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

298px-接引势至_MET_DT5220_(cropped)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

脅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v4pPBz
大勢至菩薩(梵語:महास्थामप्राप्त, Mahāsthāmaprāpta),又譯為得大勢菩薩,簡稱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遍照一切,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力;又彼行時,十方世界一切土地皆震動,故稱大勢至,據《觀無量壽經》,祂恆念阿彌陀佛,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使人得到無上力量、威勢自在,接引眾生往生淨土。大勢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八大菩薩之一,因以念佛修行證果,被淨土宗奉為法界初祖,是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齊名的大菩薩。大勢至菩薩造像多樣,或有持貝葉經、持如意者,但最多者是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華人民間有訛傳寶瓶藏著父母之舍利子或骨灰的錯誤說法,其實佛經是說寶瓶盛著不可思議的光明,能夠普現諸佛的事業。《觀無量壽經》:「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
漢傳佛教中,勢至菩薩聖誕是農曆七月十三。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被公認為大勢至菩薩乘願再來。
大勢至菩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dpODOG
------------------------------

十二生肖對應的守護神-每個生肖都有專屬的本命佛,八大守護神/千手觀音是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與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的右脅侍)合稱為「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 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為西方三聖之一。是現今在極樂世界,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大勢至菩薩在《觀無量壽經》中被認為,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肖馬的朋友得無上之力。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四大菩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八大菩薩,是佛教著名的八位大菩薩,關於八大菩薩依據各經典的不同,有多種說法。一般是以《八大菩薩曼荼羅經》及《佛說八大菩薩經》等中所說: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八大菩薩。同時,一般還認為此中的「金剛手菩薩」是「大勢至菩薩」的忿怒像。或有的加入無盡意、寶檀華、藥王、藥上、日光、月光等大菩薩。 八大菩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v34s3q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句子/「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為了往生極樂佛國去修行成佛的信願來念佛」,不是為了得到人間的富貴平順而念佛。這樣就是清淨的願力,願力成立後,再下來就要研究如何以清淨心念佛,如何「淨念相繼」,才能念念啟發自己的清淨佛性,自然與阿彌陀佛的清淨正報、依報感應道交。品位就高了/念佛時要「用心」。用心就是要專注堅定的念佛,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任何一根觸到六塵,皆能「意識」到六根本空,六塵也非實。一念彌陀一念佛; 念念彌陀念念佛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

 


何謂西方三聖?西方三聖有哪些功德利益? - 每日頭條

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P33西方三聖-2新北市汐止區廣修禪寺(陳美華攝)DSC06948P33西方三聖-1新北市金山區法鼓山(法鼓山基金會提供)D19000101-GC0909-012-

何謂西方三聖?西方三聖有哪些功德利益? - 每日頭條


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是繼觀世音菩薩之後成佛,所以是阿彌陀佛的第二個佛子,也就是第二位大菩薩。我們修淨土法門,臨命終時,如果是上品的蓮花,是由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如果是中品、下品就是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來接引。
因為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一尊大菩薩,所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被視為淨土經典。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性質其實與淨土三經不同,淨土三經主要是講阿彌陀佛的法門,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主要是講修禪定,我們常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出自這部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法門之一,所謂圓通,就是修行時可以從不同法門進入,無論用什麼法門,只要修行成功,體證到的內容完全相同。所以說門門相通,無論從哪一個門進去,進去以後都是同一間房子。所以修行時一定要一門深入,不要看到這一門也想進去,那一門也想進去,結果一門也進不了,一事無成,變成門外漢。
大勢至菩薩就是因念佛而證圓通的,此段經文就是大勢至菩薩在向釋迦牟尼佛及所有的聽眾說明自己的修行方法。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221 https://bit.ly/3w98Cs8
----------------------------
大勢至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這麼多年來關於大勢至菩薩的故事也有許多。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大勢至菩薩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大勢至菩薩頭頂那個寶瓶來歷的故事。
大勢至菩薩,梵音名號Mahāsthāmaprāpta,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稱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合稱為“西方三聖”。《悲華經》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四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大勢至菩薩,梵語稱“摩訶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為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觀無量壽經》載,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根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量,威勢自在,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一、受記緣起
根據《悲華經》記載,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尼摩'。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禀白佛陀:“世尊,如我以所有身口意業清淨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初成佛道時,我必於時首先請佛轉大法-輪。跟隨彼佛說法度化,於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進入涅槃之後,直至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我國土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以及入涅槃後,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所有,平等無異。”此時寶藏如來告訴第二王子:“你今日所願攝取的清淨莊嚴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願。
你將於如是最殊勝的清淨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 善住珍寶山王如來 '。由於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淨莊嚴的世界,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
”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離,乃至莊嚴淨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無差別。據《觀無量壽經》說:“以智慧力,拔三塗苦,得無上樂,故名大勢至。”《思益經》說:“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千,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大勢所證之法身,以法身豎窮橫遍,故名大;勢是能證之般若,以般若智內破煩惱惑,外伏諸魔怨,故名勢;至是究竟義,即解脫德,以菩薩位鄰極聖,證近於佛故名至。所以《悲華經》卷三說,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菩薩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菩薩補處成佛,掌握化權,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二、念佛成就大勢至菩薩以都攝六根,
念佛法門而證道,他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及等覺、妙覺,由念佛至成道的52個階段;據《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大勢至菩薩於往昔劫中,得遇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即以念佛法門,而開示之。這超日月光佛,實際上就是阿彌陀佛。按《無量壽經》稱阿彌陀佛亦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以光明立佛,分十二號,阿彌陀佛一名,具十二光明;全歸於阿彌陀佛一名,包含無遺。這超日月光佛所示之法,圓頓直捷,甚深切要。大勢至菩薩於聞法後,嚴謹受教,精進修持,即由念佛而證得三昧。這便是大勢至往昔發心修行之因緣與證得念佛三昧之來源。此法門圓頓真捷,簡便易修,勝過一切法門。
三、化現形象關於大勢至菩薩的形象,
據《觀無量壽經》說,這位菩薩的身量大小與觀世音菩薩相等,圓光四射的範圍是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至二百五十由旬。全身光量呈紫金色,也是照遍十方國土,讓有緣眾生親眼得見。只要見其一毛孔所放之光,就等於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淨妙光明,所以大勢至菩薩也名叫無量光菩薩。因為他一個毛孔的光,就與十方無量諸佛光明一樣地廣照無邊。就像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光遍照一切眾生一樣,此菩薩以智慧光遍照一切處,具有使眾生脫離三途之苦的無上光明力量,所以大勢至菩薩名號的意思,就是智慧的大勢遍至十方。大勢至菩薩的天冠上有五百寶華,一寶華有五百寶台,一一台中,皆能顯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大勢至菩薩的肉髻像紅蓮花,肉髻上有一寶瓶,內裡裝著智慧光明,用以濟度一切眾生。其他一切相好與觀世音菩薩正等無異。大勢至菩薩舉足行路時,十方世界的一切都會震動,而當大地震動的地方,會生出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都顯得高尚莊嚴,其莊嚴就像極樂世界一般。
大勢至菩薩坐下來時,本國七寶地面會一時為之搖動,隨著勢力逐漸擴展,下至金光佛國,上至光明王佛國都震動起來。上下兩國土之間出現塵數般三尊之分身,全都雲集到極樂國土,充塞整個空中,坐於寶蓮座上,演說甚深妙法,以渡濟苦惱眾生。據《阿喇多羅陀羅尼阿嚕力品》載,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焰光,右手執白拂,左手執蓮花,大勢至菩薩之形體比觀世音菩薩略小。在密教胎藏界曼茶羅中,位於觀音院內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於胸前,坐於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
四、其他傳說大勢至菩薩為盤古外甥女,
媽祖第二女,名妙生,在西方又名雅典娜戰神,西洋女王,聖母,在如來佛降世時助其傳教而顯菩薩相,其道場在雲南雞足山。
五、圓通念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法王子,
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刺蜜帝譯)
大勢至菩薩畫像
大勢至菩薩的頭頂上,有個寶瓶,和觀世音菩薩頭上的不一樣。觀世音菩薩的頭上,有一尊立著的化佛像,那麼大勢至菩薩的頭上為什麼要頂著一個寶瓶,這個瓶子裡裝著的又是什麼呢?我們通過翻閱佛經得知:他那瓶子裡面,裝著的是光明。
大勢至菩薩另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無邊光菩薩,他周圍所散發出來的光,能照見十方世界,甚至連他身上每一個毛孔的光,都可以照見十方世界,那麼他又非得在頭上頂一個瓶子,來裝著光明呢?這有一個故事在裡頭。傳說那瓶子裡面,最開始的時候裝著的不是光明,而是他父母的遺骨。
他聽聞阿彌陀佛說:父母的恩最重,為人子女的想要報答父母的恩德是很難的。必須自己修行辦道,把父母度出三界,才能算報答了父母的恩德。大勢至菩薩開始修道的時候,他的父母早就已經離開了人世,如果他父母還在世,他就可以勸導父母信佛、修行,使父母可以跳脫出三界,但是他的父母已經離世多年,每當想起這個,他就覺得十分的遺憾。
於是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用瓶子把父母的遺骨裝起來,然後放在自己的頭上,以這種裝束來修行。同時將自己修行辦道的功德,時時回向父母,祈求他的父母能夠得道,超出三界。
那時大勢至菩薩天天修行辦道,天天給他父母回向,於是那瓶子裡面的他父母的遺骨,漸漸的化成了一片光明,而他頭頂上的瓶子,也變成一個寶瓶,所以大勢至菩薩頭上的光明就是這樣來的。
大勢至菩薩道場
每個菩薩都有屬於自己的道場,像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等,在全國各地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道場。但是在佛教中還有一位叫做大勢至菩薩,他的地位與觀世音菩薩相同,可是道場卻不像觀世音菩薩那樣隨處可見。下面我們就來找找大勢至菩薩道場吧。
通過仔細的搜索,我們發現,在湖北省的通山縣有一座龍華古寺,說是大勢至菩薩道場;在江蘇省南通市的狼山,也有一個大勢至菩薩道場。可能還有別的地方有大勢至菩薩道場,但是這兩處最有名的,所以我們就來說說這兩處的大勢至菩薩道場。
通山縣的龍華古寺,就位於通山縣城中心的平頂山上。這是一座歷史十分悠久的古寺廟,據說最開始建立的時候還是明朝時期。在清朝時開始香火旺盛起來,經歷了幾代的興廢,到了九十年代就只剩下一個小殿,大概百餘平米的樣子。山上空氣清新自然,景色十分秀麗,令人心曠神怡。
2005年,經政府的批准,龍華古寺重建,並確立為「大勢至菩薩道場」。在2009年9月10日,整個道場施工完畢。在2013年10月6日,迎來了大勢至菩薩聖像並開光。這個大勢至菩薩的聖像高7.13米,形象莊嚴,慈視眾生,手持紅蓮,引度眾生憶佛念佛回歸極樂。整個大勢至菩薩道場以莊嚴舒適、寬敞明亮的嶄新面貌迎接全國各地僧眾及大勢至菩薩的廣大信徒。
除了龍華古寺,在江蘇省南通市的狼山也有一個大勢至菩薩的道場。位於南通市的郊外,南臨長江,山水相依,風光秀麗。
大勢至菩薩的故事 - 真圓身心靈成長中心 https://bit.ly/3v9Gynd
--------------------------
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梵語稱『摩訶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是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根據《悲華經》的記載,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尼摩』。當時寶藏如來幫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稟白佛陀說:「世尊,如我種種所有身口意業清淨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剛剛初成佛道時,我必於當時首先請佛大轉法輪。隨著彼佛說法度眾生所經歷的時間,於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入涅槃之後,等到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我國土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以及入涅槃後,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的所有的,平等無差異。」
那個時候寶藏如來告訴第二王子:「你今日所願攝取的清淨莊嚴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願。你將於如是最殊勝的清淨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於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淨莊嚴的世界故,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結合上一篇(觀世音菩薩)所收錄的受記因緣一起來看,應當知道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經過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背遠離,乃至莊嚴淨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行的功德也都相等。
《首楞嚴經》所陳述的念佛法門,尤其懇切重要:大勢至菩薩稟白佛言:「在我記憶中,於過去恆河沙數時劫以前,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位如來,於一劫之中相繼成佛,最後一位佛陀名為『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兩個人,一人專心憶念對方,而另一人則專門遺忘對方,如此兩個人,有時相遇有時不相遇,或者相見或不相見。如果如是兩個人都彼此互相憶念,兩個人互相憶念的心思很深,那麼如此乃至於生生世世,就如同形影相連,不相違背遠離。十方三世諸佛如來,慈悲憐憫思念眾生,就好像慈母憶念最親愛的獨子一樣。如果孩子要遠離逃走,那麼慈母雖然思念孩子又有什麼用。孩子若是也能想念慈母,就如同母親思念孩子一樣時,母親與孩子雖然經歷多生,也不會互相違背遠離。若眾生的心中,憶想佛陀思念佛陀,或者現生或者將來,必定能夠親見佛陀,離佛不遠。不必假藉其他的方便法門,只要專心憶佛念佛,自然可以真心開顯徹見本性。就如同染香的人,身上自然有香氣,這個則叫做『香光莊嚴』(以佛的法身香、智慧光,莊嚴自心本覺佛性)我本在初心修行的因地,以念佛之心,入於無生法忍。今日在此娑婆世界,攝受念佛修行的人,導歸於西方極樂淨土。佛陀問我證得圓通的法門,我沒有別的分別選擇,只是一起收攝六根,淨念不斷一心念佛,而達到三摩地定慧等持的境地,此念佛法門實在是最殊勝方便、最為第一。」大勢至菩薩,以念佛法門入於佛道,乃至修菩薩行,度化眾生,都不離開這個念佛法門。修行淨土法門的人,應當知道要學習效法啊!
