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的教育:日本幼稚園的「着衣水泳」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930那一年男女生泳衣相近

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FireShot Capture 016 - 秋惠文庫 Formosa Vintage Museum - 貼文 -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


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我們是四面環海的島國,應鼓勵每個孩子都學會游泳自救
如果你為孩子選擇了一個很重要的學習,請記住學習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一定會有變動、挑戰和困難,請不要輕易放棄;在選擇這個學習的時候,請非常明確你的學習目標,在沒有實現這個目標之前,堅持下去就對了。
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我們是四面環海的島國,應鼓勵每個孩子都學會游泳自救-未來Family https://bit.ly/3CYXK2s
文/ 藍汐OECD中21個國家的0-14歲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的就是台灣
2020-06-09 (更新:2020-06-09)瀏覽數7,008
「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的官網資料:台灣的生育率為每一個婦女1.15個孩子,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口需要正成長,每一個婦女的生育率應該高於2.1,台灣的出生率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7位,每1000人平均生8.3個孩子,生育率非常低。(1)
OECD/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是全球36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它公布了兩個數據值得每一個台灣家長重視。2018年,OECD中33個提供兒童死亡率統計的國家比較,台灣0歲以下的嬰兒死亡率排名第五;1~4 歲死亡率則排名第二。(2)2001年,OECD中21個國家的0-14歲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的就是台灣。(3)
台灣少子化如此嚴重,每一個孩子就更加的寶貴,但是平均每一天都會走掉5個孩子,大部分的意外事故死亡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如何不再讓這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持續下去,不僅僅是政府必須採取行動去面對,也是我們每一個父母都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
防止溺水死亡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學會游泳
在過去的5年中,我經營的汐游幫助了無數個小小孩愛上水愛上游泳,其中獨立游泳5米以上的孩子將近200 位,他們的平均年齡是3歲10個月。在我2013年回台灣的時候,從來沒有人聽到任何幼童可以獨立游泳。目前為止,我們在小巨蛋的游泳池仍然是台灣唯一的專門為嬰幼兒打造的泳池,公共泳池其實在很多方面都不適合嬰幼兒,所以很大程度減少了家長自己帶孩子去游泳的意願,孩子沒有機會接觸「水」的環境是不可能學會游泳的。
學會游泳是一個技能,是一個必須通過學習和不斷的練習才可以掌握的技能,一旦學會游泳,就和學會走路一樣終身相伴,不會遺忘。對於四面都是水的島國台灣,游泳應該是每一個孩子在嬰兒期就應該開始的運動,我深深的熱愛我所從事的嬰幼兒游泳教學,我的成就感來自於幫助孩子學會游泳這個受益終生的技能,我認為所有帶孩子上游泳課的家長都在為減少台灣溺水死亡事故而努力。
上一個星期,我們公布了兩個孩子達成5米獨立游泳的里程碑,兩位媽媽非常認真的分享了陪伴孩子游泳的心路歷程,兩個都是男孩子,一個是2歲2個月的Murphy,一個是5歲1個月的摳摳,兩個孩子年齡相差快3歲,是非常大的年齡差距。在教學多年之後,我不再強調孩子們多小的年齡學會了游泳,我更看重是否家長有堅持上課,最終讓孩子把游泳這個技能變成自己的。
在這個達成五米獨立游泳的過程中,每一個家庭都有故事要告訴大家,Murphy在將近兩年的游泳課中,從來沒有遲到也沒有請假,每一個學期他都是全勤寶貝;摳摳在汐游的四年中,一共換了五個老師,換了老師但是仍然堅持游泳課,最終學會游泳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如果你為孩子選擇了一個很重要的學習,請記住學習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一定會有變動、挑戰和困難,請不要輕易放棄;在選擇這個學習的時候,請非常明確你的學習目標,在沒有實現這個目標之前,堅持下去就對了。
相關資料:
1.世界人口統計網
https://worldpopulationreview.com/countries/birth-rate-by-country/#dataTable
2.今周刊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804110037/揭!斷鏈的兒童醫療
3.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0-14歲兒童之死亡率在全體21個國家中為第三高,淹死溺水死亡率台灣則高居第一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26&pid=1779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我們是四面環海的島國,應鼓勵每個孩子都學會游泳自救-未來Family https://bit.ly/3CYXK2s

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


據數據資料,通報溺水的死亡比例,2016至2020年間共計4324人溺水,其中1,598人(36.96%)順利獲救,2,599人死亡(60.11%),失蹤則有127人(2.94%)。 簡單來說,在發生溺水意外的每10人中,只有不到4人能倖存,其餘不是失蹤便是死亡。

台灣從2007年就已規範「游泳畢業門檻」,檢測標準如下:小學學生須換氣至少游完15公尺、國中學生須換氣至少游完25公尺、高中職學生須換氣至少游完50公尺。除了考核距離較短以外,如水母漂、仰漂、抽筋自解等「水中自救」技巧,皆無增列在游泳畢業門檻之中。
現行教育政策擬訂其游泳標準過低,容易讓學生「誤以為」自己只要通過學校的畢業門檻之後就代表「會游泳」。且許多老師基於家長及學校給的升學壓力,並不會強烈要求游泳能力達到畢業門檻才能畢業。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

