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壠族】「阿立祖變成上帝爺」台灣有些漢人宮廟其實前身是平埔公廨
已更新:2021年8月18日
【大武壠族】「阿立祖變成上帝爺」台灣有些漢人宮廟其實前身是平埔公廨 https://bit.ly/3qsYpGj
【大武壠族】「阿立祖變成上帝爺」台灣有些漢人宮廟其實前身是平埔公廨
文/洪郁程
玉井北極殿舊稱「大武壠祖廟北極殿」,為什麼叫做「大武壠」呢?那是因為整個玉井盆地附近,在以前是屬於鄒族的故地,後來位處臺南平原的大滿族(Taivoan)的土地被漢人侵占,族人不得不向內山遷移,接著來到玉井,趕走了鄒族,此大滿族就是一般俗稱的「四社熟番」或「四社平埔」。所謂的四社即指:大武壠、加拔、芒仔芒、霄里等四社。其中「大武壠」包含活躍於竹圍村鹿陶之頭社和玉井街區的二社、噍吧哖社 。
四社平埔在此地建社,也建有公廨,公廨很有可能就是在現今的玉井北極殿,因為盧嘉興的《台南縣下番社地名考》中有講到:「遷徙到高雄縣甲仙、六龜、杉林等鄉的四社平埔族後裔,每年於農曆元月15日,不辭辛勞,涉荖濃、楠梓仙溪,爬越烏山嶺赴該廟謁祖,該廟原先諒祀其祖神,故稱曰祖廟。自漢人進住以後日漸漢化,祖神也隨之變為玄天上帝。 」
筆者也曾對這個問題請教於在《玉井北極殿》沿革誌一書中,提供大量資料和口述歷史的林金池先生,他也證實了此點說法。他說:「每年農曆元月15日,甲仙那邊的平埔族都會來北極殿謁祖,沿路都會插旗,很壯觀 。」
關於北極殿肇建的起源 ,一開始明永曆年間漢人由水路三重溪入墾,後來經常被疾病所苦,於是恭請玄天上帝神尊入臺鎮駐,並於「菜園坑」一地,搭建茅草陋屋以為供奉,祈求上帝爺公可以佑民祛病、消災解厄。
清康熙56年(1717),有信眾夢到上帝爺公來示警,諭示此地將有洪水氾濫之災,人丁與廟物要盡速遷離。果不其然,天災實現,大水橫流,廟宇被沖毀,於是本地三十六莊的信士共同醵金,在大武壠社蓮花吉穴觀音庵的原址(原先為四社番祖廟),重建新殿奉祀玄天上帝,並建後殿同祀觀音菩薩,廟名正式命名為「北極殿」。
聽說在建廟之初,因購自大陸的木材不敷使用,於是上帝爺公親自前往阿里山截取數十根杉木,放流於曾文溪 。大武壠的居民拾獲後,發現杉木上都刻有「玄天上帝」的字樣,於是運到本殿作為建材,現在正殿、後殿之四點金柱和屋樑,即是昔日從阿里山運回來的杉木。
本殿除了有悠久的歷史之外,它的雕樑畫棟也極其精美。特別是正殿的四座鰲魚木雕雀替,龍首鯉身,雕工精緻,栩栩如生,傳說具有鎮火功能。除此之外,此四座雀替背後還有一段故事。相傳清嘉慶年間,本地口霄里(今豐里村)張姓富豪之子張維祿,在某年應試時,金榜題名,高中進士,由乾隆皇御賜錦袍一件、精雕木刻鰲魚四座與進士旗兩面。衣錦榮歸後,張進士將鰲魚木雕裝設於官邸的樑木上,說也奇怪,怎麼裝也裝不上,當時就有鄉里的耆老告訴他,此御賜木雕非廟宇或大福大命者不能享用。張氏聽聞後,前往本殿懇請玄天上帝,俯允將此木雕雀替暫時掛在張府三日,三日後定當獻給北極殿。經過這番的請求之後,張進士回到家,果不其然,雀替安然架於樑木之下。三日後,張氏也信守諾言,獻上此四座鰲魚雀替。
本殿還有一項重要文物,名為火龍珠,傳說是清朝時期,有一官吏率領軍隊平定動亂時,路過本殿,於是下馬捻香頂禮,並祈禱上帝爺公能保佑此行順利成功,並應允成功之日定當厚酬謝恩。不久,動亂弭平,該官回程經過本殿時,坐騎卻停止不動,該官只好下馬請示神意,這時才知道由於之前的諾言未清,於是當下解下朝廷御賜之犀牛角製成的108顆火龍珠贈與本殿,後因日治時期其中有19顆提供信徒作為藥引,現存89顆。
不僅如此,到了日治末期,當時任玉井郵便局長的日人朝田次郎因遺失郵包而求助於上帝爺,上帝爺諭示以墨汁混入茶裡,趁夜晚天黑時將一干嫌犯押解到廟裏,並且告訴他們凡是有罪者,喝下此茶臉上會出現痕跡,結果其中一人不敢一試,暗地裡將茶倒掉。後來,將燈打開一看,嫌犯當中有一人嘴上沒有黑色印記,此人就是偷取郵包者的小偷。由此觀之,上帝爺除了幫人看病、求福禳災之外,還要幫信眾解決生活上的疑難雜症,真是不容易,而且不分國籍,一視同仁。後來日本的大東亞戰爭態勢已呈強弩之末時,臺灣總督府就如火如荼地推行了「皇民化運動」,其中「寺廟整理」的政策,對於當時臺灣的宗教信仰破壞極大,實際作為就是將臺灣廟宇的神像集中起來燒燬,日人還將之美化為「寺廟神的升天」,很不幸的,當時的北極殿也面臨這個危機,不過,冥冥中自有定數,先前受過玄天上帝幫忙的郵便局長朝田次郎,便起來出面阻止本殿的拆除工作,本殿才倖免於難,一直延續香火至今
【大武壠族】「阿立祖變成上帝爺」台灣有些漢人宮廟其實前身是平埔公廨 https://bit.ly/3qsYpGj
來看一個漢化的平埔公廨~高雄內門大埔公廨
來看一個漢化的平埔公廨~高雄內門大埔公廨 @ 海洋信仰文化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881It3
內門的大埔公廨,是我找尋許久的地方,在這些年中參加了幾次的內門迎佛祖的活動,但重點都在其藝陣與美食上,每次都想說找個時間去看一下內門的平埔文化,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幻想過,我是否能像伊能嘉矩一樣做一次台灣踏查,走這他的腳步前進,在「台灣踏查日記」中,有看到一篇在描述內門平埔族的一段記載,加上之前我父親有一個朋友他是內門大埔人,好玩的是他的姓相當特別「机」,他拍了一張他家祖墳給我,太神奇了,你知他的堂號竟然是「新港」,漸漸的從這邊認識平埔族。
在西元1897年的10月15日伊能先生來到內門這個地方,113年後的3月我隨這他的腳步來到內門,去到以宋江陣聞名的的一個村落「溝坪」,在那好友服務的國小旁聳立了一家媽祖廟「溝坪與天宮」,萬萬沒想到我去過的「溝坪」原來就是伊能筆下的「猴坪」。我爸朋友住的大埔,竟然是我之前在找尋的一個大埔公廨的所在地,忽然113年間就這麼巧妙的連起來了。
內門大埔公廨,已經是一個漢化相當嚴重的公廨了,如果沒有這些歷史的紀錄,我看到他的外表一定不認為他是公廨,內部把所有的平埔祖靈都神明化了,看不出一點平埔的象徵,除了他神明的名字外,可能完全漢化了,在祂聖誕的日子,跟朋友分享一下這個漢化的公廨。
來看一個漢化的平埔公廨~高雄內門大埔公廨 @ 海洋信仰文化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881It3
65769039285f632882ab2be.pdf (khm.org.tw)