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 @ 妙法蓮華觀世音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gajznO
-----------------------
《悲華經》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八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
大勢至菩薩,梵語稱“摩訶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為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觀無量壽經》載,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記憶體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大勢至菩薩
根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量,威勢自在,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大勢至菩薩能夠給您智慧之光,使您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佛光永照,化煞化凶,吉祥如意,使您能夠隨佛光道路前進,發揮自我的一切智慧,達到理想的境界。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于胸前,坐于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
詳細介紹
大勢至菩薩,又稱得大勢菩薩或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大勢至是梵文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譯。音譯為“摩訶那缽”。據《悲華經》卷二稱,刪提嵐世界的無諍念王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後無諍念王成佛為阿彌陀如來,不眴太子為觀世音菩薩。而尼摩太子則成了大勢至菩薩 菩薩跟隨佛學法修菩薩行,經過許多階段之後,才可成佛。菩薩中經歷所有的階段達到最高位的菩薩,就是一生補處菩薩。隻要結束菩薩生涯,在下一階段的生涯中就定可成佛。若以三尊的形式表現佛陀時,必有一生補處菩薩隨侍左右,且組合是一定的。阿彌陀佛其左右脅侍的就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位合稱“西方三聖”或“阿彌陀三尊”。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影響要遠遜于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幾乎沒有單獨供奉的。其形象據《觀無量壽經》載,身放紫金色光,法相與裝飾皆同于觀音菩薩。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大勢至菩薩頭上的寶冠有定瓶為標志,而觀音菩薩頭上的寶冠則以一小化佛為標志。作為阿彌陀來迎時的隨侍,觀音菩薩手拿金蓮台,大勢至菩薩則合掌。
菩薩法相
其身量大小與觀世音菩薩相等,圓光四方的大小是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到二百五十由旬。全身光量呈紫金色,也是照遍十方國土,能讓有緣眾生親自看見。隻要見到他一個毛孔所放出來的光,就等于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凈妙光明,。因為他一個毛孔的光,就與十方無量諸佛光明一樣地廣照無邊。就像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的光遍照一切眾生一樣,此菩薩以 智慧的光遍照一切處,具有使眾生脫離三途之苦的無上光明力量,所以大勢至菩薩名號的意思,就是智慧的大勢遍至十方。大勢至菩薩的天冠上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台,一一台中,能顯現出十十方諸佛凈妙國土的長與寬。大勢至菩薩的肉髻像紅蓮花,肉髻上有一個寶瓶,內裏裝著智慧的光明,用以濟度一切眾生。其他一切相好與觀世音菩薩完全一樣,沒有什麽差別。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舉足行路時,十方世界的一切都會震動,而當大地震動的地方,會生出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都顯得高尚庄嚴,其庄嚴就像極樂世界一般。大勢至菩薩坐下來時,首先中國七寶地面會一時為之搖動,然後逐漸擴展,下至金光佛國,上至光明王佛國都震動起來。上下兩國土之間出現塵數般無數的三尊之分身,全部都雲集到極樂國土,充塞整個空中,坐于寶蓮花座上,演說甚深妙法,以渡濟苦惱眾生。
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焰光,右手執白拂,左手執蓮花,大勢至菩薩之形體略比觀世音菩薩小。于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茶羅中,位于觀音院內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于胸前,坐于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
菩薩形象
大勢至菩薩舉足行路時,十方世界的一切都會震動,而當大地震動的地方,會生出五百億寶華。一寶華都顯得高尚庄嚴,其庄嚴就像極樂世界一般。大勢至菩薩坐下來時,首先本國七寶地面會一時為之搖動,然後逐漸擴展,下至金光佛國,上至光明王佛國都震動起來。上下兩國土之間出現塵數般無數的三尊之分身,全部都雲集到極樂國土,充塞整個空中,坐于寶蓮花座上,演說甚深妙法,以渡濟苦惱眾生。據《阿喇多羅陀羅尼阿嚕力品》載,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焰光,右手執白拂,左手執蓮花,大勢至菩薩之形體略比觀世音菩薩小。于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茶羅中,位于觀音院內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于胸前,坐于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
大勢至菩薩畫像
大勢至菩薩畫像
菩薩佛性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庄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 般刺蜜帝譯)。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是以都攝六根,念佛法門而證道,他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覺、妙覺;由念佛至成道的五十二個階段;據《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大勢至菩薩于往昔劫中,得遇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即以念佛法門,而開示之。這超日月光佛,實際上就是阿彌陀佛。按《無量壽經》稱阿彌陀佛亦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凈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以光明立佛,分十二號,阿彌陀佛一名,具十二光明;全歸于阿彌陀佛一名,包含無遺。這超日月光佛所示之法,圓頓直捷,甚深切要。大勢至菩薩于聞法後,嚴謹受教,精進修持,即由念佛而證得三昧。這便是大勢至往昔發心修行之因緣與證得念佛三昧之來源。
唯此法門圓頓真捷,簡便易修,勝過一切法門。所以在楞嚴法會上,當釋迦牟尼佛向與會眾問圓通時,大勢至菩薩特別介紹了這念佛三昧法門。他說:“……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香光庄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人佛生忍。今于此世界,攝念佛人,歸于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勢至菩薩于因地時,以念佛心人無生忍,故今攝此娑婆世界之念佛眾生,歸人凈土。
相關記載
《悲華經》
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當時寶藏如來幫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稟白佛陀說:“世尊,如我種種所有身口意業清凈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剛剛初成佛道時,我必于當時首先請佛大轉法輪。隨著彼佛說法度眾生所經歷的時間,于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入涅盤之後,等到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中國土世界的種種清凈庄嚴,以及入涅盤後,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的所有的,平等無差異。”那個時候寶藏如來告訴第二王子:“你今日所願攝取的清凈庄嚴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願。你將于如是最殊勝的清凈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于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凈庄嚴的世界故,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結合上一篇(觀世音菩薩)所收錄的受記因緣一起來看,應當知道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經過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背遠離,乃至庄嚴凈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行的功德也都相等。
大勢至菩薩
《觀無量壽經》
