合葬雙室土坑墓。 經過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出土了不少金銀器,為貴州最重要的宋代考古發現。
楊价[註 1](?-1243年),字善父,第14任播州土司,大致活躍於南宋末年。
楊价是前任土司楊粲的長子。紹定年間,楊粲去世。楊价繼任土司之位,以播州事務託付給兒子楊文管理,自己則專心侍奉母親。端平年間,蒙古兵侵犯四川,包圍青野原。楊价移檄四川,請求上前線。制置使趙彥納以其事奏聞,獲得宋理宗的批准。於是楊价率領播州兵五千人前往支援。此戰楊价立功居多,被南宋授予雄威都統制的官職。不久,復白錦堡為播州,以楊文管理播州事務,楊价統率部隊。四川受到蒙古軍攻擊,形勢危急。宋廷命令以雄威軍戍嬊峽,楊价分署所部,屯瀘、渝,遣奇兵擊東,遂以捷多,遷武功大夫,閣門宣贊舍人。嘉熙初年,制置使彭大雅鎮守重慶,移檄楊价請求支援。楊价督萬餘人屯於江南,與四川兵互相聲援,蒙古兵不敢犯。孟珙宣撫荊湘、余玠制置西蜀的時候,都對楊价十分倚重。宋廷屢次下詔褒獎,楊价也發誓對南宋忠心不二。[1]
楊价好學善文,在位期間致力於播州的文教發展。原先朝廷設科取士未及播州,楊价請於朝廷,而歲貢士三人。[1]嘉熙二年(1238年),冉從周成為貴州歷史上的第一個進士。[2]楊价死後,其子楊文繼承土司之位。贈開府儀同三司、威武寧武忠正軍節度使,賜廟忠顯、封威靈英烈侯。[1]
楊价墓位於遵義市城郊的仁江河邊,為他與夫人田氏的夫妻合葬墓。不同於其他播州土司的石室墓,楊价墓是一座木槨墓。2013年4月,考古隊開始對該墓進行發掘,於2014年7月確認了該墓葬是楊价墓。[3][4]楊价墓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座未遭盜掘的播州土司墓葬,被入選為2014年中國六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楊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77CJII
--------------------------
楊價墓謎團解析
2015-02-17 由 手機人民網 發表于文化
螭首金杯
李 飛
2014年7月在貴州遵義新蒲發現的播州第14世土司楊價夫婦合葬墓,是一座南宋時期的大型土坑木槨墓,該墓從未經盜擾,已發現各類精美金銀器80餘件,並清理出完整的墓園結構,是考古確認的第9座楊氏土司墓葬,甫一出土便震驚學界,入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4年度中國考古新發現。這一重大的考古新發現,為正在開展的海龍囤申遺提供了重要支撐。但對普通讀者來說,對楊價墓詳細情況的了解仍有很大興趣,筆者現將主要問題做一簡單解答。
是楊jia還是楊jie
應念介,jie,去聲。據《楊氏家傳》記載,粲生三子:價、佐、佑。價字善父,襲父職。價是一個多音字,有jia、jie等多讀。讀為jia(去聲)時,意指價格,是比較常見的用法。讀jie(去聲)時,意為「善」。《說文解字》:「價,善也。」 這與楊價的字「善父」取義是一致的。《詩經·大雅》:「價人惟藩,大師惟垣。」意思是良民是國家的藩籬,官吏是國家的牆垣,也是這一用法。「價人」為國之藩籬,而佐、佑皆有輔助之意,這也是價應讀為jie的一證。
金台托盞一副
如何確定勘探時發現的土坑就是古墓
考古發掘中,常見的情況是一座墓葬發掘出來了,我們無法確認墓主人的身份。這座墓葬是相反的,我們帶著清晰的目的來開展田野考古工作,我們的目標就是發現楊價墓。因為有大量的線索指向楊價墓就在一個不大的範圍里,為此我們除了採用傳統的勘探手段外,還曾經考慮動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來尋找它。但最終還是用傳統的洛陽鏟勘探的方法發現了它,因為我們堅信楊價墓就在這圈石牆內。
