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里子又稱樗里疾,是秦孝公的兒子(網絡示意圖片)
此人墳墓建在皇宮旁邊 2000年無人敢盜 歷代帝王也不敢動
此人墳墓建在皇宮旁邊 2000年無人敢盜 歷代帝王也不敢動  https://bit.ly/2YmvIPJ
【希望之聲2021年9月30日】(編輯:郭曉)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悠久,各代王朝不斷更替,而每逢天下大亂之時也都是盜墓猖獗的高峰期。如唐末時期的黃巢,民國時期的孫殿英等都是明目張膽的大盜墓賊。然而歷史上這個墳墓2000多年卻無人敢盜,歷代皇帝也都無人敢挖,然而有一個皇帝不信邪挖開後,看到石碑上的6個字立刻嚇出一身冷汗。這就是既是名臣名將又是被譽為風水之祖,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里先師”的樗里子之墓。樗里子又稱樗里疾,是大名鼎鼎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的異母弟。
秦孝公
樗里疾生活在戰國中期,他輔佐秦惠文王和秦武王兩代秦國國君。他在世期間為秦國攻取了趙國、魏國、楚國的大片土地,使得秦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而就是這樣一個戰功赫赫的秦軍名將居然還是一位風水大師。樗里疾是秦國宗室血緣極近的秦國貴族,他的父親秦孝公和兄長秦惠文王在秦國的歷史上可以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秦孝公最大的功績就是將秦國從一個落後的西部諸侯國,一舉打造成讓山東六國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國”
樗里疾的兄長秦惠文王則是秦國史上第一個稱王的國君,他任用張儀以連橫之策破解山東各國的合縱之術。之後又南征巴蜀、北掃義渠、東出函谷、西破戎夷,為秦統一六國打下堅實基礎。樗里疾和他的父親和兄長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秦國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力則任鄙,智則樗里。
意思是說秦國的任鄙是勇力的代表,而樗里疾是智慧的代表。一次秦惠文王安排樗里疾做右更派兵攻打魏國的曲沃,這對樗里疾來說根本不是什麼難事,因為彼時魏國羸弱缺乏像樣的戰鬥力。但樗里疾心想,之前的征戰都是佔領一個城池之後就地進城,用軍隊統治他國的人民。如果秦軍照着這樣的方式進駐曲沃城,時間一久對曲沃城內的控制必然鬆懈。再加上秦國對外戰爭頻繁,說不定哪一天就將曲沃城內的秦軍抽調到各個戰場。那時曲沃城內的魏國人民集結起來,一舉奪回曲沃城的控制權也不是不可能。
秦軍進駐曲沃城
秦軍進駐曲沃城
樗里疾想到了這一點,但又不能將曲沃城內百姓全部殺害以絕後患。思來想去,他決定將曲沃城內百姓全部驅逐出城,從秦國派遣官員、遷移民眾進入曲沃城。這樣使得曲沃城就實實在在地變成了秦國國土了。那為什麼樗里疾還被稱為風水大師呢?因為他對自己墳墓的選擇上有着極其神奇的預言。公元前300年,樗里疾去世,遺體按照他的選擇葬在渭水之南、章台之東。樗里疾臨終前對身邊的人說:“百年以後,這裡會有天子的宮殿來夾着我的墳墓。”然而百年之後秦朝滅亡,西漢建立。
漢高祖劉邦準備建造自己寢宮的時候,把目光投在了這塊風水寶地。他先後在這裡建造了長樂宮和未央宮,長樂宮是劉邦居住的地方,未央宮則是惠帝之後西漢帝王居住的地方。神奇的事情是這兩個西漢天子的寢宮竟真的建在樗里子墓的兩側,在空間結構上正好夾住了樗里子的墳墓,這正應了樗里子臨終時的預言。此後歷代帝王都不敢動他的墳墓。但總有例外的不信這個邪,他就是隋文帝楊堅。當然,楊堅動他的墳墓也是無意為之,那時楊堅所選的都城雖然也在長安,但時間和空間上都和漢長安城不太一樣。
清朝畢沅所繪的漢長樂未央宮圖
清朝畢沅所繪的漢長樂未央宮圖(公有領域)
於是,隋文帝將隋長安城遷至古長安城。但隋文帝是一個出了名的節儉皇帝,這樣的工程一定要耗費巨資,於是便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將古長安城的剩餘架構拆除裝飾到新長安城。就在拆除古長安城的時候發現了樗里子的墳墓。楊堅心想,既然要“搬遷”就要徹底,於是下令將樗里子的墓一塊遷走。沒想到在這過程中,隋朝官員從樗里子的墳里挖出來一塊石碑,上面寫着六個大字:楊花謝,李花開。“楊花謝”,說明隋朝楊家天下國運將盡,“李花開”則說明李唐王朝將要開啟。這件事過後,楊堅也深知樗里子不可冒犯。
此人墳墓建在皇宮旁邊 2000年無人敢盜 歷代帝王也不敢動 | 樗里子 | 墳墓 | 2000多年 | 無人敢盜 | 歷代帝王 | 不敢動 | 風水之祖 | 希望之聲 https://bit.ly/2YmvIPJ
於是下令停止對樗里子墳墓的遷移,將石碑埋回墳內,石碑所寫內容一律不得向外界透露。可惜樗里子這六字讖言不幸言重,隋朝統一之後僅僅37年就被李唐取而代之李唐開國以後也聽說過這件事情。於是他們將樗里疾尊為開國先師,隆重祭祀。由於樗里子在風水上的特殊成就,《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名流列傳將他稱之為風水界的祖師爺,堪輿圈的大宗師。宋代劉克莊曾經留下名篇:“石馬殘陵下,金鳧出藏中。誰雲樗里智,卜墓近秦宮。而樗里子的風水堪輿之術為歷代所難以捉摸。此人墳墓建在皇宮旁邊 2000年無人敢盜 歷代帝王也不敢動 | 樗里子 | 墳墓 | 2000多年 | 無人敢盜 | 歷代帝王 | 不敢動 | 風水之祖 | 希望之聲 https://bit.ly/2YmvIPJ

