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曰: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六韜・龍韜・奇兵》
【當孔子遇上哈佛】老摩根珍珠別針的算計-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https://bit.ly/381rfae
不知戰功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 
語出周代呂尚《六韜·龍韜》。將帥如果不深知戰術的策略,則不可對敵作戰;如果不明悉奇正分合進退的運用,則不能出奇制勝的用兵;如果不了解整亂靜嘩的功能,則不能奇謀詭計的變化。分移:分散移動。語:談論。
--------------------------------
龍韜·奇兵
作者:姜子牙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道,大要何如?”太公曰:“古之善戰者,非能戰於天上,非能戰於地下,其成與敗,皆由神勢,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夫兩陣之間,出甲陣兵,縱卒亂行者,所以為變也;深草蓊翳者,所以逃遁也;溪谷險阻者,所以止車御騎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擊眾也;坳澤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無隱者,所以戰勇力也;疾如流矢,如發柵者,所以破精微也;詭伏存設奇,遠張誑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孔;因其驚駭者,所以一擊十也;因其勞倦幕舍者;所以十擊百也;奇技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強弩長兵者,所以逾水戰也;長關遠候,暴疾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囂者,所以行奇謀也;大風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後也;偽稱敵使者,扎以絕糧道也;謬號令與敵同服者,所以行走北也;戰必以義者,所以勵眾勝敵也;尊爵重賞者,所以勸用命也;嚴刑重罰者,所以罷怠也;一喜一怒,一與一奪,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調和在琿;制一臣下也;處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險阻者,所以為固也;山林茂穢者,所以默往來也;深溝高壘,糧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能治亂,不可以為語變。
“故曰: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不明,則三軍大傾;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故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武王曰:“善哉!”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用兵的法則,其要領是什麼?”
太公答道:“古代善於用兵的人,並不是能戰於天上,也不是能戰於地下,其成功與失敗,全在於能否造成神妙莫測的態勢。能造成這種態勢的就勝利,不能造成這種態勢的就失敗。當兩軍對陣交鋒時,卸下鎧甲,放下武器,放縱士兵,行列混亂,目的是為了變詐以引誘敵人;占領草木茂盛地區,目的是為了便於隱蔽撤退;占領溪谷險阻地形,目的是為了以少擊眾;占領低谷、水澤等低濕幽暗地區,目的是為了阻止敵人成車和騎兵行動;占領險隘關塞山林地形,目的是為了隱蔽軍隊行動;占領平坦開闊地區,目的是為了同敵人比勇鬥力;行動快如飛箭,猛如發機,目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破敵人的深謀妙計;巧妙設伏,布置奇兵。虛張聲勢,誘騙敵人,目的是為了擊破敵軍,擒獲敵將;四面出擊,多方進攻,目的是為了打破敵人的圓陣和方陣;乘敵人驚慌失措之機發起進攻,目的是為了達到以一擊十;乘敵人疲勞不堪、夜晚宿營之機實施突襲,目的是為了達到以十擊百;利用奇妙的技術架橋造船,目的是為了越過深水,渡過大河;使用強督和長兵器,目的是為了便於越水作戰;在邊遠地區設定關卡,派出偵察人員,快速行動,不拘常法,目的是為了降服敵人城池占領敵人土地;故意大聲鼓譟暄囂前進,目的是為了擾亂敵人耳目施行奇計妙策;冒著大風暴雨天氣展開行動,目的是為了攻前襲後多方進擊;冒稱敵人使者潛入敵後,目的是為了切斷敵人糧道;詐用敵人號令,穿著敵軍服裝,目的是為了便於準備撤退;作戰中對官兵曉以大義,目的是為了激勵士氣戰勝敵人;加封官爵,加重獎賞,目的是為了勸勉官兵奮勇效命;實行嚴刑重罰,目的是為了促使疲憊的官兵堅持戰鬥;有喜有怒,有賞有罰,有禮有威,有慢有快,目的是為了協調全軍意志,統一部屬行動;占領高大而又視野開闊的地形,目的是為了利於警戒和守備;保守險隘要地,日的是為了穩固自己的防禦;占領山深林密的地形,目的是為了隱蔽軍隊的行動;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多儲糧秣,目的是為了持久作戰。
所以說,不懂得攻戰的策略,就談不上對敵作戰;不會機動使用兵力,就談不上出奇制勝;不通曉軍隊治亂的關係,就談不上隨機應變。所以說,將帥不仁慈,軍隊就不會擁護;將帥不勇敢,軍隊就沒有戰鬥力:將帥不機智,軍隊就會產生疑懼;將帥不精明,軍隊就會遭到慘敗;將帥考慮問題不審詳,軍隊就會失掉戰機;將帥缺乏警惕,軍隊就會疏於戒備;將帥領導不堅強有力,軍隊就會玩忽職守。所以,將帥是軍隊的主宰,將帥嚴整軍隊就同他一起嚴整,將帥無能軍隊就同他一道混亂。得到了賢明精幹的將帥,就會國家昌盛軍隊強大;得不到賢明精幹的將帥,就會國家衰弱軍隊覆亡。”
武王說:“您說得好啊!”
