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里斯講座一:孔子是否取代毛澤東?
史賓斯教授 公共電視媒體的法理基礎及其文化品性--傳媒--人民網
今年的“里斯講座”從四個部分看中國
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即將在八月召開,這是展示中國國力的良機,也是外界審視中國方方面面的時刻。
英國廣播公司四台(BBC Radio 4),一年一度的"裡斯講座"今年所選的主題是"中國---追溯歷史展望未來" (China Vistas)。
"裡斯講座"從1948年開始,為的是紀念英國廣播公司第一任總裁約翰﹒裡斯。
過去六十年,負責講座的都是各學科世界級的領軍人物,其中包括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諾貝爾獎物理學得主愛德華﹒艾潑頓爵士、自動化的開拓者李昂﹒巴格裡特等等。
今年的講座者是西方最著名的中國史學家之一、在美國耶魯大學執教的英國著名教授約翰遜﹒史賓斯。
講座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談的是孔子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地點:倫敦大英圖書館)﹔
第二部分著重英美與中國過去三百年來的交往(地點:利物浦聖喬治大會堂)﹔
第三部分則探討美國夢想如何因中國提升,又如何受到中國的削弱(紐約亞洲協會)﹔
第四部分通過中國人從古至今對身體認知的變化看今年的奧運會(倫敦洛德板球場)。
(本文是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校正,若有不妥之處,以講座錄音為准。)
第一講:孔子是否取代毛澤東?
孔子畫像
中國歷史上傳承的孔子畫像
史賓斯教授在第一部分的講座中,首先談到今年的主題。他說,選擇這樣的主題,是希望引導大家思考中國所代表的遠景,而不是僅僅局限於中國現在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與機遇。
史賓斯教授簡單講述了孔子所推崇的理念與治國之道在中國過去兩千多年各朝代中的演變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
他認為,廣義的儒家思想已經大大超過了《論語》本身所涉及的問題﹔譬如對女人的敵視、僵硬的家庭觀念、輕視經商和財富積累、支持重刑、推崇溫良恭謙以及中央集權等等。
孔子思想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全國討伐,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徹底否定之後,中國如今又走到了重新研究和推崇這一有兩千多年歷史人物的階段。
史賓斯教授從《論語》心得在中國的熱賣到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的設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現在這麼熱衷孔子呢?
身著古裝的中國學童
孔子思想能填補中國信仰真空嗎?
"孔子是否某種意義上取代了毛澤東?果真如此,這又意謂著什麼呢?在過去六十年時光中,中國是否已經退回了自己的過去?中國追求的孔子之道究竟是什麼?"
史賓斯教授認為,孔子思想在當代中國的復興似乎是中國人已經認識到自己破壞了許多寶貴的歷史財富﹔肯定孔子是表現歷史自豪感,努力重新評估過往的包袱和對國家的承諾。無論中國共產黨政府推崇孔子是出於信仰真空的需要,還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它已經因為重新肯定這一寶貴財富而受到讚揚。
“拋磚引玉”
聽眾隨後向史賓斯教授提出了諸多問題:
孔子將如何評論中國目前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和社會分化?
中國一方面有孔子思想的復興,同時還有共產主義理念以及商業市場化概念,這些相互矛盾的思想如何支撐現在的中國?
去年羅馬天主教宗本篤十六世寫信給在中國的天主教徒時,呼籲政府尊重"真正的宗教自由"。那麼你認為孔子會如何理解"真正宗教自由"呢?中國現任領導層又會如何解讀呢?
孔子思想的復興是否能影響中國接受普世的價值觀,如人權呢?
史賓斯教授對這些問題都一一作了簡短的解答,不過正如他在講座前所說,他的目的並不是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是引發對中國未來的思考。


冷戰往事:BBC同軍情五處合作對員工政審
2018年4月27日
bbc
1959年的BBC廣播大廈
數十年來,BBC一直否認該公司的求職者要經過英國安全機構軍情五處(MI5)的政治審查。 但是實際上,在BBC成立初期就有對求職者的政治審查,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90年代。 保羅·雷諾茲(Paul Reynolds)是一位看到所有BBC政審檔案的記者,他講述了英國廣播公司同安全部門長期的淵源。
在 《觀察家報》揭露了廣播大廈105號房間的許多細節前不久, BBC一名高級管理人員在1985年寫道:"我們的政策:保持低調,對所有問題不作回應。 " 但是那次報導披露了那麼多的細節,繼續隱藏已經沒有什麼意義。
信任難題:英國"劍橋五諜"與中共地下工作者