1591596437849-1593750440668-16322014718135459-1632756176019unnamed-1-1632757033664127c00033e68f5f13c13-16327558542chang_le_gong_and_wei_yang_gong


2021-10-05_225147

樗里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cHtqM
樗里子(?-前300年),嬴姓,名疾,又稱「樗里疾」(樗拼音:chū,注音:ㄕㄨ,粵音shū),秦國宗室、大臣,秦孝公之子,惠文王弟,母親為韓國人,乃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及政治家,曾輔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國君主。擅長外交、軍事。秦武王驅逐張儀、魏章後,任命戰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為右丞相,精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並且進行一連串戰爭,擴張秦國版圖,為日後秦始皇打敗六國諸侯,統一中國打下穩固根基。秦昭王元年,樗里子仍任為丞相。
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或作褚里,今陝西渭南一帶),故被稱為樗里疾或褚里疾(《史記》作樗里子)。其後他任庶長(大良造的幕僚輔官),被稱為庶長疾。後來他被封於蜀郡嚴縣(今四川省滎經縣),號稱嚴君,人稱嚴君疾。後人以采邑為姓,故此也被視為嚴姓其中一個根源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說:「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里、甘茂之策。」《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樗里子因足智多謀,綽號「智囊」,又傳說能預言風水,被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里先師」。
樗里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cHtqM
軍事成就
前318年(秦惠王七年《史記·秦本紀》),韓、趙、魏(三晉),聯合伐秦,樗里子率師大破三晉聯軍於修魚,斬首敵軍八萬餘人,樗里子追擊聯軍至觀澤,擒韓將鯁申差(一作鯪申差)。震動關東六國諸侯,樗里子因而受封為右更。
前314年,樗里子攻打魏國曲沃(今山西省臨汾盆地南端)和焦邑兩地,並攻陷焦[1]。樗里子將曲沃的百姓驅逐回魏國,把曲沃併入秦國版圖。接著把矛頭指向韓軍,並敗韓於岸門,又斬敵首八萬。
前313年,樗里子親任元帥攻打趙國,俘趙將趙莊,奪取趙地藺邑[2]。
次年又支援魏章攻打楚國,並以計謀離間楚國諸將使其不能配合,遂大破楚軍於丹陽,俘虜屈丐及裨將逢候丑等七十餘將領,斬首八萬人[3]。
其後,秦又派兵攻取楚地漢中600餘里之地,置漢中郡。楚懷王熊槐不甘失敗,傾全國之師反攻秦。樗里子率秦軍大破楚軍於藍田。
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之戰兵敗後,韓國、魏國乘機落井下石,攻占楚地鄧。楚懷王熊槐被迫撤軍求和,並割讓兩城於秦,是役樗里子以戰功卓著,封君於嚴縣,號為嚴君。
前311年秦惠王卒,太子蕩立,是為秦武王。武王逐張儀、魏章,起用樗里子、甘茂為左右丞相,樗里子,甘茂,司馬錯等通過一系列擴張戰爭使秦國國勢日盛,版圖日廣,打下日後統一全國的基礎。
樗里子曾率戰車萬乘入周朝,周天子非常恭敬地親率武士迎接。楚王看到周天子對樗里子非常恭敬,十分憤怒並具責問天,游騰替周天子向楚王解釋,並指出周天子實際上是把秦和樗里子看作欺詐難憑的人物在防範才會這樣。使楚王高興而不加追究。
前307年秦武王死,秦昭襄王即位,樗里子為相,甘茂則到魏國。[4]
前306年,樗里子率兵攻打衛國蒲城。蒲城衛軍心中恐懼,懇請胡衍出面向樗里子講和。胡衍以攻蒲弊多利少來說服樗里子,指出衛國之所以為衛國,全在有蒲城這一屏障。若秦攻取蒲城,衛國定必歸附梁國(魏國),這無疑為國勢日衰的梁國注入了一支強心針,梁的轉強定必為秦國帶來隱患。益梁而損秦,定會召來秦王的不滿。樗里子衡量利害,採納了胡衍的意見,撤走包圍蒲城的大軍而去。蒲城解圍後,樗里疾包圍皮氏城,但被魏將翟章阻擊,大敗,落荒而逃。
秦人智囊
在戰國時代,「智囊」曾專用以來形容樗里子的機智。智囊一詞最早出自《史記》:「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號曰智囊。」,後人便用智囊來比喻機智的人。秦國諺語說:「力氣的表率是任鄙,智謀的表率是樗里。」[5]
堪輿名家
歷史記載,樗里子除了智慧過人,還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晚年的時候,樗里子自擇墓地,說「後百歲,是當有天子之宮來夾我墓 」。果然在他卒後百歲,劉邦建立漢朝,於渭南建宮殿,其中長樂宮在其墓之東,未央宮在其西,印證了樗里子的預言不假。於是後世的堪輿家皆奉樗里子為相地術正宗,尊之為神。
在《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名流列傳卻將他列入風水學者。這是由於他曾經根據某地的「地理特色」,而準確的預測出,當事者未來的時空變化,因而名噪一時,並且為堪輿學界所推崇。
相關文學
唐代詩人鄭谷曾賦詩紀念樗里子。其【中台五題·樗里子墓】詩曰 : 「賢人骨已銷,墓樹幾榮凋。正直魂如在,齋心願一招。」,既表達了對偉人的思念,也記託自己身處晚唐政局腐敗時代,未能像樗里子般一展抱負的概歎!
