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不少王爺都名垂青史,其中萬曆皇帝的第三個兒子朱常洵,傳說中在李自成攻破洛陽後,被其殺害,剮去其肉,合苑中鹿肉,煮了一鍋至今仍聞名的「福祿湯」。
明朝王爺被殺…肉煮成湯 「這碗湯」到現在還超有名! https://bit.ly/39Vw7Lx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闖王李自成攻破洛陽,活捉朱常洵。(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1586年2月22日,萬歷皇帝朱翊鈞喜得一子,他給這個兒子取名朱常洵,由於朱常洵是朱翊鈞的第三個兒子,他無緣做皇帝只能當王爺,但朱翊鈞非常喜愛他,捨不得他去貧窮落後的地方受苦,就讓他去了洛陽當王爺,封他為福王,還給了他大量賞賜。
做王爺比做皇帝舒服多了,皇上每天要上朝、批奏章、處理國家各種大事,工作多不說還沒有自由,遇到喜歡吃的東西還不能吃第三口,因為多吃一口被別人記住天天喜歡吃這道菜,可能就會有小人在這道菜中下毒謀害,而朱常洵老實待在封地不惹事,天天在洛陽狂吃海喝,結果發福胖到300斤。
崇禎年間,李自成起兵造反,欲推翻明朝,攻破洛陽,活捉朱常洵。李自成對其施以「烹刑」,也就是把人丟進裝滿水的熱鍋中煮,西周伯邑考、春秋紀侯都受過此刑,受此刑的人通常因為內臟被嚴重燙傷而死,過程十分痛苦。
李自成最後將朱常洵剝光塗上配料,並與幾隻死了的梅花鹿一起煮。過程中最初朱常洵唉叫連連,煮一段時間後沒有聲音;等湯煮好後,李自成拿來犒賞士兵,並將這湯品取名為「福祿湯」。明朝王爺被殺…肉煮成湯 「這碗湯」到現在還超有名! https://bit.ly/39Vw7Lx
這一鍋王爺肉做成的「福祿湯」,其實是潑在李自成頭上的污水
在明末的大亂中,出現了許多殘酷的事實與傳說,有一些確有其事,有一些則純屬傳說或謠言。令後世研究者心煩的是,當時的記載道聽途說,往往兼收事實與傳說,許多說法不知來源,很難弄清是真是假,是事實還是編造(畢竟當時沒有記者和新聞真實性原則)。尤其是明末二「賊」——李自成和張獻忠,關於他們濫殺的故事非常多,如果哪位細心人統計一下,各種記載中,被這兩位「流賊」殺死的官民,可能比當時明朝的總人口還要多。
相比於張獻忠,李自成濫殺的故事要少得多(可能是張獻忠魔頭的名聲太響,大家更願意拿他做創作的題材),但他殺了一個人,卻給那個亂世留下了最為慘刻鮮紅的印象。那就是傳說中,李自成攻破洛陽後,將大明福王殺了,剮去其肉,合苑中鹿肉,煮了一鍋「福祿湯」。這件事,到今天還有許多人相信,以為是信史。
連環畫:李自成怒斥福王
福王名朱常洵,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第三子,他的母親是著名的鄭貴妃。說起萬曆時期的政治,人們對「爭國本」一事非常熟悉。國本就是太子之位,本來眾望所歸是萬曆的長子朱常洛,可萬曆偏心,一心想立愛妃之子常洵。遭到群臣的強烈抵制。萬曆二十九年,朱翊鈞萬般無奈,只好立常洛為太子,同時冊封常洵為福王。雖然名分已定,但朱翊鈞、鄭貴妃還不死心,一直留著福王,不讓他就藩。國本之爭就轉變成了群臣堅決維護太子常洛的地位,其中發生的妖書、梃擊等大案,都是由此而來。
國本之爭,以朱翊鈞和鄭貴妃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萬曆四十二年,福王終於離開北京,去了他的封地河南河南府,也就是洛陽。皇帝做不成了,他父母就從經濟上極力滿足他,搜括數省的財富和土地,賜給福府,在「礦稅之爭」的大背景下,又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因此,福王朱常洵在當時就是一個知名度非常高的王子。雖然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他做的,但都是圍繞他而來的,他始終是萬曆後期政局的一個關注焦點。
(二)
沒想到福王死的這麼慘。李自成在崇禎十四年攻占洛陽並殺死福王,意義重大。首先,福王位尊,他是崇禎皇帝的叔叔,將他殺死,將對明王朝起到強烈的震懾作用;其次,洛陽是大藩,也是陝西通往中原的要害,李自成出關中,占領洛陽後,無論是軍威還是聲勢都空前高漲,從此縱橫天下,沒有敵手了。
大概從這時起,李自成才第一次有了「打江山」的意識。
那麼對於一個立志建立自己王朝的未來君主,他會像一個流賊一樣,用那麼野蠻的方式處死一位親王嗎?