65769039285f632882ab2be.pdf (khm.org.tw)
【平埔老祖與神農大帝】神農大帝源自神農氏,神農氏是中原地區受東夷族群(東亞大陸沿海長江流域)的影響吸收並神化的神明
老埤五穀宮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https://bit.ly/38pjZlY
兩個民族接觸,彼此之間難免會相互影響,而強勢族群的文化又常為弱勢族群所吸納的對象,可是吸納並非「照單全收」,總會加以巧妙設計。譬如:平埔族常會假借漢人神明的偶像,以避免漢人歧視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借此以祭拜自己的祖靈,並將自己傳統的文化巧妙地融入該神祇的內容;換言之,他們借的,只是漢人神祇的偶像,其內涵則是自己的傳統。屏東平原老埤以南平埔族祭拜的「神農大帝」信仰,就是一個顯例,是當地平埔族人面對漢人強勢文化侵凌的適應方式。
屏東縣潮州斷層這一帶地區的平埔聚落,除了高樹鄉的泰山(加蚋埔)及內埔鄉老埤外,都找不到公廨和老祖的祭祀,倒有許多神農大帝或五穀先帝的祭祀,譬如:萬金的「三皇宮」,其神明的千秋日是9月26日、老埤的「五穀宮」是10月15日、新厝(加瓠朗)的「先帝廟」是10月16日、佳佐的「三和宮」是10月16日、枋寮鄉內寮村的「神農宮」也是10月16日。
該地區的神農大帝廟大都是平埔族祭祀老祖的「三面壁」,改建之後,「老祖」不是被廢,就是將它遷移他處。當地客家人稱神農大帝,不是稱為「老祖」,就是「先帝」,於是平埔族人奉祀神農大帝,只是借用該神祇的表象,其實對平埔族而言,依然信奉傳統的「老祖」;更奇特的是,當地神農大帝的千秋日,都不是漢人的農曆4月26日,而且祭祀時間也都選在傍晚舉行,如同平埔族傳統的「夜祭」。
當地神農大帝的千秋日都不在4月26日,老埤「五穀宮」的廟公潘先生,做了一個相當勉強的解釋說:「4月26日這一天,正是當地穀仔收割農忙的時候,祭祀有所不便,才改在10月15日」;他們之所以選在這一天,他們不是說,這一天是神農大帝的得道日,就是說這一天就是該廟的『開基日』」,根本就不知道4月26日,才是神農大帝的千秋日。平埔族人的「開禁日」是9月16日,「老祖主祭日」是10月15日,該地區神農大帝的千秋日剛好與這兩個時段相吻合,而且在他們漢化的祭祀儀式中,大都還保留著平埔族人祭祀「老祖」的習俗,如「番酒」、「過火」以及「抖番戲」的習俗。從前該地區普遍還有公廨以及祈雨和老祖的祭祀活動,尤其是新厝的「先帝廟」,還保存著平埔族非常獨特的「過活火」的儀式。以前「先帝廟」還時常舉行「祈雨」的活動,並有跳「加瓠朗」的活動。
【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台灣歷史、海洋神話、平埔族群、原住民傳說、舊社考古遺址、傳統民俗文化、口傳史詩故事等 | Facebook https://bit.ly/38nAJtu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 https://bit.ly/3rtOApM
內門區原為平埔族馬卡道族大傑癲社故地,舊稱「羅漢門」或「羅漢內門」,平埔族祀奉神祇為阿立祖:又有元祖、太祖、太上老君、太祖老君、太上老祖等稱呼。平埔族最早的公廨是以竹籠做成,原本的祭品都只是放在地上、也沒有牌位、紅紙等裝飾。因受漢化影響公廨中有懸掛八仙彩、香爐等物品,也有供桌、用紙寫的牌位等物品的設置。
平埔族公廨中常見之祭祀物品:檳榔、香菸、祀壺、豬頭骨、黑令旗。
平埔族祀壺中所盛之水稱之為「向水」,應為一般之自來水,但某些民眾則認為這水會有某種神奇力量或治病能力
內門 平埔族 机府太祖 @ 河畔小築 :: 痞客邦 :: https://bit.ly/381hUwf
屏東牡丹鄉的寺廟-排灣族文化與漢文化的融合
荷西時期與平埔年代 | Facebook https://bit.ly/31nc9VX
平埔公廨及祀壺 內門鄉平埔族探源
如今內門平埔歷史中僅存公廨及祀壺可尋跡,公廨原本是平埔族人重要的議事,交通中心,但由於時間及歷史的變遷,公廨大部份早已漢化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僅剩祭祀祖靈而已。內門鄉的木柵及溝坪地區,在鄉間路旁田頭田尾,仍可見大小公廨,也有地名直接以公廨稱之,在金竹村的頂公館有一處地名就稱公廨,早年不知為何如此稱之,直至近年平埔文化有人研究,才知附近有一公廨而得名;公廨中以三塊石板所堆砌成的小公廨最多,但由於漢化及文化失傳緣故,後代子孫已鮮有人知其意義,將它當作土地公廟或有應公廟來祭拜,已失去原有的風貌。
祀壺在部分民眾家中仍可見,因喜陰暗忌火所以供奉於牆角,俗稱壁腳佛,除的老一輩的知道祀壺的意義,年輕一代幾乎不知道祀壺是代表什麼了,現代祀壺大都以大小啤酒瓶各一,大瓶稱老君,為男性;小瓶是太祖,為女性。
本鄉的東勢埔庄是漢人和新港社民混居地區,大部份是平埔子民,太祖老君的信仰普遍,目前仍祭祀壺甕者有中木仔、望寮、苦苓埔三處,每年三月廿八日為老君生日,六月十六日為太祖生日,祀品有甜米糕、鹼油飯、檳榔、酒、雞、鴨蛋和肉等.... 內門鄉平埔族探源
東螺媽繞境巡香 番太祖當開路先鋒 東螺媽又被稱為「番仔媽」
「番太祖」手比蓮花指,跟前一隻台灣土狗,相傳這是東螺媽的護駕元帥。(記者顏宏駿攝)
東螺媽繞境巡香 番太祖當開路先鋒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OojmS9
2008/11/23 06:00
200年木雕神像曝光
〔記者顏宏駿/北斗報導〕你看過「番仔神」嗎?彰化縣北斗鎮東螺天后宮媽祖23日將返回發源地繞境巡香,隊伍開路先鋒由一尊罕見的「番太祖」擔任,這尊木雕神像至少有200年歷史,外型古樸、素雅,神像前還有一隻台灣土狗,相傳為平埔族人祭拜,百年來流落民間,直到現在才曝光。
傳統進香隊伍開路先鋒,不可免俗總是由太子爺李哪吒擔任,但今天在北斗鎮尋根溯源的進香隊伍中,將看不到太子元帥活蹦亂跳的畫面,取而代之的是「番太祖」護駕元帥。
談起「番太祖」的來歷,太子爺不免要禮讓三分!彰化縣東螺人文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洪慶宗說,300多年前,北斗地區先民從福建湄洲東螺村迎請「東螺媽」橫渡黑水溝來到現今溪州鄉舊眉村一帶,當地早有平埔族人居住,後來族群融合,平埔族人也拜起「東螺媽」,於是有「番仔媽」、「番社媽」之稱。