南宋劉克莊《雜詠一百首·樗里子》一詩曰 :「石馬殘陵下,金鳧出藏中。誰云樗里智,卜墓近秦宮。樗里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cHtqM


大秦名將樗里疾——力則任鄙,智則樗里 - 每日頭條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麼考慮的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麼考慮的 | 天天要聞 https://bit.ly/3Be8iuC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麼考慮的
公元前338年,重病卧床的秦孝公拉著兒子嬴駟和多年好搭檔商君的手,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要繼承祖宗的遺願,帶領秦國走向強大;然後又用充滿真誠的雙眼看著商君,假若這個兒子不成器,商君可以自立為國君,嚇的商鞅趕快跪倒在地上。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戰國策》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麼考慮的
秦孝公
秦孝公彌留之際,將國君寶座傳給了嬴駟。
除了嬴駟外,秦孝公還有一個很出色的兒子,樗里疾。當時的秦國有句諺語「力則任鄙,智則樗里。」,任鄙是秦國非常有名的大力士,能和任鄙的力氣相比,可見樗里疾的智謀也非同一般,是個罕見的人才。
《史記·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中是這樣說的: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與惠王異母。母,韓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號曰「智囊」。
樗里疾不僅多謀,還非常英勇善戰。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軍伐秦,樗里疾率領秦軍迎戰,在修魚重創三晉聯軍,斬首8萬;公元前312年,楚國40餘萬重兵犯秦,樗里疾再次出場,兵分三路,在丹陽之戰中大敗楚國,再次斬首8萬。不客氣的說,樗里疾是秦惠文王時期最傑出的將領。
秦惠文王繼位之初,樗里疾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各方爭奪的焦點。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麼考慮的
嬴駟
嬴駟手段狠辣,年少輕狂
相比較樗里疾的英明才智,嬴駟的表現就遜色多了。
商鞅變法初期,秦國上下反對聲頗多,正在關鍵時刻,年少的嬴駟被人挑唆,違反了新法。按照年齡推算,當時的嬴駟應該不到10歲,教唆小孩子犯罪,真是卑鄙無恥啊;不過換個角度,歷史上有多少英明君主,在孩童之時就表現出精明的樣子。
換句話說,嬴駟的資質並不是很好。
長大後的嬴駟,表現也差強人意。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相約彭城相王,嬴駟也去湊了把熱鬧,結果怎麼樣?白白被嘲笑了一番。以當時秦國的實力,雖然經過商鞅變法,但恐怕還不是魏國的對手。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麼考慮的
商鞅
秦孝公為什麼選擇嬴駟
嬴駟雖然年少輕狂,但身上有三處樗里疾不具備的特質,決定秦孝公最終選擇了他。
一、嬴駟是嫡子
嬴駟是嫡子,樗里疾是庶子。雖說戰國時期各國都沒有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秦國歷史上也有兄終弟及的習俗,但嫡子的身份還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秦孝公需要慎重對待。
秦孝公的父親繼位時頗經歷了一番磨難,秦孝公末年局勢十分微妙,為了國家安定,選擇年長的嫡長子是最佳選擇。
二、嬴駟身上有樗里疾沒有的霸氣
戰國時期,各國戰爭頻繁,能夠處理複雜局面,自帶睥睨天下的霸氣,是國君的必備素質,恰好嬴駟身上就有。
1、乾淨利落地處置商鞅
秦孝公去世後,新君首要面對的就是怎麼處置商君。商君為秦國的強大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但另一面,變法完成後,商君的存在對國君的權威構成了威脅。稍一不慎,就會損害秦國的形象,甚至陷入動亂。
嬴駟選擇了靜觀其變。與其貿然出手,還不如讓問題暴露出來,自己再順水推舟,因為他知道有些人早就等得不耐煩了。果然,不久後,公子虔門人告發商鞅謀反,商鞅被迫出逃,進而起兵造反。
這時候,嬴駟出手就合情合理了,既不會落下誅殺功臣的罪名,同時也安撫了老世族,一箭雙鵰。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麼考慮的
商君
2、善於處理複雜的局面
嬴駟在位26年,複雜危機局面大約有3次:登位之初算一次,五國伐秦算一次,楚國大舉侵犯算一次。五國伐秦,嬴駟兩方面應付的有理有條:張儀伐交,瓦解聯軍;樗里疾出兵,軍事應對。
楚國攻秦最危險。楚國先是把秦軍主力引到韓國,然後策動蜀國謀反,接著兵分三路大舉進攻。秦國早年損傷過大,兵力不足,將才缺乏,怎麼破局呢?嬴駟處理複雜問題得心應手,嬴駟大膽啟用了魏國人魏章,楚國人甘茂。
魏章是魏國人,嬴駟之前不放心,害怕朝中的魏國人抱團,就一直壓著沒有重用,現在危機到來,嬴駟果斷大膽地提拔重用他,魏章的表現沒讓他失望,可以說在丹陽大戰中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啟用甘茂是一步險棋,因為他就是楚國人,嬴駟傳話給他,戰後讓他當相國。嬴駟的這句話,激發了甘茂的無窮動力,僅用兩萬人就擋住了楚國十萬大軍!為什麼嬴駟要下如此大的籌碼?大戰前夕楚國人去勸降甘茂,給出的籌碼是左尹,相當於副相。兇險吧,倘若嬴駟稍稍小氣了一把,後果難料。
