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法語: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792、1814-1830)、西班牙(1700-1808、1813-1868、1875-1931、1975年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義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稱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此外,由於近代波旁王室的成員多以保守和反動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詞一度成為極端保守主義者的代稱[1]。
波旁王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gJX33K
起源
波旁王室,顧名思義便是起緣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而這個采邑最早出現於13世紀初,是法王一位家臣,也即是今天波旁王室成員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員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來自卡佩王室(House of Capet, 987年-1328年)的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之子克萊蒙伯爵羅貝爾與其子孫通過他和波旁領地的女繼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麗斯的婚姻,獲得了對波旁公國的統治權。他們二人的長子路易在1327年獲封為波旁公爵。自此以後,他的子孫以封國波旁為姓,因此這次受封被視為波旁王室的起源。
雖然波旁的主系家族在1523年,因其公爵查理三世涉嫌叛國,而被褫奪爵位,失去領地。但其波旁家族分支經過二百多年的繁衍,亦已獲得不少其他爵位。而當中的拉馬爾什-旺多姆分支(La Marche-Vendôme),成為了日後波旁王室的主軸。
起家於納瓦爾
自1523年起,由於出現繼承人問題的爭議,波旁公國的爵位一直空缺,其資產暫時歸屬法國王室。1527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將波旁公國以及公爵爵位授予旺多姆公爵查理。自此,拉馬爾什-旺多姆分支獲得了波旁公國,而這個公國也是波旁家族日後奪得法國王位的重要資本。
查理的兒子,第9代波旁公爵安托萬·德·波旁於1548年10月12日與納瓦拉女王儲讓娜·達布雷特結婚。他們的長子亨利·德·波旁在1572年母親去世後繼承了納瓦拉王國,是為納瓦拉國王恩里克三世,自此波旁家族入主了這個王國。雖然此時的納瓦拉的疆域只是全盛時期的一小半,但足以成為日後波旁家族爭奪法國王位的重要基地。
入主法蘭西
法王亨利四世,即納瓦拉王恩里克三世
魯本斯的畫作:《伊夫里之戰中的亨利四世》。伊夫里之戰是法國宗教戰爭中的一個重要戰役;此役的勝利將信新教的亨利四世推上了王位,波旁王朝隨即開始。
亨利·德·波旁跟隨身為納瓦拉王國女王的母親信奉新教克爾文宗的休京諾派,母親過世後,他繼位為納瓦拉國王,由於他同時為法國貴族的身分,就成為了法國新教休京諾派的領袖,而波旁家族的其他分支和主導法國政壇的吉斯家族信奉天主教,亨利無可避免地被捲入了這場殘酷的法國宗教戰爭。為求自保,亨利數次宣稱改宗天主教,但私底下依舊保持自己對休京諾派的忠誠。
宗教戰爭不但造成大量法國平民傷亡,也間接導致了瓦盧瓦-昂古萊姆家族的人丁凋零。昂古萊姆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亨利二世的三個兒子都成為了法國國王,而當中弗朗索瓦二世和查理九世皆在青年早逝。他們的弟弟亨利三世繼承了王位,而他們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成為王儲。1584年,弗朗索瓦王儲年少病逝,按照薩利克繼承法法國王位只可傳予于格·卡佩男性系後裔中的男子,而波旁家族就是第一順位家族。
波旁家族的另一個分支,布賽特分支(Bourbon-Busset)與亨利所屬的拉馬爾什-旺多姆分支相比,更親近於當權的瓦盧瓦-昂古萊姆家族;只是布賽特家族的祖先,因婚姻未獲法王路易十一的批准,而被取消王位繼承資格。亨利·德·波旁由此成為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但是他具有的休京諾派背景,導致很多法國天主教的不滿,將他軟禁在法國宮廷,接受王室的庇護。
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後,亨利·德·波旁順利即位為法國國王,為亨利四世,納瓦拉王國亦同時併入法國。此後,納瓦拉國王成了續任法王眾多頭銜的其中一個。
亨利四世成了法王之後,主動結束了困擾法國多年的宗教戰爭,令法國的經濟得以復甦。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了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寬容政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業者留在法國,促進了法國經濟的繁榮。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寬容政策,隨著他的駕崩而被終止施行。