經過反覆的勘探,我們終於在石牆內發現一個8米見方的土坑。這個土坑發現後,因為沒有探到更有價值的線索,只知道有個很大的土坑,現場工作人員判斷可能與墓無關,或者是尚未建成即廢棄了的墓坑,是空的,價值不大。這更多是基於之前8座墓葬均為石室墓,從而認定楊價墓也一定是座石室墓的先入為主的誤判。加之當時墓葬周邊的土地尚未徵用,地表又有多座現代墳和大量樹木,動土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所以在挖還是不挖的問題上,曾一度猶豫。
未經盜擾是否偶然
楊價墓是經考古發掘確認的播州楊氏家族30任土司中的第9座土司墓,已發現的墓葬分別為:第13世楊粲、第14世楊價、第15世楊文、第21楊鏗、第22世楊升、第24世楊綱、第25世楊輝、第26世楊愛、第29世楊烈。這也是迄今僅見的土坑木槨墓,其餘墓葬均是石室墓,用巨大的石材營建而成,多有繁縟的裝飾,楊粲墓就是典型代表。石室墓的目標相對明顯,巨石搭建的中空的空間也為盜墓提供了方便,所以幾乎十墓九空。而楊價墓採取的特殊形制也許為其完整保留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為什麼採用木槨墓
木槨墓在戰國秦漢時代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墓葬形式,之後漸漸變少,但並未消失。貴州境內的宋墓,在此之前還未發現木槨墓的先例。楊氏的9座土司墓里,這也是個特例。楊價採用木槨墓的原因,也許可以從歷史背景和個人喜好兩個角度去思考。所謂歷史背景,一方面如我前面所說,這是在很長的歷史時段里採用的一種墓葬形式,國內其他地方是有宋代仍使用木槨墓的例子,也就是說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它的出現並不突兀;另一方面,楊價死於公元1243年,正值抗蒙期間,相對於石料的開採、運輸特別是精緻的加工,用木材來營建墓室會便捷很多,工期也可以大大縮短。因此,處於戰事正酣,且將殃及播州這一歷史背景下,也可能成為他使用木槨墓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個人喜好,也就是說這種墓葬形制是楊價生前的安排,是一種個人選擇。文獻記載,楊價是個孝子,父親楊粲去世不久,他就將位子傳給兒子楊文,自己「專志養母」,並篤信佛教。他是在一天大飯群僧,誦念佛經時突然無疾而終的。從楊粲墓前出土的墓碑殘件看,楊價去世時,其母親田氏可能仍健在。此外,楊價時代,播州開始設科取士,楊價自己很好學,寫得一手好文章。他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難免受到宋代「復古」浪潮的影響。不排除這些個人原因成為他選擇木槨墓的決定性因素。
象紐銀執壺上的大象栩栩如生
楊氏土司的經濟文化繁榮時期是哪幾代
這種劃分見仁見智,但無論怎麼分,楊粲、楊價、楊文祖孫三代是播州歷史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播州楊氏家族在楊粲手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所以文獻稱楊家「十三傳,至粲始大」。楊價、楊文主播時,正值蒙元崛起,採取所謂斡腹之謀,在西南一隅與南宋朝廷形成正面對抗,這二位最重要的歷史功績便是抗擊蒙軍。這在當時是正面的、積極的,因為這個時期南宋朝廷才是正統的統治者、國家的代言者。楊粲、楊價死後,均被封為侯,楊文則更甚,封為公(播國公),極盡哀榮。
值得注意的是,播州的設科取士,是從楊價主播時開始的,是南宋朝廷「從價所請」的結果,允許「歲貢士三人」。此舉對播州的文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銀碗
腰坑裡面一般都有什麼
腰坑是古代墓葬中,設於墓室底部中央,略當死者腰部位置的一個小坑。流行於商周時期,秦漢之後漸漸消失,唐宋時再度流行,至明不絕。唐宋時期的腰坑應該與風水堪輿有密切關係。我們以往發掘的楊氏墓葬幾乎都有腰坑,但時代不同,放置的東西也有差異。比如,楊價的父親楊粲墓的腰坑裡,出有銅鼓、鐵錢等。楊價的兒子楊文墓的腰坑裡則出土鎮墓券。明代播州土司墓的腰坑裡往往埋有鎮墓券,金銀質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銅鏡和銅鑼等,相對固定,宗教蘊意逐步強化。