六韜·龍韜·奇兵_全文_原文_翻譯_解釋_意思_心得_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https://bit.ly/36OBePi
---------------------------------------------------
姜子牙《六韜 龍韜 奇兵第二十七》
2017-10-30 由 兵書戰策 發表于歷史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道,大要(最關鍵)何如?」
  太公曰:「古之善戰者,非能戰於天上,非能戰於地下,其成與敗皆由神勢(戰場上敵我雙方神妙莫測的態勢)。得之者昌,失之者亡。夫兩陳之間,出甲陳兵,縱卒亂行者,所以為變也;深草蓊翳者(蓊(wěng)翳(yì):草木茂盛),所以逃遁也;溪谷險阻者,所以止車御騎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擊眾也;坳澤(坳(ào)澤:低洼潮濕的地方)窈冥(窈(yǎo)冥(míng):幽暗)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無隱者,所以戰勇力也;疾如流矢(流矢:飛箭)如發機(發機:啟動的弩機)者,所以破精微(精妙周密)也;詭伏設奇,遠張誑(誑(kuáng)詭詐的計謀)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也」
「因(乘)其驚駭者,所以一擊十也;因(乘)其勞倦暮舍(暮舍:天黑宿營)者,所以十擊百也;奇伎(伎(jì)通技奇妙的技藝)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強弩長兵(長兵:指長兵器)者,所以逾水戰也;長關(在遠處設立關卡)遠候(向遠處派出偵探),暴疾(行動迅速)謬遁(進退詭詐)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囂者,所以行奇謀也;大風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後也;偽稱敵使者,所以絕糧道也;謬號令(假傳地方命令),與敵同服者,所以備走北也;戰必以義者,所以勵眾勝敵也;尊爵重賞者,所以勸用命也;嚴刑重罰者,所以進罷怠也;一喜一怒,—與一奪,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調和三軍,制一臣下也;處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阻險者,所以為固也;山林茂穢者,所以默往來也;深溝高壘,糧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分,分開,移,挪動,指軍隊靈活機動的調遣),不可以語奇(奇,出奇制勝);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故曰,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不明,則三軍大傾(傾:失敗,潰敗);將不精微(精微:精妙周密,見微察隱),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故將者,人之司命(司命:掌管命運的人),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
武王曰:「善哉!」
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凡是用兵作戰,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
