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府城是台灣的歷史古都,有許多歷史悠久的信仰廟宇,有些廟名一看就知道是拜什麼神明,例如祀典武廟一看就知道拜關聖帝君,但也有些廟名會讓人摸不著頭緒,今天要介紹的祝三多廟就有著深刻的吉祥意涵。
罕見廟名引注目 台南市祝三多廟意諭吉祥 https://bit.ly/3xsRqhO
祝三多廟位於台南市東區,「祝三多廟」主祀福德正神,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後因年久失修,在道光十三年時修建於現址,之後歷經日治、民國都曾有修建紀錄。
那麼廟名稱為「祝三多廟」有什麼意涵?這裡有兩種說法,第一,祈求當地能「多富、多壽、多男子」,這個典故出自〈莊子‧天地篇〉的「華封三祝」。第二,「多福、多祿、多壽」。不論哪一種說法,都是取吉祥之意。
清代以來自東門入府城經商者,都會到祝三多廟拜拜,祈求此趟生意興隆。日治時期廟附近的街名叫「祝三多街」,就是得自於祝三多廟的廟名。罕見廟名引注目 台南市祝三多廟意諭吉祥 https://bit.ly/3xsRqhO
姜進富、范姜建冬、姜豐富
石門尾伯公廟 新竹新埔鎮照門石門尾-荒山小溪旁的伯公廟 小路都已長滿雜草了 曾經繁華
老伯公舊土地公 | Facebook https://bit.ly/3jJqqXf
苗栗縣西湖鄉龍洞村火燒坪的福德祠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3006136980420/permalink/2982020078745682/
「桃園市楊梅區富全街一號」或是「台灣鐵路管理局 富岡車輛基地」可以查到唷。
距離富岡火車站車程約5分鐘~在富岡基地警衛室旁邊巷子進去喔
桃園楊梅 鐵路局富岡車輛基地 車廂土地公 (福德祠)請回土地公安座,而原本在廠內供奉的巧聖仙師魯班、太上老君,也移駕至車廂內與其作伴,由富岡土地爺擔任主神,
因鐵路局富岡車輛基地建設而拆遷的土地公,在工程建設完成後,特以淘汰下來的EMU100型自強號列車車廂打造成全台獨一無二的車廂土地公迎回土地公供奉,成為在地居民及鐵路局員工的信仰中心
**鐵路局富岡車輛基地大門旁道路進入,穿越鐵路下涵洞即達,由側門進入**
(開放時間05:00~17:00,疫情期間暫不開放)裡面有太上老君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3006136980420/permalink/2982007995413557/
全台唯一「車廂土地公」就在富岡! 鐵道迷趁假日衝一波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全台唯一「車廂土地公」就在富岡! 鐵道迷趁假日衝一波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這座土地公廟的來由,根據老狗拜了孤狗大神之後所得到的資料,其實就是臺鐵在先前設置富岡機場時,用地上正巧有座土地公廟。因為設置機場的關係,土地公廟不得不拆除,當時臺鐵就承諾把土地公廟蓋回來。等到機場蓋好,卻發現公有地上不能用公務預算蓋廟,於是突發奇想,把退役的第一代電氣化自強號「英國貴婦」(EMU100型)車廂拖到基地改裝成土地公的新家,外觀再加上彩繪。於是「臺鐵第1一代電氣化自強號車廂土地公廟」落成,完成了地方居民讓土地公回家的願望,同時也希望能利用獨特性帶動地方觀光。
這座「臺鐵第一代電氣化自強號車廂土地公廟」在2019年10月24日上午十時舉行請神入座,到老狗巧遇這天大約只有一年,要算是新廟,還是舊廟呢?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特殊性,以及在地人們的人情味。楊梅 臺鐵富岡機場福德宮|自強號車廂土地公廟 — 住在自強號車廂中的土地公 ,是全臺唯一 - Mobile01 https://bit.ly/3xmYGMb
楊梅 臺鐵富岡機場福德宮|自強號車廂土地公廟 — 住在自強號車廂中的土地公 ,是全臺唯一 - Mobile01
台鐵與地方仕紳協調後,決定從台北機廠搬1節EMU100至桃園,整修後將迎土地公安厝,成為全台唯一的車廂土地公廟。