洪慶宗說,先人在當地興建天后宮,後來毀於水患、兵禍,但「東螺媽」的信仰持續流傳,這尊神像即為民間流傳的證物,其作為「東螺媽」護駕元帥。
武元帥裝扮 土狗跟隨
神像外型古樸、素雅,外表光亮、潔淨,一身武元帥裝扮,最特別的是,跟前還有一條台灣土狗。洪慶宗認為,這應是信仰的擬人化,就像太子元帥楊戩跟前也有一隻哮天犬;此外,神像戴著老舊的琉璃珠,也與平埔信仰不謀而合。
洪慶宗特別強調,神像的祭拜始於漢人,平埔族都是自然物或圖騰崇拜,這尊神像造型在台灣信仰研究中非常罕見,從其源流考究,只能解釋為漢人、平埔融合的結果。東螺媽繞境巡香 番太祖當開路先鋒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OojmS9
----------------------
【記者陳威廷/北斗報導】彰化縣北斗鎮天后宮東螺媽廟今天中午將回溪洲鄉舊眉村東螺媽發源地「巡根迎香大典」,為媽祖開道打先鋒的是「東螺番太祖」,祂原是平埔原住民信仰的神明,漢人遷入後,將祂神像化,是台灣少見具像化的原住民神明。
番太祖有原住民頭飾,著漢服,沒有原住民深邃輪廓,像一般漢人臉孔。祂的座前是條台灣土狗,三角頭、蝙蝠耳、鐮刀尾,栩栩如生,像徵原住民勇士狩獵、前進的精神。
東螺人文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洪慶宗說,相傳東螺媽是明朝末年先民渡海拓墾時迎來,當時東螺一帶是東螺社、眉裡社平埔族原住民群聚地,各方長久相安無事,平埔族住民逐漸漢化後,未忘信仰之神「太祖」,受漢文化影響,當時將太祖具像化,刻成神像,入祀東螺天后宮,在當地信仰,祂的神格位階類似三太子。
洪慶宗指出,因漢人文化凌駕原住民文化,便改稱太祖為「番太祖」或「番仔神明」,也是少見原住民供奉的擬人化神明。由於該神像可能以漢人面孔為彫刻範例,若無進一步解釋,信眾難以了解是原住民神明。
今天中午的「巡根迎香大典」,番太祖將擔任東螺媽神轎隊伍先鋒,為媽祖開道,一路浩蕩回到溪洲發源地。大典儀式上,將有多名埔里籃城里東螺社後裔與埤頭鄉陸嘉村東螺媽爐主會信眾出席,廟方也準備平埔族傳統「阿拉粿」為供品,祭拜天地神祇
北斗東螺媽巡根 番太祖開道 - 八卦縣市 非看不可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qdsBC3
----------------------------
番太祖亮相 見證平埔族也拜祖先
東螺天后宮的報馬仔,其形象為「番太祖」的化身。(記者顏宏駿攝)
東螺天后宮的報馬仔,其形象為「番太祖」的化身。(記者顏宏駿攝)
2015/12/28 08:00
東螺天后宮秀祭儀文物
〔記者顏宏駿/北斗報導〕彰化縣北斗鎮東螺天后宮供奉一尊罕見的「番太祖」,被認為是漢人媽祖信仰與平埔族的祖先信仰相互融合,廟方昨天搬出番太祖神像,迎接來自台北市的一群文史愛好者,大家對於番太祖和平埔族祭儀大開眼界。
研究平埔族信仰的學者吳智慶,昨天率領四十多位台北市的文史工作者到北斗鎮東螺天后宮,而東螺天后宮雖在十年前才創立,但廟宇重現奠安宮前身「天后宮」(位於今溪州鄉舊眉一帶)許多祭儀,廟方迎接貴客,搬出許多難得一見的廟中事物,主要有「番太祖」、「平埔報馬仔」、「瑪瑙珠」,還有以檳榔、雞冠花、圓仔花、米糕等供品。
漢人與平埔信仰大融合
廟方總幹事林建成說,漢人初到北斗開墾時,起建天后宮供奉媽祖(東螺媽),但當地的平埔族人也跑來拜,因此東螺媽又被稱為「番仔媽」,漢人和平埔族人所拜的神明是一樣,後來平埔族人見漢人祭拜祖先,也雕刻了一尊自己的祖先來祭拜,被稱為「番太祖」,經過二、三百年的文化交流及接觸,番太祖跟媽祖信仰已融和在一起。
林建成表示,廟方特別把「番太祖」的形象認定為「報馬仔」。但是吳智慶說,這裡的報馬仔其實是幫朝廷傳送文書的人,又稱「三百里加急」,報馬仔身背一顆大葫蘆可涉水,還手拿弓箭和文書牌令。
吳智慶說,在台灣有許多平埔信仰和媽祖信仰融和在一起的案例,最為人熟知的是凱達格蘭族的北投社跟關渡的淵源,而北斗的東螺天后宮傳承許多平埔族的祭儀文物,在現今台灣社會中相當難得
番太祖亮相 見證平埔族也拜祖先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Oppeur
-------------------
平埔族也拜媽祖 番太祖亮相
東螺天后宮有一尊番太祖,立於媽祖神像前。(記者顏宏駿攝)
平埔族也拜媽祖 番太祖亮相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PoQD08
2015/12/27 16:47
〔記者顏宏駿/北斗報導〕彰化縣北斗鎮東螺天后宮供奉一尊罕見的「番太祖」,被認為是漢人媽祖信仰與平埔族的祖先信仰相互融合,廟方今天搬出番太祖迎接來自台北市的一群文史愛好者,大家對於番太祖和平埔祭儀大開眼界。
廟方總幹事林建成說,番太祖其實是平埔族人的祖先的象徵,漢人來台後,平埔族人見漢人都帶著一尊媽祖神像祭拜,於是也雕刻一尊自己的祖先祭拜,後來因為雙方交流接觸,番太祖跟媽祖信仰多少融和在一起。
林建成表示,漢人初建北斗時起建天后宮供奉媽祖(東螺媽),但平埔族人也跑來拜,因此東螺媽又被稱為「番仔媽」,只是漢人社會較肯定湄州請來的媽祖,對於「番仔媽」較忽視,其實所拜的神是一樣,但平埔族人與漢人心中所認定的媽祖有所差別。
廟方特別把「番太祖」的形式認定為「報馬仔」,文史學者吳智慶說,這裡的報馬仔其實是幫朝廷傳送文書的人,又稱「300里加急」,報馬仔身背一顆大葫蘆可涉水,還手拿弓箭和文書牌令。
吳智慶說,在台灣有許多平埔信仰和媽祖信仰融和在一起的案例,最為人熟知的是凱達格蘭族的北投社跟關渡的淵源,而北斗的東螺天后宮傳承許多祭儀文物,相當難得。
東螺天后宮的報媽仔,其形象就是「番太祖」的化身,學說吳智慶說,他專門傳遞官方信息到朝廷。(記者顏宏駿攝)
平埔族也拜媽祖 番太祖亮相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PoQD08
皇民中國化
後面有骨骸金斗或是凸起來小山丘大概是萬善公 不過大部分都是伯公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3006136980420/permalink/2890394904574867/