  太公答道:「古代善於用兵的人,並不是能戰於天上,也不是能戰於地下,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全在於能否神妙莫測。能得到這種神妙態勢的就勝利,不能得到這種態勢的就失敗。當兩軍對陣交鋒時,放縱士兵喧譁,陣勢行列混亂的,是為了使詐以誘惑敵人;占領草木茂盛地區,是為了便於隱蔽撤退;占領溪谷險阻地形,是為了阻礙地方的戰車和騎兵;占領險隘關塞山林地形,是想用少量兵力打擊敵方大部隊;占領水澤低洼幽暗隱蔽地形的,是為了隱蔽軍隊行動;占領平坦開闊地區,是為了同敵人較量軍事實力;軍隊行動快如飛箭,猛如發機,是為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破敵人的深謀妙計;使用伏兵設下詭計,虛張聲勢,是為了擊破敵軍,擒獲敵將;四面出擊,多方進攻,是為了打破敵方的方陣圓陣的陣勢」
「乘敵人驚慌失措之機發起進攻,就能以一擊十;乘敵人疲勞不堪、夜晚宿營的時候實施突襲,就能以十擊百;利用奇妙的技術架橋造船,就能越過深水,渡過大河;使用強督和長兵器,就能越水作戰;在邊遠地區設置關卡,派出偵察人員,快速行動不拘常法,就能降服敵人城池占領敵人土地;故意大聲鼓譟暄囂前進,是為了擾亂敵人耳目以施行奇計妙策;冒著大風暴雨天氣展開行動,是為了攻前襲後多方進擊;冒稱敵人使者潛入敵後,是為了切斷敵人糧道;詐用敵人號令,穿著敵方服裝,是為了便於準備撤退;作戰中對官兵曉以大義,是為了激勵士氣戰勝敵人;加封官爵重加獎賞,是為了勸勉官兵奮勇效命;實行嚴刑重罰,是為了懲治疏忽怠慢之人;該喜則喜該怒則怒,有功者給予爵位獎賞,有罪者剝奪爵位獎賞,為政框蒙相濟,有文有武,命令要有緩有疾,這是協調全軍意志,統一部屬行動;占領高大而又視野開闊的地形,是為了利於警戒和守備;保守險隘要地,是為了穩固自己的防禦;占領山深林密的地形,是為了隱蔽軍隊的行動;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多儲糧秣,目的是為了持久作戰。
所以說,將帥如果不懂得戰爭中攻守的策略,就不能跟他談論如何對敵作戰;不會機動使用兵力,就不能和他談論出奇制勝的用兵;不通曉軍隊治亂,就不能根他談論謀略詭計的變化使用。所以說,將帥不仁義,軍隊官兵就不會擁護他;將帥不勇敢,軍隊就沒有戰鬥力:將帥不智,軍隊就會疑懼不安;將帥不精明,軍隊就會遭到慘敗;將帥考慮問題不見微察隱,軍隊就會失去戰機;將帥缺乏警惕戒備,軍隊就會疏於戒備;將帥領導不堅強有力,軍隊官兵就會玩忽職守。所以,將帥是掌握國家軍隊命運的人,三軍可以因將帥而得到治理,也可能因為他而混亂。國家得到了賢明的將帥,就會國運昌盛軍隊強大;得不到賢明精幹的將帥,就會軍隊衰弱國家覆亡。」
武王說:「高明啊!」
麥春華按:靈活機動、隨即應變、出奇制勝,是將帥指揮作戰的一項基本原則。所以「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奇兵》篇闡明了戰爭的勝敗,由「神勢」決定。所謂神勢,就是指戰場中神秘莫測的態勢。接著,太公列舉了通過示形用奇製造有利「神勢」的二十六種方法。最後論述了將帥應具備仁、勇、智、明、精微、常戒、強力七種基本素質。強調「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
我們今天常說的:「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三軍易得,一將難求」道理與本篇所強調的道理是一致的。歷史中因得一人而國興民安,失一人而國亡民亂的例子很多,如何得將、識將,用將事關重大,也是門精深的學問,做領袖,或想做領袖的讀者當「持卷三思」。我們今天已經不需要掌握用兵的「神勢」了,但凡事都有自己的內在「神勢」,而將帥的七種基本素質,依然是如今同時各行各業的「將帥」們,依然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y2arbxa.html
-------------------
六韜·龍韜·奇兵
奇兵篇闡明瞭戰爭的勝敗,都是由“神勢”決定的。“神勢”,意為神妙莫測的有利態勢。接着列舉了通過示形用奇製造神勢的二十六種方法。並指出,如果“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最後論述了將帥應具備仁、勇、智、明、精微、常戒、強力七種素質。強調“得賢將者、兵強國昌”,否則,“兵弱國亡”。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道,大要何如?”