現在已經知道楊價墓也是有腰坑的,且坑內的陶罐已經露頭,實驗室考古過程中可能還會出錢幣、鎮墓券等實物。如果有鎮墓券,墓主身份將得到進一步確認。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962ko48.html
-------------
2014年7月在貴州遵義新蒲發現的播州第14世土司楊價夫婦合葬墓,是一座南宋時期的大型土坑木槨墓,該墓從未經盜擾,已發現各類精美金銀器80餘件,並清理出完整的墓園結構,是考古確認的第9座楊氏土司墓葬,甫一出土便震驚學界,入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4年度中國考古新發現。
這一重大的考古新發現,為正在開展的海龍囤申遺提供了重要支撐。
但對普通讀者來說,對楊價墓詳細情況的了解仍有很大興趣,筆者現將主要問題做一簡單解答。
螭首金杯
李 飛
2014年7月在貴州遵義新蒲發現的播州第14世土司楊價夫婦合葬墓,是一座南宋時期的大型土坑木槨墓,該墓從未經盜擾,已發現各類精美金銀器80餘件,並清理出完整的墓園結構,是考古確認的第9座楊氏土司墓葬,甫一出土便震驚學界,入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4年度中國考古新發現。
這一重大的考古新發現,為正在開展的海龍囤申遺提供了重要支撐。
但對普通讀者來說,對楊價墓詳細情況的了解仍有很大興趣,筆者現將主要問題做一簡單解答。
是楊jia還是楊jie
應念介,jie,去聲。
據《楊氏家傳》記載,粲生三子:價、佐、佑。
價字善父,襲父職。
價是一個多音字,有jia、jie等多讀。
讀為jia(去聲)時,意指價格,是比較常見的用法。
讀jie(去聲)時,意為「善」。
《說文解字》:「價,善也。
」 這與楊價的字「善父」取義是一致的。
《詩經·大雅》:「價人惟藩,大師惟垣。
」意思是良民是國家的藩籬,官吏是國家的牆垣,也是這一用法。
「價人」為國之藩籬,而佐、佑皆有輔助之意,這也是價應讀為jie的一證。
金台托盞一副
如何確定勘探時發現的土坑就是古墓
考古發掘中,常見的情況是一座墓葬發掘出來了,我們無法確認墓主人的身份。
這座墓葬是相反的,我們帶著清晰的目的來開展田野考古工作,我們的目標就是發現楊價墓。
因為有大量的線索指向楊價墓就在一個不大的範圍里,為此我們除了採用傳統的勘探手段外,還曾經考慮動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來尋找它。
但最終還是用傳統的洛陽鏟勘探的方法發現了它,因為我們堅信楊價墓就在這圈石牆內。
經過反覆的勘探,我們終於在石牆內發現一個8米見方的土坑。
這個土坑發現後,因為沒有探到更有價值的線索,只知道有個很大的土坑,現場工作人員判斷可能與墓無關,或者是尚未建成即廢棄了的墓坑,是空的,價值不大。
這更多是基於之前8座墓葬均為石室墓,從而認定楊價墓也一定是座石室墓的先入為主的誤判。
加之當時墓葬周邊的土地尚未徵用,地表又有多座現代墳和大量樹木,動土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
所以在挖還是不挖的問題上,曾一度猶豫。
未經盜擾是否偶然
楊價墓是經考古發掘確認的播州楊氏家族30任土司中的第9座土司墓,已發現的墓葬分別為:第13世楊粲、第14世楊價、第15世楊文、第21楊鏗、第22世楊升、第24世楊綱、第25世楊輝、第26世楊愛、第29世楊烈。
這也是迄今僅見的土坑木槨墓,其餘墓葬均是石室墓,用巨大的石材營建而成,多有繁縟的裝飾,楊粲墓就是典型代表。
石室墓的目標相對明顯,巨石搭建的中空的空間也為盜墓提供了方便,所以幾乎十墓九空。
而楊價墓採取的特殊形制也許為其完整保留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為什麼採用木槨墓
木槨墓在戰國秦漢時代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墓葬形式,之後漸漸變少,但並未消失。
