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金額最大!全球最大主權基金上半年台股持有名單曝光 - 自由財經
勞動基金、國保基金及退撫基金等三大政府退休基金,合計累虧3,856.4億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俄羅斯財政部在6日宣佈,俄羅斯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將美元儲備削減至零,同時提高了人民幣、歐元和黃金的份額。(示意圖) 俄主權財富基金將美元儲備削減至零並提高人民幣份額 中國 : 歡迎 https://bit.ly/3wA7rS1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 (8) 日表示,中方對俄羅斯提升主權財富基金國家福利基金中的人民幣資產占比表示歡迎。
根據《今日俄羅斯》7日的報導,俄羅斯財政部在6日宣佈,俄羅斯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將美元儲備削減至零,同時提高了人民幣、歐元和黃金的份額。
俄羅斯財政部聲明,美元在俄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中所占比例從35%降至零,英鎊占比則降至5%,人民幣和歐元占比分別升至30.4%和39.7%,非現金黃金所占份額達20.2%。
俄羅斯財政部指出,這是根據近年來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變化,以及去美元化目標等,做出的相關儲備整。
俄羅斯副外長亞歷山大·潘金說,美國的製裁和不可預測性的經濟政策,讓外界質疑使用美元作為交易優先貨幣的可靠性及便利性。俄主權財富基金將美元儲備削減至零並提高人民幣份額 中國 : 歡迎 https://bit.ly/3wA7rS1
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簡稱主權基金,英文縮寫為SWF)由國家政府成立,主要是將國家出口商品或服務所得的收入再投資,為國家創富,通常著眼中長期投資。
主權財富基金的誕生,最早是在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一些產油國家通過石油收入的積累,成立一般儲備基金(General Reserve Fund)或未來基金(Future Generations Fund),以有效運作國民公共財富、減輕石油資源耗竭後可能帶來的經濟困境。
最早的主權財富基金出現在1956年。當時,位於密克羅尼西亞吉爾伯特群島的英國當局,對出口的磷酸鹽(鳥糞)徵收一種稅。現在,鳥糞早已採掘枯竭。然而,這一筆預留資金成為「吉裡巴斯收益平衡儲備基金」(Kiribati Revenue Equalisation Reserve Fund)——其數目截至2006年已經超過5.54億美元。
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三類:
外匯儲備盈餘,主要以亞洲地區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台灣、香港等六個主要國家為代表;
自然資源出口的外匯盈餘,包括石油、天然氣、銅和鑽石等自然資源的外貿盈餘,主要以中東、拉美地區國家為代表;
依靠國際援助基金,以烏干達的貧困援助基金為代表。
近年來,主權財富基金數量快速增長,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國家,包括一些已開發國家和資源豐富國家,也包括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資源貧乏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資產規模急劇膨脹,至2006年底,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累計已達到約1.5萬億至2.5萬億美元。同時,其資產分佈不再集中於G8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甚至擴展到了外國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商品期貨、對沖基金等非傳統類投資類別。主權財富基金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一個日益活躍且重要的參與者, 市場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主權財富基金與官方外匯儲備皆為國家所擁有,同屬廣義的國家主權財富,來源也頗相似。但依然有其區別:
官方外匯儲備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中,後者則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以外,有獨立的平衡表和相應的其他財務報表。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運作及其變化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密切相關,而主權財富基金一般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繫。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化產生貨幣政策效應,即其他條件不變,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增加或減少將通過貨幣基礎變化引起一國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而主權財富基金的變化通常不具有貨幣效應。