二戰揭秘:地下鐵路隧道變成BBC廣播基地
舊視頻爆英國"劍橋5諜"菲爾比的往事
在那之前,BBC的政策是堅決否認存在政治審查。 他們不僅一概不作回應,而且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還要撒謊。 這種狀況持續了50年。
早在1933年,BBC的高管阿蘭·道內上校(Alan Dawnay)開始舉行會議,同軍情五處的負責人弗農·凱爾爵士(Vernon Kell)在倫敦切爾西區的伊頓街的公寓中交換資訊。 那是一個政治極端主義盛行的年代,雙方都認為BBC"在對付共產主義活動方面需要説明"。
Image
圖像加註文字,
1918年在開羅道內上校(右),T· E·勞倫斯("阿拉伯的勞倫斯")和考古學者衛·喬治·霍格思。
這種非正式的安排經過兩年後變成了兩個機構之間的正式制度,所有BBC新雇員,除了諸如端茶倒水的女傭這類雇員,其餘都要經過政審。 他們主要擔心「用心險惡」的工程技術人員可能會在關鍵時刻破壞網路,或者心懷不軌的人可能會破壞BBC的聲譽,「為左翼政府上台鋪平道路」。
BBC的政審開始成為慣例。 從一開始,公司就為情報部門(軍情五處)發揮的作用保守秘密,也不公開政審的事實。 在某種程度上,這樣做也有其道理,要記住,直到1989年「秘密機構法案」通過前,英國情報機構存在本身都不為外界所知。
政治審查進行了多年後,BBC的一些高管擔心他們發表某些"欺騙性"的聲明,有一次他們對詢問的議員發表不實聲明。 但是當軍情五處說要減少須經政審的工作崗位數目的時候,BBC卻不同意這樣做。 雖然有些人反對在BBC公司內部進行政審,但是這些人士在1980年代冷戰開始緩和前並沒有什麼影響力。
"Formalities"
圖像加註文字,
"走程式"其實就是政審做法的代號。
一旦申請一個工作崗位的某位候選人和其他一或兩位候補者被認為"也合格"的時候,就啟動了政審程式。 候補候選人的作用是,當第一個候選人沒有通過政審的時候,就能很容易地考慮第二個候選人。 他們告訴候選人在任命前需要走必要"程式",這就意味著要開始政審了。 "走程式"其實就是政審做法的代號。
1984年的備忘錄列出了一些被禁組織名單。 在左翼的有"英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工人黨","工人革命黨"以及托派組織 "戰鬥趨勢"。 當時極右翼組織諸如「國民陣線」 和「英國國家黨」也引起擔憂。
求職者不必是這些組織的成員,只要和他們發生聯繫就足以遭到拒絕。
Image
圖像加註文字,
1938年BBC的播音室
如果軍情五處發現某個申請人有問題,通常會按照某種表格做出如下「評估」:
"A"類:"安全部門建議不應該聘用此人,不能讓他/她利用職位之便直接影響廣播材料,為其顛覆目的服務。 "
限制性稍差的「B」類:安全機構「建議」不要僱用,「除非能夠決定其他考慮足以抵消(此建議)」。
"C"類的建議說,對申請人不利的信息沒有"必須禁止"他們受雇傭,但是如果相關職位能夠為顛覆活動提供"很多機會",那麼BBC"也許會更願意考慮另作安排。
按照規定,BBC在原則上決不僱用A類的申請者,不過也有一些屬於這類的候選人通過了篩選。 這其實同BBC的公開立場有出入,即所有任命全由BBC控制。 在道理上是這樣,但在實際上BBC把A類候選人的決定權交給了軍情五處。
如果被懷疑的人已經受雇於BBC,或此人在內部申請一個需要經過政審的崗位,那麼在他們的檔案中就會出現一個類似聖誕樹的箭頭。
d
圖像加註文字,
這個聖誕樹形狀的箭頭是政審程式重要的一部分。
這個聖誕樹形狀的箭頭是政審程式重要的一部分。 BBC一直說"員工調動名單"羅列了那些需要審查,看他們是否可以晉陞的人的名單。 檔案上標有樹形箭頭就告訴管理層這是個需要考慮安全因素的人。 這些人的檔案上還寫著所謂"持續警示」。 該警示說:「不能晉陞或調動其他職務(或給長期合同),必須先要諮詢(人事負責人)后才能決定。 "
如果受懷疑的雇員同公司發生糾紛在勞工法庭打官司,BBC就會悄悄地消除此人檔案上的相關標記,以保守政審的秘密,因為勞工法庭有權調取並審閱公司檔案。 公司內部決定對檔案上的標記做出誤導性解釋,如果有"完成了一般的任命形式"的字樣,就說這是指"理性程式,指最近的親屬,養老金等"。
作聖誕樹標記的做法最終在1984年停用,因為據說這會招致不必要的注意力。 《觀察家報》在1985年報導后,這種做法引發許多關注。 報導當天,有人就在BBC廣播大廈的105號房間的門把手上掛了一些耶誕節裝飾物。 那裡是BBC進行政審的地方。
1968年BBC總裁休·格林爵士(Hugh Greene)在採訪中的表現體現了BBC否認和模糊真相的政策。
2月,他對《星期天泰晤士報》記者大言不慚地進行誤導:"我們有23000名員工,這個群體包括各種人,包括你們所稱的"娘娘腔"(同性戀)——記者肯定這麼稱呼", 而且還有共產黨主義者。 但是這不是我們該管的事。 我們不對加入BBC的人作任何調查。
Image
圖像加註文字,
1968年BBC總裁休·格林爵士(Hugh Greene)接受採訪。
的確BBC和軍情五處都沒有把同性戀當作拒絕求職者的理由,但是格林所做的就是不雇用共產主義者,如果審查不是由BBC來做,就是由安全機構進行審查。
檔案顯示BBC進行面試的方案都是由軍情五處起草,軍情五處在BBC內部的備忘錄中被稱為"學院"。 在一次面試前,BBC似乎偏離了一貫的政策,一名高管對"學院"說"在和平時期,不再需要政審了"。 BBC表示願意公開承認,參加戰時廣播,即"緊急國防工作"的人,以及受雇的外國人要經過政審。 BBC的備忘錄說:「學院不贊成以任何方式提到政審。 "