正是嬴駟的魄力、霸氣起了作用,在關鍵時候啟用敵國將才,才取得了丹陽之戰的勝利。
多謀的人有一個缺點,想得太多,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後來在宜陽之戰前,樗里疾的這個毛病表現得很突出。假若他上位的話,肯定不會像嬴駟這樣處理的乾淨利落。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麼考慮的
甘茂
三、嬴駟知人善任,善於用人
當國君,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能耐,什麼都會幹。能夠知人善任,選用合適的人才,才是國君最大的職責,嬴駟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1、任用張儀,破諸侯合縱
嬴駟在位期間,東方諸侯已經隱隱感到了危機,覺得光靠一個國家鬥不過秦國。恰好,以蘇秦、公孫衍為首的縱橫家橫空出世,在列國聯絡共同伐秦。列國連縱,秦國就要連橫,完成這一任務的就是張儀。二人關係非常好,靠耍嘴皮子的縱橫家朝秦暮楚,一般很難得到國君的真正信任。而嬴駟與張儀的合作,不亞於秦孝公與商鞅的合作,張儀不斷地出仕魏國,嬴駟絲毫沒有起疑心,這需要極大地魄力。
2、採用司馬錯的建議,滅巴蜀
嬴駟信任張儀,不代表就任由他牽著鼻子走,嬴駟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
公元前316年,蜀國、巴國打成了一團亂麻,紛紛向秦國求援。秦國朝堂對這件事的態度,分成兩派:張儀認為東出函谷、問鼎中原才是正途;司馬錯卻不這麼認為,認為當是秦國的實力還不足以稱霸中原,滅掉巴蜀,增強實力才是長遠之計。
當時的情況是,多數部下贊同張儀的說法,而司馬錯只是剛出山的毛頭小子。是聽從功績卓著的老臣的話,還是一個小年輕的主張?嬴駟權衡利弊,最終決定派司馬錯滅巴蜀。這個不起眼的決策也許是秦國幾百年最正確的幾個決策之一,為什麼?滅掉巴蜀後,秦國的領土面積大了一倍以上,糧食、人口數量更是多了很多,正是有了充足的後勤供應,秦昭襄王年間才敢連年大戰,重挫六國。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麼考慮的
秦滅巴蜀
不盲目聽從名望高的臣子意見,而是能夠冷靜分析客觀實情,是一名合格國君必備的素質。
之後的事實證明,秦孝公的這一決策非常合理,嬴駟主政,樗里疾輔佐,秦國蒸蒸日上。
秦孝公為何放棄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駟為國君,他是怎麼考慮的 | 天天要聞 https://bit.ly/3Be8iuC


[樗里疾:里疾(?―前300年),又稱樗里子、嚴君疾,是戰國中國歷史時期 -百科知識中文網


任鄙是戰國時代秦國的武士、將領。以其力氣甚大而聞名[1],因聽見秦武王好力士,進函谷關而自薦。[2]與穰侯魏冉關係和諧。魏冉為相國時,曾舉薦他當漢中太守。[3]。
任鄙與樗里子齊名,秦人有云:力則任鄙,智則樗里。[1]王蘧常評他為:能守,能久於其任...非徒力而已。[4]任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eYW1M


‎最新整理——《青烏經》 《青烏經》簡介: 《青烏經》為風水第一奇書,主要講風水堪輿尋龍之術,歷史上影響巨大,以致"青烏術"也成了風水學的另一名稱。 傳說「青烏」原本是中古代堪輿家的名字,叫「青烏子」,商周時期人。 《列仙全傳》載:「有青烏公者,彭祖之弟子也。 身受明師之教,精審仙妙之理,乃入華陰山中學道,積四百七十一歲,十二試之,有三不過。 後服金液而升天。 青烏子後來創立了風水之術,認為祖先墳墓位置的選擇會影響子孫後代的命運。 因此,青烏子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風水先生,風水堪輿行中的人也把青烏公奉為祖師,而堪輿術也由此稱作"青烏之術"。 有說青烏子是秦國的樗里子,據【史記·索隱】甘茂居渭南陰鄉之樗里,號樗裡子。 但又說甘茂是戰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台)人。 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里疾引薦於秦惠文王。 僅一字之差,其中「樗里疾」是否就是「樗裡子」之誤呢? 此說存疑。 也有說青烏子或為漢時人的。 在《青烏序》中,就認為青烏子是漢時人。 反正古代風水史話很多,很難考證哪個說法更準確。 考究無結果,最後只能說是史失其名了。 今傳《青烏經》是以四言歌訣的形式寫作,很可能就是《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青烏子歌訣》。 它是...‎(39) 最新整理——《青乌经》 - YouTube https://bit.ly/2Yli1ka
--------------------------
《青烏經》青烏經 : 青烏經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bit.ly/3BaTf4O
《上篇 》
1     盤古渾淪,氣萌太樸,分陰分陽,為清為濁,
2     生老病死,誰實主之。無其始也,無有議焉。
3     不能無也,吉凶形焉。曷如其無,何惡於有。
4     藏於杳冥,實關休咎。以言諭之,似若非是。
5     其於末也,一無外此。其若可忽,何假於予。
6     辭之龐矣,理無越斯。山川融結,峙流不絕,
7     雙眸若無,烏乎其別。福厚之地,雍容不迫。
8     四合周顧,辨其主客。山欲其凝,水欲其澄,
9     山來水回,富貴豐財,山止水流,虜王囚侯。
10     山頓水曲,子孫千億。山走水直,從人寄食。
11     水過東西,財寶無窮。三橫四直,官職彌崇,
12     九曲委蛇,准擬沙堤,重重交鎖,極品官資.
