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超前部署盤點地下水 工商水井日抽50萬噸
中壢區光明公園的戰備水井。(記者李容萍攝)
桃市超前部署盤點地下水 工商水井日抽50萬噸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qQU2E
2021/05/23 22:52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年台灣罕見沒有颱風帶來的雨量,截至昨晚7點,石門水庫蓄水率只剩9.04%、蓄水量1832萬噸,桃園水情近日恐從「橙燈」轉成進入分區供水的「紅燈」;因應嚴峻旱情,市府規劃各項備援水源未雨綢繆,包括地下水、放流水、河川水源、埤塘水源及工地水源等,近期加入備援水源使用,期能多管齊下以延長水庫供水期程,共同為抗旱努力。
市府水務局長劉振宇表示,桃園市為國內工業大城,地下水資源用量極大,市境現有1387口工商水井水權總量達1.83億噸(石門水庫總蓄水量約2億噸) ,全力抽取每日可達50萬噸,可滿足桃園工業用水每日35萬噸的需求;透過地下水管理系統監測地下水情,今年6月前解除水權狀的使用量限制,讓市境工商業能多加使用地下水,以減少自來水使用。同時協調市境60口工商業地下水井配合抗旱作業,以供民眾取水或廠商間調度使用。
另外,桃園市已整備18口備用水井,每日可供約1萬100噸地下水(屬民生次級用水,不宜飲用),包括中壢區莒光、光明公園都有戰備水井,近期新鑿6口公園備用水井即將完工,屆時每日提供水量3000噸水量,各公所及教育局也盤點55口及39口既有水井,加上各公所準備開鑿9口水井,合計共118口抗旱水井,每日約可供水量約2.1萬噸。
水務局前年7月率全國之先,公告施行「桃園市地下水水權裝置量水設備自治條例」,要求大用水戶的水權人在地下水井安裝電子水表,並將即時地下水情資訊上傳「桃園市智慧地下水管理系統」,提供水務局決策支援建議;去年也以備用水井之地下水,搭配經濟部水利署的Q Water移動式緊急淨水設備進行水質淨化演練,處理過的水質已可生飲。後續倘有需求,將協調水利署運用該項設備淨化埤塘水源,以供市民使用。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中壢區莒光都有一口戰備水井,不過水井旁的手壓汲水器(幫浦)用的是自來水,可提供洗手使用。(記者李容萍攝)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中壢區莒光都有一口戰備水井,不過水井旁的手壓汲水器(幫浦)用的是自來水,可提供洗手使用。桃市超前部署盤點地下水 工商水井日抽50萬噸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qQU2E
中央大學臨海觀測站一百公尺試驗井鑽探、設井及地電阻與溫度光纖監測設備安裝。(倪春發提供/蔡明亘桃園傳真)
中央大學TaiCOAST潮間帶自流井(O1~O3)照片與位置;地下海水(左側)與地下淡水(右側)交互作用模擬結果。(王士榮提供/蔡明亘桃園傳真)
©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桃園市石門水庫蓄水率連日低於4成,水情持續吃緊,面對近年水資源有限,有學術研究單位在桃園有水資源新發現。中央大學團隊調查發現,新屋海岸帶地下水每年出流量高達1億公噸,約半座石門水庫容量,且往北桃園海岸出流量有更高潛勢。研究團隊表示,如何汲水開發,不造成海水入侵或地層下陷,涉及政策、科學和工程等挑戰,需兼顧出海口生態平衡,才能造福社會。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跨系所團隊在新屋設置TaiCOAST臨海工作站,交出亮麗研究成果。(中央大學提供/蔡明亘桃園傳真)
中央大學有關地下水出流現象研究,成果刊載於《水文學雜誌》Journal of Hydrology:Regional Studies頂尖期刊,左為應地所王士榮副教授、右為第一作者越南籍博士生鄧明君。(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倪春發表示,海岸帶地下水出流為地下水直接流進海洋的自然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TaiCOAST臨海工作站自2021年開始在新屋的海岸帶調查地下水出流量,發現即使在2021年大旱期間,遭遇台灣56年來最嚴重的缺水危機,當地出流量仍相當豐沛。
倪春發說明,研究團隊透過鑽井,深入地下100公尺,發現打出的仍是淡水,透過數學模型計算流速和面積累加,發現新屋地區的海岸帶地下水出流量每天可達30萬公噸,1年高達1億公噸,相當於半座石門水庫容量。
此外,近年來調查結果更發現,新屋區往北的海岸出流量有「更高潛勢」,顯示桃園的海岸帶整體地下水出流量更為可觀。而這次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於新一期的《水文學雜誌》Journal of Hydrology: Regional Studies頂尖期刊。
這次研究團隊涵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各系所教師,包括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倪春發和副教授王士榮、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明旭、副教授黃志誠和教授錢樺、地球科學學系教授顏宏元和教授陳建志等人,各自發揮所長,追求科學卓越外,也期許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
研究團隊指出,台灣年降雨量約2500毫米,約為全球平均的3倍,但因台灣地形梯度較大,60%會流入海洋,僅有5%留在含水層。儘管台灣降水量高,但水資源有限,雖發現地下水出流量資源豐沛,但如何汲水開發,不造成海水入侵或地層下陷,涉及政策、科學和工程等多重挑戰,還需兼顧出海口生態平衡,才能有效應用並造福社會
水資源新發現!新屋地下水年出流量高達半座石門水庫 https://bit.ly/3Pxj5t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