為了強調這點,一名軍情五處的官員在電話中說,"應該不要直接承認存在政審"。 如果迫於無奈,BBC可以承認"同戰爭計劃目的相關"以及"同外國人相關"的時候,有過"類似的做法"。
無論如何,安全機構"希望盡量少提政審問題"。
The
圖像加註文字,
播出諷刺節目「過去一周」增加了格林作為寬鬆自由管理者的聲譽
軍情五處建議格林應該迴避這些問題,要讓"人事方面的人"回答這些問題。 而且「也許能讓招募程式以及需要仔細對待推薦/參考人等說辭頂住這些壓力」。 BBC十分仔細地對待最後階段的工作,在後來一些年的BBC回復中都出現了這種字樣。 措詞巧妙但含混其辭,回復說諮詢了申請人給出的推薦人。 實際上推薦/參考人都是由安全機構提供的。
格林按照軍情五處的意思辦理。 他對《星期天泰晤士報》說,他不會回答關於政審的問題,讓手下高級管理人員來回答這些問題。 《星期天泰晤士報》似乎也照此問詢了其他高管。 但在發表的報導中,該報並沒有就此問題向格林提問。
不過總裁的發言人,行政主管約翰·阿克爾(John Arkell)在記者追問下,先一概否認,後來又說:"如果某人是共產主義者,也沒有關係,當然除非此人子在特別敏感的領域工作","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也許有時候有些人會受苦。 "
Image captionJohn Arkell on a visit to BBC Wales in 1970
圖像加註文字,
1970年阿克爾訪問BBC在威爾士的辦公樓。
不過阿克爾隨後趕忙重複BBC標準的否認:「我必須要指出,安全審查並非在BBC求職的前提條件。 "
但當時約6000個BBC的工作崗位涉及政審。 阿克爾的評論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 一名BBC高管指責他"公開承認"存在政審。 不過阿克爾自己對他的回答很滿意,他鼓勵BBC的一名同事利用他的回答"為BBC從軍情五處那裡爭取點讚揚"。
安全機構為此致信祝賀阿克爾,說他"應付提問令人信服",BBC重要的高管也要照章辦事,只按照評論說阿克爾的否認發表評論,不添加任何修飾。
格林拒絕回答問題對於內部人士並不奇怪。 雖然他在1960年擔任BBC總裁后一直在放寬限制,但他堅決支援政審。 在他擔任公司負責人后不久,就率領BBC的代表團同內政部談判,因為內政部問為什麼那麼多BBC求職者要經過政審。 軍情五處擔心有人會因此對他們發起訴訟,因為該機構得到的授權是「對付顛覆和破壞的威脅」。 他們只想對申請一些工作職位的求職者進行政審。
Image caption
圖像加註文字,
阿克爾建議軍情5處承認BBC的成績,因為他面對星期天泰晤士報記者尖刻的提問應付得當。
但是格林拒絕作任何修改。 BBC要求進行更多政審,防止"顛覆者"滲透,但是認為那樣就等於公開承認對自己的主要雇員進行審查。 軍情五處希望減少進行政審帶來的負擔,但堅持要完全保全保密。
經過一段時間,不同的看法才達成一致。 安全機構設法讓他們的活動在其機構的授權指示範圍內進行,BBC也從政審制度中排除出528個職位。 其中81名雇員屬於化妝和服裝部,20名屬於錄音部門,21人屬於圖書館。 16名屬於宗教廣播部門的員工也被從審查制度中排除,不過BBC仍然可以要求對任何個別雇員進行政審。
這樣做令其雇員不再被視作國家的危險。
沒有通過政審的求職者並不知道為什麼他們遭到拒絕,不過他們可能會猜到其中的原因。
一個比較有名的例子是關於著名記者、"中外對話"的總裁和總編伊莎貝爾·希爾頓 (她後來因為報導傑出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勳章")。 她1976年申請BBC蘇格蘭分部遭到拒絕,她認為被拒的原因是她同愛丁堡大學的共產黨成員有聯繫,她和那個人同是愛丁堡大學的中國-蘇格蘭組織的成員。
Image captionIsabel Hilton
圖像加註文字,
英國著名記者、"中外對話"的總裁和總編伊莎貝爾·希爾頓
希望雇傭她的BBC高管阿利斯泰爾·赫瑟林頓(Alastair Hetherington,後來長期做《衛報》的總編)為此發聲抗議,公司最終決定給她那個職位,但為時已晚,她已經另尋高就。 後來BBC最後一個負責同安全機構聯繫的官員邁克爾·霍德(Michael Hodder)很抱歉地告訴她,那一切都是個"錯誤",但是那件事仍然讓她感到憤怒。
伊莎貝爾·希爾頓說,"那件事仍然讓我覺得惱怒。 讓我不滿的是缺乏負責機制,BBC沒有人為此道歉,作出解釋,或者公開聲明為她辯護,也沒有為他們的過錯道歉。 "
"在針對我個人,我的聲譽,我的事業所做的事情上,他們進入了機構性的抱團防禦狀態,BBC裡面沒有人承擔責任,似乎也沒有人覺得他們應該為彌補對我的傷害做任何事情。 我覺得那種做法很骯髒,我仍然那樣看。 "
"更嚴重的是,不光是我自己遭遇的事情,我覺得BBC背叛了公眾的信任,因為他們在英國推行一種讓秘密員警控制和訛詐記者的做法。 我一聽到BBC誇耀說他的新聞傳統如何優良,我就覺得有點憤怒。 "
希爾頓最後還是進了BBC,在1990年代在廣播4台主持"今晚世界"節目,後來在廣播3台主持藝術節目"晚間廣播"(Night Waves)。
另外一個因為軍情五處的評審而遭到拒絕的申請人是湯姆·阿徹(Tom Archer),他在1970年代在布裡斯托為BBC作自由記者,但是1979年以後申請長期職位時遭拒。 阿徹說他曾經是"大學裡活躍的社會主義者",但BBC通常並不在乎這種"年輕時的熱情"。 他遭拒應該另有原因,那個在布裡斯托想僱用他的編輯羅賓·希克斯(Robin Hicks)後來發現:阿徹遭到拒絕的原因是他的一個近親被指參加了社會主義工人黨。 希克斯提出抗議,但無濟於事。.