台灣意外溺水率分析
台灣意外溺水率分析, 瀑布, 部落格, Follow Xiaofei https://bit.ly/3I03iNV
在過去這幾年間我蒐集了一些資料,關於在台灣發生的溺水案例,資料來源是台灣統計局、衛生福利部還有消防協會。我把這些資料打包後,寄給美國的流行病理學家或是公衛機構的研究人員,請他們做分析。分析之後我們整理出一些關於在台灣溺水風險的資料。在這支影片內,我會跟大家分享我們得出的結論,還有溺水案例在過去年間是否有增減,以及不同的性別及年齡的溺水者,是否有任何可以歸納為高危族群的決定性成因。像是在怎麼樣的環境會面臨危險、如果身處這樣的環境,我們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建議來降低在台灣溺水的風險。(English: Analysis of Accidental Drowning Rates in Taiwan)
2014-2018年按年齡劃分的溺水率
這張圖顯示了台灣各年齡層的溺水發生機率,兩條線分別代表男生和女生,藍線是男生,紅線是女生。男生發生溺水的機率比女生高,這點不意外,我想很多人都猜到了。但是有趣的來了,三十五歲以下的男生溺水的機率其實非常低。跟大家想的少年跟青年不同,三十五歲之後才急速攀升,在六十五歲後溺水機率更是急速攀升。一個六十五歲的男性溺水的機率,是二十歲成年男性的四倍。到了八十歲,則是二十歲男性的八倍。對女性來說,則看不到這樣劇烈的變化,發生溺水的機率比男生低許多,到了六十五歲才開始改變,風險急遽升高。
知道怎麼樣的人是溺水高危險群很重要,因為如果想要有效預防,這是第一步。以溺水來說,是中老年人,對我來說這個數據很有意思,因為幾乎每個我問過的人都猜錯了。在我做過的非正式街頭調查中,90%的人認為年輕人比較容易溺水。大眾意見顯然與數據顯示完全相反。在台灣,兒童是溺水的最低危險群。
其實大家會這樣想,原因也非常好猜。就在上個月端午節龍舟季的時候,關於溺水的文章上,新聞援引的是一篇2007年台北時報的報導,報導中使用的研究資料是從1994年到2001年間的數據。數據上說,溺水是0到14歲嬰幼兒間。
但是在過去20年間,許多事情已經改變。兒童溺水的機率只剩下當年的三分之一,經過過去三十年,溺水的案件數僅約當年的20%。沒錯,去年溺水的人數,跟三十年前比,只剩五分之一。那是一個優秀的成就。
2014-2018年按年齡劃分的溺水率
在溺水機率上,大眾看法相較稍微準確。我之前問大家的時候,在給他們看數據前,大家的答案蠻平均的,說「增加」、「不變」或「減少」的人數差不多。
這張圖表上,我們可以看到從1990到2011年間,人數在穩定下降,大約是每10萬人間,只有1.5人的極低比率。如果我們放大來看,會發現在過去五年間的溺水機率算持平,男生大約占所以溺水致死人數的80%。
2014-2018年按年齡劃分的溺水率
2014-2018年按年齡劃分的溺水率
實際換算後,這個數據代表的是,每年溺水死亡的人數平均減少超過1200人。從1980年代末期超過1500位溺水致死,到如今每年約300位。這個數字就公衛角度來說十分了不起,而且我實在不太明白台灣是怎麼辦到的。
直覺告訴我這是因為游泳在國教的普及化,而這其實看得出蛛絲馬跡來佐證我的論點。如果我們將過去5年來的平均值,跟再前五年相比,可以發現跟中老年人溺水致死率降低的幅度相比,溺水致死率其實在年輕族群驟降的更快。這可以佐證,15年前游泳在國教的普及,在降低溺水致死率上真的管用。但是要完全證實的話,就必須要看每一筆的個別資料,我覺得游泳教育還是其中一大成因,值得細細研究。
2014-2018年按年齡劃分的溺水率
我從國家消防協會蒐集到的資料很有意思,其中不只有溺水死亡的案件資料,還有救援行動的成功案例。有一欄寫的事發生地點(像是河邊、港口、海邊或湖泊),還有一欄是如何發生的(像是釣魚、戲水、失足落水、船隻翻覆、浮潛等),甚至還有一欄是落難者是否會游泳。但是這筆資料不完整,無法做出關於活動類型或地點對溺水成因影響的任何結論。
就算我們想要簡化這些數據,把所有在溪流湖泊可以做的活動歸為一組,還有海邊、港口的活動,還有船隻翻覆歸類成一組,我們還是不能真的分析出什麼東西來,因為這些意外中有60%成因列為不明。
2014-2018年按年齡劃分的溺水率
即時單看導致意外發生的活動類型,還有落難者是否會游泳,我們依然無法推導結論。這數據理論上可以給我們一個很清楚的邏輯和結論,來分析關於大家「去哪邊」、「做什麼」會面臨溺水風險。但是數據真的太不完整了,我們需要更清楚的數據來做進一步分析。
總體而言最能看出的,只有老一輩人溺水的機率和年輕人相比高出許多。如果要降低溺水致死率,需要採取措施保護進入水域的中老年人,像是提供救生衣,或是讓救生圈可以更普及。
另一項發現就是,溺水通常不是危害人民公衛安全的重大因素之一,只佔意外致死率總體約5%,遠低於意外中毒(是吸毒過量嗎?我不確定)、摔倒,以及佔了意外死亡人數總體的一半的交通意外。
2014-2018年按年齡劃分的溺水率
尤其在年輕族群,台灣年紀10到29歲男性發生的死亡意外有70%是車禍,溺水則只佔了6%。
2014-2018年按年齡劃分的溺水率
雖然溺水不是在台灣造成意外死亡的重大成因之一,但每一樁意外對亡者家人來說都是慘劇,我們應該要找出方法在發生前有效預防。每年的這326起溺水死亡意外,算下來幾乎每天發生一起。關於溺水死亡此一主題應該要有更多研究及討論(這應該要有台灣某間大學獲贊助項目的研究才對,如果沒有預算能做的研究真的有限),我個人認為應該要投注更多資源在教導大眾如何游泳。尤其當中老年人溺水風險更高,可能可以考慮其他項目來降低溺水風險,像是大眾皆可使用的救生衣、補助免費社區游泳課。游泳也是很棒的有氧運動,這樣的課程可能可以間接降低其他疾病,像是心肺功能疾病等的發生。
最後最後我想說,除了2018年發生的那326起溺水死亡意外,還有275起的蓄意溺水是因為自殺而發生(去年共有3875起自殺案件)。想想可能還有多少沒有被發現、登記在案的溺水自殺案件,很有可能有些被歸在意外溺水致死的案件,其實成因是自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一樣重要,精神治療在台灣費用非常昂貴,像是諮商或心理治療並不算在全民健保的範圍內。如果將心理疾病的治療納入其他的醫療保障也會幫助減少溺水,甚至其他事件的死亡率。雖然這已經不是這支影片的討論範圍,但也值得大家去思考一下。
數據:
(合併數據(僅意外溺水))台灣意外溺水率分析, 瀑布, 部落格, Follow Xiaofei https://bit.ly/3I03iNV

