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6.pdf (lungshan.org.tw)

2021-03-23_1342152021-03-23_1342042021-03-23_134642

006.pdf (lungshan.org.tw)


下載 (13)下載 (12)下載 (11)下載 (10)下載 (9)下載 (7)下載 (6)下載 (4)

艋舺仁濟醫院之石獅篇@臺灣石獅地圖|PChome 個人新聞台 https://bit.ly/3vKjDQG
位於華西街夜市牌樓對面、廣州街上的仁濟醫院舊館門口,陳放著石獅一對;是獅形貌古樸似有年代,惜來歷已不可考。現就相關背景作一整理,且為參考。
        仁濟醫院舊館在清代屬大加蚋堡艋舺育嬰堂邊街(又稱養生堂街)。舊館門前旁側立有之同治九年(1870)「艋舺新建育嬰堂碑記」(圖1),即記載淡水同知陳培桂為收養棄嬰、孤兒、窮人子弟,及矯正溺女惡習,連同富紳募建育嬰堂之事,碑文載:「余於己巳秋東渡,由此登岸,見夫市廛輻輳、庶牧蕃昌,儼一都會也。暫寓學海書院,知其人文亦蒸蒸日上,私心喜慰;晤縣丞林君桂芬,則以為艋舺諸臻美備,惜育嬰一事未行。……。窃思此事,曾屢留意淡地;初涖,屬林君速議,並捐廉倡首,以期有成。爰經始於同治九年正月,至七月,塹城育嬰堂尚未報竣。此則遹觀厥成;為堂三楹,中奉神座,前覆拜亭,再前為門頭;門亦三楹,左右夾室,右邊築室七間為小門,使有屏蔽乳婦居焉;門前復增置餘地一大片,堂左亦有餘地。是役也,縻洋錢壹千弍百元有奇。」
(圖1)艋舺新建育嬰堂碑記
    《淡水廳志.賦役志.恤政》並載:「育嬰堂,……。一在艋舺街學海書院後,購黃姓地基新造,俱同治九年官紳倡捐合建。艋舺詳定三郊洋藥抽分每箱四圓之半,塹垣亦撥船戶抽分之半,以充經費。」
(圖2)淡水廳志中之艋舺育嬰堂圖
    除育嬰堂外,清代北臺救濟事業尚有養濟院(光緒年間臺北知府陳星聚籌設,主賑濟貧病難民)、同善堂(光緒十二年創立於新竹,為客死臺北之軍官、旅人提供停柩安憩之所)、回春院(光緒年間臺北知府陳星聚發起創立於新竹,專收容救濟行旅病人)、保嬰局(同治五年板橋林維源倡建,初主收無辜女棄嬰,後並恤濟貧病)等。
       日治後,上述機構遂漸次整併於育嬰堂舊址之「臺北仁濟院」,即仁濟醫院前身,地址屬龍山寺町二丁目。大正十一年(1922)搬遷至今西園路崛江町(一說綠町),業務包含收養鰥寡孤獨及廢疾無告之貧民並辦理施療及診療、地方巡迴義診、行旅病人及精神病患免費收容、盲啞生教育等。
(圖3)仁濟醫院舊館門前公獅
(圖4)仁濟醫院舊館門前母獅,其下基座為新增
(圖5)母獅正立面
(圖6)公獅尾部造型
(圖7)母獅尾部造型
       戰後,辦理法人登記改名為「財團法人私立台北仁濟救濟院」;1951年仁濟附設醫院落成(即今仁濟醫院舊館);1955年仁濟醫院精神療養所擴建落成,更名附設仁濟療養院。
     回頭再看仁濟醫院是對石獅,安山岩材質,尺寸雄97x55x106 雌92x64x103。個人推測屬清末以後風格。但無論是清代之育嬰堂、養濟院,或日治之仁濟院,其場域性質皆未嚴重到需以石獅裝置;加上根據日治時期仁濟院老照片(圖8),可見是獅置於院前,並不符傳統慣習地未設基座而直接擺設觸地,顯示其應自他處遷易而來,當非仁濟院及相關前身機構之舊物。
(圖8)台北仁濟院正門日治舊照(圖片來源:1918《臺北仁濟院概要》)
(圖9)台北仁濟院平面位置分佈(圖片來源:1918《臺北仁濟院概要》)
    如明治四十二年(1909)十二月十五日總督府公文類纂三十六卷之十一,即有將臺北官建城隍廟拆毀並將一切財產讓渡予仁濟院之處分。查臺北城隍廟光緒七年(1881)建於臺北城內北門街;日治初轉充陸軍經理部宿舍而愈趨廢壞,終于明治四十四年底(1911)以市區改正為由拆除。
照片中露出翹脊一角的即為城隍廟.照片左前近景建物為朝日座.同書圖說並稱日治初期城隍廟充作軍營,後曾一度改做高等法院 覆審法院辦公室,待法院遷走後廢棄.在拍攝這張照片同時,部分清代建物已遭拆除,故今日要找到城隍廟的全景影像,恐怕非常困難
圖片來源:河出圖社策劃 2004《古地圖臺北散步-一八九五清代台北古城》.台北:果實出版
      這些當時以市區改正為由拆除之官署及祠宇,因相關史料欠缺已難詳考,故此對石獅是否即於是次市區改正自城隍廟或其他祠宇所遷置?恐怕尚難有確切的答案。  
參考資料