據《觀無量壽經》說:“以智慧力,拔三塗苦,得無上樂,故名大勢至。”《思益經》說:“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幹,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大是所證之法身,以法身豎窮橫遍,故名大;勢是能證之般若,以般若智內破 煩惱惑,外伏諸魔怨,故名勢;至是究竟義,即解脫德,以菩薩位鄰極聖,證近于佛故名至。所以《悲華經》卷三說,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菩薩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菩薩補處成佛,掌握化權,號善住珍寶山山如來。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記憶體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相傳其道場在江蘇南通的狼山。
菩薩誕辰
大勢至菩薩聖誕在農歷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力;又彼行時,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故稱大勢至。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喜舍。據觀無量壽經載,其天冠中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又有五百寶台,每一寶台皆現十方諸佛之凈妙國土相;頂上之肉髻如缽頭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寶瓶;其餘身相則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啓教之人也。念佛修凈土之教,二十五位菩薩每人不同,大勢至教我們專修念佛法門,求生凈土。他是凈宗初祖,夏蓮居老居士首先在《凈宗捷要》一書中提出大勢至菩薩為凈宗初祖,在虛空法界提倡念佛法門隻有大勢至菩薩。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不改變,成佛之後還是念阿彌陀佛,在十方世界廣度眾生也是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稱之為凈宗初祖,名實相符。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一般說圓教七八九地菩薩才證到無生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此二句是念佛的方法。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要借任何方法幫助,心開即與禪宗大徹大悟相應,與密宗三密相應即身成佛相應。自得心開是理一心不亂,入三摩地是證得首楞嚴大定。大勢至與觀世音兩位大菩薩現居此娑婆世界,對念佛人攝取不舍,令離三途,得生凈土。念佛是方法,有智慧才能念佛。世間聰明人未必有智慧。聰明是世智辯聰,為八難之一,八難中任何一難均障礙修道,障礙出三界,障礙了生死、出輪回、成佛道。性體周遍為圓,妙用無礙為通。又妙智所證之理圓通。用念佛的方法,可以達到圓通的境界。
菩薩心咒
大勢至菩薩聖誕在農歷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力;又彼行時,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故稱大勢至。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喜舍。據觀無量壽經載,其天冠中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又有五百寶台,每一寶台皆現十方諸佛之凈妙國土相;頂上之肉髻如缽頭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寶瓶;其餘身相則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啓教之人也。念佛修凈土之教,二十五位菩薩每人不同,大勢至教我們專修念佛法門,求生凈土。他是凈宗初祖,夏蓮居老居士首先在《凈宗捷要》一書中提出大勢至菩薩為凈宗初祖,在虛空法界提倡念佛法門隻有大勢至菩薩。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不改變,成佛之後還是念阿彌陀佛,在十方世界廣度眾生也是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稱之為凈宗初祖,名實相符。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一般說圓教七八九地菩薩才證到無生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此二句是念佛的方法。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要借任何方法幫助,心開即與禪宗大徹大悟相應,與密宗三密相應即身成佛相應。自得心開是理一心不亂,入三摩地是證得首楞嚴大定。大勢至與觀世音兩位大菩薩現居此娑婆世界,對念佛人攝取不舍,令離三途,得生凈土。念佛是方法,有智慧才能念佛。世間聰明人未必有智慧。聰明是世智辯聰,為八難之一,八難中任何一難均障礙修道,障礙出三界,障礙了生死、出輪回、成佛道。性體周遍為圓,妙用無礙為通。又妙智所證之理圓通。用念佛的方法,可以達到圓通的境界。
菩薩道場
廣教寺的史址
廣教寺坐落在南通市南郊的狼山。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狼山是江蘇省著名的自然風景區,蘇中的遊覽勝地,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其中以狼山最為峻拔挺秀,南臨長江,山水相依,風光秀麗,有“天然水石盆景”之譽。在中國佛教典上,狼山是佛教大勢至菩薩的道場,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名寺古剎狼山廣教寺蜚聲海內外。
大勢至菩薩
廣教寺始建于唐總章二年(669年),是一座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剎。據《通州志》記載:“唐總章二年,山上即建大雄寶殿、殿閣、方丈室”,當時“山在巨浸中,設舟以濟,號慈航院,後改廣教寺。”狼山奉祀的開山祖師是僧伽,又稱狼山大聖。傳說當時狼山為白狼精佔據,大聖菩薩僧伽與白狼精鬥法,以一襲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惡狼,白狼隻得讓出此山。從此這裏香火興起,成為佛教樂土。僧伽是唐代高僧,唐高宗時,曾到長安、洛陽遊歷,為人治病,名聲大噪。南遊江淮時,醫病治水,為百姓稱道。唐中宗尊為國師。後世尊他為“大聖菩薩”。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智幻法師住持廣教寺,他弘法創業,修建寺廟,主持建造了大聖殿、支雲塔,並塑僧伽像進行供奉,此後江淮一帶許多寺廟供奉僧伽像。智幻法師圓寂時,留下一首偈言:“當初不肯住長安,現像西歸泗水間,今日又還思展化,東來海上鎮狼山。”後人稱他為僧伽化身。為紀念智幻法師,明嘉清年間在寺內建幻公塔,至今儲存。
廣教寺的寺院
廣教寺的寺院建築遍布狼山,分山上山下兩部分。山下的建築主要有大佛殿;輪藏殿、大悲殿、金剛殿、藏經樓、曬經樓、枕山樓、方丈室及僧宏等。山頂是廣教寺的主要建築群。有山門、萃景樓、圓通寶殿、大聖殿,還有葵竹山房、三仙祠、雲塔等。廣教寺周圍還有唐文學家駱賓王墓、望江亭、御亭、平倭碑亭、清末革命者白雅雨墓等景觀,有雙眼石、鴿子岩、磊落磯、寒玉泉;名盤醒石、仙人洞、凈智泉、題名坡、獅石、滴珠岩、海月岩等名勝。
自1980年以來,在育枚方丈和月朗監院主持下,廣教寺耗資500多萬元進行了全面維修。先期修復了法乳堂、支塔、圓通寶殿、大聖殿、三賢祠等主要建築。隨後又對藏經樓、曬經樓、枕山樓、葵竹山房、萃景樓等房舍作了全面修繕,並擴罕了餐廳樓、票房、宿舍、圍牆、焚香亭等。在殿堂內雕塑了佛像,建造了佛台,添置了鍾、磬、香爐等法器。新增築從布局與色調上與其它建築和自然景觀相協調,進一步完善了寺廟整體格局。
支雲塔
支雲塔屹立在狼山之巔,是廣教寺最有特色的建築。塔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塔高35米,磚木構,五級四層,四面成正方形,每層各有三個小間,繞以木欄、腰沿成翹形,由下向上次第收縮。剎頂有相輪七重和寶珠、鋒等物。遊人登塔遠眺,山色風光盡收眼底,仰視天空,有高入雲端之感。明人殷學詩在詩中嘆道:“寶塔支青雲,去天無尺五。天上星與辰,歷歷皆可數。”
支雲塔下的大聖殿是全山香火的中心。大聖殿面闊5間,進深3間殿宇高大,梁架粗壯,為明代建築。殿正中供奉的是廣教寺開山師祖僧伽大聖坐像,兩側侍立著弟子慧岸木叉。大聖殿兩側是彩塑二十諸天佛。
圓通寶殿
圓通寶殿是山上的主要殿堂,又稱禹王殿、江海神祠,殿守供奉大勢至菩薩像。大勢至是佛教大乘菩薩之一,為阿彌陀拂的右脅侍,同阿彌陀佛及左脅侍觀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佛經稱,大勢至以智慧光遍照一切,能斷眾生煩惱,使眾生擺脫苦海。因廣教寺被尊為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故供奉大勢至菩薩像。這尊坐像高達4.5米。佛台用白梵石雕花鑲嵌,佛龕木雕精美,殿內錦幢綉幔,金碧輝煌。兩側為十六尊者塑像。
大佛殿
大佛殿是山下的主體建築,面闊進深各3間,為明代建築。殿內供奉明塑釋迦牟尼塑像,兩例牆壁上鑲嵌著十八高僧瓷磚壁畫。這組壁畫是1982年由著名畫家範曾創作的,每塊壁畫高2.2米。寬1.3米。所繪的十八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們是安世高、道安、慧遠、鳩摩羅什、法顯、菩提達摩;智顗、吉藏、道宣、玄奘、善無畏、慧能、法藏、一行、鑒真、懷海、敬安、弘一。他們是佛教各派始祖、佛經翻譯家、科學家;知名學者,神貌各異,栩栩如生。這種用畫像形式把從東漢至近代二千年歷史中中國佛教的主要人物反映出來,在佛教藝術上是新的創造。趙樸初先生題寫了“法乳堂”匾額,並撰寫了門欄對聯:“一堂都聖哲,萬派盡朝宗”。
在藏經樓裏,收藏著歷代收集的文物字面、法器等。1989年,安徽佛教徒仁祥奉贈給廣教寺《歷代名畫觀音寶像》畫集,畫集分上下兩冊,序806字為廣洽法師刺血、弘一法師書寫,畫集裏收藏了自唐代吳道子到近代國劇泰鬥梅蘭芳和刺綉大師沈壽的所繪觀音像150多幅。這些觀音像由清末張謇收藏,1939年由費範九等在上海凈緣社印刷了一千冊,因動蕩和動亂,大多不傳。所以廣教寺的這本《歷代名畫觀音寶像》被稱作佛門至寶。
狼山風光秀麗,廣教寺古剎庄嚴。十多年來,育枚、月朗法師帶領僧人們將古剎管理得井井有條,在對外接待;消防治安、文明衛生、社會公益等諸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成績。迄今共有一千多萬國內外遊客來賓前來觀光、朝山,每年農歷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生日和農歷三月初三僧伽生日時,每日都有上萬信徒前來燒香朝拜,熱鬧非凡。港澳台佛教界與廣教寺的交往也在不斷加深,日本、美國、新加坡佛教徒也專程來朝拜大勢至菩薩,受到廣教寺的熱情接待。
名稱來歷