爭奪西班牙
西班牙王菲利佩五世
參見:西班牙波旁王朝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後的男嗣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結束了哈布斯堡王朝對西班牙歷5代的統治。卡洛斯二世生前在群臣逼迫之下,立下遺詔,把王位傳給了他的甥孫安茹公爵腓力,腓力是波旁王室成員、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與王后瑪麗-泰蕾絲(卡洛斯二世異母姐)之次孫,而非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大公。
路易十四隨即將次孫推上西班牙王位,是為西班牙王腓力五世。而路易十四捍衛孫兒繼承權的強硬立場,導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於1702年爆發。
戰事持續到1711年,此時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穩,且表示願意為英、荷兩國商人提供貿易優惠和保障,加上神聖羅馬帝國約瑟夫一世去世,查理大公登基為神聖羅馬皇帝,列強為了歐洲的均衡發展,倒戈支持腓力,哈布斯堡聯軍瓦解。
1714年,西奧兩國簽署和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承認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腓力五世及其後代必須放棄對法國的王位繼承權,西班牙帝國與法蘭西王國永遠不可以擁戴同一個君主。自此,西法兩國波旁王室正式分家,也揭開了波旁王室對西班牙斷斷續續統治三百餘載的首頁。
法國大革命
參見:法國大革命
法國的宗教寬容時期隨著亨利四世的駕崩而逝去,隨後的波旁君主恢復了對基督新教徒的壓迫,導致大量信奉休京諾派的手工業者離開法國,加上王室生活揮霍,國家連年用兵,導致法國經濟逐漸走下坡。而隨經濟衰退而來的還有社會矛盾,稅制不公、政府腐敗和羅馬天主教會特權等因素都增加了法國社會不穩定的因素。而美國獨立戰爭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國國內的啟蒙運動思潮,成為了法國大革命的催化劑。
1789年,由於法國王室的財政問題,法王路易十六被迫重開三級議會,但增稅的要求遭到否決,導致法資產階級和王室的武裝鬥爭開始。初時資產階級代表僅是將國家體制由君主專制轉為君主立憲制,但亦遭到歐洲列強的反對,繼而藉機入侵法國。而此時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東尼)涉嫌向娘家奧地利通風報信,惹來極大民憤。波旁王朝終於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眾的起義推翻。最終,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為法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斷頭台的君主。
在路易十六被處決後,部分保王黨人士宣稱其長子,王太子路易‧查理為法王路易十七。但那時法國已為共和國,這宣稱也無實際效用。而路易十七也沒熬過法國大革命,於1795年在獄中死去,得年10歲。此後,路易十六的弟弟,流亡俄羅斯帝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路易成為王位繼承人。
王朝復辟時期
主條目:波旁復辟
800×533 pixels
「舊政權」(ancien Régime)時期的波旁王室旗幟──「白旗」(drapeau blanc)
法國大革命期間不健全的政府制度,使拿破崙這個野心家奪權稱帝。但拿破崙的霸業並不能維持很久。1814年,拿破崙倒台,在反法同盟和法國國內拿破崙軍中的新貴的奉迎下,流亡於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不過在軍隊和資產階級的壓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傾向自由主義的憲法。
但封建王朝的好景不長,拿破崙於1815年3月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皇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鐵盧戰役過後,路易十八才得以復位。而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維護保王黨在國會的勢力。而一些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政策,亦因被認為傾向於自由主義而被兩人廢除。然而當時的共和革命觀念深入人心,這些舉動令波旁王朝漸失民心,最終導致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發。
波旁-奧爾良王朝
參見:七月王朝