Image
圖像加註文字,
1983年的湯姆·阿徹,他在為BBC作自由記者
不過阿徹的事業在BBC外面有了很大發展,他在4頻道和格林納達電視大獲成功,不過他的職業道路後來又回到了BBC。 在2008年他成了布裡斯托BBC紀錄片的總監(controller)。
他談到1979年發生的事情時候說"我當時很憤怒,甚至受到了驚嚇","我害怕失去所有一切。 我們當時是一對年輕的結婚夫婦。 我把買來的錄像機送回去,把汽車也賣了。 他們做事的方式隱秘而且笨拙。 "
"當然我又回來了,這就是個勝利。"
就在湯姆·阿徹的求職申請遭拒的時候,BBC一名主管人事任命的高管說,結束政審的時候到了。 在1979年12月,休·皮爾斯(Hugh Pierce)指出,在最近兩年對數千人做過政審,只有22人的申請被拒絕。 因此他認為「政審規模應該縮小」。
他還懷疑那22個遭拒的人是否真的能帶來什麼危害,因為"任何個人的偏見,都可能會顯現出來,而且能加以核查。 "他建議繼續對那些能夠接觸官方機密的人以及雇用外國人的BBC國際部的雇員進行政審。 除此之外,他說"我們應該放棄目前的要求,即對某些類的求職者全部進行政審。 我們應該停止這種擠壓機制,代之以更靈活的做法。 "
在他長達10頁的報告的最後一行他做了預言。 他警告說,如果政審的規模為公眾所知,就會成為"受到嘲笑和譴責的理由"。 但是他的建議並沒有被採納,他的預言成真,1985年8月《觀察家報》報導了BBC政審的事。
Image
圖像加註文字,
BBC關於政審的檔案也經過審查,軍情5處雇員的名字被抹去。
儘管Pierce大幅度減少政審的建議沒有被採納,不久后BBC採取措施減少了要經歷政審的人數。 自從BBC開始實行政審以來,記者都要經過審查,但是1983年BBC做了一次檢討後,經過政審的人數就減少了2000個,其中包括一些初級編輯職位,令公司要政審的職位減少到了3705。
負責審查的人,也就是BBC同軍情五處聯絡的負責人是羅尼·斯東漢準將(Ronnie Stonham)。 他是一位前皇家通訊兵軍官,還寫過更新版的"辯護報告",報告第一行就是標準的一概否認:"必須要堅決說BBC的雇員不需經過安全審查,安全審查並非僱用的前提條件。 "這和現實很難吻合,因為斯東漢本人在1982年的報告中說,1287個人的名字被送交給軍情五處接受"反顛覆"審查。
不過在BBC頂層支援政審的人顯然在減少。 BBC理事會副主席威廉·裡斯-莫格(William Rees-Mogg)在《觀察家報》作揭露報導前就已經對政審的做法提出質疑。
當時爆料記者大衛·雷(David Leigh)和保羅·拉什馬(Paul Lashmar)寫道:「當時大部分BBC員工都不知道在廣播大廈偏僻走廊的105號房間,就是奧維爾小說《1984》裡面真理部的原型」。。 105號門牌上寫著"特殊職能管理",門後面坐著BBC和軍情五處聯絡負責人羅尼·斯東漢準將。
報導的標題是,"揭秘:BBC如何對其員工進行審查"。
Image
圖像加註文字,
政審檔案被保存在BBC在Caversham的檔案中心。
這次報導羅列了事實和歷史案例,BBC的標準否認已經無濟於事。
斯東漢的上司,人事主管克裡斯托弗·馬丁(Christopher Martin),最初試圖用標準的否認對付大衛·雷和保羅·拉什馬,後來從內政部得到准許採用新方針,即公開承認BBC存在審查,但是現在已經減少了審查。
有些人對BBC能夠在如此長時間內保守秘密讚歎不已,顯然檔案中表達了某種焦慮,即如果遇到來自媒體真正的壓力,BBC會很難保守秘密。 當時BBC的總裁阿拉斯代爾·米奈(Alasdair Milne)說,「報導的是50年前的事情,媒體花了那麼長時間才找到線索。 "
《觀察家報》的揭露報導帶來了變化。
《觀察家報》揭露報導發生后,在1985年10月BBC公開宣布未來的政審僅限於最高層的執行人員,以及那些負責緊急情況下廣播(即在核戰爆發時的秘密戰時廣播系統)的人,還有被認為容易受到敵對勢力滲透的BBC國際部的雇員。 除幾類雇員外,其他雇員將不再有政審。
在那之後很快羅尼·斯東漢就建議把反顛覆的審查局限在高級編輯範圍內,但是BBC的管理層的立場更進一步。 在1985年10月BBC公開宣布未來的政審僅限於少數頂層的執行人員,即那些負責緊急廣播的人(這指在核戰發生時的秘密戰時廣播)和BBC國際廣播的雇員,這些人被認為容易受到敵對勢力的滲透。 不在此類的員工的政審將停止進行。
Image
圖像加註文字,
保羅·雷諾茲同BBC許多其他記者一樣,即使在1985年後,仍然經過了政審。
但是在暗地裡仍然有一些人反對這種改變。 他們要求採取某種防禦措施,對國內和國際的專門記者繼續進行政審,理由是"他們的品性決定BBC的聲譽"。 為此要有變通辦法,那就是這類記者很快被列入能夠接觸到政府保密資訊的名單,而實際上他們無法接觸到那些資訊。
最後要經過政審的國內記者的數目被減少到1400個,國際部被減到793個。 在通過安全服務法后,這個審查系統在1990年進一步被修改,除了那些會參加戰時廣播和能夠接觸到政府秘密資料的人以外,BBC停止了政審的做法。
又過了兩年,戰時廣播制度也被終止,因此政審範圍被進一步縮小。 BBC沒有透露現在他們的員工是否仍然經過政審。 BBC的一個發言人說"我們對安全問題不作評論。 "但是任何仍然保留的審查,例如對那些做應急計劃而需要接觸保密資料的人所作的審查,將會公開,而且在通知當事人的情況下進行。 再不會有像過去那樣對保密做法。
在戰時廣播制度停止時,斯東漢已經退休,他同軍情五處聯絡的責任已經由新聞部門的人事高管邁克爾·霍德(Michael Hodder)接手。 霍德曾經是一名皇家海軍陸戰隊軍官,他負責執行公司內部仍然保留的政審,而且處理過BBC國際廣播部門發生過的幾個案子。
伯吉斯(Guy Burgess)
圖像加註文字,
伯吉斯是著名的"劍橋5諜"之一,他在二戰時曾受雇於BBC
緬甸科一名雇員被發現向倫敦的緬甸使館提供異見者名單。 一名BBC沙烏地阿拉伯雇員同時從沙特使館領取報酬。 還有一名申請阿拉伯語廣播的人是一個著名的恐怖分子的親戚。
霍德把BBC政審檔案當作歷史資料保存下來。 他沒有執行銷毀這些檔案的指示,而是把檔案送到"BBC文件檔案中心"鎖入保險櫃。 那些BBC保存的情報部門關於BBC雇員的材料被銷毀。
不過霍德特意把伯吉斯(Guy Burgess)的個人檔案保存下來。 伯吉斯是著名的「劍橋5諜」之一,他在二戰時曾受雇於BBC,但在保留下來的政審檔案中,並沒有任何記錄表明他是蘇聯間諜。 顯然對他的政審並沒有奏效。冷战往事:BBC同军情五处合作对员工政审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7L77q6


梁文道:娛樂和廣告,不是電視節目的唯一目的 
2018-09-07 19:03。
幾天前,我們就談過這件事。
也談到了,這檔節目原本希望承載的教育意義,其實並非壞事。 只可惜,在傳遞的過程中出了錯。
當商業利益成為一家公共電視台的追逐目標,原本應是公益性質的節目,也就變了味。 流量明星、兒童教育、全國收看,每一個標籤都成為了高價廣告的售賣籌碼。
無處不廣告,無處不商業的時代,公共電視台是否也應該以廣告營收為目的,倚賴廣告而生存?
