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才宅指台灣雲林縣斗六市的吳克明與其家族所住的宅邸,因吳克明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考中秀才而有此名稱。
該宅邸建立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其家族自雲林古坑搬至斗六之時,由吳克明父親吳朝宗興建,原來是一個四合院的建築。後來於大正五年(1916年)因腐朽而改建,將原有的木雕嵌入磚牆中,並有泥塑裝飾,為中西合璧式的建築,同時於旁建了西班牙式洋房,但今已拆除[1]。
其建築坐北朝南,並為三落式建築。
其為私人寓宅,未對外開放。https://youtu.be/_j3z3CkVMs4?start=620&end=944
JUST A BALCONY: 【JUST Old】雲林-斗六 吳氏古厝 吳克明故居 吳秀才宅
JUST A BALCONY: 【JUST Old】雲林-斗六 吳氏古厝 吳克明故居 吳秀才宅
吳克明(臺灣話:Ngô͘ Khek-bêng;1872年8月19日-1937年1月10日),字俊德,又字洪德,號雲山時隱,晚年號碩軒。台灣日治時期地方重要士紳。其曾祖父吳五成於咸豐年間自福建漳州府南靖縣遷台定居於雲林縣古坑鄉崁頭厝(今永光村),其祖父是清朝武官,曾任「千總」一職,吳克明父親吳朝宗曾被選為「雲林大總理」,後來由古坑遷居至斗六大潭莊。
他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參加縣學考試,考中秀才,為台灣清領時期最後一年考上秀才者。
在日治時期時,吳克明先後擔任台南縣公議局參事、斗六辦務署參事、斗六區長與斗六廳參事等職務。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他與台灣糖界四大名人[1]的王雪農合作創辦斗六製糖合資會社(今台糖斗六糖廠),後來於大正三年(1914年)合併至東洋製糖株式會社為「東洋製糖株式會社斗六製糖所」,昭和二年(1927年)又併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而更名為「大日本製糖台灣支社斗六製糖所」。昭和六年(1931年)退休後,從事農地開墾,並開闢柴里圳與外四埤圳等灌溉系統。在其事業的全盛時期曾擁有上千公頃的土地,曾為雲林首富。
吳克明
他著有《道學淵源》與《碩軒詩文稿》等書。
吳克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4uvuqj
子嗣
吳克明有三子。長子吳景箕創辦「台南縣立斗六初級中學」(今國立斗六高級中學),並擔任該校第一任校長[2],他也是台灣詩人。次子吳景徽,曾擔任斗六鎮長與第一、二任的民選雲林縣長。三子吳景謨為執業醫生
斗六吳秀才 「地大到沒鄰居」
中南部數一數二富豪
〔記者鄭旭凱/雲林報導〕斗六吳秀才是日治時代台灣中南部數一數二的大富豪,但如今守著吳秀才老宅的第三代,卻過著半封閉的生活,原因是「吳家沒有鄰居」。
地方人士表示,吳家是仕紳家族,受到地方的敬重,但老宅周邊放眼望去盡是吳家土地,「哪來的鄰居?」
雲林斗六在清末及日治時代並非台灣中南部最富庶的地方,但斗六吳秀才(吳克明)靠著地產和糖業的經營,全盛時期曾擁有上千公頃的土地,成為中南部地區大富豪,當年的老宅存留至今,老宅中目前住著吳克明長子吳景箕第三個兒子吳光瑞一家人及女兒吳淑真。
吳家老宅除建築的雕梁畫棟外,屋內正廳還有巨幅的吳秀才畫像,兩側分別各有一座狀似水煙床的近百年古床,且保存仍相當完好,正廳木製對聯,有些是當年吳秀才的真跡,有些則是出自當年名家手筆。
吳家老宅在20多年前原本採取較開放的方式供民眾參觀,但屋內許多珍貴的骨董家具,例如太師椅、骨董餐桌、木製門聯等相繼被偷,吳家後代不得不關閉通道而且長年將大門深鎖,且除了裝設保全外,也有惡犬看門。
第三代 首批黨外人士
吳家在清治及日治時代都是地方顯赫的官宦世家,光復後,吳家第二代吳景徽曾擔任雲林縣第一、二屆民選縣長,第三代的吳光遠(吳淑真的哥哥)則積極投入黨外運動,被地方尊稱為「太平紳士」。直到4年前臨死之前仍交代朋友及子孫,務必協助保住台灣本土政權。
吳宅能擁有官宅的規模,主要因吳克明的祖父是清朝武官,曾擔任「千總」之職,父親吳朝宗更受命為「雲林大總理」,即使在日治時代,日本人為了籠絡台灣仕紳,也曾指派吳克明擔任嘉義廳參事一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