查理十世保守的政策在1830年終於成為了革命的導火線。在那一年法王查理十世試圖推行鎮壓法令,因此使得國民叛變,史稱「七月革命」。革命過後,法國國會讓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次子菲利普第八代孫的身分繼承王位,正式稱號為「法蘭西人的國王」路易·菲利普,稱為七月王朝。由於他以波旁-奧爾良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稱為波旁-奧爾良王朝。
路易·菲利普採取中間路線,但依然無法解決法國經濟持續衰退的問題。1846年的工農業蕭條,引致發生1848年二月革命,令他被迫退位。自此以後,沒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或其分支成員能再次統治法國,法國波旁王朝自始正式落下帷幕。
家族現況
1830年革命後,查理十世被迫遜位。但擁護他的保王黨人拒絕承認這個決定,繼續奉他和他的子孫為法王。而路易·菲利普在1848年退位後,他的支持者也繼續擁護他和他的子孫為法王。因此,法國的保王黨分裂兩個支持不同覦位王子的派系,一個是支持查理十世和其後代的正統派(Légitimisme)和支持路易·菲利普一系的奧爾良派(Orléanisme)。
而查理十世的孫子尚博伯爵亨利去世,根據法國基於薩利克法的傳位法則,王位繼承權應首先給予與尚博伯爵血緣最近的同姓堂親,諷刺的是這個角色卻是當時奧爾良派的首領巴黎伯爵菲利普。正統派支持者並不想和奧爾良派合流,因此不惜否認當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放棄對法國王位繼承權決定的合法性,擁立伯爵在西班牙的堂親,西班牙王位卡洛斯派首領莫提遜伯爵胡安·卡洛斯·瑪利亞·伊斯杜拉為他們的首領。
由於莫提遜伯爵對法國王位的繼承合法性備受質疑,不少正統派的保王黨人轉而支持奧爾良派,再加上莫提遜伯爵的曾孫聖海梅公爵阿方索·卡洛斯在1936年無嗣而亡,不受歡迎的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成為正統派領袖,令奧爾良派成為波旁保王黨的主流。
正統派今日的首領是安茹公爵路易斯·阿方索,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阿方索十三世的次子塞戈維亞公爵海梅·德·波旁的長孫。而奧爾良派的首領巴黎伯爵讓四世,是法王路易·菲利普的第六代子孫。波旁王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gJX33K
波旁王朝和其分支家族成員曾出任納瓦拉國王,法國國王,西班牙國王,兩西西里國王,義大利若干公國的公爵和盧森堡大公。
該列表將詳細列出各位出任以上職位的波旁家族成員,其中的年期代表著各君主的在位期,而非生逝。
波旁王朝君主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762Qx6
波旁復辟(法語:Restauration)是法國歷史上從1814年4月6日拿破崙·波拿巴退位到1830年7月29日七月革命的時期。波旁復辟時期,法國又回到了波旁王朝的統治之下。不過,雖然主權由君主行使,但他們的權力受到《1814年憲章》限制,此時的法國實際上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在這一時期,法國產生了兩位國王: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他們都是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六在1792年被廢黜,在1793年被處決。 波旁復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旁復辟一再為百日王朝所打斷。被廢黜的拿破崙一世在1815年3月20日至7月8日間奪回了權力。這段插曲把這一時期分成了「第一次波旁復辟」和「第二次波旁復辟」。波旁復辟之後,是1830年至1848年的七月王朝。同樣,七月王朝受到新的《1830年憲章》限制,產生了一位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他是1814年至1830年間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弟弟奧爾良公爵腓力一世的後代(自1848年以來,奧爾良公爵的後代是法國王位的覬覦者,目前是巴黎伯爵)。
這一時期是議會制開始的試驗期,同時,它保存了一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因此,這一時期見證了君主立憲制的試驗。同時,在一個混亂的國際環境中,這是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工業革命引發了深刻的經濟動盪和社會動盪。政府的政策受到了影響。
在國內政治上,它是君主制的回歸,但被真正的議會生活所影響,其特點是極端保皇派和自由主義者之間的振盪。 波旁復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旁復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8o9me
法國歷史最強大的朝代——波旁王朝歷代國王畫像,個個英氣十足
2019-02-15 由 歷史的皇宮 發表于歷史