【生番獵人頭的敵首棚】似乎是早期地基主、有應公、萬善爺、百姓公、聖公媽等一些小廟(原型)改建前的原貌。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9619641766333/permalink/3880169192044674/
【新北市貢寮區】全台唯一,平埔族與漢人合建的媽祖廟~新社慈仁宮(歷史古蹟),走訪凱達格蘭族三貂社歷史遺跡 - YouTube
布農族王爺-原住民布農族祖靈的結緣 https://bit.ly/3vluUXn
【台灣有許多漢人宮廟前身其實是平埔族群的公廨】屏東市公館新興天后宮
屏東市公館新興天后宮緣起於平埔族新興社土地五穀公廨。漢文化傳入稱土地公壇。公元1721年朱一貴之役溝仔尾庄被捕,餘堂樹紅旗阿猴林謀再起。總兵藍廷珍安紮行台公館,於下淡水新興社戍守阿猴林,分兵守衛,施恩撫慰,陳詳說降。公館清水潭池沼、公館埔等為馬廄,牧牛馬草埔,住民漢化曹、傅、鄭、洪、丁、黃、陳、許等,許姓興起稱公館埔牛。亂平新興社之名被公館取代,名:下淡水港西里公館庄。公元1786年林爽文事件,庄長傅成建官署公館,鼓吹廣安許舉人招募義民軍救府,被莊大田伏兵截殺,義民軍全軍覆沒,庄民「農曆十月一日」蒸菜頭粿在土地公襢祭拜(義民爺)。
清帝國平埔文獻之一《臺灣生熟番紀事》(1885年) 「化番俚言」 http://www.guoxue123.com/tw/02/051/006.htm
�改社為莊,以示區別。查內地百姓所居之地,均稱某村、某莊,未有稱為社者。茲本軍門恩准爾等安居故土,其社名改名為莊。爾等將來置買田業、立契書券,一切皆照現改莊名辦理,以歸畫一。
�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
�建立廟祠,以安神祖。爾番眾現已歸化,凡一村一莊、或幾村幾莊共建廟宇一座,安設關聖帝君、或天后聖母、或文昌帝君及各位正神身像,合眾虔誠供奉。又各莊各建祠宇一座,安設全莊祖宗牌位,每逢年節及每月初一日、十五日,眾備香燭虔心叩拜,必獲保佑人口平安、五穀豐熟,獲福無窮矣。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9619641766333/permalink/3882557068472553/
旗山溪洲大山祖師廟 -番社祖師公
2020-12-23旗山溪洲大山祖師廟 -番社祖師公 - 一步就出走 https://bit.ly/3qkIxlX
在旗山溪洲地區有一處地名叫做「番社」,地方上甚至分成頂番社與下番社。以今日的行政區劃來看是位在大山里的中心地帶,與溪洲國小比鄰。現今大多數溪洲人對這個庄頭可能不甚熟悉,只知道這裡是每年上山掃墓的要道之一,甚至很多溪洲人也時常忘記這裡有兩所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大山祖師廟及大洲龍鳳山清水寺。但實際上番社可以說是溪洲歷史的發源地,同時也與旗山地區的平埔歷史息息相關。
內坑山福德祠
位在番社古道旁的內坑山福德祠
既然名為「番社」當然就代表著這裡曾經有過原住民聚落。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重修臺灣府志》當中有「大傑巔社在羅漢門」與「羅漢內門、外門田,皆大傑巔社地也」之記載,在其他年代的方志中也常常見到關於大傑顛社的紀錄。從上引文字來看可以看出大傑顛社在清初活躍於羅漢內外門全境(內門與旗山地區),既如此那大傑顛社的中心區域又是哪裡呢?從清代古地圖如〈民番界址圖〉(1760年)、〈臺灣田園分別墾禁圖說〉(1784年,俗稱〈紫線番界圖〉)以及〈乾隆臺灣輿圖〉(1788年)來看,可以看出大傑顛社位在蕃薯寮(今旗山市區)、北勢庄(在今三協里)之南、磱碡坑(在今新光里)與三角堀(在今南勝里)之北,位置與今日溪洲地區相近。〈乾隆臺灣輿圖〉中更在大傑顛社北方畫上了武洛溪(武鹿溪),也在大傑顛社旁畫上了溪洲庄,可以確定溪洲地區的「番社」應該就是過去大傑顛社中心所在!附帶一提,旗山市區最早曾名為「施里庄」,此一名詞是西拉雅語中的祭壇之意,因此有許多研究者也猜測今日的旗山市區是過去大傑顛社的祭祀之地。
旗山溪洲大山祖師廟 -番社祖師公 - 一步就出走 https://bit.ly/3qkIxlX
由上至下分別為〈民番界址圖〉、〈紫線番界圖〉與〈乾隆臺灣輿圖〉中的大傑顛社位置
雖然有歷史記載佐證,但今日在溪洲地區已然沒有明顯的平埔遺跡。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清政府為了防範生番攻擊及漢人越界開墾,將許多大傑顛社人遷往蕃薯寮北部的六張犁與口隘地區(今旗山圓潭地區)防守,大傑顛社的居民也因此漸漸北移。到了乾隆晚期,官方再次招募南部各熟番社群前往屏東平原東部防範排灣族,大傑顛社也在這批遷徙的族群之中。大傑顛社到了清末繼續往更東的地方遷徙,與旗山地區的聯繫也漸漸淡去。
石頭公
內坑福德祠一旁的石頭公,據說與平埔族信仰相關
在大傑顛社漸漸從溪洲這塊土地上抽離的同時,來自福建的漢人移民也進入了溪洲地區。從現有的文獻中可以得知,溪洲最早的漢人移民為乾隆五年(1740年)遷入的下洲仔郭姓家族,再來便是除了大傑顛社外本篇文章的另一個主角─奉請清水祖師來到溪洲的黃姓及李姓家族了。根據大山祖師廟沿革記載,清水大祖師為來自泉州府安溪縣港頭鄉的黃姓家族於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所奉請而來,清水二祖師則為泉州府南安縣搭尾鄉李姓家族所奉請。雖然是在同年度來到溪洲,但兩大家族一開始並未將各自的祖師公合祀。黃姓家族一開始便居住在番社,李姓家族則住在番社南側的酒店。關於兩大姓氏何時將神尊合祀及合祀的原因今日已不可考,但筆者推測應該與雙方都奉祀祖師公有關。到了戰後的1984年才在地方人士的集資下動工興建了祖師廟,並在四年後的1988年竣工,即為今日所見之大山祖師廟。與祖師廟隔著旗楠公路的另一頭是被溪洲人暱稱為「姓黃仔」的黃厝巷,正是由奉請大祖師公來臺的黃姓家族所形成的聚落。
清水祖師
祖師廟清水大祖師(黃柏翰攝)
番社聚落位於溪洲的下洲仔庄境內,筆者幼時也曾見過祖師廟的神轎參加境主廟雙龍寺的慶典。祖師廟在每年正月初六祖師公聖誕時也會邀請雙龍寺董公真仙與隴江宮吳公真仙一同蒞臨看戲,是下洲仔庄的三位祖師們難得的聚會呢!此外敬奉董公真仙與迦毘羅王的郭姓家族內亦有供奉一尊年代悠久的祖師公,不知是否與大山祖師廟有所關係,這就得留待筆者繼續探究。縱使如此,我們也已經可以說下洲仔庄是個安溪鄉土信仰大放異彩的所在。旗山溪洲大山祖師廟 -番社祖師公 - 一步就出走 https://bit.ly/3qkIxlX