----------------------
溪比海危險!倖存率「10人救不回6人」 每年逾500人「死或失聯」二選一 https://bit.ly/3D6gOMw
溪比海危險!倖存率「10人救不回6人」 每年逾500人「死或失聯」二選一
kuo chieh
2021年10月19日·
記者郭婕/綜合報導
新北雙溪虎豹潭16日發生落水意外,而類似事件層出不窮。根據內政部分數統計,2016年到2020年,5年內就發生4,324起溺水意外,其中306人是學生,直得注意的是,「溪河」被通報為溺水地點的機率是42.11%,比海邊22.6%高出近兩倍。此外,溺水獲救率甚至只有36.96%,相當於每10起溺水個案,只有不到4人倖存,其餘不是死亡就是失蹤。
本月16日午後一場大雨,造成虎豹潭溪水暴漲,讓31名參加「自然體驗營」的民眾不幸遇上山洪,其中6人在行經「梳子壩」時,遭湍急的溪水沖走。儘管事發後相關單位於第一時間投入救援,截至18日為止這起意外已釀4死悲劇,目前尚有2人仍未尋獲。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於10月初公布的「水域事故救援統計資料」,2016年到2020年,5年內全台通報溺水意外共4,324起,平均每年有865人溺水。其中最常發生溺水意外的月份,無庸置疑地便是7、8、9月,這段期間不論是社會人士,或放暑假的學生都會想要玩水。而台灣夏季常有颱風,也常發生午後雷陣雨,瞬間降雨量驚人,以至於河川流量變化大,加上台灣河川坡度陡峻,暴漲的溪水屢屢讓民眾反應不及。
綜觀上述幾點,相較於大眾認知的「海邊易發生溺水」,其實「溪河」才是真正的大魔王。近5年通報於溪河溺水的案件有1,821人,比率有42.11%,海邊溺水則是980人,佔22.6%,兩者佔據總事故比例中的六成。若從年齡分佈來看,近5年的溺水通報事件中,以18歲至65歲的大專生與社會人士最高。而單以學生族群來看,數據也相當驚人,高中生57人、國中生62人、國小生也59人,另外大專生則以128人為最多數。
新北雙溪虎豹潭昨(16)日因溪水暴漲,導致前往該處遊玩的「大方自然體驗團」31人(16大15小),在步行梳子壩時有6人(2大4小)不幸遭捲走。(圖/由中天新聞提供)
另外,根據數據資料,通報溺水的死亡比例,2016至2020年間共計4324人溺水,其中1,598人(36.96%)順利獲救,2,599人死亡(60.11%),失蹤則有127人(2.94%)。簡單來說,在發生溺水意外的每10人中,只有不到4人能倖存,其餘不是失蹤便是死亡。但,儘管通報溺水案件達4千餘人,其中僅有約1成為戲水發生意外,其餘案例不是「被發現的浮屍」,就是「自殺案件」。
有鑒於每年戲水意外頻傳,民眾除了應避免至不熟悉的水域遊玩,消防署更強調,天氣不穩定時,呼籲大家更要遠離溪流,以免水位變化太快來不及反應、逃生。戶外玩水也需選擇在有救生人員看守的水域戲水,並切記在不熟悉的水域時,勿隨意下水遊玩
溪比海危險!倖存率「10人救不回6人」 每年逾500人「死或失聯」二選一 https://bit.ly/3D6gOMw