(李自成在過去是流賊,新中國建立後,一變為具有偉大人格的農民領袖)
對於李自成與眾將分食福王之肉的說法,一直以來,有信的,也有不信的。不信的人也能舉出證據,如《明史·福王常洵傳》中說:
「常洵縋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兩承奉伏屍哭,賊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願生,乞一棺收王骨,齏粉無所恨。』賊義而許之。桐棺一寸,載以斷車,兩人即其旁自縊死。」
明代王府設承奉司,傳記中的兩承奉,應是福王府的宦官首領。他們伏屍而哭,又為福王請來一口薄棺,朱常洵自然是沒有被吃掉的。這樣的記載,一如「福祿宴」,應該同樣來自野史筆記,但後者可信度較高。
事實上,福王沒有被吃掉,不僅有文獻的佐證,還有福王本人墓誌做證明。
(三)
《明史》說兩位宦官求來一口棺材,用一輛破車載了,應該是隨便找了個地方,挖個坑,把王爺葬了,然後在墳前自殺殉死。後來,朝廷派人重新安葬了福王,這件事寫在墓志銘里,說福王死後,崇禎帝「特遣戚監科諸臣,詣府察勘,予祭葬從優,一切喪禮視諸藩倍」。
福王墓1924年被盜,墓誌出土地點位於河南孟津縣南麻屯鄉廟槐村南約500米。1986年,孟津縣文管會徵集到朱常洵壙志一合,題為《明福忠王壙志》。這位福忠王,就是福王朱常洵,他死後被諡為「忠」,故稱福忠王。該志長寬各79厘米,厚10厘米,楷書21行,滿行25字。四邊線刻飛龍紋,撰文者是朱常洵之子朱由崧,也就是後來在南京做了一年皇帝的弘光帝。
(墓誌局部)
墓誌是這麼描繪福王之死的:「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賊數萬攻陷府城,民軍逃竄,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二十一日遂死難焉。一時宮眷內官相率赴義,冒刃投繯者百餘人。」
兒子為老子做墓文,自然有諛墓之詞,什麼「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的話,自然是不可信的,但說「宮眷內官相率赴義」,結合前面說到的殉難兩承奉,應該不是虛言。根據墓文,福王是正月二十日被捕,次日才被處決。
李自成已決心推翻明王朝,他殺死福王是必然的,尤其是福王民憤大,將他當眾處死,具有較大的宣傳作用。而事實證明,李自成並沒有像野獸一樣大啖福王之肉。那麼為什麼文人筆記要這麼寫呢?我想有兩個原因:一是亂世的傳言,愈傳愈邪,筆記作者不加辨析地收錄了;二是作者故意編造,以將李自成塑造成一個吃人的狂魔——過去紅軍時,國民黨不也宣傳,說紅軍吃人嗎?這是一個道理。
李自成在過去,是巨魁、盜首,他不吃人人們還不信;自新中國建立後,李自成與歷史上眾多的「流賊」一起,得到平反,成為具有偉大人格的農民領袖,則此時說他吃人,就是反動了,再講他吃人,也沒人信了——諸君讀史,須知,歷史的內涵不僅僅指史實或虛假;歷史,它更是一個觀念不斷重建的過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6k9rvnq.html
李自成做的福祿湯,主料用的什麼?
李自成做的福祿湯,主料用的什麼?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ilvmjJ
熟悉明末清初這段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李自成親自煮湯這一段異聞吧,那做這湯的主料又是什麼?