BBC第一任總裁約翰·裡斯,在近100年前就提出過關於"公共服務廣電"應遵循的理念——不受利益集團控制和廣告商的指使,不純粹以市場為指導,而應該在公共服務原則下不斷創新和變革,通過節目為公眾提供最好的資訊、娛樂和教育高品質產品。
儘管有許多節目和內容,並不符合最大眾的口味,更不受廣告商所青睞,但這些內容所傳遞的人文藝術科學知識,恰恰代表著人類文明的價值。
無處不廣告,
電視台的社會責任哪去了
講述 | 梁文道
對於中央電視台,我心裡一直存著一份感激的情意。 理由是因為,當年《八分》節目的前身《開卷八分鐘》剛開播的時候,中央電視台以及很多地方電視台,都還有不少讀書節目在"苟延殘喘"。 不過,這些節目在《開卷八分鐘》播出沒幾年之後,就陸續停播。
一開始我做讀書節目,還是有壓力的,畢竟這些電視台財雄勢大,我一個人在孤島如何拼得過,好在後來他們自己不做了,我也就輕鬆了。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大電視台不再做讀書節目,或許也就輪不到我今天在這和你"胡說八道",你說我是不是得感激涕零?
話說回來,為什麼央視當年要放棄掉堅持了那麼多年的讀書節目? (請注意,我這裡所指的讀書節目,是開宗明義正兒八經地以書論書的節目)那時候有人就告訴我,這是因為要在商言商。
做讀書節目,總是很難贏得廣告商的青睞,很難賺到錢的同時,還霸佔了一個時段。 如果將那個時段播出其他節目內容,就能找到更多的廣告投放,想來這的確也有道理。
1
不是所有的電視台,
都只能依靠廣告生存
談起廣告與電視台之間的關係,就不能不談上周末發生的"《開學第一課》廣告事件"。
《開學第一課》本預計當天晚上8點鐘開播,全國的中小學生和家長就守在電視機前,結果最後大家足足看了13分鐘左右的廣告,才終於看到這檔節目。
而在13分鐘左右的廣告里,共有56個廣告產生,由30個品牌瓜分,其中有三個課外輔導班廣告,但是我覺得最有問題的是,其中還出現了白酒廣告。
讓孩子看開學的第一堂課的時候,卻播放白酒廣告,這又是什麼意圖呢?
更不要說這個節目本身,呈現出來的效果,反倒更像是一場"明星見面會"。
在談這個節目是否廣告太多之前,我們應該先問一個更根本的問題,那就是央視到底該不該有廣告?
這麼問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一個電視台不靠廣告怎麼生存?
如果你這麼想的話,那麼我要舉一些反例了——
比如,全世界最知名的一家公營廣播機構,英國國家廣播協會BBC,而且還是最古老的一家電視台,1936年11月2日BBC就開始了全球第一個電視播送服務
這樣的一個電視台,如果你仔細看,它卻沒有廣告。 再比如,美國公共電視台PBS也沒有廣告,日本的NHK的新聞頻道也沒有廣告,另外還有許多國家的公營電視台——國家出錢辦的電視台,儘管大家的組織方法不同,結構不同,與政府的關係也不同,但許多公營廣播機構的確是沒有廣告的
可為什麼這些電視台可以沒有廣告? 理由很簡單,他們會用其他方法給予財政支援。
有些國家是由政府出錢補貼公共廣播頻道與公共電視,另外有些,比如BBC,是由英國政府向英國國民每人徵收一年一百多鎊的電視牌照費,再用這些費用和稅收來支援BBC的運營
不過也不是強制所有人上繳,譬如低收入人士或老年人,可以不用上繳這筆費用。
接下來想必大家會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憑什麼一家電視台要求每個人義務上繳費用?
其實理由在於,一家公共電視台,它所要做到的,就是服務整個國家的國民,那麼就要製作播出符合公共利益的節目內容
2
娛樂不是廣播電視的唯一目的
什麼叫做「公共利益」? 可以參考一本書,這本書即是2008年出版的《歐美公共廣播電視危機與變遷研究》。
這本書非常有意思,是過去十到二十年來我國少有的,研究歐美國家公營廣播機構的專著。
我們國家關於全世界範圍的公營廣播機構,或者公共廣播機構的專門研究,真的是寥寥可數。 這本書又是極少數中一本比較有特色的存在,書的作者李娜在寫這本書時,還在中國傳媒大學任教。
這本書主要討論了歐美公共廣播電視的危機,還重點討論了這些歐美公共廣播機構是如何定義"公共利益"的。
BBC的首任總經理約翰·裡斯,是公營廣播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曾特別談及,他所認為的一個公營廣播機構的根本理念,以及"公共利益"應該是什麼,他是這樣說的:
娛樂不是廣播電視的唯一目的。
廣播有責任將人類努力和成就當中一切最美好的事情傳達給更多的家庭;廣播應該引導大眾的趣味而不是迎合大眾的趣味;廣播者也應該與教育者合作,共同傳播知識。
娛樂不是廣播電視的唯一目的。
廣播有責任將人類努力和成就當中一切最美好的事情傳達給更多的家庭;廣播應該引導大眾的趣味而不是迎合大眾的趣味;廣播者也應該與教育者合作,共同傳播知識。
這即是符合公共利益的理念之一。 儘管這樣的一種觀念,今天看來非常的精英主義,但是它依然影響了世界上許多公營廣播機構,比如有一家大概是全世界範圍內我最欣賞的電視台——ARTE(德法公共電視台),這是一家由德國與法國政府雙方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共電視台。
這家電視台的宗旨是推廣優質節目與世界藝術文化,節目多以雙語(法語和德語)播出。 這家電視台主打的便是人文藝術科學知識類的節目,比現在網上充斥的知識付費課程還都要好看,而且看都看不完。
ARTE網站截圖
我在近乎20年前,就曾經看過ARTE的一檔節目,節目觀感可謂"震撼"。
整期節目只講一個主題,就是"手"。 你可能會認為,「手」與藝術文化有什麼關係嗎?