各國央行在外匯儲備管理上通常採取保守謹慎的態度,追求最大流動性與最大安全性,而主權財富基金通常實行積極管理,可以犧牲一定的流動性,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以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目標。
近來國際上的發展趨勢是把在滿足國際流動性與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額外匯儲備資產,從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政府投資機構,即主權財富基金,或委託其他協力廠商專業化投資機構進行管理,只追求投資回報率,而與匯率或貨幣政策「脫鉤」。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是這一模式的先驅,中國2007年成立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此模式最新也最重要的案例之一。
無論怎樣,主權財富管理正逐漸從傳統的以規避風險為目的的流動性管理模式向更加多元化和具有更強風險承受能力的資產管理模式轉變。
主權財富基金本質上應該是專業化的商業機構,成功的主權財富基金如阿聯阿布達比投資局、新加坡GIC、挪威政府養老基金等,都仿效了企業界的組織形式,避免仿襲照搬政府行政機關的架構,尤其是突出董事會與專業投資委員會的核心決策職能與自主權,講究組織上的精簡與決策的效率。
主權財富基金的積極管理主要考慮資產的長期收益,並不過分關注短期波動,但其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貨幣構成、風險控制等都有嚴格要求。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策略主要是指投資組合按照資產種類、貨幣、國別、行業、風險承受水準所進行的策略性進行配置。
近年來,各國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策略都在動態變化中,但其變化趨勢是逐步從傳統的對外國政府債券(參見各國外債列表)投資擴張到對股票或股權投資,再到房地產投資等。
主權財富基金的積極管理,在追求較高回報的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因此,主權財富管理必須規避不適當的風險,尋求高回報和高風險之間的最優平衡。有效的風險控制,不僅可以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水準,也可使投資組合將潛在回報最大化。
大多數主權財富基金在控制風險方面具有三點共同特徵:公司高管層直接介入風險控制;強調多元化投資組合,降低不同投資戰略之間的風險相關性;注重運用現代風險計量技術進行資產配置和風險評估。
主權財富基金的爭議:
主權財富基金由政府官員控制,並不能很好地對其代為投資的公民負責。人們與其打交道時,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基金所屬的政府會承擔風險,往往因此遭受損失。
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政策鮮為人知,些許評論或謠言就可能加劇資本市場的波動,因此需要遵守市場規則,包括「高治理標準和適當的透明度」。
主權財富基金易受到政治上的影響與官僚幹預,被迫追求多元目標,犧牲其獨立性與專業化運作能力,難以實現投資風險與回報最佳的匹配。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大部分投資於海外資產,政治上極為敏感。如果一國主權財富基金缺少足夠的商業性與運作獨立性,就有可能被認為是該國政府的政策工具,更容易遭受投資東道國政治上的指控與阻力。
政府調動社會資源、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與追求資本收益最大化的傳統投資目標存在內在的矛盾。
一個國家的公眾原則上是該國主權財富基金的最終擁有者和受益人。而目前一些主權財富基金有關宗旨、投資方向、操作與監控方面的透明度較低。所在國公眾多大程度上應該具有對主權財富基金投資與管理決策方面的知情權及影響力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主權基金 - 財經百科 - 財經知識庫 - MoneyDJ理財網 https://bit.ly/3xswBmL
主權財富基金(英語:Sovereign wealth fund,簡稱SWF),通稱主權基金,指由一些主權國家政府所建立並擁有,用於長期投資的金融資產或基金,主要來源於國家財政盈餘、外匯儲備、自然資源出口盈餘等,一般由專門的政府投資機構管理[1]。目前世界上主權財富基金規模最大的幾個國家和地區,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挪威、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大韓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威特、俄羅斯、香港和新加坡等。
主權財富基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0NuONy
背景簡介
主權財富,相對應於私人財富,是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國際收支盈餘和自然資源收入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傳統主權財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動保守,對本國與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而近年來主得利於國際油價飆升和國際貿易擴張而急劇增長,對其的管理遂成為一個日趨重要的議題。主權財富基金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不同於傳統的政府養老基金與那些簡單持有儲備資產以維護本幣穩定的政府機構,主權財富基金是一種全新的專業化、市場化的積極投資機構。