虎豹潭悲劇年年上演 溺水「獲救率不到4成」…這地方少去
編輯:溫振甫 2021-10-20 07:31
虎豹潭悲劇年年上演 溺水「獲救率不到4成」…這地方少去 | 社會 | CTWANT https://bit.ly/3rgMVXA
虎豹潭悲劇年年上演 溺水「獲救率不到4成」…這地方少去
虎豹潭16日傳出落水意外。(圖/侯世駿攝影)
虎豹潭悲劇年年上演 溺水「獲救率不到4成」…這地方少去 | 社會 | CTWANT https://bit.ly/3rgMVXA
31名學生和家長16日參加「大方自然體驗營」,前往新北市雙溪區虎豹潭,沒想到溪水暴漲,釀出4死的悲劇,且直到目前為止,還有2名女學生尚未尋獲;事實上,類似的溺水意外年年上演,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過去5年來,出現超過4千起的溺水案例,不過獲救率卻不到4成,不少人可能以為事發地點多數發生在海邊,但其實像是虎豹潭這類的「溪邊」,才是最常發生溺水事件的地方。
「105-109年消防機關執行救溺勤務『溺水人數』統計表」。(圖/翻攝自內政部消防署網站)
內政部消防署不久前公布「105-109年消防機關執行救溺勤務『溺水人數』統計表」,可見過去5年來一共通報4324起溺水案件,其中失蹤比例為2.94%,不過死亡率卻高達60.11%,人數多達2599人,且獲救率僅36.96%、人數為1598人。
近5年來,各級消防機關救援溺水事件比例。(圖/翻攝自內政部消防署網站)
內政部消防署也統計近5年來,各級消防機關救援溺水事件的比例,大家可能會認為,海邊才是較易發生溺水事件的區域,但根據統計,過去5年包含外海以及近海溺水比例,加總為24.1%,反觀虎豹潭這類的「溪邊」,溺水比例高達42.1%。
經比較各消防機關近5年執行救溺勤務之年齡層分布,最多溺水人數仍以大專以上未滿65歲之社會人士比例最高,近5年人數合計2428人,每年平均約485.6人,在學生族群中,大專生每年平均約25.6人,共計128人溺水,至於國小、國中以及高中生溺水人數,分別是59人、62人、57人。虎豹潭悲劇年年上演 溺水「獲救率不到4成」…這地方少去 | 社會 | CTWANT https://bit.ly/3rgMVXA