主料:鹿肉、朱常洵;
輔料:蔥姜蒜末……
佐料:油鹽醬醋……
影視劇中朱常洵
沒錯,李自成煮的就是一個人,就是明末大名鼎鼎的福王朱常洵。有福、有祿(鹿),才名叫福祿宴……
朱常洵何許人也呢?朱常洵乃是萬曆皇帝(沒錯,就是墓被挖的那個)和鄭貴妃的兒子,『爭國本』的主角之一,明末三大案的參與者。
朱常洵生母乃是鄭貴妃,萬曆的寵妃,連帶著萬曆也對朱常洵十分疼愛,一直想把朱常洵立為太子。大明曆來都是『有嫡立嫡長,無嫡立長』,而萬曆的長子朱常洛一直都在,萬曆想立福王當太子,朝臣自然不干,開始勸諫、抵制。(這就是所謂『爭國本』,雙方鬥了十幾年)
萬曆
大臣都反對,萬曆也只能讓福王就藩洛陽,當然給朱常洵的東西是十分豐厚的,光田地就有遍布河北、河南、山東等各個省。
當了王爺之後朱常洵什麼都不操心,除了玩還是玩,而且還換著花樣玩。再加上他宗室的特權,開始在民間大肆侵占土地,本來河南地方就災情不斷,福王再橫徵暴斂,百姓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難過就難過,這些福王可不想管。等到李自成率兵打到洛陽的時候,朱常洵還沉迷酒色歌舞,不肯拿出錢糧與軍民協同守城。
最後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李自成拔了他指甲、頭髮合著鹿肉煮了一頓福祿宴。朱常洵本來就體胖如豬,李自成還特意把他分成幾鍋來煮。
李自成面斥福王
其實!其實上面都是野史,不足為憑。
朱常洵是死於李自成之手,但是有明史記載「夜半,紹禹親軍從城上呼賊相笑語,揮刀殺守堞者,燒城樓,開北門納賊。常洵縋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兩承奉伏屍哭,賊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願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無所恨。」賊義而許之。桐棺一寸,載以斷車,兩人即其旁自縊死。王妃鄒氏及世子由崧走懷慶。賊火王宮,三日不絕。」
(ps:在這裡可以看出,朱常洵是被殺的)
福王墓志銘
《明史》是清代修的,上面根本沒有『福祿宴』這個說法,可見『福祿宴』應該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再者李自成自詡仁義之師,怎麼可能當眾行這種喪盡天良的事呢,要是他真這麼做了就要動搖他在義軍的名聲了。
南明皇帝朱由菘,正是朱常洵之子,他跟朱由菘一樣沉湎酒色、庸碌無為。要是知道在南明統治時期,李自成和張獻忠都已身死,手下的軍隊也都半投靠南明,此時南明可調用的軍隊達百餘萬。
別看當時清軍占據北方大部,他們自己都覺得跟南明劃江而治已經是很不錯的結局了。可是朱由菘能力壓根不行,任由手下的文臣武將相鬥,最後南明徹底分崩離析。
朱常洵這樣的宗室本來是寄生在大明身上的,他們不思幫大明度過危機,反而橫徵暴斂、屢行不法之事,肆無忌憚的破壞大明的根基,這是蛀蟲的行為。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935jeqj.html
福王朱常洵真被農民軍做成「福祿湯」?出土的墓志揭開了秘密
福王朱常洵真被農民軍做成「福祿湯」?出土的墓志揭開了秘密 | 尋夢新聞 https://bit.ly/2YavBr7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鈞的第三個兒子,15歲被封為福王,封地在河南。
1641年3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破河南洛陽,朱常洵被活捉,隨後被處死。
關於朱常洵是怎樣被殺的,民間一直有多種說法。甚至有傳言說,朱常洵是被李自成的軍隊煮熟,制成「福祿湯」,讓眾人分食的。
那麼,朱常洵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福王朱常洵真被農民軍做成「福祿湯」?出土的墓志揭開了秘密 歷史 第1張
(朱常洵劇照)