法國的君主制歷史可以追溯到5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從5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開始,到19世紀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結束,大約1400多年。法國的1400多年君主制歷史不斷發生朝代更替,當中最強大的朝代必然是大名鼎鼎的波旁王朝。圖為法國波旁王朝王室徽章。
亨利四世(1553年—1610年),本名「亨利·德·波旁」,法國波旁王朝開國君主,原本是納瓦拉王國的國王(納瓦拉是今天西班牙北部一個自治區,前身是獨立王國),1589年法國瓦盧瓦王朝末代國王亨利三世遇刺身亡,瓦盧瓦王朝滅亡,他入主法國,建立波旁王朝。亨利四世是一個很有才幹的國王,他重建了歷經多年戰火而遭受嚴重破壞的法國,1610年遇刺身亡,終年57歲。
路易十三(1601年—1643年),本名「路易·波旁」,法國波旁王朝第二代國王,亨利四世的長子,因繼承王位時年僅9歲,由母親瑪麗王后攝政,親政後勵精圖治,打敗了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德國哈布斯堡王朝,為法國成為歐洲霸主奠定了基礎,1643年死於肺炎,終年42歲。
路易十四(1638年—1715年),本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法國波旁王朝第三代國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因繼承王位時年僅5歲,由母親安妮王后攝政,親政後繼承祖父、父親的遺志,把法國治理成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波旁王朝發展到鼎盛時期,後世尊稱「太陽王」、「路易大帝」,1715年病死,終年77歲。
路易十五(1710年—1774年),本名「路易·寵兒·波旁」,法國波旁王朝第四代國王,路易十四的曾孫。因路易十四在位長達72年,期間兒子和孫子都先於他去世,所以年僅5歲的曾孫路易十五繼承王位,由路易十四指定的幾位大臣輔政。路易十四親政初期較為勤政愛民,但在位後期性格暴戾,生活奢華,導致法國出現經濟危機,1774年病死,終年64歲。
路易十六(1754年—1793年),本名「路易·奧古斯特·波旁」,法國波旁王朝第五代國王和末代國王,路易十五的孫子,1774年繼承王位。路易十六嘗試過改革,希望緩解法國的社會矛盾,但以失敗告終,而且奢華的宮廷生活仍未改變,最後導致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1792年被推翻而退位,波旁王朝至此滅亡,1793年被送上斷頭台,終年39歲。
路易十七(1785年—1795年),本名「路易·夏爾·波旁」,路易十六的次子,1792年波旁王朝被法國大革命推翻,他被革命者囚禁在監獄,1793年父親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流亡國外的叔叔,即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斯坦尼斯瓦夫·波旁宣布,路易十七成為新的波旁王朝國王,但只是名義上的,當時法國已經是共和制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所以嚴格來說路易十七不能算是波旁王朝國王,1795年在監獄中病死,年僅10歲
路易十八(1755年—1824年),本名「路易·斯坦尼斯瓦夫·波旁」,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六的弟弟,1795年侄子路易十七在監獄病死,他在國外自立為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八流亡國外期間,努力爭取其他歐洲國家的支持,1804年拿破崙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1814年被歐洲各國聯合打敗,他回到法國正式復辟波旁王朝,1815年拿破崙重返法國推翻波旁王朝,三個月後拿破崙再次失敗,他第二次復辟波旁王朝,18
查理十世(1757年—1836年),本名「查理·菲利普·波旁」,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六、路易十八的弟弟,1824年繼承王位,復辟波旁王朝第二代國王,他崇尚君主專制,夢想恢復波旁王朝對法國的絕對統治權,因此大肆鎮壓一切革命者、反對派,導致1830年爆發了七月革命而被迫退位併流亡國外,君主專制的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君主立憲的奧爾良王朝建立。1836年,查理十世流亡國外期間病死,終年79歲。
路易十九(1775年—1844年),本名「路易·安東尼·波旁」,查理十世的長子,復辟波旁王朝第三代和末代國王,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查理十世在革命者的要求下簽署退位詔書,但查理十世多此一舉,先把王位傳位長子路易十九,由路易十九以波旁王朝國王的身份簽署退位詔書,法國波旁王朝徹底滅亡,所以嚴格來說,路易十九才是真正的復辟波旁王朝末代國王,但在位時間不足一小時,1844年,路易十九流亡國外期間病死,終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gazq4km.html
你知道法國歷史上經歷過的四個王朝,全都是來自同一個家族嗎?
