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
以王命討不庭
 公元前713年,鄭莊公借口宋國沒有朝見周天子,以「王命討之」,聯合齊、魯兩國攻宋,大敗宋軍。又以戴國、許國不派兵幫助伐宋為由,滅戴分許。鄭莊公「以王命討不庭」,標志著諸侯借周天子之名進行爭戰的開始。
---------------
⒈  不朝於王庭者;不朝於王庭。無道;叛逆。不出門庭。
「不庭」《國語辭典》重編
⒈  不朝於王庭,指背叛的諸侯不來朝貢。晉·杜預·注:「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也作「不亭」。
引《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
⒉  不直。也作「不亭」、「弗庭」。
「不庭」引證解釋
⒈  不朝於王庭者;不朝於王庭。
引《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
杜預 注:“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
楊伯峻 注:“庭,動詞,朝於朝庭也。九年《傳》雲‘ 宋公 不王’故此雲以討不庭。此不庭為名詞,義為不庭之國。
《漢書·趙充國傳》:“鬼方 賓服,罔有不庭。”
顏師古 注:“庭,來帝庭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於是內修政事,外討不庭,而復有 文、武 之境土。”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當 堯 時, 三苗 不庭,遏絶其世,竄之 三危,其遺種尚在。”
⒉  無道;叛逆。
引《詩·大雅·韓奕》:“榦不庭方,此佐戎闢。”
毛 傳:“庭,直也。”
《國語·周語中》:“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韋昭 注:“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猶不道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計,不陷於大難。”
《明史·西域傳一·吐魯番》:“事幹國體,不可不慎。況此賊倔強無禮,久蓄不庭之心。”
陳毅 《和郭副司令並呈朱總司令以志其親臨南線之快》:“首夏清和花事殘,為討不庭向 江 南。”
⒊  不出門庭。一說,庭當讀為“逞”。不逞,不快。見 清 王念孫 《讀書雜誌·莊子》。
引《莊子·山木》:“莊周 反入,三月不庭。”
不庭意思,不庭注音,拼音 - 三度辭典網 https://bit.ly/38m24wH
------------------------------------
「以王命討不庭」的鄭莊公為什麼自斷其路,處處與周天子作對?
「以王命討不庭」的鄭莊公為什麼自斷其路,處處與周天子作對?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nlKgGl
引子
鄭莊公,這位一代梟雄無疑是春秋時代一開場的主角,一出場他就輕描淡寫地解決了胞弟共叔段的叛亂,之後「以王命討不庭」,攻宋、滅許,使立國沒多久的鄭國在中原諸侯中幾乎稱霸,連一代領袖毛澤東都認為「此人很厲害」。
毛澤東一生評價過諸多帝王將相,但能夠被他稱作「很厲害」的人物,卻只有春秋初期的鄭莊公和漢高祖劉邦,由此可見毛澤東對此人的推崇。
鄭莊公最讓後世讀者津津樂道的是他在處理與周王室關係時的桀驁不馴。周鄭交質、強割王田、繻葛之戰,簡直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這種公然蔑視王室的叛逆行為首開春秋「禮樂崩壞」之先河,極大的削弱了周王室的威望,也震驚了當時的諸侯列國。
一代梟雄鄭莊公
可是靜下心細細想來,卻總覺得有些不對勁。人做事都喜歡趨利避害,正常人一般不會去做對自己明顯沒有好處的事情,更何況是對自己有害的事。
鄭莊公乃王朝卿士,可借天子之名行事,其曾經「以王命討不庭」,假命伐宋。和周天子關係惡化,對他能什麼好處?周王室還會讓你打著天子旗號招搖撞騙?