【土地公罩台鐵】台鐵車廂變土地公廟 年底現身桃園富岡 https://bit.ly/3yvURVc
富岡車輛基地廠長陳武昌證實,上週剛運回的車廂整修後除了展示外,確實是要供奉土地公;此外,當時台北機廠遷移到富岡時,還有同時巧聖仙師魯班、土地公、太上老君共3尊神像,也一起搬到桃園富岡,未來將會一併供奉在車廂內,為了尊重當地民眾的信仰,將以原址的土地公為主神,目前車廂正在改裝,也會在車廂中間切開一道大門,最快年底前就可以挑選黃道吉日安座。
陳武昌說,他今年8月10日就要退休,這是台鐵前副局長黃民仁退休前,交代他一定要完成的重要事項,因此一定要趕在退休前將車廂運往桃園富岡,讓事情有個段落;他強調,這件事已經協調2年,原本想在原址興建廟宇供奉土地公,但公家土地不能用公務預算建廟,後來想說直接搭建鐵皮屋,又擔心遭檢舉為違建,最後在地方仕紳及台鐵人員的討論下,才決定以報廢的車廂當廟宇,也算是符合台鐵的特色。
由於EMU100已經報廢許久,車廂內積滿灰塵,台鐵將會拆除部分座椅,騰出空間擺放神桌。
對此,有部分桃園楊梅地區的耆老抱怨,從沒看過以車廂當廟宇這種事,上次詢問土地公時,擲筊十幾次才有聖杯,感覺土地公似乎不太願意搬到車廂裡,但既然台鐵有誠意,「我們也就先答應了,之前也聘請法師看過方位,將坐東朝西,希望到時土地公會滿意。」未來成為火車土地公廟後,除了台鐵員工之外,將提供給當地居民祭拜,至於是否要對外開放,台鐵表示,這還要再研議。
【土地公罩台鐵】台鐵車廂變土地公廟 年底現身桃園富岡 https://bit.ly/3yvURVc
有神快拜!全台唯一!台鐵車廂改造土地公廟
桃園楊梅台鐵富岡基地裡,有一座全台獨一無二的車廂土地公廟。(記者許倬勛攝)
有神快拜!全台唯一!台鐵車廂改造土地公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28wOLh
2019/10/31 19:36
[記者許倬勛/桃園報導]桃園市富岡有尊「流浪」許久的土地公,因台鐵富岡車輛基地建廠暫移他處,在地方期盼下,台鐵特地拖運第一代電氣化自強號「英國貴婦」(EMU100型)車廂拖運到富岡基地,將車廂改裝為土地公廟,請回離開許久的土地公神像安座,祈求旅客平安。
「台鐵之所以要蓋土地公廟,是為了實現當年承諾。」地方文史工作者說,10年前台鐵規劃在富岡一帶52公頃興建基地,以取代台北機廠,廠區基地涵蓋當地居民供奉的福德正神廟,不得不遷移,當時台鐵還許下承諾,未來建廠完成後,一定要遷回原址供奉。
80歲范姜爺爺說,被迫流浪的土地公神像是以石雕而成,有數十年歷史,香火鼎盛、相當靈驗,說來奇妙,土地爺遷址後,台鐵大小車禍不斷,前年有信眾擲筊請示,得知神明想回到老家,大家便透過各種管道請願,希望台鐵能信守承諾,也藉此消災解厄。
桃園楊梅台鐵富岡基地裡,有一座全台獨一無二的車廂土地公廟。(記者許倬勛攝)
桃園楊梅台鐵富岡基地裡,有一座全台獨一無二的車廂土地公廟。(記者許倬勛攝)
台鐵與地方召開多次協調,土地爺返家一事總算塵埃落定,台鐵台北機廠長陳詩本說,原本想在原址興建廟宇供奉土地公,但公有地不能使用公務預算建廟,搭建鐵皮屋也不適宜,恐遭檢舉違建,最後才決定以報廢的車廂改裝,並以「富岡基地土地公文化創作園區」之名完成,符合台鐵特色,也完成地方心願。
陳詩本說,為求慎重,車廂改裝成廟找來民俗學家堪輿,在地方要求下,擇定黃道吉日,在今年10月24日請回土地公安座,而原本在廠內供奉的巧聖仙師魯班、太上老君,也移駕至車廂內與其作伴,由富岡土地爺擔任主神,歡迎信眾前來參拜,讓香火延續、文化傳承。有神快拜!全台唯一!台鐵車廂改造土地公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28wOLh
新寮福德廟這是一座石砌的老土地公廟(南投縣鹿谷鄉中正路2段190巷34號),新寮福德廟於1808年修建,距離「聖蹟亭」還不到100公尺,從靈鳳廟牌樓進入新寮老街,前行不遠即可看見左側路旁的新寮福德廟,這一個鹿谷最早開墾成市街的地方。
廟旁豎立兩塊清光緒初年(1875)的古碑:「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與「德遍山陬(ㄗㄡ)碑」。此兩塊古碑都與八通關古道的開墾歷史有關,其內容為允許內地民人渡臺,准入番境,不再禁止藤條、竹、鐵之開採販賣,此為從鹿谷新寮通往後山花蓮的開山撫番之重要物證及古蹟。
