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遍訪1452個華人家族,企業長青秘訣是不做這件事!

近日有一本企管夯書問世,出版才一個月,就在博客來網路書店即時排行榜衝上前四名,並趕著三刷。為何大家搶著看?原來,這本《戰勝黑天鵝──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探討的是東西方家族企業的長青秘訣。究竟這本書如何端出解方、打破華人「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近年來家族企業傳承成為顯學,《財富》(Fortune)指出,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有高達三分之一以上是家族控制。 
然而,在全球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大約只有不到25年,家族企業中只有1/3能夠傳承到第二代,而僅僅不到10%能夠傳承到第三代,淘汰率高達90%。
比較中西方的家族,可以明顯看到西方許多富有家族能夠「富過三代」甚至達到「千年企業」,而東方(華人)家族常常富不過三代,為什麼?
一本新書給出了答案。由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李建興、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羅立群、李建興教授家族傳承研究室研究員鄧小燕共同著作的《戰勝黑天鵝 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揭示了「富過三代」的家族企業成功方程式。
《戰勝黑天鵝》出版才一個月,就在博客來網路書店即時排行榜衝上前四名,並趕著三刷。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台灣經濟研究院前院長林建甫都紛紛寫序推薦。
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羅立群。沈瑜攝©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羅立群。沈瑜攝
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羅立群。沈瑜攝
林建甫說,他在台經院時就發現,台灣公司接班問題非常嚴重,第二代都不想接班,相比西方幾百年家族,東方容易富不過三代。
為何有如此差異?這本書以故事抽絲剝繭,歸納出東方富有家族較慣於「家族分家」,而西方富有家族較慣於「家族不分家」的差別。
西方家族不分家,但鼓勵子孫創業、接受家族治理規範!
東方家族習慣在創業長輩去世後,就分產、爭產,親人變仇人;反之,歐美富有家族,經常透過家族控股、信託、慈善等方式,維持家業,不分家,但鼓勵後代子孫創業,並要成員接受家族治理規範,積極培育優秀人才。
「《富比士》富豪排行時,我們觀察到其中有25%都是猶太人。」李建興回憶,當初萌生撰書想法,就是好奇猶太人家族治理成功之道,再來自己本身接觸許多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的案例,觀察到台灣家族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家族內鬥等問題。
因此他們開始爬梳論文、書報雜誌等資料,並且訪談高資產客戶,包括中國工商銀行2億人民幣以上淨資產的客戶、有效樣本為1147個家族。台灣部分,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淨資產10億台幣以上客戶、有效樣本305個家族。
本書總共收錄21個跨越了歐美與亞洲的案例。最經典的家族傳承成功案例,是猶太裔的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Rothschild Family),19世紀的時候,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已傳承八代。直至今日,仍是世界公認極有權勢與最神秘的家族商業集團,事業從金融,擴及至地產、礦業、能源、混合農業、釀酒和慈善機構等。
其成功傳承秘訣,李建興指出,「大家都以為成功是因為猶太人血統的精明、會做生意,實際上是『誠信』二字。」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一代創富者梅耶,正逢拿破崙橫掃歐洲之際,拿破崙發現許多攻打的國家軍隊均是日耳曼地區黑森公爵所提供,誓言要殺死黑森,黑森公爵為了避走,離開前將300萬英鎊財產交給梅耶保管。在拿破崙第一次戰敗後,梅耶將300萬本金連同利息(與獲利)還給了黑森公爵,驗證「誠信是事業的基石( Integrate is the cornerstone of careers)」。
【19世紀全球最富有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家訓:
(1)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嘎然而止(金錢代表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權力和尊嚴)。
(2)只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
(3)要堅持家族的和諧。
(4)我蹲下,跪下,是為了跳得更高。
(5)最好與處在國難中的政府打交道,而不是一切平穩的政府
另一超過百年家族為美國九大猶太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 family),是人類史上首個億萬富翁家族,由石油起家,也開創家族慈善先河,至今也已傳承七代,涉及美國石油、金融、房地產、銀行、教育、醫療和慈善等領域。
歷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豪與全球首富約翰.洛克菲勒。wikimedia commons by Ddokhanian©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歷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豪與全球首富約翰.洛克菲勒。wikimedia commons by Ddokhanian
歷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豪與全球首富約翰.洛克菲勒。wikimedia commons by Ddokhanian
洛克菲勒家族非常注重學校教育。家族成員大都來自美國名校。比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等等。還長期捐助這些名校,並要求家族成員盡可能廣結善緣,找尋未來企業人才或策略聯盟公司,教授、院長、校長也在目標內,傑出者聘請進慈善顧問群,提供比本薪還高的顧問收入。
以製藥、化學起家的德國默客家族(Merck Family),家族治理值得借鏡。1920年就開始引進外部人才設置「專業經理人制度」,並嚴格遵守「傅賢不傳子」,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公司利益優先於家族成員。但對於非家族成員在執行董事會中,卻很親厚,享有「暫時的表親(cousins of time)」,意思是擁有等同家族的福利待遇,專業經理人便會忠誠相待。
《戰勝黑天鵝》簽書會書迷踴躍參與。沈瑜攝©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戰勝黑天鵝》簽書會書迷踴躍參與。沈瑜攝
《戰勝黑天鵝》簽書會書迷踴躍參與。沈瑜攝
台灣家族企業典範:富邦集團「午餐會傳統」分工不分家
那麼,台灣的家族呢?本書認為富邦集團極具典範,富邦金控創辦人蔡萬才生前設立訪歐美富有家吳的家族控股公司,控制整個富邦集團的股權,達到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目的,是他留下最好的資產。
於是,其兒子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分工不分家,好比一輛車子有兩個引擎,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精神。且旗下事業多元,富邦金控、台灣大哥大、富邦產險與電商MOMO,分別在金控產業、通訊產業、產險產業與電商產業等均為業界翹楚,並做到分散風險。
每個禮拜一,上一代都會跟下一代進行午餐會,承襲自蔡萬才在世的時候,每週一固定與子蔡明忠、蔡明興討論公司内部事務,「蔡總裁」此時會分別質詢,考驗兒子公司治理,嚴格程度讓兩位兒子吃飯也難得放鬆。
直至今日,第二代、第三代仍繼續星期一午餐會,作為家族決策會議,同時維繫家族感情。這午餐會也是知識、經驗、資訊與決策平台,如此,家庭事務也可閉門處理,可避免在董事會中上演宮鬥劇,對於企業形象,具有正面作用。
羅立群指出,嬰兒潮退休時代來臨,此刻更須檢視家族傳承的成功方程式,「這不僅是富有家族的課題,一般家庭也可借鏡。」富不過三代?遍訪1452個華人家族,企業長青秘訣是不做這件事! https://bit.ly/3hc0nDy