事實上,降低周天子的威信使鄭國失去了以天子之名命令他國的最大政治砝碼,這對莊公的軍國大計都有不小的損害。
既然如此,那麼鄭莊公為何要處處跟周天子作對呢? 難道莊公的目的是為了告訴天下諸侯,我敢和天子作對,你們誰也別惹我?恐怕被毛澤東評價為「很厲害」的「春秋三小霸」之首還不至於如此無聊。事實上也沒有什麼效果,宋、衛等國依然不買鄭國的帳。
其實,這幾次周鄭衝突都是事出有因,並非鄭莊公存心無事生非、沒事找事。
①周鄭交質
鄭莊公繼位後,由於其母親武姜對弟弟共叔段非常偏愛,一直存有廢掉莊公,改立共叔段為國君的心思。因此莊公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防範武姜和共叔段謀逆上,並由此懈怠了其王朝卿士的職責。周平王因此想把鄭莊公王朝卿士的權力分給虢公。
然而,誰會願意把自己碗裡的肉分一半給別人呢?鄭莊公對平王分權的行為表示很不滿。而平王自東遷以來事實上一直依靠鄭國的力量,因此不敢得罪鄭莊公。在莊公表明態度後,周平王極力否認有分權這回事,並且為了表示誠意,願意和鄭莊公互換人質,周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②強割王田
周平王死後,周桓王即位,他不甘心受鄭莊公控制,因此決定依著平王原來的意思,將鄭莊公的卿士權力完全交給虢公。鄭莊公決定先發制人,震懾震懾這位新上台的周天子。於是四月派祭足率兵收取溫地之麥,秋天,又派兵收取成周之禾。
③繻葛之戰
如此過了兩年,鄭莊公見周天子一直沒什麼反應,於是決定入成周朝見天子,他也想和天子和解,畢竟他還是很希望繼續擔任王朝卿士這一職位的。
這是周桓王繼位后庄公的首次朝見,結果桓王完全不睬他,對他不加禮遇。鄭莊公惱羞成怒,為了報復,未經天子同意便和魯國私換許田,周桓王乾脆把鄭莊公革了職,讓虢公忌父擔任了卿士。至此周鄭完全撕破臉皮。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終於忍不住鄭莊公的無禮,御駕親征,並聯合蔡、衛、陳等諸侯,討伐鄭國,即為繻葛之戰。結果卻讓世人大跌眼鏡,天子聯軍潰敗,周桓王自己也被射中肩膀。
周鄭繻葛之戰
所以,周鄭交惡算是事出有因,矛盾是慢慢升級的,到底誰是誰非也難以說清。假如周天子能如周公黑肩所勸誡的那樣,自始至終友好的對待鄭國,讓鄭莊公安心的做王朝卿士,鄭莊公應當也不會行挑釁之舉。
周王室的實力早已經今非昔比,自平王東遷之後,其和諸侯的實力就是處於一個完全顛倒的狀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鄭莊公作為一個小小的伯爵,對周天子的命令竟然敢違背,還敢對天子有意見,挑釁天子,讓天子依靠你,這是鬧那樣啊?難不成周王室的實力尚不如鄭國?
沒錯,確實如此!武王滅商後,大封諸侯,彼時各個新封諸侯不過彈丸之地,而周王室坐擁宗周、成周大片土地,相當於一個龐然大物,自然擁有對諸侯實力上的絕對優勢。但經過西周二百多年時間的經營,諸侯實力日漸增長,而周王室卻在犬戎之亂以及東遷後沒有能力收回宗周領地,實力已經遠不如前,甚至及不上一個中等諸侯國。
西周王畿範圍
對此,天下諸侯大都心知肚明。你看鄭莊公如此欺負周天子,有其他諸侯為天子出聲的嗎?晉、齊、魯、秦這些大國全都沒事人一樣,各個諸侯要麼是忙於應付自家國內公子叛亂奪權,要麼就忙於擴大地盤,而周王室的衰弱正是他們擴大實力的大好機會,豈能白白錯過?
也就鄭國對天子的事情還算熱心,那也主要是因為看重王朝卿士的權力,因為鄭國是東遷而來,在中原根基不穩,希望借天子之名來為自己攫取最大利益。所以,此時周天子只剩一個架子而已,所謂的「天下共主」早已名不副實。
周天子實力一落千丈
「以王命討不庭」沒給鄭國帶來多大利益,周鄭交惡也沒對鄭國造成多大損失。
很多人有種錯覺,鄭莊公主要的手段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可能是因為很多文章都宣揚鄭莊公是最早的「挾天子」之人。其實鄭莊公真正的戰略是聯合齊魯來打擊宋衛,有點「遠交近攻」的意思,而「以王命討不庭」只是出兵的一個藉口,一個具體的手段而已。
當是時,鄭國和齊國、魯國早已經結成聯盟,即使沒有周天子,鄭莊公依然能夠找到理由會同他國出兵伐宋,宋國也不會因為鄭國打著天子旗號就束手就擒。所以「以王命討不庭」對於鄭國並非不可或缺,而周鄭交惡自然也對鄭國不會有太大影響。雖然冒犯天子屬大不敬,但此時並沒有真正的霸主來維持周禮秩序。
「以王命討不庭」
雖然與周王室搞好關係對鄭國的發展肯定是有助益的,但是鄭莊公心裡明白的很,自己是不可能真正控制周天子的。尤其是周平王去世以後,繼位的天子不會讓鄭國白白利用自己的名號為鄭國謀利,所以莊公早已做好了與周室分道揚鑣的準備。
另外,鄭莊公雖有小霸之名,但其實他離真正的稱霸還差得遠。要想稱霸,依靠的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要那樣,還不如周天子自己直接號令諸侯呢,周天子自己都不好使了,挾天子又有什麼效果呢?