你知道法國歷史上經歷過的四個王朝,全都是來自同一個家族嗎? | 即食歷史 https://bit.ly/3m7iDjB
法蘭西王國第一位國王雨果.卡佩
四個王朝,同一血脈
現代我們所熟悉的法國,是個採用總統制的共和政體。但是,直至共和制真正確立前,法國一直是個採取君主世襲制的王國,其全名是法蘭西王國(Kingdom of France)。既然曾經是個世襲王國,那麼,就必然有身為王室的家族持續統治,以血脈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所稱之為的「王朝」(Dynasties)。歷史上的法蘭西王國,曾經出現過四個王朝-卡佩王朝(House of Capet)、瓦盧瓦王朝(House of Valois)、波旁王朝(House of Bourbon)和奧爾良王朝(House of Orleans)。
也就是說,法蘭西王國曾經受到這四個家族統治。不過,原來這四個家族,都是來自同一血脈。他們的祖先名叫雨果.卡佩(Hugh Capet),來自卡佩家族。
既然是同一家族,為什麼他們的姓氏會不同?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說說法蘭西王國是怎樣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
西法蘭克王國與卡佩王朝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Western Roman Empire)灰飛煙滅。當時在歐洲大陸上,曾被羅馬人稱為「蠻族」(Barbarians)的各日耳曼部落(Germanic Tribes)紛紛在羅馬帝國故土上建立自己的王國。其中最強大的法蘭克人(Franks),便在羅馬人稱為高盧行省(Gaul)的地方上建立了法蘭克王國(Kingdom of the Franks)。
但要注意的是,法蘭克(Franks)並不等於法蘭西(France)。說白一點,法蘭克人其實是現代法國人、德國人和意大利人的共同祖先。他們曾經在中世紀前期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帝國,幅員遼闊。當八世紀傳位至查理一世(Charles I)時,法蘭克王國達至極盛,橫跨了今天的法國、德國和北意大利大部份地區。查理一世是名符其實的「號令天下」,其他日耳曼王國君主完全不能比擬。
當時,羅馬教廷受到倫巴底人的威脅,知道查理一世的強大,於是與他達成協議,為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承認他具有統治歐洲的合法性,以換取查理一世的保護。就是這樣,查理一世成為了當時歐洲最有權力、最有實力和最有威望的君主,因此被稱為「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或稱「查理曼」(Charlemagne)。
查理一世
不過就在他死後不久,法蘭克王國便分裂了。他的三個孫子互相爭權奪利,內戰隨即爆發。後來,在西元887年,他們達成和解,同意瓜分這個廣大王國。於是,法蘭克王國便正式分裂為三個獨立國家-西法蘭克王國(West Francia)、東法蘭克王國(East Francia)及中法蘭克王國(Middle Francia)。而當中的西法蘭克王國,才是今天我們認識的法國的雛形。
不過西法蘭克王國仍然不是法蘭西。法蘭西王國真正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的時間,是西元987年。在這之前,統治西法蘭克王國的家族,叫卡洛琳家族(Carlovingians),查理一世也是來自這個家族。毗鄰的東法蘭克王國,也同樣是由這個家族統治。兩個王國的卡洛琳王室命運截然不同,東法蘭克王國的卡洛琳王室不幸地很快就絕嗣了,他們的貴族又不想找西法蘭克那邊的卡洛琳家族成員來當國王,所以就乾脆變成國王選舉制了,還成為了日後的傳統,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
延伸閱讀:解構神聖羅馬帝國
至於西法蘭克王國的卡洛琳王室也不比較幸運。一直讓西法蘭克王國最頭痛的問題就是維京人(Vikings)的侵擾。維京人來自北歐斯堪的那維亞(Scandinavia),在十世紀後便不時來到歐洲搶掠。西法蘭克王國的君主大多軟弱無能,面對驍勇善戰的維京人,只能以金錢收買,換取短暫的和平。這種懦弱的作風,不只讓維京人變本加厲,還使王權衰落,王國內封建貴族勢力因此變得強大。其中勢力發展得最大的,就是法蘭西公爵(Duke of France)。
王權衰微,法蘭西公爵基本上掌握了實權。當最後一位卡洛琳王朝國王路易五世(Louis V)於西元987年撒手人寰,作為宮相的法蘭西公爵雨果.卡佩才被貴族和主教擁立為「法蘭克人的國王」。自此,西法蘭克王國便轉化為法蘭西王國了。
雨果.卡佩
瓦魯瓦王朝