近年來,主權財富基金數量快速增長,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國家,包括一些已開發國家和資源豐富國家,也包括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資源貧乏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資產規模急劇膨脹,至2006年底,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累計已達到約1.5萬億至2.5萬億美元。同時,其資產分布不再集中於G8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甚至擴展到了外國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商品期貨、對沖基金等非傳統類投資類別。主權財富基金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一個日益活躍且重要的參與者, 市場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主權財富基金與官方外匯儲備皆為國家所擁有,同屬廣義的國家主權財富,來源也頗相似。但依然有其區別:
官方外匯儲備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中,前者則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以外,有獨立的平衡表和相應的其他財務報表。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運作及其變化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密切相關,而主權財富基金一般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繫。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化產生貨幣政策效應,即其他條件不變,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增加或減少將通過貨幣基礎變化引起一國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而主權財富基金的變化通常不具有貨幣效應。
各國央行在外匯儲備管理上通常採取保守謹慎的態度,追求最大流動性與最大安全性,而主權財富基金通常實行積極管理,可以犧牲一定的流動性,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以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目標。
歷史
最早的主權財富基金出現在1956年。當時,位於密克羅尼西亞吉爾伯特群島的英國當局,對出口的磷酸鹽(鳥糞)徵收一種稅。現在,鳥糞早已採掘枯竭。然而,這一筆預留資金成為「吉里巴斯收益平衡儲備基金」(Kiribati Revenue Equalisation Reserve Fund)——其數目截至2006年已經超過5.54億美元。
資金來源
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四類:
外匯儲備盈餘,主要以亞洲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台灣、香港等五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參見各國外匯儲備列表);
自然資源出口的外匯盈餘,包括石油、天然氣、銅和鑽石等自然資源的外貿盈餘,主要以中東、拉美地區國家為代表;
依靠國際援助基金,以烏干達的貧困援助基金為代表。
發行特別國債,以中國為代表
管理架構
中央銀行直接管理
外匯儲備在滿足國際流動性與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額外匯儲備資產,由中央銀行根據政策目標、儲備資產的風險特徵和期限、以及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投資工具將其分割成不同的投資組合。如香港金融管理局將外匯儲備分割成兩類:以滿足流動性為目的的資產儲備及積極的資產管理為目的的多餘儲備,並據此分別進行投資和管理。
專門投資機構管理
近來國際上的發展趨勢是把在滿足國際流動性與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額外匯儲備資產,從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政府投資機構,即主權財富基金,或委託其他第三方專業化投資機構進行管理,只追求投資回報率,而與匯率或貨幣政策「脫鉤」。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是這一模式的先驅,中國2007年成立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此模式最新也最重要的案例之一。
無論怎樣,主權財富管理正逐漸從傳統的以規避風險為目的的流動性管理模式向更加多元化和具有更強風險承受能力的資產管理模式轉變。
公司治理
