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10-22_1000272020-10-22_0958422020-10-22_10004591ef76c6a7efce1b833a907ead51f3deb48f6574

虞兆中(1915年2月-2014年5月12日),字星拱,江蘇省宜興縣人[1]:464,土木工程學家、教育家,臺灣大學第七任校長,臺灣通識教育倡導人。
虞兆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Tc8dTX
生平
1915年2月生。祖父為地方仕紳,父親從商,家境小康。虞兆中幼時先在家鄉接受新式小學教育,後至縣城宜興念初中,十五歲入蘇州中學。1937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在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服務。1938年11月回中大任教。1947年到臺灣大學任教;1957年至1961年任土木系主任,1960年創立臺灣大學第一個工學研究機構「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1972年至1979年任臺灣大學工學院院長,創立臺灣第一個資訊工程系,增設造船工程系,建立造船工程、環境工程研究所、工業、地震研究中心,增設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博士班。1965年至1968年之間,中國土木(水利)工程會中設置並主持混凝土工程研究會;1974年膺選為該會之榮譽會員。1973年6月2日與陳宗文、戴之焌等教授,出任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教育顧問委員會;這年起任國際預力混凝土協會副會長、中國工程師學會論文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起並主持優秀青年工程師之選拔。1976年任中華學術院中華工學協會會長。197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評議員。1977年發起創立中華民國力學學會。1981年8月1日出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2]198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長。同年7月在校長任滿離職,之後受聘為臺大名譽教授。[1]:464-466
臺大校長時期
1982年制定校名、校訓、椰樹之校徽。同年11月設立校園規劃委員會,翌年3月制定完成長達四百餘頁之「校園環境總規劃」,是此後臺大之校園設施繪製了未來的藍圖。[3]:135[1]:363[4]:14[5]為了導正大學偏重專業教育之偏差、增加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可塑性,推廣通才教育。設立由13位教授組成之工作小組,制定近中期計畫,就文學、藝術、歷史、文化、哲學、社會、數學、自然科學、應用科學諸領域建立課程,同步詳列出來各課程之宗旨、綱要、授課方式,開出自然科學的大意、社會科學大意、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欣賞、藝術的接觸、數學方法與推理、應用科技概念等通才課程。學界受到其影響與重視,此後教育部與各大學均相繼規劃通識教育課程。虞兆中校長治理臺大,有理想大學之理念作為基礎。大學的理念,要言之,可歸納為「大學自治,學術自主」、「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大學教育是一種品德教育」等三方面。[1]:465-466
對蹺課問題的看法為,教師的教法也有問題,也說道到值得教師與學生共同檢討改進。大學生已經有自主能力,上不上課自己可以決定,大學不需要中小學同樣的管理方式。[6]
學術研究
著書甚豐,在結構理論、綜合分析法、結構之分段解析與傅接矩陣、結構之塑性分析與軸力影響等方面,發表為數甚多之學術論文。主要出版物有:《結構分析:虞兆中教授學術論著集》、《工程環境面面觀》等。所獲榮譽頗多,主要有:1966年教育部學術獎章與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之工程學術獎章、1982年韓國釜山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92年中大之名譽工學博士學位等。[1]:467
其他
由於其強烈的自由主義教育觀,很難見容於政治權威,故臺大校長在三年任內,處處受到政治因素之掣肘。[1]:466