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


溺水理解的認知差異:如何調整台灣游泳教育政策?
張景泓 31 Aug, 2021 
溺水理解的認知差異:如何調整台灣游泳教育政策? | 張景泓 | 鳴人堂 https://bit.ly/3o0suMu
夏天來臨,最近知名的水域玩家YouTuber小飛在Facebook發佈了一支於去年拍攝的「溺水認知」的分析影片。該影片的資料來源是小飛將我國主計總處、衛生福利部以及消防協會的相關資料寄給美國公共衛生科學家統整分析,並整理出一些關於在台灣溺水風險的資料。
其中,小飛在影片開場問了觀眾三個問題:
台灣較常溺水的民眾是男性還是女性?哪個年齡層居多?
溺水事件頻率在歷史統計上是逐漸增高或是降低?
民眾最常溺水的場域是在海邊、河流、湖泊或是泳池?
溺水人口的分佈,與我們想的不一樣
在公布數據分析結果之前,小飛也街訪許多民眾,結果許多人主觀上的認知與實際資料分析結果有差異。
關於歷年溺水統計的資料分析,小飛提出以下幾個論點:
多數民眾認為男性較常溺水,高機率溺水族群為小朋友與年輕人。而實際上數據分析顯示男性的溺水比例的確遠高於女性;但在溺水族群的年齡分布則顯示65歲以上的族群最多,其中以85歲以上的老人為最高峰。
根據歷史統計結果,溺水事件頻率逐漸降低。
由於數據細節不夠詳盡,無法有效分析其確切關聯,但仍可證實開放水域環境是溺水意外發生最多的場域。
儘管上述第一個論點的數據分析結果與多數人的認知不一樣,但根據筆者過去研究數千則溺水新聞及文獻資料的結果,再加上多年現場的救援經驗,我想提出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筆者推斷,65歲以上民眾溺水的比例偏高的原因可能來自於以下幾種:釣魚意外落水、從事漁業性質的工作職災以及心血管疾病造成溺水。而年輕人發生溺水意外的原因,則多來自於休閒遊憩活動造成的操作不慎或本身游泳能力不足。
雖然年輕人與長輩都有可能發生溺水,但追溯其原因可能不大相同。因此,在防範溺水策略上須應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降低溺水意外的發生。
雖然年輕人與長輩都有可能發生溺水,但追溯其原因可能不大相同。因此,在防範溺水策略上須應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降低溺水意外的發生。圖為YouTuber小飛分析數據影片。
 圖/Xiaofei小飛YouTube頻道
雖然年輕人與長輩都有可能發生溺水,但追溯其原因可能不大相同。因此,在防範溺水策略上須應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降低溺水意外的發生。圖為YouTuber小飛分析數據影片。 圖/Xiaofei小飛YouTube頻道
過時的游泳畢業門檻是造成民眾溺水的主因
台灣從二十多年前就已開始發展游泳計畫,像是2000年初的「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抑或是2007年教育部開始補助興建游泳池,讓台灣的學校游泳池覆蓋率大幅提升;到2010年政府開始推動「泳起來專案計劃」,為學生的游泳能力打下一定基礎。
國際上對於溺水死亡率有其計算標準,以每十萬人口數中有多少人溺水,並佔全國人口數之比例計算。台灣游泳教育推廣至今,溺水死亡率從1994年的5.5人,到2013年僅剩1.5人,可以看出防溺成效相當不錯。不過,近十年來,溺水比例卻已無下降趨勢,且與美國及澳洲等水域遊憩發展大國相比,我國溺水機率依然偏高。
造成推廣成效有限的原因,其實可從台灣現今游泳考核標準看出一些端倪。我們會發現現行游泳考核標準,都以「距離」作為基準設定,且對照歐美國家或荷蘭的游泳考核標準,台灣要求的游泳距離相當短。
台灣從2007年就已規範「游泳畢業門檻」,檢測標準如下:小學學生須換氣至少游完15公尺、國中學生須換氣至少游完25公尺、高中職學生須換氣至少游完50公尺。除了考核距離較短以外,如水母漂、仰漂、抽筋自解等「水中自救」技巧,皆無增列在游泳畢業門檻之中。
現行教育政策擬訂其游泳標準過低,容易讓學生「誤以為」自己只要通過學校的畢業門檻之後就代表「會游泳」。且許多老師基於家長及學校給的升學壓力,並不會強烈要求游泳能力達到畢業門檻才能畢業。
另外,實際上學生會戲水的水域環境相當多元,例如溪邊、海邊等踩不到底的開放水域。在不瞭解自身程度的情況下,便容易做出超過自我能力範圍的舉動,造成生命危險。
台灣游泳教育推廣至今,溺水死亡率從1994年的5.5人,到2013年僅剩1.5人,可以看出防溺成效相當不錯。不過,近十年來,溺水比例卻已無下降趨勢,且與美國及澳洲等水域遊憩發展大國相比,我國溺水機率依然偏高。 圖/作者提供
台灣游泳教育推廣至今,溺水死亡率從1994年的5.5人,到2013年僅剩1.5人,可以看出防溺成效相當不錯。不過,近十年來,溺水比例卻已無下降趨勢,且與美國及澳洲等水域遊憩發展大國相比,我國溺水機率依然偏高。 圖/作者提供
游泳教育不該只注重技巧,應該從「防溺」做起
筆者本身從事荷蘭游泳教育的推廣,也在第一線觀察多年台灣的游泳教學內容,發現兩者有極大的差異。
因此,筆者建議我國游泳教育可從以下三方面調整:
1. 游泳技巧與肌耐力培養
台灣的教學方向偏向「競技式」,如自由式、仰式、蛙式、蝶式,所以在體力與肌耐力上都有不錯的訓練效果。不過,因為只注重比賽項目的游泳技巧,並不會要求基礎自救技巧的續航力,如水母漂及仰漂,建議可以在這兩方面做加強訓練。尤其仰漂是所有自救技巧的根基,應特別要求其續航力。
2. 開放水域安全與防溺觀念
多數的溺水意外之所以會發生,主因並非游泳能力不足,而是因為沒有水域安全觀念,導致自己陷入風險中。像是應避免在午後雷陣雨後去溪邊玩、跳水時要避開翻滾流與漩渦、渡溪點的判斷選擇、避開有離岸流的海邊、潮汐與漲退潮跟戲水場域的關係。
這些基本水域安全觀念與防溺知識,學校幾乎沒有教。最多僅做到每年請消防單位進行全校演講,但此種作法對於學生要學會這類知識的幫助十分有限。
因此,我們應把水域安全觀念排入體育學科之中,把「防溺教育」視為學校教學重要考核的一環。
3. 遇溺自救、求援與救援技巧
除了教學競技式的游泳技巧以外,也應加入水中自救與求援的技巧,如踩水、抬頭蛙與仰漂呼救練習,並把其列為游泳畢業門檻之一。
另外,除了學會自保以外,岸上求援與求援流程技巧也相當重要。政府目前已有在推廣救援口號「叫叫伸拋划」,應多加強同學在學校實際操作練習之體驗,遇上狀況時才不會因緊張慌亂而不知如何反應。
結語
雖然台灣溺水意外比例因游泳教育普及已大幅降低,但從近十年的數據統計可以發現,目前遇上有效降低溺水意外的瓶頸。
我們應當參考國外成熟的游泳教育環境,與時俱進、更新調整,並制定且徹底落實適合台灣作為海島型國家的游泳政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發生溺水意外的原因。
除了學會自保以外,岸上求援與求援流程技巧也相當重要。政府目前已有在推廣救援口號「叫叫伸拋划」,應多加強同學在學校實際操作練習之體驗,遇上狀況時才不會因緊張慌亂而不知如何反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除了學會自保以外,岸上求援與求援流程技巧也相當重要。政府目前已有在推廣救援口號「叫叫伸拋划」,應多加強同學在學校實際操作練習之體驗,遇上狀況時才不會因緊張慌亂而不知如何反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溺水理解的認知差異:如何調整台灣游泳教育政策? | 張景泓 | 鳴人堂 https://bit.ly/3o0suMu