要探究其死因,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朱常洵其人。
一、朱常洵差點成為太子。
朱翊鈞的皇后王氏,是他的原配,但膝下無子。朱翊鈞在一次情不自禁的情況下,寵幸了一個宮女,結果這個宮女就懷上了孩子,也就是後來的長子朱常洛。
按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的祖訓,朱常洛理所應當成為太子。由於朱常洛出身卑微,雖身為長子,朱翊鈞根本就不打算立他。
而朱常洵的生母鄭貴妃極得朱翊鈞的寵愛,朱常洵在朱翊鈞的眼裡,也比朱常洛賢能(實際上遠不如)。因此朱翊鈞遲遲不立太子,暗自打算立朱常洵。
為此,還和內閣大臣較勁,導致自己30年不上朝。
後來在祖訓和大臣的雙重壓力下,朱翊鈞迫不得已,才把朱常洛立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
福王朱常洵真被農民軍做成「福祿湯」?出土的墓志揭開了秘密 歷史 第2張
(朱常洛畫像)
二、朱常洵隆恩優渥,驕奢淫逸。
按照規矩,朱常洵成年後就應該前往封地任職,但朱翊鈞仍然把朱常洵留在身邊多年,直到大臣們反復上奏,朱翊鈞才戀戀不舍地讓朱常洵到了河南。
為了補償福王,朱翊鈞幾乎傾其所有。不但在其大婚時,耗費銀兩30多萬,還花費數十萬兩為其廣建府邸。朱常洵仍不滿足,向朱翊鈞索要張居正的府宅,朱翊鈞也滿口答應。
30歲的朱常洵出京就藩時,朱翊鈞大方地一次性撥給良田2萬頃。由於河南土地不夠,朱翊鈞還下令從臨近的兩省增補。甚至不惜動用朝廷的軍餉,將河東一代的官鹽,都悉數交給朱常洵私自銷售。
朱常洵倚仗父皇的寵愛,在封地上為所欲為,終日聲色犬馬,縱情歌舞。唯一能激發他興趣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女人,二是吃喝。「常洵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
此時,恰逢農民叛亂如火如荼,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民不聊生。人禍未平,天災又至,「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間藉藉」。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朱常洵居然把自己養成了300斤的大胖子。百姓怨聲載道,「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福)王,洛陽富於大內」。兵部大臣呂維祺建議朱常洵出資助明軍平叛。但朱常洵一毛不拔,充耳不聞,照舊整日鶯歌燕舞,吃喝玩樂。
福王朱常洵真被農民軍做成「福祿湯」?出土的墓志揭開了秘密 歷史 第3張
(朱翊鈞畫像)
三、朱常洵後來是怎麼死的?
1641年,闖王李自成的大順軍勢如破竹,兵臨洛陽城下。朱常洵才迫不得已拿出錢財招募兵士抵抗。這樣的一群烏合之眾,如何能擋住李自成的虎狼之師,洛陽城被迅速攻破。
朱常洵在兩個隨從的掩護下,逃到郊外,藏匿於迎恩寺中,後被大順軍活捉。
關於朱常洵怎麼死的?有以下三個版本:
《明史》載:「賊跡而執之,遂遇害。」正史中只看到了這些只言片語,沒有更為詳盡的記述,但也沒有明確提到他是被大順軍烹煮了。
明末清初學者彭孫貽在其著作《流寇志》中提到了朱常洵的死:「闖賊跡福王所在,執之。王見自成,色怖乞生。賊置酒大會,臠王為俎,雜鹿肉食之,號福祿酒。」
意思是說,朱常洵被李自成抓獲後,跪在地上苦苦求生,希望饒他一命。於是,李自成命人割下了朱常洵的一塊肉,和著鹿肉一起下酒。由此可見,就算是煮食,也並非將他整個兒煮。
最血腥的說法來自野史。說李自成痛恨朱常洵驕奢淫逸,不恤民情。於是,先將朱常洵痛打40大板,仍不解氣,遂命人支起大鍋,殺掉幾頭鹿,將朱常洵300斤的肥碩身軀和著鹿肉,燉煮成「福祿湯」,犒勞士卒。
福王朱常洵真被農民軍做成「福祿湯」?出土的墓志揭開了秘密 歷史 第4張
(李自成像)
那麼,三種說法,哪一種是真實的呢?
第二種說法應該更接近事實。為什麼呢?