主權財富基金本質上應該是專業化的商業機構,成功的主權財富基金如阿聯阿布達比投資局、新加坡GIC、挪威政府養老基金等,都仿效了企業界的組織形式,避免仿襲照搬政府行政機關的架構,尤其是突出董事會與專業投資委員會的核心決策職能與自主權,講究組織上的精簡與決策的效率。
投資策略
主權財富基金的積極管理主要考慮資產的長期收益,並不過分關注短期波動,但其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貨幣構成、風險控制等都有嚴格要求。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策略主要是指投資組合按照資產種類、貨幣、國別、行業、風險承受水平所進行的策略性進行配置。
近年來,各國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策略都在動態變化中,但其變化趨勢是逐步從傳統的對外國政府債券(參見各國外債列表)投資擴張到對股票或股權投資,再到房地產投資等。
風險控制
主權財富基金的積極管理,在追求較高回報的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因此,主權財富管理必須規避不適當的風險,尋求高回報和高風險之間的最優平衡。有效的風險控制,不僅可以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水平,也可使投資組合將潛在回報最大化。
大多數主權財富基金在控制風險方面具有三點共同特徵:公司高管層直接介入風險控制;強調多元化投資組合,降低不同投資戰略之間的風險相關性;注重運用現代風險計量技術進行資產配置和風險評估。
批評與爭議
主權財富基金由政府官員控制,並不能很好地對其代為投資的公民負責。人們與其打交道時,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基金所屬的政府會承擔風險,往往因此遭受損失。
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政策鮮為人知,些許評論或謠言就可能加劇資本市場的波動,因此需要遵守市場規則,包括「高治理標準和適當的透明度」。 主權財富基金易受到政治上的影響與官僚干預,被迫追求多元目標,犧牲其獨立性與專業化運作能力,難以實現投資風險與回報最佳的匹配。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大部分投資於海外資產,政治上極為敏感。如果一國主權財富基金缺少足夠的商業性與運作獨立性,就有可能被認為是該國政府的政策工具,更容易遭受投資東道國政治上的指控與阻力。
對主權財富基金的批評還包括[2][3]:
政府調動社會資源、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與追求資本收益最大化的傳統投資目標存在內在的矛盾。
一個國家的公眾原則上是該國主權財富基金的最終擁有者和受益人。而目前一些主權財富基金有關宗旨、投資方向、操作與監控方面的透明度較低。所在國公眾多大程度上應該具有對主權財富基金投資與管理決策方面的知情權及影響力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主權財富基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0NuONy
【投書】台灣的外匯資產是全民財富,民眾卻一無所知:從一篇央行澄清稿說起
作者 吳聰敏【投書】台灣的外匯資產是全民財富,民眾卻一無所知:從一篇央行澄清稿說起 | 吳聰敏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HIsw9
2021-07-09
外匯資產是全民的財富。台灣的外匯資產如此龐大,但它是如何管理的,全國民眾一無所知,這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圖片來源:
2021年6月17日,台灣央行召開理監事會。依照慣例,總裁在會後召開記者會,並提供參考資料。這一次的參考資料有一份澄清稿,沒有標題。開頭提到:「本年4月坊間出版一本書,該書對本行換匯交易列帳及外部審計等事項諸多不實指陳,特澄清如下……」
台灣央行偶而會發佈澄清稿,因此,不足為奇。這一次它要澄清的,是「坊間出版一本書」的內容。台灣每個月出版的新書不多,很快查一下,就知道文中說的這本書是《致富的特權》,是我們幾位作者合寫的。
央行為何不直接寫出書名?我們不知道答案,但這似乎是慣例。
央行口中的「某位官員」
大約10年前(2010年11月19日),央行也曾發佈一份澄清稿,開頭說:「本(19)日美國聯準會網站公布某位官員之演講稿,該文稿圖8提供新興經濟體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之變動率及國際準備增加數相對GDP的比率,經查其數據與事實有所出入……」
央行的澄清稿不講出「某位官員」的名字,但也不難查出來,「某位官員」是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rnanke),文章則是他在第6屆歐洲央行的央行貨幣政策研討會(Sixth European Central Bank Central Banking Conference)上的演講內容。
我們查一下歐洲央行的網站,在「會議與研討會」頁面下,開宗明義就說「歐洲央行致力於提升全球研究者的公開對話」(The ECB promotes an open dialogue with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公開對話的目的是,學術界與決策官員對於貨幣政策的某些面向可能意見不一致,經由研討會公開討論,是求得共識的最好方法。
往好的方向解釋,台灣央行對柏南克的澄清稿也是公開對話。若是如此,稿子一開始應指出,對話的對象是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先生,而不是「某位官員」。專業的文章需要精準地引用他人,這是最低的要求。此外,聯準會主席變成「某位官員」,讀起來有貶抑對方的感覺。學術討論對事不對人,尊重對手是必須有的態度。