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
溺水
2021年4月27日
溺水 https://bit.ly/3cRAmcK
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傷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佔所有與傷害有關死亡的7%。
世界各地每年溺水死亡數估計為23.6萬例。
全球估計數可能大大低估了與溺水相關的實際公共衛生問題。
兒童、男性以及接觸水的機會增多的人,溺水的危險最大。
溺水是因淹沒/浸入在液體中造成呼吸受阻的過程;其結果分為死亡、發病和安然無恙。
問題的範圍
2019年,估計有23.6萬人死於溺水,使溺水成為全球一個主要公共衛生問題。 同年,溺水造成的死亡佔全球總死亡率的近8%。 溺水是非故意傷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佔所有與傷害有關的死亡的7%。
溺水造成的全球性負擔和死亡遍及所有經濟體和地區,但是: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佔非故意溺水死亡的逾90%;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溺水事件發生在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和世衛組織東南亞區域;
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的溺水死亡率最高,比英國或德國分別高出27-32倍;
儘管數據有限,但一些研究揭示溺水造成的代價有多大。 在美國,溺水死亡有45%發生在人口中經濟上最活躍的階層中間。 僅美國海岸發生的溺水事件每年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就達2.73億美元。 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溺水傷害每年造成的總損失分別為8550萬美元和1.73億美元。
對於全球溺水死亡數的估計有很多不確定性。 溺水的官方數據分類不包括故意溺水死亡(自殺或他殺)和因洪災和水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溺水死亡。 高收入國家的數據顯示,這樣的分類方法導致一些高收入國家的溺水總數減少高達50%,嚴重缺乏代表性。 在許多國家,非致命性溺水統計資料不易掌握,也不可靠。
危險因素
年齡
2014年《全球溺水報告》顯示,年齡是溺水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這種關係往往與監督過失有關。 在全球,溺水發生率最高的是1-4歲的兒童,其次是5-9歲的兒童。 在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5-14歲兒童溺水死亡的幾率高於其它死因。
2014年《全球溺水報告》
《全球溺水報告》中提供的許多國家的兒童溺水統計數位尤其說明:
在數據符合納入標準的85個國家里,在其中48個國家,溺水是1-14歲兒童死亡的前五大原因之一(1)。
澳大利亞:溺水是1-3歲兒童非故意傷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孟加拉國:溺水死亡佔所有1-4歲兒童死亡人數的43%。
中國:溺水是1-14歲兒童傷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美國:溺水是1-14歲兒童非故意傷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性別
男性溺水的危險特別大,溺水總死亡率為女性的兩倍。
他們與女性相比,更有可能因非致命性溺水而住院。 研究表明,男性溺水率較高的原因是接觸水的機會增多,獨自游泳、獨自游泳前飲酒以及划船等行為的風險更大。
接觸水的機會
接觸水的機會增多是溺水的另一個危險因素。 低收入國家使用小船從事商業捕魚或靠捕魚維持生計的個人,更容易溺水。 在溝渠、池塘、管道或池塘等開放水源附近生活的兒童,溺水危險特別大。
洪災
洪災死亡中有75%是溺水死亡。 洪災越來越頻繁且更加嚴重,而且預計這一趨勢還將隨著氣候變化繼續下去。 因洪災導致溺水風險增大,這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洪災多發區尤為明顯。 這些國家預警、疏散或保護社區免受洪災的能力較弱或僅在起步發展階段。
水路旅行
移民或尋求庇護者日常通勤和旅行常採用過於擁擠、缺乏安全設備的不安全船舶,或船舶駕駛人員通常沒有受過正規訓練,缺乏處理交通事故或導航的能力。 受酒精或藥物影響的人員也是危險因素之一。
其他危險因素
與增大的溺水風險有關的其他因素有: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身为少数族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属于农村人口都相关联,尽管这种关联在各国会有所不同;
婴儿在浴缸内无人看管,或单独与另一名儿童呆在浴缸;
在靠近水的地方或在水中饮酒;
癫痫等病症;
游客不熟悉当地水域的危险和特点。
预防
预防溺水的措施很多。安置屏障(如覆盖水井、使用入口屏障和围栏、给游泳池安装护栏等)以控制水危害的发生途径,或彻底去除水危害,可以大大降低与水危害的接触和风险。
以社区为基础,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监督照护,可以减少溺水风险,并能带来其它已经证实的健康益处。还可以向学龄前儿童教授基本的游泳技能、水上安全知识和求生技能,但采取这些做法必须重点强调安全性,而且必须在一个整体的风险管理系统下进行。该系统应包括经过安全性测试的课程、安全的培训区域、筛查和挑选学生以及为确保安全性而设的学生-辅导员比例。
有效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也是预防溺水的重要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的船艇、航运和轮渡规定是改善水上安全和预防溺水的重要措施。通过更好的灾难防备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和早期预警系统建立抵御洪灾的能力并管理洪灾风险,可以预防洪灾期间溺水的发生。
制定国家水上安全战略,可以提高人们对水上安全的认识,建立有关解决方案的共识,为指导多部门行动和开展有关工作的监督评价提供战略方向和框架。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于2014年11月发布了《全球溺水报告》。这是世卫组织首次专门就溺水问题编拟报告。报告指出,迄今为止,溺水问题受到了严重忽视,政府和研究及政策界应开展更多工作,把预防溺水问题及其与其它公共卫生议程的融合作为优先重点。
《全球溺水報告》向各國政府建議,如何根據各國情況調整和實施有效的溺水問題預防規劃,如何改進溺水方面的數據以及制定國家水上安全規劃。 報告還指出溺水問題涉及多個部門,並呼籲為預防溺水加強聯合國機構、政府、主要非政府組織和學術機構之間的協調與合作。
世衛組織於2017年5月發表了《預防溺水實施指南》,在《全球溺水報告》的基礎上,具體指導預防溺水人員如何實施溺水預防干預措施。
《預防溺水實施指南》
在國家一級,世衛組織已經與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衛生部開展合作,通過使用水接觸控制屏障和建立學齡前兒童日托中心,防止溺水的發生。 此外,世衛組織還資助低收入國家開展研究,摸索預防溺水所涉及的重要問題。 在區域一級,世衛組織通過組織培訓規劃和舉辦講習班,把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聯合國機構開展溺水預防工作的代表們聚集起來。
(1)各國的死亡率數據須滿足以下標準方能納入考慮:估計覆蓋全國死亡總數的70%或以上;死因定義不清的比例低於20%;1-14歲年齡組的死亡總數為10或以上;以及數據源自2007年或以後。
溺水 https://bit.ly/3cRAmcK