1998年,臺大70年周校慶時,虞兆中指出動物、植物、人類學系擁有豐富的標本及研究成果,台大未來應該要建設博物館,把所有資源統合起來,開放給台大及民眾參觀,甚至透過網路,分享給全世界。[7]
2005年的臺大校園文化資產詮釋課程中,學生拜訪前臺大校長虞兆中,請老校長回憶臺大作口述歷史,讓學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虞兆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Tc8dTX
----------------------
天生的行動家—台大前校長虞兆中先生(1/2)
楊永斌
最近我們正在徵求昔日與台大前校長虞兆中先生有淵源或共事過的朋友們,希望能邀請到一百人以上,共同來寫與虞先生有關的回顧性文章,或者提供既有的文章,準備出版一本 虞兆中先生九秩壽慶文集,以慶賀他九十高壽。我是該文集編輯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自是必貢獻一篇,這就是撰寫此文的緣由。
根據虞先生的理論,他年輕的時候教書,對待學生的態度如同「大哥」,就是一個字「嚴」,凡事要求完美;到了中年,態度略有轉變,就如同「父親」一般,有幾分仁慈和祥和了;而到了退休之前,那就如同「祖父」了,當然是和藹有加,只覺得學生活潑可愛,不忍責備了。照此一理論,我就是「孫字輩」的學生了,的確,我是虞先生所教過的最後一班的學生,那是民國六十八年,我選修的是台大土木研究所結構工程組的「高等結構學」,由虞先生和林聰悟先生合開,隔年他就退休了。最具傳奇性是,當然是他退休後又被徵召當了三年的台大校長。在那個威權政治的時代。
擔任臺大校長時的虞教授
以「孫字輩」的學生來寫「祖父輩」的老師有它的困擾,這就如同當年左宗棠、曾國藩的孫子們,如果他們要細數祖父的豐功偉業時,可能會有某種程度的困難。我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就是如此。大體上我耳濡目染的知道虞先生的很多的事蹟,但是因為「後生」的關係,相關的時間和細節無法精確掌握,因此我稱本文為「印象派」的文章。諸位如果有需要虞先生的「寫實派」描述,那只有去找丁啟財、茅聲燾先生等人了,他們屬於「子字輩」了。
先從上面的「高等結構」談起吧,這門課用的教課書有兩本,一本是Hall&Woodhead寫的,另一本是Gere&Wearver寫的,但是我們閱讀最多的則是,虞先生所發表的一系列有關彎矩分配法和矩陣分析的文章。虞先生以學術起家、著作等身的人,他在結構專業上有很多創見,就如同他在行政表現上一樣卓越;台大土木研究所在結構力學方面,得以維持如此高的水準,人才輩出,虞先生長期的薰陶,應居首功。
虞先生在上課時,一點也不八股,只要談到橋梁,那麼世界各地重要的橋梁的工程進展,可說如數家珍一般,這一座橋的主跨有多長,那一座的有多長,他都能記得。我就是在他課堂上,首次聽到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橋梁之一「布魯克林大橋」這一座吊橋的故事。虞先生從美國偉大的工程師Roebling講起,他在這座吊橋計畫開始的時候,因為受傷感染到破傷風而去世,可說是壯志未酬身先死,於是由他的小兒子(小Roebling)來繼承志業,很不幸的,他又因身先士卒,長時間潛到「沉箱」(橋柱的基礎)底下去查看施工情形,而得了淺水病,於是施工單位就在工地旁搭了一個小屋,在窗口擺了一張床,讓他可以在病榻上指揮整個作業,每天該做什麼事,就透過他的妻子來進行協調、管理和指揮的工作,最後終於把大橋建造完成了。這就是偉大的布魯克林大橋的來歷,也是虞先生上課所講的故事。
五年前當我出任台大工學院院長時,虞先生來到我辦公室小坐,提醒我兩件事:第一,辦公室職員接電話的技巧很重要,不管是認識不認識的人來電,都要有禮貌、用服務的心態來接應,要知道一個單位的形象往往壞在一兩個接電話沒耐心的人的手上。第二,大學校園是年輕人學習和成長的地方,學生在校園裡事情鬧得再大,都不要完全用對、錯的角度來看,而要用教育的眼光來看,盡量給他們機會,到後來他們都會迷途知返的,這是我在台大服務近四十年的經驗。虞先生上面所說的兩點,深深影響到我日後處理行政和學生事務的思維。
即便是退休了,虞先生每周二和周五的早上,都會按時到應用力學研究所401室,多年來如一日,未曾間斷。最近我因事去該室請益時,聊到一些他大學時代的朋友,他說某人雖然能力不錯,但因個性過於拘謹,以致於成就受到了限制。他認為:「一個人如果真想做事,只要認定是正確的,就要即刻動手去做。沒有等到所有條件都準備好,才動手的道理,機會不會等你的。」也許,這就是虞先生所說:「知識就是責任、能力就是責任、機會就是責任。」如果你有知識、能力,但不知如何掌握機會發揮長才,那你就沒有善盡知識份子的責任。顯然的,這是一種積極的入世觀,有別於一般消極等候理想條件的來臨。