貴州境內的宋墓,在此之前還未發現木槨墓的先例。
楊氏的9座土司墓里,這也是個特例。
楊價採用木槨墓的原因,也許可以從歷史背景和個人喜好兩個角度去思考。
所謂歷史背景,一方面如我前面所說,這是在很長的歷史時段里採用的一種墓葬形式,國內其他地方是有宋代仍使用木槨墓的例子,也就是說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它的出現並不突兀;另一方面,楊價死於公元1243年,正值抗蒙期間,相對於石料的開採、運輸特別是精緻的加工,用木材來營建墓室會便捷很多,工期也可以大大縮短。
因此,處於戰事正酣,且將殃及播州這一歷史背景下,也可能成為他使用木槨墓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謂個人喜好,也就是說這種墓葬形制是楊價生前的安排,是一種個人選擇。
文獻記載,楊價是個孝子,父親楊粲去世不久,他就將位子傳給兒子楊文,自己「專志養母」,並篤信佛教。
他是在一天大飯群僧,誦念佛經時突然無疾而終的。
從楊粲墓前出土的墓碑殘件看,楊價去世時,其母親田氏可能仍健在。
此外,楊價時代,播州開始設科取士,楊價自己很好學,寫得一手好文章。
他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難免受到宋代「復古」浪潮的影響。
不排除這些個人原因成為他選擇木槨墓的決定性因素。
象紐銀執壺上的大象栩栩如生
楊氏土司的經濟文化繁榮時期是哪幾代
這種劃分見仁見智,但無論怎麼分,楊粲、楊價、楊文祖孫三代是播州歷史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
播州楊氏家族在楊粲手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所以文獻稱楊家「十三傳,至粲始大」。
楊價、楊文主播時,正值蒙元崛起,採取所謂斡腹之謀,在西南一隅與南宋朝廷形成正面對抗,這二位最重要的歷史功績便是抗擊蒙軍。
這在當時是正面的、積極的,因為這個時期南宋朝廷才是正統的統治者、國家的代言者。
楊粲、楊價死後,均被封為侯,楊文則更甚,封為公(播國公),極盡哀榮。
值得注意的是,播州的設科取士,是從楊價主播時開始的,是南宋朝廷「從價所請」的結果,允許「歲貢士三人」。
此舉對播州的文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銀碗
腰坑裡面一般都有什麼
腰坑是古代墓葬中,設於墓室底部中央,略當死者腰部位置的一個小坑。
流行於商周時期,秦漢之後漸漸消失,唐宋時再度流行,至明不絕。
唐宋時期的腰坑應該與風水堪輿有密切關係。
我們以往發掘的楊氏墓葬幾乎都有腰坑,但時代不同,放置的東西也有差異。
比如,楊價的父親楊粲墓的腰坑裡,出有銅鼓、鐵錢等。
楊價的兒子楊文墓的腰坑裡則出土鎮墓券。
明代播州土司墓的腰坑裡往往埋有鎮墓券,金銀質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銅鏡和銅鑼等,相對固定,宗教蘊意逐步強化。
現在已經知道楊價墓也是有腰坑的,且坑內的陶罐已經露頭,實驗室考古過程中可能還會出錢幣、鎮墓券等實物。
如果有鎮墓券,墓主身份將得到進一步確認。
楊價墓謎團解析| 小文青生活-2022年4月 https://bit.ly/3IXavxH
---------------------
南宋播州土司第14世楊價葬確定 出土多件金銀器
2014/08/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本報訊播州楊氏土司第14世楊價葬於何處,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舊無識其處者」。據鄭珍撰《訪楊價墓記》載,道光庚子年(1840年),趙石知旭曾與鄭珍言,「稱價墓在桐梓治西胡盧垻」,併到葫蘆垻訪察,「垻無他古冢,惟山下有石槨,上六下三,在民田中,甚宏致,其外磚猶存。」鄭珍編著《遵義府志》時,便將楊價墓編入「冢墓」中,稱楊價墓在桐梓葫蘆垻。這是文獻中對楊價墓的記載,而未得到考古發掘的印證。