太有關係了,節目的第一集講的就是西方藝術史上,不同年代的畫家,不同國家的畫家,是如何去繪畫人類的雙手。
下一集則是通過觀察不同的雕塑,雕塑人物的手勢如何擺放,羅馬人的手、古印度佛陀的手,這些種種不同的手勢,代表的各是什麼意思;法國人的雕塑中,所塑造出來的手,為什麼又是另一種模樣?
除此之外,還有一集節目內容,就是拍攝了許多鋼琴家、大提琴家、小提琴家,包括吉他音樂家等等,這些不同樂器的演奏者,又是如何使用他們的雙手,演奏出那些曼妙的音樂。
節目還展示了許多從古至今的各類舞蹈,欣賞這些跳舞的人,又是如何運用手,來表達他們的情感。
ARTE這集節目對我而言,可謂是真正的大開眼界。 現在如果你去流覽它的官方網站,還能看到許許多多有趣的節目。
我最近才剛剛看了一期利用大數據研究方法,復原威尼斯這座著名美麗水城的歷史。
看完這期節目之後,我不止比以前知道了更多關於威尼斯和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冷知識,而且還更懂得大數據這種目前很時新的研究方法,它的應用範圍究竟可以到達哪些領域。
3。
儘管大眾可能不愛觀看,
但這些內容恰恰是人類文明的價值
實際上,ARTE製作的這些節目就是"符合公共利益"的節目,但假如將這類節目丟到市場上,就幾乎不可能製作播出,或者非常之困難
這又是為什麼? 因為這些節目,雖然很具有教育意義、很有文化內涵、也很有教養,但絕大部分卻都不是廣告客戶願意買單的節目。
不少廣告客戶會認為,這些節目並不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
大眾喜聞樂見的,在這些廣告客戶和市場行情看來是什麼呢? 那就是自帶流量的網紅和偶像明星。 或者上演真人秀,或者做選秀節目,這才是大眾愛看的。
這就是今天,從電視台到網路視頻平臺,都充斥著這類節目的理由,認為這些才是觀眾愛看、廣告商願意投的節目。
至於剛才提及的那些節目,廣告商之所以不投,是認為觀眾不愛看,觀眾不愛看,機構還要向國民收取費用製作播出這類節目,這又是為了什麼?
那正是因為,理念符合公共利益的廣播機構會認為,儘管大眾可能不愛觀看,但是我們也必須想辦法讓大眾看到,因為這些內容恰恰是人類文明的價值。
這就等同於博物館里的館藏,比如故宮博物院裡的珍藏,並不一定需要全中國人都去看過,才叫有價值,它本身的存在,它本身被保留下來,哪怕只有少數人對這些物件、珍藏感興趣,它一樣具有它存在的價值。
國家也一定要出資好好保存、修護,甚至弘揚博物館的公共利益。
4
反映真實的社會聲音,
也是公營廣播機構的責任
除此之外,公共利益其實還涉及另一層面的問題,那就是:社會上存在許多不同群體,不同階層,符合公共利益的公營廣播機構,就應該盡量讓不同利益、不同階層的人的聲音,都能夠表達出來
因為既然公營廣播機構面向的是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組成國家的國民構成社會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分子都應該在裡面得到體現,哪怕是弱勢群體,或者應該說尤其是弱勢群體。
這之中很多人的聲音,很多不同階層的聲音,如果被扔進商業環境下,其實就很難再被我們所聽到的。
因為社會底層那些弱勢群體,本身就沒有足夠的消費力,不是廣告客戶最關心的人,那麼也許我們就不會在一個商業利益為導向的電視台裡,專門為他們製作節目。
李娜在《歐美公共廣播電視危機與變遷研究》中就提到過,曾經有一段時間大眾媒體很流行探討"三農問題"。 但是必須注意到,「三農問題」的報導如何才能符合公共利益的報導? 應該盡量讓這些基層農村的人自己也當主角,發出他們的聲音,這才能稱作反映弱勢群體的聲音。
瑞士有一家公共廣播機構叫做SBC,SBC屬下有17個電臺,7家電視台。 要知道,瑞士這個國家雖然只有800萬人口,可是卻使用四種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還有一種我們絕大部分人可能都沒聽過的語言——列托羅曼語,這是一種拉丁文的熟語版本的現代留存下來的活化石。
其實說列托羅曼語的人口只佔到瑞士人口的0.5%,4萬人左右,如果今天是一家商業廣播機構,你認為它會為了這4萬人專門做節目嗎,甚至為這4萬人專門開設頻道?
商業電視台無法顧及這4萬人的需要時,就交由公營廣播機構來補充。
公營廣播機構為什麼應照顧這4萬人? 因為這4萬人同樣是這片國土上的國民,他們使用的語言也是瑞士的法定語言,那麼這些公營廣播機構就有責任和義務去反映他們的聲音,並照顧他們的需要。
剛才所述的種種理由,使得公營廣播機構具有一種特殊的性質,使它與一般的商業媒體不同,所以很多國家會不允許國家公營廣播機構售賣廣告。
因為一旦開始刊登商業廣告,便會擔心這些廣播機構將被商業利益操縱,或是被商業利益綁架,本來這些公立廣播機構應該是中立的,不偏不倚的,有時候也許會服務政權,有時候也可能會批判政府,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夠僅僅屈從這個社會中少數的商業利益。
當然,也有國家的公益廣播機構是帶有廣告的,問題在於始終需要把握一個平衡度,在商業利益與公眾利益之間一定要好好維持。
那麼央視到底有沒有做到這一點?