埔里「眉溪四庄」噶哈巫族「番太祖」 流離300年 首座「平埔番祖廟」入火安座
相傳「番太祖」驍勇善戰,保護噶哈巫族人,其神尊手持法器番刀。(記者佟振國攝)
埔里「眉溪四庄」噶哈巫族「番太祖」 流離300年 首座「平埔番祖廟」入火安座
〔記者佟振國/埔里報導〕2015/01/26
「番太祖」是南投縣埔里鎮平埔噶哈巫族傳統信仰的特有神祇,逾百年來輾轉流離,跟隨爐主輪流接受信眾祭拜,直到去年族人齊心募款購地建廟,「番太祖」才有固定的家,最近寺廟興建完工,族人昨日特別製作傳統「阿拉粿」祭拜,感謝「番太祖」庇佑建廟順利,今天舉行入火安座典禮,這也將是全國第一座的平埔番祖廟。
埔里鎮蜈蚣崙、大湳、守城份、牛眠山早期稱為「眉溪四庄」,也是平埔噶哈巫族群的傳統聚落,因為漢化緣故,現今族人各有宗教信仰,但傳統的「番太祖」仍是族人共同敬仰的神明。
蜈蚣里長徐榮煌指出,相傳「番太祖」驍勇善戰,持番刀與矛擊退出草砍人頭的外族人,保護噶哈巫族人,族人根據印象,請人雕刻「番太祖」神尊,手持法器番刀成為最大的特徵。
埔里鎮蜈蚣里平埔番祖廟完工,是全國首座番祖廟。(記者佟振國攝)
由於「番太祖」沒有固定的家,逾百年來都是跟隨爐主而居,接受族人祭拜,但十多年來因有爐主家庭遭逢變故,族人擔心「番太祖」流離失所,默默將祂遷到蜈蚣社區活動中心暫奉,直到去年初幾位族人夢到番太祖說,不想再輾轉流離,希望能夠有間廟,四庄族人才籌組「平埔番祖廟籌建委員會」,募款三百二十萬元,於去年七月在活動中心旁購地興建全國第一座平埔番祖廟,最近寺廟完工,今天舉行入火安座典禮。
族人昨天動員準備祭祀用品,除了平埔傳統醃豬肉,還有用糯米加艾草以及包餡料的「阿拉粿」,要讓「番太祖」開心,四庄族人也將表演族群大團結的牽田舞蹈,感謝「番太祖」庇佑。
歌舞慶祝噶哈巫族人載歌載舞,慶祝「番祖廟」終於動土。(廖肇祥攝)
番太祖定居原住民第一廟動土
廖肇祥╱南投報導 2014年7月20日
原住民也蓋廟?埔里鎮噶哈巫族的「番祖廟」19日終於動土,輾轉流離300年,噶哈巫的「番太祖」終於要有自己的棲身之所,族人載歌載舞慶祝。人類學者黃美英說,這間廟落成後,應該是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一間「廟」。
無家祖先流浪300年 噶哈巫族是埔里地區的平埔族群,族人相信天地萬物皆有靈,主要信仰為祖靈;其中番太祖為埔里鎮蜈蚣里噶哈巫的重要神祇。相傳300多年前,住在仁愛鄉山區的高山族常下山出草砍人頭,番太祖是「戰神」,常常顯靈,手持番刀與戰槍擊退敵人,保護噶哈巫族人;族人根據印象,讓番太祖具像化,請漢人師傅刻了一座噶哈巫神尊。
但噶哈巫族並無蓋廟的傳統,番太祖沒有固定的家,跟隨著爐主輪流接受信眾的祭拜。耆老味輝震表示,今年年初幾位族人夢到番太祖說,不想再輾轉流離,希望能夠有間廟,固定接受十方大眾的供奉;族人開始籌建委員會,向十方大德善信募捐,終於在7月募集足夠款項舉辦動土儀式。
為讓番太祖開心,族人準備了生豬肉、生魚、生雞、生豬肝,還有用糯米做成的「阿拉粿」祭拜,族人牽起了手完成「牽田」儀式,吟唱古調;現場燒香、燒金紙、誦經的流程,讓賓客感到好奇,漢人的信仰似乎融入噶哈巫族。
宗教融入漢人文化 噶哈巫族青年潘正浩指出,該族的聚落鄰近漢人,有些宗教儀式融入漢人的文化,連番太祖神像的身旁,供奉的正是哪吒三太子;但噶哈巫族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與活躍的族群文化,官方應該列入台灣正式的原住民族。
穿官服手持刀與矛 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教授黃美英指出,噶哈巫族祭拜的「番太祖」濃眉大眼,穿耳洞,手上拿著番刀與矛,這樣的形體是很像平埔族;但身上穿著卻是清朝的官服,可能是雕刻師傅是漢人,將那個時代的祖先形象神格化,再賦予官銜的形體,用「廟」這個名稱是受到漢人的影響。
噶哈巫族散佈在埔里鎮4個聚落,番太祖祀奉在蜈蚣里,是4個聚落共同的神祇。黃美英指出,噶哈巫族漢化很深,也會燒香、燒金紙;但崇敬祖先,希望祖靈庇佑的投射心理是一樣的
左鎮北極殿上帝爺生日 邀178位太祖合壇會親
左鎮北極殿上帝爺生日 邀178位太祖合壇會親 - 寶島 - 中時 https://bit.ly/30Y7Osd
台南市左鎮區穆華坤家族從200多年來從高雄、關廟、左鎮一路遷移,誠敬祭拜穆家太祖,此次也將參與合壇會親。(劉秀芬攝)
左鎮北極殿上帝爺生日 邀178位太祖合壇會親 - 寶島 - 中時 https://bit.ly/30Y7Osd
帝爺公3月3做壽,左鎮北極殿將舉辦玄安同慶、太祖會親系列祝壽活動。(陳世斐提供/劉秀芬台南傳真)
左鎮區口社寮阿立祖壇於清同治年間與左鎮北極玄天上帝合壇。(劉秀芬攝)
左鎮區口社寮阿立祖壇於清同治年間與左鎮北極玄天上帝合壇。(劉秀芬攝)
農曆3月3日是上帝爺生日,台南市左鎮區左鎮北極殿今年慶生活動特別有意義,除了壽宴、遶境,更邀請境內91處西拉雅族公壇及私壇178位太祖合壇會親,更將在左鎮國小舉辦「玄天上帝暨平埔族信仰文化座談會」,傳承左鎮特有的道教與西拉雅文化。
左鎮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副祀天上聖母,1974年建廟,與口社寮阿立祖壇合壇祭祀,玄天上帝聖誕前夕也會邀阿立祖前來看戲,當地還有「3月初3,上帝公生,有請阿立祖來看戲」的俗諺。
8年前上帝爺降旨,指示要邀請境內所有太祖會親,廟方因人力關係,遲遲無法完成此事,3年前軍職退休的陳世斐回故鄉研究地方文史,開始協助廟方整理訪談左鎮境內祭拜太祖的公壇或私壇,發現左鎮特有的西拉雅祭拜文化,其實與其他西拉雅族社大有不同。
趁著今年為上帝爺慶生,廟方終於在訪查暫告一段落後,4月1日起將邀請境內178位太祖回來會親,廟內將會供奉穆家太祖等6處具有不同特色的公壇或私壇的太祖,把不同祭拜方式原封不動呈現,讓對研究、傳承西拉雅文化有興趣的學者或民眾參考;廟埕也會搭建茅草屋祭壇,把其他170多位太祖請來會親看熱鬧。
此外,廟方將在3月20日於左鎮國小舉辦玄天上帝暨平埔族信仰文化座談會,從地契古籍、史蹟及實地訪查,訴說左鎮歷史沿革;討論北極殿玄天上帝沿革與合壇左鎮區太祖群互動歷史;左鎮區平埔族部信仰探討;並帶領大家實地參訪穆家太祖、口社寮太祖、橫山太祖娘娘。