台灣央行對外發佈這一份澄清稿,一定獲得當時央行總裁彭淮南的同意。我們不能理解為何彭總裁要使用「某位官員」一詞。事實上,聯準會的官員或研究員若看到澄清稿以「某位官員」稱呼聯準會主席,接下來的文字連看都不會看,因為沒有任何專業的文章會使用這種措詞。
央行要對當年那篇講稿澄清什麼?
柏南克這篇講稿的圖8是要說明,若某國央行在一定期間內購買較多的美元外匯,該國的貨幣對美元相對會貶值較多。
一般人對於外匯市場的交易較無經驗,但我們可以用股票市場來說明。今天如果某股市大戶投入較多的資金買某一檔股票,該股票的價格就會上漲較多。外匯交易市場也是如此。
柏南克的圖8使用了16個國家的資料,台灣是其中之一。跟其他15個國家比較,台灣央行購買較多的外匯,相對也貶值較多。
那麼,針對柏南克,台灣央行要澄清什麼?
澄清稿放入一些資料,主要說了兩點:第一,柏南克文章使用的匯率指標不適當。第二,外匯存底增加較多「不能就代表該國干預匯率」。
對於第二點,澄清稿表示,台灣外匯存底增加有兩個原因: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多,以及主要貨幣對美元之匯率變動。結論是,「從上述資料觀察,可證明我國並未干預匯市以阻升新台幣。」
以如此的推論來「證明」台灣並未干預匯市,滿驚人的。外匯存底增加還有第三個可能性,央行進場買外匯。因此,央行上述的結論等於是說,央行進場買外匯的數量微不足道。這可能是事實,但要「證明」這一點,必須提出數字,告訴民眾每一個管道的比重是多少。台灣央行掌握所有的數字,可以算出3個管道的比重各是多少,但從未對外公佈。
阻升政策與匯率操縱
講到這裡,我們要回頭說明,為何柏南克關心某些國家干預外匯市場?柏南克演講是在金融海嘯之後,美國的景氣差,台灣也不好。台灣央行的貨幣政策如果讓新台幣貶值,對於台灣的景氣回升有幫助。但是,新台幣對美元貶值,表示美元對新台幣升值,這對於美國的景氣有不利影響。
阻升政策是「以鄰為壑」。柏南克的圖8是要指出哪些國家可能在進行以鄰為壑的政策,台灣央行的澄清則是要昭告天下,他們並沒有這樣做。
事實上,台灣央行要證明自己沒有阻升非常容易,只要公佈央行在外匯市場的交易即可。而且不須即時公佈,只須像日本一樣,6個月以後再公佈即可。不過,台灣央行的外匯交易幾乎是國家機密,全台灣看過完整外匯交易帳簿的人,應該屈指可數。
為了對付某些國家的阻升政策,美國財政部的對策是定期公布「匯率操縱報告」,被認定為操縱匯率的國家,即以提高關稅等方式加以制裁。認定匯率操縱的條件有三項,其中之一是「淨外匯購入金額在12個月內超過GDP的2%」。美國財政部雖然訂出「淨外匯購入金額」的條件,但它也看不到台灣央行的外匯交易帳簿,因此,只能以外匯存底的變動來間接判斷。柏南克文章的圖8也是採取這種方法。
2021年4月16日,美國財政部公佈最新的匯率報告,台灣雖然在三項標準上都超過,但並未被列為操縱國。政府與民間部門都鬆了一口氣。
【投書】台灣的外匯資產是全民財富,民眾卻一無所知:從一篇央行澄清稿說起 | 吳聰敏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HIsw9
「新加坡擁抱中國燙到手!」謝金河:淡馬錫暫停投資中國科技股有苦衷
風傳媒綜合報導 19 小時前2021/11/23
「新加坡擁抱中國燙到手!」謝金河:淡馬錫暫停投資中國科技股有苦衷 https://bit.ly/3r1LqML
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淡馬錫控股」日前將部分手上中國標的:百度、好未來教育集團、新東方及求職招聘平台看准網持股全數出清。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於臉書發文表示,「新加坡擁抱中國燙到手」,一直投資中國,自認25年來打死不退死多頭的淡馬錫,最近宣布暫停投資中國科技公司,受到外界關注。
謝金河提到,淡馬錫最近也減碼阿里巴巴191萬8800股,占投資比重16%,也減持滴滴357萬1500股,占比重10%,還減持快手、騰訊,這些公司都是今年第3季股價跌最慘的標的,尤其是補教業。新加坡另1家政府投資公司GIC是新東方最大股東之一,持股逾5%,這回新東方從199.97殺到1.68美元,GIC看起來損失逾百億美元。
謝金河表示,淡馬錫去年底結算,資產浄值從3130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6990億元)降至3060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5041億元),今年手上標的中國科技股一度占29%,比淡馬錫在新加坡的資產比重更高,而且投資的標的都跟著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的阿里巴巴延伸出來企業走,這回傷最重。
謝金河:淡馬錫及GIC大力投資中國補教業傷最重
謝金河指出,淡馬錫及GIC這2年大力投資中國補教業,除了新東方,好未來,高途,有道等都大力加碼,正好遇到中央強力監管,這回淡馬錫及GIC傷最重,這回宣布不再投資中國科技股,看起來有苦衷。
謝金河分析,去年新加坡經濟成長率衰退5.6%,今年首季年增1.3%,第2季因去年衰退13.3%,出現14.7%的成長,今年目標在6到7%,可能與台灣在伯仲之間。不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夫婦孤注一擲押寶中國,也讓新加坡未來增添更多變數
「新加坡擁抱中國燙到手!」謝金河:淡馬錫暫停投資中國科技股有苦衷 https://bit.ly/3r1LqML
重磅!新加坡國家主權基金「淡馬錫控股 Temasek」宣布加盟臉書的 Libra 計畫 |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媒體 (比特幣, 加密貨幣)
重磅!新加坡國家主權基金「淡馬錫控股 Temasek」宣布加盟臉書的 Libra 計畫 |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媒體 (比特幣, 加密貨幣)