從西元987年起,卡佩王室一直統治法國至1328年,長達三百多年。就在1328年這年,查理四世(Charles IV)逝世,死後沒有存活的兒子,卡佩王室的直系男性後裔便從此絕嗣了。由於查理四世的女兒嫁去了英格蘭,為防止其子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 King of England)取得法國王位,法國貴族行使了「薩利克法」(Salic Law)-一部在法蘭克王國時期已經存在並用以限制女性繼承王位的法律,排除了愛德華三世的繼承資格。於是,這時只能從卡佩王室支系裡選一個成員繼承法國王位,那人就是瓦魯瓦家族的腓力六世(Philip VI)。
其實,這個瓦魯瓦家族同樣源於卡佩家族。腓力六世的祖父是卡佩王朝國王腓力三世(Philip III)。腓力三世把瓦魯瓦伯國(Count of Valois)分封給腓力六世的父親瓦魯瓦的查理(Charles of Valois)。中世紀的貴族在受封爵位和土地後,有個慣常做法,便是以受封的土地名作為自己家族的姓氏。
這是因為在歐洲的封建制度下,出身於王室卻未能成為直系繼承人的,會成為諸侯並分封到不同的封地。這些支系王室成員會經營屬於自己的封地,並以封地名作為自己的家族姓氏。這種做法,一來讓自己成為一個新的家族;二來,要與直系王族作區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中世紀不少貴族的稱謂是「地方名的某人」。
於是,當直系王室絕嗣而失去了繼承人後,與直系王室有血緣關係的支系家族就有機會繼承王位,開創全新的王朝。
瓦魯瓦家族統治法國直至1589年,其中較著名的君主便是騎士國王法蘭索瓦一世(Francis I)。有趣的是,瓦魯瓦王朝最後一位國王亨利三世(Henry III)逝世後,只是男性後裔絕嗣,其實他還有女兒存活的,但是他的女兒卻沒法繼承王位。要知道在歐洲,女王室成員繼承王位或爵位的情況並很常見,但唯獨是在法國王位繼承方面卻從來沒有出現過一位女王。
法蘭索瓦一世
為甚麼呢?那是因為當初瓦魯瓦家族行使了「薩利克法」取得王位後,女性王室成員從此不能再繼承法國王位。於是,來到1589年,這回到了瓦魯瓦家族自食其果。卡佩家族和瓦魯瓦家族相繼絕嗣,現在只能選另一個支系家族-波旁家族的成員繼承王位,而這個人就是亨利四世(Henry IV)。
那麼,為甚麼當初卡佩王室絕嗣後,不是波旁家族而是瓦魯瓦家族的人繼承王位?原因有點複雜,但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波旁家族的祖先羅伯特(Robert)較瓦魯瓦家族要早受封成支系,及後透過聯姻控制波旁領地,其子路易(Louis)才在1372年受封為波旁公爵(Duke of Bourbon),因此其王位繼承順位比瓦魯瓦家族的人要低。
波旁王朝
波旁家族是一個比其祖先家族或其他支系家族更能做到開枝散葉的家族。他們的成員透過聯姻和戰爭陸續繼承了歐洲不少國家的王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取得西班牙王位。這個家族統治法國直至法國大革命結束-1799年拿破崙掌權為止。波旁王朝較著名的君主有太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和被送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Louis XVI),王朝之後在政治混亂的情況下曾被推翻及有短暫的王位復辟。
法蘭西王國最後一個王朝名叫奧爾良王朝。波旁王朝復辟後最後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國王查理十世(Charles X)因為施政失當,在1830年爆發的七月革命(July Revolution)中被推翻。波旁王室支系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被擁立為國王,他是路易十四的弟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一世(Philippe I, Duke of Orleans)的後代,統治直至1848年被推翻。
路易十四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法國雖然歷經四個王朝,但它不像其他歐洲國家般會在別國找來有血緣關係的貴族來當國王,也沒有出過一位女王。所有在法國當國王的人都是正統來自卡佩王室。這其實就好像日本的「萬世一系」般,相信歷代天皇都是出自同一家族。
最後,如果你今天認識一個歐洲人,他/她的名字是有個地名,而且名字格式是「地方名的某人」(如法語中xxx de xxx,或德語中xxx von xxx)的話,那他的祖先很有可能是貴族!你知道法國歷史上經歷過的四個王朝,全都是來自同一個家族嗎? | 即食歷史 https://bit.ly/3m7iDjB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