溺水--役水而不役於水
溺水--役水而不役於水 https://bit.ly/3EfkRrf
急診科   鄭金睿 主治醫師(大同院區)(99年12月)
每到夏天因為從事水上活動而發生意外的人數也特別的多。而在這些意外當中,最常見也最危險的便是落水,溺水,及淹死的意外. 除了夏日, 現在社會經濟發達, 科技進步,即在冬日,城市中也佈滿了溫水游泳池, 故而在冬天泳池溺水事件也時有所聞. 另外小孩在家中浴缸中戲水, 家長疏於注意,也易發生溺水意外。
溺水的定義
溺水是指患者在水中,因吸入水分,或因喉頭痙攣;使呼吸道阻塞,而產生的一種窒息現象。如果溺水者在24小時內死亡,稱為溺斃。根據統計, 溺水死亡的病患, 大約有10-12%的死者沒有明顯的水進入肺內, 即所謂的「乾溺」, 其原因主要是咽部肌肉痙攣, 阻斷了水進入肺部所致;而另外的85-90% 病患, 則有明顯的水進入肺部, 即所謂的「濕溺」.溺者不論乾溺或是溼溺,因為影響肺部氣體的交換,血中氧氣的含量很快降低,二氧化碳也排不出去,很快的累積而產生酸中毒狀態.缺氧加上酸中毒便影響心臟功能,發生心律不整.繼續惡化下去,心跳就會停止,導致腦部缺氧。
溺水的機轉
大部份溺水的病患立刻會造成呼吸窘迫,但有一些病患在最初急救後穩定,之後產生呼吸窘迫。在最初恢復後又產生呼吸窘迫稱為溺水後症後群(post immersion syndrome )或二度溺水(secondary drowning),通常發生在急救後12小時,也可能延長至72小時。如果接觸到水引起的突發性死亡,通常是冷水,稱為溺水症候群(immersion syndrome),可能是由於嚴重的心跳過緩或心臟停止,合併喪失意識與吸入。 溺水亦可能合併有外傷產生。如跳水引起的溺水可能有頭部外傷及意識喪失,或頸椎骨折造成肢體癱瘓。
溺水的急救
一般濕溺的病人, 只有中等量的水份進入肺部, 在對溺水病患急救時, 早期曾有人嘗試將肺中的水引流出來, 現在認為是不必要的. 曾有研究顯示, 真正能引流出肺裡的水將不到1%, 而且從前所用的姿勢性引流或哈姆立克急救法, 事實上都不會增加病患的救活率.
最近研究顯示, 胸部按壓(如一般心肺復甦術30:2之胸部按壓)致胸內壓增加後, 協助異物排出, 比哈姆立克方式好.同時, 哈姆立克法所擠出胃裡的水及異物, 反而會增加肺吸入的危險, 並且做這些動作還會延誤給氧及呼吸的時間。
溺水病人的預後, 最重要即取決於開始救援的時間, 因此緊急醫療救護系統的好壞, 是決定溺水病人預後的最重要因素.然而對溺水病患的救援之前, 應先確定救援者自身的安全, 不要讓自己也成為一個受難者.如果可能, 可以從水中就給人工呼吸. 不要常規使用頸圈或徒手固定頭頸部, 因可能會造成呼吸道不易打開, 延誤給予呼吸的時間。
溺水的預後
在小於20歲的小孩及年輕人若同時有以下三種情形, 則死亡率近乎100%:
1.溺水時間超過25分鐘
2.急救時間超過25分鐘
3.到達急診時無脈搏者
若最初心電圖為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 在急診室時瞳孔固定, 嚴重酸血症, 或呼吸停止者, 則預後很差。
結語
水是人們最好的朋友, 戲水及游泳是最好的運動.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水中悠游之暇,平時注意自身的安全; 並學習如何自救與救人,才能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樂趣而避免其危害;「役水而不役於水」。
溺水--役水而不役於水 https://bit.ly/3EfkRrf