善男子。爾時王子在佛前坐。叉手白佛言。世尊。如我先于三月之中。供養如來及比丘僧。並我所有身口意業清凈之行。如此福德我今盡以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願不凈穢惡世界。令我國土及菩提樹。如觀世音所有世界種種庄嚴寶菩提樹。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始初成道。我當先請轉于法輪。隨其說法所經時節。于其中間行菩薩道。是佛涅盤後正法滅已。我于其後次第成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成佛時所作佛事。世界所有種種庄嚴。般涅盤後正法住世。如是等事悉如彼佛等無有異。
爾時佛告第二王子。善男子。汝今所願最大世界。汝于來世當得如是大世界處。如汝所願。善男子。汝于來世當于如是最大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善住珍寶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善男子。由汝願取大事故。因字汝為得大勢。
爾時得大勢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我今敬禮于佛。當令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六種震動。雨須曼那華。其中現在諸佛各授我記。善男子。爾時得大勢在于佛前頭面著地。尋時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六種震動。天雨須曼那華。其中現在諸佛世尊各與授記。
爾時寶藏如來為得大勢而說偈言:
堅力功德 今可還起 大地震動 雨須曼華
十方諸佛 已授汝記 當來得成 人天梵尊 
善男子。爾時得大勢聞是偈已。心生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其他傳說
大勢至菩薩為盤古外甥女,媽祖第二女,名妙生,在如來佛降世時助其傳教而顯菩薩相,其道場在雲南雞足山。
凈宗第一人
凈宗第一人——大勢至菩薩 (摘自凈空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
大略
“凈宗初祖,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個幾句都是經文裏面的話。從這幾句,可以說將大勢至菩薩已經給我們很詳細的介紹出來了。可是初學之人,看了這個簡單的介紹,對于菩薩殊勝的功德很不容易體會,原因是我們的心太粗了,惑障太重了,不能不簡單的做一個說明。這個凈宗,前面曾經跟諸位介紹過了,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的第一法門。這就是殊勝到了極處了,沒有一法能跟他相比。大勢至菩薩,他所代表的是專學這個法門的第一人,專修專弘。
無生忍地
在經文裏面,他老人家告訴我們,他是“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這個經文,到後面再跟諸位詳細解釋。這是說明他修學的宗旨,無生忍是果位,念佛心是因心。以念佛這一種因,證得了無生忍的果位。無生忍是什麽果位呢?就是成佛的果位。《金剛經》上說的很清楚,圓教初住以上,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都稱之為無生忍。如果要嚴格地來說,證得無生忍果位的菩薩應當是七地、八地、九地這三個位次,可見得這不是普通的菩薩。再往上面去,就不叫無生忍了,叫寂滅忍,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十地菩薩,下品寂滅忍;等覺菩薩,中品;如來果地上我們稱為上品。這是說明無生忍位的菩薩很高很高的了。那麽這個地方講的無生忍,也通如來究竟的果位。換句話說,大勢至菩薩就用念佛這個法門,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這麽簡單,就這麽容易,就這樣殊勝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議。這個法門的功德不可思議。
攝六根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是方法。怎麽念呢?要能都攝六根念,這就行了。這個都攝六根,怎麽個攝法?攝是收,我們常講“收心”。平常我們的心都往外面境界上跑:眼往色上跑,耳往聲上跑。前面跟諸位說過,六根的根性就是我們的真心,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就被外面境界迷惑了。怎麽迷了?起了貪、嗔、痴、慢,它就迷了,被外境污染了,被外境迷了。現在菩薩教給我們,要把這個心收回來,眼從色塵裏收回來,耳從聲塵裏頭收回來。用什麽方法收呢?就用這一句佛號。所以我在此地,明白地告訴諸位同修,怎樣收攝六根呢?凈念相繼。你能夠做到凈念相繼,那六根就都攝了。如何能做到凈念相繼呢?都攝六根就做到了。到後面經文,我們再談。
功效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兩句是說明念佛的功效。方便是指一切方便法門,念佛人不需要,不用借助于其他法門。現在諸位也許聽到有人講,要禪凈雙修,“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禪凈雙修。還有凈密雙修,還有禪凈密三修的。現在在這個社會許許多多地方我們都能聽到這些。大勢至菩薩簡單,不需要,他一句阿彌陀佛老實念下去。他也不要禪,他也不要密,他什麽都不要,不假方便。禪凈雙修是永明大師提倡的,永明延壽是凈土宗第六代的祖師。在中國凈宗,他是第六代祖師,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這個人提倡禪凈雙修,那一定沒錯了?諸位要知道,永明大師那個時代是什麽時代,他為什麽要說這些話,你要清楚啊!他這個話,不是為我們說的。我們如果遇到他,他一定說:“老實念佛”,沒有二話好說的。他那個時代,禪風最盛,大家一窩蜂都去學禪去了,而且非常執著。你要對禪批評的話,那他可對你就不客氣了,不容許批評。禪能不能成就呢?不能成就。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到世間來,所以永明應化到世間來。學佛了,學什麽呢?參禪,他也去參禪,在禪宗裏面表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阿彌陀佛再來的,那有什麽話說呢!示現的,示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然後回過頭來,專修凈土,念佛往生。這個意思是什麽呢?就是告訴你,禪,大徹大悟,還不能了生死,還不能出三界。要想真正了生死、出三界,還得老實念佛。用這個方法。你不能說他念佛功夫不如禪呀!你不如禪,人家在禪上成就,你也不如他,他現在念佛了。這是教那些學禪的人,看到你禪不能成就,勸你念阿彌陀佛,所以說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勉勵他們,希望他們回頭,是這個意思,是對參禪的人說的,不是對念佛人說的。所以這些祖師大德說話,要知道他為什麽說,對哪些人說。我們不能學,我們要學,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不需要借任何法門的幫助,自得心開。自是自自然然的,隻要你念佛功夫成熟了,自自然然就開悟了。這個心開,就是禪宗裏面明心見性,徹悟的意思。
大勢至菩薩
證果
“入三摩地,斯為第一”,此地這個三摩地,就是指的楞嚴大定,如來在果地上所證得的大定。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這個念佛法門是第一,他是這個法門成功的。”
菩薩是月天子
在中國,有每年八月十五拜月的習俗。根據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記載:有經雲,大勢至菩薩名寶吉祥,作月天子。故此,人們所祭拜的月全稱是月天子寶吉祥菩薩,那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大勢至菩薩
而菩薩對眾生的教育實行,是為人要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心胸廣大、包容人過,故得名大。內修般若智慧,外降伏種種煩惱,內學妙法,外慈悲利益人民,故得名勢。學習究竟義、解脫德、事事親力親為服務大家、財錢物品法語安樂行施與大眾,而且常隨佛祖之法而修學,由于接近佛祖故得名至。
是以,大勢至菩薩使眾生如法學習得益,自得百寶豐足、吉祥如意。那就是大勢至菩薩化身,月天子寶吉祥菩薩的巨大願力。(方海權著)    
菩薩化身
法然上人是八百年前的東瀛高僧,被當時佛教界譽為智慧第一,傳說是大勢至菩薩的應化身;依據彌陀化身之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而親自開創凈土宗,現今日本凈土法門之各流各派皆源出自法然上人之凈土宗。傳說在他誕生之際,有紫雲降白幡兩條落于庭中椋樹之瑞異。幼名勢至丸。
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是西方極樂世界無上尊佛 阿彌陀佛 的右脅侍 -華人百科 https://bit.ly/3v6mn9v
-----------------------------------------------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淺釋
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一九七五年一月十日宣化上人講於臺灣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這七個字是《楞嚴經》的經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這一章的題目。《楞嚴經》這經題,因為限於時間的關係,所以在這一次講經先不解釋。因為單解釋經題,一定要很久的時間才能解釋完,那就簡略講一講這「大佛頂首楞嚴」。
這一部經其中有〈楞嚴咒〉,這〈楞嚴咒〉的「楞嚴」兩個字,就翻譯成「究竟堅固」。這一部經在中國來說是很重要的,所謂:
成佛的法華,
開慧的楞嚴。
我也很願意講這《楞嚴經》和《法華經》。因為這兩部經既能開智慧,又能成佛,所以不單我願意講,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把它研究明白了,尤其是《楞嚴經》。
講到《楞嚴經》,在中國有一位智者大師,他在一生之中,只聽見這部經的名字,他就想要讀誦這一部經,就向印度天天叩頭禮拜,希望見到這一部經。叩頭禮拜了十八年,結果也沒有見著這一部經。智者大師的智慧已經是出類拔萃,他的辯才已經是無礙了,但他還是恭敬禮拜這一部《楞嚴經》,可見這一部《楞嚴經》的重要性。
有這一部《楞嚴經》在世上的時候,天魔外道就都不敢出現。這一部《楞嚴經》一沒有的時候,天魔外道就會得便了。