13     氣乘風散,脈遇水止,藏隱蜿蜒,富貴之地。
14     不畜之穴,是謂腐骨。不及之穴,主人絕滅。
15     騰漏之穴,翻棺敗槨。背囚之穴,寒泉滴瀝。
16     其為可畏,可不慎乎。百年幻化,離形歸真。
17     精神入門,骨骸反根。吉氣感應,鬼神及人。
18     東山吐焰,西山起雲,穴吉而溫,富貴綿延,
19     其或反是,子孫孤貧。童斷與石,過獨逼側,
20     能生新凶,能消已福。貴氣相資,本源不脫,
21     前後區衛,有主有客。水流不行,外狹內闊。
22     大地平洋,杳茫莫測。沼沚池湖,真龍憩息。
23     情當內求,慎勿外覓。形勢彎趨,生享用福。
24     勢止形昂,前澗後岡,位至侯王。
25     形止勢縮,前案回曲,金谷碧玉。
26     山隨水著,迢迢來路,挹而注之,穴須回顧。
27     天光下臨,百川同歸。真龍所泊,孰辨元微。
28     蝦蟆老蚌,市井人煙,隱隱隆隆,孰探其源。
《下篇》
1     若乃斷而複續,去而複留。奇形異相,千金難求。
2     折藕貫絲,真機落莫。臨穴坦然,形難捫度。
3     障空補缺,天造地設,留與至人,前賢難說。
4     草木鬱茂,吉氣相隨,內外表裏,或然或為。
5     三岡全氣,八方會勢,前遮後擁,諸祥畢至。
6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穴取安止,水取迢遞。
7     向定陰陽,切莫乖戾,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8     擇術之善,建都立縣。一或非宜,立主貧賤。
9     公侯之地,龍馬騰起。面對玉圭,小而首銳。
10     更遇本方,不學而至。宰相之地,繡墩伊邇,
11     大水洋朝,無極之貴。空闊平夷,生氣秀麗。
12     外台之地,捍門高峙,屯軍排迎,周回數里,
13     筆大橫椽,足判生死。此低彼昂,誠難摹擬。
14     官貴之地,文筆插耳,魚袋雙連,庚金之位,
15     南火東木,北水鄙技。地有佳氣,隨土而起,
16     山有吉氣,因方所止。文士之地,筆尖而細,
17     諸水不隨,虛馳名譽。大富之地,圓峰金櫃。
18     貝寶沓來,如川之至。小秀清貴,圓重富厚。
19     貧賤之地,亂如散錢,達人大觀,如示諸指。
20     幽陰之宮,神靈所主。葬不斬草,名曰盜葬。
21     葬近祖墳,殃及子孫。一墳榮盛,十墳孤貧。
22     穴吉葬凶,與棄尸同。陰陽合符,天地交通。
23     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
24     察以眼界,會以情性。若能悟此,天下橫行。
青烏經 : 青烏經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bit.ly/3BaTf4O
--------------------------------------------
青烏經 : 青烏經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bit.ly/3BaTf4O
相傳 著《相冢書》,後泛稱堪輿學著作為“青烏經”。:“已則挾《青烏經》,登山臨水以頤養天年,為隱君子焉。”
青烏: 1.指青烏子。傳説中的古代堪輿家。 2.為堪輿家的美稱。 3.指堪輿之術。 4.泛指堪輿學的書籍。 5.借指風水寶地。 6.鳥名。即烏鴉。 7.借指太陽。太陽又稱金烏。 8.複姓。漢有青烏子。見漢應劭《風俗通.佚文》。 [1] 
原文
《青烏經》

《難解二十四篇》,問:“葬者,大事也。學必有源,宗必有經,世之所傳,其説不一,圖書甚廣,何者為要?”(埋葬是件大事。風水的學理一定有源頭,尊奉一定也有經典,現在世上流傳的風水知識,説法紛亂,相關書籍出版的也很多,誰説的值得去學習呢?)
答曰:“《狐首》、《青烏》等經,其來舊矣,莫知為何代書契。相傳既久,訛舛多途。郭氏者公所著《葬書》,皆本其旨......”(《狐首》、《青烏》等幾本地理書籍由來已久,不知道出自什麼年代。由於年代久遠,難免有遺漏和誤補。郭璞的《葬書》主要就是依據那兩本書的宗旨而寫......)
上篇
盤古渾淪,氣萌太樸,分陰分陽,為清為濁,
生老病死,誰實主之。無其始也,無有議焉。
不能無也,吉凶形焉。曷如其無,何惡於有。
藏於杳冥,實關休咎。以言諭之,似若非是。
其於末也,一無外此。其若可忽,何假於予。
辭之龐矣,理無越斯。山川融結,峙流不絕,
雙眸若無,烏乎其別。福厚之地,雍容不迫。
四合周顧,辨其主客。山欲其凝,水欲其澄,
山來水回,富貴豐財,山止水流,虜王囚侯。
山頓水曲,子孫千億。山走水直,從人寄食。
水過東西,財寶無窮。三橫四直,官職彌崇,
九曲委蛇,準擬沙堤,重重交鎖,極品官資.
氣乘風散,脈遇水止,藏隱蜿蜒,富貴之地。
不畜之穴,是謂腐骨。不及之穴,主人絕滅。
騰漏之穴,翻棺敗槨。背囚之穴,寒泉滴瀝。
其為可畏,可不慎乎。百年幻化,離形歸真。
精神入門,骨骸反根。吉氣感應,鬼神及人。
東山吐焰,西山起雲,穴吉而温,富貴綿延,
其或反是,子孫孤貧。童斷與石,過獨逼側,
能生新兇,能消已福。貴氣相資,本源不脱,
前後區衞,有主有客。水流不行,外狹內闊。
大地平洋,杳茫莫測。沼沚池湖,真龍憩息。
情當內求,慎勿外覓。形勢彎趨,生享用福。
勢止形昂,前澗後岡,位至侯王。
形止勢縮,前案回曲,金谷碧玉。
山隨水著,迢迢來路,挹而注之,穴須回顧。
天光下臨,百川同歸。真龍所泊,孰辨元微。
蝦蟆老蚌,市井人煙,隱隱隆隆,孰探其源。
下篇
若乃斷而復續,去而復留。奇形異相,千金難求。
折藕貫絲,真機落莫。臨穴坦然,形難捫度。
障空補缺,天造地設,留與至人,前賢難説。
草木鬱茂,吉氣相隨,內外表裏,或然或為。
三岡全氣,八方會勢,前遮後擁,諸祥畢至。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穴取安止,水取迢遞。
向定陰陽,切莫乖戾,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擇術之善,建都立縣。一或非宜,立主貧賤。
公侯之地,龍馬騰起。面對玉圭,小而首鋭。
更遇本方,不學而至。宰相之地,繡墩伊邇,
大水洋朝,無極之貴。空闊平夷,生氣秀麗。
外台之地,捍門高峙,屯軍排迎,週迴數里,
筆大橫椽,足判生死。此低彼昂,誠難摹擬。
官貴之地,文筆插耳,魚袋雙連,庚金之位,
南火東木,北水鄙技。地有佳氣,隨土而起,
山有吉氣,因方所止。文士之地,筆尖而細,
諸水不隨,虛馳名譽。大富之地,圓峯金櫃。
貝寶沓來,如川之至。小秀清貴,圓重富厚。
貧賤之地,亂如散錢,達人大觀,如示諸指。
幽陰之宮,神靈所主。葬不斬草,名曰盜葬。
葬近祖墳,殃及子孫。一墳榮盛,十墳孤貧。
穴吉葬兇,與棄屍同。陰陽合符,天地交通。
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
察以眼界,會以情性。若能悟此,天下橫行。
解注
【原文】盤古渾淪,氣萌大樸,分陰分陽,為清為濁,生老病死,誰實主之。
【解注】盤古渾沌,氣萌壯大,分陰氣陽氣,有清有濁,生老病死,誰主生殺大權?