一是李自成的部隊雖然是農民起義軍,但在攻破洛陽城後,福王府中的巨額財富,足夠犒勞士卒,煮食活人,那是要受人唾棄的。
二是朱常洵和李自成並無深仇大恨,而且農民軍在攻克洛陽時,幾乎沒有多少損失,李自成犯不著這樣做。
三是野史裡的說法,大都來自清朝,不排除清人為抹黑前朝而採取了藝術加工的手法。
最有利的證據,出現在1924年,朱常洵的壙志(也就是「墓志銘」)在孟津縣現身,上面不但記載了朱常洵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重金募兵的抵抗行為,還介紹了朱常洵的墓地所在。既然有墓地,自然不可能被煮吃了。
福王朱常洵真被農民軍做成「福祿湯」?出土的墓志揭開了秘密 | 尋夢新聞 https://bit.ly/2YavBr7
朱常洵的結局如何, 真被做成"福祿湯"了 墓誌銘揭示了真相
朱常洵的結局如何,真被做成「福祿湯」了? 墓誌銘揭示了真相。 朱常洵是明朝時候神宗的第3個兒子,15歲的時候就被封為了福~王,他的封地是在河南。 1641年3月,李自成率領隊伍攻破了河南的洛陽。
因此他就在這個時候便被活捉了,之後他便很快被處死。 關於他是怎樣被殺的,民間一直有很多講法。 甚至還曾經有傳言說,他是被闖王的軍隊給煮熟了,最後被做成了"福祿湯",讓眾人分著吃了。
那麼,他究竟是怎樣死的呢? 1641年,闖王的大順軍非常厲害,很快便兵臨於洛陽城下。 他這個時候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拿出錢財去招募很多的兵士進行抵抗。 這樣的一群沒有實力的士兵。
又怎麼能夠擋住闖王的虎狼士兵們呢! 因此他的洛陽城很快便被攻破了。 而他在自己的2個隨從的掩護之下,悄悄的逃到郊外,躲藏在迎恩寺中,后被活捉。 關於他是怎麼死的? 有很多種說法。
其中有個說法是當初他被闖王抓了之後,跪在地上苦苦的求生,希望對方能夠饒他一命。 於是,他便讓人割下了他的一塊肉,和著鹿肉一同下酒。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即便是煮食,也並非將他全部煮。
而其中最讓人覺得滲人的說法來自於野史。 說闖王討厭其驕奢淫逸,不體恤民情。 因此,便先把他痛打了40大板,還是覺得很不解氣,於是就讓人支起了大鍋,殺了幾頭鹿,將他300斤的肥碩身軀和著鹿,一起煮成"湯"。
用來犒勞士卒。 但是很多人認為第一種說法比較接近事實。 為何呢? 那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其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而且當時農民軍在攻打洛陽時,也沒有啥損失,闖王也用不著這樣做。 煮成湯其實是野史中的說法。
大多是来自清朝,不排除清人为了能够抹黑前朝而用了一些艺术加工的手法。最为有利的证据,出现在1924年,他的圹志(墓志铭)之中,这上面不但是记载了他在闯王兵临于城下之时,重金招募士兵的抵抗行为,还介绍了他的墓地在哪里。既然是有墓地的,那么肯定是不可能被吃了朱常洵的結局如何, 真被做成"福祿湯"了 墓誌銘揭示了真相_【快資訊】 https://bit.ly/39YI7Mo
朱常洵福祿湯的典故 福王的結局真是如此嗎
朱常洵福祿湯的典故 福王的結局真是如此嗎 - 828啦 https://bit.ly/2YaYgeV