虞先生本身就是一個身體力行的人,單就民國六十一年到六十八年擔任台大工學院院長時期,他就設立了兩個學系(造船、資訊) ,兩個研究所(造船、環境) ,兩個博士班(土木、機械) ,還有兩個中心(工業、地震)。此一豐碩成果,在台大的發展史上,可能少有,己使在國內的教育史上,可能也是前少古人,後少來者。今天台大的校友能夠馳騁於不同的工程領域,在海內外均有卓越的表現,虞先生當年所建立的深厚基礎,應居首功。值得一提的是,民國六十四年間,在虞先生的穿針引線下,當時以「工業報國」為職志汽車工業先驅嚴慶齡、吳舜文伉儷,慨然捐資八千萬元(含興建研究大樓,現值應為數億)在台大成立「工業研究中心」。次利首開國內企業大筆捐款贊助大學的先河,也是至今為止建教合作成功的典範。
此外,虞先生對於台大七十二年學年度籌備設立,並於退休之時(七十三年學年度)開始招生的「應用力學研究所」,也是居功厥偉。該所目前已成為台大的十大重點系所之一,在國際力學享有極高的聲望。虞先生對工程界的貢獻,還應包括他所親手推動設立的「中華民國力學學會」和「中華民國結構學會」,這兩個學會是國內最活躍、最健全的社團之一。《請接頁2》
天生的行動家—台大前校長虞兆中先生(2/2)
楊永斌
一個人的行動能夠領先,一定是因為他的思想領先。也許是因為工程教育出生的關係,不管是多複雜的問題,虞先生一定可以找尋出答案(雖然他畢生反對標準答案) ,尋找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在諸多的環境限制之下。這就是他的行事風格。
在國內的大學教育史上,大家耳熟能詳的是,虞先生擔任台大校長期間,執著推動「通才教育」,不在乎當局的顧忌,真是雖千萬人吾往矣!今日,「通才教育」或「通識教育」已成為國內大學生人格養成與專業訓練的重要一環,我們能不感念這位「通識教育」前輩當年的堅持 ﹖
除了「通識教育」之外,虞先生擔任台大校長三年期間,另一創舉是於七十年間設立「校園規劃委員會」。這也是國內各大學此類委員會的濫觴。從此之後,台大校園內所有新建築在造型、色調、和排列上,都有一定準則可資遵循。特別是建築物的外牆,開始以深褐色的十三溝面磚為共同的外表,來表達台大的建築語彙。此外,台大的「校徽」也是在這個時期訂定出來的,校徽中以博鐘為背景,其所代表的台大精神自不待言,而向外伸展的椰林樹所冒出的新芽,則代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現在這校徽已經成為了台大人共同的精神標誌。
虞先生具有工程師踏實的精神,又兼有科學家敏銳的觀察力,大家也許不知道,現今最流行的「資訊」(information)兩字,正是民國六十六年虞先生在台大推動設立「資訊工程學系」時所率先使用的。
虞先生口才便給、幽默、但具有說服力。平素喜歡逛書店,一碰到不錯的書籍,就買來送人,而且以此為樂。在這方面,我是受益者之一,書架上就有幾本虞先生所送的世界著名橋梁及建築圖冊的書籍。虞先生所送的書多半圖片精美,頗富歷史意義,不僅可以增長我們的視野和胸襟,而且也適合於典藏。
今年的七月底,是虞先生卸任台大校長二十週年紀念,高齡近九十的他在同仁的協助之下,拾級而上重新回到了行政大樓二樓的校長室,拜會陳維昭校長。雖然二十年來未曾踏進這個辦公室,他進門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室內的景物沒什麼改變,大體上都維持二十年前的模樣。接著,他從袋子中拿出一本新書Treasury of World Culture贈送給陳校長,並且肯定陳校長十餘年來領導台大的卓越表現。陳校長也把一些報導同仁傑出研究成果的書籍回贈給虞前校長。這是一次感人的懷舊之行,雖然只是那麼短短的四、五十分鐘的造訪,我們仍然可以從虞先生風趣的談吐中,聯想到「台大與我」一書中所描述的當年杜鵑花城的點點滴滴,那段路程顛簸但是方向明確的令人懷念的旅程。虞先生仍不忘他的幽默,說了幾個令人難忘的往事,並且有感而發的贈送給在場同仁一首他寫的二十字小詩:「睽違二十年,此室最堪憶,而今氣象新,舊痕何須覓」。
虞先生是一個身體同精神一樣強健的人,他常常鼓勵大家在八十五歲以前要多多出去旅遊,聽者多半是莞爾一笑,因為多數人想到自己八十五歲時多半都不能動了,而虞先生在八十五歲之前,卻有五年未曾用過健保卡,以上就是我印象中所知道的台大前校長虞兆中先生。
天生的行動家—台大前校長虞兆中先生-(1) https://bit.ly/3dNvKUx
-------------
虞兆中
自2004年夏天校史館籌設以來,高齡90餘歲(1915年2月出生)的臺大第七任校長虞兆中先生,一直是校史館工作小組人員、94學年度上學期(2005年12月)『校園文化資產詮釋』通識課程的口述訪談小組同學,以及2007年春天出版中心的史料叢書(由李東華教授進行訪談)的重要請益、訪談對象。
年事已高的虞校長,看到兒孫輩的臺大棟樑以及年輕孩子們來訪談臺大校史,樂不可支,精神抖擻;但,歡心之餘仍嚴謹地寫下針對每次訪談,他準備的回答。看著校長認真處事的態度,校長不用開口,已經給後輩晚生最高的典範。