富不過三代?遍訪1452個華人家族,企業長青秘訣是不做這件事!


富人與獨角獸 充斥北歐這一小國
2024/05/24 07:11LTN經濟通》富人與獨角獸 充斥北歐這一小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UXr98e
瑞典的超級富豪激增密度已超越美國。(路透)
「科技創新」與「貨幣政策」讓富豪願意在此居住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瑞典的人口僅約1000萬,國土七成以上是森林覆蓋,卻是全球人均「億萬富翁」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有錢人數量超越美國。瑞典有甚麼魅力,讓這麼多富豪願意居住在此,當中的關鍵就是當地蓬勃發展的「科技新創氛圍」和「稅負調整」兩大因素。
瑞典創業精神蓬勃,首都斯德哥爾摩是歐洲人均獨角獸(指成立未滿十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城市,每10萬人有0.8間獨角獸,僅次於美國以矽谷為中心的灣區,當地每10萬人有1.4間獨角獸。
以人均新創獨角獸產量來看,瑞典被稱為歐洲「獨角獸工廠(Unicorn Factory)」,孕育了許多產值數十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包括Spotify、Skype、線上金融服務新創Klarna等獨角獸企業,還有來電識別供應公司True Caller,以及Candy Crush 開發商King,還有飛機公司Heart Aerospace,與有「水上特斯拉」之稱的電動船公司X Shore等。
瑞典打造友善空間,帶動新創公司蓬勃發展。(彭博)
3大政策正確 成就瑞典化身「獨角獸」天堂
瑞典政府提供購買電腦的補貼政策,在1998年至2001年間,瑞典全國約有2成多的家庭、約有85萬戶購買了電腦,加上政策推動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的普及,是造就今日瑞典以新創之國贏在起跑點上的主要原因。
根據數據,在2005年時,瑞典每100人就擁有28個寬頻連線帳戶,而美國僅17個,世界平均僅3.7個。
另外,瑞典創造對新創公司的友善空間,在金融監管上採寬鬆政策,讓新創公司不需要動輒得咎,讓營運成本壓力倍增。因此,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也成為歐洲金融科技、網路服務等新創大本營。以數據來說,全歐洲投資金融科技公司的資金總獲利,有高達三分之一就是來自瑞典。
瑞典的創新教育,從幼兒園即開始紮根,高中之後即可實地創業。(法新社)
創新創業教育幼稚園紮根
矽谷和瑞典分居全球獨角獸公司的第一、二大,但其實兩地差別甚大。矽谷一直以來強調「科技領先」的競爭硬實力,瑞典則是落實「以人為本」的合作軟實力。
瑞典教育自小就以「創新創業」紮根,鼓勵人民勇於創業。瑞典學校給予孩子的觀念是,創業者不一定要很富有,只要夠創意,新創公司的存活率也是很高的。
因此,瑞典孩子在低年級時,學校培養其團體協作和信任精神上了高中之後,孩子就可參加創業課程,擁有自己的公司,或者與朋友、同學合夥開公司,在銀行開設公司帳戶,等賺取利潤後平分收益,然後關閉公司。
也因瑞典許多學生在就學時就已接觸過創業,因此許多畢業生在畢業後就繼續創業去。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報告顯示,在瑞典每1000名員工當中,就有20家新創企業。
瑞典新創事業的三年存活率是全球最高、達74%。不過,高達96%的瑞典新創企業在營運3年後,營業額未能達到50萬歐元;僅0.4%的企業,5年內營業額達到1千萬歐元。
LTN經濟通》富人與獨角獸 充斥北歐這一小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UXr98e

「富不過三代」東方家族習慣在創業長輩去世後,就分產、爭產,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