明代第一代福王朱常洵是崇禎的親叔叔,歷史上公認是被闖王李自成殺死的,只是對於其死法尚有爭議。 民間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李自成捉到朱常洵後,將其煮成了"朱常洵福祿湯"。
朱常洵子憑母貴,因其母親鄭貴妃深受明神宗的寵愛而待遇優渥。 明神宗本來是打算立他為繼承者,但是因為不是長子而被大臣反對,只好作罷。 朱常洵到洛陽就藩後,明神宗對其百般優待,先是賜予良田四萬頃,后又將湖廣等地的土地收入及對張居正的抄家所得一併賜給朱常洵,因此朱常洵富可敵國。 不過,這位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皇子,並不會因為自身富有而對窮苦百姓多一點憐悯之心。 崇禎末年,中原大地旱災嚴重,饑民遍野,朱常洵卻一毛不拔,只顧自己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哪管百姓死活? 崇禎十四年,李自成率部攻打洛陽,趕來增援的明軍不願效命,他們抱怨道:「難道我們餓著肚子和闖軍拚命嗎? "洛陽的官員勸朱常洵在錢財和保命之間權衡,朱常洵毫不在意,結果守軍打開城門將李自成引進洛陽,朱常洵的好命也就到頭了。
李自成捉到朱常洵后,就地擺了一口大鍋,將幾隻剛打來的野鹿投進去煮了。 這時候,一名軍官說道:「熬一鍋福祿湯,分給大家喝吧,咱也好享享這福祿壽的滋味。 "李自成首肯,於是眾人扒了朱常洵的衣服,澆了幾桶涼水算是洗了個澡。 隨後,幾名大漢抬著胖胖的朱常洵丟進鍋里,和幾隻鹿一起熬成了福祿湯。
朱常洵的這種死法未免過於悲催,倘若事實真是如此,恐怕連朱元璋都要從土裡跳出來了,試想老朱當年對待外人殘忍,對待兒孫卻無比優厚,如果知道自己的子孫後代落得個這樣的下場,不知作何感想。
明神宗的第三個兒子朱常洵一生大起大落,前半生享盡榮華富貴,到五十多歲的時候卻死於李自成之手。 關於朱常洵的死法,歷史上有三種說法,其中最慘烈的某過於朱常洵煮成湯的版本。
據《明史》記載,李自成進城的時候,朱常洵和他的世子朱由榔準備棄城逃走,結果朱由榔跑掉了,而"福王常洵遇害。 自成兵汋王血,雜鹿醢嘗之,名福祿酒。 "《明史》記載的死法有點血腥,不過民間野史似乎還覺得不夠悲慘,於是就有了朱常洵的另一種死法。 據說李自成覺得直接殺了這位老王爺不夠解恨,於是下令將其和幾隻草鹿一鍋煮,美其名曰"福祿湯"。
除了正史和野史外,近年出土的福王括地志的碑文上面還記載了朱常洵的另一種死法。 李自成率兵攻洛陽,朱常洵組織軍隊抵抗,城破,朱常洵被活捉。 面對闖王李自成,大明福王朱常洵破口大駡,遂遇害。 兩名承奉(太監)對著屍身哭了半天,對李自成的部下說:"王爺死了,我們也不想獨活了! "於是,請求弄口棺材收屍,看守的士兵答應了。 如果這個記載屬實,那麼朱常洵死得還算體麵,至少沒被煮成湯。 不過,福王括地志的署名作者是朱常洵的兒子朱由榔,兒子將老子寫得體面點也無可厚非,其真實性同樣值得推究。
明代滅亡之際,朱姓王子皇孫們的命運開始逆轉,或被殺,或被俘,倖存者則逃到荒溝野嶺改名換姓。 明末的朱姓皇族除了崇禎的三個兒子外,福王朱常洵也算是命運最為淒慘的一個了,這位享了大半輩子福的王爺恐怕做夢也想不到,有一天會死於非命。 關於朱常洵之死,歷史上的版本有好幾個,不過都與李自成有關。 那麼,李自成朱常洵之間有什麼關係,朱常洵又是怎樣死的呢?