【原文】無其始也,無其議焉,不能無也,吉凶形焉。曷如其無,何惡於有,藏於杳冥,實關休咎,以言諭之,似若非是,其於末也。若無外此,其若可忽,何假於予,辭之龐矣,理無越斯。
【解注】如果無氣脈來,那麼肯定不結穴,這是不用爭議的。有氣脈來不可能不結穴,至於吉凶如何,則要看穴場周圍星辰形勢是否合法度,來去水是否納吉。如果無氣脈來,又怎能結穴呢?氣脈是藏在杳冥微茫中不可見的,是關係得穴與不得穴之吉凶問題,本來可以用文字解釋來告訴後人,如何在萬山峻嶺之中尋找似有似無飄忽之氣的方法,即尋龍點穴的方法,但最後考慮到天機不能讓一般的愚俗知曉,因此,在此就不表述了,除此之外,就別無其它原因,如果可以忽略(泄天機)不顧,我又何苦不想告訴你們呢?細細品悟,道理就在這。
【原文】山川融結,峙流不絕,雙眸若無,烏乎其別。
【解注】山川之氣脈融結,對峙而流的水源遠不絕,交合於水口,必成風水寶地,但如果無心靈目巧,又怎能辨別哪支是真龍、結穴在何處呢?
【原文】福厚之地,雍容不迫,四合周顧,辨其主客。
【解注】福厚的風水地,明堂寬大,氣勢不侷促。四合,即合龍法、穴法、砂法和水法,即要求龍真穴的,消砂納水符合法度,而四周的星辰皆環顧朝穴,賓主分別,尊卑定序。
【原文】山欲其凝,水欲其澄,山來水回,逼貴豐財。山止水流,虜王囚侯。
【解注】山本靜,欲其動,水本動,欲其靜,逼貴者,貴來速也,豐財者,財積之厚也。其意思是:山要凝聚,藏風聚氣,水要灣環停蓄。形成一個應峯都向穴場朝拱,水又灣環停蓄朝穴的山環水繞堂局,就主應高壽而財祿豐盈。如果休囚方的朝山高大,水又直流無情,就要虜王囚侯了。
【原文】山頓水曲,子孫千億。山走水直,從人寄食。水過東西,財寶無窮。三橫四直,官職彌崇。九曲委蛇,準擬沙堤。重重交鎖,極品官資。
【解注】三橫四直,指水路之多,這裏指八方匯聚的意思。
山已停頓,而水流彎曲有情,這樣的風水寶地必有百子千孫。山不停而水直流無情,肯定作僕人而寄人籬下。水繞過堂有情,必發財寶無數。八方之水匯聚,必定官居高職。水有九曲如蛇行,則宰相之地。水口重重交鎖,必出極品的官員和無數財寶。
【原文】氣乘風散,脈遇水止,藏隱蜿蜒,富貴之地。
【解注】氣遇風則散開,脈遇水則止,氣脈隱藏彎曲有情,必是富貴之地。
【原文】不畜之穴,是謂腐骨。不及之穴,主人絕滅。騰漏之穴,翻棺敗槨。背囚之穴,寒泉滴瀝。其為可畏,可不慎乎。
【解注】不畜,即山無包藏,葬之腐骨;不及,即山無朝對,葬之主人絕滅。騰漏,即青龍或白虎有空缺,葬之翻棺敗槨。背囚,即山幽陰無陽光,穴地寒泉水滴瀝,這樣的穴俱不可葬也。其實在可畏,不可不慎。
【原文】百年幻化,離形歸真,精神入門,骨骸反根,吉氣感應,鬼神及人。
【解注】人百年歸壽安葬以後,肉體就腐爛,只有骨骸能保留下來,人的精神主要聚在骨骸中,如果這些骨骸安葬在有生氣的吉穴之中,骨骸得到生氣蔭護,死者得到安息,死者的子孫後代受這種吉祥生氣的感應,同時這種生氣也可感應到神鬼,令神鬼保佑死者的子孫後代。郭氏引經曰:鬼神及人,宗其類耳。
【原文】東山起焰,西山起雲,穴吉而温,富貴綿延,其或反是,子孫孤貧。
【解注】陰陽配合水火交合,二氣鬱蒸而成穴,死者的骨骸受吉祥生氣的蔭護而變得温暖,子孫受感應而富貴長久,如果情況相反,就不算吉穴,子孫孤貧。
【原文】童斷與石,過獨逼側,能生新兇,能消已福。
【解注】不生草木曰童,崩陷坑塹曰斷。氣以生和,童山無衣,童山不可葬;氣因形來,斷山無氣,斷山不可葬;氣以土行,石則土不滋,石山不可葬;氣以勢止,過則勢不住,過山不可葬;獨山則無雌雄,逼山則無明堂。側山則斜欹而不正。犯此七者能生新兇,能消已受之福。
【原文】貴氣相資,本源不脱。前後區衞,有主有客。水流不行,外狹內闊。
【解注】貴氣通到,本源不脱氣,穴貴真氣相連接,前後有砂護衞,有主有客。水流停蓄,不見水行之勢,明堂寬闊,而水口狹窄關攔。
【原文】大地平洋,杳茫莫測,沼沚池湖,真龍憩息,情當內求,慎勿外覓,形勢彎趨,生享用福。
【解注】平洋龍起伏不大,如氈度鋪展,行走過峽隱隱約約,難辯其蹤跡,更無法辯其來與去之形勢。須觀察流水之來去,依水觀龍而知其來去之勢,從而判斷平洋龍之行止。如遇沼澤或湖泊,那就可以肯定是真龍憩息的地方,根據局內的情勢,定可從中作穴,切勿往外尋穴。若形勢彎環,正是福地。
【原文】勢止形昂,前澗後岡,位至侯王,形止勢縮,前案回曲,金谷碧玉。
【解注】來龍山勢已停止,但其形高昂,且前澗後岡,此等吉穴,定出公候王爺。山勢形止勢縮,前面有案回抱,此等龍穴,不過金谷之富而已。
【原文】山隨水著,迢迢來路,挹而注之,穴須回顧。
【解注】山隨水附,遙遙而來,匯聚傾注於穴前,必須山水顧穴才算吉穴。
【原文】天光下臨,百川同歸,真龍所泊,孰辨元微。
【解注】天心平正,得三吉六秀之星峯照臨,多條水路匯聚合流一處,此乃真龍停泊之處,怎樣辨別其中的玄微才能得到吉穴?