稱霸依靠的是絕對的國家實力,鄭莊公雖然勵精圖治,政治、外交、軍事都頗有建樹,但論綜合國力,鄭國還是不足夠的。一個宋國就讓鄭莊公折騰了下半輩子,也沒取得壓倒性的優勢。而且鄭國地處中原,是四戰之地,其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也決定了其發展的上限。
結語
鄭莊公確實是一個很厲害的梟雄,但是他的霸業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強盛,周鄭交惡其實也對鄭國影響有限,歸根結底,還是周王室自己的衰弱造成了秩序的破壞。諸侯趁機互相征伐,周天子無力維持秩序,只能眼睜睜看著周圍諸侯做大。
不過秩序終究還是會有人來維護的,尤其彼時戎狄勢力強盛,諸夏中小邦國面臨存亡之難,而四極強國齊晉秦楚等國已經初步完成整合,實力足以睥睨天下,這時候新的霸主就呼之欲出了!
「以王命討不庭」的鄭莊公為什麼自斷其路,處處與周天子作對?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nlKgGl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8vb6r9g.html
--------------------------------------
(1).不朝於王庭者;不朝於王庭。 《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 " 杜預 注:"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 " 楊伯峻 注:"庭,動詞,朝於朝庭也。 九年《傳》雲' 宋公 不王'故此雲以討不庭。 此不庭為名詞,義為不庭之國。 "《漢書·趙充國傳》:" 鬼方 賓服,罔有不庭。 " 顏師古 注:"庭,來帝庭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於是內修政事,外討不庭,而復有 文 、 武 之境土。 "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當 堯 時, 三苗 不庭,遏絶其世,竄之 三危 ,其遺種尚在。 "
(2).無道;叛逆。 《詩·大雅·韓奕》、榦不庭方,此佐戎闢。 " 毛 傳:"庭,直也。 "《國語·周語中》:"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 韋昭 注:"庭,直也。 虞,度也。 不直,猶不道也。 "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計,不陷於大難。 "《明史·西域傳一·吐魯番》:"事幹國體,不可不慎。 況此賊倔強無禮,久蓄不庭之心。 " 陳毅 《和郭副司令並呈朱總司令以志其親臨南線之快》:"首夏清和花事殘,為討不庭向 江 南。 "
(3).不出門庭。 《莊子·山木》:" 庄周 反入,三月不庭。 "一說,庭當讀為"逞"。 不逞,不快。 見 清 王念孫 《讀書雜誌·莊子》。不庭的意思 https://bit.ly/2Lq9Mgq
---------------------------------
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
《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 杜預 注:“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 楊伯峻 注:“庭,動詞,朝于朝庭也。九年《傳》云‘ 宋公 不王’故此云以討不庭。此不庭為名詞,義為不庭之國。”《漢書·趙充國傳》:“ 鬼方 賓服,罔有不庭。” 顏師古 注:“庭,來帝庭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於是內修政事,外討不庭,而復有 文 、 武 之境土。”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當 堯 時, 三苗 不庭,遏絶其世,竄之 三危 ,其遺種尚在。”
無道;叛逆。
《詩·大雅·韓奕》:“榦不庭方,此佐戎辟。” 毛 傳:“庭,直也。”《國語·周語中》:“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韋昭 注:“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猶不道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計,不陷於大難。”《明史·西域傳一·吐魯番》:“事干國體,不可不慎。況此賊倔強無禮,久蓄不庭之心。” 陳毅 《和郭副司令并呈朱總司令以志其親臨南線之快》:“首夏清和花事殘,為討不庭向 江 南。”
不出門庭。
《莊子·山木》:“ 莊周 反入,三月不庭。”一說,庭當讀為“逞”。不逞,不快。見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莊子》。
百科解釋:    
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無道;叛逆;不出門庭。
不庭的意思 - 漢語詞典 https://bit.ly/2Xk0xkA
---------------------
《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 "杜預注:"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 "楊伯峻注:"庭,動詞,朝於朝庭也。 九年《傳》雲'宋公不王'故此雲以討不庭。 此不庭為名詞,義為不庭之國。 "
《漢書·趙充國傳》:「鬼方賓服,罔有不庭。 "顏師古注:"庭,來帝庭也。 "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於是內修政事,外討不庭,而復有文、武之境土。 "
章炳麟《訄書·序種姓上》:「當堯時,三苗不庭,遏絕其世,竄之三危,其遺種尚在。 "
《詩·大雅·韓奕》、榦不庭方,此佐戎闢。 "毛傳:"庭,直也。 "
《國語·周語中》:「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韋昭注:"庭,直也。 虞,度也。 不直,猶不道也。 "
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計,不陷於大難。 "
《明史·西域傳一·吐魯番》:"事幹國體,不可不慎。 況此賊倔強無禮,久蓄不庭之心。 " [2] 
陳毅《和郭副司令並呈朱總司令以志其親臨南線之快》:「首夏清和花事殘,為討不庭向江南。 "
《莊子·山木》:「莊周反入,三月不庭。 "一說,庭當讀為"逞"。 不逞,不快。 見清王念孫《讀書雜誌·莊子》。
-----------------------------------
【不庭】的意思是什麼?【不庭】是什麼意思?