2020/08/05, 生活
【圖表】會游泳就不容易溺水嗎?4張圖看過去6年戲水事故情形
【圖表】會游泳就不容易溺水嗎?4張圖看過去6年戲水事故情形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CTgws4
每年政府都有做防溺宣導,但夏秋兩季還是容易有戲水意外發生。本文整理消防署水域救援勤務資料,帶大家了解2014年到2019年間台灣戲水事故發生情形。
【圖表】會游泳就不容易溺水嗎?4張圖看過去6年戲水事故情形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2ZucI2O
炎炎夏日,去冰涼的溪水遊玩是很棒的消暑解方之一,但也常傳出溺水的事故。根據水域救援勤務統計資訊,從2014年到2019年,共有484人因為戲水而發生溺水事故,其中有173人死亡、304人獲救以及7人失蹤。
這些在戲水時發生的溺水事故,究竟在哪些區域較常發生?什麼樣的人容易發生事故呢?而會游泳的人是否比較安全嗎?本文以「戲水」當作溺水原因的統計範圍,來觀察2014年至2019年相關事故的發生情形。
戲水意外多發生在哪段時期
上圖是2014年至2019年,每個月戲水意外人數累積圖,從圖表中不難發現,在5月至9月間發生的事故的人數最多。其中7月的累績人數最多達到146人,因為這時正值夏季最熱的時候,所以也是大眾最常出去戲水的時期。
戲水意外多發生在哪種水域
從地區來看,上圖顯示戲水意外發生在近海(海岸線一公里內)的累積人數最多,多達233人,是所有水域事故人數的48.1%。而對看似安全的溪河也不能掉以輕心,戲水意外累積人數也高達176人,佔所有事故人數的36.4%。
而從性別來比較,男女發生意外的人數,有明顯的差異。從下圖中可以很明顯觀察到,在所有年齡層中,男性的人數都遠遠高於女性。
戲水意外的性別及年齡層分布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發生呢?經濟學家Rachel Croson及Uri Gneezy在2009年所回顧關於「風險偏好的性別差異」相關文獻中提到,男性通常會比女性更喜愛風險,這也許就是男性發生戲水意外的人數高於女性的原因。
從上圖中還能看出,社會人士是發生事故最多的族群,共有220人。而在學生族群中,大專生的戲水意外累積人數最多共74人,或許是因為大專生比其他的學生族群更容易一起出遊戲水,所以發生事故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會游泳的占比
雖然無法從資料中得知全部戲水意外的民眾是否會游泳,但從可掌握的資料中發現,會游泳發生事故的人數,是不會游泳的兩倍,這表示會游泳的人反而更常在戲水時發生溺水意外,相當令人意外。
在每年都有憾事發生的情況下,我們或許可以透過結伴同行、注意水域是否有危險告示來降低戲水意外發生憾事的機率。但如果要從根本降低發生戲水意外的人數,還是得從對國人的防溺、親水教育開始做起。
【圖表】會游泳就不容易溺水嗎?4張圖看過去6年戲水事故情形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2ZucI2O

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


2014全球溺水報告-預防頭號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pdf (ilsf.org)

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

2014全球溺水報告-預防頭號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pdf (ilsf.org)


台灣兒童溺水死亡率高居第一/溺水率+倖存率/台灣意外溺水率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