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
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簡稱國安基金委員會)是中華民國維持金融市場穩定的專責機構,為行政院直屬的專責單位。[1]
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DLx5aL
歷史
為因應國內、外重大事件,以維持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穩定,確保國家安定,行政院於2000年5月18日的第2682次行政院會議上決議制定《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2]。
組織
委員會:由十一人至十三名委員組成,由行政院副院長、中央銀行總裁、財政部部長、交通部部長、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勞動部部長、銓敘部部長兼任當然委員,其餘委員由主管機關就立法院各黨團推薦的學者、專家遴選聘任之。
主任委員:行政院副院長兼任
執行秘書:行政院副院長派任,視業務情形聘用一人至五人
國家金融安定基金
國家金融安定基金之任務係在國內、外發生重大事件或國際資金大幅移動,並顯著影響民眾信心,致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有失序或有損及國家安定之虞,經管理委員會決議,在符合條例規範下,視市場情況進行安定操作,以維持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穩定,俾確保民眾對資本市場之信心[3]
資金來源
國家金融安定基金可運用資金之總額為新台幣五千億元,其來源如下:
一、以國庫所持有之公民營事業股票為擔保,向金融機構借款;借款最高額度新台幣二千億元。
二、借用郵政儲金、郵政壽險積存金、勞工保險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所屬可供證券投資而尚未投資之資金;其最高額度新台幣三千億元。
三、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定之資金來源。
2015年進場任務
2014年8月25日召開第82次委員會議,因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動能趨緩, 同年8月中旬中國央行推動人民幣貶值,引發亞洲多個依賴出口國家貨幣競相貶值,進而造成國際金融動盪,全球股市陷入恐慌,紛紛重挫,因而動用國安基金進場護盤。
護盤期間為2015年8月25日至2016年4月12日為止(共232天,截至2015年為最長護盤天數),全數持股出脫為2016年4月13日起至2016年9月21日為止。買入股票成本為196.58億元,買賣股票處分淨利為12.22億元,扣除融資利息、券商委託費,共實現12.11億元的投資淨利,投資報酬率為6.16%
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DLx5aL
輝瑞疫苗與口服藥銷售強 今年營收估破500億美元
2022年2月9日週三 下午2:05·2 分鐘文章
輝瑞疫苗與口服藥銷售強 今年營收估破500億美元 https://bit.ly/3Gwh352
(法新社紐約8日電) 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今天表示,公司預期2022年旗下COVID-19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營收將超過500億美元。輝瑞說,由於疫苗強勁銷售,2021年獲利增加一倍以上。
輝瑞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是美國核准使用對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第一款疫苗。公司預期,與剛結束的一年相比,這款疫苗2022年營收將略為減少,但旗下抗病毒口服藥物Paxlovid銷量將大幅增加。
輝瑞執行長博爾拉(Albert Bourla)形容,2021年對輝瑞而言是「分水嶺之年」。他說,輝瑞在疫情大流行期間付出的努力,「徹底且永遠地改變了我們的公司」。
不過,第4季營收由於不如預期,輝瑞股價今天下跌。
除了疫苗之外,輝瑞其他部門的銷售情況憂喜參半。內科、發炎以及免疫學相關營收下滑,但腫瘤、整合醫學和罕見疾病方面的營收則呈現成長。
分析師預測,輝瑞2022年的獲利將高於公司預期。
輝瑞財報顯示,2021年獲利高達220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一倍多,2021年營收也翻了將近一倍至813億美元,其中368億美元來自COVID-19疫苗。
輝瑞預期,2022年,COVID-19疫苗和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營收將分別達到320億美元和220億美元,整體營收則將落在980億美元至1020億美元之間。
博爾拉說,輝瑞目前正在研發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新候選疫苗,以及「潛在的新一代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
輝瑞預計生產1.2億個Paxlovid療程,今年第一季將生產600萬個,2022上半年將達到3000萬個。
輝瑞高層表示,各界對Paxlovid興趣濃厚,公司正在與全球約100國洽談合約。迄今為止,這款口服藥物已獲約40國批准。
博爾拉說,Paxlovid的營收「可能遠遠超過當前預測」。他說,220億美元只是根據已簽署合約和實際上已達共識的協商所做的預測。