清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發生,清廷命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處理各項防務與善後事宜。沈氏以為臺灣東部地曠物豐,屢遭外人垂涎,唯有後山開禁,鼓勵墾殖,以解決原住民常居化外的遺憾。
乃推行「開山撫番」政策,調兵分南、北、中三路鑿山開道,秉承沈葆楨開闢後山政策,開除內地民人渡臺與私入番禁令,八通關古道闢建於清同治13年(1874),西起自林杞埔(今南投竹山),東迄璞石閣(今花蓮玉里),為全臺第一條中部橫貫公路。吳光亮總兵率兵開闢中路, 即為八通關古道。新寮土地公廟位於鹿谷新寮八通關古道進入後山的通衢,昭示意義尤宏
濁水溪流域人文|新寮福德廟 https://bit.ly/3jPboiT
入番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碑
地址:南投縣鹿谷鄉中正路二段190巷34號前
「入番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ㄗㄡ)碑」現址為南投縣鹿谷鄉中正路二段190巷34號前(福德廟旁),廟宇古樸莊嚴,光緒2年(西元1876年),鹿谷大坪頂士紳為感念吳光亮為政以德,同時頌其開闢中路的功勳偉業,因此特立「德遍山陬碑」於土地祠旁,與光緒元年「撤禁告示牌」並立,德遍山陬碑高95公分,寬42公公分,目前二碑皆已列定為八通關古道一級古蹟。入番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碑 南投景點 玩全台灣旅遊網 https://bit.ly/2TK2oAL
入山撤禁告示碑
內容 此碑位於鹿谷鄉中正路福德廟旁,這是一個歷史的證據。 西元1874年因當時台灣政局有變,清廷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緊急前往台灣,並封沈葆楨為欽差大臣,督辦及指揮台灣防務工作,沈葆楨當時除了調動精銳部隊來台從事軍事防務以外,他同時也深入台灣了解民情。 沈葆楨認為若要強化台灣,首要就是執行「開山及撫蕃」工作,要將過去限制漢人攜眷入台、禁止漢人偷渡、禁止漢人進入山地、禁止漢人娶原住民女子為妻等禁令加以解除,使貨物流通社會安定,並且也需要開闢道路及建設台灣。因此沈葆楨於1875年2月奏准解除對台灣的一切禁令。並在光緒元年立此告示碑。 此碑高133公分,寬60公分,厚20公分。目前此碑被國家列定為八通關古道之國定古蹟
此碑位於鹿谷村「新寮靈鳳廟」朱紅牌樓後進入新寮舊路約100公尺,道路左側即可尋獲土地祠與古碑。目前新寮土地廟旁,尚有光緒元年所立之「入番撤禁告示碑」,及光緒2年(西元1876年)大坪頂士紳歌頌吳光亮之「德遍山陬碑」。此碑高95公分,寬42公公分,為當時新寮仕紳感戴吳光亮為政以德,同時頌其開闢中路的功勳偉業,因此特立「德遍山陬」碑於土地祠旁,與撤禁告示牌並立。 碑側的土地祠整座是由岩塊堆砌而成,整座古祠顯得古樸莊嚴,此碑與入山撤禁告示牌均被行政院文建會並列為八通關古道遺址,屬於國家一級古蹟,所以很值得駐足觀賞領會歷史的紀錄。
新寮福德廟距離聖蹟亭還不到100公尺,從附近路口靈鳳廟牌樓進入,前行不遠即可看見左側路旁的新寮福德廟。 這是一座石砌的老土地公廟,廟旁豎立了兩塊清光緒初年的古蹟:「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及「德遍山陬碑」。 兩塊古碑都與八通關古道的歷史有關。
南投鹿谷鄉新寮福德廟,古色古香的石砌老土地公廟,廟旁豎立2座古碑碣,見證該地區的開發史。
「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清廷治台政策由消極轉趨積極,除開通八通關古道等多條東西向聯絡道路,又在沈葆楨上奏建議下同意開放漢人進入番地拓墾,並於鹿谷鄉新寮地區立碑文告諭百姓撤除相關的禁令,此碑為台灣總兵張其光開山撫番的重要物證。「德遍山陬」碑則為鹿谷當地鄉民感謝並頌揚吳光亮開闢中路(八通關古道)所設立。 https://bit.ly/2TMSyy5
[南投鹿谷].聖蹟亭.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碑(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012篇)