【原文】蝦蟆老蚌,市井人煙,隱隱隆隆,孰探其源。
【解注】對於蝦蟆老蚌之地,及人們居住的街市等平洋龍之氣脈,似無而有,隱隱約約,怎樣探索其根源?
【原文】斷而復續,去而復留。奇形異相,千金難求,折藕貫絲,真機莫落,臨穴坦然,形難捫度,障空補缺,天造地設,留與至人,前賢難説。
【解注】如果來龍跌斷後又繼續行龍,行龍之後又停留,出現奇形異相,這是千金難求的好地。真正結穴的地方,來龍象斷藕貫絲,氣脈不會落空,臨穴時又平鋪展開,但形態難於揣度,穴場周圍,貪武巨輔三吉六秀高聳,而破祿廉文則空缺,就象天造地設,留給有福之人享用,以前的國師也很難把這種感覺描述出來。
【原文】草木鬱茂,吉氣相隨,內外表裏,或然或為。
【解注】穴場的周圍,受吉氣相隨的影響,草木茂盛。如果穴場的附近或離穴場較遠的地方有低窪缺陷或空缺,會產生劫煞,可以通過人為栽種樹木,草木茂盛以後遮其不足,擋住劫煞,這樣有劫煞的兇穴就變成吉穴了。
【原文】三岡全氣,八方會勢,前遮後擁,諸祥畢至。
【解注】來龍氣足則龍勢不脱,八方山勢會聚,山水有情。前遮,客有迎接參拜之情;後擁,送砂多護衞多,主高貴;葬得此種吉地,各種福氣就會一齊到來。
【原文】地貴平夷,土貴有支,穴取安止,水取迢遞。
【解注】結穴的地方,明堂要平坦,有砂護衞,要在藏風聚氣,即山脈止聚的地方點穴,水要遠而有源,即要來水長,去水短,水口有關攔。
【原文】向定陰陽,切莫乖戾,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解注】立向是根據山的五行陰陽屬性來確定,切莫弄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原文】擇術之善,建都立縣,一或非宜,立主貧賤。
【解注】選擇的方法要把握好,葬得吉穴,則財丁貴俱旺,葬得凶地,很快就會貧賤。建都立縣及普通的民居陽宅也一樣,一有不宜,立主貧賤。
【原文】公侯之地,龍馬騰起,面對玉圭,小而首鋭,更過本方,不學而至。
【解注】玉圭,指上部尖鋭下端平直的片狀玉器。
出公侯的龍穴,來龍似萬馬奔騰,氣勢磅礴,前面有玉圭作案,小而精巧,更要星峯得位,各守本方(如馬山在南方,為之得位)。兩旁有學童樣的小山侍立聽候。
【原文】宰相之地,繡墩伊邇,大水洋朝,無極之貴。空闊平夷,生氣秀麗。
【解注】出宰相的龍穴,在較近的前面有錦繡員峯作案,又有大江大河朝來,這是無極之貴,並且明堂空闊平坦,充滿生氣,景色秀麗。
【原文】外台之地,捍門高峙,屯軍排迎,週迴數里,筆大橫椽,足判生死。此低彼昂,誠難摹擬。
【解注】外台,官名,後漢刺史,為州郡長官,置別駕、治中、諸曹據屬,號外台,這裏指武將。
出武職的龍穴,水口有捍門旗山,周圍數里有千軍萬馬排列迎接,右畔有橫山,列在低處,似為判人生死的大筆,但此等龍穴必須昂然獨尊,否則,低橫之山就作暗刀山了,實在是難以摹擬。
【原文】官貴之地,文章插耳,魚袋雙連,庚金之位,南火東木,北水鄙技。
【解注】出一般官貴的龍穴,穴兩旁的夾耳峯要高起,魚袋砂兩員峯相連(水口附近,一大一小的小山,謂之魚袋)。星峯要得位,如庚峯,屬金,其星峯圓活,則主出貴;若庚峯尖聳,尖聳屬火,火克金,主出醫巫;若庚峯長瘦,長瘦屬木,金克木,若庚峯起波浪,波浪屬水,金生水,但金生之水有限,主出淫蕩雜技之人。
【原文】地有佳氣,隨土所生,山有吉氣,因方而止。
【解注】地有佳氣,是隨土而生。龍脈亦有吉氣,此吉氣必須得貪武巨輔星峯照臨,並且前面有界水止內氣,才能成穴。
【原文】文士之地,筆尖而細,諸水不隨,虛馳名譽。
【解注】出文人的龍穴,文筆峯尖而細,但如果諸水不相隨,則虛有名聲。此筆不及外台判生死之筆,侍衞不隨,説明爵位不高,因此,氣之佳吉不如前,虛馳名譽而已。
【原文】大富之地,圓峯金櫃,貝寶沓來,如川之至。小秀清貴,圓重富厚。
【解注】大富的龍穴,前面的圓峯象金櫃,即所謂的左倉右庫。這樣大富之地,財寶象江水一樣,重重疊疊而來。如果前面的山峯小,則主小富貴;如果前面的山峯圓而厚重,則主大富。
【原文】貧賤之地,亂如散錢,達人大觀,如示諸指。
【解注】貧賤之地,山峯亂如散錢,脈理散亂,朝對不明。通達的賢人可以一下子就看得出來。
【原文】幽陰之宮,神靈所主。
【解注】風水吉地,一般指出三公(省部級)以上的風水寶地,都有神靈守護,對於一般的風水寶地,也要積德之人才可得到。
【原文】葬不斬草,名曰盜葬。
【解注】葬地時要斬草開地,並要祭龍神,如果不這樣做,則稱為盜葬。
【原文】葬近祖墳,殃及子孫。
【解注】不可在祖墳的旁邊侵葬,這樣做會出現福未至而禍先到。
【原文】一墳榮盛,十墳孤貧。
【解注】點穴方法就象點艾一樣,一個風水堂局中只有一個龍穴是真的,其它諸穴均是虛假的,因此,我們往往會看到,一個山上有較多的墳墓,但真正得吉祥龍氣的只有一個,只有這個墳的後人倡盛,其餘大多數墳的後人都是孤單貧困。
【原文】穴吉葬兇,與棄屍同,陰陽合符,天地交通。
【解注】穴本來是吉的,但如果不會安葬,即不會消峯納水而立錯向,或過深或過淺,或偏左或偏右,則會變成兇葬,這就如荒野的棄屍一樣。風水,是講究陰陽平衡,如果陰陽相配,得天地之正氣,即天地交通,則萬事皆通,此謂天地人和。
【原文】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察以眼界,會以情性,若能悟此,天下橫行。