不過,輝瑞財務長達美利歐(Frank D'Amelio)警告,2021年「COVID-19疫苗剛上市,且幾乎沒有人接種過任何劑量的疫苗」,相較之下,2022年對疫苗收益預測的「潛在上行空間較小」。(譯者:劉文瑜/核稿:蔡佳敏)輝瑞疫苗與口服藥銷售強 今年營收估破500億美元 https://bit.ly/3Gwh352
輝瑞今年疫苗銷售額 上調至1.48兆
2022/02/08 20:30
輝瑞週二(8日)將其COVID-19疫苗的今年銷售額預測上調至540億美元。(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輝瑞藥廠週二(8日)將其COVID-19疫苗的今年銷售額預測上調至320億美元(新台幣8800億元),並表示預計針對口服抗病毒藥的銷售額將再增加220億美元(新台幣6035億元),合計540億美元(新台幣1.48兆元)。
輝瑞與及德國BNT研發的疫苗基於mRNA 技術,在包括美國在內的160多個國家使用,輝瑞的目標是在2022年生產超過40億劑疫苗,相較之下,去年才3億劑。
Paxlovid是一種口服COVID 藥丸,對減少高危險患者的住院和死亡方面顯示效果,輝瑞預計今年將生產至少1.2億顆療程藥丸。2021年12月22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輝瑞研發的新冠口服藥物Paxlovid的緊急使用權。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在預防重症及住院率的效力評估,輝瑞Paxlovid達到90%。
輝瑞今年疫苗銷售額 上調至1.48兆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rzyjSP
--------------------------------------------
LTN經濟通》疫苗廠大賺災難財 AZ最佛心
2021/09/10 07:42
全球疫苗需求激增,各大疫苗生產商獲利驚人。(路透)
AZ以每劑2-5美元 平價供應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Delta病毒肆虐,全球疫苗需求激增。在疫苗銷售加持下,全球各大疫苗生產商在此期間大發利市,中國甚至還把疫苗賣給COVAX,大發災難財。反觀阿斯特捷利康(AZ)因為以成本價提供全球疫苗,即使2021上半營收增加,獲利仍遠不及其他競爭對手。究竟這段日子疫苗大廠獲利有多驚人?2022年展望如何?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全球肆虐,各國認知要清零非常困難,即使在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也會因不斷出現新變種病毒,再度陷入泥淖。自疫苗廣泛施打後,帶來不少正面利多,包括輝瑞、BioNTech、莫德納,以及中國科興、康希諾2021年股價表現皆十分強勁。
大家也很好奇,這段期間疫苗生產商獲利狀況如何?各大疫苗廠不一定會直接公布疫苗收入,加上Covid-19疫苗業務對各藥廠總營收貢獻程度不同,但是可以看出Covid-19疫苗,已經逐漸成為幾間關鍵藥廠的主要收入來源。
BNT上半年淨利40億歐元 年增率2716%
最早取得美國FDA授權的BioNTech/輝瑞疫苗,使用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的技術,由輝瑞藥廠生產。從2020年底開始,BioNTech股價一路狂飆,2021上半淨利狂增至40億歐元(約47.25億美元),1年前這個數字只有1.42億歐元,等於年增率高達2716%。
在3大利多之下,BioNTech股價更從6月的200美元,2個月後爆漲逾1倍至420美元。一是Delta提醒了全球疫苗需求還會增加,疫苗業務將持續獲利,而非一次性的產品;二是人們害怕突破性感染,而mRNA技術較適合用來對抗變種病毒;三是疫苗漲價趨勢,目前疫苗約較首批出貨的價格貴上15-25%左右。
輝瑞股價表現平平 莫德納大漲不回頭
作為BioNTech的合作夥伴,輝瑞業績表現亦亮眼。2021上半年營收年增68%突破336億美元,合作的疫苗銷售達113億美元。然而,投資人對輝瑞關愛較少,看好BioNTech掌握了技術,輝瑞只是代工藥廠,且受其他成長緩慢的業務拖累。兩者股價表現落差也不小,2020年底輝瑞股價曾出現2成的漲幅,但在回檔後沉寂好一陣子,直到近期才突破50美元。
第二款取得FDA授權的莫德納疫苗,公司在2020年剛取得授權時,股價大漲超過150%,隨後回落到100美元左右,但在AZ傳出血栓等副作用一度停打期間,莫德納股價翻揚。2021年疫苗普遍施打後,莫德納股價漲勢不回頭,現已超過400美元。疫苗也讓莫德納在2021上半年創造40億美元的淨利,這是莫德納自2010成立以來首次在上半年獲利。
USAID負責人鮑爾表示,中國竟然選擇向COVAX販售疫苗賺取利益。(路透)
科興上半年疫苗獲利 估計有77億美元
更會賺的還有中國科興。科興是中國首批上市的疫苗之一,也是目前中國國內施打和外銷的主力疫苗。在美國上市的科興雖未公布財報,市場大多是從投資人之一的中生製藥財報窺探端倪。中生製藥在2021上半年,淨利狂增583.6%至84.8億人民幣,其中光是來自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的獲利,就高達75.85億人民幣。
中生製藥持有科興約15%股權,其他主要聯營或合營公司,包括正大天晴康方和泉源堂,不是虧損就是獲利微薄。市場據此推估,科興2021上半年的疫苗獲利,可能超過500億人民幣(約77億美元)。同一期間,智飛疫苗收入料超過50億人民幣;康希諾也靠著疫苗由虧轉盈;BionTech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復星醫藥也已實現收入約5億多人民幣。
中國向COVAX販售疫苗賺取利益