所以,現在有一些冒充佛學的專家,也說自己是研究佛法的學者,或者是某大學裏頭佛學系的教授,他們公然就提倡說《楞嚴經》是假的,是中國人偽造的。你們各位想一想,中國雖然是出過很多的聖人,但是我相信能造《楞嚴經》的這種聖人,還找不出來哪一個。所以我絕對相信這《楞嚴經》是真的,是正確的,是降伏天魔、制諸外道的一部經。因為〈楞嚴咒〉裏邊所說的,都是降伏天魔、制諸外道的,從一開始到終了,每一句都有它的妙處,都有它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這《楞嚴經》就是鳥〈楞嚴咒〉而說的。
有人把《楞嚴經》翻譯成英文了,那是以前在香港翻譯的。翻譯成英文後,他就把設「楞嚴壇」這種儀規都刪去了,把那一段經文也不要了,咒也不要了。他說西方人哪一個也不相信〈楞嚴咒〉,他們都不願意誦持這個咒的,他們對於咒認為是迷信,不相信咒的這種功用。所以他把怎麼樣「設壇」,和怎麼樣修持「楞嚴大法」的部分都不要了。
等我到了西方國家,我在美國親身的經驗,西方人很多很多都是歡喜誦持〈楞嚴咒〉的;不單歡喜誦持〈楞嚴咒〉,而且還都能背得出來。
在金山聖寺我有一個徒弟,他早晨做早課隨著誦〈楞嚴咒〉,晚間做晚課我們也誦持〈楞嚴咒〉,只早晚這麼念一念,念到二十六天,他能背得出來了。
我在美國第一個考試,就是考〈楞嚴咒〉,誰會背〈楞嚴咒〉,誰就第一個考試及格;誰若不會〈楞嚴咒〉,就暫時不及格,我在那個暑假班是這樣規定的。那麼,當時有一位是二十六天能背得出,有一位是二十八天能背得出。所以現在西方的佛教徒,認識〈楞嚴咒〉的人是很多的。
我們各位應該想一想,這些冒充是佛學專家的,或者一些自命為學者的,或者是某大學裏的教授,為廾麼他們要倡議《楞嚴經》是假的?就因為《楞嚴經》上所說的,都是在對治這些人的毛病,把他們本有的老毛病都說得清清楚楚的。好像其中的〈四種清淨明誨〉,說得清清楚楚的,是不可毀犯的。這些人根本就不願去掉自己的毛病,所以他們就提議說《楞嚴經》是中國人造的。
這最初是誰說的呢?是日本人提議出來的。那日本人說是誰告訴他的呢?說是一個中國法師告訴他。說這《楞嚴經》是假的。我不知道這法師究竟懂不懂《楞嚴經》?這法師的名字不要提了,因為已經是很早的事情了。那麼就這麼樣以訛傳訛,說《楞嚴經》是假的。
這就證明佛法沒了,就是由佛教裏邊的人造出這種的謠言來,一點一點地就令人生一種懷疑;生了懷疑後,久而久之就狐疑不信了;因為狐疑不信,就會把這一部經置諸高閣;置諸高閣就等於是毀滅了一樣的。所以你對這一部經也不研究了,他對這一部經也不發生興趣了,久而久之,這樣就毀沒了。不是這經自己就沒有字了,或者沒有紙了,或者怎麼樣的,而是人一點一點地就把它淡忘下來了。
為什麼人要提倡這個?就是因為他不願意守這規矩。經上又說,五十種陰魔有種種的神通,這都不算一回事。所以他想自己有一點神通的時候,就認為我如果有這個神通,也變成假的了。
現在日本有一個同參,據說他有神通,用手一指,這蠟燭就著了,究竟是不是這樣子?我還沒有證實。我這一次十四號到日本去,或者見一見這個人,他在很早以前也希望見我,那麼我們去,大家可以互相交換一下意見。
《楞嚴經》和〈楞嚴咒〉的重要性是沒有法子能說得完的,盡未來際也說不完它的這種妙用,所以說是不可思議。
我今天再用我誠誠實實的這種心,來向你們各位坦坦白白地說一說這〈楞嚴咒〉的妙用。
我過去在東北的時候,每逢遇著人有病,我就一定要令他這病好。我以什麼力量來令一切的人病好?就是這〈楞嚴咒〉的力量。
這〈楞嚴咒〉其中有五部:
東方是阿佛——金剛部
南方是寶生佛——寶生部
中央是毗盧遮那佛——佛部
西方是阿彌陀佛——蓮華部
北方是成就佛——羯磨部
東方是阿佛,阿佛就是金剛部;南方是寶生佛,就是寶生部;中央就是佛部;西方就是蓮華部;北方就是羯磨部,共有這五部。這五部就是管理這世界五方的五大魔軍,所以你一誦〈楞嚴咒〉,這五方的五大魔軍就都俯首低頭,老老實實,不敢違犯〈楞嚴咒〉的這種威力。
〈楞嚴咒〉上有:
一、息災法
二、降伏法
三、增益法
四、成就法
五、勾召法
「息災法」,你一誦這〈楞嚴咒〉,一切的災難都沒有了。
有「降伏法」,降伏法就是無論對方是什麼天魔外道,你一誦〈楞嚴咒〉,就能把魔的法力都給破了,把他降伏了。
又有「增益法」,譬如你修道,能增益你的智慧,增益你的菩提心,增益你的願力,一切一切都會增加,這叫增益法。
有「成就法」,一誦這〈楞嚴咒〉,你無論修什麼法門都會成就的,這是一種。
又有一種叫「勾召法」,這勾召法就是遇著天魔外道,你想要把他抓來的時候用。舉個例子,就像世間的警察,把那犯罪的人抓來了;勾召法也就是無論是天魔也好,外道也好,你想要把他抓來,這一切的護法善神、天龍八部、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即刻就能把他抓來,這是勾召法。
〈楞嚴咒〉有五會,其中分出來有三十幾部法。我在東北能對治一切人的病痛,都因為〈楞嚴咒〉的這種力量。可是這〈楞嚴咒〉不是隨隨便便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若使用也不是全面的,因為分出來有三十幾部法。
我這樣說,那麼在美國有一些不懂佛法的教授,他們就想了:「噢!原來這個〈楞嚴咒〉是很多小咒湊到一起的。」你看講出來這話,真是笑死人。他自己也不明白,就以教授這個科學的腦袋,來揣測〈楞嚴咒〉這種不可思議的情形。我聽見這麼樣的講法,我覺得很可笑的。
為什麼要講這〈楞嚴咒〉?因為這一部《楞嚴經》就是為〈楞嚴咒〉而說的,如果沒有〈楞嚴咒〉的話,根本就不會有《楞嚴經》。
所以,翻譯英文的這一位先生,他把〈楞嚴咒〉不要,把結壇這種儀規也都不翻譯,這可以說就好像一個人沒有了頭似的。一個人沒有了頭,這有什麼用呢?所以在翻譯經典上不能武斷,不能用自己這小智小慧,或者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用自己這種知見來斷章取義,妄加去取,對於經上這是不可以的。
我們現在在金山聖寺也是翻譯經典,凡是經上所有的,絕對是保留的,不會或者把頭給砍去,或者把經的腳給剁去了。也不會像某某 professor(教授)翻譯兩足尊,他翻譯成什麼呢?就翻譯成兩條腿。
他說:「皈依佛,兩條腿。」
這種的翻譯法也不能說是不對,但有多少是大相徑庭了,與這經的本意是不相合的。因為這種關係,所以我們金山聖寺所翻譯的這些經典都特別謹慎小心,不是隨便就把經的某一段就取消了,那麼今天講《楞嚴經》就順便說一說這個意思。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什麼叫大?這是對小而言大,可是這個大是大而無外的大,沒有再比它大的。這個「大」就是一個法的體,也就是我們眾生的佛性。這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它是盡虛空遍法界的。
所以才說大勢至菩薩,一舉手一投足,十方世界悉皆震動。他這種威勢是很大的,所以叫「大勢至」。因為他這力量最大,他一走起路,十方世界悉皆震動,就有這麼大的勢力。那麼說:
「是不是他常走路呢?」
「你不要擔心這個,大勢至菩薩因為他一走路,十方世界常常震動,所以他就常在定中,不走路。可是他雖在定中,還能遍一切處ll他這光遍一切處,他這智慧遍一切處。」可是你不要又這樣想:
「噢!這大勢至菩薩一定是個大老粗,一定是個很粗氣的菩薩。要不然他走路怎麼會把這十方世界都給震動了?一定他這腳一邁步,就是很重的。」
不是,這並不是他的腳邁步有重的力量,你不要用凡夫的知見來揣測聖人。這是他的威德能令十方世界都震動。他既然有這種威德,他也有能力令十方世界平安無事,不震動。所以他有這種力量,但是他不一定用這種權力,這是大勢至菩薩。
以上是「大勢至」三個字的解釋。
「菩薩」:菩者,覺也;薩者,情也。就是覺有情。具足地說就叫菩提薩埵,梵語叫 Bodhisattva。這菩薩就是眾生之中的一個覺悟者,又可以這麼講,他也是一個覺悟眾生者。
怎麼樣說是眾生之中的覺悟者呢?他和你我現在這一切眾生是一樣的,不過他肯發菩提心,他能勇猛精進,行菩薩道,捨人所不能捨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行人所不能行的,利益一切眾生。他能利益一切眾生,所以他就得到覺悟了,也就是我們眾生之中的一個覺悟者。
本來他和我們是一樣的,不但菩薩和我們一樣,就是佛——釋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在因地的時候,和你我現在一切的眾生也都是一樣的。你我現在一切眾生就是未來的諸佛,所以佛看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他是這樣看的。因為這樣,他看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的父母,所以對每一個眾生,他都要存一種孝順心;看每一個眾生都是未來的諸佛,所以他就要存一種恭敬心,這麼孝順恭敬。所以對一切眾生都平等,慈眼視眾生,平等來看一切眾生。所以這菩薩就是眾生裏邊一個覺悟者,他又用他所覺悟的這種道理,來令一切眾生都得到這種覺悟,都得到這種利益,所以這又叫自利利他,這是「菩薩」大概的解釋。
這個「念佛」:我們現在各位應該認識清楚一點,這〈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不是叫大勢至菩薩自己來念佛,是大勢至菩薩現身說法,告訴你我一切眾生,說是:「我就是由這念佛的法門,而得到圓通。你若是依照這種方法去修行,你也可以得到圓通,他也可以得到圓通,所有一切眾生都可以得到圓通。」
所以這念佛並不是大勢至菩薩自己來念,因為大勢至菩薩已經念無所念,不念而念,念而無念了。他得到這個圓通,可算是一個念佛的過來人。所以就告訴你我一切眾生:「你們各位知道嗎?我是從念佛這一條路走過來的,我得到圓通的這種方法,現在傳授給你,你也可以用這念佛的法門來得到圓通。」
念佛有四種方法:
一、持名念佛
二、觀像念佛
三、觀想念佛
四、實相念佛
一、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就是常常專持「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我在臺北遇著一個人,他是很狂的。我對他說念佛,他說:「念佛有什麼用啊?我念佛不如念念我自己。」
我說:「那也一樣,你念你自己,若能念成佛也可以的。」不過我們念佛,是因為阿彌陀佛在過去因地時,發了四十八願。
他在四十八願之中說:「每一個眾生,十方世界所有的眾生,若是稱我名號,他一定會成佛;如果他不成佛,我誓不取正覺的,我也不成佛。」
藉著阿彌陀佛這種大弘誓願,我們就好像乘著一艘船到對岸一樣。阿彌陀佛的願力,是他過去和我們所有十方眾生簽的合同、簽的條約。所以,我們如果念佛不生極樂世界的話,阿彌陀佛也沒有成佛的資格。因為這種關係,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深信切願來實行念佛法門。
這念佛是最簡單、最圓融,是最捷徑的一個法門。也不需要很多時間,又不需要金錢。老年人也可以念佛,青年人也可以念佛,壯年人也可以念佛,有病的人也可以念佛,無病的人也可以念佛。這念佛法門是:
三根普被,
利鈍兼收。
三根,就是上、中、下,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普通人和愚癡的人,都可以念佛生到極樂世界去。利鈍兼收,無論你是最聰明的,猶如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他們也一起發願,願意求生淨土。還有最愚癡的人,乃至於畜生——鸚鵡、八哥,牠們念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何況我們人為萬物之靈,每一個人念佛都有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有阿彌陀佛和我們簽的條約、簽的合同,他不能不算的。所以我們藉著這條約和合同的力量,決定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