鹿谷聖蹟亭位於151線里程7K處,就在公路旁的民宅前。位置雖然明顯,不過聖蹟亭的建築很小, 場地狹窄,公路上未立有看板或指示牌,若沒有事先查詢資料,車子急駛經過,恐怕也未必會發現這處古蹟。
聖蹟亭,即是所謂的「惜字亭」或「敬字亭」,傳統崇尚儒學,對於文字敬重,寫有文字的紙張, 不得隨便拋棄,而是收集送至聖蹟亭焚燒,是先民對文字及知識的敬重態度。
鹿谷聖蹟亭,又稱「新寮聖蹟亭」。新寮,是當地地名。聖蹟亭建造於清同治10年(1871), 民國76年(1987)時,內政部公告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八通關古道—鹿谷聖蹟亭」。
雖然古蹟登錄名稱有「八通關古道」,然而這座聖蹟亭與八通關古道並無直接關係, 八通關古道闢建於同治13年(1874),其實比鹿谷聖蹟亭還晚了3年,只是當時古道通過新寮,有地緣關係, 而聖蹟亭附近有兩塊與八通關古道有關的古碑,因此同列為八通關古道歷史遺跡。
鹿谷聖蹟亭的建造,反映出清朝同治年間,鹿谷當地已文風斐然。
咸豐5年(1855),鹿谷人林鳳池考中舉人,獲得福建巡撫頒贈「文魁」匾額, 會試之後,咸豐8年(1858)授為內閣中書,而成為地方名儒。
後來地方仕紳設立「彬彬社」,取「文質彬彬」之寓意,設學舍三間,成為當地士子講學之所。 於是當地儒生在新寮的村口建造聖蹟亭,由童生黃時中監工,於同治10年建造完成。
鹿谷聖蹟亭高6尺,寬3.6尺,以砂岩砌造,四方形三層結構。雖然貴為國家第一級古蹟,但命運多桀,隨著時代的變遷, 馬路拓寬,聖蹟亭竟侷促於公路旁的民宅前,幾乎無立足之地。
民國79年(1990),聖蹟亭遭到過往的車子撞毀而折裂,只剩亭基,殘塊被暫時放置於鹿谷鄉圖書館內保存。 直到民國90年(2001)才於原址修復重建完成。由於佇立於公路旁,聖蹟亭仍有被撞毀之虞, 實應在公路兩旁豎立警告標誌,提醒行經此地的車輛放慢速度。
新寮福德廟距離聖蹟亭還不到100公尺,從附近路口靈鳳廟牌樓進入,前行不遠即可看見左側路旁的新寮福德廟。 這是一座石砌的老土地公廟,廟旁豎立了兩塊清光緒初年的古蹟:「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及「德遍山陬碑」。 兩塊古碑都與八通關古道的歷史有關。
八通關古道闢建於清同治13年(1874),西起自林杞埔(今南投竹山),東迄璞石閣(今花蓮玉里),全長152公里, 是台灣第一條中部橫貫公路。八通關古道的闢建,起因於牡丹社事件日本侵台的刺激, 來台處理善後的欽差大臣沈葆楨在事平之後, 奏請「開山撫番」獲准,於是派兵開闢北中南路通往台灣後山。吳光亮總兵率兵開闢中路, 即為八通關古道。
開闢後山道路的同時,沈葆楨又奏請朝廷,變更以往禁止漢人越界進入番地拓墾的消極政策, 修改已不合時宜的法令,以鼓勵沿海各省人民移民台灣及以召募墾戶進入山地拓墾。
同治13年12月5日(農曆)沈葆楨上奏《臺地後山請開舊禁摺》,內容寫道: 「邇者南北各路雖漸開通,而深谷荒埔人蹤罕到,有可耕之地,而無入耕之民。草木叢雜,瘴霧下垂,凶番得以潛伏狙殺。縱闢蹊徑,終為畏途;久而不用,茅將塞之。日來招集墾戶,應者寥寥。」
「今欲開山,不先招墾,則路雖通而仍塞;欲招墾,不先開禁,則民裹足而不前。」、「際此開山伊始,招墾方興,臣等揆度時勢,合無仰懇天恩,將一切舊禁盡與開豁,以廣招徠,俾無瞻顧。」
沈葆楨上奏之後,清廷廢除所有漢人入山及相關的管制禁令。新寮福德廟旁的這塊「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 即是見證了這段「開山撫番」的歷史。 當時由於新寮位處中路入山孔道,於是官府在此豎立碑文,告諭百姓,政府已撤除相關的禁令。
入山禁令撤除後,私墾的百姓無須賄賂官府,而官兵亦無法再藉故勒索; 新寮地處入山要道,成為附近山區竹木、黃藤、樟腦等物產的轉運地,因而趨於繁榮。 光緒2年(1876),新寮當地仕紳豎立一塊「德遍山陬碑」, 以表達對吳光亮總兵開闢中路帶動地方繁榮的感恩之意。
八通關古道開闢時,官府曾沿途勒石立碑,以紀念開路之功。現存於南投境內的還有「萬年亨衢」、「開闢鴻荒」、「化及蠻貊」等古碑, 其餘還有「山通大海」、「過化存神」等石碑則已經佚失。