左鎮國小鄉土教學長期扎根於西拉雅文化,此次座談會特別於左鎮國小舉行,希望能重新建立左鎮專屬的西拉雅文化鄉土教育,左鎮的西拉雅文化還保有非常傳統原始的祭拜儀式,非常值得研究與保存,合壇會親展覽至4月15日,希望大家除了來為上帝爺慶生,也能來看看左鎮91處公私壇178位太祖的特殊之處左鎮北極殿上帝爺生日 邀178位太祖合壇會親 - 寶島 - 中時 https://bit.ly/30Y7Osd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高雄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2016-04-14〕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高雄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2016-04-14〕 https://bit.ly/3iWPrh5
低調藏身在旗山區大山里的「番社古道」,社區認為具有觀光價值及條件,盼能打造新的旅遊路線。(記者陳祐誠攝)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高雄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
記者陳祐誠/高雄報導〔2016-04-14〕
藏身在旗山區大山里的「番社古道」,從清治時期就是旗山人運送農產、牲畜翻越中寮山的要道,由於當地曾是平埔族人聚集生活的區域,番社之名由此而來,社區居民近日討論社區營造工作,認為古道具有觀光價值及條件,盼能打造新的旅遊路線。
大山里與南洲里交界一帶,以前有許多平埔族群大傑顛社的族人居住,又被稱為「番社」,但在清朝道光年間被漢人趕走,使用的古道遺留下來,成為旗山人翻過中寮山,往返燕巢、岡山地區的要道。
大山社區正進行社區營造,欲找回社區與平埔族人的連結,並推廣社區小旅遊,番社古道被視為最有潛力的地點,往中寮山新的山路開通後,人車逐漸變少,適合騎乘自行車進行文化旅遊。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林姓居民說,台灣開墾之初,漢人從台南向外圍開發,內門發展歷史較早,旗山以前被稱「外門田」,住有許多平埔族人,後來大傑顛社族人雖被趕走,仍有部分留下並被漢化,現在若遇到力、東、蘭、買、兵、蒙、及、机、雞、姬等罕見姓氏,幾乎都是平埔族人後裔。
此外,準副總統陳建仁的的老家北勢社區,曾是漢人與平埔族人對抗的最前線,漢人多次試圖在此開墾,都被大傑顛社族人打敗,直到楊姓家族前往開墾並建立據點,才穩固漢人在旗山的勢力版圖。陳建仁的父親、前高雄縣長陳新安,原本也是楊家人,送給親戚領養之後才改姓為陳。
關於馬卡道族大傑顛社
大傑顛社,或作大傑巔社,為臺灣平埔馬卡道族古部落名,原居住在打狗「彼達」(Peita)地帶,明清時期時遷往高雄市臨山地區,今日其後裔散居於內門區以及旗山區的丘陵上。
關於「彼達」(Peita)的確切位置,老埤村馬卡道族頭目潘乾坤指出應為今日路竹區大社以及廢庄的下社,數年後旗尾山地區的口述資料則稱在高雄市沿海、今日茄萣區一帶。後馬卡道族為明鄭所逐,退往大崗山後的尖山,形成尖山社與水蛙潭社,大部分居民再遷往羅漢門(今高雄市內門區),居住在溪州番社。
臺灣清治時期,羅漢外門和羅漢內門都是大傑巔社活動的地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諸羅縣志》記載:「羅漢門山內有大傑巔社。」雍正年間《臺海使槎錄》記錄:「羅漢內、外門田,皆大傑巔社社地也。」乾隆十七年(1752年)清廷派大傑顛社人把守六張犁的番界,社民的生活空間漸漸向北,移往旗山區木柵、六張犁、圓潭和內門區溝坪。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守隘政策,利用熟番作為屯丁監視隘口的動靜,此時大傑巔社人和新港社、塔樓社被分派至高樹鄉的南屯共同防守生番。此次守隘的任務,大傑巔社派出了 31 名屯丁, 並分配到 52 甲土地。嘉慶年間修撰的《續修臺灣縣志》所觀察的:「大傑顛社,距城六十五里,今番民移往隘口社,近蕃薯寮。」指出大傑巔社社民的再遷徙,往今旗山區圓潭裡以北。道光年間,部分社民往東部移動,被當地原住民所逐,落腳在今日六龜、荖農。
臺灣日治時期的戶口調查,顯示馬卡道族還有千餘位族人在旗山區圓潭莊、內門區萊仔坑,並在溝坪庄與大武壠族混居[來源請求]。今日內門區萊仔坑、旗山區口隘、中隘、尾庄、圓潭子仍有許多具平埔原住民族特徵的住民,南邊的三角崛、新番社等地也尚有數戶人家。
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
低調藏身在旗山區大山里的「番社古道」,社區認為具有觀光價值及條件,盼能打造新的旅遊路線。(記者陳祐誠攝)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高雄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2016-04-14〕 https://bit.ly/3iWPrh5
--------------------------------
2016/04/14 08:00
〔記者陳祐誠/高雄報導〕藏身在旗山區大山里的「番社古道」,從清治時期就是旗山人運送農產、牲畜翻越中寮山的要道,由於當地曾是平埔族人聚集生活的區域,番社之名由此而來,社區居民近日討論社區營造工作,認為古道具有觀光價值及條件,盼能打造新的旅遊路線。
大山里與南洲里交界一帶,以前有許多平埔族大傑顛社的族人居住,又被稱為「番社」,但在清朝道光年間被漢人趕走,使用的古道遺留下來,成為旗山人翻過中寮山,往返燕巢、岡山地區的要道。
大山社區正進行社區營造,欲找回社區與平埔族的連結,並推廣社區小旅遊,番社古道被視為最有潛力的地點,往中寮山新的山路開通後,人車逐漸變少,適合騎乘自行車進行文化旅遊。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的後代!」林姓居民說,台灣開墾之初,漢人從台南向外圍開發,內門發展歷史較早,旗山以前被稱「外門田」,住有許多平埔族,後來大傑顛社族人雖被趕走,仍有部分留下並被漢化,現在若遇到力、東、蘭、買、兵、蒙、及、机、雞、姬等罕見姓氏,幾乎都是平埔族後裔。