二、觀像念佛
觀像念佛,觀像就是請一尊阿彌陀佛的像,一面念佛,一面觀想阿彌陀佛相好莊嚴,尤其兩目中間的白毫相光。常常觀像來念佛,這也很容易就得到念佛三昧,得到一心不亂。念佛主要就是要得到一心不亂,得到念佛三昧。你若得到念佛三昧了,那時候風也吹不透,雨也打不漏。你無論行、住、坐、臥,都在三昧之中,行也彌陀,坐也彌陀;行也佛,坐也佛。你在三昧中,智慧水就來灌溉你。你得到念佛三昧,一心不亂,一定會往生的。
三、觀想念佛
觀想念佛,觀想就是單單那麼來觀想,不需要佛像。觀想「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觀想這一首讚佛的偈頌,也會得到念佛三昧。
四、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這就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時候就是參禪。所以真正明白念佛的人,不會反對參禪;真正明白參禪的人,也不會反對念佛。不但不會反對念佛,也不會反對教宗、密宗、律宗。禪、教、律、密、淨,這是分而言之,有五宗;合而言之,一宗也不立,一宗也沒有,都是大家互相幫助的,哪一宗和哪一宗都有相當的關係。
我們眾生不要自生分別,在這頭上來安一個頭,說:「禪宗就是禪宗,密宗就是密宗,各不相關。」不是的!它本來都是一個的,本來沒有這麼多分別的,就是我們眾生歡喜沒有事情要找一件事情來幹,所以把它分出這一宗、那一宗;南一宗、北一宗;東一宗、西一宗;上一宗、下一宗,不知道哪一宗是我那一宗,也不知道哪一宗是你那一宗了。
所以在美國常常有人問我:「你是哪一宗啊?」
我說:「沒有宗。我若有一個宗,那就有一個界限了;我沒有一個宗,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的,都在我這裏邊包著,我為什麼要自己畫一個小範圍,立一個小的界限,說我是哪一宗。我是整個兒佛教的,沒有宗、沒有派;也沒有門,也沒有戶,我和哪一個都是一個。」我常常這樣說:
真認自己錯,
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
同體名大悲。
「真認自己錯」,要真認自己的錯。「莫論他人非」,不論旁人的對、不對。「他非即我非」,旁人的不對就是我的不對,就和我自己不對是一樣的,我應該想法子改過自新才對,我不應該總掛到口頭上說:「不對、不對、不對、不對、不對!」這有什麼用呢?所以「同體名大悲」,大家都是一體,這就是大悲心。你到什麼地方找大悲心?大悲心就是要你自己把它找來,不要向外馳求。
那麼念佛,你實相念佛就是參禪呢!所以各位善知識,不要做釋迦牟尼佛一個不孝順的弟子,我們不要常常自己搗亂,自己骨肉殘傷,自己給自己麻煩,這是我對現代佛教的期望。
今天時間已經不等著我們各位了,它說你們都應該休息睡覺囉!明天還有工作,還有事情幹,所以也不要太過精進了。希望各位回到家裏,睡不著覺的時候,多念幾聲,佛,願各位都得到一個很愉快的晚安。
※               ※                ※
我們現在再念一念這皈依十方常住三寶:
南無常住十方
南無常住十方
南無常住十方
《大寶積經》上說,在末法,一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在末法時代修行,不容易得到道,唯獨依照這念佛法門,就容易成就道業。
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西方的教主就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所以都提倡這念佛法門。
我們念佛要能念到一心不亂,得到念佛三昧,這要怎麼樣?首先要專一,你必須念茲在茲地常常持名念佛。所以我在二十多年以前,曾經說過這樣一首偈頌,今天讀給大家聽一聽。
這偈頌就是:
念佛能念無間斷,
口念彌陀打成片;
雜念不生得三昧,
往生淨土定有盼。
終日厭煩娑婆苦,
才將紅塵心念斷;
求生極樂意念重,
放下染念歸淨念。
「念佛能念無間斷」,你念佛能念到無間斷這個程度上。
「口念彌陀打成片」,你口裏常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念得風也吹不透了,雨也打不漏了。這時候正是得到念佛三昧這種境界,所以叫口念彌陀打成片。
「雜念不生得三昧」,你一切的雜念都不生了,所謂
一念不生全體現,
六根忽動被雲遮。
你能念到一念不生,什麼雜念也沒有了,就得到念佛三昧了。
你既然得到念佛三昧,那麼「往生淨土定有盼」,你一定會有希望生到極樂世界去的。這是前邊四句,後邊四句是這樣說的:
「終日厭煩娑婆苦」,天天都覺得這娑婆是很苦惱的,極樂世界是很快樂的,所以說終日厭煩娑婆苦。
「才將紅塵心念斷」,你因為厭苦,就想得樂,得樂必須把紅塵這種思想,花花世界這種境界放下,所以說才將紅塵心念斷。
「求生極樂意念重」,求生極樂世界這種的心意很要緊的,很重要的。
「放下染念歸淨念」,你能把這染污的念頭放下了,就是淨土成熟的時候;你若染污念頭不放下,就得不到這種清淨快樂,這種極樂世界的快樂。
這八句偈頌雖然聽得很淺顯,但是你細玩其味,對於念佛法門上,是很有幫助的。
大勢至菩薩得到念佛的「圓通」:圓,是圓融無礙;通,是通達。既圓融又通達,這圓融無礙就是念佛念得圓滿了,念得成就了。也就是證得事和理都圓融無礙了,事也無礙,理也無礙。到這個境界,就叫圓通。
「章」:就是《楞嚴經》中〈二十五圓通〉的一章。這〈二十五圓通〉,各位若想知道的話,就要研究研究《楞嚴經》。
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中天竺」:是印度的一個國家。印度有東、西、南、北、中五印度,其中有很多的國家,這般剌密諦是中天竺的人。
「沙門」: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勤修就是不懶惰、不退轉,你時時刻刻都要精進勇猛,向前去邁進,不要向後退,不要懶惰。這不懶惰,不是一天不懶惰,是要天天不懶惰;不是我今天精進,明天就懈怠了。我一天精進,十天懈怠,那不算的。你要生生世世都精進,生生世世都殷勤來持戒。
這戒就是:
諸惡不作,
眾善奉行。
你諸惡不作,也就是眾善奉行;你能眾善奉行,也就是諸惡不作了。所以持戒要精嚴,「嚴淨毘尼,弘範三界」,要以身作則,來給眾生做一個好的儀範,好的榜樣。這是持戒。
又要修定,定是一種禪定的功夫。禪定必須要常常修,才有定。由戒就生定,你若是想要得定,首先必須要持戒;你若不持戒,就很散亂的,不會有定;你若沒有定,就沒有慧,所以由定發慧,這叫三無漏學。你能勤修戒定慧,就能超出三界;息滅貪瞋癡,就不墮落三惡道。
我們人為什麼從無量劫以來到現在沒有成佛?依然還是眾生?依然還在六道輪迴裏轉來轉去?就因為貪瞋癡這三毒把我們都醉得不能覺悟。我們被貪瞋癡這三毒,毒得迷迷糊糊,顛顛倒倒,不能逆生死流,只能順凡夫這六塵流。由無量劫以來,就因為貪瞋癡,把我們自性的光明都給遮蓋住了。
貪,是貪而無厭;瞋,是貪不來,你就瞋了。你因為貪得無厭,得不到時,就生了一種瞋恨;生瞋恨以後就會走到愚癡的境界上,走到這愚癡的路線上。這瞋就是一種無明火,所謂無明就是有脾氣,一發無明火,就發大脾氣了。
為什麼你有無明呢?就因為前生造的罪業太重了,所以有這麼幾句俗話說:「無明火猶如老虎神,這是前生罪業根。」無明火是前生罪業的根本,這老虎神我們不管牠了,我們講講這愚癡。
怎麼叫愚癡呢?這愚癡的人他盡打癡心妄想。好像那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就是愚癡。你這蛤蟆怎麼可以吃到天鵝的肉呢?還有人沒有讀書,他想要得一個博士的學位,想冒充學者附庸風雅,過一過博士的癮。這不讀書怎麼會得到博士呢?這就是愚癡。還有人也沒有買彩票,就想中頭彩,無本想生利,這不是愚癡是什麼?自己也沒有種地,到秋天的時候,看人家收穀,他也想去收穀,這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胡大川所寫的〈幻想詩〉說得很好,這是給愚癡的人一個寫照,他怎麼說呢?他說愚癡的人是這麼想的:
好花常令朝朝艷,
明月何妨夜夜圓;
大地有泉皆化酒,
長林無樹不搖錢。
「好花常令朝朝艷」,貪美色的人,他就想這花最好天天都是這麼美麗,沒有凋謝的時候。所以就想好花常令朝朝艷,天天這花都開得這麼新鮮,這麼美麗。甚至於自己的太太可以總也不老,總是那麼年輕,這多好呢!這貪色的人就這樣想。
那麼好遊玩的人,他就想了,想什麼呢?他想「明月何妨夜夜圓」,明月在十五是圓的,過了十五就少一點,一天比一天就不圓了。歡喜在月光下賞月的人就想:「月光若天天晚間都是這麼圓,這有多好!」
愛喝酒的人,因為現在酒也很貴的,去買酒就要用不少錢,他就想了:「我天天要喝酒,最好就是『大地有泉皆化酒』,所有這大地有水池的地方,都變成酒池,我如果想要喝酒,到了那地方也不用錢買,不用買醉,自己就自然會醉了,這多好呢!」他就有這麼愚癡的妄想。
那麼財迷呢?他也打妄想了,他說:「這錢哪!現在都要做工才賺錢,如果所有的樹林子都變成搖錢樹,街上那樹葉子都可以當錢來用,你說那有多好!我也不需要做工,想用錢的時候,到那兒晃一晃那樹,就落下很多金的樹葉子,拿起來就可當錢用了,這有多好呢!」
你看看!以上所說這些都近乎愚癡的妄想,辦不到的事情,他還要這樣想。那麼這沙門呢?就沒有這種癡心妄想,他一心修道。沙門有四種:
一、勝道沙門:就是修道證果,入聖人的位了,這叫勝道沙門。
二、說道沙門: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個叫說道沙門。
三、活道沙門:以法自活,以道自活,在佛教裏他可以修道,又是發菩提心的。
四、污道沙門:污,是染污,就是不持戒律,不修戒定慧,不息貪瞋癡的。他名雖然叫沙門,但是應該生大慚愧,應該很內疚的。
沙門有這四種。
「般剌密諦」:是譯主的名字,這名字也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極量」,就是他的量非常大,可以說是:
性盡人己參天地,
心同日月若陽春。
可以說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叫極量。
這一位沙門是很聰明、很有智慧的,他把《楞巖經》傳到中國。本來《楞嚴經》是不容易傳到外國的,他第一次帶這一部經想要到中國來,被守關的檢查出來,不准他帶出來,也不准他出國了。第二次,他把這部《楞嚴經》以最細最薄的絹,用很小的字寫出來。然後將自己臂肉厚的地方割開,把這經放到裏邊,然後又把皮黏到一起,或者敷上一點藥膏之類的,就這樣子把經帶出來的。
《楞嚴經》對中國人是很有大利益的,以前有很多祖師、出家人、在家人,都因為讀誦《楞嚴經》而開悟了,過去有很多人得到《楞嚴經》的利益。所以他翻譯《楞嚴經》,這對我們現在、未來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研究《楞嚴經》的人,應該知道這一位沙門的名字。
這一位沙門是四種沙門的前三種,不屬於最後一種。他是在唐朝的時候來的,武則天退位以後,他到了廣州,「譯」:在五月二十三日這一天開始翻譯這一部經。
《楞嚴經》對佛法、對佛教,是有大的作用、大的力量。所以我們研究佛法的人,一定要把《楞嚴經》的道理先懂了,先明白了。
我們生在這時候,一定要護持這部經,不要令這部經沒了。我們若不生在這時候,那就沒有責任;我們正在這時代,絕對要用全副的力量來護持這一部經。