我們必須非常公正看到,雖然央視常常被詬病似乎賺了不少廣告費,做了很多廣告,但其實央視的確也做過許多並不具有很大商業利益的內容和節目,比如紀錄片頻道、戲曲頻道,包括中國愛樂樂團,這些頻道和樂團正好表明了央視在一定意義上還是一個公營廣播機構,試圖滿足一種公共利益。
央視作為一家公營廣播機構,它其實與我們剛才所說的歐美其他地方的公營廣播機構性質非常不同,包括它的營收收入也不是直接進入自己的口袋,而是上交主管單位,再由財政撥款以維持央視的運作經費。
所以,它既不像是一個商業機構,肯定也不是一個不賺取廣告收益的公營廣播機構,我們只能說,這是一個具有我們特色的國營事業單位。
梁文道:娱乐和广告,不是电视节目的唯一目的_广播 https://bit.ly/3aBFNfY


公共電視台 / ARTE亞洲之行

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法語:Association Relative à la Télévision Européenne)是一個於1992年由法德兩國合資建立的公共電視頻道,總部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和德國巴登巴登,宗旨是推廣優質節目與世界藝術文化,節目多以法語和德語播出。arte由法國與德國各出資50%,董事會成員比例為法德各半並輪流擔任董事長與總裁[1]。預算主要來自德法兩國視聽稅而非廣告收入,會透過合製方式與世界各地團隊製作優質文化節目
德法公共電視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7N4GU4

公共電視台 / ARTE亞洲之行


Dailymotion 最新的 德法公共电视台 影片

2020-12-25_170830

Dailymotion 最新的 德法公共电视台 影片


昂山素季1988年回國參與和領導緬甸的反軍事獨裁運動,自那以後多次被當局囚禁和軟禁。
自由意味著什麼?爭取和捍衛自由意味著什麼?對於在專制政權下為民主和自由努力的反對派、異議人士,自由又意味著什麼?
這些問題構成了英國廣播公司四台(BBC Radio 4)2011年「裏斯講座」系列的主題。
這個一年一度的系列講座從1948年開始,目的是紀念BBC第一任總裁約翰·裏斯,每年選擇重大國際時事話題,請相關領域的權威人士作演講。
不久前剛結束十多年軟禁重獲自由的緬甸民主運動領袖昂山素季是今年裏斯講座兩名演講者之一。
秘密錄製、偷運出境
6月19日度過66歲生日的昂山素季在仰光的寓所秘密錄製了講座錄像,錄像帶被參與節目製作的BBC採編小組秘密帶回倫敦,分兩集在BBC的演播廳向公眾播出,並在BBC4台和BBC國際台分別播出。
BBC4台負責人威廉姆斯(Gwyneth Williams)在6月20日首場講座上表示,「這是第一次裏斯講座的錄像不得不涉及偷運」。但是,這一非同尋常的事實,以及節目非同尋常的製作過程,正切合演講主題。
兩場昂山素季講座的另一個非同尋常又切合主題之處,是倫敦的講座現場與仰光昂山素季寓所連線,演講錄像播完後,聽眾和昂山素季通過電話線現場問答。
昂山素季自1988年回緬甸領導反對軍事獨裁的民主運動以來,多次被投入監獄或軟禁;1991年獲諾貝爾和平獎;2010年底結束了為時最長的一次軟禁。
她說:「在我被軟禁期間,是BBC在跟我對話 – 我聽BBC廣播。收聽BBC廣播也賦予了我一種自由,與其他人的思維接觸的自由。
「能夠借此機會行使與他人接觸的權利、分享我就自由對於我和世界各地其他「不自由」的人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的看法,我由衷感激。」
她在演講中提到自由對於緬甸的民主運動參與者和支持者意味著需要通過艱苦努力,甚至犧牲自己的自由和生命去爭取的實實在在的權益,而不是哲學辯論中的抽像概念。
她說,誰都不喜歡受迫害,受壓制;面對當局的殘暴和打壓,誰都會感到害怕,包括她自己在內;但為民主奮鬥的人會克服恐懼,掩飾自己的恐懼,明知戰友也在掩飾恐懼而假裝沒有察覺,「這不是虛偽,而是勇氣」。
昂山素季在演講的第一部分還把緬甸的民主運動跟突尼斯以及中東、北非近期的民主運動作了比較。
她認為最大的區別在於突尼斯的軍隊沒有像緬甸軍隊那樣朝抗議示威者開槍,以及阿拉伯民主運動中現代通訊技術和設備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緬甸在通訊技術方面仍很落後。
中國的態度
參加講座的聽眾就國際社會可以如何幫助推動緬甸民主化進程提出不少問題,其中包括中國的態度。
昂山素季說,緬甸北部克欽族就中國投資的大壩工程與政府軍武裝對峙和交火事件,看來已經促使中國對緬甸政權的態度有所改變。
她說,北京方面已經對北部局勢不穩表示關注,要求仰光盡力恢復局勢穩定;希望這有助於北京認識到緬甸的獨裁政權無法實現和維持穩定,「需要和平解決問題」。
印度、中國和新加坡現在是緬甸的最大貿易伙伴。昂山素季表示,印度作為亞洲最大的民主政體國家,確實應該更多支持緬甸的民主運動,而不是著力跟專制政權作交易。
她在回答提問時還表示,聯合國安理會應該做出更大的努力來推進緬甸民主化進程,國際社會應該與緬甸當局保持批判性的接觸以有效地推動變革。
現場觀眾提出的問題還包括:是否認為非暴力抵抗策略已經過時?如何解決反對派內部的爭執和派系矛盾?海外的緬甸青年如何參與推動民主化?