八通關古道橫貫中央山脈,闢建之後,僅約維持十幾年,就因遭遇台灣原住民的反抗,道路中斷,難以為繼。 而竹山、鹿谷一帶的山林地則因漢人的入墾,或伐樟,或伐竹,或種茶,或農墾,地方產業欣欣向榮。
牡丹社事件之後的20年,日本捲土重來,取得台灣。明治28年(1895),台灣總督府頒佈《官有林野及樟腦取締規則》, 其中規定:「如無證明所有權之地券或其他確據之山林原野,概為官有。」而清代許多私墾的山林土地,墾民並沒有土地權狀或納稅記錄, 可證明土地為其所有。於是許多私墾林地被政府認定為無主土地而被收歸官有。
當時台灣總督府將竹山、鹿谷一帶收歸官有的「無主山林」,委託日本三菱造紙株式會社經營, 並禁止百姓進入這些林地私墾或伐木,造成二萬多名竹農及地主的生計受到影響,引起百姓的恐慌與不滿, 最後爆發了「林杞埔事件」(又稱「竹林事件」)。 起事的領導人劉乾居住於林杞埔支廳沙連堡羌仔寮庄,即是今日新寮所在的鹿谷村。
當時台灣總督府也將此地大片的山林地撥交給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做為大學的演習林(實驗林場); 後來東京帝大再將演習林移交給台北帝國大學,而成為今日台灣大學實驗林場的前身。如今南投縣鹿谷鄉有超過50%的土地,歸屬於台灣大學所有, 台大實驗林場,規模獨步全台,其歷史可以遠溯自1895年。台151線上的破舊焚化爐,竟是同治年間的一級古蹟!-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商周 https://bit.ly/3dR9hr7
[南投鹿谷].聖蹟亭.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碑(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012篇)
▲ 『 福德廟全景八通關古道「私入番地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碑」
走過必留下足跡~八通關古道沿途紀念石碑~鹿谷八通關古道「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碑」第一級古蹟 @ 阿達古早店懷舊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jWYKOZ
『八通關古道』,西起林圯埔(今南投竹山),東至璞石閣(今花蓮玉里),全長152.64公里。『八通關古道』於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正月開鑿,至同年十一月完工,吳光亮為紀念此一貫穿中部山脈險要孔道,於八通關古道沿途,勒碣題跡,於南投縣境內者計有:
1.「開闢鴻荒」石碣
2.「化及蠻貊」石碣
3.「萬年亨衢」石碣
4.「山通大海」石碣(已佚)
5.「聖蹟亭」(鹿谷鄉新寮段)
6.「入山撤禁告示碑」
7.「德遍山陬」碑
8.「過化存神」碑(已佚)
▲ 『 福德廟是一座用石塊砌成土地公廟「1808年修建」已經200年歷史 』鹿谷八通關古道「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碑」第一級古蹟 @ 阿達古早店懷舊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jWYKOZ
桃園平鎮 水汴頭伯公 (劉屋伯公)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3006136980420/permalink/2987041484910208/
苗栗通宵鎮楓樹里伯公之2 大龍眼樹伯公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3006136980420/permalink/2986569414957415/
苗栗通宵鎮楓樹里伯公之5 樹林裡的老伯公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3006136980420/permalink/29865931216217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