【解注】葬得吉穴,內氣萌生而使死者骨骸變暖,受蔭而生萬物;穴場周圍受貪武巨輔星峯照臨,並得三吉六秀水朝擁,這就是所謂的外氣成形。內有吉氣蔭護,外有吉星、吉水朝擁,就是所謂內外相乘,風水自成。所以要仔細觀察,領會山水的情性,如果能夠領悟這一點,就可以縱行天下而不怕,而且還可以為民造福,為天下蒼生奉獻自己一點綿薄之力。
青烏經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Aqlk7f
------------------------------------
風水堪輿奇書《青烏經》,全文公開之下篇!
2018-12-25 由 天地之萬象 發表于運勢
《青烏經》為風水奇書,主要講風水堪輿尋龍之術,歷史上影響巨大,以致「青烏術」也成了風水學的另一名稱。
傳說「青烏」原本是中古代堪輿家的名字,叫「青烏子」,商周時期人。《列仙全傳》載:「有青烏公者,彭祖之弟子也。身受明師之教,精審仙妙之理,乃入華陰山中學道,積四百七十一歲,十二試之,有三不過。後服金液而升天。」青烏子後來創立了風水之術,認為祖先墳墓位置的選擇會影響子孫後代的命運。因此,青烏子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風水先生,風水堪輿行中的人也把青烏公奉為祖師,而堪輿術也由此稱作「青烏之術」。
有說青烏子是秦國的樗里子,據【史記·索隱】甘茂居渭南陰鄉之樗里,號樗里子。但又說甘茂是戰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台)人。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里疾引薦於秦惠文王。僅一字之差,其中「樗里疾」是否就是「樗里子」之誤呢?此說存疑。
也有說青烏子或為漢時人的。在《青烏序》中,就認為青烏子是漢時人。
反正古代風水史話很多,很難考證哪個說法更準確。考究無結果,最後只能說是史失其名了。
今傳《青烏經》是以四言歌訣的形式寫作,很可能就是《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青烏子歌訣》。它是古人對環境認識的經驗總結,反映了古人對宇宙自然規律的一種認識,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疇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geomantic/g3yb3ke.html
------------------------------
青烏子,又作青衣烏子,傳說中的古代堪輿名師,其生平來源說法不一。後世把「青烏」一詞,作為堪輿的雅稱。
簡介
或說是黃帝的顧問。《軒轅本經》:「黃帝劃野分州,有青烏子善相地理,帝問之以制經。」
或說是彭祖的弟子。《歷世真仙體道通鑑》:「青烏公者,彭祖之弟子也。身受明師之教,精審仙妙之理,乃入華陰山中學道。積四百七十一歲,十二試之,有三不過。後服金液而昇天」。葛洪《抱朴子》:「又彭祖之弟子,青衣烏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離婁公、太足君、高丘子、不肯來七八人,皆歷數百歲,在殷而各仙去。」
或說是秦國大臣樗里子的別名,明代李思聰《堪輿雜著》曰:「秦樗里子即青烏仙。」
或說是漢朝的堪輿家。《風俗通》稱:「漢有青烏子善葬術。」
青烏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uRFAxm
《青烏經》為風水奇書,主要講風水堪輿尋龍之術,歷史上影響巨大,以致「青烏術」也成了風水學的另一名稱。
傳說「青烏」原本是中古代堪輿家的名字,叫「青烏子」,商周時期人。《列仙全傳》載:「有青烏公者,彭祖之弟子也。身受明師之教,精審仙妙之理,乃入華陰山中學道,積四百七十一歲,十二試之,有三不過。後服金液而升天。」青烏子後來創立了風水之術,認為祖先墳墓位置的選擇會影響子孫後代的命運。因此,青烏子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風水先生,風水堪輿行中的人也把青烏公奉為祖師,而堪輿術也由此稱作「青烏之術」。
有說青烏子是秦國的樗里子,據【史記·索隱】甘茂居渭南陰鄉之樗里,號樗里子。但又說甘茂是戰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台)人。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里疾引薦於秦惠文王。僅一字之差,其中「樗里疾」是否就是「樗里子」之誤呢?此說存疑。
也有說青烏子或為漢時人的。在《青烏序》中,就認為青烏子是漢時人。
反正古代風水史話很多,很難考證哪個說法更準確。考究無結果,最後只能說是史失其名了。
今傳《青烏經》是以四言歌訣的形式寫作,很可能就是《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青烏子歌訣》。它是古人對環境認識的經驗總結,反映了古人對宇宙自然規律的一種認識,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疇。
風水堪輿奇書《青烏經》,上下篇全文公開! - iFuun https://bit.ly/2Ynwzj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