治四十二年(1909)十二月十五日總督府公文類纂三十六卷之十一,即有將臺北官建城隍廟拆毀並將一切財產讓渡予仁濟院之處分。此對石獅是否即於是次市區改正自城隍廟或其他祠宇所遷置?
臺北仁濟院
1918 《臺北仁濟院概要》。臺北:臺北仁濟院。
臺北庁編  胡清正、陳存良、林彩紋譯
 1998 《台北廳誌》。臺北:臺北縣文化中心。
陳全永
 1952  〈本市救濟事業之過去及現在〉,《臺北文物》第一期第一卷,頁78-。
蘇省行
1953 〈艋舺街名考源〉,《臺北文物》第一期第二卷,頁18-27。
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仁濟院http://www.tjci.org.tw/index-01.html
艋舺仁濟醫院之石獅篇@臺灣石獅地圖|PChome 個人新聞台 https://bit.ly/3vKjDQG


磅礴@臺灣石獅地圖|PChome新聞台

2021-03-23_1407492021-03-23_140743

磅礴@臺灣石獅地圖|PChome新聞台


【艋舺】拍攝場景七-仁濟醫院,廣州街 @ 梭哈吧賭徒 :: 痞客邦 ::

1387879079-1051670802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th.gov.tw)

2021-03-23_1352372021-03-23_1400352021-03-23_1400282021-03-23_1400162021-03-23_1400032021-03-23_1359502021-03-23_1359302021-03-23_1359062021-03-23_1358522021-03-23_1358452021-03-23_1358362021-03-23_1358272021-03-23_1358032021-03-23_1357482021-03-23_1357352021-03-23_1357262021-03-23_1357052021-03-23_1356482021-03-23_1356372021-03-23_1356282021-03-23_1355502021-03-23_1355402021-03-23_135427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th.gov.tw)


 

磅礴@臺灣石獅地圖|PChome新聞台

2021-03-23_1407172021-03-23_1407342021-03-23_140725


新竹市議會石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800px-新竹市議會公石獅800px-新竹市議會母石獅800px-新竹市議會母石獅與公石獅2022-03-07_0902192022-03-07_090317