對此昂山素季一一作了回答。
2011年裏斯講座系列的第一、二集將分別於6月28日和7月5日在BBC4台和BBC國際台播出。
今年講座的另外三場將從9月份開始,由前英國軍情五處(MI5)負責人曼寧漢姆-布勒(Eliza Manningham-Buller)就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以及這次襲擊對英國情報界和外交政策的影響發表她的看法。里斯讲座:昂山素季谈自由的含义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8yKswD
--------------------------------------
BBC英國廣播公司一年一度的Reith Lectures "里斯講座"今年已經進行到第60年。 1948年設立這個講座的初衷,是為了紀念宣導公眾傳媒理念的英國廣播公司第一任總裁約翰•裡斯。 當年的主講是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 從那以後,人類文明不同領域的領軍人物紛紛出現在裡斯講座的講堂,就文化、科學、宗教、政治等等話題發表看法,並邀請聽眾共同討論。
今年講座的主講是西方最著名的中國史學家之一、耶魯大學教授Jonathon Spence。 他的主題是China Vistas 「中國---追溯歷史,展望未來」。。
Spence教授利用其中一次講座,講述中英兩國之間三百多年來的交往,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兩國語言和文化的交流,這中間出現的誤會、爭鬥、血與淚、屈辱與反抗等等,以及今天兩國交往的現狀。 這堂講座的名字為English Lessons 英語課。
在英國學校教書給中國老師的啟發
郝麗潔老師去年九月來到倫敦,在東南部的兩所中學教漢語。 郝老師本人的專業是英語,一直在北京一所中學講英語。
在英國近一年的工作給郝麗潔不少學習英語的啟發,在感歎英國孩子學習任務輕鬆的同時,她也意識到中國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足,以及她準備回國之後如何補救。
--------------------------------------
TED大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rrBwSf
-----------------

裏斯講座:昂山素季談自由的含義
2011年6月22日 15:15
昂山素季在仰光家中錄製BBC2011里斯講座
自由意味著什麼?爭取和捍衛自由意味著什麼?對於在專制政權下為民主和自由努力的反對派、異議人士,自由又意味著什麼?
這些問題構成了英國廣播公司四台(BBC Radio 4)2011年「裏斯講座」系列的主題。
這個一年一度的系列講座從1948年開始,目的是紀念BBC第一任總裁約翰·裏斯,每年選擇重大國際時事話題,請相關領域的權威人士作演講。
不久前剛結束十多年軟禁重獲自由的緬甸民主運動領袖昂山素季是今年裏斯講座兩名演講者之一。
秘密錄製、偷運出境
6月19日度過66歲生日的昂山素季在仰光的寓所秘密錄製了講座錄像,錄像帶被參與節目製作的BBC採編小組秘密帶回倫敦,分兩集在BBC的演播廳向公眾播出,並在BBC4台和BBC國際台分別播出。
BBC4台負責人威廉姆斯(Gwyneth Williams)在6月20日首場講座上表示,「這是第一次裏斯講座的錄像不得不涉及偷運」。但是,這一非同尋常的事實,以及節目非同尋常的製作過程,正切合演講主題。
兩場昂山素季講座的另一個非同尋常又切合主題之處,是倫敦的講座現場與仰光昂山素季寓所連線,演講錄像播完後,聽眾和昂山素季通過電話線現場問答。
昂山素季自1988年回緬甸領導反對軍事獨裁的民主運動以來,多次被投入監獄或軟禁;1991年獲諾貝爾和平獎;2010年底結束了為時最長的一次軟禁。
她說:「在我被軟禁期間,是BBC在跟我對話 – 我聽BBC廣播。收聽BBC廣播也賦予了我一種自由,與其他人的思維接觸的自由。
「能夠借此機會行使與他人接觸的權利、分享我就自由對於我和世界各地其他「不自由」的人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的看法,我由衷感激。」
她在演講中提到自由對於緬甸的民主運動參與者和支持者意味著需要通過艱苦努力,甚至犧牲自己的自由和生命去爭取的實實在在的權益,而不是哲學辯論中的抽像概念。
她說,誰都不喜歡受迫害,受壓制;面對當局的殘暴和打壓,誰都會感到害怕,包括她自己在內;但為民主奮鬥的人會克服恐懼,掩飾自己的恐懼,明知戰友也在掩飾恐懼而假裝沒有察覺,「這不是虛偽,而是勇氣」。
昂山素季在演講的第一部分還把緬甸的民主運動跟突尼斯以及中東、北非近期的民主運動作了比較。
她認為最大的區別在於突尼斯的軍隊沒有像緬甸軍隊那樣朝抗議示威者開槍,以及阿拉伯民主運動中現代通訊技術和設備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緬甸在通訊技術方面仍很落後。
中國的態度
參加講座的聽眾就國際社會可以如何幫助推動緬甸民主化進程提出不少問題,其中包括中國的態度。
昂山素季說,緬甸北部克欽族就中國投資的大壩工程與政府軍武裝對峙和交火事件,看來已經促使中國對緬甸政權的態度有所改變。
她說,北京方面已經對北部局勢不穩表示關注,要求仰光盡力恢復局勢穩定;希望這有助於北京認識到緬甸的獨裁政權無法實現和維持穩定,「需要和平解決問題」。
印度、中國和新加坡現在是緬甸的最大貿易伙伴。昂山素季表示,印度作為亞洲最大的民主政體國家,確實應該更多支持緬甸的民主運動,而不是著力跟專制政權作交易。
她在回答提問時還表示,聯合國安理會應該做出更大的努力來推進緬甸民主化進程,國際社會應該與緬甸當局保持批判性的接觸以有效地推動變革。
現場觀眾提出的問題還包括:是否認為非暴力抵抗策略已經過時?如何解決反對派內部的爭執和派系矛盾?海外的緬甸青年如何參與推動民主化?
對此昂山素季一一作了回答。
2011年裏斯講座系列的第一、二集將分別於6月28日和7月5日在BBC4台和BBC國際台播出。

2020-12-25_164723_101053581_0b12d8d2-eaea-45ab-a04f-ee8738163ea9_101053580_54673746-828f-48db-b1dd-9df0e671d9713f542dce22104b28b3d9b7eb7ee3887980a53b82edff46c1b1f1cdbad5ee0be02020-12-25_1643202020-12-25_1643032020-12-25_1618355DDBA19040AB4157467483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