太公曰:“古之善戰者非能戰於天上,非能戰於地下,其成與敗皆由神勢(1) ,得之者昌,失之者亡。夫兩陣之間,出甲陳兵、縱卒亂行者,所以為變也;深草蓊蘙(2) 者,所以逃遁也;溪谷險阻者,所以止車御騎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擊眾也;坳澤窈冥者(3) ,所以匿其形也;清明無隱者,所以戰勇力也;疾如流矢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4) 也;詭伏設奇,遠張誑(5) 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也。”
“因其驚駭者,所以一擊十也;因(6) 其勞倦暮舍者,所以十擊百也;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強弩長兵者,所以逾水戰也;長關遠候(7) ,暴疾謬遁(8) 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囂者,所以行奇謀也;大風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後也;偽稱敵使者,所以絕糧道也。謬號令(9) ,與敵同服者,所以備走北也;戰必以義者,所以勵眾勝敵也;尊爵重賞者,所以勸用命也;嚴刑罰者,所以進罷怠也;一喜一怒,一與一奪,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調和三軍,制一臣下也;處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險阻者(10) ,所以為固也;山林茂穢者,所以默往來也;深溝高壘糧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11) ,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故曰,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鋭;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不明,則三軍大傾(12) ;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13) ;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14) ;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15) 。故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武王曰:“善哉!”
----------------------------------------------
【提示】
本篇闡明了戰爭的勝敗,都是由“神勢”決定的。“神勢”,意為神妙莫測的有利態勢。接著列舉了通過示形用奇製造神勢的二十六種方法。並指出,如果“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最後論述了將帥應具備仁、勇、智、明、精微、常戒、強力七種貭素。強調“得賢將者、兵強國昌”,否則,“兵弱國亡”。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用兵的法則,其要領是什麽?”
太公答道:“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並不是能戰于天上,也不是能戰于地下,其成功與失敗,全在于能否造成神妙莫測的態勢。能造成這種態勢的就勝利,不能造成這種態勢的就失敗。當兩軍對陣交鋒時,卸下鎧甲,放下武器,放縱士兵,行列混亂,目的是為了變詐以引誘敵人;佔領草木茂盛地區,目的是為了便于隱蔽撤退;佔領溪谷險阻地形,目的是為了以少擊眾;佔領低谷、水澤等低濕幽暗地區,目的是為了阻止敵人成車和騎兵行動;佔領險隘關塞山林地形,目的是為了隱蔽軍隊行動;佔領平坦開闊地區,目的是為了同敵人比勇鬥力;行動快如飛箭,猛如發機,目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破敵人的深謀妙計;巧妙設伏,布置奇兵。虛張聲勢,誘騙敵人,目的是為了擊破敵軍,擒獲敵將;四面出擊,多方進攻,目的是為了打破敵人的圓陣和方陣;乘敵人驚慌失措之機發起進攻,目的是為了達到以一擊十;乘敵人疲勞不堪、夜晚宿營之機實施突襲,目的是為了達到以十擊百;利用奇妙的技術架橋造船,目的是為了越過深水,渡過大河;使用強督和長兵器,目的是為了便于越水作戰;在邊遠地區設定關卡,派出偵察人員,快速行動,不拘常法,目的是為了降服敵人城池佔領敵人土地;故意大聲鼓噪暄囂前進,目的是為了擾亂敵人耳目施行奇計妙策;冒著大風暴雨天氣展開行動,目的是為了攻前襲後多方進擊;冒稱敵人使者潛入敵後,目的是為了切斷敵人糧道;詐用敵人號令,穿著敵軍服裝,目的是為了便于準備撤退;作戰中對官兵曉以大義,目的是為了激勵士氣戰勝敵人;加封官爵,加重獎賞,目的是為了勸勉官兵奮勇效命;實行嚴刑重罰,目的是為了促使疲憊的官兵堅持戰鬥;有喜有怒,有賞有罰,有禮有威,有慢有快,目的是為了協調全軍意志,統一部屬行動;佔領高大而又視野開闊的地形,目的是為了利于警戒和守備;保守險隘要地,日的是為了穩固自己的防御;佔領山深林密的地形,目的是為了隱蔽軍隊的行動;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多儲糧秣,目的是為了持久作戰。