2013年4月,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遵義市中橋水庫建設而進行的一座名叫挨河古墓的搶救性發掘,帶來了新的線索。墓中出土墓志銘標明,挨河墓為楊氏第21世楊鏗夫婦合葬墓,更重要的是楊鏗墓誌記載,該墓位於其「世祖敕忠□□□□、儀同三司、威靈英烈侯墓之右」。而據《遵義府志·土官》和《楊氏家傳》記載「價好學,善屬文。……贈開府儀同三司、威武寧武忠正軍節渡使,賜廟忠顯,封威靈英烈侯。」經查播州楊氏從楊端入播至末代土司楊應龍時傳27代30世,僅第14世楊價獲封「威靈英烈侯」,由此可知楊價墓就在楊鏗墓左,以死者之左右為左右,並審以「風水」,價墓應在鏗墓以西、烈墓以東不遠俗稱「石牆」高敞之地。
通過調查與試掘,確定「石牆」共兩圈,多處存在疊壓關係,一期石牆平面近方形,以黏土岩板材立砌而成,中填土,頂覆以小青瓦;牆寬2米,周長442米。二期牆平面呈圓形,以方形泥灰岩砌築而成,以兩面坡石料為頂;牆寬0.7米,周長422米。二期牆應是楊烈墓墓垣,而一期牆即可能與楊鏗墓墓誌所提到的楊價墓相關。
考古隊對石牆圍合之地的中央部位進行了鑽探,發現兩個長約8米、深5米土壙,隨即對其進行了清理,經過發掘發現,這是一座帶墓道、雙室並列的大型土坑木槨墓,墓葬平面呈「凸」字形,後端雙室並列,墓室均長約8.5米、寬6米,墓底距地表約5米,兩室中央有寬2米、長17米生土隔梁彼此隔開;前端兩墓連為一體,共用一條墓道,共用墓道殘長8.5米,墓室、墓道總面積約361平方米。
目前,在女室頭箱出土了7件金銀器:獅紐銀執壺、銀燭台、銀瓶、鑰匙、銀筷、金杯、金盤。男室頭箱出土了32件金銀器和1件玉器(單耳杯),銀器20件:1象紐執壺、1執壺、1溫碗、4碗、2杯、2盤、1蓋、1缽、5茶托、2盒;金器6件:盤、碗、筷、匙、茶托、杯。在男室右側棺槨間出土了雙金魚銀洗、燭台、溫碗、執壺等,左側棺槨間出土了環首金柄鐵劍(帶金鞘)、木胎銀皮盾和弓箭,棺前還有3件漆木板不明器物。在棺內發現有銀抓釘、鐵棺環(以上為棺裝飾)及銀飾件(以上置於棺內)等,鑑於棺木嚴重腐爛只剩漆皮以及器物情況複雜且破損嚴重情況,為了信息資料提取的完整、系統性和確保對出土文物的提取和保護,現將兩棺一併套箱提取,運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進行實驗室考古。
發掘者認為該墓是第14世楊價墓,第一期石牆為其墓垣。論據有三:第一,第21世楊鏗墓誌所提到的「威靈英烈侯」的明確指向;第二,墓葬填土內所出板瓦、滴水與一期牆上所見者完全相同,清楚表明二者的同時性和相關性,且一期墓垣的建築方式與海龍囤一期城(始建於1257年)、養馬城相同,所出板瓦亦如出一轍;第三,墓內出土的象(獅)紐銀執壺溫碗、盤龍金杯金盞、銀瓶等器物具有鮮明的宋代特徵。
楊價墓,是目前發現發掘確定的第9座播州楊氏土司墓,為楊氏土司墓中唯一的土坑木槨墓(余均土坑石槨墓),也是唯一未經盜擾的楊氏土司墓葬,而且對墓外祭祀建築如墓垣等進行了系統科學的鑽探發掘,提取了整個墓及墓園的完整資料。墓內出土了一套完整隨葬器物,在棺外頭箱及棺槨間有序擺放,南宋時期金銀器物在貴州出現,尚屬首次,有的器物亦屬於首次發現。播州楊氏土司以南宋時期最為強盛,尤其是楊粲、楊價、楊文統治時期,史稱「播州盛世」,該批金銀器的出土,也是對史載的印證。從此地已知的楊烈墓,到新確認的楊鏗墓以及楊價墓組成的墓群,可確定該墓群是播州楊氏土司祖塋,對播州楊氏土司的埋葬制度和喪葬習俗、土司歷史、考古以及美術史的研究都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楊價墓的發現,對海龍囤、養馬城宋代遺存的確認提供了重要的參照,提升了對播州土司遺存的整體認識,將有力推動正在開展的土司遺址申遺工作。(周必素彭萬)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34JAdk.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