這一部經的來源,據佛教歷史考察,本來是在龍宮的。也是龍樹菩薩在龍宮裏看《龍藏》,看到這一部經的時候,他用記憶的力量把它記出來,所以世間上才有這部經。天竺國就視為至寶,不准流通到其他的國家。中國人因為和佛教有大因緣,才有這一位勝道沙門不惜身命把這一部經送到中國來。我們現在聽這一部經的人,都應該向這一位沙門叩頭頂禮,拜多少拜那隨自己。
智者大師沒有見著這部經之前,已經向西方印度拜這一部經的名字,拜了十八年,可惜他還是沒有看見這部經。我們現在這種因緣勝過智者大師,我們不用叩那麼多年的頭,已經可以遇著這一部經,你想一想,我們的因緣豈不是超過智者大師呢?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大勢至」:就是這一位有大勢力的菩薩,又名「無邊光熾身菩薩」,他的光明遍照十方國土。「法王子」:佛是法王——法中之王。國有國王;天上有玉皇,就是天王;佛為法王,菩薩呢?就是法王的弟子,法王子也就是法王的弟子。所以說:
佛為法王,
於法自在。
菩薩是學習佛法的,所以就是法王的弟子,這一位大勢至菩薩是法王的弟子。
不單他一個人,「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和他同倫,就是同樣的、同類的。倫者,類也,就是和他一樣的。雖說和他一樣的,但這菩薩多少也有不同的,就是和他差不多的,因為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是五十個果位,加上等覺和妙覺,這是五十二位。五十二位菩薩是五十二個果位,這裏邊所包括的菩薩就有無量無邊了。
所以,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在說完了前邊二十三圓通的時候,他們同時就從自己的座位站起來了。每一位菩薩都有他的座位,他有意見要發揮,想要說他所得的圓通,所以就從座而起了。從他自己所坐的位置站起來,這也就是表示:
法不孤起,
仗境方生;
道不虛行,
遇緣則應。
從座而起,這也是一種表法,表示佛就要說這種法了;這菩薩也要陳述他所證得這種圓通的道理。
「頂禮佛足」:這頂禮是五體投地,一心恭敬,那麼樣來頂禮。在頂禮的時候,應該有一種觀想。觀想什麼呢?就說「能禮所禮性空寂」,能禮和所禮,性都是空寂的。「感應道交難思議」,雖然說是空寂,但是有一種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的境界現前。你禮拜哪一位菩薩,或者哪一位佛,都應該觀想這一位佛或者菩薩。
那麼大勢至菩薩和他同來的伴侶——這些個菩薩的朋友,都向釋迦牟尼佛來頂禮,五體投地頂禮佛足,行「接足禮」,以自己至尊的頭叩到地下,用自己兩手去接佛的兩足,表示這是最恭敬的。
「而白佛言」:對佛就說了。前邊這幾句經文,是結集經藏時所說的。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大勢至菩薩就說了,「我憶往昔」:記得我在往昔,就是很久以前我初發心那時候。這初發心的菩薩不一定就成功,最要緊是在初發心以後,就念念不退轉,才能成就佛果。如果你發菩薩心,然後又退失菩提心,那也就不能證佛果。你還能證佛果,那也是將來你再發菩提心的時候才能證。
所以有這麼幾句話,說:
魚子菴摩羅,
菩薩初發心;
三事因中多,
及其結果少。
魚子,就是魚生的子。有很多魚子,但不一定個個魚子都會變成魚。菴摩羅果呢?這種樹開的花很多,但是也不能結那麼多的果。初發心的菩薩也是,初發菩薩心的人很多,但真能證得菩薩果位的也是很少的。所以說:「魚子菴摩羅,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
這大勢至菩薩沒有退失菩提心,所以他記得往昔,也就是以前的事情。
「恆河沙劫」:恆河是在印度的一條河,在佛說法處那個舍衛國的前邊。人人都知道這一條河,所以佛說大數目的時候,都說恆河沙;那麼大勢至菩薩也是用這名稱來形容時間的長。劫,是梵語,叫「劫波」,此云「長時分」,此是一個最長的時間。
「有佛出世」:那時候有一位佛出世,「名無量光」:這佛出世名叫無量光,還有無邊光、無礙光、無稱光...共十二個如來,所以說「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在這一個大劫裏邊,就是相繼一個大劫這麼長的時間。
※               ※                ※
還有很少的時間,我講一講今天到大仙寺去,見這個「不是老和尚」,他是個年輕的和尚。
這一位和尚是誰呢?就是「開禪不是老和尚」。我怎麼叫他不是老和尚呢?我看他就願意做工,雖然八十多歲了,身體還是那麼健康,手的肉還沒有瘦得皮包骨,肉還很多,大約還很有力量。所以我憑著對這位老和尚的印象,我給他起個名字叫「不是老和尚」,我希望他永遠都不老。
這一位老和尚很好玩的,可以說是有大智慧,辯才無礙,歡喜打機鋒,歡喜當頭棒喝。所以他就說了一首偈頌,這首偈頌說的是什麼呢?我今天念給大家聽聽。他說:
水流平地本無聲,
地有高低而有聲;
大道無言周法界,
因貪瞋癡而有爭。
他說出來後,就有人寫了下來。然後我說:「這不是你說的,這是本來我早就知道的,我念給你聽聽,你都是在我這兒學來的。」
我就念給他聽,啊!他好像很驚奇的樣子,等一等,他說「哦!那你早就會嗎?」
我說:「當然早就會了,不然怎麼會你一說,我就記得呢?」
這樣之後,我們兩人談話談得很多。我臨走時,在他所坐的椅子上坐一坐,在他床上也坐一坐。我說:「我不走了,你趕快走,你不能在這兒住了。」
他說:「哦!我可以在外邊。」
「外邊我也不准你住。」
那麼他也很好玩的,我要走了三次,又回去三次,我說:「我就歡喜這個,你這個茅棚是世界第一的,不單世界第一,天上也沒有,所以這回我一定要這茅棚,你趕快走好了。」我要遷他單,他也不走,結果我走了。
我說:「我再回來,我就把你小茅棚給燒了,我看你在什麼地方住?」
這是我們今天去吵了一架,但是也沒有攆走這老和尚。我想把他攆到美國去,我說:「你趕快到美國去,不要在這地方住。」
這是今天的一個經過,我向大家報告一下。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大勢至菩薩遇著這十二位如來,十二位如來就是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燄王光、清淨光、歡喜光、智慧光、難思光、不斷光、無稱光,和超日月光這十二位如來。最初這一位的名字叫無量光,阿彌陀佛也叫無量光,但這十二位如來相繼一劫,相信這是一位古彌陀。釋迦牟尼佛有古釋迦、今釋迦;這一位無量光佛大約是古彌陀。那麼最後這一位佛叫超日月光,他的光明超過百千日月那麼樣光明。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在無量光佛那時候開始,我就在因地修這念佛法門,乃至於最後的超日月光佛,這十二位如來,我都跟他們修習念佛的法門,所以說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彼佛,就是這十二位佛,因為大勢至菩薩修這念佛法門,經過一個劫這麼長的時間,學習念佛三昧的法門。三昧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是「正定」和「正受」。
念佛法門是怎麼樣修習呢?先舉個譬喻來說,「譬如有人」:譬如說有兩個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這兩個人或者是朋友,或者是父子,或者是有其他的親戚關係。其中一個人就專心記憶另外一個人,譬如說甲他記憶這乙;可是乙呢?乙人專忘,他就不記憶這事情,專門忘記這事情。
「如是二人」:像這樣的兩個人,甲善於記憶,乙善於忘記。這兩個人「若逢不逢」:就是遇著了,也等於遇不著一樣,因為甲專門記憶,乙就忘記。這能記憶的甲,若是看見善於忘記的乙,當然他會記得;可惜甲看不見乙。這既已忘記的人,就算見到記著他的這個人,他也忘了,不記得他或者是自己的父親,或者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自己的親戚。因為他善於忘——專忘,他不記得。不記得,所以就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或見,或者有的時候見著;非見,也等於見不著一樣的。因為有一個人不記得,有一個人記得,這也好像一個巴掌在虛空裏拍不響,必須要兩種因緣和合才可以,所以他們就是見著也等於不見一樣的。
「二人相憶」:譬如有兩個人彼此互相記憶,互柏不忘。你記得我,我記得你,互相這麼掛著,互相都這麼想念著。甲也想乙,乙也想甲,二人相憶,「二憶念深」:這兩人記憶很深刻的。像這樣的兩個人,彼此互相記憶著,「如是乃至從生至生」:這樣的兩個人互相記憶,你想念我,我想念你。這就譬如佛也想眾生,眾生也想佛。前面的一人專憶,那就是佛想念眾生;一人專忘,就是眾生不想著佛。佛雖然想念眾生,眾生不想佛,所以這光也就合不上。不合光,就不能有感應。
那麼這兩個人互相想念,佛也想念眾生,眾生也想念佛,這彼此想念都是很深刻、很誠摯的。如是二人,乃至從生至生,從今生到來生,或者生生世世,或者幾個大劫也不相捨離。「同於形影」:兩人相憶的這種情形,就好像我們人的身形和影子一樣。身形也離不開影子,影子也離不開身形,互相不捨離,就像這樣子。「不相乖異」:不會大家見不著的。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十方如來」:這十方相信各位都知道了,就是東、西、南、北這四方,加上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四隅,這是八方;再加上方、下方,這是十方。十方世界都有如來,都有佛。「憐念眾生」:他們常常想念一切眾生。「如母憶子」:就好像母親想念兒子一樣的情形,那種想念是純真的,是出於至情至性的。
「若子逃逝」:母親想念兒子,這兒子可不想念母親,就跑了,想要到外邊去遊玩。「雖憶何為」:這個兒子跑到外邊,這個時候,母親想念兒子,怎麼樣想,他也不回來。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子若憶母」:做兒子的若是也想念母親,好像母親想念兒子那樣。「如母憶時」:像母親那麼樣至情至性地來想念兒子那種的心情。
「母子歷生,不相違遠」:這時候母親和兒子生生世世都不會互相違遠了,都不會離開的,不會見不著的。
這一段經文是說,我們眾生若是念佛,也像佛念眾生那麼樣地真誠——那麼真、那麼誠,佛一定來接引我們眾生的。可惜佛念我們眾生,我們眾生不念佛,忘了念佛,忘了想念佛了;也就好像那個母親想兒子,單單母親想兒子,這兒子不想母親,所以就不容易見著。若是兒子也想母親,那母子時時刻刻都不會離開的,不會互相違遠,就是不會違背父母跑到外邊去,不會跑的。就是我們眾生若念佛,也很快就會回到常寂光淨土,回到佛所住的地方。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若眾生心」:若,就是假設之詞。假設眾生心,這眾生就包括你我他,過去的眾生、現在的眾生、未來的眾生,都包括在內了。所以對這一句經文,你不要想這是其他的眾生;你應該直下承當,就是自己,就是我這一個不成器的眾生,就是我這一個沒有出息的眾生,就是我這一個不知道報佛恩的眾生,就是我這一個把佛忘了的眾生。你若自己這麼樣一想,就應該生大慚愧,佛悲心切切來教化我,我塞耳不聞,我把耳朵堵上了,不聽佛的教導,心裏根本就沒有佛的存在,沒有一個「佛」字的存在。
你們各位想一想,在臺灣佛教盛行,或者人人都知道有佛,知道拜拜。但你向世界去看一看,不知道佛的人有多少?不知道拜拜的人有多少?就算知道有佛的人很多,知道拜拜的人也不少,但是這拜拜裏頭,又分出來有佛教的拜拜、外道的拜拜、旁門左道的拜拜,這裏頭都有的。所以我們現在不懂這念佛的法門,有的時候還叫旁人不要念佛,不要信佛,你說這是多顛倒呢!