「確保此有歷史性之藝術品,免於湮廢,特遷來此用以象徵民治之尊嚴」,並由省議員許金德題字「雄踞生輝」,另外還有「寶犬聲宏」、「嚴氣正性」等題字

新竹市議會石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竹市議會石獅,原是清治時期光緒年間竹塹城林姓家族從福建購買的石獅子,多次搬遷,最後因風水搬到新竹市北區新竹市議會前。
新竹市議會石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QwlF6Z
多次遷移
此對石獅為惠安石匠張金英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以泉州青斗石雕刻[1]。
運來臺灣後,原本要放在已去世林占梅起造的林恆茂家族祖廟,但因未完工,暫放在竹塹城北門附近的演武廳。光緒十二年(1886年),應新竹縣知縣方祖蔭之請,將石獅放在科舉試院。1895年後,此對石獅先後被日軍放在舊武營、新竹武德殿。1926年,新竹州知事古木章光將石獅改遷至新竹神社鳥居前。1948年新竹公會堂改成中山堂時,市府財產科的林占梅曾孫林家興向市長陳貞彬建議,將石獅搬至此。1955年,中山堂改為社教館。[2]
1963年,新竹縣議會大樓(今新竹市議會大樓)增建,挑高前廳與兩側辦公室[3]。增建時,因認為議會對面的中德醫院建築三角尖頂是風水煞,便在議會大廳上方、整片玻璃窗中間,正對三角尖部位加裝十五面鏡子反射,還請議長鄭火龍結拜兄弟董林金鍊,在大廳壁上繪了一隻三爪火龍,並且禁止用水洗火龍壁畫[4]。該年,議會在未經林占梅後人同意或程序轉移下,就將社教館的石獅搬遷到議會大門放置[2]。議會將設置石獅的官方說法撰刻在石獅基座下:「確保此有歷史性之藝術品,免於湮廢,特遷來此用以象徵民治之尊嚴」,並由省議員許金德題字「雄踞生輝」,另外還有「寶犬聲宏」、「嚴氣正性」等題字[4]。
這對獅雕因多次遷移,除「議會石獅」之名,又曾有「祖廟石獅」、「試院石獅」、「神社石獅」等稱號,反映了四處漂泊的歷史[1]。
後來發生議長鄭火龍到金門勞軍生病[a]、議員中有人自殺[b]、有人在選區被罵得狗血淋頭,都歸咎議會風水設施沒能成功阻擋中德醫院的風水煞,直到搬來十多年後,中德醫院荒廢,改建成電信局辦公室和營業所,採現代樓房平面設計,被視為風水煞的三角尖才消失[4]。
同樣在大同里,新竹市政府前獅子會鐘塔上的石獅子,則嘴內後來被塞一顆圓球,以阻擋對市政府、竹東林管處的「殺氣」[7]。
公獅長136公分、寬72公分、高121公分[1]。
母獅長128公分、寬73公分、高122公分[1]。
成為地標
議會石獅的青斗石因色澤帶綠,質地堅硬,容易表現石雕線條,被視為上品[8]。於社教館期間,李遠哲父親李澤藩水彩畫作品《社教館古風貌》,就將之入畫[9]。早年新竹縣議員團體合照,幾乎都是刻意納入議會前的石獅[9]。民俗說法擺在議會的公石獅造型要以嘴巴張開、口內沒塞圓球為佳,這樣才能為民喉舌[10]。候選人還會騎上石獅造勢[4]。當1984年,議員因新竹縣市分治時爭產問題吵鬧時,其中就包括這對石獅,該年5月17日,市議員郭榮發在總質詢表示石獅屬於新竹市所有,不能搬走[11]。
1993年10月30日,中華郵政總局發售由李光棋所繪製的第二輯的石獅郵票,分別是台北新公園、新竹市議會、新竹城隍廟、臺南赤崁樓的石獅,皆為南方獅造型[12]。2012年,新竹市長許明財指示觀光處進行將新竹市與日治時期有關的文物造冊列入紀錄,編寫成專書,作為吸引日本遊客之用,其中就包括議會石獅[13]。
2017年報導時,因有所有權問題,石獅無法依《文化資產法》登錄為新竹市文化資產,但林恆茂家族也無人出面索討[1]。後,林恆茂家族出面請求市議會歸還他們的祖產[2]。
它地效仿
1966年10月5日,臺北市議會之前發生議員陸阿龍猝世[c]、議員尹載五神秘死亡[d]、議長張祥傳重病[e]、副議長陳少輝遭槍擊[f],議院要求增添雙獅克制邪氣,就在大門增設觀音山石質的石獅[18]。因這對石獅都是閉口,議員被責怪不為百姓說話[19]。1970年春,議會以不好看為理由,由總務組送給市政府工務局[20]。之後,議會發生議員葉生進死亡[g]、議員孫鳴因案被押[h],又怪罪當初把石獅移走[19]。
1973年8月27日,臺中縣議會程序委員會,召開臨時大會,以議員陳瑞南自殺、議會鬧鬼為理由,要求議長蔡江寅在大門口設石獅,但被否決[23][24]。
1988年春,彰化縣議會有鑒於議會常爭吵,遂安置一對閉目養神、形態安詳的石獅,寓意和諧論政[25]。之後發生議員張貴福車禍喪生、議長白鴻森在內的廿一名議員被控賄選、議員何志栓被槍殺[i]、副議長粘仲仁被掃黑,於是在1996年10月換成青斗石材質的石象[27]。
2002年,新竹縣議員范玉燕建議,有鑑於議員陳芳志橫死[j]、之後坐議事廳同位的陳德田病死[k],可否向新竹市議會商借,把縣市分隸前的那對石獅借回來鎮壓,或者新訂一對石獅擺在縣議會大門壓陣[30]。2004年3月1日,新竹縣議會新設置石獅啟用落成[31]。但兩年後,這對新獅被縣議會怪罪,遂移到竹北蓮華寺[32]。
新竹市議會石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QwlF6Z

2022-03-07_085615800px-新竹市議會母石獅 (1)2022-03-07_090007800px-新竹市議會母石獅與公石獅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