除此之外,中國甚至賣疫苗給COVAX,大發疫情財。COVAX疫苗分配平台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縮小國際之間的貧富差異,提高疫苗分配公平性,主要向富裕國家募集資金或疫苗。然而,7月份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負責人鮑爾(Samantha Power)表示,中國竟然選擇向COVAX販售疫苗賺取利益,而非捐贈或提供財政協助,令人震驚。華盛頓郵報評論亦抨擊,自Covid-19出現在中國之後,中國不斷利用疫情推進自身政治和經濟利益。
直到負面評價排山倒海而來,中國才捐疫苗試圖營造負責大國形象。8月習近平宣布,2021年中國將提供全球20億劑疫苗,並決定向COVAX捐贈1億美元。中國出手也意味著疫苗外交正式邁入「大國博弈」階段。COVAX也宣布將在9月底前,首次配送1億劑中國疫苗到亞非國家,但被部分國家拒收。
阿斯特捷利康(AZ)2021上半年營收雖打敗預期,但因疫苗售價極低,仍拖累整體獲利。(路透)
AZ佛心 以1/10價銷售疫苗
但也不是所有疫苗廠都「賺到手軟」。反差最大的阿斯特捷利康(AZ)2021上半年營收雖打敗預期,但因疫苗售價極低,仍拖累整體獲利。牛津大學當初答應與AZ合作,AZ承諾在疫情流行期間以非營利方式,向全球提供疫苗。對比莫德納每劑售價是22-37美元、BioNTech/輝瑞23美元,AZ每劑價格僅2-5美元,不過各疫苗廠技術、成本不同,對高中低收入國家價格亦浮動。
AZ上半年營收大增來自新藥銷售,與疫苗無關,除去Covid-19疫苗銷售,營收、獲利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14%、25%。AZ表示,比起2022年的獲利展望,公司將專注於全球廣泛而公平的疫苗供應,待疫情結束,才會開始探索商業機會。AZ執行長蘇博科也指出,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調高疫苗售價,不能永遠都做非營利,但也不打算賺取暴利。
莫德納每劑22-37美元、BNT/輝瑞23美元
這波疫苗廠獲利的趨勢,看起來尚未結束。包括第二、第三劑等追加劑(booster-shot)策略,以及對Delta的擔憂等因素將刺激疫苗需求,再加上疫苗廠持續在美國等國家漲價,輝瑞、莫德納的疫苗收入可望比預期多出數十億美元。分析師也修正預期,除去德國和比利時,輝瑞和BNT光是疫苗銷售額明年就上看740億美元,較此前預估增加17%;莫德納則估達350億美元,較先前預估增25%。
過去各大藥廠並不看好疫苗業務,甚至選擇放棄。因為研發疫苗需要投入龐大資金,但是對營收貢獻有限,且需要負擔龐大的法律責任。但這段時間證明了,只要碰上一次全球流行的大疫病,疫苗就會成為部份藥廠大撈一筆的好機會。
這次老牌的疫苗廠在研發方面進度緩慢,反而是一些較小型的新創公司願意嘗試如mRNA等新的技術,以創紀錄的速度推出疫苗,也將重塑整個疫苗產業。輝瑞和莫德納的高層都表示,他們預計Covid-19未來幾年將成為地方性病毒(endemic virus),將推升每年對疫苗的需求。
LTN經濟通》疫苗廠大賺災難財 AZ最佛心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GzQLyS
------------------------------------------
輝瑞口服藥到貨/我擁2款抗病毒藥 亞洲第一
默沙東口服抗病毒藥物日前已抵台。(路透)
輝瑞口服藥到貨/我擁2款抗病毒藥 亞洲第一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pyAH1
2022/01/28 05:30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好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我國向輝瑞藥廠自購的武漢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已抵台,是繼韓國後第二個亞洲國家取得;加上日前默沙東口服抗病毒藥物也抵台,我國是亞洲第一個兩種抗武肺病毒藥物齊備的國家。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我國是亞洲第一個兩種抗病毒藥物都齊備的國家,根據我國診治指引,針對輝瑞的「Paxlovid」抗病毒藥物使用對象,是具任何一重症風險因子,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之內的十二歲以上、體重大於四十公斤的病患。
輝瑞的「Paxlovid」主要作用在病毒的「蛋白酶」,一樣是每天服藥兩次,五天一療程。台灣輝瑞藥廠表示,第一批數量三千二百人份療程的藥物已抵達台灣,將由疫情指揮中心統一調度,春節前夕就有機會提供患者使用。目前台灣與南韓是亞洲唯二優先取得此藥品的國家。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據臨床結果顯示,該藥品在非住院的高風險武肺病患中,能大幅降低住院和死亡風險達八十九%,但應確實完成完整的五天療程,若未正確服藥恐影響預期治療效果。
採購策略 陳時中︰多樣性備藥
我國目前採購的抗病毒藥物量約二.五萬份,遭部分人士批評太少;指揮官陳時中說,世界上還有很多藥物正在研發,要留量能購買其他藥物,對口服藥的戰略是「多樣性」,要買多樣不同的藥物備用。
陳時中說,韓國疫情是台灣的十多倍,準備藥物的量要看病患人數多少,若以疫情比較,「我們目前備藥已經算多」。
默沙東與輝瑞(圖)藥廠口服抗病毒藥到貨,我國是亞洲第一個兩種抗武肺病毒藥物齊備的國家。(彭博)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我國是亞洲第一個兩種抗病毒藥物都齊備的國家(資料照)
輝瑞口服藥到貨/我擁2款抗病毒藥 亞洲第一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pyAH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