臺大第七任校長虞兆中先生於5月12日辭世,享壽九十九歲,予後人無限的懷念與追思。
虞兆中校長,生於民國四年(1915)二月,二十六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三十六年起至臺大土木系任教,於七十年八月至七十三年七月間出任臺大校長。虞校長任內以「通才教育」為辦學重點、開啟「校園規劃」的先聲與基礎,為一具有自由主義教育觀的學者。
虞校長三年任內,每天早上提早半小時搭車到校門口後,即下車繞行校園進辦公室,傍晚下班時亦然,虞校長藉此散步時段與師生員工交流,聽取意見與建議,可見其親民作風與廣受學生愛戴的原因。
圖為虞校長於民國七十年十月八日參加臺大升旗典禮的照片,為虞校長最喜愛的照片之一,錄自《我的圓舞曲:虞兆中校長口述歷史》一書。
《我的圓舞曲:虞兆中校長口述歷史》
http://www.press.ntu.edu.tw/index.php?act=book......
2020-10-22_100421


虞兆中校長
虞兆中校長簡介
虞兆中,著名土木工程學家,教育家,1915年2月生,江蘇宜興人。193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系,在校時頗受原素欣,劉樹勛,陸志鴻等之賞識,被推薦到導淮委員會服務,1938年11月受邀回母校任助教。因其教學業績出色,1941年起學校破格委他主講建筑系的建筑結構學、機械學和土木學的力學、電機系的工程力學和材料力學等課程,得到一致好評,1942年晉升為講師。
1946年台灣大學校長陸志鴻函邀虞兆中去台看看,1947年成行,那知這一看竟看到現在。他在台大從副教授、教授、土木系主任、工學院院長至出任台大校長,四十年如一日,為台大的復興與發展耕耘盡力,業績卓著。虞兆中素以穩健平實、民主辦學著稱,在任教期間,本著”嚴師出高徒,高徒促師進”理念,身體力行,曾把三年級學生所創”解析格構桁架”法用於教材,而且一用十年,大大鼓勵了學生思考探索之精神。他教育學生”我們應該慶幸自己選擇土木工程為終身職業,因為它是惠民利國的事業,永遠為向前進展的時代鋪路。
在1957-1961年主系期間,虞兆中籌建設立了台大工學院的第一個研究機構”土木研究所”,1960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在1961-1968年主院期間,虞兆中幾經辟劃,增設了造船、資訊兩個系,造船、環境兩個研究所,工業、地震兩個研究中心,土木、機械兩個博士班,且”資訊”二字為其首用,此后各校紛紛增設資訊系。
1965年他主持混凝土工程研究會,長期訂制與修訂混凝土工程的設計施工規范,提高了台灣該項工程的技術水准。虞兆中於1968年期滿讓賢,回系專心執教和從事學術研究。1978年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評議員。1977年虞兆中在台創立了力學學會。1981年2月自教席退休,准備潛心著作和恬適生活之際,8月1日突接要他出長台大之任命,此舉引起各界矚目,新聞界評論為一大意外。
虞兆中主校三年,自律早晚例行為感性時間,即每晨提前半小時到校門口下車步行繞校園入辦公室,傍晚步行到校門上車,廣泛地與師生員工散步談心,聽取意見與建議,他常說任何一個單位若疏於檢討,久之必致作風惡化。他不恥下問,虛懷若谷,表彰為學校發展之批評者。
台大立校30多年無校徽之設,虞兆中設專門小組,1982年制定了含校名,校訓、椰樹之校徽,以弘揚”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校訓。他大力推行通才教育,設立由13位教授組成的工作組,制定近中期計劃,就文學、藝術、歷史、文化、哲學、社會、數學、自然科學、應用科學諸領域建設課程詳列各課宗旨、綱要、授課方式,開出自然科學大意、社會科學大意、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欣賞、藝術的接觸、數學方法與推理、應用科技概念等課程,備受學界重視,此后台灣各校均相繼規劃通識課程。虞兆中還於1982年11月設校園規劃委員會,翌年3月制定長達400多頁的校園環境總規劃,為此后台大校園設施繪制了藍圖。
1984年虞兆中膺選為台灣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長。同年7月虞兆中任滿辭職,台大聘他為榮譽教授,先前專設工程館309室,后又以由他創設的應用力學研究所的308室專供其著述研究之用。
虞兆中著述甚豐,在結構理論、綜合分析法、結構之分段解析與傳接矩陣、結構之塑性分析與軸力影響等方面發表的多篇學術論文中闡述了他的創見﹔還發表有”通才教育在台大的起步”等教育論文。
虞兆中十分關心母校的發展,歷任台灣中央大學基金會董事、台灣中央大學校友會會長等職﹔1991年出資在東大設立劉樹勛獎學金以紀念師恩,獎掖后進﹔1998年又為建立東大群賢樓捐資100萬元﹔為宜興后滕小學建造現代化的圖書館出資10萬美元﹔近十年來曾多次率團偕夫人唐玉鳳學長訪問母校,為促進兩岸學術交流貢獻多多,他作為東南大學名譽顧問對母校多所建言。慈祥幽默、妙語連珠的虞學長深受東大人愛戴和崇敬。虞兆中校長 | 南加州台大校友會 https://bit.ly/34kIEpO