所以說,不懂得攻戰的策略,就談不上對敵作戰;不會機動使用兵力,就談不上出奇製勝;不通曉軍隊治亂的關系,就談不上隨機應變。所以說,將帥不仁慈,軍隊就不會擁護;將帥不勇敢,軍隊就沒有戰鬥力:將帥不機智,軍隊就會產生疑懼;將帥不精明,軍隊就會遭到慘敗;將帥考慮問題不審詳,軍隊就會失掉戰機;將帥缺乏警惕,軍隊就會疏于戒備;將帥領導不堅強有力,軍隊就會玩忽職守。所以,將帥是軍隊的主宰,將帥嚴整軍隊就同他一起嚴整,將帥無能軍隊就同他一道混亂。得到了賢明精幹的將帥,就會國家昌盛軍隊強大;得不到賢明精幹的將帥,就會國家衰弱軍隊覆亡。”
武王說:“您說得好啊!”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道,大要何如?”
太公曰:“古之善戰者,非能戰于天上,非能戰于地下,其成與敗,皆由神勢①。得之者昌,失之者亡。夫兩陳之間,出甲陳兵,縱卒亂行者,所以為變也;深草蓊翳者②,所以逃遁也;溪谷險阻者,所以止車御騎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擊眾也;坳澤窈冥③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無隱者,所以戰勇力也;疾如流矢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④也;詭伏設奇,遠張誑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也;因其驚駭者,所以一擊十也;因⑤其勞倦暮舍者,所以十擊百也;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強弩長兵者,所以逾水戰也;長關遠候⑥,暴疾謬遁⑦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囂者,所以行奇謀也;大風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後也;偽稱敵使者,所以絕糧道也;謬號令與敵同服者,所以備走北也;戰必以義者,所以勵眾勝敵也;尊爵重賞者,所以勸用命也;嚴刑重罰者,所以進罷怠也;一喜一怒,—與一奪,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調和三軍,製一臣下也;處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阻險者,所以為固也;山林茂穢者,所以默往來也;深溝高壘,糧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⑧,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故曰,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不明,則三軍大傾⑨;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故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
武王曰:“善哉!”
-------------------------------
《奇兵》
奇兵: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道,大要何如?」
太公曰:「古之善戰者,非能戰於天上,非能戰於地下;其成與敗,皆由神勢。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夫兩陳之間,出甲陳兵、縱卒亂行者,所以為變也;深草蓊蘙者,所以逃遁也;谿谷險阻者,所以止車禦騎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擊眾也;坳澤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無隱者,所以戰勇力也;疾如流矢、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也;詭伏設奇、遠張誑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也;困其驚駭者,所以一擊十也;因其勞倦暮舍者,所以十擊百也;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彊弩長兵者,所以踰水戰也;長關遠候、暴疾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囂者,所以行奇謀也;大風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後也;偽稱敵使者,所以絕糧道也;謬號令,與敵同服者,所以備走北也;戰必以義者,所以勵眾勝敵也;尊爵重賞者,所以勸用命也;嚴刑罰者,所以進罷怠也;一喜一怒,一與一奪,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調和三軍、制一臣下也。處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阻險者,所以為固也;山林茂穢者,所以默往來也;深溝高壘、糧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