【不庭】的意思是:不庭bù tíng 1.  不朝於王庭者;不朝於王庭。  ●《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杜預註:「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楊伯峻註:「庭,動詞,朝於朝庭也。九年《傳》雲‘宋公不王’故此雲以討不庭。此不庭為名詞,義為不庭之國。」  ●《漢書•趙充國傳》:「鬼方賓服,罔有不庭。」顏師古註:「庭,來帝庭也。」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於是內修政事,外討不庭,而復有文、武之境土。」  ●章炳麟《訄書•序種姓上》:「當堯時,三苗不庭,遏絕其世,竄之三危,其遺種尚在。」 2.  無道;叛逆。  ●《詩·大雅·韓奕》:「幹不庭方,此佐戎辟。」  ●毛傳:「庭,直也。」  ●《國語•周語中》:「以待不庭不虞之患。」韋昭註:「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猶不道也。」  ●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計,不陷於大難。」  ●《明史•西域傳一·吐魯番》:「事幹國體,不可不慎。況此賊倔強無禮,久蓄不庭之心。」  ●陳毅《和郭副司令並呈朱總司令以志其親臨南線之快》:「首夏清和花事殘,為討不庭向江南。」 3.  不出門庭。  ●《莊子•山木》:「莊周反入,三月不庭。」一說,庭當讀為「逞」。不逞,不快。見清王念孫《讀書雜志·莊子》。★「不庭」在《漢語大詞典》第431頁 第1卷 431★「不庭」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釋不庭bù tíng 1.    不朝於王庭者;不朝於王庭。   ▶ 《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   ▶ 杜預註:「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   ▶ 楊伯峻註:「庭,動詞,朝於朝庭也。九年《傳》雲‘宋公不王’故此雲以討不庭。此不庭為名詞,義為不庭之國。」   ▶ 《漢書•趙充國傳》:「鬼方賓服,罔有不庭。」   ▶ 顏師古註:「庭,來帝庭也。」   ▶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於是內修政事,外討不庭,而復有文、武之境土。」   ▶ 章炳麟《訄書•序種姓上》:「當堯時,三苗不庭,遏絕其世,竄之三危,其遺種尚在。」 2.    無道;叛逆。   ▶ 《詩•大雅•韓奕》:「榦不庭方,此佐戎辟。」   ▶ 毛傳:「庭,直也。」   ▶ 《國語•周語中》:「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 韋昭註:「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猶不道也。」   ▶ 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計,不陷於大難。」   ▶ 《明史•西域傳一•吐魯番》:「事幹國體,不可不慎。況此賊倔強無禮,久蓄不庭之心。」   ▶ 陳毅《和郭副司令並呈朱總司令以志其親臨南線之快》:「首夏清和花事殘,為討不庭向江南。」 3.    不出門庭。   ▶ 《莊子•山木》:「莊周反入,三月不庭。」一說,庭當讀為「逞」。不逞,不快。見清·王念孫《讀書雜志•莊子》。
不庭的拼音bù tíng
不庭是什麼意思
不庭
bù tíng
1.不朝於王庭者;不朝於王庭。
●《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
杜預註:「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
楊伯峻註:「庭,動詞,朝於朝庭也。九年《傳》雲‘宋公不王’故此雲以討不庭。此不庭為名詞,義為不庭之國。」
●《漢書•趙充國傳》:「鬼方賓服,罔有不庭。」
顏師古註:「庭,來帝庭也。」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於是內修政事,外討不庭,而復有文、武之境土。」
●章炳麟《訄書•序種姓上》:「當堯時,三苗不庭,遏絕其世,竄之三危,其遺種尚在。」
2.無道;叛逆。
●《詩·大雅·韓奕》:「幹不庭方,此佐戎辟。」
●毛傳:「庭,直也。」
●《國語•周語中》:「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韋昭註:「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猶不道也。」
●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計,不陷於大難。」
●《明史•西域傳一·吐魯番》:「事幹國體,不可不慎。況此賊倔強無禮,久蓄不庭之心。」
●陳毅《和郭副司令並呈朱總司令以志其親臨南線之快》:「首夏清和花事殘,為討不庭向江南。」
3.不出門庭。

《莊子•山木》:「莊周反入,三月不庭。」一說,庭當讀為「逞」。不逞,不快。見清王念孫《讀書雜志·莊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