悼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校友、前台大校長虞兆中教授。
時間:2014-06-05
驚悉我院傑出校友虞兆中學長已於2014年5月12日仙逝,深感悲痛。  
他是我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學家,教育家,江蘇宜興人,生於1915年2月,1937年畢業於我院前身的中央大學士木工程系; 1938年11月受邀回母校任教。 1947年被邀去台。 他在臺灣大學從副教授、教授、土木系主任、工學院院長至出任台大校長,數十年如一日,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辛勤耕耘,業績卓著,素以穩健平實、民主辦學著稱。 他一生愛土木,常對學生說"我們應該慶幸自己選擇土木工程為終身職業,因為它是惠民利國的事業,永遠為向前進展的時代鋪路。 "他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了一曲宛轉悠揚,餘音繞梁的圓舞曲。
在此轉載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的紀念文告,籍以表達我們對虞兆中學長的哀思和敬意。
東南大學土木學院校友工作委員會。
2014年5月30日。
附:餘音繞梁的圓舞曲——悼台大前校長虞兆中。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曾任台大土木系主任、台大工學院院長、台灣大學校長的虞兆中教授,於2014年5月12日辭世,享嵩壽100歲整。
虞校長已於5月23日火化,家屬遵照其意思不發校長文不舉行公祭。 
他曾在2009年出版的口述歷史自傳[我的圓舞曲:虞兆中校長口述歷史]中提到,自己的人生就像一首圓舞曲:前奏是受教育為人生作準備,中間穿插著五個樂章(1938年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194 灣大學任教、1957~1961年任台大土木系主任、1972~1979任台大工學院院長、1981~1984出任灣灣大學校長),而後奏就是俯仰自己人生作為的海嚴肅天空。 虞兆中校長的人生,就是圓滿。
虞兆中校長曾說:「人類最可貴的能力就是標準答案的突破」,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跳脫框架;確立了「大學自治,學術自主」、「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大學教育是一種品德教育」等台大發展礎石。 他跟台大土木的淵源,更像圓舞曲及隨樂翩翩起舞的舞者一樣密不可分;虞校長不但在1960年創立台灣大學第一個工學研究機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也在工學院院長任內,陸續增設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及土木工程博士班。 現今在產官學界中影響力的土木人,幾乎都曾受拂於虞校長的春風化雨。 陳振川教授在受訪時感佩:「虞校長的無私跟奉獻,以及他作任何事情的時候,他的毅力跟恆心;特別是有困難的時候,他是不畏任何的政黨勢力跟惡質的力量」。 楊永斌教授對虞校長的教學也印象深刻:「他一點兒也不八股,上他的課每一個人都很喜歡,因為他非常有啟發性,更是軟中帶嚴,帶有期許。 」 
如果有一支圓舞曲,能在台大校園裡伴著學子們婉轉悠揚百年,那譜曲的,一定是我們永遠的虞兆中校長。悼原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校友、前台大校长虞兆中教授 https://bit.ly/3dNwuJj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

2020-10-22_100530

博客來-我的圓舞曲:虞兆中校長口述歷史

2020-10-22_100605


http://huang.cc.ntu.edu.tw/pdf/CCA3502.pdf

2020-10-22_1002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