故曰: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不明,則三軍大傾;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將不彊力,則三軍失其職。
故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彊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
武王曰:「善哉。」
Liu Tao : 龍韜 : 奇兵 - 彊弩長兵者,所以踰水戰也; - Chinese Text Project https://bit.ly/3DaDzjI
--------------------
調度部署。
《六韜·奇兵》:“故曰……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
猶分離。
清 梁章鉅 《浪跡續談·宮僚雅集杯》:“未幾而宦轍分移。
----------------------------------
六韜之「韜」,與弢字相通,按字義為弓套,含有深藏不露之意,引申為謀略。「六韜」,就是六種秘密謀略,也可說是論述戰爭問題的六種韜略。全書有六卷,共六十篇。
        六韜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最早著錄此書的是隋書‧經籍志,題為「周文王師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呂望。《六韜》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
》和《犬韜》,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對話的形式寫成的一部兵書。它的書名在戰國時就已見諸《庄子》一書的記載。但對它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來就存在各種不同的說法。
        《淮南子》注和《后漢書》認為,《六韜》出自殷周之際的姜太公呂望之手。
班固《漢書﹒藝文志》認為它寫成于周惠王、襄王之間(前676年至前619年),或周顯王時(前368年至前321年),或孔子(前552年至前479年)時。唐以后人多傾向于此書并非太公所著,不是先秦時書,而是出自秦漢間人或漢以后人的偽造。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本《六韜》出土后,學者們多認為《六韜》成書于戰國,盛行于西漢前期,而不是出于秦以后人的偽造。另外,又有人認為,姜太公撰作《六韜》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必有它的根據,不可隨意否定。《六韜》的一些基本思想很可能來源于太公,由春秋中葉和戰國中葉人撰寫、擴展、補充成書,又經過漢人的附益,才以今天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這一說法接近于目錄學
大師余嘉錫的觀點,較為可信。
        《六韜》是一部很有價值的軍事經典著作,在戰國和秦漢時即已廣泛流傳,具有很大的影響,深受劉備、諸葛亮、孫權等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重視。北宋元丰年間(1078─1085年),《六韜》被定為武學必讀之書,位居《武經七書》之首。長期以來,它一直是中國古代兵家學習、研究和不斷引用的軍事經典。
        《文韜》包括12篇文字,主要闡述了政治(文治)和軍事(武功)的關系。《文韜》認為,政治先于軍事。政治是軍事的基礎,軍事則是政治的另一種手段的繼續。它指出,戰爭本乎道義,要想奪取戰爭的勝利,取得天下的統治權,就必須運用“文韜”,即通過政治收攬天下人之心。收攬人心的關鍵在于愛民,在于按為君之道施政行事,處理好君臣關系,推行相應的內外政策和發展經濟。具體來說,《文韜》認為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只有和天下人利益一致,休戚與共,才能取得天下。反之,就會為天下人所唾棄。而要做到與天下人利益一致,就必須實行“仁”、“義”、“道”、“德”,與人民一齊順從天時,共享土地所產生