此外,準副總統陳建仁的的老家北勢社區,曾是漢人與平埔族人對抗的最前線,漢人多次試圖在此開墾,都被大傑顛社族人打敗,直到楊姓家族前往開墾並建立據點,才穩固漢人在旗山的勢力版圖。陳建仁的父親、前高雄縣長陳新安,原本也是楊家人,送給親戚領養之後才改姓為陳。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Y67ZB
【平埔族群的罕見姓氏】台南左鎮、玉井、大內、新化 哀、毒、買、兵、鬆、力、東、姬、穆、冬、萬、戴等特別姓氏
【平埔族群的罕見姓氏】台南左鎮、玉井、大內、新化 哀、毒、買、兵、鬆、力、東、姬、穆、冬、萬、戴等特別姓氏〔2017-10-08〕 https://bit.ly/2WsQPPA
特別姓氏的都市 不為人知的左鎮
新頭殼newtalk | 張大魯 台南市報導〔2017-10-08〕
一直對左鎮這個鄉鎮有高度的興趣,因為好友哀玉梅就是這裡的人,沒錯,她姓哀,悲哀的哀。「哀」,還不是左鎮這裡最奇特的姓氏,還有「毒、買、兵、鬆、力、東、姬」等令都市人驚訝的姓氏。他們都不是外省人,是道地的台灣原住民,西拉雅平埔族人。
「我們台灣高山和平地原住民,才是真正的台灣住民,我不是外省人!以前被灌輸所有台灣人都是從中國渡海的,是錯誤的教材與洗腦。」哀玉梅說,這就是早期台灣教育的失敗,都在教大中國地理歷史,台灣人反而不知道自己的歷史與地理,搞不好有人到現在還不知道台灣有左鎮這個偏鄉,更不用說哀這個姓氏。
左鎮二寮是南部地區觀日出最佳位置,設有觀日亭,如果錯過日出,也可以從這裡看鳥瞰「月世界」,也就是惡地,這不是世界唯一,美國、加拿大、義大利等國都有惡地,但在熱帶氣候區域,真的只有台灣台南、高雄山區有可看見。
當地人口中的「市內」,短短不過六百公尺街路上,不會有遊客逗留,左鎮是台灣少數沒有連鎖性便利商店的鄉鎮,小7、全家、萊爾富、OK,甚至小一點的美廉社都不願設點在此,或許是左鎮目前住民不到五千人,對零售業來說是無利可圖之處吧。
澄山教會,沿路上坡甚至陡坡,在產業道路中很難會車。 圖:張大魯/攝
集點數?超商取貨?咖啡買一送一、第二杯半價?霜淇淋?一位左鎮人很哀怨的說,他們想都沒想過,「對了,左鎮有全國連鎖性的據點啦,中油!」。
不過,有被遺忘也有被照顧,左鎮有四間基督教會,其中三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尤其是位於山上的<澄山教會>,沿路上坡甚至陡坡,在產業道路中很難會車,「如果信仰不夠堅定,應該開不到此地。而且車子的性能還不能太差」。教友自豪又打趣的說:「左鎮沒有鬼啦,因為這裡是上帝管的。」
來左鎮的遊客大多是透清早來觀日出,但其實左鎮有些景點因為「政府相關單位沒有善盡維護之責」,讓雜草叢生、落葉遮掩,失去它觀光休憩的功能,長達一百公尺的<要月橋>就是其一,遊客要找到它正確的位置,得靠一點運氣。
左鎮國小、左鎮國中的入口處都可看見「不倒翁」,這是五年前一部電影《不倒翁的奇幻旅程》主要場景所在地,劇組離開後留下不倒翁雕像與塗鴉,成了二所學校重要的地標。
2006年廢校的左鎮國小岡林分校,改設為「左鎮月世界生態學園」,園區在操場上設置五間圓型的水管屋提供露營者使用,不過因為使用執照申請問題,無法開放使用。
哀玉梅在戶政所查到前五代都在台灣,哀是台灣的姓氏,不是外省姓。圖/蔡育豪(部份個資經過處理隱藏)
【她的故事】你沒看錯,她姓「哀」 悲哀的哀 哀哀叫的哀!
民報 / 蔡育豪 / 台南報導〔2016-09-12〕
「你好,我是哀玉梅。」
「請問是哪個哀?」
「喜怒哀樂的哀!」
「……」
「悲哀的哀,哀痛的哀,就是你知道的那個哀。」哀玉梅說,十幾年來這樣的對話,她已經習以為常。每個人最後都會說:「妳這個姓好特別喔。」
其實,哀這個姓,並不特別,尤其在台南的左鎮,「哀」還算是大姓。台南左鎮、新化一帶,不僅有姓「哀」,也有「毒、買、兵、鬆、力、東、姬」等令都市人驚訝的姓氏。哀玉梅表示,國小國中都在左鎮、新化上學,同學間都習以為常,不覺得自己的姓氏有奇怪,到台南市上高商時,才開始感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出了社會更多,每次簽到簽名,都被誤為「袁」。
哀玉梅說:「家族的長輩,為了怕解釋麻煩,多會改說我姓袁,是祖先寫錯了,少寫一橫。尤其在念書時都被灌輸大中國史觀,中國曾有袁士凱,所以就會以為我們是姓袁的外省人渡海來台定居。」
高商畢業後,哀玉梅進入隸屬長老教會的台灣教會公報社工作,接觸到許多台灣本土意識和台灣歷史,才真正覺得要尋根。哀玉梅到戶政事務所,往上查了直系五代,發現在1853年她的曾曾曾祖母就是姓哀,她是西拉雅平埔族,在當年母系社會中,大多從母姓,一直到祖父這一代才是從父姓,但也是姓哀。
「我們台灣高山和平地原住民,才是真正的台灣住民,我不是外省人! 以前被灌輸所有台灣人都是從中國渡海的,是錯誤的教材與洗腦。」哀玉梅說,這就是早期台灣教育的失敗,都在教大中國地理歷史,台灣人反而不知道自己的歷史與地理,搞不好有人到現在還不知道台灣有左鎮這個偏鄉,更不用說哀這個姓氏。
哀玉梅開始大方的介紹自己:「聖經說,哀傷的人有福了,我是個有福氣的人,因為我姓哀,悲哀的哀、哀痛的哀、哀哀叫的哀,雖然聽起來不好,但我是很喜樂的,所以你們會很高興看到我。」這樣一說,氣氛就會和緩一點,也拉近彼此的距離。用特別的方法介紹負面的字,會讓人留下更深的印象,也由這個姓氏,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台灣族群文化。
不過,麻煩事還是出現,哀玉梅於2010年臉書在台發展時,曾用「哀小梅」申請帳號被駁,在同事起哄下,用「哀唷喂」竟然成功申請到帳號並使用到今年,沒想到八月某天竟無法登入,同時收到臉書訊息:「臉書的規定要使用真名。」
哀玉梅被迫填寫本名,但卻又不被臉書接受,最後只能上傳身分證證明才解鎖登入。哀玉梅為了怕再被人「檢舉」,乾脆改用英文名。「我本來氣到想直接去戶政事務所改名哀唷喂,再上傳新身分證。」
哀玉梅對文字工作有興趣,所以除了查詢祖先的源頭,也查了「哀」的來源:西拉雅人母語名字最後一個字的尾音。哀玉梅說:「我們不是蕃仔(早期對原住民不敬的稱呼)、不是漢人,我是台灣人,在向別人介紹哀這個姓氏時,其實也在介紹台灣,可以有機會多認識台灣的歷史與議題,我不止以姓哀為榮,更以身為台灣人為驕傲。」
哀玉梅表示,台南左鎮這個近二千戶、五千多人的小鄉,人口數是台南37個區倒數第二少,但竟有四間教會,其中有三間超過百年歷史,這在台灣是少見的。所以左鎮人會開玩笑說,左鎮沒有鬼啦,因為這裡是上帝管的。