念佛一句是不容易的,你不要以為那佛誰都會念,但是你若有業障障著你,你想念也念不出來。
※               ※                ※
瘋魔掃秦
你們各位曾經看過戲,有一齣戲叫「瘋魔掃秦」,這是地藏王菩薩想去教化南宋的丞相秦檜。
秦檜在往昔很孝順父母的,因為他孝順父母,有一些功德,所以今生就得了富貴。可是得了富貴,他就忘本了,不知道再繼續以往的善根,而培植將來的善果。因為忘了,於是乎就造了很多罪業。
地藏王菩薩和他大約也是老朋友的關係,所以就覺得這個人我應該度一度他。地藏王菩薩的願力大,他就發心去度這秦檜。
他怎麼樣度秦檜呢?他預備在手心裏寫一個「佛」字給秦檜看,只要秦檜認識這個字,念一聲,說這是一個「佛」字,那麼他就把秦檜所造的罪業都赦免,不究以往了,因為他說了一個「佛」字。地藏菩薩有這種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度秦檜,可是秦檜見著地藏王菩薩,也不生恭敬心。因他不生恭敬心,地藏王菩薩就用大威神力,用拂塵一掃,這麼一晃,秦檜自自然然就跪倒地下了,想要站起來也站不起來。地藏王菩薩就伸出一隻手,問他說「你看看我手心裏這是個什麼字?」
秦檜一看就說了:「我中過狀元,現在做的是宰相各國的文字我都認識,所有各國來的文字都要經過我的眼睛來看,何況這麼一個字呢?你以為這個字我不認識?我認識是認識,我就不給你念。」
你看看!地藏王菩薩用慈悲心,只叫他讀一個「佛」字,他也認識這個「佛」字,但是就不念出聲音來,還說:「我認識是認識,我就不給你念。」結果他業障不消,還要墮地獄去,這足證明念佛是不容易的。
※               ※                ※
這眾生的心,你叫他一定來想念佛,這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才說假設,這經文只是假設之辭,假設就是或者。或者你這眾生心,「憶佛念佛」:憶佛,憶就是想念於佛,憶念於佛,回憶於佛;念佛,你能想念佛,你心裏想念,口裏也就念佛了,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憶佛、念佛,專一則靈,分馳則蔽。你心念專一了,念佛念得懇切至誠,水流也是念佛,風動也是念佛,念得一切聲音都是「阿彌陀佛」,這叫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現前,就是你現生;當來,是將來,或者你來生。
「必定見佛」:你一定能見著佛,因為佛的願力,只要念佛的,佛一定要攝受他。所以「去佛不遠」:你離佛已經不遠了。
「不假方便」:你不需要藉著種種的方便法門,來修持這念佛法門。念佛就是捷徑中的捷徑,方便中的方便,最圓頓、最簡單、最容易的一個法門。所以不假方便,不用再另找一個方便法門了,這個念佛法門就是方便中的方便,是最好的。
「自得心開」:心開就是覺悟了,就是你明白了,你豁然心開悟,豁然貫通了,豁然就得到這念佛三昧,所以自得心開。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如染香人」:就好像身上有染香的人,「身有香氣」:他身上就有一股香氣。因為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這就可以給他起個名字叫香光莊嚴。「我本因地」:大勢至菩薩自己稱這無我之我,菩薩本來沒有我,但是他對眾生說法,所以說有我。我本因地,我本來在因地的時候,「以念佛心」:用念佛的這種心願,「入無生忍」:得到無生法忍。
「今於此界」:我現在在這世界,就是我們這娑婆世界,「攝念佛人」:我攝受一切念佛人。誰念佛,我就幫助誰;誰念佛,我就接引誰。只要他能念佛,我就接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攝念佛人,我攝受這念佛人。念佛的人就好像一塊鐵,我就好像一個吸鐵石似的。你只要念佛,我就把你吸來,吸到極樂世界。
攝念佛人「歸於淨土」:都同生到極樂世界,到阿彌陀佛那個常寂光淨土裏邊去。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佛問圓通」:在《楞嚴經》上,佛問所有的弟子,在聽過十八界之後,認為哪一個法門是最圓融無礙、最圓滿的,是最合自己根性的呢?所以大勢至菩薩就說佛問圓通。在本經的前邊,佛問各位弟子,哪一個得到哪一種法門,成就了他的圓通道果。
現在大勢至菩薩就說「我無選擇」:我沒有怎麼樣子來選釋,看看哪一個法門是第一?是圓通?可是我自己覺得就是這念佛法門是都攝六根的,你能:
一念彌陀一念佛,
念念彌陀念念佛
你以念佛的心來求生淨土,把其他的妄想、雜念都停止了。你能用一念的念佛心來「都攝六根」,這六根就都聽話,六根就都不造反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種境界,都不被這種境界所搖動了。所謂以念佛而轉一切境,你以念佛而不為一切境所轉。你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都攝六根,這六根就都會聽你的招呼,服從你的命令了,不會再著住到染污法上。所以都攝六根,這就是一個總持的法門,也就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淨念相繼」:什麼叫淨呢?沒有雜念,沒有其他的妄想,這就是淨。什麼叫念呢?你一念佛念念佛,念念佛就是一念佛,你一念不間斷,就這一念,一定會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淨念相繼,這「相繼」是很要緊的,你不要念念就不念了,你要:
念而無念,
無念而念。
念得很自然而念,你想要不念佛也辦不到了,它自己就會念了,所謂欲罷不能,你想要停止這念佛的聲音,辦不到了。就好像喝醉酒似的,念佛念得醉了,想不念也不行,只有一個念佛心。
所以,淨念相繼,相繼就是繼續不斷。繼續不斷地這樣念下去,天天念佛、月月念佛、年年念佛、生生世世都念佛,沒有停止的時候。你能發這樣的心,這就叫淨念相繼。
「得三摩地」:三摩地就是「等持」,又翻譯為「等治」。有的人以為它還是那個三昧,這個三摩地就是定慧圓融,定慧不二了,這是得到這種的三摩地了。
「斯為第一」:若以我來看,以我修行所得到的經驗,以我個人身體力行,從無量劫到現在,若叫我說哪一個法門是第一,其他的法門我都不注意的,只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才是第一法門。
大勢至菩薩根大的這種圓通,若是對十方眾生來說,他是第一。那麼,在這二十五圓通之中,文殊菩薩選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那為什麼不選擇大勢至菩薩這念佛法門做為圓通呢?就因為我們娑婆世界一切眾生的耳根很利,容易入道,容易成就三昧的這種功夫。所以文殊菩薩為娑婆世界選這個圓通,以觀世音菩薩這耳根圓通是最為第一。
Siddham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淺釋 https://bit.ly/3g766wF
----------------------------------------
「大勢至」菩薩名。大家都知道,是西方三聖之一。西方三聖,中間為阿彌陀佛,左邊是觀世音菩薩,右邊大勢至菩薩(以佛左右為主)。觀世音菩薩與娑婆眾生有深因緣,所謂「家家觀世音」,無人不知,不管個人信仰如何,對觀世音菩薩如何稱呼,大家都知道菩薩尋聲救苦,大慈大悲的精神,在中國佛教裡,感應最多,經典除普門品廣為流通外,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觀世音菩薩時,也有觀世音菩薩對其開示的一段經文。楞嚴經第六卷開始,約有半卷的文字,介紹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的經過,及三十二應、十四無畏等功德。而大勢至菩薩,除了念佛圓通章外,並無專門經典,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念佛圓通章,專門開示念佛方法,極其簡單扼要,明朝以前,較少流通,明末,講說楞嚴者多,註解也多,漸漸廣為人知。崇禎年間,天台宗正相法師,單就此章作解釋,謂「念佛圓通章科解」,現存卍字續藏。清朝初年,賢首宗一位偉大的續法法師,著有圓通章疏鈔,最為詳細。可見明末清初,已有弘傳,往後直到民初,印光大師倡導,淨宗道場才廣為弘宣。從前,我也曾在念佛道場或佛七時講過。
「大勢至」梵語摩訶那缽,此云大勢至。何以名為大勢至呢?思益梵天所問經(簡稱思益經)大勢至云:「我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大勢至菩薩說,我舉足所到之處,大千世界及魔王宮殿,都會震動,因此,名為大勢至。顯其威德神力不可思議!
觀無量壽經中,觀大勢至菩薩的經文說:「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這位菩薩,行走時,十方震動,坐時,極樂世界七寶地動。我看經看到這兒,覺得大勢至菩薩行、坐之時,極樂世界眾生如嬰兒躺在搖籃裡,大概很舒服吧!其實,這只是說明菩薩有此能力,並不是非震動不可,或許是隨緣震動,我們不會有感覺,不必緊張。
另有一名為「得大勢」,悲華經云「得大勢菩薩」,得到廣大勢力的菩薩。又說:得大勢菩薩於寶藏佛前發願:「願我世界與觀世音,等無有異。」希望將來成佛時,世界和觀世音菩薩一樣。實際上,這兩位菩薩以世間話說,就是師兄弟,觀音菩薩如大師兄,大勢至菩薩是小師弟,是阿彌陀佛左輔右弼的大菩薩,助佛教化。觀音授記經云:阿彌陀佛雖稱無量壽,但是,是有數量的無量,凡夫、二乘所不能知。將來入滅,觀世音菩薩示現成佛,名普光功德山王佛,和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壽,入滅後,大勢至菩薩成佛,名善住功德寶王佛,接續觀音成佛,在彼土教化眾生,故發願國土與觀音菩薩無異。寶藏如來為彼授記:「由汝願取大千界故,今當賜汝為得大勢。」因你願力,將來成佛,世界與觀音同等莊嚴,所以,為你授記,名叫得大勢。得廣大威德勢力,成就莊嚴淨土。
又名「無邊光」,打七大回向,禮西方三聖時,大勢至菩薩為「無邊光熾身」。無邊光也是出自觀無量壽經,經云:「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得光照觸,能離三途之苦,得無上道力,所以,名叫無邊光。一人具三種名號。若按本章經義,為何名叫大勢至呢?古德解釋說:「能念大勢佛(即超日月光佛),能攝六根妄,能接念佛人,故名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由大勢至菩薩發起,表修念佛法門,能使眾生開發廣大智慧,出三界諸苦,成就常樂我淨的涅槃妙果。
「法王子」是通號,凡等覺菩薩,荷擔如來家業,皆可稱作法王子。法王,指佛,法華經云:「佛為法王,於法自在」。王者,自在義,究竟成佛,一切法無不了知之義,不是領導管理。菩薩如太子,將來成佛,續佛家業,為佛真子,名法王子。悲華經云:彌陀、觀音、勢至,於久遠劫前,三位同生一世,當時,阿彌陀佛是轉輪王,觀音為長子,大勢至是次子,多生累劫,不離左右,一起自行化他,故稱法王子。現則彌陀為法王,將來觀音成佛,勢至為補處菩薩,觀音入滅,彼示現成佛,續化眾生,今為等覺,稱法王子。
「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和其共修的同伴。「同倫」同類也,有兩種意思:一、自行同類——五十二位皆修念佛法門。二、化他同類——度生的方法、時節因緣等,也與大勢至菩薩一樣。
念佛方法,雖然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都講過,但大勢至菩薩講得最親切詳細,要我們如母憶子、子憶母,要二人相憶,二憶念深,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應該依教奉行,時時憶佛、念佛,不捨離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錄 https://bit.ly/3g9kqF7


觀無量壽佛經》中所觀想之佛菩薩身相即為此三尊之身相

西方三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方三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大勢至菩薩800px-九天宝塔_东方三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