的財富,免除人之死,替人排憂解難,與人民憂樂好惡相共,給人民以種種利益,亦即使人民不失業,不誤農時,減少刑罰,減輕賦斂、徭役,不苛擾百姓,愛民如子弟。君主只要實行愛民之道,自然就能取得人民的擁護,從而取得天下。所以,君主應抑制自己的私欲,無為而治。官吏要忠貞愛民,廉潔奉公。人民要孝順父母和長輩,愛護子女和晚輩,一心從事農耕和紡織。國家要努力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實現富足的目標。對外應安撫近鄰,控制四方。發動戰爭前要事先秘密地做好充分的准備,一旦時機成熟,就應公開聲討敵人,號召天下之人一齊征討。
        《武韜》包括5篇,主要從戰略的角度出發,主張在使用武力、進行戰爭的同時,還要采取“修德”、“安民”等政治手段爭取民心,瓦解敵人,加速其崩潰的過程,以盡可能小的代價,換取戰爭的勝利,甚至做到不戰而勝。《武韜》指出,要奪取戰爭的勝利,首先要做到名正言順,師出有名,進行戰爭是為了吊民伐罪。戰前應秘密做好充分的准備,然后看准時機,發動進攻。其次,是力求不戰而屈人之兵。《武韜》認為,天下之人都歡迎給自己以好處的人,而不歡迎損害自己利益的人。不掠奪人民,就是予人民以好處。不侵犯別國的利益,就是使各國獲
益。不壟斷天下的利益,就是使天下之人都得利。所以,只要不侵奪人民和各國的利益,不獨占天下之利,就能得到人民和各國,以及天下之人的擁護,從而在不知不覺中不戰而勝。再次,是運用“文伐”,即發動政治攻勢。“武韜”列舉了12種具體的謀略,主張用這些權謀詭詐的方法,去利用、擴大、加劇敵人的內部矛盾,以分化、瓦解和削弱對方,為軍事進攻鋪平道路,創造有利條件。這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種手段。最后,行事要合乎用兵之道,按照戰爭的基本規律采取行動,才能取得勝利。
        《龍韜》13篇,主要論述軍隊的統帥和指揮等問題。如怎樣遴選將領,拜將立帥,編組統帥部,樹立將帥的威信,鼓舞士氣,秘密通訊和臨敵致勝等。它將“智”、“信”、“仁”、“勇”、“忠”作為選擇將帥的標准,主張用8種方法考驗將帥,并舉行隆重的儀式,將軍權授予通過考驗的統帥。其中“王翼”篇對統帥部的組成,作了詳盡而全面的闡述,對統帥部各種人員的配備、人數和職責都作了具體的規定。“陰符”篇記載了利用不同長度的符節表示不同的意思的方法,進行秘密的通訊聯絡。“陰書”篇則記載了將一封信分作3份,由3人分別送達的秘密通信法。“軍勢”和“奇兵”篇揭示了臨陣決戰,創造和利用優勢,把握時機,出奇制勝的一些原則。“五音”、“兵徵”篇將陰陽五行學說引為其理論的基礎,其中不乏牽強附會和迷信之處。
       《虎韜》包括12篇,分別論述了兵器、軍用器材的種類及其性能,以及突圍、渡河、對陣、迂回、伏擊和反伏擊、攻城、反火攻等各種形式的作戰形式和戰朮問題。
       《豹韜》包括8篇,分別論述了在森林、山地、江河水澤地帶和險阻地形下的作戰方法,并對特種地形和特殊情況下的作戰原則,如抗擊突然襲擊、夜襲和以寡擊眾,以弱擊強等原則進行了總結。
       《犬韜》包括10篇,分別論述軍隊的分合集結,如何按一定的標准選拔勇猛有力、武藝高強嫻熟的步兵、車兵和騎兵,充當軍隊的基層軍官和常備兵,如何訓練軍隊。值得一提的是,《犬韜》還在逐一論述步兵、車兵和騎兵諸兵種的性能、戰斗力、陣法和作戰方式的基礎上,結合地形條件和敵情的變化,指出步兵貴在知變化,車兵貴在明曉地形,騎兵貴在了解別徑奇道,提出了步兵抗擊車騎的方法,車兵有“十勝八害”,騎兵有“十勝九敗”,揭示了使用各種不同兵種的原則和方法,開創了對諸兵種聯合作戰的研究。
六韜 https://bit.ly/3NiGFH9
---------------
行《讙囂》」者,所以行奇謀也。「大風甚雨」者,所以搏前擒 後也。〈乘機以擊敵之前掩敵之後〉偽稱「敵使」者,所以絕糧道也。〈絕敵 糧道〉「《謬》號令與敵同服」者,所以備走北也。「戰必以義」者, 所以勵眾勝敵也。「尊爵重賞」者,所以勸用命也。「嚴刑 重罰」者,所以進罷怠也。一喜一怒,一予一奪,一文一 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調和三軍,制一臣下也。「處高敞」 者,所以警守也。〈便眺望〉「保險阻」者,所以為「固」也。「山林茂 穢」者,所以「默往來」也。〈往來潛默〉深溝高壘,積糧多者,所以 持久也。故曰:「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 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故曰:「將不仁則 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 將不明則三軍大傾,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將不 常戒則三軍失其備,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故將 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 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武王曰:「善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