除了在公報社擔任文字編輯與行銷企畫,哀玉梅也常發表畫作,從小對繪畫有興趣的她,作品多以鄉土的、菜市場的、跟自己的生活有連結的為主,用圖畫說出台灣常民的故事。
如果未來結婚,哀玉梅可能會與先生商量,孩子可以姓哀嗎?「因為我已經為孩子想好名字了,男的叫哀佩,女生叫哀鳳。」
兵家綺體貼對待家人,會親手做健康甜點。(鳳凰藝能提供)
兵家綺揭姓氏淵源 尋根之地竟在左鎮
翻爆 / 張雅琪〔2020-01-29〕
兵家綺透露「兵」的姓氏十分特殊,充滿好奇心的她為了找出姓氏淵源,翻閱祖譜追溯到前兩三代的家族長輩,發現女方來自西拉雅族,她還特地到台南左鎮,也就是西拉雅族和漢人結合的發源地拜訪,「乾隆時期的漢人為逃避官兵追殺來台,才改跟西拉雅族同個姓氏,由此可知兵氏來自道地的台灣平埔族人。」她津津樂道地說在左鎮還有像是買和賣等其他的特殊姓氏值得去探究。
她仔細發現同樣姓兵的人在輪廓、五官上都十分深邃,家族成員又遍佈全台,「我碰到姓兵的八九不離十都是親戚哦!」她委婉地笑說雖有西拉雅族血統,但是對族內文化不甚了解,也感慨西拉雅族並沒有自己的文字語言和文化,倒是她分享一個趣事,相傳西拉雅族在腳指頭的最後一節都會分兩半,「兒時我總覺得指甲尾端長特別醜和過長,還拿刀子想要磨平磨光滑,怎料到長長後依舊突出兩節。」
她表示家族凝聚力特別高,光是自己家的兵氏支線,每次相聚至少都是兩到三桌起跳,「我也依稀記得小時候整個兵氏宗親曾相聚,差不多是七十幾桌唷!」喜愛料理的她在家族聚會也會親自下廚和做棗泥核桃糕給長輩吃,「適合給牙齒不好的長輩吃,口感也較軟,自己做低糖無負擔。」然而今年過年期間家中長輩身體不適,她則專心待在家照顧。
買嘉儀抱著剛出生的女兒,小名是「買菜」,他笑說本名還沒取好。(買嘉儀提供)
罕見買姓 西拉雅族人
自由時報/記者吳清正/專題報導〔2015-05-06〕
「買」這個少見的姓氏,大都是西拉雅平埔族人,買嘉儀說:「是的,我是西拉雅族人。」
買嘉儀出生在台南市玉井區,和統一獅總教練陳連宏、Lamigo桃猿陳金鋒兄弟的故鄉大內區,都是西拉雅人的大本營。西拉雅人近年來推動正名運動,已獲得台南縣政府和縣市合併後的台南市政府認定為原住民族,但是中央政府還沒有認可。
買嘉儀表示,他們家也參與了正名運動的連署,希望能夠早日獲得國家通過,讓剛出生的小女兒將來能更了解自己的出身,並且以西拉雅族人的身分為榮。
女兒綽號叫買菜
買嘉儀因為這個少見的姓氏,從小到大被取了「買便當」、「買飲料」等等不計其數的綽號,買嘉儀笑說,幾乎什麼東西都買過了,女兒將來一定也會被取買東西的綽號,乾脆小名就叫作「買菜」,第2個孩子的小名則叫「買飯」。【平埔族群的罕見姓氏】台南左鎮、玉井、大內、新化 哀、毒、買、兵、鬆、力、東、姬、穆、冬、萬、戴等特別姓氏〔2017-10-08〕 https://bit.ly/2WsQPPA
----------------------
特別姓氏的都市 不為人知的左鎮
新頭殼newtalk | 張大魯 台南市報導
大魯行腳》特別姓氏的都市 不為人知的左鎮 | 生活 | 新頭殼 Newtalk https://bit.ly/3jopiHT
左鎮國中的不倒翁雕像。 圖:張大魯/攝
一直對左鎮這個鄉鎮有高度的興趣,因為好友哀玉梅就是這裡的人,沒錯,她姓哀,悲哀的哀。「哀」,還不是左鎮這裡最奇特的姓氏,還有「毒、買、兵、鬆、力、東、姬」等令都市人驚訝的姓氏。他們都不是外省人,是道地的台灣原住民,西拉雅平埔族人。
「我們台灣高山和平地原住民,才是真正的台灣住民,我不是外省人!以前被灌輸所有台灣人都是從中國渡海的,是錯誤的教材與洗腦。」哀玉梅說,這就是早期台灣教育的失敗,都在教大中國地理歷史,台灣人反而不知道自己的歷史與地理,搞不好有人到現在還不知道台灣有左鎮這個偏鄉,更不用說哀這個姓氏。
左鎮二寮是南部地區觀日出最佳位置,設有觀日亭,如果錯過日出,也可以從這裡看鳥瞰「月世界」,也就是惡地,這不是世界唯一,美國、加拿大、義大利等國都有惡地,但在熱帶氣候區域,真的只有台灣台南、高雄山區有可看見。
當地人口中的「市內」,短短不過六百公尺街路上,不會有遊客逗留,左鎮是台灣少數沒有連鎖性便利商店的鄉鎮,小7、全家、萊爾富、OK,甚至小一點的美廉社都不願設點在此,或許是左鎮目前住民不到五千人,對零售業來說是無利可圖之處吧。
集點數?超商取貨?咖啡買一送一、第二杯半價?霜淇淋?一位左鎮人很哀怨的說,他們想都沒想過,「對了,左鎮有全國連鎖性的據點啦,中油!」。
不過,有被遺忘也有被照顧,左鎮有四間基督教會,其中三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尤其是位於山上的<澄山教會>,沿路上坡甚至陡坡,在產業道路中很難會車,「如果信仰不夠堅定,應該開不到此地。而且車子的性能還不能太差」。教友自豪又打趣的說:「左鎮沒有鬼啦,因為這裡是上帝管的。」
來左鎮的遊客大多是透清早來觀日出,但其實左鎮有些景點因為「政府相關單位沒有善盡維護之責」,讓雜草叢生、落葉遮掩,失去它觀光休憩的功能,長達一百公尺的<要月橋>就是其一,遊客要找到它正確的位置,得靠一點運氣。
左鎮國小、左鎮國中的入口處都可看見「不倒翁」,這是五年前一部電影《不倒翁的奇幻旅程》主要場景所在地,劇組離開後留下不倒翁雕像與塗鴉,成了二所學校重要的地標。
2006年廢校的左鎮國小岡林分校,改設為「左鎮月世界生態學園」,園區在操場上設置五間圓型的水管屋提供露營者使用,不過因為使用執照申請問題,無法開放使用。大魯行腳》特別姓氏的都市 不為人知的左鎮 | 生活 | 新頭殼 Newtalk https://bit.ly/3jopiHT
公廨(祖靈)文化尋訪 系列(337)
內門溝坪 廣華橋東方公廨
來到溝坪,沿高117線往東北走,過了「興天宮」很快就來到了廣華橋,在廣華橋橋頭東方果園山坡邊就是公廨。
公廨單室,紅磚水泥牆面建築,前後兩坡雙倒水黑瓦屋頂,室內砌一約1尺高的祭台,祭台中央供一「太祖祀石」,祀石前置一香爐,其它尚有蠋台、茶杯、筊等,祀石上方及兩側都貼上春聯,祭台前置一木製供桌。
從案桌上及室內的擺置來看,顯然已看不到傳統祭品祭拜,取代的是道教式祭拜模式,祖靈-太祖的稱呼也被認為是「土地公」,傳統的祖靈公廨文化正逐漸式微。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03215599967031/permalink/344162330279290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