歷史回到崇禎十四年,這一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進攻洛陽。 洛陽是中部重鎮,也是福王朱常洵的藩地,加上福王是萬曆皇帝的愛子,當年就藩時被賜予數萬頃良田和無數珍寶,所以李自成欲取洛陽而充府庫。 當時的河南旱災嚴重,災民遍地,民間不滿情緒指向富可敵國的福王,而李自成的部隊四處打著"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旗號,這就使得洛陽城內的抵抗力量及其脆弱,李自成很快就將大軍開進洛陽。 朱常洵和世子朱由榔準備越城逃走,福王沒來得及,被農民軍活捉。
全天下都知道福王富有,李自成此時正是需要軍需糧餉的時候,於是進城后的首要事情就是查抄福王府,據說抄出金銀財寶無數。 對於福王府原來的主人朱常洵,李自成也毫不客氣,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是,李自成見朱常洵長得肥,下令將其和幾隻鹿一起煮湯喝了,名曰"福祿宴"。 不過,早些年出土的福王擴地志碑文對朱常洵的死有另一種說法,即朱常洵是大罵李自成後被殺死,其屍體被兩名太監收入棺中。 不管朱常洵最終怎麼死的,其死都和李自成有關,這點倒是毋庸置疑。
福王朱常洵,是明朝神宗的第三個兒子。 王皇后沒有生兒子,王妃生了長子,就是後來的光宗。 朱常洵比他小,但常洵母親鄭妃最得寵。 皇帝很長時間沒有立太子,大家都疑心鄭貴妃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遭到了太后和大臣們的極力反對,神宗皇帝為此苦惱不已,最後還是只有讓步,萬曆二十九年立了光宗為太子,常洵則被封為福王。
但神宗對常洵的寵愛卻並沒有因此減弱。 幾年後,神宗用了三十萬兩銀子,為福王舉辦了一場極其豪華的婚禮。 緊接著,又在洛陽花了幾年時間,為常洵建造王府,用去了二十八萬兩銀子,是通常的十倍。
洛陽是福王的封地,按當時的規定,受封之後就應去封地居住,但鄭貴妃不捨得兒子,神宗就沒讓常洵去洛陽。 大臣認為這不合規矩,奏請了很多次,皇帝就是不予理睬。 直到福王的洛陽王府建成又過了兩年,神宗無奈之下,才讓常洵去了洛陽。
那時國家尚富,神宗常常資助福王,在福王離開皇宮時,還要賞賜他四萬頃良田,有司反對,常洵見此情形也上奏請辭,最後減半賞賜。 神宗後來常年不理政事,大家的奏摺都沒有批複,但福王的奏報卻是一天可以上報多次,早晚都可以。
到了崇禎皇帝執政時,福王的地位更加尊貴。 他這個時候成天就知道沉湎酒色,尋歡作樂。 這時秦中賊寇四起,河南也遇上旱災和蝗災,民間一片愁苦,大家都說先帝把天下的錢財都給了福王,洛陽比皇宮還要富裕。 有救援的兵士經過洛陽時,都說王府揮金如土,卻讓我們餓著肚子去前線送死。 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聽說后,特地來提醒福王,福王卻根本不在意。
崇禎十四年時,洛陽被李自成攻克,朱常洵當場被捉拿殺死。 死時五十六歲。 崇禎皇帝特地為此停朝三天,喪禮十分隆重,比其他藩王厚重幾倍,賜謚"恭"。
朱常洵與崇禎
朱常洵是明萬曆皇帝的兒子,與崇禎的父親朱常洛是親兄弟,也就是說朱常洵與崇禎是叔侄關係。 崇禎在位十七年,期間為政勤勉,可惜最後落得個上吊煤山的下場,這點讓不少明朝遺民痛惜,因此給他上了個"烈宗"的謚號。 朱常洵曾經和皇位擦肩而過,後來被父皇封到洛陽做了幾十年的福王,期間享盡榮華富貴,比崇禎這位侄兒過得舒心多了,不過下場卻不見得比崇禎好到哪裡去。
朱常洵的母親是萬曆寵妃鄭氏,自古後宮都是子以母貴,故朱常洵從小深受父皇的盛寵,並一度欲將其列為繼承人。 不過,明太祖曾有訓,皇位繼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所以既非嫡子也非長子的朱常洵的太子之路,最終因大臣強烈反對而被切斷。 朱常洵雖然沒當成太子,不過萬曆對他卻比太子還優待,不僅將洛陽這塊膏腴之地封給了他,還格外賜給他無數的金銀財寶,時人曰"福王富可敵國"。 而他的哥哥也就是明光宗就沒那麼好命了,雖然萬歷不得已將其封為太子,但一點也不重視他,直到十歲也沒給他請個老師教他讀書寫字。
萬曆死後,朱常洛只當了27天皇帝就一命嗚呼,傳位於長子朱由校,是為天啟皇帝。 天啟在位六年,死時無子,傳位於弟弟朱由檢,於是本來與皇位無緣的朱由檢就成了歷史上的崇禎皇帝。 對比當年朱常洵母子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朱由檢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朱常洵與崇禎這對叔侄,一個大半生享樂,一個大半生操勞,最後一個被殺一個上吊。 末世王孫不如狗,大概就是如此了。朱常洵福祿湯的典故 福王的結局真是如此嗎 - 828啦 https://bit.ly/2YaYgeV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